[1] 张小虎,雷国平,袁磊,等.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88-93. [2] 张虹波,刘黎明,张军连,等.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J].资源科学,2007,29(4):193-200. [3] OMAR M,HEATHER W A.Effect of saprophytic phylloplane fungi on ger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J].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1979,72(2):225-231. [4] TEGEN I,LACIS A A,FUNG I.The influence on climate forcing of mineral aerosols from disturbed soils[J].Nature,1996,380(6573):419-422. [5] 李建春,袁文华.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6):988-1001. [6] 谢余初,巩杰,张玲玲.基于PSR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2015,35(6):790-797. [7] 王一山,张飞,陈瑞,等.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干旱区地理,2021,44(2):427-440. [8] 刘勇,刘友兆,徐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浙江嘉兴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3):69-75. [9] 刘时栋,徐丽萍,张婕.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9,39(11):3871-3884. [10] 何玲,贾启建,李超,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粮食安全的生态安全底线核算[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1):215-224. [11] 李明月,赖笑娟.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2):289-293. [12] 王鹏,况福民,邓育武,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经济地理,2015,35(1):168-172. [13] 张洪,王安琦,宋贝扬.基于OWA的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11):1778-1784. [14] 苏正国,李冠,陈莎,等.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4):142-149. [15] 于潇,吕春艳,郭旭东,等.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土地生态状况评估[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4):89-96. [16] 郑岚,张志斌,笪晓军,等.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1,44(1):289-298. [17] 黄海,刘长城,陈春.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193-196. [18] 于海洋,张飞,曹雷,等.基于乡镇尺度的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评价研究——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J].生态学报,2017,37(19):6355-6369. [19] 刘世薇,张平宇,宋凤斌,等.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J].地理科学,2018,38(7):1051-1060. [20] 黑龙江农垦总局统计局.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1] 黑龙江农垦总局统计局.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2] 黑龙江农垦总局统计局.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3] 黑龙江农垦总局统计局.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24] 徐美,朱翔,刘春腊.基于RBF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预警[J].地理学报,2012,67(10):1411-1422. [25] 黄烈佳,杨鹏.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8):1780-1790. [26] 余晓玲,宋慷慷,林珍铭.工业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子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271-275. [27] 王振山,张绍良,陈浮,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灰色关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4):121-124. [28] 孙丕苓,杨海娟,刘庆果.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9):1520-1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