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 更多
  •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席先梅
    鹰嘴豆是世界上第三重要的豆类作物,营养价值丰富。文章从鹰嘴豆的概念、分布范围、...
    2019, 47 (2): 119-123
    摘要( 1564 )   PDF (980KB) (1147
     
  • 2024年 第5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20
    上一期   
    • 作物栽培·种质资源
      内蒙古玉米宜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
      石海波, 梁红伟, 张静, 杨景渊, 韩平安, 刘志雄, 冯勇,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2024, 52(2):  1-1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1
      【目的】 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为内蒙古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评价、选择和适时收获提供依据,为品种选育指明方向。【方法】 以极早熟到晚熟6个熟期组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6个生态区同步进行机械粒收性状研究,于生理成熟期,生理成熟后10、20、30 d,测定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籽粒含水率和植株倒伏倒折率,并选择适宜各生态区条件、机械粒收性状优良的品种鉴选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结果】 玉米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与出苗至收获、吐丝至收获、成熟至收获的时间和积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相关性依次增强。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基础含水率、日均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脱水速率(y)与基础含水率(x1)、日均温(x2)回归方程为y=-0.523 318+0.022 732x1+0.025 422x2,R2=0.419 2,P<0.01。玉米总产量损失率、落穗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落粒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玉米植株倒伏倒折率与株高、穗位高、穗位株高比、茎粗、茎粗株高比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确立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的主次指标,涵盖3个层次,55个指标。【结论】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兼顾了各大生态区共性和区域个性,指标量化、易操作,其中籽粒破损率指标点明了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的不可见损失,对产量损失的评估更加全面。
      摘要 ( 538 )   PDF (1268KB) ( 12 )  
      作物栽培·种质资源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刘书华, 张黎杰,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2024, 52(2):  15-2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2
      【目的】 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 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系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在间作模式下的综合耐荫能力。【结果】 12个农艺性状耐荫系数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74.7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合耐荫性评价值(D)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大豆品种(系)根据荫蔽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中,强耐荫品种(系)6个、中度耐荫品种(系)9个、弱耐荫品种(系)9个。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回归方程:D=-1.158+0.062X2+0.249X5+0.201X7+1.002X10+0.665X11R2=0.972 2),检验其拟合精度在89.14%以上,筛选出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耐荫鉴定指标。【结论】 参试的2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能力划分为强耐荫、中度耐荫、弱耐荫3类;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可选择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性状进行大豆耐荫能力综合评价。
      摘要 ( 489 )   PDF (1118KB) ( 8 )  
      土壤肥料·生理生化
      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雅娜, 陈文晋, 范雅芳, 魏红, 赵瑛琳, 薛慧玲, 张璟, 孔庆全, 贺小勇, 张子义
      2024, 52(2):  26-3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3
      【目的】 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绿色、可持续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V7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蒸馏水(CK)、Bacillus sp. 188菌剂(T1)、Pseudomonas sp. BP16菌剂(T2)和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T3)浸种30 min,测定马铃薯种植后不同生长时期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单株养分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 马铃薯种植后110 d,与CK相比,T2、T3处理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7.14%、9.16%(P<0.05),块茎淀粉含量显著提高11.84%、16.38%(P<0.05);T3处理马铃薯根、茎、叶、块茎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6.87%、16.92%、11.77%、13.59%(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显著提高28.86%、32.78%、30.81%(P<0.05)。种植后70 d,T3处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4.29 mg/(g·FW)],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15.29%(P<0.05)。马铃薯种植后50 d,T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42.32 mg/kg),速效磷含量较CK显著提高26.17%,(P<0.05),T1、T3处理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95%、21.65%(P<0.05);种植后70 d,T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47.03%(P<0.05)。【结论】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浸种可提高成熟期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以及块茎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栽培较适宜施入的微生物菌剂。
      摘要 ( 464 )   PDF (1396KB) ( 8 )  
      土壤肥料·生理生化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 陈广平, 苏二虎, 王雪娇, 刘坤雨, 高圆丽, 鄂丽丽, 唐存喜, 宏迪, 李强
      2024, 52(2):  37-4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4
      【目的】 探明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为该地区大豆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试验于2022—2023年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展,以蒙豆4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增施有机肥(OF)、增施微生物菌肥(MF)3种施肥处理,分析大豆生长性状、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要素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计算增收增效。【结果】 OM处理大豆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均显著高于CK(P<0.05),OM、MF处理大豆底荚高度显著低于CK(P<0.05)。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SPAD值变化规律均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处理间表现为OM>MF>CK,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P<0.05),叶片SPAD值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P<0.05)。两年间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株数均表现为OM、MF处理显著高于CK(P<0.05),且OM处理与M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豆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底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年间,OM处理大豆产量较CK分别增产625.70、599.60 kg/hm2,效益分别增加21.20%、19.30%;MF处理较CK分别增产375.80、237.10 kg/hm2,效益分别增加10.40%、3.80%。【结论】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增产增效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
      摘要 ( 527 )   PDF (1348KB) ( 10 )  
      土壤肥料·生理生化
      喷施富硒肥料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与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高志军, 朱利华, 王石清, 刘小燕, 燕奕璇
      2024, 52(2):  46-5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5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喷施硒肥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优化该地区富硒糜子生产技术。【方法】 以当地两种主栽糜子品种伊糜11号和伊黍11号为试验材料,在糜子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市售富硒肥料,并对不同硒肥处理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硒含量进行方差和互作效应分析。【结果】 喷施硒肥有利于糜子千粒重增加,表现为灌浆期(A0B1)>灌浆期+拔节期(A1B1)>拔节期(A1B0)。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产量和籽粒硒含量增幅均较伊黍11号大,伊糜11号增产17.85%,产量为6 371.17 kg/hm2,而伊黍11号增产8.06%,产量为6 142.28 kg/hm2;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1.167 mg/kg,伊黍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0.756 mg/kg,且较其他处理相比均极显著增加了糜子籽粒硒含量(P<0.01)。【结论】 喷施硒肥可以增加糜子的产量,灌浆期+拔节期喷施效果最好;伊糜11号更适合搭配硒肥施用,籽粒灌浆期与拔节期都喷施硒肥能够兼顾高产与富硒。
      摘要 ( 13 )   PDF (794KB) ( 3 )  
      土壤肥料·生理生化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模型应用性分析
      闫六英, 陈琼, 常建忠, 许晶, 张冬梅, 刘化涛
      2024, 52(2):  55-6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6
      【目的】 验证FOSS-InfratecTM Nova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小麦、玉米、高粱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比仪器中两个检测单元(容重模块TWM检测单元和STM样品传送单元)间小麦、玉米、高粱的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结果,并对STM检测单元中不同光程下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与化学方法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 小麦在STM单元18 mm光程下、玉米在STM单元29 mm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TWM和化学方法检测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粱在STM不同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化学方法检测值拟合度不高且相关性不一致。【结论】 小麦和玉米已建模型分析性能稳定、结果可靠;高粱模型检测性能较差,需进一步校准或重建模型。
      摘要 ( 8 )   PDF (1230KB) ( 2 )  
      植物保护·园艺
      鹰嘴豆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筛选
      王丹, 马亚杰, 宋贤鹏, 单永潘, 马艳, 张银宝, 刘军, 王仙, 向莉
      2024, 52(2):  64-7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7
      【目的】 筛选适宜于鹰嘴豆田土壤处理的安全高效除草剂。【方法】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12种除草剂进行田间土壤试验,采用绝对值调查法评价各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并分析试验剂量下各除草剂对鹰嘴豆的安全性。【结果】 各处理对鹰嘴豆田阔叶草均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药后45 d对阔叶草总草的株防效可达93.85%~100%,鲜重防效达87.80%~100%。各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略有差异,其中,330 g/L 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50%敌草胺WDG、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EC和40%砜吡草唑SC处理均可有效封闭禾本科杂草,药后45 d对禾本科总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可达95.19%~100%和99.13%~100%,且对鹰嘴豆安全;42%氟啶草酮SC、65%氨氟乐灵WDG、480 g/L 氟乐灵EC、240 g/L 乙氧氟草醚EC和250 g/L 噁草酮EC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也较好,药后45 d对禾本科总草的株防效可达96.58%~100%,且除240 g/L 乙氧氟草醚EC外,鲜重防效可达88.24%~100%,但对鹰嘴豆生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害,药害随鹰嘴豆生长可逐渐缓解;50%扑草净WP和51%丙炔氟草胺WDG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封闭禾本科杂草,但持效期均较短,且50%扑草净WP对鹰嘴豆有明显药害。【结论】 从除草效果和对鹰嘴豆的安全性考虑,330 g/L 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50%敌草胺WDG、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EC和40%砜吡草唑SC是适宜于鹰嘴豆田土壤处理的除草剂。
      摘要 ( 9 )   PDF (773KB) ( 4 )  
      植物保护·园艺
      马铃薯黑胫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
      黄俊霞, 鲁蓓, 曹梦宇, 何霜霜, 李国强, 高红宇, 仇凯, 邓丰志, 孙彦敏, 阿乐达日喜, 刘丽华
      2024, 52(2):  72-7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8
      【目的】 明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黑胫病的初侵染来源,为制定马铃薯黑胫病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马铃薯黑胫病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鉴定、分子鉴定、土壤存活试验,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对重茬地土壤、病地种薯和病残体进行马铃薯黑胫病发生调查,分析验证不同处理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病地收获薯块越冬后作为种薯种植,发病率为40.00%;从埋于土壤越冬后的病残体中分离得到马铃薯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且越冬后将病残体沟施于前茬无病地块再种植无病种薯试验中,发病率为43.33%;在前茬发病地块继续种植无病种薯,发病率为6.67%。未灭菌土壤中病原菌菌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常温下2个月后已不存活,-20 ℃下4个月后不再存活。马铃薯黑胫病菌在病残体中可以越冬存活,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来源;病地土壤带菌与病害发生有关,但游离在耕作土壤中的病菌在自然温度下仅能存活2个月。【结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黑胫病的初侵染来源为带病种薯、越冬后病残体,且种薯的带菌量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摘要 ( 10 )   PDF (867KB) ( 2 )  
      植物保护·园艺
      薄壳山核桃嫩枝扦插生根技术与根系发育机理研究
      王昊, 刘威, 蔡卫佳
      2024, 52(2):  79-8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9
      【目的】 完善薄壳山核桃嫩枝扦插技术体系,明确影响插穗根系发育的内源性物质。【方法】 以卡多、金华、马罕3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激素种类、遮阳率、湿度水平和容器条件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薄壳山核桃插穗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根系效果指数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生长素(IAA)含量、脱落酸(ABA)含量、IAA/AB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各因素对薄壳山核桃插穗生根率的影响次序为湿度水平=遮阳率>激素种类>容器条件,在IBA处理、0或60%遮阳率、60%<湿度水平≤90%下可保证薄壳山核桃插穗生根率,以IBA处理、60%遮阳率、60%<湿度水平≤80%下薄壳山核桃插穗根系发育效果较好,处于生根率筛选的优水平区间内。随着根系效果指数的增加,插穗苗干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IAA含量、IAA/ABA增加、ABA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增加,其中,在根系效果指数≤0.5时,各相邻区间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均差异显著(P<0.05);在根系效果指数≥0.3时,各相邻区间插穗IAA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IAA/ABA提升幅度不断增大。【结论】 IBA激素处理、60%遮阳率、60%<湿度水平≤80%为适宜薄壳山核桃扦插生根的优水平,插穗生根效果最优;可溶性蛋白含量、IAA含量、IAA/ABA、POD活性均与插穗根系发育密切相关。
      摘要 ( 8 )   PDF (740KB) ( 2 )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气象
      基于灰色预测和脱钩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预测分析
      何丽博, 任苏灵
      2024, 52(2):  87-9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0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其发展演变特性和脱钩效应,为甘肃省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农业物资投入碳源为数据样本,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甘肃省2000—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25—203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Tapio脱钩模型来分析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0—202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碳源主要是化肥和薄膜,化肥碳排放量占农业碳排放量的比重为31.27%~43.22%,在20年间始终处于最高;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达到最大,为282.513 8万t,2015年后开始逐渐下降,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228.860 1万t;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多表现为强脱钩或弱脱钩;以近10年数据和近5年数据为样本预测出的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以近5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预测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在2025年之前已达到峰值,近5年数据样本预测出的农业碳排放量中,2025年与2020年相比,农业碳排放量将减少17.08%,到2030年该降幅将会达到30.36%,年均减少幅度为13.90万t。【结论】 甘肃省的农业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农业经济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业碳排放量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说明甘肃省近年来的绿色低碳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持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高碳排放活动、增加农业碳汇、实现甘肃省农业碳减排的目标。
      摘要 ( 5 )   PDF (1281KB) ( 2 )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气象
      北方农牧交错区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任永峰, 刘丹, 张向前, 路战远, 程玉臣, 张德健, 何进, 赵小庆, 高艳华
      2024, 52(2):  97-10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1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遏制荒漠化和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严重土壤风蚀和过度耕作而导致的农田沙化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内外开展实施的秸秆粉碎覆盖地表防风蚀技术,在农牧交错区应用时秸秆易吹移造成土壤裸露、防风减蚀稳定性差,因此,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农田生态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留茬覆盖、碎秆覆盖、茬-秆复合覆盖等秸秆覆盖技术的防风蚀效应和保墒培肥效应,阐明了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作物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总结了茬-秆复合覆盖技术的创新内容和应用效果,明确了结合农牧交错区生态特点和复杂耕种制度创建的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的防风减蚀效果和适宜性。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国家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的主导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农田保护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摘要 ( 8 )   PDF (1188KB) ( 3 )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气象
      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张向前, 师晶晶, 戎美仁, 路战远, 任永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孟天天, 郝楠森
      2024, 52(2):  107-11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2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生态区传统翻耕、长期免耕、合理轮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论述了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核心技术的内容及其对土壤风蚀、蓄水保墒、作物生长与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微立垡覆盖是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地冬春季风蚀防控的关键技术和途径。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破解了长期以来翻耕农田裸露风蚀重、水土流失损失大导致农田逐步退化的科技难题,为大兴安岭沿麓及其生态类型相似区翻耕农田风蚀防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摘要 ( 7 )   PDF (918KB) ( 4 )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气象
      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于大伟, 成慧娟, 王立新, 葛占宇, 隋虹杰, 潘映雪, 周学超
      2024, 52(2):  115-12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3
      【目的】 探究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规律。【方法】 以内蒙古赤峰市种植区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为主因素,连续3年以高粱品种辽粘3号、辽杂37为材料开展试验,利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高粱各生育阶段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并揭示关键气象因子。【结果】 播种—出苗阶段生长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出苗—开花阶段生长期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生育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10~60 d的增长速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在出苗后10~70 d的增长速率与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拔节期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拔节期—开花期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开花后40 d与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对单穗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日均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前日均温、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后有效积温、生育期日均温、开花后日均温。【结论】 影响高粱各生育阶段的生长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不同,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影响各指标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调整播种期等措施调节高粱生长。
      摘要 ( 11 )   PDF (2716KB) ( 1 )  
      农业信息技术
      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
      袁合涛, 梁旬, 殷兆霞
      2024, 52(2):  126-13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4
      【目的】 系统呈现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 CiteSpace6.2 R4计量分析软件,对2001年1月17日—2023年7月15日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2001—2023年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增长期、高质量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发文量排名前5的学科领域为农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基础科学、科学研究管理、信息经济,体现了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业态;发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是姜长云(6篇);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发文量的主体,各发文作者及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合作比较松散;第一高频关键词是创新驱动,频次为87;#0创新驱动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个聚类;从关键词突现来看,突现强度最高的前五个关键词为乡村振兴(2.44)、智慧农业(1.92)、创新驱动(1.91)、产业化(1.86)和转型升级(1.76);#0创新驱动从2001年持续到2023年,其研究热度最高、交叉线最多。【结论】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中央一号文件、现代农业是当前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的热点,在乡村振兴、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化,未来趋势将会更加注重产业融合、数字农业、农业数智化研究。
      摘要 ( 9 )   PDF (1462KB) ( 2 )  
    • 阅读更多文章
  • Please wait a minute...
  • 2024 No.1 
    202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2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0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9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8 No.4  No.6 No.5 No.2 No.1
    2017 No.6  No.5 No.4 No.3 No.2
    2017 No.1 
    2016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5 No.6  No.5 No.4 No.3 No.2
    2015 No.1 
    2014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2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 鹰嘴豆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陈文晋;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田晓燕;席先梅
    2019 47(2): 119-123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2.21
    摘要( 1564 )   PDF (980KB) (1147
    植物酵素营养液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庞敏晖, 左强, 宋大平, 高利娟, 刘东生, 邹国元
    2019 47(5): 60-64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1
    摘要( 536 )   PDF (791KB) (424
    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以内蒙古杭锦后旗为例
    陈广锋, 刘宇杰, 闫东, 白勇兴, 李贝, 刘晓燕, 白云龙, 吴勇, 高祥照, 杜森
    2020 48(2): 65-6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0
    摘要( 547 )   PDF (1162KB) (312
    CRISPR/Cas9和CRISPR/Cpf1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作物基因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聂利珍, 房永雨
    2019 47(4): 27-32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4.05
    摘要( 163 )   PDF (527KB) (310
    春小麦新品系丰产性及增产途径分析
    崔国惠;叶君;吴晓华;王小兵;于美玲;付雅琼;李元清
    2018 46(4): 1-1   
    摘要( 566 )   PDF (5873KB) (309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野生羊肚菌ITS初步鉴定
    庞杰, 刘海, 康立茹, 于传宗, 王海燕, 李亚娇, 孙国琴
    2020 48(1): 98-10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1.19
    摘要( 284 )   PDF (1443KB) (304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广德5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贾凯;路战远;郭晓霞;白岚方;程玉臣;孙峰成;郭小刚
    2018 46(4): 10-10   
    摘要( 343 )   PDF (5375KB) (251
    旱地番茄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
    李小霞, 靳鲲鹏, 李万星, 李丹, 韩文清, 苏秀敏, 王佼, 王秋兰, 曹晋军
    2020 48(1): 35-4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1.07
    摘要( 366 )   PDF (861KB) (233
  • 玉米茎秆营养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王帮太, 杨美丽, 郭华, 王静, 王志红, 鹿红卫, 程建梅, 秦贵文, 陈甲法
    2023 51(5): 1-2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1
    摘要( 1797 )   HTML PDF (9949KB) (18
    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张丽丽, 薛兵东, 樊叶, 莫姣娇, 赵新宇, 杨海龙, 付俊, 姜英, 齐华, 王璞
    2023 51(4): 38-4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5
    摘要( 1716 )   HTML PDF (1080KB) (24
    99份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呈宇, 伊风艳, 房永雨, 史志丹, 刘芳, 赵和平, 丁海君
    2023 51(4): 1-1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1
    摘要( 1606 )   HTML PDF (1197KB) (36
    苗前补灌对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谷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吴遥, 高日平, 蔡琳琳, 黄哲帆, 陈翛, 门靖宇, 赵沛义, 潘志华
    2023 51(5): 51-6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5
    摘要( 1102 )   HTML PDF (1447KB) (9
    旱地不同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分析
    赵丽, 范铭元, 谢广明, 陆靖英, 张琪, 孙孝静, 郭虹霞, 邓妍, 王创云
    2023 51(4): 11-1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2
    摘要( 1089 )   HTML PDF (1132KB) (32
    玉米矮秆基因及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唐兰, 吴元奇
    2023 51(5): 23-3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2
    摘要( 908 )   HTML PDF (853KB) (29
    内蒙古玉米宜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
    石海波, 梁红伟, 张静, 杨景渊, 韩平安, 刘志雄, 冯勇,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2024 52(2): 1-1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1
    摘要( 538 )   PDF (1269KB) (12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 陈广平, 苏二虎, 王雪娇, 刘坤雨, 高圆丽, 鄂丽丽, 唐存喜, 宏迪, 李强
    2024 52(2): 37-4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4
    摘要( 527 )   PDF (1348KB) (10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