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爽,高福元,贾佳,等.毛乌素沙地风沙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0):3706-3718. [2] 刘媖心. 试论我国沙漠地区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形成[J].植物分类学报,1995(2):131-143. [3] 董雯,赵景波.毛乌素沙地的形成与治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42-46. [4] 王岳,刘学敏,哈斯额尔敦.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9(6):22-34. [5] 刘毅,赵贝佳.毛乌素沙地是这样变绿的[EB/OL]. (2020-12-21).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055170/5968066. [6] 李德新,卫智军,韩国栋,等.中国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7] 杨持. 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8] 山蓝,杨晓东,高卫东,等.关于内蒙古草地生态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草地,1998(6):63-65,73. [9] 焦婷,赵生国,祁娟,等.放牧强度对温性荒漠草原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2,32(5):22-25. [10] 段淳清. 内蒙古草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J].内蒙古草业,2006(3):21-25. [11] 曹艳萍,庞营军,贾晓红.2001—2016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的生长状况[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2):29-37. [12] 张军,刘菊红,王忠武,等.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放牧利用和降水条件的响应[J].中国草地学报,2020,42(6):67-74. [13] 税伟,白剑平,简小枚,等.若尔盖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J].生态学报,2017,37(1):277-285. [14] 赵晓军. 退化草地治理方式及改良效果研究进展[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4):66. [15] 任国玉.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C]//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2:6. [16] 侯扶江. 放牧对牧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氮、碳吸收与转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6):938-942. [17] PARSONS T A,王昱生,杨殿臣.放牧下牧草的生产生理——Ⅱ连续放牧草地的光合作用、牧草生长和家畜采食[J].自然资源研究,1985(S1):107-117. [18] 刘翠玲.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0):77-79. [19] 孙海燕,万书波,李林,等.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82-88,93. [20] 李淑敏,李红,周连第.土壤电导率的快速测量(EM38)与数据的研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01-14004,14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