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春城. 现代青贮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
[2] |
王强,王超丽,师燕霞.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J].石河子科技,2018(2):7-9.
|
[3] |
邓锐强. 3个品种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评价及对泌乳奶牛饲喂效果的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9.
|
[4] |
苏绣峡. 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的思考[J].中国饲料,1996(12):5-7.
|
[5] |
冯巍.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玉米产业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4):32-34.
|
[6] |
赵昇,王晔,南张杰,等.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22-27.
|
[7] |
JOHNSON R R,BALWANI T L,JOHNSON K E,et al.Corn plant maturity.Ⅱ.Effect on in vitro cellulose digestibility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 content[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66,25(3):617-623.
|
[8] |
BAL M A, COORS J G, SHAVER R D.Impact of the maturity of corn for use as ailage in the diets of dairy cows on intake, digestion, and milk production[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7,80(10):2497-2503.
|
[9] |
郭庆瑞,王梦飞,郭凤琴,等.山西高寒冷凉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J].作物杂志,2019(4):61-68.
|
[10] |
张小娟. 山西高寒区青贮玉米的品种比较试验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9.
|
[11] |
张新. 不同品种玉米生产性能与种植模式关系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
[12] |
梁萍. 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营养含量及瘤胃降解特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
|
[13] |
黎慧. 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在收获期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
[14] |
田立双,李国红,杨恒山,等.不同栽培模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1):89-93.
|
[15] |
胡昌浩,潘子龙.夏玉米同化产物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Ⅰ.干物质积累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变化规律[J].中国农业科学,1982,15(1):56-64.
|
[16] |
刘瑶. 不同熟期青贮玉米器官发育差异及不同器官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20.
|
[17] |
李永强. 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J].广东饲料,2018,27(8):25-28.
|
[18] |
谢文青. 青贮玉米的制作及其饲喂肉牛时的注意事项[J].现代畜牧科技,2018,37(12):44.
|
[19] |
白琪林. 青贮玉米秸秆品质性状遗传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
[20] |
许瀚林. 普通玉米和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特征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及对密度的响应[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20.
|
[21] |
王薇星. 关中地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的评价[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
[22] |
张吉旺,胡昌浩,王空军,等.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饲用营养价值比较[J].作物学报,2003,29(6):951-954.
|
[23] |
鲁珊,毛彩云,岳金生,等.14个青贮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8):1-3.
|
[24] |
张秋芝,潘金豹,郝玉兰,等.不同种植密度和地点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3):18-22.
|
[25] |
张劲柏,李仁昆,高飞,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锐:青贮玉米[J].世界农业,2003(1):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