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美荣,张瑞仙,双志福,等.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两个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J].山西农业科学,1999,27(4):15-17. [2] 张坤普,刘志生.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麦类作物学报,1998,18(2):21-23. [3] 李世平,张哲夫,安林利,等.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0,15(3):10-15. [4] 刘兆晔,韩启秀,于经川,等.山东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36-137. [5]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等.小麦新品种徐麦 29 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8,36(3):43-44. [6] 周强,李生荣,任勇,等.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品种绵麦37的高产稳产性[J].小麦研究,2011,31(1):21-26. [7] 李新华,李鹏,高国强,等.小麦新品种鲁原502高产稳产性分析及其育种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5):15-18. [8] 姚金保,张鹏,马鸿翔.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的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4):1-6. [9] 林静,景东林.应用高稳系数等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丰产稳产适应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9(7):96-100. [10] 许东旭,于沐,黄长志,等.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2016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区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8(2):79-80. [11] 温振民.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