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6, Vol. 37 ›› Issue (3): 86-86.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3.029

• 经济与管理 • 上一篇    下一篇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效果分析——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

赛希雅拉[1,2];斯琴[3];孙海莲[1,2];伊风艳[1,2]   

  1. [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2]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3]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 出版日期:2016-03-20 发布日期:2016-03-20
  • 通讯作者: 赛希雅拉
  • 作者简介:赛希雅拉(1984-),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 基金资助: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0422)

  • Online:2016-03-20 Published:2016-03-20

摘要: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同时具备强大的碳汇功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口较快增长等原因,草原"三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国务院在全国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于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践,以内蒙古典型草原镶黄旗牧户为研究对象,以草原生态保护为目标,调查研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的情况及农牧户对政策的响应,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提供经验指导与政策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