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5-30
上一期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24, 45(3):  0-0. 
    摘要 ( 9 )   PDF (1396KB) ( 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础研究
    伊春森林猪源植物乳杆菌P1M1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秋瑾, 白长胜, 尹珺伊, 田秋丰, 王欢, 张军, 王岩, 薛沾枚, 苗艳, 曹禹, 金振华
    2024, 45(3):  1-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1
    摘要 ( 289 )   PDF (1738KB) ( 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伊春森林猪源植物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全面评价其在益生菌制剂开发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对分离自黑龙江省伊春市健康森林猪粪便的1株乳酸菌(P1M1株)进行生化鉴定,利用细菌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测序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绘制菌株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评价菌株对酸(pH值为2.0、3.0、4.0)和胆盐(浓度为0.15%和0.30%)的耐受性,考查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对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定菌株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胞外多糖产量,评价菌株对小鼠的安全性。[结果]结合生化鉴定结果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P1M1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 plantarum)。L. plantarum P1M1株具有糖酵解能力;培养2~10 h为对数生长期,18 h后培养基pH值稳定在3.8~3.9;在pH值为2.0、3.0、4.0条件下的3 h存活率分别为(48.97±0.61)%、(64.19±0.94)%、(78.44±1.36)%,在0.15%和0.30%胆盐浓度下的3 h存活率分别为(53.86±1.14)%、(32.87±0.75)%;对红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他啶敏感;对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无细胞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65±1.44)%、(87.32±0.22)%、(89.79±0.59)%,均显著(P<0.05)高于完整细胞菌悬液;胞外多糖产量为(796.73±2.43)mg/L;小鼠连续灌胃L. plantarum P1M1株2周后,未见死亡及器官病变。[结论]森林猪源L. plantarum P1M1株进入对数生长期快,具有糖酵解特性和较强的产酸能力,耐受酸和胆盐,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可抑制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抗氧化能力强,胞外多糖产量高,对小鼠具有安全性,可作为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候选菌株。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配合饲料中64种药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陈海燕, 陈娟, 李永琴, 马春芳, 张慧宁, 杨俊华, 杨奇
    2024, 45(3):  11-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2
    摘要 ( 260 )   PDF (878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配合饲料中64种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法,提高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效率。[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型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0 mL/min,进样量为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信号采集。比较4种样品提取溶剂以及2种固相萃取柱处理对目标药物的回收率,确定样品前处理的最佳方法。利用建立的UHPLC-MS/MS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来源的100批次配合饲料样品进行64种药物检测。[结果]配合饲料样品均质后,用含0.2%甲酸的乙腈水溶液(乙腈∶水=8∶2,V/V)提取,利用Oasis PRiME HLB型固相萃取柱对样品净化,多数目标药物的回收率在60%以上。64种药物在浓度为5.0~200.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不同药物的定量限在5.0~10.0 μg/kg;阳性添加5.0、20.0、50.0 μg/kg 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在41.00%~120.49%,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15.94%,批间RSD在1.25%~13.64%。在100个批次的配合饲料样品中均未检出目标药物。[结论]建立的UHPLC-MS/MS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可用于配合饲料中非法添加64种药物的筛查。
    生物饲料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向敏, 徐海生, 卢媛, 王晓东, 赵称赫
    2024, 45(3):  20-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3
    摘要 ( 3 )   PDF (896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畜禽饲料端“禁抗”的背景下,生物饲料作为抗生素替代产品备受关注。生物饲料具有改善饲料品质以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升动物免疫力、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等功能,市场接受度日益提高。介绍了生物饲料的定义和分类,以发酵饲料和菌酶协同发酵饲料为例,综述生物饲料在牛、羊、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生物饲料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生物饲料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发酵中草药的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周德财, 王艺淞, 胡爽
    2024, 45(3):  27-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4
    摘要 ( 2 )   PDF (1075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酵中草药兼具中草药的药理学作用和益生菌的益生功能。在发酵过程中,中草药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而微生物产生的酶和代谢产物能促进中草药有效成分的释放,降低衍生物制剂的毒性,同时也可以合成新的活性成分,增加药效。发酵过程还可以使活性大分子或聚合物分解为小分子,便于跨膜运输,有助于机体对活性成分的吸收。此外,发酵中草药中的一些微生物能抑制病原菌繁殖,与中草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对抗病原体。“减抗”“替抗”背景下,发酵中草药作为一类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对发酵中草药的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动物生产与管理
    热应激对泌乳牛产奶性能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宫玥, 王封霞, 张幸怡, 刘岩, 韦子海, 苏衍菁
    2024, 45(3):  35-3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5
    摘要 ( 6 )   PDF (502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应激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泌乳牛的产奶性能,包括减少采食量、转变能量代谢模式、激活免疫系统及引起炎症、影响乳腺发育及功能等。牧场对于热应激的应对措施通常从营养、管理、遗传三方面入手,调控效果有限。了解热应激导致泌乳牛产奶量下降的潜在机制,对于减少热应激引起的产奶损失十分重要。综述了热应激对泌乳牛产奶性能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生产中科学制定热应激缓解措施提供参考。
    畜牧资源与环境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张鹏举, 王博, 萨初拉, 李文婷, 张春华, 杨鼎, 李胜利, 金鹿, 刘威, 张崇志, 胡晓晓, 孙海洲
    2024, 45(3):  40-4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6
    摘要 ( 251 )   PDF (4328KB) ( 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研究趋势及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0—2022年的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 6.2.R6和VOSviewer 1.6.18文献计量学可视化软件,对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解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结果]2000—2022年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共发表相关文献1 266篇,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发表文献345篇,占发文总量的27.25%。从国家(地区)发文量看,中国学者发文量居首位,发表文献301篇,占发文总量的23.78%。从作者发文量及合作关系看,KALAMDHAD Ajay S和ZHANG Zengqiang的发文数量最多,均为23篇,占发文总量的比例均为1.82%;以ZHANG Jiachao和ZENG Guanming团队的合作作者数量最多,而且合作关系密切。从机构发文量及合作关系看,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发文量位居第1,为96篇,占发文总量的7.58%;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活跃度最高,与外界的合作关系也最为密切。该研究领域出现频次排名前6位的高频关键词为“heavy metals”“sewage sludge”“municipal solid waste”“organic matter”“soil”“compost”,出现频次分别为724、441、210、187、158、158次;在出现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中,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包括“sewage sludge”“bioavailability”“growth”“heavy metals”“municipal solid waste”“soil”,中介中心性分别为0.78、0.52、0.42、0.30、0.25、0.18。该领域文献关键词共聚类出“sewage sludge”“organic amendments”“organic fra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greenhouse gas”“C/N ratio”“heavy metals”“organic waste”等 10 类。关键词“zinc”的突现强度最高,为16.57,在2004—2015年受到关注;“biochar”“food waste”“microbial community”“transformation”“organic amendments”是2017—2022年主要突现的关键词。[结论]明确了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不同有机废弃物对重金属钝化的影响、有机废弃物堆肥中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稳定性、重金属在堆肥产物中的富集和传递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草业科学
    不同混播组合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于森, 辛丹丹, 苏一诺, 孙雪, 王贺, 邹岩
    2024, 45(3):  50-5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7
    摘要 ( 255 )   PDF (756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补播的混播草种组合。[方法]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的盐碱化草地为试验地,以松嫩平原广泛分布的耐盐碱牧草野大麦为主要补播草种,设置野大麦与4种松嫩平原本土耐盐碱牧草星星草、披碱草、羊草、拂子茅混播处理,同时设置野大麦单播处理。4个混播处理中,野大麦播种量为30 kg/hm2,其他草种播种量均为15 kg/hm2;野大麦单播处理中,播种量为45 kg/hm2。以上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个小区,以不补播作为对照(CK,1个小区),共设置1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0.4 hm2。在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的条件下,于2021年采用免耕补播的方式对各试验小区进行补播,从补播第2年开始连续2年测定各试验小区的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性质指标和植被群落重要值。[结果]补播第2年(2022年),与CK相比,各混播处理和野大麦单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与补播第2年相比,补播第3年(2023年)各混播处理和野大麦单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补播第3年,5个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均显著(P<0.05)低于CK,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有机质含量除野大麦+羊草混播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CK;野大麦+羊草混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在各处理中最低,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与CK相比,补播第2年各混播处理以及野大麦单播处理的禾本科植物与其他杂类草重要值相差不大,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重要值最高,为0.60;补播第3年各混播处理以及野大麦单播处理的禾本科植物重要值与补播第2年相比均增加,且均大于CK,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重要值最高,为0.71。[结论]野大麦与羊草的混播对改善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效果最好,适宜作为改良盐碱化程度较重草地的混播组合。野大麦与披碱草的混播对改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植被群落效果最好,适宜作为改良盐碱化和退化草地的混播组合。
    不同盐碱胁迫对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韩晶, 夏方山, 白朝瑞, 郭嘉庆, 李嘉俊, 张金成
    2024, 45(3):  58-6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8
    摘要 ( 3 )   PDF (609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盐碱胁迫对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环境,每种溶液的Na+浓度均设置为0(CK)、50、75、100、150、200 mmol/L;通过开展种子发芽试验,分析饲用小黑麦种子在不同种类盐碱及不同浓度Na+胁迫下的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Gp)、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平均发芽时间(mean germination time,MGT)以及幼苗活力指数(seedling vigor index,SVI)、胚根长及胚芽长的变化规律,揭示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不同盐碱种类、Na+浓度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饲用小黑麦种子Gp、Gi、MGT、SVI、胚根长及胚芽长具有极显著(P<0.01)影响;随着Na+浓度的升高,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SVI、胚根长及胚芽长呈下降趋势,而MGT呈上升趋势;相同Na+浓度下,饲用小黑麦种子对中性盐胁迫的耐受性高于对碱性盐胁迫的耐受性。[结论]随着Na+浓度的升高,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且碱性盐的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饲用小黑麦种子在低浓度Na+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提示可在我国轻度盐碱地上种植饲用小黑麦。
    不同胁迫条件对百脉根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李亚娇, 刘晓霞, 马培杰, 罗文举, 龙忠富, 陈才俊, 柳嘉佳, 王小利
    2024, 45(3):  64-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9
    摘要 ( 258 )   PDF (937KB) ( 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胁迫条件对百脉根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以百脉根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不同的营养液设置低营养(low nutrition,LN)、高重碳酸盐(high bicarbonate,HB)、低磷(low phosphorus,LP)3种胁迫处理,以用蒸馏水配制的霍格兰营养液为空白对照(CK);在百脉根2~3叶时移栽入不同处理的营养液瓶中,每瓶5株苗,每个处理15瓶,每3 d换1次营养液,培养1个月后收获;测定并比较不同胁迫处理下百脉根的农艺性状指标、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含量;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胁迫处理对百脉根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分析百脉根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LP处理下百脉根株高最高;与CK相比,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的根长、根际直径、茎粗、根体积、分枝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均降低,地上干物质含量和地下干物质含量均提高;LN处理下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最大。LN处理下百脉根主根根系活力最大,须根根系活力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LP处理下叶部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HB处理下茎部叶绿素含量最高。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叶部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低于CK,茎部蛋白质含量高于CK,叶部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高于CK,茎部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低于CK,叶部和茎部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3种胁迫处理均可显著(P<0.05)降低百脉根茎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茎部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HB和LP胁迫处理可显著(P<0.05)降低百脉根叶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LN和LP胁迫处理可显著(P<0.05)降低叶部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茎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CK相比,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的乙烯(ACC)、茉莉酸及其衍生物(JA)含量均显著(P<0.05)降低,游离态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赤霉素类(GAs)含量均显著(P<0.05)提高;除LP处理的ACC/BHA值外,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ACC与其他内源激素的比值均不同程度降低,部分比值已小于1。隶属函数分析法分析表明,百脉根综合长势排序为LP处理>CK>HB处理>LN处理。[结论]综合各项指标来看,低磷胁迫对百脉根生长的影响较小,高重碳酸盐和低营养胁迫对百脉根生长的影响较大。在低磷、高重碳酸盐和低营养胁迫下,百脉根可通过调整形态结构、激活抗氧化系统、平衡内源激素来调控其生长发育,从而适应不良环境。
    食品科学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品质比较与分析
    张春华, 李胜利, 宝华, 王博, 萨初拉, 刘威, 付乐, 李文婷, 张崇志, 杨鼎, 金鹿, 胡晓晓, 张鹏举, 孙海洲
    2024, 45(3):  74-8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0
    摘要 ( 274 )   PDF (793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与比较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的品质。[方法]随机选择舍饲方式养殖的苏尼特羊(选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珠穆沁羊(选自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察哈尔羊(选自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内蒙古细毛羊(选自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选自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各12只,共计60只;屠宰后每只羊取剔除筋膜和脂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样品各200 g;分别测定并比较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物理指标(色度、熟肉率、剪切力、失水率)、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水分、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7种EAA和10种NEAA)。[结果]鄂尔多斯细毛羊和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色度较好;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察哈尔羊股二头肌熟肉率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其他4个品种;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剪切力在5个品种中较低;察哈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水分含量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脂肪含量最低,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蛋白质含量最高;鄂尔多斯细毛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TAA含量最高,背最长肌7种EAA含量较高,股二头肌7种EAA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品种;5个品种羊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EAA/TAA均在40%左右,EAA/NEAA均在60%以上,均符合FAO/WHO发布的优质蛋白质推荐值。[结论]内蒙古地区5个品种羊肉的主要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其EAA含量丰富、组成平衡,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鄂尔多斯细毛羊肉在TAA和EAA含量方面表现更好,乌珠穆沁羊肉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不同发酵时期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布仁其其格
    2024, 45(3):  82-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1
    摘要 ( 246 )   PDF (888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菌群结构演替变化特征。[方法]以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新鲜马奶为原料,采用传统发酵方法制备酸马奶;分别采集发酵0、12、24、36、48、96 h的传统发酵酸马奶样品,测定pH值,然后基于真菌rDNA内源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及分析技术表征不同发酵时期真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Chao1指数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分析表明,传统酸马奶发酵初期(0~12 h)真菌菌群丰度下降、菌群多样性变化不大;发酵12~24 h真菌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同时增加,24~72 h同时减小,72~96 h同时增加,在96 h时二者基本达到发酵初期水平。发酵12 h内,酸马奶发酵体系的pH值急剧下降,发酵12~48 h的pH值下降速度变慢,48~96 h的pH值下降速度继续变慢并趋于平缓。基于真菌rDNA-ITS序列高通量测序及分析,在传统酸马奶中共鉴定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个真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99.77%和0.02%;在发酵过程中,子囊菌门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属水平上鉴定出9个真菌属,其中,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和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优势真菌属,二者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5.76%和3.75%;克鲁维酵母属的相对丰度在发酵12~96 h的变化趋势与哈萨克斯坦酵母属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在发酵96 h内始终存在。种水平上鉴定出9种真菌,其中,单孢哈萨克斯坦酵母菌(Kazachstania unispora)、乳酸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lactis)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为优势真菌种,相对丰度分别为95.76%、2.10%和1.63%;不同发酵时期3种优势真菌的相对丰度变化趋势不同。[结论]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种类以及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为丰富酸马奶发酵机制研究,优化酸马奶发酵工艺、提高酸马奶发酵品质提供了参考。
    畜牧经济与信息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推广对策
    袁倩, 乔健敏, 席晓霞
    2024, 45(3):  89-9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2
    摘要 ( 2 )   PDF (667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大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畜产品质量体现畜牧业的发展水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可以对畜产品信息进行追根溯源,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信息共享。借助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生产者可以实现精准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监管者可以实现精准监管,提高管理效能;消费者可以实现放心消费,提高消费满意度。加快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与应用,有助于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介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该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该系统推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草原生态生产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李元, 罕德宝
    2024, 45(3):  94-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3
    摘要 ( 4 )   PDF (859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草原生态生产数字化作为现代草原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牧区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草原生态生产监测与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总体发展及应用水平仍显滞后。聚焦草原生态与生产活动的数字化进程,从国家层面和内蒙古自治区层面深入剖析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针对目前草原生态数字化建设存在的诸多局限性,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草原生态生产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及发展草原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动物疾病防控
    广西壮族自治区1株类NADC3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周明旭, 黄张玲, 黄胜斌, 周庆安, 胡丽萍, 莫胜兰, 韩银华, 蓝惠华, 颜健华, 韦海娜, 熊毅, 何奇松
    2024, 45(3):  100-10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4
    摘要 ( 1 )   PDF (1517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揭示其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PRRSV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通用型)对采集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某猪场临床发病猪只的肺脏组织样本进行PRRSV检测;利用PRRSV美洲型经典株与类NADC30 PRRSV毒株双重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对样本进行进一步鉴定;采用PCR法扩增GP5基因,将测序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国内外PRRSV参考株GP5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对GP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鉴定,该份样本呈类NADC30 PRRSV阳性,命名为GXYL株;GP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GXYL株与国内外PRRSV参考株同源性为61.9%~93.2%,与美国NADC30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与欧洲型LV毒株的同源性最低;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GXYL株与美国NADC30毒株以及中国类NADC30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美洲型毒株同处一个大的分支;GP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比对分析显示,GXYL株共有7个位点发生变异,其中,2个突变位点位于A表位处,1个突变位点位于B表位处,4个突变位点位于信号肽区域,未发现有氨基酸的插入及缺失。[结论]GXYL株为类NADC30 PRRSV毒株,提示该地区应加强对PRRSV流行及变异情况的监控。
    喀什地区某规模化引种场奶牛感染隐孢子虫的PCR检测与种系发育分析
    朱亚楠, 张博文, 张振杰, 余复昌, 宋永生, 徐佳宁, 井波, 齐萌
    2024, 45(3):  107-1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5
    摘要 ( 4 )   PDF (1951KB) ( 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某规模化引种场奶牛的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分布特征。[方法]采集该场不同年龄段奶牛粪便样本190份,基于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SSU rDNA),采用PCR方法检测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经序列比对鉴定隐孢子虫种类。利用卡方(χ2)检验法,比较不同年龄段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的差异。采用PCR方法扩增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牛隐孢子虫(C. bovis)和芮氏隐孢子虫(C. ryanae)的gp60基因,经序列比对鉴定3种隐孢子虫的基因亚型,构建种系发育树解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32份奶牛粪便样本呈隐孢子虫阳性,总体感染率为16.84%(32/190);鉴定出4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微小隐孢子虫(n=8)、安氏隐孢子虫(C. andersoni,n=10)、牛隐孢子虫(n=10)和芮氏隐孢子虫(n=4)。以3月龄以下断奶前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为28.00%(14/50),不同年龄段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显著(χ2=8.679,P<0.05)。8份微小隐孢子虫阳性样本成功获得7条gp60基因亚型序列,鉴定出2种亚型,分别为ⅡdA15G1亚型(n=3)和ⅡdA19G1亚型(n=4);10份牛隐孢子虫阳性样本成功获得6条gp60基因亚型序列,鉴定出3种亚型,分别为ⅩⅩⅥb(n=2)、ⅩⅩⅥc(n=3)和ⅩⅩⅥe(n=1);4份芮氏隐孢子虫阳性样本均成功获得gp60基因亚型序列,均为ⅩⅩⅠb亚型。种系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微小隐孢子虫Ⅱd基因亚型序列与不同宿主源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家族的序列同处于一个亚群,而与新西兰不同宿主源微小隐孢子虫Ⅱa家族亚型的序列形成不同亚群;获得的牛隐孢子虫和芮氏隐孢子虫的亚型序列均与我国不同地区牛源牛隐孢子虫和芮氏隐孢子虫的亚型序列同处一个大群。[结论]该引种场奶牛感染的隐孢子虫存在遗传多样分布特征,均为引进当地后感染,提示水源和草料污染可能是该场奶牛感染隐孢子虫的主要原因。
    绵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娜, 白帆, 张月梅, 宋越, 郭文华, 张帆, 杨斌, 刘威, 郭富存, 付玲芳, 戴伶俐
    2024, 45(3):  115-12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6
    摘要 ( 1 )   PDF (2645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离、鉴定绵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研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某家庭养殖户出现典型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绵羊进行现场解剖,观察呼吸系统主要器官和脾脏的病理学变化,制备肺组织病理切片;无菌采集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荚膜血清型鉴定;采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利用纸片扩散法开展分离菌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腹腔注射法评价分离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发病羊只肺脏与胸膜、心包膜粘连,肺组织中存在坏死灶,肺门淋巴结肿大,脾脏有出血点。经分离和纯化培养,获得1株细菌,命名为2021-TX-06株,该菌株在含5%马血清的TSA培养基上呈白色、圆形、微凸起的小菌落,为革兰阴性小杆菌,能发酵利用甘露醇、山梨醇、海藻糖、木糖、葡萄糖,符合Pm的生化反应特性;经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序列比对,确定2021-TX-06株为Pm;经荚膜血清分型鉴定,该菌株为荚膜血清D型,携带ptfAfimAFur等15种毒力基因,对四环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等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耐药;以5×108 CFU/mL浓度的菌液腹腔注射试验组小鼠,72 h后死亡率为100%,从死亡小鼠肺脏中回收到与攻毒菌株一致的菌株。[结论]从出现典型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绵羊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荚膜血清D型Pm流行株,该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部分抗菌药物表现出一定耐药性,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
    中药长效制剂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驱杀外寄生虫方面的应用
    陈仕斌, 刘一飞, 菅忆晨, 陶大勇, 菅复春
    2024, 45(3):  123-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7
    摘要 ( 3 )   PDF (911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效制剂是一种疗效持久的药物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用药剂量小、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中药长效制剂是在传统中药制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制剂工艺,将中药有效成分与载体材料相结合,形成一种能够持续释放药物的制剂。对中药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驱杀外寄生虫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虫中药长效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