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酸马奶发酵过程中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
布仁其其格, 董超, 包玉龙, 红梅, 张三润, 李少华, 芒来, 马春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1-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1
摘要7336)      PDF(pc) (1625KB)(247)    收藏
[目的]探究酸马奶不同发酵时期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发酵初期(12 h)、中期(48 h)、后期(96 h)酸马奶样品,构建宏转录组文库,进行RNA-Seq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功能注释后,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确定GO和KEGG信号通路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静态富集。[结果]3个发酵时期酸马奶样品的宏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共产生12.17 GB的高质量短序列。序列组装后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酸马奶发酵过程中代谢过程相关基因表达占主导地位。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显示,发酵前期、中期、后期酸马奶样品间两两相比,下调表达基因数量多于上调表达基因数量。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发酵初期与中期酸马奶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高度富集的GO条目是细胞过程、代谢过程、有机环状化合物结合、杂环化合物结合;发酵中期与后期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高度富集的GO条目是细胞过程、细胞大分子代谢过程;发酵初期与后期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高度富集的GO条目主要涉及细胞过程、有机物质代谢过程、核苷结合、核糖核苷结合、嘌呤核苷酸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发酵前期与中期酸马奶样品间仅有1条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即核糖体通路;发酵中期与后期酸马奶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包括醚酯代谢、氨基苯甲酸降解、mRNA监测途径、类固醇生物合成;发酵前期与后期酸马奶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包括类固醇生物合成、氨基苯甲酸降解、mRNA监测途径、核糖体、乙苯降解。[结论]酸马奶发酵过程中涉及活性微生物多种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不同发酵时期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呈现动态变化。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酸马奶发酵机制、优化酸马奶发酵工艺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亚麻籽胶与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反应条件优化及产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
郭成成, 田志文, 梁宇, 吕婧雯, 白英, 王丽芳, 李云龙, 雷春梅, 张国雄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97-11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3
摘要6713)      PDF(pc) (4210KB)(167)    收藏
[目的]优化亚麻籽胶(flaxseed gum,FSG)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糖基化反应条件,并对糖基化产物进行结构与功能特性评价。[方法]以接枝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影响FSG与zein糖基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和内源荧光光谱技术分析FSG-zein糖基化产物结构,并从抗氧化能力、乳化性、起泡性方面对FSG-zein糖基化产物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优化后的FSG与zein糖基化反应最佳条件:zein溶液与FSG溶液的体积比为1∶3、反应体系pH值=2、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90 min,在该条件下,FSG-zein糖基化产物的接枝度为77.81%。电镜扫描技术、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和内源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显示,发生糖基化反应后,FSG和zein的原有结构显著改变,证实了FSG与zein通过糖基化反应生成了FSG-zein糖基化复合物。在浓度均为1 mg/mL时,FSG-zein糖基化产物对·OH的清除率显著(P<0.05)高于FSG,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均显著(P<0.05)高于FSG和zein。FSG-zein糖基化产物的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FSG和zein,且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均显著(P<0.05)优于FSG和zein。[结论]优化了亚麻籽胶与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反应条件,获得的糖基化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与乳化和起泡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抗坏血酸引发对NaCl胁迫下饲用小黑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白朝瑞, 夏方山, 郭嘉庆, 李韩晶, 李嘉俊, 张金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91-9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2
摘要6126)      PDF(pc) (673KB)(22)    收藏
[目的]探讨NaCl胁迫下外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引发对饲用小黑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饲用小黑麦“冀饲3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浓度为0.5、1.0、1.5、2.0 mmol/L的AsA溶液中引发处理0(CK)、4、8、16、24 h,然后在浓度为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进行发芽试验,对种子的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Gp)、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平均发芽时间(mean germination time,MGT)及幼苗活力指数(seedlings vigor index,SVI)进行分析。[结果]外源AsA的处理浓度和引发时间对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MGT及SVI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此外,两者的组合效应对SVI的影响达到显著(P<0.05)水平,对Gp、Gi和MGT的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浓度为1.0 mmol/L的AsA引发4 h时,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以及SVI均达到最高值,MGT最低;浓度为0.5~2.0 mmol/L的AsA引发24 h时,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以及SVI均低于其他引发时间,而MGT高于其他引发时间。[结论]AsA引发对NaCl胁迫下饲用小黑麦种子活力的影响与AsA的浓度、引发时间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紧密相关。采用1.0 mmol/L的AsA溶液,在引发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对处于100 mmol/L NaCl盐胁迫环境下的饲用小黑麦种子,能最有效地提升其活力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金银花提取物抗鸽源新城疫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
莫红芳, 石宗承, 杨燕燕, 俸云, 虞霖田, 石德顺, 熊晓妍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10-1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2
摘要6122)      PDF(pc) (3568KB)(164)    收藏
[目的]探究金银花提取物抗鸽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未接种NDV疫苗的健康28日龄美国王鸽40只,适应性饲养7 d,于35日龄随机分为金银花预防(KO)组和攻毒对照(OE)组,每组20只。KO组试验鸽于35日龄开始在饮水中添加1.2%的金银花提取物,持续饮用7 d,42日龄时肌肉注射HA效价为5log2的鸽源NDV Pi/NJ/CH/4416/2016株0.5 mL/只;OE组试验鸽于35日龄进入正式试验,正常饮水,42日龄时肌肉注射HA效价为5log2的鸽源NDV Pi/NJ/CH/4416/2016株0.5 mL/只。攻毒7 d后,每组选取3只试验鸽采集脾脏组织样本制备组织切片,同时提取总RNA构建转录组文库,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鉴定、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机选取4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利用qRT-PCR验证测序结果。[结果]OE组鸽子脾细胞核异常增大且出现白色空泡,并伴有大量粒细胞浸润,而KO组脾脏组织仅见较多白色空泡和少量粒细胞浸润,未见脾细胞核异常增大。利用RNA-Seq技术从KO组鸽脾脏中共鉴定出374个DEGs,其中,112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62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共有875个DEGs富集到312个GO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富集到149个条目,细胞组成过程富集到33个条目,分子功能过程富集到130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有226个DEGs主要被富集在信息传递通路、代谢通路、天然免疫相关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93条KEGG信号通路。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从DEGs中随机选取的4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LOC110360702、LOC110360688、SFRP5、CHAD)的相对mRNA丰度变化趋势与RNA-Seq结果显示的4个基因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金银花提取物通过激活宿主的信息传递、代谢调节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生理过程发挥抗鸽源NDV感染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鸽源NDV感染中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
杨华, 伏春燕, 刘雪兰, 张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18-2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3
摘要5293)      PDF(pc) (756KB)(210)    收藏
[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复合酶制剂组、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联合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 g/kg复合酶制剂、1 g/kg复合微生态制剂、0.2 g/kg复合酶制剂+1 g/kg复合微生态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饲喂试验周期为42 d。计算各组肉鸡在不同生长阶段(1~21日龄、22~42日龄、1~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于试验第21天和第42天,分别采集各组肉鸡血液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采集各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本,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各肠段的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21日龄体重、1~21日龄ADFI和ADG、1~42日龄ADG显著(P<0.05)提高;复合酶制剂组肉鸡的22~42日龄和1~42日龄ADFI显著(P<0.05)提高,1~42日龄F/G显著(P<0.05)降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肉鸡的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F/G显著(P<0.05)降低;联合添加组肉鸡的22~42日龄和1~42日龄F/G显著(P<0.05)降低。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21日龄体重、1~21日龄ADFI和ADG、1~42日龄ADFI和ADG显著(P<0.05)高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肉鸡的1~21日龄和22~42日龄F/G显著(P<0.05)低于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1~42日龄F/G显著(P<0.05)低于复合酶制剂组。②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鸡的21日龄和42日龄血清TG含量均显著(P<0.05)降低。联合添加组肉鸡的42日龄血清TP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复合酶制剂组肉鸡的42日龄血清GLU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组。③各组肉鸡的21日龄和42日龄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均无显著(P>0.05)差异。④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鸡的十二指肠和回肠CD显著(P<0.05)降低、V/C显著(P<0.05)提高;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十二指肠VH显著(P<0.05)提高;联合添加组肉鸡的空肠VH显著(P<0.05)提高;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空肠CD显著(P<0.05)降低。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十二指肠VH、V/C显著(P<0.05)高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联合添加组肉鸡的空肠VH显著(P<0.05)高于复合酶制剂组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复合酶制剂组肉鸡的空肠CD显著(P<0.05)低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联合添加组肉鸡的回肠CD显著(P<0.05)低于复合酶制剂组。[结论]日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复合酶制剂及复合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小肠形态发育均有积极影响。综合各项指标来看,以二者联合添加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黄河银川段滩地11种牧草的营养价值、生产性能分析及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王巧玲, 吴颖, 王占军, 柳超超, 王学彬, 沈娟, 田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68-7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9
摘要5168)      PDF(pc) (1260KB)(21)    收藏
[目的]明晰不同品种牧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银川段滩地种植的营养价值、生产性能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选取11个牧草品种,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牧草的营养品质和生产性能指标以及种植不同品种牧草地块的土壤养分指标,分析牧草营养品质、生产性能以及牧草种植地块土壤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11种牧草的营养品质指标差异较大,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是中苜4号、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粗纤维、NDF、ADF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是苇状羊茅、中苜3号、苇状羊茅;总碳、总氮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是披碱草和中苜4号;钙、磷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是瑞得和苇状羊茅。②与种植前相比,种植11种牧草地块土壤的pH值和全盐含量均显著(P<0.05)降低;除种植部分品种牧草地块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外,种植牧草地块土壤的多数养分指标均显著(P<0.05)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高的是种植羊草和蒙古冰草的地块;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均是种植羊草的地块;土壤全磷含量最高的是种植蒙古冰草的地块。③除披碱草株高较低外,其余10种牧草株高差异较小(P>0.05);产量较高的牧草品种有高冰草、蒙古冰草、中苜4号、中苜3号。④相关性分析表明,牧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及种植地块土壤养分的部分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1种牧草的综合评价排序为羊草>蒙古冰草>无芒雀麦>碱茅>高冰草>中苜4号>披碱草>苇状羊茅>骑士2号>中苜3号>瑞得。[结论]在黄河银川段滩地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5个牧草品种是羊草、蒙古冰草、无芒雀麦、碱茅、高冰草,这些品种有潜力作为当地主推牧草品种并用于黄河滩地的土壤改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饲粮中添加不同中草药对肉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杜宝龙, 邢露梅, 刘雪, 闫如霞, 李欣宇, 玉努斯·阿不都, 汪强荣, 何波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25-3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4
摘要4485)      PDF(pc) (1747KB)(141)    收藏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中草药对肉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576羽1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的科宝505白羽肉鸡公雏随机分为8组(A组~H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0.48 g/kg氟苯尼考、C组饲喂基础日粮+1.5%板蓝根、D组饲喂基础日粮+1.5%大青叶、E组饲喂基础日粮+1.5%青黛、F组饲喂基础日粮+0.75%板蓝根和0.75%大青叶复合物、G组饲喂基础日粮+0.75%板蓝根和0.75%青黛复合物、H组饲喂基础日粮+0.75%大青叶和0.75%青黛复合物。试验期为42 d,根据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于39~41日龄收集各组肉鸡排泄物,测定主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于42日龄分别采集各组肉鸡血液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于42日龄采集A组、B组、F组盲肠食糜,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结果]F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除A组外的其他处理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除B组、G组外的其他处理组,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B组、C组、D组、E组、H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C组、D组、E组、G组、H组。各处理组之间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P>0.05)差异。F组的盲肠微生物群落Chao1指数显著(P<0.05)高于A组。A组、B组及F组盲肠食糜样本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这两个菌门在A组、B组、F组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9.49%、70.26%、81.45%和27.52%、25.04%、15.47%;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瘤胃球菌科UCG-014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巴恩斯菌属(Barnesi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门水平上,F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A组、B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B组;B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A组、F组;F组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B组。在属水平上,F组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巴恩斯菌属(Barnesi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B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瘤胃球菌属扭链群(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A组、B组;B组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A组、B组、F组盲肠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饲粮中添加0.75%板蓝根和0.75%大青叶的复合物,具有改善肉鸡主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和丰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分析
张春华, 胡晓晓, 王博, 萨初拉, 李胜利, 刘威, 李文婷, 付乐, 金鹿, 杨鼎, 张崇志, 王晓燕, 赵鸿雁, 何云梅, 孙海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85-9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11
摘要4401)      PDF(pc) (4426KB)(68)    收藏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方法]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采集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肋间肌样品共137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 5009.124—201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羊肉样品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判别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结果]基于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含量分离效果最好。2个品种羊肉样品中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EAA)7种。17种氨基酸含量在2个品种羊肉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2个品种羊肉的总氨基酸(TAA)、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相近。3个部位羊肉的17种氨基酸含量普遍存在显著(P<0.05)差异,TAA、EAA和NEAA含量也存在显著(P<0.05)差异;肋间肌的特征氨基酸有Gly、Pro和Ala,而His、Tyr、Gly、Lys、Ala、Phe和Met 7种氨基酸在进行羊肉不同部位区分时可能是重要的标志性氨基酸。2个品种和3个部位羊肉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均高于60%,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发布的理想蛋白质EAA/TAA和EAA/NEAA的推荐值。[结论]初步建立了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2个品种羊肉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丰富,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肉牛感染泰勒原虫的PCR检测与种类鉴定
朱婷婷, 曹梦雅, 司俊飞, 张振杰, 张旭, 苏政, 刘鹏, 彭健, 齐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109-11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14
摘要3886)      PDF(pc) (1505KB)(67)    收藏
[目的]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以下称第九师)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从第九师161团、163团、164团和165团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或养殖户,分别采集肉牛抗凝血48、22、25、23份,其中,规模化养殖肉牛48份,散养肉牛70份,提取血液全基因组DNA。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对肉牛全血DNA样本分别进行环形泰勒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检测,通过序列比对鉴定泰勒原虫种类,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种类遗传进化分析。采用χ2检验法分析不同采样地点、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率差异。[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在118份肉牛血液DNA样本中,检测出泰勒原虫阳性样本82份,感染率为69.49%(82/118);检测到的阳性样本均为东方泰勒虫,未检测到环形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第九师161团、163团、164团和165团肉牛的泰勒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9.17%(14/48)、95.45%(21/22)、96.00%(24/25)和100%(23/23);不同采样地点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χ2=62.195,P<0.01)。散养条件下肉牛泰勒原虫感染率较高,为97.14%(68/70),规模化养殖条件下肉牛泰勒虫感染率较低,为29.17%(14/48);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率差异极显著(χ2=62.061,P<0.01)。在获得的82条序列中,有78条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源东方泰勒虫MPSP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ON462019)同源性为100%,序列型命名为TSE1;有4条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源东方泰勒虫MPSP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ON462018)同源性为100%,序列型命名为TSE2。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鉴定的东方泰勒虫TSE1和TSE2序列均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源东方泰勒虫聚成一支。[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肉牛感染的泰勒原虫种类为东方泰勒虫,散养条件下感染率更高,应加强对散养肉牛泰勒原虫的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鞣花酸对饲喂黄曲霉毒素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李坤, 邓文茜, 葛昆陇, 任德刚, 陈跃明, 秦顺义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1-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1
摘要3770)      PDF(pc) (1773KB)(110)    收藏
[目的]探究鞣花酸对饲喂黄曲霉毒素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体重为18~22 g的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黄曲霉毒素组和鞣花酸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饲喂基础日粮,黄曲霉毒素组小鼠饲喂添加250 μg/kg黄曲霉毒素的基础日粮,鞣花酸组小鼠饲喂添加250 μg/kg黄曲霉毒素和100 mg/kg鞣花酸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5 d;称量并记录小鼠的试验初体重和试验末体重,计算试验期间增重;试验结束后采用眼球摘除法采集小鼠血液样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氧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采集小鼠空肠组织样本,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空肠黏膜形态结构、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结果]黄曲霉毒素组小鼠试验末体重、增重均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鞣花酸组小鼠试验末体重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黄曲霉毒素组。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血清T-AOC和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降低;鞣花酸组小鼠的血清T-AOC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清T-SOD活性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极显著(P<0.01)升高;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血清MDA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鞣花酸组小鼠的MDA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黄曲霉毒素组;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血清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鞣花酸组小鼠的血清DAO活性显著(P<0.05)低于黄曲霉毒素组,血清D-乳酸含量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小鼠空肠绒毛和隐窝形态整齐,未见异常变化;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空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肠绒毛排列不整齐、不紧密、间隙变大,并且有断裂现象,肠隐窝的排列也不整齐;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而肠隐窝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鞣花酸组小鼠的空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有所减轻,空肠黏膜形态基本正常,肠绒毛断裂有所改善,肠隐窝排列较为整齐;鞣花酸组小鼠的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极显著(P<0.01)高于黄曲霉毒素组,肠隐窝深度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鞣花酸能通过抑制体重下降、改善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黄曲霉毒素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睾丸中精原干细胞活性及增殖特征研究
胡凯, 杨瑾芸, 杨敏, 张金龙, 范彩云, 朱冰玉, 程建波, 王菊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24-33.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4
摘要3684)      PDF(pc) (2524KB)(42)    收藏
[目的]探究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睾丸中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活性及增殖特征。[方法]分别采集1、3、5、58月龄的波尔山羊睾丸,通过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睾丸的发育情况;分别收集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睾丸组织,利用三步酶消化法分离成单细胞,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睾丸消化细胞总数和死亡细胞数;采用0.2%明胶富集差速贴壁法纯化SSCs并培养10 d,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悬液纯化前、纯化后及培养10 d后的Thy-1阳性(Thy-1+)细胞数;将纯化的SSCs培养10 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SSCs克隆,分别计算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睾丸SSCs形成的克隆数和克隆面积。[结果]睾丸组织学观察发现1月龄波尔山羊曲细精管管腔生殖细胞数量最少,随着波尔山羊月龄的增加,逐渐发育出各级生殖细胞,但58月龄波尔山羊睾丸生精上皮明显退化。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睾丸组织经过三步酶消化,在纯化前及纯化后获得的睾丸细胞总数以5月龄波尔山羊最高,显著(P<0.05)高于1月龄波尔山羊;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纯化前及纯化后的睾丸细胞存活率之间均无显著(P>0.05)差异。在纯化前、纯化后的睾丸组织细胞以及培养10 d的纯化SSCs中,Thy-1+细胞数占睾丸细胞总数的比例均以1月龄波尔山羊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月龄波尔山羊。培养10 d后,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睾丸来源的SSCs克隆均表现为碱性磷酸酶阳性,1月龄波尔山羊睾丸SSCs形成的平均克隆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月龄波尔山羊,不同月龄波尔山羊的SSCs平均克隆面积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5月龄波尔山羊睾丸中细胞总数最多,1月龄波尔山羊睾丸中细胞总数最少,但SSCs活性和增殖效率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饲喂不同处理方式的玉米秸秆粗饲料对肉牛甲烷排放及瘤胃功能的影响
谷兴亮, 关诗宇, 曲磊, 谷月, 吕文发, 赵玉民, 秦立红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35-4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5
摘要3558)      PDF(pc) (1369KB)(135)    收藏
[目的]探究饲喂不同处理方式的玉米秸秆粗饲料对肉牛甲烷排放及瘤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7月龄、平均体重(375±5)kg的健康草原红牛和延黄牛各3头,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分为2个阶段进行饲喂试验,每个阶段预饲期15 d,正饲期3 d;第1阶段草原红牛饲喂青贮玉米秸秆(QH组),延黄牛饲喂干玉米秸秆(JY组);第2阶段草原红牛饲喂干玉米秸秆(JH组),延黄牛饲喂青贮玉米秸秆(QY组)。记录试验牛的初重和末重以及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采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呼吸测热装置测定甲烷排放量;采集瘤胃液样品进行pH值以及氨态氮、瘤胃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测定,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区系,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瘤胃液代谢产物。[结果]①延黄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草原红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P<0.05)低于草原红牛,甲烷排放量与草原红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QH组和QY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P<0.01)高于JH组和JY组,甲烷排放量极显著(P<0.01)低于JH组和JY组。②草原红牛的瘤胃发酵参数指标与延边黄牛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JH组和JY组相比,QH组和QY组的瘤胃液pH值,氨态氮、乙酸、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比例极显著(P<0.01)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③4组肉牛的瘤胃微生物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这3个菌门的总相对丰度在73.75%~81.22%;肉牛品种、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式,以及肉牛品种与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瘤胃微生物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与JH组和JY组相比,QH组和QY组瘤胃中解琥珀酸菌属、丁酸弧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P<0.01)升高,而梭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则极显著(P<0.01)降低;肉牛品种、肉牛品种与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瘤胃微生物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④从不同组别肉牛瘤胃代谢物中共筛选出二级差异代谢物525个,其中,显著性差异二级代谢物10个;二级差异代谢物喹啉酸、延胡索酸、肾上腺皮质激素、L-谷氨酸、苯乳酸、左旋肉碱、邻苯二酚显著富集在9条通路上,其中,延胡索酸在色氨酸代谢、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通路上显著富集。瘤胃属水平微生物相对丰度与瘤胃液差异代谢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延胡索酸浓度与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呈极显著(P<0.001)负相关。[结论]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可以有效降低肉牛的甲烷排放量,提高日增重,改善瘤胃发酵功能,降低瘤胃中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肉牛的低甲烷排放量与瘤胃液中延胡索酸浓度升高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通风方式对畜禽舍环境、动物生理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吴启超, 张高振, 简保权, 邓先德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34-4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5
摘要277)      PDF(pc) (1174KB)(113)    收藏
畜禽舍通风是指将舍内空气与舍外空气交换的过程,对于维持畜禽舍良好空气质量、调节畜禽舍温湿度、降低动物呼吸系统疾病发生风险至关重要。通风方式主要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依赖自然力,适用于开放式畜禽舍;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控制畜禽舍内空气流动,更加灵活多样。通风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动物种类、畜禽舍布局结构、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畜禽舍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高温和高湿环境可能导致动物热应激,进而影响采食量、生长速度和免疫功能。因此,科学、合理的通风管理对于维持动物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介绍畜禽舍常用的通风方式,阐述不同通风方式对畜禽舍环境因子的影响,综述通风对动物生理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禽舍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建造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不同种类添加剂对青贮饲料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文静, 叶君, 路战远, 王伟妮, 刘俊梅, 李兵, 代亚博, 姜晓平, 王登云, 段锐, 李娟, 张德健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52-6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7
摘要276)      PDF(pc) (1315KB)(176)    收藏
在饲料青贮过程中,依靠青贮原料单独发酵无法完全达到厌氧环境,不仅导致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升高、乳酸含量下降,还可能引起不良微生物发酵,进而影响青贮效果。为了减少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制作青贮饲料时经常使用添加剂。常用的青贮饲料添加剂主要分为细菌接种剂、酶制剂、发酵抑制剂、非蛋白氮四大类。不同类型的添加剂通过不同方式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进而提高营养价值和饲喂效果。综述了不同种类添加剂对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青贮饲料添加剂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植物精油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元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20-33.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3
摘要222)      PDF(pc) (511KB)(84)    收藏
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挥发性和芳香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目前,植物精油在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生长性能、抗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肠道发育等方面。介绍了植物精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综述了植物精油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精油制剂的开发及其在鸡生产上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丹, 刘雨星, 司易博, 张鹏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63-7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8
摘要218)      PDF(pc) (840KB)(108)    收藏
动物生产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抗生素一度作为饲料添加剂用来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报酬。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94号公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因此,研究与开发新型绿色替抗添加剂产品迫在眉睫。近年来,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替抗添加剂的热门选择。研究表明,在动物生产中,植物提取物具有提高生长和繁育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功能以及防治疾病等作用。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高铁酸钾与过氧化氢联用对水体中氟苯尼考的降解作用
吴俊杰, 王廷梅, 彭佳英, 龙小霞, 王忠, 王立琦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41-4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6
摘要217)      PDF(pc) (782KB)(19)    收藏
[目的]考察高铁酸钾与过氧化氢联用对水体中氟苯尼考的降解效果。[方法]以高铁酸钾与氟苯尼考的摩尔比、过氧化氢与高铁酸钾的摩尔比、反应体系的pH值以及反应时间作为考察因素,设计4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苯尼考浓度,以氟苯尼考降解率作为指标,筛选最佳降解条件。[结果]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降解条件:高铁酸钾与氟苯尼考的摩尔比为45∶1、过氧化氢与高铁酸钾的摩尔比为1∶1、反应体系的pH值为7、反应时间为45 min。[结论]高铁酸钾与过氧化氢联用可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氟苯尼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纳米硒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蒋鹏程, 何鹏, 刘兴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71-7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9
摘要204)      PDF(pc) (668KB)(146)    收藏
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机体内参与抗氧化、免疫、繁殖、肠道菌群调节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在不同来源的硒制剂中,纳米硒因其具有毒性低、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好、抗氧化性强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动物营养研究者的关注,成为饲料添加剂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纳米硒的性质和特点、吸收代谢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不同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纳米硒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研究进展和经验及对内蒙古的启示
斯钦孟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58-6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8
摘要167)      PDF(pc) (1297KB)(80)    收藏
[目的]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经验,凝练对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启示。[方法]利用文献综述法分析国内外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总结国内外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分析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相关建议。[结果]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部分欧洲国家,打造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或产业带;国内一些地区也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这些建设经验对于内蒙古具有借鉴意义。内蒙古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自然资源约束、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支撑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畜牧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内外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经验,从内蒙古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畜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新型经营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形成绿色发展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结论]研究结果为内蒙古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我国猪群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人兽共患风险分析
王臣荣, 许瑞勤, 刘向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121-12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16
摘要164)      PDF(pc) (847KB)(94)    收藏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是引起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的病原。隐孢子虫可以通过水和食物感染包括人和家畜、家禽在内的多种宿主,引起宿主出现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这不仅给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尚未见针对隐孢子虫病的有效疫苗或特效药物,因此,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猪群隐孢子虫感染率、感染虫种分布、感染风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人兽共患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猪隐孢子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王帅, 王富兰, 赵艳坤, 郑楠, 刘慧敏, 陈贺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93-10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12
摘要161)      PDF(pc) (1072KB)(34)    收藏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指用具有消毒作用的季铵类化合物制成的消毒剂,是一类应用于公共场所、食品加工、水产养殖、卫生保健等领域的强效阳离子抗菌消毒剂,在防止环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由于不合理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导致细菌逐渐对其产生耐受性,耐受菌的检出率也逐年上升,而消毒剂耐受性基因的产生更是加剧了“人-动物-环境”界面的相互传播。细菌可通过生成生物被膜、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主动外排系统、合成降解酶、改变作用靶点和获得遗传因子等不同作用机制,对季铵盐类消毒剂产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综述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耐受性现状、耐受性检测方法和耐受性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产生耐受性的影响因素,为科学认识和规范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及有效遏制细菌对其的耐受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芪优能”对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仔猪免疫功能及病理损伤的影响
唐春艳, 朱雯馨, 刘维, 益西曲珍, 索朗曲珍, 朗杰旺姆, 邓俊良, 邓惠丹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7-1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2
摘要148)      PDF(pc) (2965KB)(127)    收藏
[目的]研究黄芪全成分提取物“芪优能”对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呈PRRSV阳性的28日龄断奶仔猪32头,随机分为组Ⅰ、组Ⅱ、组Ⅲ、组Ⅳ,每组8只。试验周期42 d,在试验第1周和第5周,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0、500、1 000 g/t的“芪优能”。试验结束后第1天,前腔静脉采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各组仔猪血清中PRRSV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含量;每组剖杀3头仔猪,采集肺脏、肺门淋巴结和脾脏组织样本,制备石蜡切片,利用HE染色法、Masson三色染色法和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组Ⅰ相比,组Ⅱ、组Ⅲ、组Ⅳ仔猪血清中的PRRSV拷贝数均极显著(P<0.01)降低,组Ⅲ和组Ⅳ仔猪血清中IL-2、IFN-γ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组Ⅱ、组Ⅲ、组Ⅳ仔猪血清中IgG含量均极显著(P<0.01)升高,组Ⅲ和组Ⅳ仔猪血清中IgA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升高。病理组织学分析显示,与组Ⅰ相比,组Ⅲ、组Ⅳ仔猪的肺脏、肺门淋巴结和脾脏损伤程度明显减弱;组Ⅱ仔猪肺脏组织的CD68阳性巨噬细胞占比显著(P<0.05)升高,组Ⅲ、组Ⅳ仔猪肺脏组织的CD68阳性巨噬细胞占比均极显著(P<0.01)升高,组Ⅲ和组Ⅳ仔猪肺脏组织的CD163阳性巨噬细胞占比极显著(P<0.01)升高,组Ⅲ、组Ⅳ仔猪肺脏组织的CD163/CD68比值极显著(P<0.01)升高。[结论]在PRRSV感染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全成分提取物“芪优能”,具有降低病毒载量、增强免疫功能及减轻肺脏、脾脏、肺门淋巴结病理损伤的作用,以添加水平为1 000 g/t的效果最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形态、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的比较研究
姜永成, 花梅, 那亚, 刘景娜, 荣荣, 刘启富, 董昊野, 魏晓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45-51.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7
摘要141)      PDF(pc) (777KB)(99)    收藏
[目的]研究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种子形态、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情况。[方法]以兴安盟草原地区10种野生禾本科植物(马唐、梯牧草、早熟禾、虎尾草、老芒麦、羊草、巨序剪股颖、画眉草、披碱草及冰草)种子为材料,测定并比较其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对以上各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用隶属函数法对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披碱草的种子长度和千粒重显著(P<0.05)高于其他禾本科植物种子;马唐和老芒麦的种子宽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8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冰草的种子最厚,显著高于其他9种植物种子,老麦芒和披碱草次之。除羊草种子外,其他9种植物种子均从第2天开始萌发;马唐和梯牧草在第2天的发芽率超过50%,第3~7天的累计发芽率均高于90%;试验结束时仅有画眉草和羊草的发芽率未超过50%。马唐和梯牧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禾本科植物种子。马唐幼苗的胚根最长,披碱草幼苗的胚芽最长。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通过隶属函数值综合分析表明,1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质量排名前3的分别是马唐、梯牧草和披碱草。[结论]对10种从兴安盟地区采集的禾本科植物种子形态、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特性等进行综合研究,发现马唐、披碱草和梯牧草的综合表现更好,具有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甜叶菊副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徐丛彬, 郭同军, 庹勇,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77-83.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0
摘要136)      PDF(pc) (964KB)(81)    收藏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抗衰老和降血脂等作用,其叶片是生产甜味剂的重要原料。甜叶菊副产物是甜叶菊去叶后及叶加工后的部分,主要为甜叶菊秸秆和甜叶菊渣,其产量可观且富含糖苷类、黄酮类、绿原酸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炎症、抗高血糖、抑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禽饲粮中有良好的利用潜力。综述了甜叶菊副产物的营养组成、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甜叶菊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牛冠状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123-12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6
摘要128)      PDF(pc) (726KB)(146)    收藏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呼吸道感染和成年牛冬季下痢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针对BCoV感染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非常有限,因此,研发BCo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BCoV感染的早期预警以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对BCoV主要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BCoV检测方法的开发应用以及提升BCoV感染防控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牛源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及抑菌活性分析
智宇, 张佳, 菅瑞珍, 师建东, 李康, 张梅梅, 郭天龙, 李子南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6): 19-2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6.003
摘要127)      PDF(pc) (726KB)(83)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牛源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及抑菌活性,筛选对牛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原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方法] 对分离自健康牛粪便的1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和1株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进行生长曲线绘制,检测3株乳酸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价3株乳酸菌在蛋白酶作用下、在不同pH值以及在与Pm和Mh共培养时的抑菌活性。[结果] 3株乳酸菌均在培养6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Lr和Lp的生长速度较快,在培养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Lr和Lp的活菌数始终高于La。3株乳酸菌均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对卡那霉素和链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红霉素敏感。与对照组相比,Lr的培养上清液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反应后,对Pm和Mh的抑菌活性均小幅度降低;Lp的培养上清液与胃蛋白酶反应后,对Pm和Mh的抑菌活性没有降低,与胰蛋白酶反应后,对Mh的抑菌活性没有改变;La的培养上清液与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反应后,对Pm的抑菌活性没有降低,与蛋白酶K反应后,对Mh的抑菌活性无变化。当pH值为2~3时,Lr和Lp的培养上清液对Pm的抑菌活性均强于对照组,La的培养上清液对Mh的抑菌活性强于对照组;当pH值为4时,3株乳酸菌的培养上清液对Mh的抑菌活性均弱于对照组;当pH值为5~6时,3株乳酸菌的培养上清液对Pm和Mh的抑菌活性均弱于对照组,同时也弱于其他pH值组。在共培养0~60 h时,3株乳酸菌的培养上清液对Pm和Mh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Lr的培养上清液抑制Pm生长的效果始终优于Lp和La;La的培养上清液抑制Mh生长的效果最好。[结论] 牛源Lr、Lp和La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或中度敏感,对BRD主要病原菌Pm和Mh均具有一定的抑生长能力;在低pH值环境下抑菌活性有所提升,并且在特定种类蛋白酶的作用下抑菌活性不受影响。3株乳酸菌具有开发为预防和治疗BRD微生态制剂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羊源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检测
刘亚辉, 杜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10-1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2
摘要110)      PDF(pc) (916KB)(133)    收藏
[目的]对河南省开封市羊源溶血性曼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了解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从开封市8家养羊场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的羊只鼻咽拭子530份,使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分离溶血性曼氏杆菌;通过生化反应、形态学观察和特异性基因LKT的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多重PCR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采用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用BALB/C小鼠开展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①在530份样品中共鉴定出52株溶血性曼氏杆菌,检出率为9.81%。②对分离株溶血性曼氏杆菌进行血清分型,有17株属于血清1型,占比32.69%;28株属于血清2型,占比53.85%;7株属于其他血清型,占比13.46%。③对溶血性曼氏杆菌携带11种毒力基因检测分析,全部都有检出,其中gcplktCnanH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3.08%、67.31%、65.38%,其他检出的毒力基因阳性率介于17.31%~51.92%。④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氨苄、头孢曲松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6.54%、78.85%、84.62%;其余药物敏感率介于17.31~51.92%,其中,红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敏感率低于20%。⑤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血清1型和血清2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在36 h内的致死率都为100%。[结论]开封地区羊鼻咽拭子中分离鉴定出的羊源溶血性曼氏杆菌主要具有2种血清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开封市羊源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合理用药和科学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种鸽场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张明霞, 王鹏, 黄振兴, 秦雨欣, 廖巧怡, 周国宇, 韦天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117-12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5
摘要102)      PDF(pc) (1781KB)(44)    收藏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种鸽场鸽群沙门菌感染情况及流行菌株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鸽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种鸽场疑似感染沙门菌的病(死)鸽采集肝脏组织样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 采用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鉴定; 应用PCR方法扩增沙门菌invA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利用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根据菌落生长特征、革兰染色特性和细菌形态以及血清型鉴定、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发病鸽场分离与鉴定了2株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分别命名为S1株和S2株。2株沙门菌分离株均对阿莫西林、链霉素、林可霉素和萘啶酸呈现耐药性,对红霉素、头孢噻吩和利福平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甲氧苄啶敏感。[结论]从南宁市某种鸽场病(死)鸽临床样本中分离鉴定了2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耐药性,对该地区种鸽健康养殖存在潜在威胁,提示应加强该地区种鸽场沙门菌耐药性的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饲用藜麦不同生长时期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研究
王伟义, 方迪, 巩文红, 肖霞, 杨智青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84-9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1
摘要101)      PDF(pc) (1590KB)(121)    收藏
[目的]筛选适合在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方法]以红心藜麦、蒙藜1号、SL577C、SL2860D、SL923E 5个饲用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3个生长时期(90、105、120 d)作为观测时间,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饲用藜麦植株的农艺性状指标(株高、叶绿素含量、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茎叶比)和营养品质指标(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结果]在3个观测时间点,红心藜麦的株高、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茎叶比低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生长90、105、120 d时,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SL577C、SL2860D、蒙藜1号,三者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SL577C、SL2860D、SL577C,三者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蒙藜1号、SL923E。生长90 d及105 d时,蒙藜1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生长120 d时,SL577C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生长90 d及105 d时,5个品种藜麦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生长120 d时,红心藜麦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红心藜麦的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生长105 d时,蒙藜1号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表现最佳;在生长120 d时,SL577C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表现最佳。[结论]综合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表现,红心藜麦、蒙藜1号、SL577C是适合在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分别适宜在生长90、105、120 d左右采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额敏县1株羊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与致病性研究
苏政, 于月通, 朱婷婷, 陀海欣, 李静, 吴静, 刘鹏, 彭健, 齐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103-10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13
摘要100)      PDF(pc) (2170KB)(270)    收藏
[目的]对羔羊腹泻粪便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了解其耐药性和致病性特征。[方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某养羊场采集腹泻羔羊肛拭子样本4份,使用高盐甘露醇培养基(MSA)选择性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分离菌株对9类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建立昆明系小白鼠腹腔感染模型,开展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从4份羔羊腹泻样本中分离到1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株在MSA培养基上形成有光泽、中度隆起、金黄色或柠檬色的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呈葡萄串状排列;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株的序列与我国湖南省长沙市猪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序列的相似性为10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鉴定该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吩、利福平和红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在检测的8类20种毒力基因中,该菌株携带seasegseietaclfAclfB基因。该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24×108 CFU/mL,死亡小鼠脏器病理变化明显。[结论]从额敏县某养羊场羔羊腹泻样本中分离鉴定到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表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具有一定致病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对山开勒得·热合木江, 朱文煜, 董佳乐, 王玉祥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78-8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10
摘要100)      PDF(pc) (1372KB)(53)    收藏
[目的]评价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产性能。[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草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选育的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MX01、MX02、MX03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育的紫花苜蓿本地品种“新牧4号”作为对照(CK),测定并比较不同紫花苜蓿材料在3个刈割茬次下的株高、干鲜比、叶茎比、鲜草产量、鲜草总产量、干草产量、干草总产量,并对各性状指标与鲜草总产量和干草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4份材料的平均株高从高到低依次为MX01(95.23 cm)、CK(94.56 cm)、MX03(90.25 cm)、MX02(88.36 cm),表明MX01的生长速度较快。4份材料的平均干鲜比从高到低依次为MX02(32.22%)、CK(28.81%)、MX01(27.76%)、MX03(25.36%),表明MX02在干物质积累方面的表现较好。4份材料的平均叶茎比从高到低依次为MX03(70.85%)、MX02(67.53%)、CK(66.68%)、MX01(62.76%),表明MX03在品质方面具有优势。MX02和MX03前2个刈割茬次的鲜草产量对鲜草总产量的贡献率较高,均达到80%以上;4份材料的鲜草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X03(89.01 t/hm2)、MX02(86.33 t/hm2)、CK(83.53 t/hm2)、MX01(76.62 t/hm2),MX03的鲜草总产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份材料,提示该份材料适宜用作鲜草生产。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材料在3个刈割茬下干草产量对干草总产量的贡献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4份材料的干草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X02(27.82 t/hm2)、CK(24.06 t/hm2)、MX03(22.57 t/hm2)、MX01(21.27 t/hm2),提示MX02适宜用作干草生产。第2茬鲜草产量与鲜草总产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第2茬叶茎比与干草总产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对不同刈割茬次及整个生产周期下3个紫花苜蓿新品系多项性状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MX02和MX03的综合表现更好,具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广种植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日粮中添加蜜蜂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苗旭, 李婷玉, 许洪福, 郝小东, 马喜娥, 贺军, 巨玉鑫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47-51.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6
摘要98)      PDF(pc) (652KB)(23)    收藏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蜜蜂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将80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试验Ⅰ组~Ⅲ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Ⅲ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400、600 mg/kg的蜜蜂肽。预饲期7 d,正饲期28 d。记录各组仔猪的试验初体重、试验末体重、采食量以及腹泻发生情况,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根据饲料成本和增重情况计算养殖经济效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Ⅲ组仔猪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P<0.05)提高,料重比和腹泻率均显著(P<0.05)降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料重比和腹泻率均显著(P<0.05)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仔猪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腹泻率均优于试验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Ⅲ组的利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26、23.986、27.224元/头,试验Ⅲ组的养殖经济效益最好。[结论]日粮中添加蜜蜂肽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综合来看,添加600 mg/kg的蜜蜂肽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钙离子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马春丽, 赵林昀, 扈瑞平, 李丽, 曹丽丽, 红梅, 包玉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1-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1
摘要98)      PDF(pc) (2688KB)(124)    收藏
[目的]探究钙离子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标准饮食对照组(C组)、高脂饮食组(M组)和高脂饮食加氯化钙处理组(D组),每组10只小鼠。C组给予标准饲料+普通饮用水,M组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饮用水,D组给予高脂饲料+添加1.5 g/100 mL的氯化钙的饮用水,所有小鼠连续饲喂11周后,每组小鼠随机选择3只小鼠采集粪便样本。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而后利用Perl和R编程语言计算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比较样本间共有与特有OTU;使用QIIME软件分析α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ACE、Chao1指数);使用R 语言STATS包的Wilcox检验及LDA直方图分析组间菌群差异;利用PICRUSt软件分析16S rRNA测序数据获取的物种组成信息,结合KEGG数据库对各组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进行分类和富集差异分析。[结果]①3组的9个样本测序共获得953 922个有效序列;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析,各组间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②属和种水平上的物种相对丰度分析发现,C组、M组和D组的优势属分别为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和异杆菌属(Ileibacterium),相对丰度分别为14.34%、14.49%、21.69%;C组、M组和D组的优势种分别为Clostridiales bacterium CIEAF 020、瓦伦斯回肠杆菌(Ileibacterium valens)、Ileibacterium valens,相对丰度分别为1.36%、7.24%、21.69%。③不同组别菌群差异分析表明,D组菌群与C组和M组不同,主要为IleibacteriumIleibacterium valen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丹毒丝菌目(Erysipelotrichales)、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④PICRUSt预测功能基因组成显示,D组在碳固定途径、丙酮酸代谢和淀粉蔗糖代谢等功能基因通路上与M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氯化钙处理可能影响了这些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结论]在高脂饮食中添加钙离子可以改变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特定微生物的数量,可能影响能量摄入和脂肪积累相关的代谢途径,为钙离子在肥胖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三丁酸甘油酯和月桂酸单甘酯复合物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吴君, 王济华, 曹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18-2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3
摘要93)      PDF(pc) (739KB)(44)    收藏
[目的]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TB)和月桂酸单甘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复合物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共选用952羽健康的80周龄海兰灰蛋鸡,按完全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试验组(基础饲粮+1 000 mg/kg TB和GML复合物)。每个处理17个重复,每个重复28羽鸡。试验期为8周。以重复为单位记录试验期间蛋鸡采食量、产蛋数和产蛋重量,计算平均蛋重、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平均产蛋量。试验第4周和第8周末,采集鸡蛋样品测定蛋品质指标,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①日粮中添加TB和GML复合物有提高第5~8周产蛋率(P=0.098)和降低料蛋比的趋势(P=0.055)。②与对照组相比,第4周试验组水印蛋评分极显著(P<0.01)降低,蛋壳强度显著(P<0.05)提高。③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TB和GML复合物显著(P<0.05)降低了第4周蛋鸡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且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趋势(P=0.052)。试验第8周试验组蛋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钙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④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第4周的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极显著(P<0.01)增加,雌二醇含量显著(P<0.05)增加;试验组蛋鸡第8周的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含量极显著(P<0.01)增加,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显著(P<0.05)升高。两组孕酮水平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TB和GML复合物提高了产蛋后期蛋鸡血清激素水平和蛋壳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清热类中药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基于Meta的分析
刘正清, 倪鹏程, 杨汉文, 尹诗, 王世康, 张强, 李道全, 杨志强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83-9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11
摘要93)      PDF(pc) (2282KB)(129)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清热类中药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为缓解奶牛热应激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从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CQVIP)、万方(WanFang)4个数据库检索已发表关于清热类中药提取物对热应激奶牛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8月。采用系统回顾法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PSSAU网站对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指标,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SCC)进行数据分析,而后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以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了10篇具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条件的研究文献,共涉及423头奶牛。清热类中药提取物的添加显著提升了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SMD=0.87,95% CI:0.63~1.11,P<0.000 01)和乳脂率(SMD=0.43,95% CI:0.02~0.84,P=0.04),同时显著降低了牛奶中的体细胞数(SMD=-1.31,95% CI:-1.68~-0.95,P<0.000 1),对乳蛋白率及乳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P=0.67,0.49)。敏感性分析确认了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度,且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清热类中药提取物可以有效提升热应激奶牛的生产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芽囊原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马丁允, 陈九思, 马金秀, 林妹琪, 刘一飞, 李文, 余复昌, 齐萌, 菅复春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115-12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15
摘要89)      PDF(pc) (704KB)(33)    收藏
[目的]了解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芽囊原虫(Blastocystis)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从共和县桑德牧场(n=89)、看着项毛牧场(n=12)和赞拉家庭牧场(n=374)采集新鲜牦牛粪便样本475份,全部提取粪便样本DNA,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芽囊原虫SSU rDNA;对获得的部分阳性样本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基于SSU rDNA序列进行基因亚型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475份牦牛粪便样本中,检测出361份芽囊原虫阳性样本,总感染率为76.00%(361/475);桑德牧场、看着项毛牧场和赞拉家庭牧场均检出芽囊原虫阳性样本,感染率依次为96.63%(86/89)、91.67%(11/12)和70.59%(264/374)。选择126条芽囊原虫SSU rDNA测序,进行基因亚型鉴定,经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5种芽囊原虫的基因亚型,其中,ST10亚型检出率最高,为80.95%(102/126);其次为ST26、ST25、ST21和ST5亚型,检出率分别为9.52%(12/126)、6.35%(8/126)、2.38%(3/126)、0.80%(1/126)。[结论]共和县牦牛芽囊原虫感染较为常见,其基因亚型存在遗传多样性;发现了人兽共患基因亚型ST5,应加强对该地区牦牛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新西兰南岛生牛乳中硫氰酸根残留水平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彩霞, 靳小兰, 吴晓莉, 徐红, 杜雪梅, 高万东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111-11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4
摘要87)      PDF(pc) (723KB)(7)    收藏
[目的]了解和掌握新西兰生牛乳中硫氰酸根的本底含量、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生牛乳硫氰酸根残留的风险评估和限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从新西兰南岛选取50个牧场,于2022年8月—2023年5月,连续逐月采集生牛乳样品800份(6—7月为当地奶牛干奶期,未采集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计算检出率,分析检测结果分布情况;探讨不同采样月份和采样牧场对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的影响。[结果]800份生牛乳样品中,有798份检出硫氰酸根,检出率为99.75%;检出范围0~10.62 mg/kg,平均值为6.25 mg/kg,中位数为6.21 mg/kg,1.13%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在0~2.00 mg/kg,36.62%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在4.00~6.00 mg/kg,50.50%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在6.00~8.00 mg/kg,仅有0.75%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大于10.00 mg/kg。2022年9—11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呈逐月上升趋势,2022年12月—2023年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总体呈逐月上升趋势;2023年1—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高于2022年8—12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2023年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平均值最高,为7.02 mg/kg;2022年9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平均值最低,为2.95 mg/kg。随机选取的2家牧场2023年1—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变化趋势与800份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同期变化趋势一致,并且2家牧场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新西兰南岛牧场生牛乳中普遍存在硫氰酸根残留,主要来源于本底,外源添加的可能性极低。当地生牛乳中硫氰酸根含量存在季节性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红豆草缩合单宁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条件优化
毋美茹, 李雅宁, 佟臻昊, 赵欣, 裴乐, 李锋, 段艳, 苏亚, 刘秀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25-31.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4
摘要87)      PDF(pc) (841KB)(102)    收藏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降解红豆草缩合单宁能力的乳酸菌,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方法]将采自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草牧业园区实验田的红豆草自然发酵后,分离、筛选符合条件的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基初筛和单宁降解率复筛,选择能较好降解红豆草缩合单宁的乳酸菌,并利用16S rDNA序列测定法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探究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对该菌株红豆草缩合单宁降解率的影响,选择最优降解条件。[结果]红豆草发酵结束后筛选出33株符合条件的乳酸菌,经初筛及复筛后得到1株对红豆草缩合单宁有较好降解能力的乳酸菌YHD2-6,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YHD2-6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时间96 h、培养温度37 ℃,此条件下红豆草缩合单宁的降解率可达到76.73%。[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1株植物乳杆菌,对红豆草缩合单宁降解能力较强,不仅有助于提高含单宁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在精细化学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封面和目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0-0.  
摘要84)      PDF(pc) (500KB)(15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云南省地方猪养殖企业竞争力研究
贾雁岭, 夏飞龙, 孙强, 李新荣, 杨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50-5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4.007
摘要83)      PDF(pc) (745KB)(24)    收藏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地方猪养殖企业竞争力状况,为增强其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波特价值链理论,结合地方猪养殖企业的行业特征和数据的可得性,从企业资本、人力资源、生产状况和科技水平4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0项指标的地方猪养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20年云南省9个州(市)15家地方猪养殖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受调查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①就企业竞争力综合水平而言,云南省地方猪养殖企业竞争力综合水平介于0.102 4~0.634 0,平均值为0.368 7,标准差为0.149 8。其中,企业7的得分最高,为0.634 0,达到良好水平;企业12的得分最低,为0.102 4,处于较差水平。②就各分项的权重和水平而言,企业资本的权重最高,为37%,其次是生产状况和科技水平,权重均为24%,最后是人力资源,权重为15%。企业资本水平平均值为0.346 3,标准差为0.184 2,变异系数为0.531 9;人力资源水平平均值为0.377 7,标准差为0.183 7,变异系数为0.486 4;生产状况水平平均值为0.378 2,标准差为0.141 8,变异系数为0.374 9;科技水平平均值为0.340 7,标准差为0.221 6,变异系数为0.650 4。[结论]云南省地方猪养殖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没有企业达到优质水平,仅有1家企业达到良好,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各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生产状况水平相对较好且企业间的差距较小,但权重较高的企业资本和科技水平相对较弱且企业间差距较大。为增强云南省地方猪养殖企业竞争力,应以地方猪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自有品牌,促进养殖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封面和目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4): 0-0.  
摘要78)      PDF(pc) (1418KB)(9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高铁酸钾对水体中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作用
王旺, 王忠, 吴俊杰, 杨利利, 邓芳, 黎望, 王立琦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6): 12-1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6.002
摘要78)      PDF(pc) (822KB)(46)    收藏
[目的] 探讨高铁酸钾对水体中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作用。[方法]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水体中mcr-1基因的绝对丰度,以mcr-1基因消减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因素及水平[高铁酸钾(A):7.09、14.17、21.26 mg/L;反应温度(B):40、50、60 ℃;反应时间(C):5、15、30 min;反应pH值(D):5、7、9)]对mcr-1基因拷贝数的影响。[结果] 4个因素中,对mcr-1基因绝对丰度影响最大的是高铁酸钾用量,其次是反应pH值和反应时间,影响最小的是反应温度;对mcr-1基因消减效果最佳的水平组合为A3B3C1D3,即采用21.26 mg/L高铁酸钾(以Fe计为6 mg/L),在反应pH值为5、反应温度为60 ℃的条件下处理15 min,该条件下mcr-1基因的消减率为55%。但在某些因素水平组合下,mcr-1基因会出现拷贝数增加的现象。[结论] 高铁酸钾可通过改变DNA浓度来影响mcr-1基因含量。在适当条件下,高铁酸钾可消减水体中的mcr-1基因;但在某些因素水平组合下,mcr-1基因复制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辛满喜, 孙余卓, 刘建峰, 刘秀娟, 李文婷, 张春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72-8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10
摘要77)      PDF(pc) (2683KB)(88)    收藏
[目的]分析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趋势及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3—2023年的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 6.2.R6 和 VOSviewer 1.6.18 文献计量学可视化软件,对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解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结果]2003—2023年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研究领域共发表相关文献1 145篇,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2023年发表文献374篇,占发文总量的32.66%。从国家(地区)发文量看,美国学者发文量居首位,发表文献198篇,占发文总量的17.29%。从作者发文量及合作关系看,WANAPAT M的发文数量最多,为39篇,占发文总量的比例为3.41%。从机构发文量及合作关系看,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发文量位居第1,为62篇,占发文总量的5.41%;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的活跃度最高,与外界的合作关系也最为密切。 中介中心性大于0.1且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有plant extracts、in vitro、fermentation,这一方面体现了它们在关键词网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关键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该领域文献关键词共聚类出“beef cattle”“Yucca schidigera”“essential oil”“methane emission”“condensed tannin”“meat quality”“greenhouse gas”“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essential oils”“natural plant extracts”共10类。关键词“sheep”的突现强度最高,为14.60,在2007—2013年受到关注;其次为“populations”,突现强度为8.98,是该领域2013—2017年的研究热点;“reduce methane emissions”“nutrient digestibility”等关键词是2017—2023年主要突现的关键词。[结论]明确了植物提取物调控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不同种类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不同植物精油之间的协同效应,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聊城市阳谷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刘庆伦, 刘高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104-10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13
摘要72)      PDF(pc) (629KB)(79)    收藏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型特点。[方法]2022—2023年从阳谷县养殖量较大的4个乡镇的27个养鸡场采集病料样品266份,应用RT-qPCR法进行IBV检测,然后利用RT-PCR法扩增部分阳性样品的S1基因序列,分析阳性样本基因型和遗传变异情况。[结果]4个乡镇的养鸡场均存在IBV感染,从266份病料样品中检出42份IBV核酸阳性样品,养殖场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分别为51.85%(14/27)和15.79%(42/266);规模化蛋鸡场、规模化肉鸡场和散养鸡场样品中,以散养鸡场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7.14%(8/14)和21.30%(23/108);春季和冬季样品的IB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4.53%(26/106)和12.05%(10/83);1月龄以下鸡群样品的阳性率最高,为33.75%(27/80)。对7份IBV阳性样品S1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发现5份属于GI-19谱系,2份属于GI-22谱系。[结论]阳谷县存在IBV流行,春季和冬季为感染高发期,1月龄以下鸡群和散养鸡群感染风险较高,GI-19和GI-22为该地区IBV的优势谱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高效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酶活特性
岳林芳, 苏少锋, 李蕴华, 李胤豪, 成立新, 凤英, 于朝晖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95-103.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12
摘要69)      PDF(pc) (1070KB)(88)    收藏
[目的]筛选适合内蒙古地区粪污和秸秆高效堆肥处理的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在18 ℃培养条件下从内蒙古地区的落叶腐殖土壤、羊粪污自然堆肥和牛粪污中对菌株进行分离和初步筛选;用纤维素刚果红降解圈试验对分离菌进一步筛选,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确定分离菌的种属,利用滤纸条降解试验对分离菌做更进一步筛选;最后,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对筛选出的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测定,最终得到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低温菌株。[结果]在18 ℃培养条件下,初步分离得到了30株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经纤维素刚果红降解圈试验筛选获得15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好的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黄杆菌纲和β-变形菌纲,其中芽孢杆菌纲和γ-变形菌纲为第1优势菌群,放线菌门为第2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芽孢杆菌属为第1优势菌属,假单胞菌属为第2优势菌属。利用滤纸条降解试验对15株分离菌进一步筛选,获得7株纤维素降解能力更好的菌株,在18 ℃培养后测定其CMCase活性,得到3株高效低温纤维素降解菌株F-1-1(芽孢杆菌属)、Y10(芽孢杆菌属)和T11(假单胞菌属),其CMCase活性分别为(29.25±0.98)、(20.73±0.27)和(20.60±0.14)U/mL,这3株菌株在30 ℃培养条件下CMCase活性也高于其他菌株。[结论]研究揭示了内蒙古部分地区在低温环境下可培养的纤维素降解菌的类群及其纤维素降解能力。筛选得到的3株具有较高CMCase活性的低温菌株,可以作为高效低温降解纤维素的潜力菌株应用于粪污堆肥发酵剂的研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湖南省草地17份豆科植物开花期种质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何鹏亮, 揭红东, 朱宁静, 焦楚, 邢虎成, 揭雨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38-4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6
摘要69)      PDF(pc) (699KB)(24)    收藏
[目的]明确湖南省草地豆科植物的营养价值。[方法]采集17份开花期豆科植物种质资源,测定分析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干物质(dry matter, DM)、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粗纤维(crude fiber, CF)、粗灰分(crude ash, Ash)、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 NFE)等营养成分含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营养价值综合评价。[结果]从营养成分含量来看,17份种质的DM含量为10.49%~50.79%,CP含量为7.49%~19.17%,EE含量为0.82%~4.60%,CF含量为23.76%~42.57%,Ash含量为5.33%~15.54%,NFE含量为37.50%~50.72%。铁马鞭(Lespedeza pilosa)的DM含量(50.79%)最高、Ash含量(5.33%)最低,小巢菜(Vicia hirsuta)的CP含量(19.17%)最高,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的EE含量(4.60%)最高,赤豆(Vigna angularis)的CF含量(23.76%)最低,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的NFE含量(50.72%)最高。17份豆科植物的等权关联度、加权关联度排名基本相同,其中合欢(0.859 6、0.864 4)、小巢菜(0.788 5、0.798 4)、赤豆(0.751 4、0.773 3)、铁马鞭(0.741 7、0.733 6)、锦鸡儿(0.737 1、0.754 6)、褶皮黧豆(0.736 2、0.745 5)综合排名比较靠前。[结论]综上所述,湖南省草地17份豆科植物开花期种质资源中合欢的营养品质最好,小巢菜、赤豆的营养品质次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不同修复措施对西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效果分析
刘欣超, 刘思博, 张璞进, 常虹, 晔薷罕, 阿拉坦其其格, 牡丹, 张丽华, 李晓奇, 殷国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32-3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5
摘要65)      PDF(pc) (2714KB)(38)    收藏
[目的]选择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效果,旨在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开展退化草原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2年在轻度退化草原采用围栏封育+管护修复措施,对照区为毗邻修复区本底基本一致的自由放牧草原。在重度退化草原采用沙障+补播措施(在围栏封育+管护修复措施的基础上),对照区为重度退化样地围封+管护后不采用沙障+补播措施的地块。监测样方内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数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区相比,在轻度退化草原实施围栏封育+管护修复3年后,修复区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极显著(P<0.01)提高;重度退化草原实施沙障+补播3年后样地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显著(P<0.05)提高,地上生物量极显著(P<0.01)提高。在植物物种组成方面,项目实施区围栏封育3年内退化草原物种数量无明显变化,物种组成方面呈现多年生牧草增加,一、二年生牧草减少的趋势。[结论]综上所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采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使得草原生产性能和植物群落特征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阴山北麓人工混播草地草种组合筛选
许嘉逸, 李强, 温超, 单玉梅, 刘思博, 晔薷罕, 张丽华, 殷国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52-6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08
摘要61)      PDF(pc) (1045KB)(12)    收藏
[目的]筛选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建植的优质高产、可长期利用的人工草地混播组合。[方法]于2021年5月8日在武川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旱作试验站进行播种。选取豆科牧草敖汉苜蓿(A)、中苜3号(Z)、中苜1号(P)以及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W)、老芒麦(L)、偃麦草(Y)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单播,再以不同混播组合(AW:敖汉苜蓿+无芒雀麦;AL:敖汉苜蓿+老芒麦;AY:敖汉苜蓿+偃麦草;ZW:中苜3号+无芒雀麦;ZL:中苜3号+老芒麦;ZY:中苜3号+偃麦草;PW:中苜1号+无芒雀麦;PL:中苜1号+老芒麦;PY:中苜1号+偃麦草)进行混播,建植人工草地。于2022年8月26日测定不同处理下草群高度、密度、生物量,检测各混播组合牧草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种间竞争率及种间相容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特征表现为混播优于单播。①群落特征方面:牧草高度在混播组合ZW与ZL中表现较好,且混播后Z的高度较单播时提高18.29%,W的高度较单播时提高12.87%;混播后牧草密度范围在178.00~322.67 株/m2,相较于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单播时,密度分别提高8.99%~35.33%、11.24%~34.51%,且ZL组合与其他混播组合的群落密度间均存在显著性(P<0.05)差异;混播后牧草生物量范围在207.28~308.70 g/m2,相较于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单播时,生物量分别提高13.24%~14.35%、9.36%~12.95%,且ZL与ZW组合与除AW外的其他混播组合的群落生物量间均存在显著性(P<0.05)差异。②营养品质方面:混播后各组合牧草干物质含量范围在88.67%~89.38%,ZL混播组合牧草干物质含量最高,ZW混播组合次之;粗蛋白含量范围在13.15%~15.78%,ZW混播组合牧草粗蛋白含量最高,ZL混播组合次之;粗脂肪含量在1.57%~2.30%,AL混播组合牧草粗脂肪含量最高,ZL混播组合次之;粗灰分含量在7.96%~9.90%,ZW混播组合粗灰分含量最低,ZL混播组合粗灰分含量次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47.45%~53.01%,ZL混播组合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ZW混播组合次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33.70%~39.43%,ZY混播组合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ZW混播组合次低。③种间竞争率及种间相容性:除AW、ZY混播组合外,其余不同混播组合的种间相容性均大于1,处于1~1.135,说明除AW、ZY混播组合外的所有组合都表现为种间干扰小于种内干扰,这些组合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共存性较好;此外,除AY混播组合外,所有处理中种间竞争率均大于1,处于1~1.754,表明除AY混播组合外所有豆科牧草竞争力均优于禾本科牧草。④综合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度与熵权-TOPSIS模型综合评价,得出各混播组合排名由高到低为:ZL>ZW>PL>AL>PW>AY>PY>ZY>AW。[结论]综合各项指标来看,ZL、ZW混播组合在植被群落特征、牧草营养成分、种间竞争及群落稳定性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初步选定ZL与ZW为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建植的最佳混播组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封面和目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5): 0-0.  
摘要60)      PDF(pc) (1325KB)(9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某引种奶牛场新生犊牛的牛轮状病毒分子检测及遗传特征分析
李平, 张博文, 朱亚楠, 苏朵朵, 李静, 井波, 张振杰, 齐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5, 46 (1): 114-11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5.01.015
摘要59)      PDF(pc) (813KB)(38)    收藏
[目的]了解引种奶牛场新生犊牛的牛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分子遗传特征。[方法]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某引种奶牛场<3月龄犊牛粪便样本50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牛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根据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基于VP6基因检测出6份样本呈牛轮状病毒阳性,该引种奶牛场犊牛的牛轮状病毒感染率为12.00%(6/50);基于牛轮状病毒VP7基因序列分析,6份阳性样本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G6(n=4)基因型和G8基因型(n=2);基于牛轮状病毒VP4基因序列分析,6份阳性样本均为P[5]型;鉴定该引种奶牛场牛轮状病毒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G6P[5]型(n=4)和G8P[5]型(n=2)。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G6基因型与土耳其牛轮状病毒遗传距离较近,G8基因型与日本人轮状病毒遗传距离较近;P[5]基因型与伊朗牛轮状病毒遗传距离较近。[结论]该引种奶牛场犊牛携带的牛轮状病毒存在遗传多样性,G6P[5]型为优势基因型。首次发现新疆喀什地区牛轮状病毒存在G8P[5]型,研究结果为新疆南疆牛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