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适宜青贮玉米-饲用大豆间作模式的大豆品种筛选
卢相义, 徐玉鹏, 阎旭东, 屈新月, 张海峰, 滕霄, 肖宇, 曹培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47-5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06
摘要1382)      PDF(pc) (2395KB)(21)    收藏
[目的]筛选出适宜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青贮玉米-饲用大豆间作模式的大豆品种。[方法]选取35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在35 m2(5 m×7 m)小区种植,株距10 cm,行距40 cm,种植密度为17万株/hm2,小区随机分布,重复3次。记录所有大豆品种进入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时间,计算不同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播种至鼓粒期所需天数)。在大豆进入鼓粒期时进行收割,测定鲜重产量;每个品种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株大豆植株,杀青、烘干、粉碎后测定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和粗脂肪(CF)含量。使用SPSSAU软件自带的熵权TOPSIS综合评价功能对所有大豆品种的饲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对各大豆品种的生育期、鲜重产量和饲用品质综合评价排序制作综合分析图。[结果]瑞豆一号的生育期最长,达到100 d;油6019、金豆99、安豆109生育期达到97 d,濮豆5110生育期为95 d;中黄78、北豆17、北豆30、丰豆3号和临豆10号的生育期最短,只有85 d。濉科23(40.48 t/hm2)、濉科9(38.34 t/hm2)、菏豆12(38.06 t/hm2)是鲜重产量最高的3个品种。苏豆16(10.29%)的粗灰分含量最高,金豆99(9.80%)、濉科9(9.76%)、圣地1号(9.57%)的粗灰分含量也较高;皖豆37(29.17%)、嘉科豆1号(25.38%)的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安豆109(6.33%)、丰豆3号(5.93%)、皖豆15(4.97%)的粗脂肪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丰豆3号(24.05%)、临豆10(24.38%)和皖豆37(24.46%)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品种;濉科12(31.52%)、金豆99(32.82%)和濮豆5110(33.39%)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品种。饲用品质综合评价排名前五位的大豆品种为金豆99、濮豆5110、安豆109、濉科12、皖豆37。不同大豆品种的生育期、鲜重产量和饲用品质综合评价排序综合分析图显示,瑞豆一号、安豆109、濮豆5110和金豆99四个品种在三个方面表现均较好。[结论]瑞豆一号、安豆109、金豆99和濮豆5110四个品种可以作为河北省东部低平原区青贮玉米-饲用大豆间作模式的候选品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牛牛肉黄脂现象的相关基因和代谢组学研究
王潇, 李慧, 苏少锋, 赵濛, 田菁, 赵鸿雁, 左兰明, 梁智杰, 王金环, 田如刚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1-1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01
摘要1322)      PDF(pc) (1815KB)(25)    收藏
[目的]初步探索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牛牛肉黄脂现象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从呼伦贝尔市选取72头本土牛,每头牛均采集皮下脂肪及肝脏组织样本。采用5分制主观评分方法,对皮下脂肪样本进行颜色评分。以肝脏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分析参与β-胡萝卜素代谢过程的相关通路中关键基因BCO2 SNPW80X、BCMO1 SNP4、RDHE2 SNP2、ALDH8A1 SNP16和PPARCG1A SNP12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情况。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脂肪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挖掘不同颜色脂肪样本的代谢差异物,并将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72份皮下脂肪组织以白色为主,黄色脂肪(评分3分及以上)比例占到30.55%,BCO2、BCMO1、RDHE2和PPARCG1A等基因在不同样本中存在SNP差异,但这些差异与脂肪颜色无显著(P>0.05)相关性。黄色脂肪样本与白色脂肪样本相比,共鉴定到235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可富集到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结论]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牛牛肉黄色脂肪组织样本与白色脂肪组织样本相比,有多个代谢物存在差异,涉及的信号通路与脂肪形成、体内β-胡萝卜素转运和β-胡萝卜素跨膜运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与BCO2、BCMO1、PPARCG1A等β-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后续可对相关分子调控机制开展进一步研究,为含β-胡萝卜素饲料的制备和定向调节肉牛脂肪颜色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日粮添加不同植物精油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唐怡莹, 刘金松, 肖世平, 刘玉兰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1): 25-3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1.004
摘要1296)      PDF(pc) (734KB)(12)    收藏
[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工艺制备的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98头平均体重为(5.687±0.761)kg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 g/t的微囊缓释植物精油和300 g/t的混合植物精油,饲喂试验周期为21 d。计算各组仔猪在22~28日龄、29~35日龄、36~42日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以及22~42日龄阶段的腹泻率。试验第21天采集各组仔猪十二指肠食糜,测定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各组仔猪血样,制备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M、IgA含量。[结果]在22~28日龄以及29~35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种植物精油均具有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在36~42日龄阶段,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在22~42日龄阶段,2个植物精油添加组仔猪的腹泻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且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的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下降幅度为67.79%。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脂肪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混合植物精油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血清中的IgG和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血清中的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微囊缓释植物精油和混合植物精油对提高生长性能、提升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饲料中粗脂肪超声提取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高志存, 高芸, 余舒宁, 袁雪波, 王薇, 万彬彬, 崔惠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41-4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05
摘要1279)      PDF(pc) (635KB)(9)    收藏
[目的]优化饲料中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草鱼膨化配合饲料为试验材料,设计单因素试验,考查分析4个因素(液料比、浸泡时间、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不同水平对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饲料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采用优化后的超声提取工艺测定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并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重复6次,以此验证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参数。超声提取工艺参数确定后,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重复6次,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测定饲料原料和常见动物性饲料产品粗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影响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各因素的排序为超声次数>液料比>超声时间>浸泡时间;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5 mL/g,浸泡0 min,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提取2次;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下,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为4.76%(n=6),而索氏提取法粗脂肪含量为4.77%(n=6),试验证明超声提取工艺稳定且可行;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确定的饲料中粗脂肪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稳定且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金针菇菌糠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生物学特性及酶活性分析
周云昊, 李小冬, 宋莉, 尚以顺, 刘凤丹, 裴成江, 李世歌, 刘军林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31-4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04
摘要1272)      PDF(pc) (1555KB)(36)    收藏
[目的]分离筛选金针菇菌糠来源的纤维素降解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所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为菌糠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接种金针菇菌糠样品,采用硝酸纤维素钠培养基进行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培养,利用刚果红培养基初步分析分离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和生物安全性预测挑选候选菌株,然后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不同温度下生长曲线测定以及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动态分析。[结果]样品经硝酸纤维素钠培养基筛选培养后获得30个独立菌落,所有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都能形成明显的透明圈,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16S rDNA测序分析显示,30株分离菌被鉴定为韩国假单胞杆菌、明斯特小陌生菌、深红沙雷菌等9个菌种;结合生物安全性预测及纤维素降解能力初筛结果,选取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编号:JK-32)、明斯特小陌生菌(Advenella mimigardefordensis,编号:JK-52)、深红沙雷菌(Serratia rubidaea,编号:JK-56)、马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编号:JK-57)、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s,编号:JK-62)、黏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编号:JK-66)作为候选菌株开展后续试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显示,6株候选菌株接触酶活性试验均为阳性,甲基红试验和二乙酰试验均为阴性。JK-62株的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细菌生长速率和最终细菌浓度在所有候选菌株中表现较好;JK-56株在温度较低(28~34 ℃)的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和最终细菌浓度均低于其他候选菌株,而当培养温度上升到40 ℃时,其生长速率与其他菌株相近,并且最终细菌浓度较高。在培养第1~7天,JK-56株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在所有菌株中均最高;在培养第2、4、5天,JK-66株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菌株。JK-66株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较高,在不同检测时间点均显著(P<0.05)高于CK菌株;在培养第2~4天,JK-56株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菌株。JK-66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候选菌株中表现较好;在培养第3~7天,JK-56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候选菌株中仅次于JK-62株和JK-66株。在培养第2~5天,JK-56株的滤纸酶活性在候选菌株中最高,在培养第5天时显著(P<0.05)高于CK菌株,在此期间,JK-66株的滤纸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深红沙雷菌JK-56株和黏质沙雷菌JK-66株纤维素降解酶活性整体水平较高,且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表现突出,可以与具有较强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种配合成复合菌系应用于金针菇菌糠饲料化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棉酚对雄性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李啊诗, 刘盼, 张新楠, 胡雨露, 李玉杰, 赵扬, 吴尚泽, 贺建忠, 张梦迪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22-3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03
摘要1270)      PDF(pc) (2367KB)(23)    收藏
[目的]研究棉酚对不同生长阶段雄性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为肉鸡养殖中棉籽粕的合理应用积累基础试验数据。[方法]选取48只同批次1日龄健康雄性良凤花肉仔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C)、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和高剂量组(H),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在饲喂基础日粮基础上,C组以及L组、M组、H组每天分别灌胃蒸馏水以及100、150、200 mg/(kg·BW)棉酚1次,直至20日龄,共灌胃20 d;试验期间,记录各组肉仔鸡的采食及增重情况,计算不同生长阶段的料重比;分别于6、11、16和21日龄采集肉仔鸡血液样本,测定血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于21日龄采集肾脏组织样本,制备HE染色切片,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15日龄阶段,L组、M组和H组的料重比极显著(P<0.01)高于C组;6~15日龄阶段,M组的料重比极显著(P<0.01)高于L组;16~20日龄阶段,L组和H组的料重比极显著(P<0.01)高于C组,M组的料重比呈负增长。6~21日龄阶段,C组的血清CAT和GSH-Px活力呈上升趋势,L组、M组和H组均呈下降趋势;11日龄时,L组的血清CAT和GSH-Px活力显著(P<0.05)低于C组,M组和H组的血清GSH-Px活力极显著(P<0.01)低于C组;16日龄和21日龄时,L组、M组和H组的血清CAT和GSH-Px活力均极显著(P<0.01)低于C组;21日龄时,M组的血清GSH-Px活力极显著(P<0.01)低于L组。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棉酚灌胃组肉仔鸡的肾小球肿胀,肾小囊间隙变窄,肾小管坏死,肾组织受损伤程度为M组>H组>L组。[结论]从1日龄开始给雄性肉仔鸡连续灌喂20 d剂量为100、150和200 mg/(kg·BW)的棉酚,可降低其生长性能及血清抗氧化能力,并对肾脏造成损伤;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以150 mg/(kg·BW)的剂量影响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奶业发展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刘锦妮, 陶梦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1): 48-5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1.008
摘要1236)      PDF(pc) (3346KB)(15)    收藏
[目的]围绕我国奶业发展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我国奶业发展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为我国奶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1992—2023年我国奶业发展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奶业发展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主题演变。[结果]根据设置的检索条件,共纳入739篇期刊文献,年度发文量以2002年最多,达到60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作者是刘玉满(17篇)、李胜利(15篇)、刘芳(15篇),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9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18篇)、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篇);奶业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严密、成熟的合作关系网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合作密度较高,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多;奶业、奶业发展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奶业发展”“奶源基地”“乳品厂”“奶牛业”“产奶量”等关键词出现时间较早,而最近则出现了“低碳发展”“规制理路”“智能养殖”等关键词。[结论]奶业发展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呈动态变化,研究作者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密度较高,合作网络在分布上存在区域异质性,低碳发展、智能养殖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株行距对白羊草种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曾佳, 郭嘉庆, 夏方山, 李尹琳, 白朝瑞, 李韩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1): 63-7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1.010
摘要1235)      PDF(pc) (988KB)(11)    收藏
[目的]探究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生产适宜的株距和行距配比。[方法]以“太行”白羊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置4个株距水平(记为R1、R2、R3、R4,分别为30、45、60、75 cm)和4个行距水平(记为L1、L2、L3、L4,分别为30、45、60、75 cm),研究不同株行距配比对白羊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株距和行距对白羊草生殖枝数、花序长、株高、落粒率均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株距和行距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极显著(P<0.01)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株距与生殖枝数、小穗数、理论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呈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行距与生殖枝数、小穗数、千粒重、理论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呈显著(P<0.05)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946%,决定第1公因子的主要性状是生殖枝数、小穗数、花序长、落粒率、千粒重、理论种子产量、实际种子产量,第2公因子贡献率为20.994%。产量指标综合评价表明,R3L3(60 cm×60 cm)分数最高,为5.039。[结论]为获得白羊草最高种子产量,将株距和行距均设置为60 cm为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卻国萍, 龙金飞, 卫智军, 张勇, 张忠青, 徐生云, 刘瑞霞, 张毅辉, 张晓民, 张新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1): 71-7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1.011
摘要1232)      PDF(pc) (1038KB)(12)    收藏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为荒漠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强度处理,即对照(non-grazing,N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9个小区,载畜率分别为0、1.92、3.08羊单位/(hm2 ·年),实际放牧羊数量分别为0、5、8只。于2018—2020年每年8月中旬调查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密度、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比较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差异,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各植物功能群与群落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荒漠草原中植物种类数量为MG处理区>NG处理区>HG处理区,数量分别为27、25、19种。放牧显著(P<0.05)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密度,降低了多年生禾草密度的占比。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草和灌木及半灌木盖度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减小,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盖度;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盖度占比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减少,而多年生杂类草盖度占比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多年生杂类草、灌木及半灌木高度,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的高度占比,增加了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的高度占比。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地上生物量,重度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各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放牧增加了一二年生草、多年生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减少了灌木及半灌木、多年生禾草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在N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关联度均为0.76;在M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杂类草,关联度为0.77,其次为一二年生草,关联度为0.75;在H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杂类草,关联度为0.80,其次为一二年生草,关联度为0.67。[结论]中度放牧增加了荒漠草原的植物种类;长期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所有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长期放牧降低了多年生禾草的优势,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在群落中的优势,使得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由多年生禾草与一二年生草转变为多年生杂类草与一二年生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日粮中联合添加大豆异黄酮和胆汁酸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进春, 李莉, 何瑞, 陈霞, 张凤芳, 龚洋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1): 31-35.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1.005
摘要1227)      PDF(pc) (649KB)(11)    收藏
[目的]研究日粮中联合添加大豆异黄酮和胆汁酸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370日龄绿壳蛋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对照组蛋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蛋鸡日粮中添加12.5 mg/kg大豆异黄酮和60 mg/kg胆汁酸,预试期7 d,正试期105 d。记录每个重复蛋鸡在试验期间的采食情况、产蛋数和产蛋重量,计算平均采食量、料蛋比和产蛋率,试验结束时,采集鸡蛋样品测定鸡蛋品质指标,采集血液样品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平均采食量和产蛋率分别提高11.80%和10.64%,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料蛋比、蛋形指数、蛋重、蛋壳相对重和蛋黄相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蛋重和蛋壳相对重有提高的趋势。试验组蛋鸡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较对照组提高32.4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促卵泡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有提高的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给产蛋中后期的绿壳蛋鸡日粮中联合添加12.5 mg/kg大豆异黄酮和60 mg/kg胆汁酸,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猪舍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樊梅娜, 张修, 王丽荣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100-10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13
摘要1227)      PDF(pc) (1869KB)(14)    收藏
[目的]研究猪舍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了解不同类型猪舍环境中细菌群落的结构差异以及潜在的致病菌属。[方法]利用空气沉降法采集规模化猪场妊娠猪舍、保育猪舍、分娩猪舍的环境微生物样本,每种类型猪舍选取3栋猪舍采样,共9个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以细菌16S rDNA的V3~V4变异区为对象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QIIME2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猪舍环境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在97%相似度阈值下9个样本共得到OTU 29 126个,涵盖31门66纲160目320科899属1 831种的细菌。分娩猪舍以及保育猪舍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谱系多样性指数整体高于妊娠猪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猪舍环境的四大优势菌群;变形菌门在3个类型的猪舍中相对丰度均最高,厚壁菌门、放线菌门以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不同类型猪舍中差异较大。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分别是分娩猪舍、妊娠猪舍以及保育猪舍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猪舍环境空气中存在创伤球菌属(Helc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军团菌属(Legionella)、沙雷菌属(Serratia)等多个对动物具有潜在致病力的菌属。[结论]猪舍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分娩猪舍以及保育猪舍在细菌种类、系统进化多样性以及丰富程度上高于妊娠猪舍。研究发现的猪舍环境中潜在动物致病菌属为猪舍环境消毒的药物选择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澳洲白羊与呼伦贝尔羊杂交对母羊繁殖性能及妊娠期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陈炯阳, 程艳, 伍志武, 王标, 杨燕燕, 杨青, 贺志雄, 谭支良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1): 42-4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1.007
摘要1226)      PDF(pc) (694KB)(16)    收藏
[目的]探究澳洲白羊作为父本与呼伦贝尔母羊杂交后,对呼伦贝尔母羊繁殖效率和妊娠期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呼伦贝尔羊母羊392只,根据配种公羊品种随机分为两组,即以澳洲白羊(n=7)为种公羊的试验组(n=139)和呼伦贝尔羊(n=13)为种公羊的对照组(n=253);母羊生产后,比较两组母羊的受胎率、流产率、双羔率等繁育性能指标以及羔羊初生重;每组选取8只母羊,采集妊娠中期(妊娠60 d)、妊娠后期(妊娠90 d)、预产期前10 d的血液样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雌二醇(E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羊受胎率和实际分娩率显著(P<0.05)降低,流产率显著(P<0.05)升高,双羔率极显著(P<0.01)升高,羔羊成活率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母羊所产羔羊的初生重、单羔羔羊初生重、双羔羔羊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母羊3个妊娠时间血清中FSH、LH、P4和E2的分泌水平与对照组相应妊娠时间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对照组母羊在3个不同妊娠时间下血清中LH、FSH、E2分泌水平均无显著(P>0.05)差异,但预产期前10 d血清中P4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试验组母羊妊娠后期血清中E2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妊娠中期和预产期前10 d,妊娠中期血清中E2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预产期前10 d;试验组母羊妊娠后期和预产期前10 d血清中P4分泌水平显著(P<0.05)高于妊娠中期。[结论]澳洲白羊作为父本与呼伦贝尔母羊杂交可极显著提高后代的双羔率,从而提升母羊繁殖效率,说明澳洲白羊作为父本,具备一定改良呼伦贝尔繁殖性能的杂交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非洲猪瘟病毒pI215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金兵, 王铁军, 王莫离, 石建州, 姚伦广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10-1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2
摘要1223)   HTML1)    PDF(pc) (1495KB)(42)    收藏

[目的]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I215L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从ASFV数据库(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Database,ASFVdb)下载29个不同ASFV毒株的pI215L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不同毒株pI215L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预测pI215L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线性表位及三维空间位置。[结果]不同ASFV毒株的pI215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pI215L蛋白性质不稳定,亲水性较高,二级结构主要含有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卷曲4种形式,含有1个E2泛素化结合酶结构域;共有16处肽段是潜在的线性表位;使用SWISS-MODEL对pI215L蛋白的三级结构完成同源建模,在PDB数据库中与6NYO.1(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 R2和ubiquitin)的同源性达46.06%;再使用PyMOL软件对pI215L蛋白进行构象表位预测,准确定位预测的表位三维空间位置在模型中的分布。[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析pI215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制ASFV疫苗和抗ASFV药物提供了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绵羊卵泡中抗氧化酶表达的研究
岱红艳, 白雪, 张宁, 张家新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66-75.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08
摘要1214)      PDF(pc) (824KB)(10)    收藏
[目的]分析绵羊不同直径有腔卵泡中抗氧化酶的表达情况,为明晰卵泡的抗氧化功能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绵羊不同直径(大腔≥6.0 mm,中腔2.0~6.0 mm,小腔≤2.0 mm)有腔卵泡的卵泡液,利用试剂盒检测卵泡液中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RDX)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小腔、中腔、大腔卵泡的卵泡膜细胞、壁层颗粒细胞、卵丘细胞中Cu/Zn-SODCATGPX3和PRDX6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直径有腔卵泡的卵泡液中TAC和ROS含量均无显著(P>0.05)差异。卵泡液中SOD、GPX、PRDX活性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小腔卵泡的卵泡液中SOD、GPX、PRDX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大腔卵泡;卵泡液中CAT活性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大腔卵泡和中腔卵泡的卵泡液中CAT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小腔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泡膜细胞和壁层颗粒细胞中Cu/Zn-SODGPX3和PRDX6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中腔卵泡和大腔卵泡,而中腔卵泡卵丘细胞中Cu/Zn-SODGPX3和PRDX6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小腔卵泡和大腔卵泡;大腔卵泡的卵泡膜细胞和壁层颗粒细胞中CAT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小腔卵泡和中腔卵泡,大腔卵泡和中腔卵泡卵丘细胞中CAT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小腔卵泡。[结论]绵羊不同直径有腔卵泡的TAC和ROS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抗氧化酶SOD、CAT、GPX和PRDX在不同直径卵泡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具有空间特异性,说明绵羊有腔卵泡抗氧化功能的调节是多因素协同的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新疆部分地区屠宰场羊源细粒棘球蚴分子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薛文, 王凌云, 王云峰, 张振杰, 赵爱云, 王甜, 齐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122-12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7
摘要1209)   HTML2)    PDF(pc) (1854KB)(13)    收藏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规模化屠宰场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情况及其分子遗传特征。[方法]收集屠宰场羊肝脏组织内经肉眼观察鉴定为细粒棘球蚴的包囊样本96份,全部提取基因组DNA后,基于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位点和nad1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数据鉴定其基因型,构建遗传进化树解析其分子遗传特征。[结果]在cox1基因位点上,有81份样本呈PCR扩增阳性(84.37%,81/96),经序列分析鉴定,所有阳性样本均为细粒棘球蚴G1基因型(n=81),存在15个单倍型(Hap_1~15);在nad1基因位点上,有67份样本呈PCR扩增阳性69.79%(67/96),经序列分析鉴定出2种基因型,分别为细粒棘球蚴G1基因型(n=66)和G3基因型(n=1),存在19个单倍型(Hap_1~19)。种系发育分析显示,获得的细粒棘球蚴G1基因型和G3基因型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多种宿主源的G1基因型和G3基因型序列均处于同一个进化支。[结论]新疆部分地区羊源细粒棘球蚴呈现遗传多样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羊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额垦区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CTX-M基因携带情况与毒力基因检测
赵耀, 邢国锋, 苏帆帆, 高攀, 彭健, 吴自豪, 吴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1): 94-101.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1.014
摘要1201)      PDF(pc) (939KB)(11)    收藏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额垦区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CTX-M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从塔额垦区某牛场采集16份牛腹泻粪样,通过选择性培养、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利用PCR法对牛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系统发育群和脂多糖核心型)以及耐药基因、CTX-M基因亚型、毒力基因检测;分别使用K-B纸片法、CTX与TCL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产ESBLs大肠杆菌鉴定;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根据菌落生长特征、革兰染色特性及16S rDNA测序结果,从16份牛腹泻粪样中分离鉴定出16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00%;系统发育群主要为B1群(14/16,87.50%),脂多糖核心型多为R1型(15/16,93.75%)。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表现出较强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68.75%、68.75%;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均为0;有12株(75.00%)具有多重耐药表型;有11株(68.75%)产ESBLs;有15株(93.75%)可形成生物被膜。16株大肠杆菌中共检出17种耐药基因,CTX-Mant(6′)、sul1等8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100%;有14株(87.50%)为CTX-M-1G基因亚型;共检出12种毒力基因,iroNompAyijP等5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额垦区牛源大肠杆菌CTX-M基因检出率较高,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耐药性较强,对该地区牛健康养殖存在潜在威胁,应加强该地区CTX-M型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监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淅川乌骨鸡出壳前后胸肌的全转录组表达谱分析
石建州, 于金冉, 王彦伟, 王铁军, 李娜, 刘阳坤, 姚伦广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5): 1-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1
摘要1200)   HTML0)    PDF(pc) (2074KB)(45)    收藏

[目的]分析淅川乌骨鸡出壳前后胸肌生长过程中全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采集入孵14 d的淅川乌骨鸡鸡胚胸肌样本(记为X-14 d)和刚出壳1 d的雏鸡胸肌样本(记为X-1 d),围绕编码RNA(messenger RNA,mRNA)、非编码RNA(lncRNA、circRNA和miRNA)进行真核生物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淅川乌骨鸡胸肌生长过程中大量基因转录组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出孵1 d的雏鸡与入孵14 d的鸡胚相比(X-14 d vs X-1 d),共发现3 858个差异表达mRNA,包括1 054个上调基因和2 804个下调基因;371个差异表达lncRNA,包括222个上调基因和149个下调基因;316个差异表达circRNA,包括148个上调基因和168个下调基因;377个差异表达miRNA,包括159个上调基因和218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RNA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如生物过程调控、刺激反应、定位、正负调节生物过程、生长过程、免疫系统过程等。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黏附连接、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碳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紧密连接、间隙连接、代谢途径、焦点黏附、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黑素原生成、Notch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被富集。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淅川乌骨鸡的生长性状、肉质性状、脂质性状、黑色素生成性状、免疫系统等多个生物性状相关。[结论]mRNA、lncRNA、circRNA、miRNA作为淅川乌骨鸡基因转录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淅川乌骨鸡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淅川乌骨鸡胸肌生长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探究阿拉善双峰驼血清激素水平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
道勒玛, 郭丽丽, 杜海波, 张文广, 曾亚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88-93.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11
摘要1199)      PDF(pc) (760KB)(10)    收藏
[目的]探讨阿拉善双峰驼血清激素水平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5峰体况及胎次相近的泌乳初期阿拉善双峰驼,测定其血清激素水平(雌二醇、雌三醇、雌酮、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素、孕酮、催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瘦素)和泌乳性能指标(乳产量、乳蛋白率、乳脂肪率、乳糖率、灰分含量)。对血清激素水平和泌乳性能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以泌乳性能各指标为X组变量,对应的综合变量为V;以血清激素水平为Y组变量,对应的综合变量为W;利用这两个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探究血清激素水平与泌乳性能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泌乳性能指标X组中,乳产量的变异程度最大,其次是乳脂肪率,乳糖率、灰分含量、乳蛋白率的变异系数较小;在血清激素水平指标Y组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孕酮,其次是雌二醇,然后依次是促黄体素、去甲肾上腺素、卵泡刺激素、5-羟色胺、皮质醇、雌酮、催乳素、肾上腺素、胰岛素、雌三醇、生长激素、瘦素、胰高血糖素。血清激素水平内部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雌三醇的血清水平与雌酮(r=0.88,P<0.001)、促黄体素(r=0.70,P<0.001)、催乳素(r=0.59,P<0.001)显著正相关。泌乳性能与血清激素水平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乳蛋白率与雌三醇的血清水平有较大的相关性。[结论]阿拉善双峰驼泌乳初期的乳蛋白率与雌三醇、雌酮、促黄体素和催乳素的血清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藜麦秸秆微贮替代全株青贮玉米对西杂育肥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张俊丽, 摆世林, 侯鹏霞, 梁小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41-4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6
摘要1195)   HTML2)    PDF(pc) (849KB)(29)    收藏

[目的]研究日粮中藜麦秸秆微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西杂育肥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况良好、初始体重450 kg左右的西杂肉牛36头,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9头,每头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TMR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在基础日粮中粗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藜麦秸秆微贮替代10%、30%、50%的全株玉米青贮。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记录各组肉牛在试验期间的体重及采食情况,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料重比;采集饲料样品及粪样,测定主要营养物质含量,计算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液样本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提高,平均料重比显著(P<0.05)降低。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肉牛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肉牛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IgG和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中用藜麦秸秆微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西杂育肥牛,可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建议替代比例以10%为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酸马奶不同发酵时期乳清蛋白SDS-PAGE分析
红梅, 包艳青, 芒来, 布仁其其格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5): 83-9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2
摘要1187)   HTML3)    PDF(pc) (1199KB)(13)    收藏

[目的]探究内蒙古地区传统酸马奶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采集的马奶为原料制备传统发酵酸马奶,发酵温度为(22±2)℃,人工捣拌频率5次/d,每次300下;每隔12 h采集1次发酵0~96 h的酸马奶样品;离心提取酸马奶乳清蛋白样品,利用条件优化后的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酸马奶乳清蛋白在发酵过程中变化情况。[结果]优化后的SDS-PAGE电泳分析条件为:分离胶浓度12%,浓缩胶浓度5%,分离胶电泳电压180 V、电泳时间300 min,上样浓度0.5 μg/μL,上样体积16 μL,改良考马斯亮蓝法染色、脱色各12 h。在发酵0~12 h内,酸马奶乳清蛋白含量增加,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5.12 μg/μL),之后随发酵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发酵96 h时降低至3.92 μg/μL。SDS-PAGE电泳图谱分析显示,在分子量10~70 kDa区间内共获得乳清蛋白有效条带13个。在发酵过程中,β-乳球蛋白、溶酶菌C和α-乳白蛋白3种蛋白质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发酵72 h时三者含量之和最高,占乳清蛋白总含量的85.73%,并且在发酵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是传统发酵酸马奶发酵96 h内乳清蛋白的主要组分,其中,β-乳球蛋白含量最高,平均占乳清蛋白总含量的38.92%。分子量在20~40 kDa的酪蛋白含量在发酵24 h之后开始下降,至60 h时条带消失。分子量为10.33 kDa的蛋白质在发酵12 h内被消耗,60 h时再次出现且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84 h时达到峰值,占乳清蛋白总含量的9.84%。分子量为49.80 kDa的蛋白质在发酵72 h之后开始出现,含量在96 h时达到乳清蛋白总含量的4.11%。与其他乳清蛋白组分相比,β-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较小。[结论]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在发酵96 h内,分子量为10~70 kDa的乳清蛋白含量表现出有规律的消长,主要被消化分解的蛋白质是酪蛋白。不同发酵阶段酸马奶乳清蛋白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原有主要组分β-乳球蛋白、溶酶菌C和α-乳白蛋白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自发酵中期开始,酸马奶乳清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肽(10.33 kDa)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由此可见,传统发酵酸马奶中不仅保留马奶中乳清蛋白原有的营养价值,而且通过发酵还增添了易吸收的小分子量蛋白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牧草叶面乳酸菌分离鉴定及青贮用优良乳酸菌的筛选
冷静, 彭睿, 赖先军, 颜朗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5): 48-56.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7
摘要1171)   HTML3)    PDF(pc) (2549KB)(24)    收藏

[目的]筛选适合牧草青贮饲料发酵用的优良乳酸菌菌株,改善牧草青贮发酵品质。[方法]从皇竹草、牛筋草、白茅等8种禾本科牧草叶片表面分离乳酸菌,在传统微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以及16S rDNA序列多样性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疑似乳酸菌菌株进行多重鉴定。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产酸及耐盐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在pH值为3.0、3.5、4.0条件下和NaCl浓度为0.02、0.04、0.06、0.08、0.10 mg/mL条件下的耐受情况;评价其对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能力。[结果]从牧草叶片表面初步分离到疑似乳酸菌菌株30株;经表型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有10株乳酸菌被鉴定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其中,短乳杆菌(L. brevis)3株、戊糖片球菌(P. pentosaceus)2株、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2株、魏斯氏乳酸菌(W. cibaria)1株、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1株和棒状乳杆菌(L. coryniformis)1株。不同菌株在生长速率和产酸性能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其耐盐、耐酸性能和抑菌性能也具有菌株特异性。综合比较10株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植物乳杆菌Lab7具有较强的耐盐、耐酸性能,短乳杆菌Lab1和棒状乳杆菌Lab10在生长速率、产酸能力以及耐盐、耐酸性能和抑菌性能方面表现较好。[结论]牧草来源且经本体自然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b7、短乳杆菌Lab1和棒状乳杆菌Lab10可作为后续青贮饲料用乳酸菌菌剂的备选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伊春森林猪源植物乳杆菌P1M1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秋瑾, 白长胜, 尹珺伊, 田秋丰, 王欢, 张军, 王岩, 薛沾枚, 苗艳, 曹禹, 金振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3): 1-1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1
摘要289)      PDF(pc) (1738KB)(4)    收藏
[目的]研究伊春森林猪源植物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全面评价其在益生菌制剂开发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对分离自黑龙江省伊春市健康森林猪粪便的1株乳酸菌(P1M1株)进行生化鉴定,利用细菌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测序技术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绘制菌株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评价菌株对酸(pH值为2.0、3.0、4.0)和胆盐(浓度为0.15%和0.30%)的耐受性,考查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对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测定菌株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胞外多糖产量,评价菌株对小鼠的安全性。[结果]结合生化鉴定结果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P1M1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 plantarum)。L. plantarum P1M1株具有糖酵解能力;培养2~10 h为对数生长期,18 h后培养基pH值稳定在3.8~3.9;在pH值为2.0、3.0、4.0条件下的3 h存活率分别为(48.97±0.61)%、(64.19±0.94)%、(78.44±1.36)%,在0.15%和0.30%胆盐浓度下的3 h存活率分别为(53.86±1.14)%、(32.87±0.75)%;对红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他啶敏感;对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无细胞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65±1.44)%、(87.32±0.22)%、(89.79±0.59)%,均显著(P<0.05)高于完整细胞菌悬液;胞外多糖产量为(796.73±2.43)mg/L;小鼠连续灌胃L. plantarum P1M1株2周后,未见死亡及器官病变。[结论]森林猪源L. plantarum P1M1株进入对数生长期快,具有糖酵解特性和较强的产酸能力,耐受酸和胆盐,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可抑制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抗氧化能力强,胞外多糖产量高,对小鼠具有安全性,可作为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候选菌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品质比较与分析
张春华, 李胜利, 宝华, 王博, 萨初拉, 刘威, 付乐, 李文婷, 张崇志, 杨鼎, 金鹿, 胡晓晓, 张鹏举, 孙海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3): 74-81.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0
摘要274)      PDF(pc) (793KB)(6)    收藏
[目的]评价与比较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的品质。[方法]随机选择舍饲方式养殖的苏尼特羊(选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珠穆沁羊(选自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察哈尔羊(选自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内蒙古细毛羊(选自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选自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各12只,共计60只;屠宰后每只羊取剔除筋膜和脂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样品各200 g;分别测定并比较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物理指标(色度、熟肉率、剪切力、失水率)、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水分、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7种EAA和10种NEAA)。[结果]鄂尔多斯细毛羊和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色度较好;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察哈尔羊股二头肌熟肉率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其他4个品种;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剪切力在5个品种中较低;察哈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水分含量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脂肪含量最低,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蛋白质含量最高;鄂尔多斯细毛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TAA含量最高,背最长肌7种EAA含量较高,股二头肌7种EAA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品种;5个品种羊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EAA/TAA均在40%左右,EAA/NEAA均在60%以上,均符合FAO/WHO发布的优质蛋白质推荐值。[结论]内蒙古地区5个品种羊肉的主要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其EAA含量丰富、组成平衡,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鄂尔多斯细毛羊肉在TAA和EAA含量方面表现更好,乌珠穆沁羊肉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配合饲料中64种药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陈海燕, 陈娟, 李永琴, 马春芳, 张慧宁, 杨俊华, 杨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3): 11-1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2
摘要260)      PDF(pc) (878KB)(5)    收藏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配合饲料中64种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法,提高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效率。[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型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0 mL/min,进样量为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信号采集。比较4种样品提取溶剂以及2种固相萃取柱处理对目标药物的回收率,确定样品前处理的最佳方法。利用建立的UHPLC-MS/MS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来源的100批次配合饲料样品进行64种药物检测。[结果]配合饲料样品均质后,用含0.2%甲酸的乙腈水溶液(乙腈∶水=8∶2,V/V)提取,利用Oasis PRiME HLB型固相萃取柱对样品净化,多数目标药物的回收率在60%以上。64种药物在浓度为5.0~200.0 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不同药物的定量限在5.0~10.0 μg/kg;阳性添加5.0、20.0、50.0 μg/kg 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在41.00%~120.49%,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15.94%,批间RSD在1.25%~13.64%。在100个批次的配合饲料样品中均未检出目标药物。[结论]建立的UHPLC-MS/MS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可用于配合饲料中非法添加64种药物的筛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不同胁迫条件对百脉根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李亚娇, 刘晓霞, 马培杰, 罗文举, 龙忠富, 陈才俊, 柳嘉佳, 王小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3): 64-73.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9
摘要258)      PDF(pc) (937KB)(4)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胁迫条件对百脉根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以百脉根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不同的营养液设置低营养(low nutrition,LN)、高重碳酸盐(high bicarbonate,HB)、低磷(low phosphorus,LP)3种胁迫处理,以用蒸馏水配制的霍格兰营养液为空白对照(CK);在百脉根2~3叶时移栽入不同处理的营养液瓶中,每瓶5株苗,每个处理15瓶,每3 d换1次营养液,培养1个月后收获;测定并比较不同胁迫处理下百脉根的农艺性状指标、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含量;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胁迫处理对百脉根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分析百脉根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LP处理下百脉根株高最高;与CK相比,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的根长、根际直径、茎粗、根体积、分枝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鲜重均降低,地上干物质含量和地下干物质含量均提高;LN处理下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最大。LN处理下百脉根主根根系活力最大,须根根系活力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LP处理下叶部叶绿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HB处理下茎部叶绿素含量最高。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叶部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低于CK,茎部蛋白质含量高于CK,叶部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高于CK,茎部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低于CK,叶部和茎部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3种胁迫处理均可显著(P<0.05)降低百脉根茎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茎部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HB和LP胁迫处理可显著(P<0.05)降低百脉根叶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LN和LP胁迫处理可显著(P<0.05)降低叶部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P<0.05)提高茎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CK相比,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的乙烯(ACC)、茉莉酸及其衍生物(JA)含量均显著(P<0.05)降低,游离态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赤霉素类(GAs)含量均显著(P<0.05)提高;除LP处理的ACC/BHA值外,3种胁迫处理下百脉根ACC与其他内源激素的比值均不同程度降低,部分比值已小于1。隶属函数分析法分析表明,百脉根综合长势排序为LP处理>CK>HB处理>LN处理。[结论]综合各项指标来看,低磷胁迫对百脉根生长的影响较小,高重碳酸盐和低营养胁迫对百脉根生长的影响较大。在低磷、高重碳酸盐和低营养胁迫下,百脉根可通过调整形态结构、激活抗氧化系统、平衡内源激素来调控其生长发育,从而适应不良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不同混播组合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于森, 辛丹丹, 苏一诺, 孙雪, 王贺, 邹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3): 50-5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7
摘要255)      PDF(pc) (756KB)(2)    收藏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补播的混播草种组合。[方法]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的盐碱化草地为试验地,以松嫩平原广泛分布的耐盐碱牧草野大麦为主要补播草种,设置野大麦与4种松嫩平原本土耐盐碱牧草星星草、披碱草、羊草、拂子茅混播处理,同时设置野大麦单播处理。4个混播处理中,野大麦播种量为30 kg/hm2,其他草种播种量均为15 kg/hm2;野大麦单播处理中,播种量为45 kg/hm2。以上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个小区,以不补播作为对照(CK,1个小区),共设置1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0.4 hm2。在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的条件下,于2021年采用免耕补播的方式对各试验小区进行补播,从补播第2年开始连续2年测定各试验小区的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性质指标和植被群落重要值。[结果]补播第2年(2022年),与CK相比,各混播处理和野大麦单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与补播第2年相比,补播第3年(2023年)各混播处理和野大麦单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补播第3年,5个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均显著(P<0.05)低于CK,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有机质含量除野大麦+羊草混播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CK;野大麦+羊草混播处理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在各处理中最低,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各处理中最高。与CK相比,补播第2年各混播处理以及野大麦单播处理的禾本科植物与其他杂类草重要值相差不大,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重要值最高,为0.60;补播第3年各混播处理以及野大麦单播处理的禾本科植物重要值与补播第2年相比均增加,且均大于CK,野大麦+披碱草混播处理的重要值最高,为0.71。[结论]野大麦与羊草的混播对改善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效果最好,适宜作为改良盐碱化程度较重草地的混播组合。野大麦与披碱草的混播对改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植被群落效果最好,适宜作为改良盐碱化和退化草地的混播组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张鹏举, 王博, 萨初拉, 李文婷, 张春华, 杨鼎, 李胜利, 金鹿, 刘威, 张崇志, 胡晓晓, 孙海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3): 40-4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06
摘要251)      PDF(pc) (4328KB)(13)    收藏
[目的]分析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研究趋势及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0—2022年的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 6.2.R6和VOSviewer 1.6.18文献计量学可视化软件,对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解析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结果]2000—2022年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共发表相关文献1 266篇,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发表文献345篇,占发文总量的27.25%。从国家(地区)发文量看,中国学者发文量居首位,发表文献301篇,占发文总量的23.78%。从作者发文量及合作关系看,KALAMDHAD Ajay S和ZHANG Zengqiang的发文数量最多,均为23篇,占发文总量的比例均为1.82%;以ZHANG Jiachao和ZENG Guanming团队的合作作者数量最多,而且合作关系密切。从机构发文量及合作关系看,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发文量位居第1,为96篇,占发文总量的7.58%;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活跃度最高,与外界的合作关系也最为密切。该研究领域出现频次排名前6位的高频关键词为“heavy metals”“sewage sludge”“municipal solid waste”“organic matter”“soil”“compost”,出现频次分别为724、441、210、187、158、158次;在出现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中,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包括“sewage sludge”“bioavailability”“growth”“heavy metals”“municipal solid waste”“soil”,中介中心性分别为0.78、0.52、0.42、0.30、0.25、0.18。该领域文献关键词共聚类出“sewage sludge”“organic amendments”“organic fra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greenhouse gas”“C/N ratio”“heavy metals”“organic waste”等 10 类。关键词“zinc”的突现强度最高,为16.57,在2004—2015年受到关注;“biochar”“food waste”“microbial community”“transformation”“organic amendments”是2017—2022年主要突现的关键词。[结论]明确了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不同有机废弃物对重金属钝化的影响、有机废弃物堆肥中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稳定性、重金属在堆肥产物中的富集和传递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不同发酵时期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布仁其其格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3): 82-8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3.011
摘要246)      PDF(pc) (888KB)(2)    收藏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真菌菌群结构演替变化特征。[方法]以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新鲜马奶为原料,采用传统发酵方法制备酸马奶;分别采集发酵0、12、24、36、48、96 h的传统发酵酸马奶样品,测定pH值,然后基于真菌rDNA内源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及分析技术表征不同发酵时期真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Chao1指数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分析表明,传统酸马奶发酵初期(0~12 h)真菌菌群丰度下降、菌群多样性变化不大;发酵12~24 h真菌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同时增加,24~72 h同时减小,72~96 h同时增加,在96 h时二者基本达到发酵初期水平。发酵12 h内,酸马奶发酵体系的pH值急剧下降,发酵12~48 h的pH值下降速度变慢,48~96 h的pH值下降速度继续变慢并趋于平缓。基于真菌rDNA-ITS序列高通量测序及分析,在传统酸马奶中共鉴定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个真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99.77%和0.02%;在发酵过程中,子囊菌门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属水平上鉴定出9个真菌属,其中,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和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为优势真菌属,二者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5.76%和3.75%;克鲁维酵母属的相对丰度在发酵12~96 h的变化趋势与哈萨克斯坦酵母属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在发酵96 h内始终存在。种水平上鉴定出9种真菌,其中,单孢哈萨克斯坦酵母菌(Kazachstania unispora)、乳酸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lactis)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为优势真菌种,相对丰度分别为95.76%、2.10%和1.63%;不同发酵时期3种优势真菌的相对丰度变化趋势不同。[结论]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种类以及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变化特征。研究结果为丰富酸马奶发酵机制研究,优化酸马奶发酵工艺、提高酸马奶发酵品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不同填装密度下添加乳酸菌和糖对小麦秸秆黄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李东洋, 乌尼尔, 娜娜, 孙林, 杨宝珠, 李鹅, 薛艳林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9-1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02
摘要193)      PDF(pc) (2165KB)(19)    收藏
[目的]探究在不同填装密度下添加乳酸菌和糖对小麦秸秆黄贮饲料发酵损失率、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麦秸秆粉碎,调节水分含量至60%,混合均匀后随机分成2等份。取一份加入由活菌数为1×105 CFU/g的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5 g/t)和白砂糖(添加量为10 kg/t)组成的混合添加剂并均匀喷洒3%的无菌水,按450、500、550 kg/m3的密度进行填装调制黄贮饲料(添加剂处理组);另一份均匀喷洒3%的无菌水,按450、500、550 kg/m3的密度进行填装调制黄贮饲料(对照组)。分别于发酵1、3、6、15、35、200 d测定2组不同填装密度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在发酵200 d开盖取样,测定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从黄贮3 d开始至200 d,2组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均显著(P<0.05)增加;发酵35 d和200 d,添加剂处理组的发酵损失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添加剂处理组的pH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氨态氮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酸碱缓冲能力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剂处理组的乳酸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2组黄贮饲料中的主要菌属均为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和迟缓乳杆菌属(Lenti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分别为22.12%~49.18%和1.45%~49.91%,这两个属在黄贮饲料中的总相对丰度大于34.25%。在450 kg/m3填装密度下,添加剂处理组的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在500 kg/m3填装密度下,添加剂处理组的迟缓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肠杆菌属、泛菌属(Pantoea)、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550 kg/m3填装密度下,添加剂处理组的迟缓乳杆菌属、肠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迟缓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和酸碱缓冲能力值呈负相关(P>0.05),与乙酸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氨态氮含量呈显著(P<0.01)正相关;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与乳酸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乳酸/乙酸和酸碱缓冲能力值呈显著(P<0.01)负相关,与pH值呈显著(P<0.01)正相关。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与pH值、氨态氮含量呈显著(P<0.01)正相关,与乳酸/乙酸呈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提高填装密度、使用添加剂可降低小麦秸秆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改善发酵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驼乳源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苏帆帆, 毛相清, 赵耀, 邢国锋, 吴自豪, 吴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1-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01
摘要183)      PDF(pc) (1004KB)(15)    收藏
[目的]分离、鉴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驼乳源乳酸菌,评价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呼图壁县某驼场采集健康驼乳样本45份,使用MRS培养基分离乳酸菌,采用细菌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测序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点种法、琼脂斑点法和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将MRS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1~10,测定乳酸菌的耐酸能力;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0.30%的牛胆盐,测定乳酸菌的耐胆盐能力。应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culture supernatant,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IC);考查CFCS在不同pH值条件下及经酶处理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抑制作用变化,初步分析CFCS的抑菌活性物质;利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CFCS对驼乳源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的抑制作用。[结果]从45份驼乳中分离得到5种20株乳酸菌,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n=13)、鼠李糖乳杆菌(Lacticaseibcillus rhamnsus,n=1)、发酵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n=3)、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1)和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n=2)。经3种方法筛选,鼠李糖乳杆菌KC4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抑菌作用最强,且具有良好的耐酸和耐胆盐特性,在pH值为4~7和牛胆盐浓度为0~0.20%的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KC4株的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MIC和SIC分别为62.5 mg/mL和7.812 5 mg/mL;在pH值为2~5时仍具有抑菌效果,经过胃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胰蛋白酶、肽酶、蛋白酶K、过氧化氢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效果极显著(P<0.01)降低;对驼源和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在呼图壁县驼乳中筛选出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以及驼源和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菌株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具有较强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其抑菌活性物质可能包括酸、过氧化物和蛋白类物质等。研究结果为驼乳源乳酸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潜在菌种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不同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李小冬, 于二汝, 洪莉平, 尚以顺, 裴成江, 罗近平, 陈才俊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20-2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03
摘要177)      PDF(pc) (1043KB)(17)    收藏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作为粗饲料加工调制肉牛发酵全混合日粮(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FTMR)时二者的最佳配比,为菌糠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7个不同比例的粗饲料混合处理组,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的比例分别为8∶2(T1组)、7∶3(T2组)、6∶4(T3组)、5∶5(T4组)、4∶6(T5组)、3∶7(T6组)、2∶8(T7组),再以精粗比为4∶6(鲜重)添加肉牛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后加工制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将不同处理组的TMR样品装入青贮袋,压实密封后抽真空,遮光保存于室内,自然发酵60 d制成FTMR;分别测定并比较TMR和FTMR的营养组分含量和霉菌毒素含量,同时,测定FTMR的发酵参数,确定最优配比。[结果]①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TMR的DM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CP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NDF和ADF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E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②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DM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发酵前相比,T4组的DM损失率最低;T3组和T4组FTMR的CP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与发酵前相比,T3组与T4组FTMR的CP含量增加;各组FTMR的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发酵前相比,T1组~T4组FTMR的EE含量下降,T5组~T7组增加;T1组~T5组FTMR的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T3组NDF含量最低,与发酵前相比,T3组和T5组FTMR的NDF含量下降;T1组~T5组FTMR的ADF含量显著(P<0.05)低于T6组和T7组,与发酵前相比,T4组和T5组ADF含量下降。③各组FTMR样品均产生酸香味,发酵品质良好;T3组FTMR的pH值最低,显著(P<0.05)低于其余各组,T4组的pH值也较低;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L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4组含量最高,T3组次之,二者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各组;随着玉米秸秆与金针菇菌糠配比降低,FTMR的AA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5组含量最高,T4组和T3组次之;各组FTMR样品均检测到微量的PA,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6组和T7组FTMR样品检测到微量的BA,其余各组均未检出;T3组FTMR的AN/TN比值最低,除T6组和T7组AN/TN比值超过10%外,其余各组均小于10%。各组TMR样品以及各组FTMR样品中AFB1、ZEN、OTA含量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参考《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发酵前后样品中霉菌毒素均未超过阈值。④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TMR的AFB1和ZEN含量,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以及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AFB1和ZEN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糠混合比例处理、发酵和混合比例组合效应对发酵前后样品的OTA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结论]综合营养组分和霉菌毒素含量以及发酵品质分析,采用玉米秸秆混合金针菇菌糠调制FTMR的方式能高效保存利用秸秆和菌糠等副产物,二者以6∶4(T3组)或5∶5(T4组)配比时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与植被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进展
晔薷罕, 希吉日塔娜, 常虹, 刘思博, 张璞进, 刘欣超, 殷国梅, 温超, 单玉梅, 刘桂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58-7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08
摘要161)      PDF(pc) (1434KB)(10)    收藏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已被证实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土壤与植被特征,但极端干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因生态系统类型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承载着牧区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对降水格局变化高度敏感,因此,研究草原土壤与植被特征对极端干旱的响应,对认知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预防和降低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矿化、微生物,以及植被群落特征、植被物候、功能性状对极端干旱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应对极端干旱气候的选择与适应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基于A-Unet的牛体尺测量方法研究
石炜, 张显宇, 杨晶安, 赵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76-8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1
摘要157)   HTML1)    PDF(pc) (3236KB)(28)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U-Net改进的A-Unet图像分割与牛体尺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牛体体高、体长、体斜长的自动化测量。[方法]首先,在牧场通过摄像头采集牛的侧视图片;其次,利用A-Unet算法进行图像分割,提取牛体边缘轮廓曲线,在牛体轮廓曲线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网格法寻找牛体尺测量点;最后,根据摄像头已标定的参数和提取到的测量点进行计算,得出牛体尺数据。[结果]通过对深度学习算法图像分割性能的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原始的U-Net算法,建立的A-Unet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利用该算法对牧场21头牛进行体尺指标测定,并与人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经验证,该方法检测体高、体长、体斜长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6%、4.05%、4.27%。[结论]基于A-Unet的牛体尺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的牛体尺人工测量方式,具有适用性好、稳定性强和检测准确率高等优点,测量误差能够满足牧户对牛体尺测量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干旱胁迫下3种籽粒苋幼苗的抗旱性评价
庞思强, 麻浩, 檀嘉琦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35-4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05
摘要150)      PDF(pc) (981KB)(8)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籽粒苋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种籽粒苋幼苗的抗旱性。[方法]选取3个品种籽粒苋(千穗谷、美国籽粒苋、籽粒苋N053)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和人工控水试验,以土壤最大含水量的80%为对照组(CK),设置轻度、中度、重度3个干旱胁迫处理强度,土壤含水量分别为最大含水量的60%、40%、20%;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籽粒苋幼苗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对3个品种籽粒苋幼苗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3个品种籽粒苋幼苗的生长指标(株高、叶片数、茎宽)均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3个品种籽粒苋幼苗的株高、叶片数、茎宽均显著(P<0.05)低于CK和轻度干旱。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后,3个品种籽粒苋幼苗普遍表现出SPAD值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升高、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变化不明显。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美国籽粒苋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RC)逐渐下降,千穗谷幼苗叶片的RC逐渐上升,籽粒苋N053的R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个品种籽粒苋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美国籽粒苋幼苗的SOD和POD活力显著(P<0.05)高于千穗谷和籽粒苋N053,CAT活力也高于千穗谷和籽粒苋N053。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5.456%、20.030%、12.507%、8.371%,累计贡献率为76.364%;前4个主成分中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的指标包括株高、叶片数、茎宽、MDA含量、CAT活力、POD活力、SOD活力、SS含量,以这些指标作为抗旱性综合评价的指标来源。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美国籽粒苋、千穗谷、籽粒苋N053幼苗抗旱性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2、0.53、0.29。[结论]通过对籽粒苋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3个品种籽粒苋幼苗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美国籽粒苋>千穗谷>籽粒苋N05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牛粪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及青贮玉米中铜、锌含量的影响
王振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5): 108-11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5
摘要143)   HTML1)    PDF(pc) (1506KB)(6)    收藏

[目的]充分挖掘牛粪肥料化利用的潜力,避免过量施用牛粪给土壤-农作物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重金属危害。[方法]根据牛粪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配施比例,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K)、单施牛粪有机肥组(CD)、单施化肥组(CF)、牛粪有机肥和化肥1∶1配施组(DF1)、牛粪有机肥和化肥2∶1配施组(DF2),以土壤和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并计算不同配施处理下土壤重金属铜(Cu)、锌(Zn)的各形态质量分数,分析Cu、Zn有效态分配率与土壤pH值、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比较青贮玉米不同部位的Cu、Zn含量。[结果]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中Cu、Zn的总质量分数及不同形态的质量分数影响显著(P<0.05),施用牛粪有机肥可以促进残渣态Cu向可交换态转化,CD和DF1处理的可交换态Cu分配率从CK处理的15.86%分别提高至28.12%、28.13%,与CK处理相比DF2处理的可交换态Cu分配率提高幅度最大,提高至42.02%;而CD和DF1处理的残渣态Zn分配率从CK处理的53.40%分别降低至39.27%、38.40%,与CK处理相比DF2处理的残渣态Zn分配率变化幅度最大,降低至24.33%。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后,土壤pH值、有机碳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中有效态Cu、Zn的分配率正相关,其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同时土壤Zn的有效态分配率与土壤pH值的变化趋势显著(P<0.05)相关,但Cu的有效态分配率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施用牛粪有机肥提高了玉米植株内的Cu、Zn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45.50%~115.38%、44.99%~93.29%。[结论]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Cu、Zn活化,提高了青贮玉米对其的富集能力,因此,施用牛粪有机肥时应严格遵循测土配方算出的实际需求量,以降低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和青贮玉米的饲用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
张晴晴, 刘雪骄, 张波, 张鹏, 何嘉, 韩海波, 超乐萌, 郑淑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50-57.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07
摘要121)      PDF(pc) (2161KB)(6)    收藏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演变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生态补奖”“草原生态补偿”“草原补偿”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限定于2000—2022年,检索范围选取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论文。采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筛选到的301篇该领域文献的发文年度、来源期刊、作者分析、研究热点进行研究。[结果]①从研究现状来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相关文献发表从2007年开始,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草地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发文量前三的期刊;靳乐山、周升强、巩芳3位作者发表文献数量较多,均为11篇;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单位为团体的合作模式;不同机构之间合作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跨区域不同机构之间连线较少,合作关系较弱。②从研究热点来看,关键词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策的补奖标准和补偿对象,对应的关键词有“补偿机制”“奖励机制”“农牧民”“牧户”等;第二类是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目前研究者构建评价体系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展开;第三类是政策实施效果。有研究者以牧民为切入点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也有研究者从草地生态方面进行评价。③从研究热点演进来看,初期的热点是“草地”“生态补偿”“补偿机制”“奖励机制”,侧重于探索如何补偿和奖励方面,2010年前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政策本身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给予建议,近些年逐步转移至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价。[结论]国内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研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能为政策实施提供科研支撑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妊娠后期母猪体况评分、背膘厚度及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张东伟, 刘则学, 王向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94-9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12
摘要120)      PDF(pc) (528KB)(11)    收藏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母猪的胎次、体况评分及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同生产批次的丹系妊娠后期(妊娠109 d)母猪654头,分别根据胎次分布、体况评分以及背膘厚度将其分为1~3胎组、1~5分组以及≤10 mm组、11~15 mm组、16~20 mm组、21~25 mm组、>25 mm组,并将1胎组、体况评分3分组、背膘厚度16~20 mm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同一指标下的其他组作为试验组。将体况评分、背膘厚度和胎次数据与总产仔数、活仔窝重、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木乃伊胎数和死胎数一并录入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学软件中的“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处理。[结果]妊娠母猪随胎次的增加,总产仔数、活仔窝重、活仔数和健仔数呈现出显著(P<0.05)增加的趋势。妊娠后期母猪背膘厚度在16~20 mm范围内时,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达到最大值,弱仔数和死胎数达到最小值;妊娠后期母猪背膘厚度在21~25 mm范围内时,弱仔数、木乃伊胎数和死胎数增加。妊娠后期母猪体况评分为4分时,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最多。[结论]妊娠后期母猪的胎次、体况评分和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发挥有影响,可以作为预测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某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MLST分型、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
李广西, 韩婷婷, 吴自豪, 吴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95-102.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12
摘要119)      PDF(pc) (1104KB)(5)    收藏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以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方法]从阿克苏地区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羊的淋巴结、胴体拭子、粪便样本共30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然后采用大肠杆菌特异性phoA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采用K-B纸片扩散法开展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使用96孔板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从30份样本中分离得到1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46.67%;14株分离株分属于10个MLST型别;对复方新诺明(100%)、青霉素(85.71%)和四环素(50.00%)耐药率较高,9株菌具有多重耐药表型(64.29%);在14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到blaTEM(85.71%)、aph(3′)(71.43%)、tetA(64.29%)、sul1(57.14%)和sul2(57.14%)等12种耐药基因,并且8株菌携带Ⅰ型整合子int-基因(57.14%);在14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到fimH(100%)、yijP(92.86%)、mat(92.86%)、sheA(92.86%)、stx1(35.71%)和ibeB(28.57%)等10种毒力基因;10株大肠杆菌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71.43%)。[结论]该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种内分型丰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还可形成生物被膜,并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可能存在潜在威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广西壮族自治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黄美芝, 何奇松, 冯淑萍, 龙凤, 尹彦文, 莫胜兰, 胡丽萍, 黄胜斌, 韩银华, 周庆安, 蓝惠华, 韦海娜, 魏园园, 甘雨, 施开创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45 (2): 109-115.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2.014
摘要117)      PDF(pc) (1085KB)(5)    收藏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特征。[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PCV2检测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BioEdit、Mega 7.0、RDP 5和SimPlot(ver 3.5.1)软件对获得的24株PCV2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遗传变异和重组分析,并对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PCV2广西株基因组大小均为1 768 b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广西株与参考株PCV1~PCV4的相似性在44.7%~99.7%,与PCV3亲缘性最低;广西株为PCV2b和PCV2d型,PCV2d流行最为广泛;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显示,部分广西株存在重组事件;与疫苗株AY686764-PCV2b和HM641752-PCV2b相比,PCV2广西株的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共有21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PCV2广西流行毒株以PCV2d型为主,部分毒株具有重组现象,部分位点发生独特的氨基酸变异,遗传进化趋势明显。研究结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噬菌体在畜禽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任仕航, 段慧慧, 杜向党, 商艳红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6): 123-12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6.016
摘要106)      PDF(pc) (805KB)(12)    收藏
抗生素在畜牧行业的长期广泛使用导致了严重的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严重威胁了动物乃至人类的健康。噬菌体是一种可以侵袭和裂解细菌的病毒,具有特异性强、存在广泛、研发成本低等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噬菌体在畜禽业中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被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策略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从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出发,阐述噬菌体治疗畜禽细菌性感染的研究以及噬菌体在畜禽养殖、食品生物控制等方面的开发应用,以期为噬菌体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其对畜禽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秋瑾, 尹珺伊, 张军, 王岩, 白长胜, 田秋丰, 王欢, 薛沾枚, 苗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47-54.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7
摘要102)   HTML5)    PDF(pc) (938KB)(39)    收藏

霉菌毒素是谷物中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存在于被污染的畜禽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饲料样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伏马毒素(fumonisin,FUM)。霉菌毒素可损害畜禽的免疫系统及生殖功能,接触到霉菌毒素的组织如肾脏、肝脏、肠道,会发生病理变化,影响畜禽健康。介绍了畜禽饲料及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及污染现状,综述了霉菌毒素对畜禽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畜禽生产中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畜禽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减排路径——以河南省为例
孔祥飞,张东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61-6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9
摘要98)   HTML3)    PDF(pc) (893KB)(13)    收藏

[目的]分析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路径,为加快该省畜禽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省及各地区(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2011—2020年的牛、马、驴、骡、猪、羊、家禽的出栏头数或只数、畜禽业产值数据,以各类畜禽的肠胃、排泄物产生的CH4与N2O为温室气体来源,采用畜禽业碳排放因子法与强度计算公式,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区畜禽业碳排放总当量及强度的时空特征。[结果]就碳排放总当量而言,河南省畜禽业及其各结构碳排放当量2011—202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就碳排放总当量的同比增速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绝对当量经历了3个具有不同波动特征的阶段:小幅度增加阶段、大幅度下降阶段、波动变化阶段;依据畜禽业碳排放绝对当量特征,可将河南省各地区划分为“高-波动”“中-波动”“中-下降”“低-波动”“低-下降”5种类型。就碳排放强度绝对当量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强度2011—202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畜禽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就碳排放强度同比增速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强度经历了波动下降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2个阶段:波动性下降阶段、波动性上升阶段;依据畜禽业碳排放强度特征,可将河南省各地区划分为“高-收敛型增长”“高-波动”“高-扩张型下降”“中-波动”“中-扩张型下降”“中-收敛型下降”“低-波动”“低-收敛型下降”8种类型。[结论]河南省畜禽业碳减排在数量与质量两个层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畜禽业碳减排成果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畜禽业碳排放总当量与强度具有地区异质性特征。建议河南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畜禽业现代化发展: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大畜禽业碳减排科学技术投入与应用力度;优化畜禽管理方式;多政策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量化;推进畜禽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周鑫漪, 范桢, 岳家田, 刘馨博, 赵红琼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22-2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4
摘要91)   HTML1)    PDF(pc) (922KB)(13)    收藏

[目的]探究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开发具有调控人或动物消化道运动机能障碍的有机酸类产品提供参考。[方法]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监测2倍浓度递增柠檬酸(0.02~0.64 mmol/L)或醋酸(0.13~2.00 mmol/L)及其一次性有效浓度对小鼠离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张力及峰值的影响。[结果]柠檬酸和醋酸均剂量依赖性地减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张力(P<0.01),其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32 mmol/L和1.00 mmol/L。有效抑制浓度的柠檬酸和醋酸均不影响25 mmol/L KCl引起的小肠收缩峰值(P>0.05),但柠檬酸处理后显著(P<0.05)缓解M-受体激动剂氯贝胆碱引起的肠收缩幅度减小。[结论]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可能并不影响平滑肌细胞膜的去极化过程,但柠檬酸可能通过部分影响M-受体的作用而对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畜禽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杨航, 柳序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55-6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8
摘要87)   HTML2)    PDF(pc) (736KB)(27)    收藏

随着市场对优质畜禽肉的需求量逐年提升,畜禽肉质性状已成为食品科学和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肉质性状受多种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影响,深入了解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对改善畜禽肉质和培育优良畜禽品种具有指导意义。对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肌苷酸(inosinic acid,IMP)含量、嫩度、pH值、肉色等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禽选育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加强“大数据+”科技服务,助推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
斯钦孟和, 李胜利, 孙海洲, 张春华, 张乐, 张彦宁, 白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1-9.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1
摘要85)   HTML0)    PDF(pc) (1296KB)(35)    收藏

[目的]剖析“大数据+”科技服务模式在助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效。[方法]根据研究团队承担的“科技兴蒙”项目实施情况,使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内容与运营情况,探讨绒山羊生产技术服务团队发挥的作用,构建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提出延伸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依照“一平台、四系统、一中心”的架构建立了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初步构建了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绒山羊产业数字化发展管理体系。以“科技兴蒙”项目为依托,项目牵头单位组织带领该地区民营企业和绒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形成“1+4+10+N”的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涵盖养殖技术指导与培训、兽医兽药、品种选育推广、人工授精、饲草保障、分部位抓绒及分级包装、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根据大数据平台和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内在机制,构建了6项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提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数字化牧场建设、促进科技支撑多元化等对策建议。[结论]通过“科技兴蒙”项目的实施,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科技服务模式基本形成。下一步应不断完善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绒山羊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大数据平台及技术服务站点建设向基层延伸,促进绒山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和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从而持续推进绒山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检测评价
张利妹,郭军,叶乐,刘雨佳,刘晓齐,郭灵芝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101-108.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4
摘要84)   HTML2)    PDF(pc) (1045KB)(10)    收藏

[目的]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是2020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蒙古绵羊优良品种。本文较为系统地检测评价了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水平。[方法]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草原采集23只草原短尾羊的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小肠、瘤胃、网胃和皱胃样品共170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Se含量,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X±SD,μg/100 g)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47.26±19.18)、肺脏(6.30±2.94)、小肠(6.16±2.26)、心脏(5.63±3.82)、肝脏(4.49±2.52)、网胃(2.96±2.03)、瘤胃(2.84±1.40)和皱胃(2.44±1.81)。肾脏Se含量是其他内脏Se含量的7.5~19.4倍。实质性器官Se含量均值与胃肠道Se含量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内脏Se含量呈年龄相关性,30月龄和18月龄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整体高于6月龄和42月龄。肾脏、肺脏、小肠、心脏、瘤胃和皱胃Se含量在4个年龄组间具有显著(P<0.05)差异,其中,肾脏Se含量年龄差异最大,30、18、42月龄肾脏Se含量比6月龄高2.1~2.5倍。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普遍高于肌肉Se含量。[结论]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对Se的生物富集效果显著,肾脏为富Se食品,其他内脏也属于富Se或含Se食品。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东北缺Se地区,建议重视草原短尾羊科学补Se或富Se喂养,可使羊肉和内脏更加营养健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Caspase-9蛋白在亚慢性砷染毒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秦海霞, 韩菲, 戴研平, 刘改萍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17-21.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3
摘要79)   HTML1)    PDF(pc) (2550KB)(35)    收藏

[目的]探讨亚慢性砷染毒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亚砷酸钠的染毒剂量分别为2.4、12、60 mg/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试验持续14周。染毒试验结束后,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的浓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精子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的表达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P<0.05)升高。透射电镜下,对照组精子顶体结构完整,厚度及染色均匀;低剂量染毒组可见精子胞膜肿胀,核染色质较均匀;中剂量染毒组精子顶体与核分离,胞膜肿胀;高剂量染毒组精子尾部中断,轴丝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法分析表明,Caspase-9蛋白主要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质,表达信号呈棕褐色;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内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升高。[结论]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亚砷酸钠致雄性大鼠慢性生殖毒性的机制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外源油菜素内酯引发对老化燕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李尹琳, 王勃, 夏方山, 张杰敏, 张金成, 李嘉俊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94-10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3
摘要76)   HTML1)    PDF(pc) (696KB)(12)    收藏

[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人工老化后的燕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经不同浓度(0、0.01、0.10、0.50、1.00、10.00 μmol/L)的BR溶液引发0(CK)、1、6、12、18、24 h,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外源BR浓度、引发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活力指数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BR浓度为0.01 μmol/L引发24 h时,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在BR浓度为10.00 μmol/L时,1~24 h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低于其他浓度,而平均发芽时间显著(P<0.05)高于其他浓度。[结论]低浓度外源BR引发能够提高老化燕麦种子活力水平,而高浓度则降低其活力水平。该试验条件下,浓度为0.01 μmol/L的油菜素内酯引发24 h是缓解燕麦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及向肝癌转变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卞康坤, 包玉龙, 王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4): 29-4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5
摘要75)   HTML1)    PDF(pc) (1923KB)(31)    收藏

炎症和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在NAFLD的发展进程及向肝癌的转变过程中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调控肝细胞的进一步损伤及恶性转变。Hippo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激活等过程控制NAFLD进程;肝脏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肝脏抗炎能力并抑制肝脏中炎症因子的活性,从而缓解肝细胞损伤;TGF-β信号通路通过进一步促进慢性炎症状态下的肝细胞凋亡、HSC激活等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AMPK信号通路在糖类及脂肪代谢调节、能量调控及向肝癌的转化过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F-κB主要在促炎基因表达中起作用,抑制该通路可以减轻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进程。综述NAFLD发展进程及向肝癌转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的调控机理研究进展,以期尽可能在NAFLD的早期阶段阻止其进一步病变及向肝癌的转变,为临床NAFLD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加拿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兴文, 于耀然, 刘浩, 余泽田, 董晓霞, 彭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44 (5): 63-70.   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9
摘要74)   HTML3)    PDF(pc) (935KB)(15)    收藏

加拿大是较早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国家之一,拥有较高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通过对加拿大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基因库建设、保护主体、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发现其较高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的畜禽品种登记制度、动物遗传资源信息系统以及先进的畜禽资源保存技术和完善的法律体系。通过对比我国相关做法和制度,提出建立品种登记相关制度、优化畜禽资源保存技术等5条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