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孙海莲研究员简介
    2012, 33(11):  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1
    摘要 ( 70 )   PDF (374KB) ( 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孙海莲,女,蒙古族,1972年11月出生,草业科学博士,研究员。籍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
    后记
    2012, 33(11):  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2
    摘要 ( 15 )   PDF (46KB) ( 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原内蒙古畜牧科学院“驼绒藜”课题组(1982-2005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历经30年艰辛的历程致力于驼绒藜属牧草研究事业,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锲而不舍、齐心协力的反复试验和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阿拉塔研究员简介
    2012, 33(11):  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3
    摘要 ( 15 )   PDF (369KB) ( 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拉塔,男,蒙古族,中共党员,研究员,1958年11月出生。籍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力格苏木格日勒图嘎查。
    2012, 33(11):  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4
    摘要 ( 17 )   PDF (112KB) ( 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气候干旱变化和重牧利用对草地的影响,我国北方草原退化日益加重.沙化的面积逐步扩大,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研究适应北方干旱环境的旱生、超旱生植物资源,改良退化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是我国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四子王基地简介
    2012, 33(11):  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6
    摘要 ( 27 )   PDF (366KB) ( 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四子王基地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畜牧业科研综合试验示范平台,承担着科学研究、成果展示、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能。
    综述与专论
    驼绒藜属植物研究
    阿拉塔,孙海莲
    2012, 33(11):  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7
    摘要 ( 81 )   PDF (416KB) ( 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驼绒藜属植物是饲用价值较高的超旱生半灌木,有重要的生态利用价值。在查阅国内外对驼绒藜属植物研究利用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分类、分布、生态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针对生产中提出的种子短寿命、直播困难、生产利用缺乏等问题,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驼绒藜课题组的具体科研思路和科研进展。一是针对种子短命问题。开展了驼绒藜转录组的分析和控制基因的定位研究,目前已获得20G的数据和完整的驼绒藜叶片组织的转录组集合,测序结果与信息将用于后续的种子寿命相关技术研发,期待实现能够延长种子寿命的产品或新材料;二是在种子直播技术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采用小面积育苗后大面积移栽方式,将广泛应用于林业苗木生产的小面积育苗技术应用于驼绒藜属植物;三是针对生态应用技术,把自主知识产权的驼绒藜品种应用在干旱地区、盐碱地以及矿区植被恢复3个类型地区推广利用.使得驼绒藜属植物在生态恢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在驼绒藜属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研究方面,开展了驼绒藜属植物颗粒饲料制备和替代苜蓿营养饲喂肉羊的研究.期待开拓饲料资源的新途径。
    驼绒藜的生态经济价值及其推广利用
    赛希雅拉
    2012, 33(11):  6-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8
    摘要 ( 118 )   PDF (231KB) ( 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考相关文献,对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等独特的生态经济优势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提出了示范推广的合理性建议.旨在为在我国北方荒漠草原区大力推广种植驼绒藜提供技术支撑.
    关于在西北地区大力推广种植驼绒藜的建议
    李敬忠,阿拉塔
    2012, 33(11):  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09
    摘要 ( 72 )   PDF (318KB) ( 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驼绒藜是黎科驼绒藜属[Ceratoides(Tourn.)Gagnedi]半灌木植物的通称。20年来,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植物分类、生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及其引种驯化、生态型选育、栽培技术、区域推广、染色体核型、营养器官内部构造、花粉粒形态、种子生理特性、同功酶分析等。驼绒藜的优点:①抗逆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薄、耐风蚀、喜沙、易栽培;②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③生态效益好:繁殖力强、根系发达、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生长期长,是改良土壤和造林的先锋植物。这表明,在我国西北大部地区发展驼绒藜对于恢复草地植被、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新品种“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其地上生物量高,生态效应好。因此,在种植时应因地制宜选种、规划,先行建立驼绒藜种子基地,以便进一步研究其果实加工处理与种子寿命延长的技术措施,从而继续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介绍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现状,阐述了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大力种植驼绒藜的好处.并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大力推广种植驼绒藜的建议。
    华北驼绒藜生物量测定的方法
    王海明
    2012, 33(11):  11-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10
    摘要 ( 98 )   PDF (236KB) ( 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比较了当前灌木生物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样方法、评分数量化方法与目测法、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等方法,对华北驼绒藜生物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样方法、样线法和1/4取样法适合于华北驼绒藜生物量的测定,能够得到比较客观精确的数据.以期为在荒漠草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华北驼绒藜和改良天然驼绒藜草地提供技术支撑。
    驼绒藜属植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温素英,邢莉,孙海莲,王勃
    2012, 33(11):  14-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11
    摘要 ( 88 )   PDF (440KB) ( 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驼绒藜属植物为旱生、超旱生优良饲草,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防风固沙作用强,在改良草地、防止草原“三化”及荒漠草原区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阐述了驼绒藜属植物解剖学与细胞学、种子生理、抗性生理、生物学、生殖生物学与生殖生态学研究等6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及存在问题。
    试验研究
    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品种栽培驯化试验研究
    孙海莲,阿拉塔
    2012, 33(11):  48-4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19
    摘要 ( 93 )   PDF (373KB) ( 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et C.G.Ma cv.Wulanchabu]是采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和后旗、四子王旗荒漠草原野生的华北驼绒藜种子,经10多年引种驯化栽培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选择性能优良的植株采收种子.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四子王基地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推广应用。研究发现,该品种具有以下优点:①植株高大,根系发达;②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③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在驯化选育的过程中。对驼绒藜属内的植物及其他牧草在干旱地区的建植进行了对比,结果该品种显示出苗率高、成苗率高、产量高且稳定的特点,育苗建植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生态治理和改良盐荒地方面表现优异。生产利用中主要推广小面积育苗大面积移栽技术种植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
    3种驼绒藜属植物花粉粒形态的研究
    杨九艳,富象乾
    2012, 33(11):  56-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21
    摘要 ( 100 )   PDF (139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10种供试材料花粉粒形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粒均为球形,具散孔,分布均匀,孔圆形或近圆形。外壁上具颗粒状纹饰。3种植物花粉粒在大小、孔的数量、孔间距、孔的直径。外壁内、外层的厚度及其外壁纹饰上均有差异。
    3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杨九艳,富象乾,阎责兴,张素贞
    2012, 33(11):  63-6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24
    摘要 ( 88 )   PDF (198KB) ( 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9,华北驼绒藜为二倍体,驼绒藜为四倍体,内蒙古驼绒藜为六倍体。这3种植物即使在同种植物内常因产地不同其核型也有差异。
    华北驼绒藜种子的寿命及其采收贮藏
    赵书元,阿拉塔
    2012, 33(11):  71-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26
    摘要 ( 77 )   PDF (135KB) ( 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生命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对华北驼绒藜的寿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25℃恒温水分满足的条件下,48h(第3天)即可进入发芽高潮。发芽的特点是快而集中,田间播种4-5d即可出全苗;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一般库存条件下,可达3年以上。
    牧草施用稀土效果与技术的研究
    吴高升,赵书元,李艳芹,赵志彪,刘忠,阿拉塔,宝音贺希格
    2012, 33(11):  73-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27
    摘要 ( 47 )   PDF (316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常乐”益植素硝酸稀土,研究不同施用方法、不同施用浓度对栽培牧草、天然草地和饲用灌木、半灌木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牧草施用稀土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用稀土时对播种的牧草可采用浸种或叶面喷施,而对天然草地只能用叶面喷施。叶面喷施的时间以生长初期至始花期较为适宜;浸种与叶面喷施相比,以浸种为好,具有经济、简便、易推广等优点;且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有促进苗期生长之效用。不同种类的牧草对稀土的敏感性不同。
    驼绒藜属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赵书元,阿拉塔,宝音贺希格,刘忠
    2012, 33(11):  85-8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0
    摘要 ( 86 )   PDF (153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驼绒藜属植物属于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繁殖力强的喜沙半灌木。综述了驼绒藜属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地块的选择与整地、播种与育苗、草地的培育、苗期的管护等方面介绍了驼绒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驼绒藜及其草场的培育
    赵书元,刘忠,阿拉塔
    2012, 33(11):  87-8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1
    摘要 ( 125 )   PDF (230KB) ( 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J.F.Gmel.)Revealet Holmgren],又名白柠角,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驼绒藜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其当年枝及叶片等为各类家畜喜食。综述了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驼绒藜的植苗移栽、直播、营养钵植苗等播种方法。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覆膜直播建植灌草复合草场技术研究
    贾明,赵和平,张雨军
    2012, 33(11):  93-9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3
    摘要 ( 60 )   PDF (229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在旱作条件下人工灌丛草地的建植技术措施,研究采用带状覆膜直播技术种植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和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在雨季进行种植,播种后膜上灌水1次.每公顷灌水15t左右。结果显示,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出苗率达到95%,翌年测定成活率达98%;其干草平均产量翌年为4825kg/hm^2、第3年为8941kg/hm^2、第4年为12748kg/hm^2。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出苗率达到75%,翌年测定成活率达95%;其干草平均产量翌年为927kg/hm^2、第3年为1421kg/hm2、第4年为2275kg/hm^2。该项技术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人工草地植物的出苗、保苗困难问题.对提高灌丛草场土地利用率、提高草场产量和质量、增加草地持久力和耐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北驼绒藜育苗及防护林建植技术
    赛希雅拉,阿拉塔,孙海莲
    2012, 33(11):  95-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4
    摘要 ( 119 )   PDF (161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优良旱生半灌木。主要介绍了华北驼绒藜育苗栽培技术及防护林建植技术。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壤土地或沙壤土地作为育苗地,播前对种子进行晾晒除杂、浸泡处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精细整地,灌足底水,3~5d后,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在出苗后做好田间管护,于当年秋季即可移栽定植,春季移栽可在翌年萌动前的4月初进行。选择沙壤土或沙土地建植防护林地,建植时间为5月上旬和中旬,建植方法为植苗造林。
    阴山北麓农田防风固土生物篱网营建技术
    赵沛义,妥德宝,李焕春,段玉,弓钦,张君
    2012, 33(11):  97-9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5
    摘要 ( 96 )   PDF (236KB) ( 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冬春季节地表大面积裸露、表土疏松,与同期风大风多、降水稀少的自然特点叠加,导致土壤风蚀日趋严重的现状,在多年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集成生物篱网营建技术。研究发现,在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田块间隔插入易留茬作物后.与残茬带间隔分布的不同带田宽度间作裸地在宽度小于8.4m时,土壤风蚀量与大面积裸地相比有效降低;当宽度大于10.0m后,土壤风蚀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在带状留茬间作农田中隔3~5带将适宜北方旱地种植的油用向日葵按照1m(3行)的带田宽度或驼绒藜按照1m(2行)的带田宽度插入.利用油用向日葵秆或驼绒藜与作物留茬带的双重防护,可以使残茬对裸露地带的保护作用从8.4m宽增加到15.0m宽.解决了部分地块宽度大于8.4m后风蚀量加大的问题。
    不同精粗比水平下华北驼绒藜饲用评价
    王晓光,吴江鸿,刘亚红,邱晓,纳钦,孙海莲
    2012, 33(11):  99-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6
    摘要 ( 86 )   PDF (287KB) ( 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北驼绒藜是一种数量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荒漠草原区的饲草资源,但目前人们对其饲用价值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水平。为了充分了解和更好地利用华北驼绒藜这一自然资源,缓解冬春季及“白黑灾害”造成的饲草不足问题。更好地为荒漠草原区探索出高效养羊的新路子,开展了华北驼绒藜饲用评价试验。将华北驼绒藜、谷草、苜蓿铡短、粉碎后,再与50%、30%、20%的精料混合制成颗粒日粮,饲喂绵羊,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绵羊的增重情况,结合经济效益分析,评价不同精粗比水平下华北驼绒藜的养羊效益。试验表明,华北驼绒藜和谷草在30%精料水平下。具有与相同精料水平下用苜蓿饲喂绵羊同等的增重效果,并可增加纯收入高于80元/只;华北驼绒藜在精粗比为3:7的条件下有较好的养羊经济效益。
    华北驼绒藜及其饲用价值的评价
    赵书元,阿拉塔,李敬忠
    2012, 33(11):  103-10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7
    摘要 ( 123 )   PDF (140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特性、生长发育速度、生长期和产量、根系的生长状况、生长分布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华北驼绒藜是良好的饲用半灌木。分析了华北驼绒藜的营养成分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这些营养成分对畜禽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荒漠草原区不同饲草组合对苏尼特羔羊饲喂效果研究
    邱晓,王晓光,刘亚红,吴江鸿,孙海莲,刘永志
    2012, 33(11):  104-10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8
    摘要 ( 97 )   PDF (250KB) ( 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原区饲草资源,开展了分别以华北驼绒藜、紫花苜蓿为主要饲草配合谷草、冰草饲喂苏尼特羔羊的试验。根据组合效应原理科学组合.试验共设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6个处理。结果表明,100%苜蓿处理的羔羊增重、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饲草处理,其饲喂效果最好。不同饲草组合饲喂效果为: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
    Chemical Ceratoides, Years Composition and Ruminal Digestibility of a Salt-tolerant Perennial Plant,at Different
    SUN,H,ISHIKAWA,N,VIN,G,SHIMIZU,K,CAO,W,Hasiqiqige,AMARI,M,Alata
    2012, 33(11):  108-10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39
    摘要 ( 57 )   PDF (53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北驼绒藜不同留茬高度对其产草量的影响研究
    纳钦,赛希雅拉,王海明
    2012, 33(11):  109-10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40
    摘要 ( 76 )   PDF (137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观察测定3种不同留茬设置下刈割后的华北驼绒藜的再生情况,综合分析其长势及产量。结果显示,9-10cm留茬设置植株高度最高,达到(41.27±11.06)cm;6~7cm留茬设置分蘖数最多.达到(40.17±10.27)条;产草量最高的为6-7cm留茬设置。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6~7cm留茬设置是华北驼绒藜刈割留茬的最佳设置。
    刈割对华北驼绒藜补偿生长的影响
    何文彬
    2012, 33(11):  111-1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41
    摘要 ( 76 )   PDF (71KB)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北驼绒藜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可用作干旱区人工刈割草地的良好半灌木物种。作为优良牧草.抗旱、耐寒、耐贫瘠,在植被恢复和草地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在不同刈割方式下(即对照、两年刈割1次、两年刈割2次)的生长特性、光合生理以及能量分配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探讨刈割对华北驼绒藜补偿生长的影响,揭示其可能的补偿机制,为判别和评价植物的耐牧抗干扰性以及对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华北驼绒藜的茎叶比呈增加趋势.刈割促进了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和根系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刈割增强了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的生长,使其出现了“数目少、枝条长、茎基粗”等形态变化,根系也随之出现了“根幅大、主根长、侧根多”等变化,在形态上产生了超补偿效应。②刈割增加了华北驼绒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出现了光合补偿效应。③刈割降低了华北驼绒藜地上部叶、花的生物量,而增加了当年生枝条的生物量,将叶、花、当年生枝条合并为一个整体来看.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整体的当年部分地上生物量出现减少趋势。两年刈割1次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等补偿,两年刈割2次表现为欠补偿生长。其中。前者较后者提高了生物量的恢复补偿能力,但两者均未达到超补偿的水平。刈割后华北驼绒藜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显著增加的同时,根系生物量的分配增加,茎叶生物量分配减少,从而根冠比增加。(④刈割对华北驼绒藜各组分的干重热值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改变了华北驼绒藜的能量分配格局.使根系能量分配的投入增加,从而减少了地上部的分配比例。
    品种资源
    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Ⅰ华北驼绒藜
    赵书元,阿拉塔
    2012, 33(11):  112-1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42
    摘要 ( 76 )   PDF (493KB) ( 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北驼绒藜枝叶繁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钙,为羊、马、骆驼等家畜所喜食。其茎叶在冷季保存良好,并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性,是干旱地区的优等半灌木饲草,也是建植灌草结合旱作草地的重要草种之一。概述了华北驼绒藜的开发利用、形态特征、生态型与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生境条件、建植技术与草地管理、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华北驼绒藜的同属植物,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合理开发利用华北驼绒藜提供参考。
    强旱生牧草——内蒙古驼绒藜
    纳钦,吴家媛,赛希雅拉,王海明
    2012, 33(11):  119-1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43
    摘要 ( 181 )   PDF (140KB) ( 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比内蒙古驼绒藜及华北驼绒藜在形态学、细胞学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内蒙古驼绒藜的生长环境、植物形态特征、细胞学特征及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评估了内蒙古驼绒藜的科研价值。以期为了解内蒙古驼绒藜生长习性、利用其生态生理特点进行区域荒漠化治理提供参考材料。
    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初步研究
    赵书元
    2012, 33(11):  127-1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47
    摘要 ( 115 )   PDF (240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驼绒藜属牧草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用于冷季补饲更为理想。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区分布有驼绒藜,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分布有华北驼绒藜。探讨了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栽培要点。
    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书元,阿拉塔,宝音贺希格,李敬忠
    2012, 33(11):  130-1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48
    摘要 ( 77 )   PDF (135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驼绒藜属植物全世界有7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多年调研及栽培测试.发现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有3个种群,分别为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内蒙古驼绒藜。介绍了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属牧草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Ⅱ油蒿
    赵书元,阿拉塔
    2012, 33(11):  132-13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49
    摘要 ( 153 )   PDF (814KB) ( 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蒿(Artemisiaordosica Krasch.)又名黑沙蒿、鄂尔多斯蒿,系菊科蒿属灌木,典型旱生沙生植物。油蒿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概述了油蒿的自然分布、引种试种和应用过程、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和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环境条件、建植技术及草地管理、虫害及其防治、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同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油蒿提供参考。
    国外研究
    滨藜灌木在优质羊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王晓光,吴江鸿,邱晓,刘亚红
    2012, 33(11):  144-14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50
    摘要 ( 73 )   PDF (454KB) ( 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分析由耐盐植物滨藜灌木加工而成的饲料对羊肉品质的影响。滨藜可以提高胴体中瘦肉的比例.同时可增加肌肉中VE的含量.保持肉色稳定。概述了滨藜在羊肉生产中的最佳利用方式,通过综合考虑放牧条件和动物消化能力两方面因素,改变肉质组成和提高VE含量。滨藜的利用难点是能量值较低、增重效果差,单独饲喂满足不了肉羊生产需要,所以必须在饲料中补充高能牧草或精料。强调了耐盐滨藜灌木在羊肉生产中的作用,由于山羊具有采食滨藜灌木枝芽的特性,所以其增重较明显.同时又可提高瘦肉率和VE含量。
    阿尔泰生态系统的盐生植物——藜科植物
    董玮
    2012, 33(11):  149-14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51
    摘要 ( 77 )   PDF (232KB) ( 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藜科植物是阿尔泰地区的优势盐生物种之一,早在18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对藜科植物的研究。主要综述了阿尔泰地区藜科植物的历史、起源、种类、分布,对阿尔泰藜科植物物种自然栖息地进行分类介绍。同时,以海篷子、樟味藜、梭梭等藜科植物为例,对盐生植物抗盐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阐述。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盐度对驼绒藜属植物——绵毛优若藜种子发芽功能的影响
    常虹
    2012, 33(11):  151-15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2.11.052
    摘要 ( 106 )   PDF (387KB) ( 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绵毛优若藜[Ceratoides lanata(Pursh)J.T.Howell]是一种灌木,具有一年生小枝,属于藜科,广泛分布于美国犹他州北部盐碱沙地。其种子没有休眠性,大约90%的种子在非盐碱土条件下发芽。其种子发芽率随盐度的增高而下降,超过10%的种子在900mmol/L氯化钠中可以发芽.且几乎所有的种子在不到24h内发芽,超出这个时间段后不再有种子发芽。赤霉酸不能缓解盐度对绵毛优若藜种子发芽产生的影响,而激动素和壳梭孢(菌)素可以大大减轻盐分对其发芽的影响,乙烯利能够完全缓解盐胁迫对绵毛优若藜种子发芽的影响。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