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振华. 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信号调控烟草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机理[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7.
|
[2] |
赵香娜. 少量棉花硫酸脱绒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3(5):64-65.
|
[3] |
杨艳华. 棉花种子脱绒加工酸控系统设计[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1.
|
[4] |
张战备, 段国琪, 张慧杰, 等. 摩擦脱绒棉子的活力研究[J]. 棉花学报, 2006, 18(3):155-159.
|
[5] |
刘明分, 王丽英, 张彦才, 等. 不同脱绒方式对棉花种子活力及萌发期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1):67-70.
doi: 10.7668/hbnxb.2007.S1.017
|
[6] |
张晓洁, 辛承松, 刘继永, 等. 不同脱绒方式对棉种发芽出苗的影响[J]. 中国棉花, 2004, 31(4):10-11.
|
[7] |
李明, 周志疆, 隋雪燕, 等. 番茄种子脱绒与发芽关系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3, 31(1):45-47.
|
[8] |
贾永华, 王飞, 孙伟, 等. 着毛花卉种子的脱绒技术及聚乙二醇对脱绒种子损伤的修复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0):251-254.
|
[9] |
夏方山, 王菲, 王雅聪, 等. 盐酸处理对白羊草种子活力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9(4):89-94.
|
[10] |
张国云, 李艳芳, 呼天明. 氢氧化钠及低温层积处理对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12):104-108.
|
[11] |
王微. NaOH处理对结缕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种子, 2010, 29(1):11-14.
|
[12] |
李春艳, 王曦, 周胜花, 等. 白羊草R2R3-MYB转录因子的挖掘及对干旱胁迫反应的研究[J]. 草地学报, 2020, 28(6):1784-179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0.06.035
|
[13] |
刘倩, 贺明艳, 董宽虎. 白羊草种子产量性状相关因素的多元分析[J]. 中国草地学报, 2015, 37(4):48-52.
|
[14] |
康继月, 王世琪, 刘金彪, 等. 旱后复水条件下磷添加对白羊草根系形态及氮磷累积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6):273-279,287.
|
[15] |
李帅, 赵国靖, 徐伟洲, 等. 白羊草根系形态特征对土壤水分阶段变化的响应[J]. 草业学报, 2016, 25(2):169-177.
|
[16] |
王欣. 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营养成分的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D]. 太谷: 山西农业大学, 2017.
|
[17] |
姬奇武, 韩汝旦, 董宽虎, 等. 不同生长期白羊草的营养成分及绵羊瘤胃降解特性[J]. 草地学报, 2015, 23(6):1295-130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6.024
|
[18] |
罗杨, 陈志飞, 周俊杰, 等. 黄土丘陵区白羊草群落光谱特征对氮磷添加的响应[J]. 草地学报, 2021, 29(6):1158-116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1.06.004
|
[19] |
宋丽娟, 李贝贝, 陈新, 等. 不同立地条件下白羊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7(1):97-101.
|
[20] |
陈奕霖, 赵萍, 王勃, 等. 不同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 43(3):96-101,121.
|
[21] |
钟华, 董洁, 郭晋梅, 等. 不同白羊草居群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草地学报, 2018, 26(1):195-20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8.01.024
|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T 2930.4—201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23] |
宋超, 王跃华, 赵钢, 等. 不同酸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种子, 2015, 34(8):79-82.
|
[24] |
王倩, 李雪, 张明生, 等. 不同酸处理对金铁锁种子萌发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 38(4):81-85.
|
[25] |
黄锦华, 呼天明, 郑红梅. 3种藏嵩草种子休眠及内源脱落酸含量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3):152-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