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晓文,吕江涛,智烈慧,等.基于“目标-成本-效益” 协同优化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J].生态学报,2023,43(9):3625-3635. [2] 蒋胜竞,冯天骄,刘国华,等.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J].草业科学,2020,37(4):685-702. [3] 王健,李傲瑞,李娟,等.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我国草地生态修复文献计量学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4(8):64-70. [4] 刘侃,牛彦彬,王春艳.试论生态修复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5(5):71-72. [5] 闫晓红,伊风艳,邢旗,等.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7):30-34. [6] 王伟. 不同修复方式下希拉穆仁荒漠草原生态修复效果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 [7] 马凤江,潘晶,郝英,等.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22(1):58-61. [8] 王延,李智燕,张洁,等.轻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围栏封育的响应[J].甘肃畜牧兽医,2023,53(3):138-141. [9] 王锋佰,张卓,魏兴臣,等.浅谈围封在我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中的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9):67-68,70. [10] 郑翠玲,曹子龙,王贤,等.围栏封育在呼伦贝尔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3):78-81. [11] 孙树青. 乌珠穆沁沙质退化草地人工补播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12] 李泽,卫媛,卻国萍,等.退化沙化草地人工补播植被重建研究[J].草原与草业,2020,32(1):46-51. [13] 刘永杰,杨琴.青藏高原退化草地修复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2023,45(10):131-143. [14] 宋晓辉,金净,阿拉塔,等.几种不同修复方式对天然退化草地恢复效果的研究[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2(2):13-16. [15] 伊利勒特,杨尚明,孙世贤,等.乌珠穆沁退化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状况调查[J].草原与草业,2013,25(4):53-57. [16] 王明玖,邢旗,王君芳,等.草地生态修复工程与发展趋势[C]//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西宁: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2016:9. [17] 姜亚东,刘鑫,郑颖,等.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现状及生态修复探索[J].草原与草业,2023,35(1):57-61. [18] 吴文奇. 草地生态修复及其监测与评价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2):131-133. [19] 宁晨东,周利军,齐实,等.京津风沙源区草地生态修复技术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1):126-136. [20] 闫玉春,唐海萍,常瑞英,等.典型草原群落不同围封时间下植被、土壤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2):145-151. [21] 李媛媛,董世魁,李小艳,等.围栏封育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物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2,20(4):621-625. [22] 刘建,张克斌,程中秋,等.围栏封育对沙化草地植物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4):180-184. [23] 王悦,杨卓妮娜,司雨凡,等.围封禁牧和适度利用对盐碱化草地改良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5):47-50. [24] 宝音陶格涛,陈敏.退化草原封育改良过程中植物种的多样性变化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1):90-94. [25] 李军保,董强,吐尔逊娜依·热依木江,等.围封对伊犁河谷春秋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5,35(3):27-31. [26] 邱璇,赵建宁,李文亚,等.不同利用方式对小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结构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11):2137-2145. [27] 赵小宇,关林涛,杨学颖.浅谈天然退化草地修复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45(5):93-97,104. [28] 李雪萍,李建宏,李敏权.天然草地退化综合修复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20(11):88-91. [29] 曹子龙. 内蒙古中东部沙化草地植被恢复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