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种质资源·作物遗传育种
    裸燕麦品种(系)丰产性和适应性评价
    张志芬, 付晓峰, 杨海顺, 冯佰利, 高金锋, 崔思宇, 柴岩, 刘俊青
    2021, 49(5):  1-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1
    摘要 ( 309 )   PDF (1585KB) ( 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2003—2014年国家裸燕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并划分适宜种植区域,为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means,SD)校正的 GGE 双标图(SD-GGE)法,对4轮试验、30个裸燕麦参试品种在21个试点的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表明,环境是影响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环境变异占总变异的 47.53%~83.95%。GGE双标图分析表明,9418、坝莜10号、蒙燕2号和张莜7号为在参试的大部分试点中产量较高的品种;4轮试验中山西省五寨县试点品种籽粒丰产性顺序与所有试点平均产量排序基本相同。【结论】 9418、坝莜10号、蒙燕2号和张莜7号为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山西省五寨县试点的代表性较好。
    基于表型性状的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韩志刚, 谢锐, 金晓蕾, 郭斌煜, 郭景山
    2021, 49(5):  9-1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2
    摘要 ( 167 )   PDF (889KB) ( 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3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为更好地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及品种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差异性,利用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3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 马铃薯品种(系)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673~1.424,其中,叶片颜色、肉色、薯形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05~1.997,其中,商品薯率最大、主茎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989%,可反映大部分性状信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商品薯率、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8份材料、第Ⅱ类群包含9份材料、第Ⅲ类群包含13份材料。【结论】 3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可分为3大类群,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广泛。
    基于AMMI模型分析内蒙古苦荞品种(系)的稳产性和丰产性
    刘伟春, 谢锐, 罗中旺, 刘锦川, 张永虎, 辛万和, 全民, 金晓蕾
    2021, 49(5):  18-2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3
    摘要 ( 232 )   PDF (715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适宜内蒙古种植的苦荞品种(系),满足苦荞加工企业生产要求,为品种的评价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AMMI模型对15个苦荞品种(系)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内试验地、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包头市固阳县、通辽市奈曼旗4个试点的稳产性与丰产性进行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表明,品种、试点、品种×试点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MMI模型分析的交互效应中IPCA1和IPCA2解释了92.28%品种与地点的互作信息,品种与地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蒙苦11、蒙苦09、蒙苦93、蒙苦13、蒙苦06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系),蒙苦45、蒙苦66属于稳产但丰产性较差品种(系),蒙苦87、蒙苦53属于丰产但稳定性较差品种(系)。4个试点中包头市固阳县试点分辨力最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试点分辨力最弱。【结论】 蒙苦11、蒙苦09、蒙苦93、蒙苦13、蒙苦06适宜在内蒙古大面积种植;AMMI模型可以准确分析苦荞品种(系)的稳产性和丰产性。
    彩色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优化
    谭一罗, 陈凤, 张广旭, 王康君, 郭明明, 李晓峰, 张梦涵, 樊继伟
    2021, 49(5):  25-3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4
    摘要 ( 178 )   PDF (1233KB) ( 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彩色小麦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建立彩色小麦高频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中黑麦6号、CM-Z2和中蓝麦1号3个彩色小麦品种(系)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材料,在愈伤诱导8、14、20 d分别统计诱导情况;采用IAA+KT、IAA+6-BA生长调节剂组合进行彩色小麦愈伤组织的再分化,比较不同处理愈伤组织出愈率、分化率、成苗率等。【结果】 中黑麦6号、CM-Z2、中蓝麦1号外植体在培养14 d时愈伤诱导效果最佳,出愈率在80.54%~95.39%。彩色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与基因型、培养基有关,中黑麦6号再生能力最好,分化率在87.68%~97.50%、成苗率在17.26%~61.73%,在含有0.1 mg/L IAA和0.5 mg/L 6-BA、0.5 mg/L IAA和4 mg/L KT的分化培养基中成苗率较高,分别为61.73%、56.25%;其次为CM-Z2,分化率在60.23%~95.45%、成苗率在2.27%~34.09%,在含有0.5 mg/L IAA和4 mg/L KT的分化培养基中成苗率最高,为34.09%。【结论】 中黑麦6号是彩色小麦遗传转化的良好材料;0.1 mg/L IAA和0.5 mg/L 6-BA、0.5 mg/L IAA和4 mg/L KT可以作为彩色小麦中黑麦6号和CM-Z2良好的再生培养基。
    作物栽培·土壤肥料
    播种期密度耦合对油莎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董琦, 方静, 侯智惠, 任永峰, 王建国, 慕宗杰, 耿志勇, 赵小庆, 路战远
    2021, 49(5):  32-4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5
    摘要 ( 121 )   PDF (1443KB) ( 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不同播种期密度耦合下油莎豆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确定油莎豆栽培适宜的播种期与密度。【方法】 试验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以吉林好易收丰产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主处理2个播种期(4月30日,S1;5月10日,S2);副处理3个密度(6万株/hm2,D1;1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分析不同生育时期油莎豆主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与胞间CO2 浓度(Ci)的日变化。【结果】 不同播种期密度耦合下油莎豆的PnTrGs日变化趋势均呈现“M”形,PnTrGs于块茎初生期、块茎膨大期、块茎成熟期的双峰值均分别在10:00和13:00、10:00和14:00、12:00和14:00;Ci日变化均呈“U”形,峰值均在8:00和18:00。PnTrGs日变化值均表现为块茎初生期>块茎膨大期>块茎成熟期,日平均PnGs在块茎初生期时S2D3处理最大,分别为16.086 7 μmol/(m2·s)、0.148 0 mol/(m2·s),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日平均Tr在块茎初生期时S2D3处理最大,为0.003 7 mol/(m2·s),且与S1D3、S1D2、S2D2处理差异显著(P<0.05);Ci谷值在块茎初生期出现在12:00,在块茎膨大期与块茎成熟期均出现在13:00,日平均Ci在块茎初生期时S2D3处理最大,为142.959 6 μmol/mol,且与S1D1、S1D2、S2D2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油莎豆较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中旬,密度为18 万株/hm2
    种植密度与施肥配置对食用向日葵制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闻金光, 菅彩媛, 韩晓梅, 李素萍, 邓涛, 关国宝
    2021, 49(5):  41-4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6
    摘要 ( 274 )   PDF (742KB) ( 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甘肃地区食用向日葵自然授粉条件下制种的最佳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 以杂交种ZH9018的不育系9063A和恢复系A1361R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设4个水平:34 500、40 500、46 500、52 500 株/hm2;副区为肥料,在每种施肥配置均施底肥复合肥450 kg/hm2的基础上,设3个水平:现蕾期和灌浆期各追施尿素150 kg/hm2,现蕾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钾45 kg/hm2、灌浆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现蕾期及灌浆期均追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钾45 kg/hm2。调查相关性状,于收获期测产,并对测产后的种子分级。【结果】 不同种植密度对食用向日葵茎粗、盘径、单盘粒重、百粒重、籽粒大小影响差异显著(P<0.05);不同施肥配置对株高、茎粗、盘径、单盘粒重、百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现蕾期及灌浆期均追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钾45 kg/hm2,种植密度46 500 株/hm2处理制种产量最佳,为2 333.1 kg/hm2;M级种子成品率最高,为82.9%。【结论】 甘肃地区食用向日葵制种产量和成品种子的各项性状指标表现最佳的配套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46 500 株/hm2,底肥复合肥450 kg/hm2、现蕾期及灌浆期均追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钾45 kg/hm2
    观赏向日葵的开花特性及其对播种期的响应
    陈涛, 杨华, 高进, 朱明, 任昂彦, 李晓莎, 施洋, 马军, 戚永奎
    2021, 49(5):  48-5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7
    摘要 ( 497 )   PDF (841KB) ( 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江苏沿海地区观赏向日葵的栽培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自主选育的观赏向日葵品种盐葵3号、盐葵4号和盐葵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夏播和秋播2个播种期,调查观赏向日葵的开花特性及其与播种期的关系。【结果】 播种期和品种对向日葵的初花期、开花天数和二级分枝花盘上的开花比例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夏播相比,秋播使单个花盘、单株及群体花期显著延长(P<0.05);盐葵3号秋播开花天数最长,单株和群体开花天数分别为29.9 d和38.6 d。观赏向日葵的开花顺序总体表现为先主盘,然后分枝上主盘按倒1、倒2的顺序从上到下依次开放;分枝上的二级花盘开花比例根据播种期、品种和分枝所处位置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夏播高于秋播、倒1二级分枝高于倒2二级分枝。【结论】 江苏沿海地区优先选用观赏向日葵盐葵3号进行秋季播种,能够充分实现其观赏价值。
    烯效唑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杜超, 李军, 王刚, 张润生, 温埃清, 任志远, 张俊峰, 邬雪瑞
    2021, 49(5):  54-6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8
    摘要 ( 388 )   PDF (1026KB) ( 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烯效唑不同施用方式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解决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连年种植籽粒商品性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方法】 设烯效唑浸种和叶面喷施两种方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浓度不同施用方式烯效唑对食用向日葵产量、籽粒表观性状、籽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烯效唑浸种和叶面喷施均可提高食用向日葵百粒重、籽仁率及产量。浸种处理浓度为A4(330 mg/L)、叶面喷施浓度为B4(400 mg/L)产量表现最好,分别比对照增产15.62%、16.20%。浸种处理浓度为A2(230 mg/L)、叶面喷施处理浓度为B4(400 mg/L)籽粒宽分别比对照增加10.42%、12.5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浸种处理浓度为A4(330 mg/L)籽仁粗蛋白含量增幅最大,比对照增加9.4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面喷施处理浓度为B4(400 mg/L)籽仁粗脂肪含量增幅最大,比对照增加16.1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必需氨基酸含量在浸种处理浓度为A2(230 mg/L)、A3(280 mg/L)、A4(330 mg/L)时均增加,缬氨酸含量在叶面喷施处理浓度为B3(350 mg/L)、B4(400 mg/L)时增加,甲硫氨酸含量在浸种处理和叶面喷施处理各浓度下均增加,赖氨酸含量在叶面喷施处理浓度为B2(300 mg/L)、B3(350 mg/L)、B4(400 mg/L)时均增加。【结论】 烯效唑浸种和叶面喷施均可提高食用向日葵产量和籽粒商品性,能够改善籽粒品质。综合食用向日葵籽粒表观、产量、营养品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表现,浸种处理A4(330 mg/L)、叶面喷施处理B4(400 mg/L)为最佳浓度。
    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及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王启尧, 赵庚星, 赵永昶, 张术伟, 杨婧文, 李涛, 李建伟, 潘登, 涂强
    2021, 49(5):  63-6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09
    摘要 ( 495 )   PDF (497KB) ( 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及冬小麦生长响应。【方法】 选取滨海盐渍土,调配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选用亿安改进2型土壤修复菌剂,设置750、1500、2250 kg/hm2施肥梯度,比较分析土壤含盐量和冬小麦株高、SPAD值、鲜重、根系长度。【结果】 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均有一定的降盐效果,土壤含盐量较对照降幅为6.02%~36.27%,其中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1500 kg/hm2的轻度盐渍化处理降盐效果最为明显;施用微生物菌肥处理,冬小麦株高比对照增幅18.01%~33.52%,SPAD值提高9.82%~24.30%,鲜重提升10.53%~38.46%,根系长度增加14.08%~32.19%。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小于1500 kg/hm2时,降盐效果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强,冬小麦长势提高明显;施用量大于1500 kg/hm2,降盐效果增幅减缓。【结论】 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后有明显降盐效果,对冬小麦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物栽培·土壤肥料
    叶面喷施磷钾和硼肥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仕林, 龚俊岭, 石晗, 沈若刚, 崔坡
    2021, 49(5):  69-7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0
    摘要 ( 216 )   PDF (924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喷施磷钾肥和硼肥对蚕豆产量的影响,为蚕豆生产中叶面肥的施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LX-17蚕豆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硼(B)、磷酸二氢钾(PK)、硼与磷酸二氢钾配施(PKB)、不施肥(CK)处理,在蚕豆现蕾期、初花期和末花期分别进行1次叶面喷施,测定各处理条件下蚕豆的农艺性状、鲜豆产量、干豆产量、种子质量,并对各性状与鲜、干豆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K和PKB处理均可提高蚕豆茎粗,降低株高和节间长度;B处理表现为高浓度硼肥株高、茎粗降低,与CK相比差异显著(P<0.05)。3种叶面喷施处理均能提高有效分枝数;PKB处理提高了蚕豆的单分枝鲜、干荚数,降低了蚕豆百粒干重,与CK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B处理表现为随着浓度增加蚕豆的单分枝鲜、干荚数,单荚粒数呈下降趋势,B0.10处理效果最佳。蚕豆产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茎粗、单荚粒数、单分枝鲜荚数、百粒鲜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CK相比,PK和PKB处理对蚕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显著(P>0.05);PK处理提高了蚕豆种子的一级品率;B处理表现为高浓度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一级品率的规律。【结论】 在现蕾期、初花期和末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低浓度硼肥及磷酸二氢钾和硼肥配施的叶面肥均可促进蚕豆生长及提高产量,0.3%~0.4%磷酸二氢钾和0.1%硼肥配施的处理效果最优。
    羊粪堆肥提取液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杜金伟, 姜伟, 付崇毅, 白红梅, 薛国萍
    2021, 49(5):  77-8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1
    摘要 ( 580 )   PDF (728KB) ( 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羊粪厌氧、好氧堆肥提取液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作物,分别设不施肥(CK)、有机肥(F1)、羊粪厌氧堆肥提取液(F2)、羊粪好氧堆肥提取液(F3)、单施化肥(F4)5个处理,对番茄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2处理番茄的株高(173.60 cm)、茎粗(16.48 cm)、果实横径(78.02 mm)、果实纵径(57.68 mm)、平均单果重(0.20 kg)、产量(138 000 kg/hm2)和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6.05%)、中心糖度含量(5.50%),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71.00 g/kg)、全氮含量(3.55 g/kg)、水解性氮含量(262.00 mg/kg)、有效磷含量(277.60 mg/kg)、速效钾含量(535.00 mg/kg)、水溶性总盐含量(0.70 g/kg),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F3处理番茄的叶幅(15.20 cm×8.50 cm)、株幅(50.00 cm×55.00 cm)、叶绿素相对含量(73.45%)及果实VC含量(每100 g鲜果含27.60 mg),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钾含量(26.00 g/kg)、pH值(7.91),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F1处理番茄的总酸含量(4.80 g/kg)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50%)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磷含量(1.66 g/kg)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施用羊粪厌氧堆肥提取液和好氧堆肥提取液后,温室番茄生长较好,产量增加、品质得到改善,对温室中土壤养分的改良具有积极作用。
    秸秆还田对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
    张秀敏, 高日平, 康文钦, 王伟妮, 潘遵天, 黄洁, 高山明, 于晓芳, 景宇鹏
    2021, 49(5):  85-9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2
    摘要 ( 242 )   PDF (867KB) ( 1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对盐碱化耕地的改良利用对于满足我国人口粮食需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耕地质量、降低耕层土壤盐分累积,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文章综述了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的利用现状,介绍了秸秆还田技术改良盐碱地土壤的原理及其应用,并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特性及作物产量等方面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进行了阐述,对秸秆还田技术在盐碱地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分子生物学
    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Fhb7在江苏省淮北小麦新品系中的分布研究
    张善磊, 王卫军, 吕春华, 刘晓飞, 赖尚科, 崔小平
    2021, 49(5):  93-9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3
    摘要 ( 203 )   PDF (716KB) ( 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7在江苏省淮北小麦中的分布情况,为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小麦赤霉病主效抗性基因Fhb1的诊断性分子标记和Fhb7的显性分子标记,对155份江苏省淮北小麦新品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抗性基因Fhb1Fhb7在155份小麦新品系中均有分布,Fhb1基因的分布频率高于Fhb7。4种基因型中,fhb1/Fhb7基因组合没有出现;含有fhb1/fhb7基因组合的品系151份,占97.4%;含有Fhb1/fhb7基因组合的品系3份,占1.9%;同时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Fhb1/Fhb7基因型品系只有1份,占0.7%。【结论】 Fhb1Fhb7基因在江苏省淮北现有小麦新品系中的分布较少。
    四合木内生放线菌RE4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活性研究
    孙莹, 甘霖, 林睿, 李登高, 白薇
    2021, 49(5):  100-10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4
    摘要 ( 236 )   PDF (898KB) ( 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从四合木的根中分离和鉴定内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分析其对四合木种子和植株的促生活性。【方法】 利用含有重铬酸钾的高氏一号培养基从四合木根中分离纯化内生菌,并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构建 16S rRNA 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菌株鉴定,用对比试验检测该菌株对四合木种子及植株的促生活力,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该菌株的拮抗活性。【结果】 从四合木根中分离出的内生菌为放线菌菌株,并命名为RE4。经鉴定,菌株RE4与模式菌株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 CSSP527T)的相似性达100%,且进化距离相对模式菌株较近,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RE4能有效促进四合木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经RE4处理的四合木幼苗株高、根长、生根率、发芽率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89%、197.09%、26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RE4可抑制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生长,抑菌率分别为68.4%、63.8%、53.8%和38.6%;RE4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7.04、12.45、11.39、11.35 mm。【结论】 从四合木根中分离出的内生菌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能拮抗多种病原菌,并能促进四合木的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
    PCR快速检测种子携带绿豆晕疫病菌方法的应用
    田晓燕, 贺小勇, 孔庆全, 赵存虎, 陈文晋, 李志栋, 贾转青
    2021, 49(5):  106-11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5
    摘要 ( 171 )   PDF (821KB) ( 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PCR快速检测方法筛选对种子表面携带绿豆晕疫病菌灵敏度较高的引物,为绿豆晕疫病菌的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择7对特异性引物,对绿豆晕疫病菌不同浓度菌悬液进行一系列的PCR反应,并验证其灵敏度。【结果】 最终筛选出灵敏度较高的3对引物;模拟种子表面带菌检测结果表明,引物B4-1-F/B4-1-R和B4-2-F/B4-2-R检测的最小菌悬液浓度均为1×104 CFU/mL,引物HB14F/HB14R检测的最小菌悬液浓度为1×106 CFU/mL;种子带菌率检测结果表明,引物B4-1-F/B4-1-R和B4-2-F/B4-2-R振荡洗涤1 h即可检出带菌率为0.062 5%的种子样品,引物HB14F/HB14R振荡洗涤4 h后可检出带菌率为0.125%的种子样品。【结论】 PCR快速检测方法可直接对种子表面携带绿豆晕疫病菌进行检测,方便快捷。
    园艺·草业
    脱除SPVD甘薯组培苗快繁及移栽研究
    袁蕊, 唐伟, 孙书军, 赵路宽, 胡杨, 马居奎, 王洁, 曹清河, 周志林
    2021, 49(5):  112-11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6
    摘要 ( 323 )   PDF (620KB) ( 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感甘薯病毒病(SPVD)甘薯脱毒组培苗快繁最佳激素组合,为甘薯脱毒种苗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徐薯22和阜徐薯2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脱毒次数、病毒抑制剂、浓度激素(NAA/6-BA)组合、继代培养时间及炼苗等条件对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检测不同处理对SPVD的脱除率,测量组培苗株高,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 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一次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除率达100%,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二次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除率达100%;病毒抑制剂宁南·嘧肽预处理SPFMV茎尖脱除率达100%;徐薯22组培苗快繁最佳激素组合为0.05 mg/L NAA、1.0 mg/L 6-BA,阜徐薯20组培苗快繁最佳激素组合为0.01 mg/L NAA、1.0 mg/L 6-BA;徐薯22和阜徐薯20炼苗处理在继代培养60 d时,最高成活率达86.67%和83.33%。【结论】 二次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可完全脱除SPVD,病毒抑制剂宁南·嘧肽预处理可提高SPFMV茎尖脱除率,组培苗快繁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01~0.05 mg/L NAA、1.0 mg/L 6-BA,炼苗可显著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紫苏不同器官活性成分分布及功能性分析研究进展
    古建兰, 任久强, 韦雪娇, 胡华林, 周丹
    2021, 49(5):  118-12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7
    摘要 ( 202 )   PDF (1053KB) ( 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紫苏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为药食同源的植物资源之一,其药理活性成分非常丰富,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等功效。文章总结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不同器官的活性成分,分别对紫苏叶和茎中萜类、芳香族类、脂肪族类、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甾体类、苷类、氨基酸类物质及紫苏籽中的脂肪酸和蛋白质主要成分进行介绍,并对各成分功能性、抑菌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紫苏的规范化种植及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氮肥水平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冀超, 殷国梅, 刘思博, 慕宗杰, 薛艳林, 李敬忠, 马春梅, 张英, 杨风兰, 梁叶文
    2021, 49(5):  127-13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5.18
    摘要 ( 102 )   PDF (934KB) ( 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最佳施氮量,为该地区紫花苜蓿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以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连续4年对不同氮肥水平下的紫花苜蓿农艺性状进行监测,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所有施氮处理的平均株高高于对照,施氮肥120.00 kg/hm2的处理平均株高最高,为126.93 cm;与对照相比,施氮肥处理茎叶比较低,最低值为1.1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干鲜比下降,对照的干鲜比相对较高,最高值为0.37;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在第3年时达到峰值,施氮肥120.00 kg/hm2的处理4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96 509.24 kg/hm2,比对照增产36 150.16 kg/hm2,比对照增收7.44万元/hm2。【结论】 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及纯收入,降低了茎叶比;施氮肥120.00 kg/hm2的处理是托克托县种植紫花苜蓿的最佳施氮量。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