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雅娜, 陈文晋, 范雅芳, 魏红, 赵瑛琳, 薛慧玲, 张璟, 孔庆全, 贺小勇, 张子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26-3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3
摘要2755)      PDF(pc) (1396KB)(62)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绿色、可持续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V7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蒸馏水(CK)、 Bacillus sp. 188菌剂(T1)、 Pseudomonas sp. BP16菌剂(T2)和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T3)浸种30 min,测定马铃薯种植后不同生长时期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单株养分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 马铃薯种植后110 d,与CK相比,T2、T3处理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7.14%、9.16%( P<0.05),块茎淀粉含量显著提高11.84%、16.38%( P<0.05);T3处理马铃薯根、茎、叶、块茎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6.87%、16.92%、11.77%、13.59%( 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显著提高28.86%、32.78%、30.81%( P<0.05)。种植后70 d,T3处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4.29 mg/(g·FW)],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15.29%( P<0.05)。马铃薯种植后50 d,T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42.32 mg/kg),速效磷含量较CK显著提高26.17%,( P<0.05),T1、T3处理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95%、21.65%( P<0.05);种植后70 d,T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47.03%( P<0.05)。【结论】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浸种可提高成熟期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以及块茎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栽培较适宜施入的微生物菌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内蒙古玉米宜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
石海波, 梁红伟, 张静, 杨景渊, 韩平安, 刘志雄, 冯勇,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1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1
摘要2672)      PDF(pc) (1269KB)(129)    收藏
【目的】 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为内蒙古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评价、选择和适时收获提供依据,为品种选育指明方向。【方法】 以极早熟到晚熟6个熟期组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6个生态区同步进行机械粒收性状研究,于生理成熟期,生理成熟后10、20、30 d,测定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籽粒含水率和植株倒伏倒折率,并选择适宜各生态区条件、机械粒收性状优良的品种鉴选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结果】 玉米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与出苗至收获、吐丝至收获、成熟至收获的时间和积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且相关性依次增强。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基础含水率、日均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籽粒脱水速率( y)与基础含水率( x 1)、日均温( x 2)回归方程为 y=-0.523 318+0.022 732 x 1+0.025 422 x 2, R 2=0.419 2, P<0.01。玉米总产量损失率、落穗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落粒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相关性不显著( P>0.05),玉米植株倒伏倒折率与株高、穗位高、穗位株高比、茎粗、茎粗株高比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P>0.05)。确立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的主次指标,涵盖3个层次,55个指标。【结论】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兼顾了各大生态区共性和区域个性,指标量化、易操作,其中籽粒破损率指标点明了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的不可见损失,对产量损失的评估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 陈广平, 苏二虎, 王雪娇, 刘坤雨, 高圆丽, 鄂丽丽, 唐存喜, 宏迪, 李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37-4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4
摘要2170)      PDF(pc) (1348KB)(24)    收藏
【目的】 探明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为该地区大豆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试验于2022—2023年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展,以蒙豆4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增施有机肥(OF)、增施微生物菌肥(MF)3种施肥处理,分析大豆生长性状、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要素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计算增收增效。【结果】 OM处理大豆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均显著高于CK( P<0.05),OM、MF处理大豆底荚高度显著低于CK( P<0.05)。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SPAD值变化规律均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处理间表现为OM>MF>CK,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叶片SPAD值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两年间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株数均表现为OM、MF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且OM处理与M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0.05)。大豆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与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P<0.05),与底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5)。两年间,OM处理大豆产量较CK分别增产625.70、599.60 kg/hm 2,效益分别增加21.20%、19.30%;MF处理较CK分别增产375.80、237.10 kg/hm 2,效益分别增加10.40%、3.80%。【结论】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增产增效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刘书华, 张黎杰,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5-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2
摘要2144)      PDF(pc) (1118KB)(23)    收藏
【目的】 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 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系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在间作模式下的综合耐荫能力。【结果】 12个农艺性状耐荫系数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74.7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合耐荫性评价值( D)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大豆品种(系)根据荫蔽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中,强耐荫品种(系)6个、中度耐荫品种(系)9个、弱耐荫品种(系)9个。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回归方程: D=-1.158+0.062 X 2+0.249 X 5+0.201 X 7+1.002 X 10+0.665 X 11R 2=0.972 2),检验其拟合精度在89.14%以上,筛选出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耐荫鉴定指标。【结论】 参试的2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能力划分为强耐荫、中度耐荫、弱耐荫3类;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可选择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性状进行大豆耐荫能力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范雅芳, 陈文晋, 孔庆全, 贺小勇, 刘剑, 刘雅娜, 高学峰, 郭建兵, 郭文绪, 张国雄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1
摘要128)      PDF(pc) (929KB)(57)    收藏
【目的】明确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以蒙蚕1号和蒙蚕2号蚕豆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D1(9 万株/hm 2)、D2(12 万株/hm 2)、D3(15 万株/hm 2)、D4(18 万株/hm 2)、D5(21 万株/hm 2)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蚕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总分枝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蚕豆的主要产量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表现为:D4>D3>D5>D2>D1。D4处理下,蒙蚕1号和蒙蚕2号产量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2 089.74﹑2 210.66 kg/hm 2,2023年分别为2 152.15﹑2 249.66 kg/hm 2;蒙蚕1号和蒙蚕2号纯收入也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13 439.76﹑14 478.16元/hm 2,2023年分别为13 947.97﹑14 739.54元/hm 2。【结论】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18 万株/hm 2,在该密度下蚕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微生物肥料改土培肥研究进展
刘丹, 路战远, 任永峰, 赵小庆, 张向前, 戴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87-9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0
摘要126)      PDF(pc) (769KB)(40)    收藏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活性微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肥料产品,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性。文章归纳了微生物肥料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介绍了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后续微生物肥料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燕麦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唐娅茹, 王力伟, 安江红, 何江峰, 刘永斌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37-5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5
摘要125)      PDF(pc) (1689KB)(201)    收藏
燕麦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质、脂类、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燕麦生物碱是一种只存在于燕麦中的化合物。文章主要介绍了燕麦生物碱的命名、分类、提取方法、合成、含量提升、构效与抗氧化活性、生物利用度、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对燕麦生物碱在食品健康与临床医学中的功能价值以及燕麦生物碱化学合成过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燕麦生物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公园绿地园林植物调查分析
谢腾霄, 唐世斌, 黄婷, 李健玲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80-8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9
摘要115)      PDF(pc) (895KB)(172)    收藏
【目的】了解玉林市玉州区公园绿地园林植物资源和应用现状。【方法】对玉林市玉州区的10个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园林植物物种资源和应用情况。【结果】玉林市玉州区公园绿地共有园林植物76科177属261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252种(包含双子叶植物169种、单子叶植物83种),园林植物优势科为棕榈科、桑科、竹亚科、大戟科、苏木科和桃金娘科。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种数为105种、84种、4种和68种;木本植物以常绿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水生、湿生植物共19种。观花、观叶、观果、观干和芳香植物种数为177种、147种、83种、22种和23种。【结论】玉林市玉州区园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园林植物优势科主要以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植物为主。常绿树种应用广泛,园林植物以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棉花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创新应用
吴立强, 王省芬, 张艳, 柯会锋, 刘素娟, 李志坤, 徐东永, 杨君, 孙正文, 谷淇深, 陈斌, 王红这, 卢怀玉, 张桂寅, 马峙英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1
摘要110)      PDF(pc) (970KB)(35)    收藏
针对棉花生产管理机械化、轻简化的迫切需求和品种株型、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协同改良提升的育种难题,开展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技术研究。创新地提出“两改两增四选择”早熟、耐密植、抗倒伏、适于机械化的育种技术,创制了10份优异育种亲本材料;发掘出开花期,黄萎病抗性,棉铃重、衣分等产量,纤维长度、强度等品质共14个性状SNP位点633个;开发出可用于纤维品质、黄萎病抗性育种选择的低成本、高通量KASP标记26个;发现调控早熟性、品质、抗逆性、发芽出苗快慢的关键基因12个,并揭示其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创新的亲本材料、育种技术和开发的分子标记,育成了冀农大23号、冀农大棉24号、冀农大棉25号、冀农大36号具不同特点适于机械化的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在株型紧凑、早熟、吐絮集中等机采特性改良及其与高产、优质、抗病协同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创建了新品种机采模式种植下“一穴一粒机播、扩群体增铃数、全化控免整枝、棉田集中采收”轻简省工高效配套技术,科企用相结合,建立了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带动力大的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大面积生产应用,每公顷增收2 700~3 000元、省工60~75个,节本增效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改进的YOLOv5苹果叶部病害识别研究
赵兴, 邬欢欢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25-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4
摘要104)      PDF(pc) (1757KB)(10)    收藏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模型的病害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对苹果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解决YOLOv5检测模型存在的漏检和误检问题。【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YOLOv5模型,采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特征融合方法,有效改善PANet对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不良影响,并加入CBAM模块,使网络能更准确地定位和识别苹果叶部病害,建立一种苹果叶部病害检测的算法模型;使用ATCSP模块和自上而下的特征融合方法来增强模型对多尺度疾病的检测效果,并将该模型与SSD、YOLOv4、YOLOv6和YOLOv7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改进的YOLOv5检测算法模型显著提高了苹果叶部病害检测的精度,对比原始算法,精度( P)提升了5.1%,达到90.8%;平均精度均值(mAP)提高了1.2%,达到93.4%;模型大小减少21.4 MB。改进后的YOLOV5算法精度比SSD、YOLOv4、YOLOv6和YOLOv7模型分别高11.3、4.4、4.2、3.6个百分点。【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YOLOv5苹果叶部病害检测模型,改进后的YOLOv5模型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且模型较小,能够实现对苹果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沙棘果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熊青山, 卫丁一, 温娅娅, 陈清, 刘连荣, 龙春宏, 韩超, 戴小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57-6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6
摘要102)      PDF(pc) (873KB)(40)    收藏
沙棘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种植,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等,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免疫调节、抗炎和抗肿瘤、皮肤保健等作用。作为药食同源类植物,沙棘果实被应用于食品、医药、农、牧等行业。文章概述了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旨在为沙棘果实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吕金玲, 刘振, 王宁, 沈莹, 杨乾, 李耕, 宁堂原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6-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3
摘要100)      PDF(pc) (1474KB)(17)    收藏
【目的】明确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玉米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深松+秸秆还田(ST S)、深松(ST 0)、免耕+秸秆还田(NT S)和免耕(NT 0)4个处理,在玉米成熟期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氮量、氮储量、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胡敏酸含量、团聚体相对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含氮量,同时测定玉米产量,分析连年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ST S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和氮储量,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96.19%、89.35%;在20~100 cm土层中,ST S的土壤含氮量相对较高,与NT 0相比提高了13.13%;ST S显著提高了20~10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与NT 0相比提高了29.20%。ST S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多糖含量、富里酸含量和胡敏酸含量,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17.45%、62.66%和10.63%。在0~40 cm土层中,ST S显著提高了2~1 mm和<0.053 mm团聚体相对含量,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41.92%、336.42%;土壤>1 mm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氮量最高,与NT 0相比分别提高了14.46%、6.86%。ST S提高了玉米产量,与NT 0相比提高了8.29%。【结论】深松+秸秆还田更有利于提高连年耕作与秸秆还田0~2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0~40 cm土壤多糖、富里酸和胡敏酸含量,并且促进了较大团聚体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黄馨慧, 王志强, 欧阳绮雯, 黄昕, 康文钦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12-12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3
摘要99)      PDF(pc) (1309KB)(25)    收藏
【目的】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该地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业、畜牧业、农业能源终端消费的19类碳源为原始数据,对2007—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15类碳源为原始数据,对2010、2015、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运用LMDI(对数平均除以指数法)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新疆2022—2030年农业碳排放的发展进行趋势预测。【结果】2007—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平稳—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2010、2015、2020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碳排放总量最高、克拉玛依碳排放总量最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碳排放强度最高,201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碳排放强度最低,2015、2020年吐鲁番碳排放强度最低;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大小为:农业经济水平效应>农业结构效应>农业人口规模效应>农业生产效率;2022—2030年,预测新疆的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强度呈现下降趋势。【结论】2007—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经济水平效应对农业碳排放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农业结构效应、农业人口规模效应、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碳排放的增加有抑制作用;预计在2022—2030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将逐年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将逐年下降,新疆农业减排固碳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河套灌区土壤有机碳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苗运彩, 何铁虎, 袁俊吉, 刘德燕, 姚荣江, 丁维新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46-5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6
摘要97)      PDF(pc) (1460KB)(20)    收藏
【目的】揭示河套灌区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筛选土壤有机碳与向日葵产量协同提升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方法】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氮(MN)、20%羊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SN1)、40%羊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SN2)、20%牛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CN1)、40%牛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CN2)、20%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PN1)、40%猪粪有机肥氮+60%化肥氮(PN2)8个处理,分析不同种类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铵态氮浓度、硝态氮浓度、无机氮浓度、团聚体组成以及向日葵植株性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MN处理相比,施用羊粪有机肥氮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 P>0.05),牛粪或猪粪有机肥氮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P<0.05),且提升效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CN1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无机氮浓度分别显著增加9.7%、6.0%和7.6%( P<0.05);PN2处理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例显著提高29.3%( P<0.05)。与MN处理相比,CN1和PN1处理向日葵盘径和千粒重显著提高5.8%和4.0%( P<0.05);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4.6%和12.8%( P<0.05);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P<0.05),其中CN1处理增幅最高,为14.3%和66.1%。【结论】20%牛粪/猪粪有机肥氮+80%化肥氮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以及向日葵盘径、千粒重、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增加,能够实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向日葵产量的同步提升,可作为河套灌区低肥力耕地的适宜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郭雪娇, 张婷婷, 梁俊梅, 张君, 张胜, 李虹谕, 安昊, 兰慧青, 侯建伟, 赵旭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26-3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4
摘要90)      PDF(pc) (1119KB)(10)    收藏
【目的】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效果及适宜替代比例。【方法】试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行,设100%M(100%有机肥)、75%M(75%有机肥+25%化肥)、50%M(50%有机肥+50%化肥)、25%M(25%有机肥+75%化肥)、NPK(单施化肥,N 210 kg/hm 2、P 2O 5 120 kg/hm 2、K 2O 180 kg/hm 2)、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8个处理,分析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下,25%M处理马铃薯产量、大薯产量、小薯产量和单株薯个数最高,分别为31 812、18 250、13.56 kg/hm 2 和7.90,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3.14%、2.22%、4.39%和23.82%;25%M处理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施入有机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肥料利用率,50%M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3.94%;25%M处理的磷肥、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7.57%、60.95%;25%M处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35.86%、38.98%和25.00%;25%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25.81 kg/(hm 2·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结论】25%M处理(25%有机肥+75%化肥)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是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适宜的施肥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土壤理化性状和谷子生长的影响
白计玲, 张旭东, 纪棨云, 胡丹丹, 刘瑜, 刘楚华, 王小林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36-4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5
摘要87)      PDF(pc) (1222KB)(15)    收藏
【目的】探明不同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理化性状和谷子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玉米秸秆(JG)、稻壳(DK)和竹竿(ZG)3种生物炭,分别设置C1(300 g/m 2)、C2(600 g/m 2)、C3(1 200 g/m 2)3个施炭水平,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CK),开展谷子室内模拟栽培试验,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和谷子生长指标,探究不同生物炭类型和施用量对陕北黄绵土土壤理化性状及谷子生长的影响。【结果】DK生物炭对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有显著的调控作用,DKC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JGC2和ZGC2处理分别显著下降15.78%、18.26%( P<0.05);DKC3处理的土壤容重较JGC3和ZGC3分别显著下降20.07%、24.63%( P<0.05);施ZG生物炭时,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逐渐递增,ZGC3处理下,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升134.35%、77.94%( P<0.05)。施JG生物炭时,谷子株高、地上部干重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且JGC2处理下谷子株高、地上部干重较CK分别显著提升32.62%、77.13%( P<0.05),单穗粒重、总干重及小区产量较施DKC2、ZGC2处理分别显著提升126.18%、65.36%、57.54%和79.25%、82.46%%、50.37%( P<0.05)。施DK生物炭的谷子地下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冠比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DKC2处理谷子地下部干重、根表面积和根冠比较CK分别显著提升104.53%、90.30%、82.11%( P<0.05);ZGC3处理谷子收获指数较施DKC3显著提升50.00%( P<0.05)。【结论】不同生物炭类型及施用量对谷子的生长影响各异,600 g/m 2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更利于谷子干重的提升、600 g/m 2稻壳生物炭处理更利于谷子根系的生长、1 200 g/m 2竹竿处理更利于谷子收获指数的提升。在陕北黄绵土中种植谷子,施玉米秸秆、竹竿生物炭具有较好的土壤水肥调节能力和增产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和来源分析
马进, 葛梦婕, 康文钦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15-12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2
摘要85)      PDF(pc) (1447KB)(24)    收藏
【目的】探讨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特征、来源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单元调查法和输出系数法对2000—2020年山东省及各地市农业面源污染不同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排放总量、等标排放量、单位面积排污强度、万元产值排污量等指标进行核算。【结果】2000—2020年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等标排放量下降29.43%;TN和TP等标排放量贡献率年均值占比分别为51.48%和38.70%,两者贡献率达到90%以上;畜禽养殖为山东省最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对TN和TP贡献率占60%以上;万元产值排污量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排污强度在西部地区较高,东部地区较低,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潍坊和临沂为高污染区,德州、菏泽和聊城为较高污染区;农业面源污染泰尔指数的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均值为97.8%、区域间均值为2.2%。【结论】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特点仍然较为突出;污染物中贡献率最高的是TN,畜禽养殖是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来源;单位面积排污强度东、西部差异明显;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农业发达且人口稠密的地区;省内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贡献度远大于区域间贡献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糜子品种萌发的影响
胡玉璐, 冯慧, 任江陵, 刘宇涵, 刘思辰, 乔治军, 曹晓宁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8-2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3
摘要82)      PDF(pc) (849KB)(19)    收藏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糜子品种的萌发影响,明确糜子萌发期的抗旱评价指标及不同品种的抗旱能力。【方法】以育成审(认)定且糜子主产区种植面积较大的20个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20%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芽鞘长、侧根数、胚根长、萌发指数和发芽指数8个萌发性状,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糜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结果】干旱胁迫下,20个糜子品种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芽鞘长、侧根数、胚根长、萌发指数和发芽指数均受到抑制,其中,陇糜15号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发芽指数受到的抑制最强,降低率分别为59.05%、43.05%、68.68%、65.99%;陇糜7号受到抑制较轻,降低率分别为20.41%、11.49%、40.51%、36.78%。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陇糜7号抗旱能力较强,为0.868,陇糜15号抗旱能力较弱,为0.093。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萌发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芽鞘长、相对胚根长、相对侧根数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 D值)显著相关。【结论】筛选出了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陇糜7号和抗旱能力较弱品种陇糜15号;相对萌发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芽鞘长、相对胚根长、相对侧根数可作为糜子萌发期抗旱评价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用于叶菜育苗基质的研究
韩超, 常春元, 张江鹏, 吴素芬, 李欣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70-7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8
摘要76)      PDF(pc) (898KB)(23)    收藏
【目的】探究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在改良叶菜育苗基质中的作用。【方法】以生菜、油麦菜为试验材料,将不同体积比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与草炭、蛭石混合成复合基质,并以草炭∶蛭石=7V∶3V为对照(CK),研究不同配比对叶菜育苗基质理化性质及生菜、油麦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在不同体积比复合基质中,T3处理容重是各处理中最高,为0.48 g/cm 3;T6处理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全磷量、碱解氮含量、pH值、EC值是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79.26%、29.60%、0.21 g/kg、1 564.76 mg/kg、7.51、4.47 mS/cm;T3处理全钾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6.44 g/kg;T7处理有效磷含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18.86 mg/kg;T3处理速效钾含量是各处理中最高,为380.68 mg/kg。T8处理(发酵菌糠21%、发酵玉米芯21%、草炭28%、蛭石30%)的基质中生菜和油麦菜的出苗率分别达到95.59%和95.96%,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全株干质量分别为8.92 cm、2.08 mm、20.13 cm 2、93.70 mg和15.11 cm、3.50 mm、7.40 cm 2、164.01 mg,均显著高于CK( P<0.05);幼苗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系数分别为0.974和0.959,均高于CK和其他处理。【结论】添加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均可显著改善叶菜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发酵菌糠和发酵玉米芯等体积混合后,对生菜、油麦菜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可部分替代草炭用于叶菜育苗基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不同滴灌处理对藜麦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韩云飞, 任永峰, 赵沛义, 杜二小, 赵志媛, 张娜, 刘小月, 张鹏, 苗新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03-11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2
摘要74)      PDF(pc) (1140KB)(14)    收藏
【目的】探究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阴山北麓地区藜麦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该地区藜麦合理灌溉制度。【方法】试验地点为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W1(苗期+分枝期灌水)、W2(苗期+显穗期灌水)、W3(苗期+灌浆期灌水)、W4(苗期+分枝期+显穗期灌水)、W5(苗期+分枝期+灌浆期灌水)和W6(苗期+显穗期+灌浆期灌水)6个不同滴灌处理,监测藜麦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变化和作物产量效应。【结果】在藜麦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灌浆期W5处理叶面积指数较W1处理增高45.00%。在藜麦开花期,随灌水量增加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但一定程度的亏缺灌溉可显著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5处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W1处理显著增高39.04%( P<0.05)。不同滴灌处理下藜麦产量差异显著,W5处理产量最高,为2 245.60 kg/hm 2,相较于W1处理显著提高78.68%( P<0.05)。【结论】在阴山北麓地区,于藜麦苗期、分枝期、灌浆期进行灌溉,灌水总量为1 350 m 3/hm 2时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实现高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10-1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2
摘要72)      PDF(pc) (502KB)(19)    收藏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 1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 1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4.2 g的组合有12个,变异系数为9.0%;衣分变幅为20.1%~36.7%,衣分超过30.0%的组合有5个,变异系数为10.7%。不同组合F 1代纤维长度变幅为34.5~38.5 mm,纤维长度在35.0 mm以上的组合有22个,变异系数为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39.0 cN/tex的组合有9个,变异系数为5.3%;马克隆值变幅为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10个,变异系数为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 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0.578**、 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 r=-0.475*)。在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氮肥对宽幅增密燕麦氮平衡指数、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韩雪, 王英, 赵鑫瑶, 李晓婷, 张艳丽, 杨金虎, 周洋, 李嘉琪, 李立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64-7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8
摘要71)      PDF(pc) (1709KB)(9)    收藏
【目的】明确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宽幅增密燕麦高产的最佳施氮模式。【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N1:35 kg/hm 2、N2:70 kg/hm 2、N3:105 kg/hm 2、N4:140 kg/hm 2、N5:175 kg/hm 2)和2个追氮时期(T1:分蘖期、T2:孕穗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和追氮时期对各生育期燕麦氮平衡指数(NBI)、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生育中后期,燕麦净光合速率和NBI值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以T2处理N4施氮水平光合能力最好,但与N3施氮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同等施氮量下,T2处理燕麦生育中后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NBI值较T1处理分别提高1.40%~11.97%和9.82%~23.26%,均以N3施氮水平增幅最大。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提高,籽粒产量提高了3.99%~9.10%,其中N4施氮水平籽粒产量最高为3 901.13 kg/hm 2,但与N3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抽穗期和灌浆期,燕麦叶绿素指数(Chl)和NBI值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灌浆期相关系数更高。【结论】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宽幅增密种植模式下燕麦生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05~140 kg/hm 2,最佳追氮时期为孕穗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长期施肥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赵旭, 梁俊梅, 张婷婷, 张君, 张胜, 安昊, 张诗雨, 郭雪娇, 王新凯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55-6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7
摘要70)      PDF(pc) (995KB)(30)    收藏
【目的】探究阴山北麓旱作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方法】在国家土壤质量武川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华颂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NPK+M)4种不同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在出苗后第90天时,NPK+M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6.85%、254.15%、241.86%、125.18%( P<0.05),土壤pH值较CK显著降低10.81%( P<0.05);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分别较 CK 显著提高126.19%和17.28%( P<0.05),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著提升196.92%( 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9.54%、167.74%、196.13%( P<0.05)。马铃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磷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5),与钾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结论】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马铃薯养分吸收量最佳,是阴山北麓旱作区马铃薯适宜施肥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4种乔木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耿建, 吴洪华, 周建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28-3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4
摘要70)      PDF(pc) (986KB)(27)    收藏
【目的】探究国槐、垂柳、榆树、白桦4种乔木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受体材料为小麦品种山农28,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蒸馏水(CK)、国槐落叶浸提液(A1)、垂柳落叶浸提液(A2)、榆树落叶浸提液(A3)、白桦落叶浸提液(A4)。于播种后第55天和第100天分别测定小麦株高、根长、地径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55 d和100 d时,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株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14.11%、8.31%(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根长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9.65%、10.14%( P<0.05),4种落叶浸提液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地径(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55 d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11.90%( P<0.05),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100 d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7.03%( P<0.05);在55 d和100 d时,白桦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叶片POD活性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0.88%、3.22%( P<0.05),垂柳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小麦叶片SOD活性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13.78%、9.68%( P<0.05)。在小麦生长至55 d和100 d时,小麦对垂柳和榆树落叶浸提液处理的化感作用最为敏感。【结论】垂柳和榆树落叶浸提液对小麦生长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可以促进小麦分泌特定的代谢产物,改变其周围的微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年龄鉴定与生长模型筛选
王继隆, 王鑫月, 李培伦, 刘嘉成, 刘彦斌, 王太, 刘凯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29-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3
摘要68)      PDF(pc) (679KB)(15)    收藏
【目的】鉴定黄河鮈的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丰富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生物学研究资料。【方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境内共7个站点采捕黄河鮈,以耳石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选择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幂指数生长方程(Power exponential GF)4种模型分别模拟黄河鮈的体长生长,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计算各模型的AIC值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黄河鮈的最适生长模型。【结果】共采集到黄河鮈样本550尾,分为5个年龄组,即1~5龄,其中2龄组数量最多,共351尾;体长为2.60~17.41 cm;体重为0.18~99.39 g。4种模型对黄河鮈的拟合结果为,Gompertz 生长模型的AIC值最小(4.99),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Logistic GF(14.58)和VBGF生长模型(16.29);幂指数生长模型AIC值最大(82.42),拟合效果最差。黄河鮈生长模型的Gompertz GF为 Lt=18.81×exp{-exp[-0.66×( ti-1.73)]}。【结论】Gompertz GF为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最适生长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沿黄灌区盐碱地甜菜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研究
韩康, 黄春燕, 郭晓霞, 李智, 菅彩媛, 田露, 卫志刚, 刘畅, 宋剑君, 任惠敏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79-8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09
摘要68)      PDF(pc) (963KB)(6)    收藏
【目的】探究沿黄灌区盐碱地不同梯度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对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甜菜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的最佳施用量。【方法】2020—2021年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的基础上,设置T1(0 kg/hm 2)、T2(75 kg/hm 2)、T3(150 kg/hm 2)、T4(225 kg/hm 2)和T5(300 kg/hm 2)5个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甜菜产量、产糖量的影响,并基于甜菜产量、产糖量变化规律,建立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间的回归模型,计算最优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利用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实测值与估测值之间1∶1的直方图检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在沿黄灌区盐碱地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提高甜菜产量、产糖量,2020年T3处理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甜菜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1 454、73 835 kg/hm 2,较T1处理提高24.53%、20.37%;2021年T5处理甜菜产量最高,分别为67 934、70 863 kg/hm 2,较T1处理提高14.55%、12.54%。2020年T3处理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产糖量最高,分别为11 737、12 314 kg/hm 2,较T1处理提高30.93%、24.68%;2021年T5处理产糖量最高,分别为10 836、11 374 kg/hm 2,较T1处理提高17.50%、13.06%。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甜菜产量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模型分别为 y=-0.224 6 x 2+96.845 x+58 126, R 2=0.817**; y=-0.207 8 x 2+88.685 x+62 334, R 2=0.723**;产糖量与微生物菌肥施用量模型分别为 y=-0.049 8 x 2+20.112 x+9 036.4, R 2=0.806**; y=-0.045 x 2+18.215 x+9 929, R 2=0.714**。基于以上模型计算出平作、垄作栽培模式下分别施用微生物菌肥215.6、213.4 kg/hm 2时甜菜产量最高,为68 568、71 796 kg/hm 2;分别施用微生物菌肥201.9、202.4 kg/hm 2时产糖量最高,为11 067、11 772 kg/hm 2。模型检验得出甜菜实测产量与估测产量、实测产糖量与估测产糖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模型精准度较好。【结论】在沿黄灌区盐碱地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提升甜菜产量和品质,平作、垄作栽培模式微生物菌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01.9~215.6、202.4~213.4 kg/hm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马铃薯黑胫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
黄俊霞, 鲁蓓, 曹梦宇, 何霜霜, 李国强, 高红宇, 仇凯, 邓丰志, 孙彦敏, 阿乐达日喜, 刘丽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72-7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8
摘要65)      PDF(pc) (867KB)(60)    收藏
【目的】 明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黑胫病的初侵染来源,为制定马铃薯黑胫病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马铃薯黑胫病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鉴定、分子鉴定、土壤存活试验,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对重茬地土壤、病地种薯和病残体进行马铃薯黑胫病发生调查,分析验证不同处理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病地收获薯块越冬后作为种薯种植,发病率为40.00%;从埋于土壤越冬后的病残体中分离得到马铃薯黑胫病菌( 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且越冬后将病残体沟施于前茬无病地块再种植无病种薯试验中,发病率为43.33%;在前茬发病地块继续种植无病种薯,发病率为6.67%。未灭菌土壤中病原菌菌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常温下2个月后已不存活,-20 ℃下4个月后不再存活。马铃薯黑胫病菌在病残体中可以越冬存活,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来源;病地土壤带菌与病害发生有关,但游离在耕作土壤中的病菌在自然温度下仅能存活2个月。【结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黑胫病的初侵染来源为带病种薯、越冬后病残体,且种薯的带菌量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于大伟, 成慧娟, 王立新, 葛占宇, 隋虹杰, 潘映雪, 周学超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15-1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3
摘要65)      PDF(pc) (2716KB)(18)    收藏
【目的】 探究气象因子对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规律。【方法】 以内蒙古赤峰市种植区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为主因素,连续3年以高粱品种辽粘3号、辽杂37为材料开展试验,利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高粱各生育阶段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并揭示关键气象因子。【结果】 播种—出苗阶段生长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 P<0.05)、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出苗—开花阶段生长期与平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全生育期与日均积温呈显著负相关( P<0.05)。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10~60 d的增长速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株高在出苗后10~70 d的增长速率与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拔节期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P<0.05)、在拔节期—开花期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 P<0.05)、在开花后40 d与积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对单穗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日均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前日均温、生育期有效积温、开花前有效积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开花后有效积温、生育期日均温、开花后日均温。【结论】 影响高粱各生育阶段的生长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不同,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影响各指标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调整播种期等措施调节高粱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北方农牧交错区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任永峰, 刘丹, 张向前, 路战远, 程玉臣, 张德健, 何进, 赵小庆, 高艳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97-10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1
摘要63)      PDF(pc) (1188KB)(41)    收藏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遏制荒漠化和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严重土壤风蚀和过度耕作而导致的农田沙化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内外开展实施的秸秆粉碎覆盖地表防风蚀技术,在农牧交错区应用时秸秆易吹移造成土壤裸露、防风减蚀稳定性差,因此,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农田生态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留茬覆盖、碎秆覆盖、茬-秆复合覆盖等秸秆覆盖技术的防风蚀效应和保墒培肥效应,阐明了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作物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总结了茬-秆复合覆盖技术的创新内容和应用效果,明确了结合农牧交错区生态特点和复杂耕种制度创建的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的防风减蚀效果和适宜性。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国家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的主导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农田保护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模型应用性分析
闫六英, 陈琼, 常建忠, 许晶, 张冬梅, 刘化涛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55-6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6
摘要60)      PDF(pc) (1230KB)(28)    收藏
【目的】 验证FOSS-Infratec TM Nova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小麦、玉米、高粱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比仪器中两个检测单元(容重模块TWM检测单元和STM样品传送单元)间小麦、玉米、高粱的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结果,并对STM检测单元中不同光程下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与化学方法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 小麦在STM单元18 mm光程下、玉米在STM单元29 mm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TWM和化学方法检测值间差异不显著( P>0.05),高粱在STM不同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化学方法检测值拟合度不高且相关性不一致。【结论】 小麦和玉米已建模型分析性能稳定、结果可靠;高粱模型检测性能较差,需进一步校准或重建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氮肥减施与替代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杜二小, 李焕春, 任永峰, 康文钦, 郑娜, 白红梅, 赵逸雯, 赵沛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10-1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2
摘要59)      PDF(pc) (985KB)(18)    收藏
【目的】明确氮肥减施与替代对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进行,设置平衡施肥(NPK,对照)、不施氮肥(PK)、减施氮肥(RN)、减施氮肥+水溶肥(RN+WF)、减施氮肥+腐熟羊粪有机肥(RN+SM)、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RN+BM)、减施氮肥+缓释尿素(RN+RUN)7个处理,分析减施氮肥与不同肥料配施替代部分氮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速效养分、有机质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RN+BM处理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RN+RUN处理可显著提高1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 P<0.05),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62%、2.38%、1.54%;RN+BM处理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最明显,较NPK处理提高2.45%;RN+BM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P<0.05),产量较NPK处理提高16.95%,VC、淀粉、粗蛋白和还原性糖含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5.92%、2.96%、16.26%和6.67%,硝酸盐含量降低7.89%。【结论】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有效改善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是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适宜的施肥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半干旱风沙区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光杰, 黄彬香, 宋尧, 闵矿楠, 李顺澳, 高日平, 赵熙玲, 王靖, 任永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89-9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0
摘要59)      PDF(pc) (1584KB)(31)    收藏
【目的】分析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的变化特征,明确半干旱风沙区影响玉米叶气温差的主要气候因子。【方法】以内蒙古赤峰市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玉米关键需水期(7—9月)为研究时段,于田间开展分布式多点叶温连续测量试验,并分析玉米关键需水期内叶温及叶气温差指标的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风速、空气湿度、降雨、土壤水分等气候因子对叶气温差的影响程度,并揭示关键气候影响因子。【结果】玉米关键需水期的叶温变化随玉米的生长和干旱时长的累积逐渐变得剧烈,日叶温差变大,叶气温差呈现整体上升趋势;风速的整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小;空气湿度与降雨的变化过程保持一致;土壤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下降。风速变化对玉米叶气温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晴天,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玉米叶温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空气湿度与叶气温差和叶温均有较强相关性且不受天气状况影响。降雨会使叶气温差的变化波动变小且不规律,但会使叶气温差值变大。当玉米所在地块0~80 cm土层土壤水分贮藏量逐渐减少时,叶气温差逐渐变大。各气候因子对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的影响排序为风速>空气湿度>降雨>土壤水分。【结论】叶气温差在玉米关键需水期呈现波动式上升变化趋势,且受气候因子显著影响,风速与空气湿度是导致玉米叶气温差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生防菌株JT86对3种烟草产菌核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王寒, 张苗苗, 海维西, 王晓剑, 高卫锴, 张玺, 黄美壬, 刘小雪, 刘程炜, 李淮源, 舒灿伟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51-5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6
摘要58)      PDF(pc) (1674KB)(18)    收藏
【目的】探究生防菌株JT86对烟草产菌核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JT86发酵液中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JT86发酵液处理后病原菌菌丝体和菌核的形态变化,测定其对烟草立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烟草白绢病菌( Sclerotium rolfsii)和烟草菌核病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JT86发酵液对烟草立枯病菌、烟草白绢病菌和烟草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依次为77.07%、50.82%和95.25%。JT86发酵液处理菌核24 h后,这3种病原菌的菌核均不萌发,抑制率达到100%。JT86发酵液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较高,但未产生吲哚乙酸。扫描电镜观察发现,JT86发酵液可导致烟草立枯病菌的菌丝严重萎缩和畸形。【结论】JT86发酵液对烟草立枯病菌、烟草白绢病菌、烟草菌核病菌的生长发育、菌核萌发等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其高产栽培品种研究
刘偲琪, 何忠萍, 包珺玮, 樊秀荣, 高海燕, 张艳, 张红萍, 代丞, 孙秀云, 赵晓宇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29-3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3
摘要58)      PDF(pc) (943KB)(19)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河套灌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品种,为玉米单产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22—202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开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处理(D1:9.00万株/hm 2、D2:9.75万株/hm 2、D3:10.50万株/hm 2、D4:11.25万株/hm 2、D5:12.00万株/hm 2),品种为副处理(斯泰112、粒隆170、明玉268、金园118),分析不同密度对各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核算。【结果】在5个密度下,斯泰112生殖生长较其他品种早熟3 d;在D3密度下,明玉268株高、穂位高最高,分别为3.18、1.33 cm;在D5密度下,明玉268倒伏率和空秆率均最高,分别为30.40%、14.21%;随着密度的上升各品种穂长逐渐下降,在D1密度下斯泰112、粒隆170、明玉268、金园118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10、21.55、18.75、20.85 cm;各品种穂粗差异不显著( P>0.05)。在D1、D2密度下,斯泰112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4.68、15.01 t/hm 2和27 394、28 017 元/hm 2;在D3、D4密度下,粒隆170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9、17.00 t/hm 2和32 504、32 206 元/hm 2;在D5密度下,金园118产量和纯收入最高为13.13 t/hm 2、23 585 元/hm 2。【结论】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9.00万和9.75 万株/hm 2时的高产栽培品种为斯泰112、10.50万和11.25 万株/hm 2时为粒隆170、12.00 万株/hm 2时为金园11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艾草根系DSE菌株与根际功能性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
乌有汗, 曹露彦, 许明慧, 欧阳瑞培, 石俊庭, 姚庆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49-5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5
摘要58)      PDF(pc) (950KB)(21)    收藏
【目的】从艾草( Artemisia argyi)根系及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种。【方法】分别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通辽市采集艾草根系及根际土壤样本,分离纯化共生真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和功能性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从中筛选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的DSE菌种和功能性细菌,构建人工菌群,并设置不接菌(A)、单接DSE(B)、单接解磷菌(C)、单接固氮菌(D)、DSE+解磷菌(E)、DSE+固氮菌(F)、解磷菌+固氮菌(G)、DSE+解磷菌+固氮菌(H)8个处理对艾草植株进行回接试验,以筛选最佳菌种。【结果】DSE真菌在艾草根系中的定殖率最高,共生结构主要呈现为链状、条带状、脑状和零散状。在艾草根系中,成功分离出4株DSE,其中菊异茎点霉( 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在两试验地均为优势菌种。在艾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36株功能性细菌,分别为26株解磷细菌和10株固氮细菌。解磷细菌中以芽孢杆菌属( Bacillus)为主,占总分离数的30.50%,其中,短小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占比为27.20%;固氮细菌中以根瘤菌属( Rhizobium)为主,占总分离数的16.67%,其中,溶纤维根瘤菌( Rhizobium cellulosilyticum)占比为33.30%。B~H处理的艾草生长指标均优于A处理,其中,H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佳,其茎粗、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4.93%、80.00%、279.17%和251.69%。【结论】异茎点霉( 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短小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和溶纤维根瘤菌( Rhizobium cellulosilyticum)复合接种的促生效果最佳,DSE+解磷菌+固氮菌处理为最佳促生微生物组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喷施富硒肥料对糜子农艺性状、产量与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高志军, 朱利华, 王石清, 刘小燕, 燕奕璇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46-5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5
摘要57)      PDF(pc) (794KB)(15)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喷施硒肥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优化该地区富硒糜子生产技术。【方法】 以当地两种主栽糜子品种伊糜11号和伊黍11号为试验材料,在糜子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市售富硒肥料,并对不同硒肥处理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硒含量进行方差和互作效应分析。【结果】 喷施硒肥有利于糜子千粒重增加,表现为灌浆期(A0B1)>灌浆期+拔节期(A1B1)>拔节期(A1B0)。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产量和籽粒硒含量增幅均较伊黍11号大,伊糜11号增产17.85%,产量为6 371.17 kg/hm 2,而伊黍11号增产8.06%,产量为6 142.28 kg/hm 2;在灌浆期+拔节期喷施硒肥后,伊糜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1.167 mg/kg,伊黍1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为0.756 mg/kg,且较其他处理相比均极显著增加了糜子籽粒硒含量( P<0.01)。【结论】 喷施硒肥可以增加糜子的产量,灌浆期+拔节期喷施效果最好;伊糜11号更适合搭配硒肥施用,籽粒灌浆期与拔节期都喷施硒肥能够兼顾高产与富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藜麦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王帅, 马强, 张亚峰, 贺连珍, 代璐, 马楠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82-8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9
摘要56)      PDF(pc) (711KB)(37)    收藏
藜麦具有抗氧化、抗癌、防过敏、控糖、调脂、保护心脑血管等多重健康功效,是一种具有全营养素、高生物活性、多健康功能的杂粮食品,开发空间较大。文章对藜麦蛋白质、氨基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 2、维生素B 6和叶酸等复合维生素,Mg、Zn、Fe等矿物质,多酚、黄酮、皂苷及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藜麦的其他功能及开发应用前景,并提出藜麦在大健康产业中的科技攻关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薄壳山核桃嫩枝扦插生根技术与根系发育机理研究
王昊, 刘威, 蔡卫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79-8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9
摘要55)      PDF(pc) (740KB)(7)    收藏
【目的】 完善薄壳山核桃嫩枝扦插技术体系,明确影响插穗根系发育的内源性物质。【方法】 以卡多、金华、马罕3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激素种类、遮阳率、湿度水平和容器条件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薄壳山核桃插穗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根系效果指数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生长素(IAA)含量、脱落酸(ABA)含量、IAA/AB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各因素对薄壳山核桃插穗生根率的影响次序为湿度水平=遮阳率>激素种类>容器条件,在IBA处理、0或60%遮阳率、60%<湿度水平≤90%下可保证薄壳山核桃插穗生根率,以IBA处理、60%遮阳率、60%<湿度水平≤80%下薄壳山核桃插穗根系发育效果较好,处于生根率筛选的优水平区间内。随着根系效果指数的增加,插穗苗干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IAA含量、IAA/ABA增加、ABA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增加,其中,在根系效果指数≤0.5时,各相邻区间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均差异显著( P<0.05);在根系效果指数≥0.3时,各相邻区间插穗IAA含量差异显著( P<0.05),且IAA/ABA提升幅度不断增大。【结论】 IBA激素处理、60%遮阳率、60%<湿度水平≤80%为适宜薄壳山核桃扦插生根的优水平,插穗生根效果最优;可溶性蛋白含量、IAA含量、IAA/ABA、POD活性均与插穗根系发育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基于灰色预测和脱钩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预测分析
何丽博, 任苏灵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87-9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0
摘要55)      PDF(pc) (1281KB)(13)    收藏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其发展演变特性和脱钩效应,为甘肃省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农业物资投入碳源为数据样本,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甘肃省2000—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25—203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Tapio脱钩模型来分析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0—202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碳源主要是化肥和薄膜,化肥碳排放量占农业碳排放量的比重为31.27%~43.22%,在20年间始终处于最高;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达到最大,为282.513 8万t,2015年后开始逐渐下降,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为228.860 1万t;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多表现为强脱钩或弱脱钩;以近10年数据和近5年数据为样本预测出的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以近5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预测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在2025年之前已达到峰值,近5年数据样本预测出的农业碳排放量中,2025年与2020年相比,农业碳排放量将减少17.08%,到2030年该降幅将会达到30.36%,年均减少幅度为13.90万t。【结论】 甘肃省的农业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农业经济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业碳排放量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说明甘肃省近年来的绿色低碳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持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高碳排放活动、增加农业碳汇、实现甘肃省农业碳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不同播期下大蒜越冬生理特性研究
张碧薇, 樊继德, 赵永强, 陆信娟, 刘灿玉, 葛洁, 杨青青, 李梦倩, 杨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1): 94-10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1.11
摘要55)      PDF(pc) (791KB)(3)    收藏
【目的】探究江苏省徐州市不同播期对大蒜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该地区大蒜最适播种时期。【方法】以徐蒜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022年9月20日(T1)、9月25日(T2)、9月30日(T3)、10月5日(T4)、10月10日(T5)、10月15日(T6)、10月20日(T7)、10月25日(T8)、10月30日(T9)和11月4日(T10)10个播期。在越冬期和返青期分别测定株高、假茎高、叶长、叶宽、假茎粗,根部、假茎、叶片的鲜重和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在越冬期,T4播期大蒜叶长(43.33 cm)、叶宽(2.18 cm)、假茎粗(11.14 mm)均达到最高;相对电导率最低(14.76%);MDA含量较低(0.142 μmol/g);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2.99 μg/g);POD活性最高(291.00 U/g)。T5播期假茎高最高(2.53 cm),与其他播期相比差异显著( P<0.05);根部鲜、干重(3.91、0.49 g),假茎鲜、干重(7.34、1.23 g),叶片鲜、干重(10.34、2.33 g)均最大;叶绿素总量(0.892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1.93 mg/g)均最高,且与其他播期相比差异显著( P<0.05);MDA含量较低(0.142 μmol/g);SOD活性(283.78 U/g)和CAT活性(11.38 U/g)最高。在返青期,T4播期大蒜株高最高(51.73 cm);根部干重最大(1.04 g);相对电导率最低(20.58%);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6.31 μg/g);POD活性(128.72 U/g)最高。T5播期假茎高(15.60 cm)、叶长(38.10 cm)、假茎粗(17.07 mm)均最高;根部鲜重最大(5.66 g);假茎鲜、干重(29.00、4.89 g),叶片鲜、干重(27.80、3.77 g)均最大;叶绿素总量最高(1.016 mg/g);MDA含量(0.049 μmol/g)最低,且与其他播期相比差异显著( 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2.33 mg/g);SOD活性(276.31 U/g)和CAT活性(10.30 U/g)最高。【结论】选择10月5日和10月10日播期时,大蒜植株长势较好、抗寒能力较强,可作为江苏省徐州市的适宜播种时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不同香菇菌株生长特性及优良菌株筛选
鲍红春, 吴小燕, 李小雷, 于传宗, 庞杰, 李文彪, 王静, 季祥, 郭芳颖, 孔令江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59-6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07
摘要55)      PDF(pc) (4833KB)(12)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香菇菌株生长特性及菌株间差异性,筛选适宜内蒙古西部地区栽培的优良香菇菌株。【方法】以26个香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的方法,对其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生长适宜温度、菌丝长势及菌株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供试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5 ℃,XG-168、XG-Y、冬香4号、冬香5号菌落边缘完整、菌丝生长速度快、菌落长势强、菌株锁状联合结构较多,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均为3.33 mm/d,菌丝萌发时间均为2 d,菌丝长满时间均为12 d,菌丝长势均较强,菌丝均较浓密。XG-Y与阜平香菇0912、HXG-8L1与庆元香菇、遵化香菇168与平泉香菇168、XG-Y与MXG-1669、XG-12与MXG-1669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宝林2号与其他菌株亲缘关系远。【结论】XG-168、XG-Y、冬香4号、冬香5号菌株生长特性较为突出,可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优质菌株进行栽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绩效的测量与脱钩效应研究
孔祥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6): 98-11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6.11
摘要52)      PDF(pc) (1680KB)(27)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及脱钩效应,为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广义农业为研究视角,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强度计算公式、Tapio脱钩模型分别测算河南省2011—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与脱钩弹性系数,并进行相应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碳源主要由CH 4、N 2O与化肥构成,就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而言,时序上可分为稳步增长期、快速下降期与波动性趋势下降期3个阶段,空间上可分为“高-稳步”“高-波动”“中-稳步”“中-波动”“低-稳步”“低-波动”6类区域;就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而言,时序上可分为加速下降期、波动下降期2个阶段,空间上可分为收敛下降型、加速下降型、后端上升型3类区域;就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而言,时序上可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和反复转换3个阶段,空间可分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向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稳定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向差区域3种类型。【结论】河南省农业碳减排取得了突出成就,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逐渐改善,但是缺乏稳固性;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特征与其农业碳排放特征具有强相关性,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及脱钩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提出了要丰富畜禽业碳减排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双足并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纺梭负蝗过冷却能力和低温存活率研究
李文博, HAIDER BASHIR NAWAZ, 王自杰, 唐佳威, 杨爽, 陈欢欢, 田睿林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108-11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12
摘要52)      PDF(pc) (1434KB)(16)    收藏
【目的】明确纺梭负蝗( Atractomorpha burri)种群的耐寒能力。【方法】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分别测定云南省曲靖市纺梭负蝗各虫态过冷却能力和低温条件下低龄和老龄若虫的存活率。【结果】不同虫态纺梭负蝗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差异显著( P<0.05),卵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16、-8.13 ℃;3龄若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高,分别为-8.35、-5.20 ℃。雄性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0.26、-7.18 ℃,低于雌性成虫的-9.00、-7.00 ℃。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在同一虫态不同个体中的变异符合正态分布。3龄若虫和5龄若虫在低温条件下达到50%以上死亡率的温度分别为-7.00、-9.00 ℃。【结论】纺梭负蝗卵期的耐寒性最强,5龄若虫具有更强的低温耐受性,雄性成虫抗寒能力强于雌性成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羊粪与腐殖酸对盐碱土壤改良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子怡, 王学虎, 苑莹, 沈志峰, 史瑞涛, 黄志浩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100-10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11
摘要50)      PDF(pc) (1325KB)(8)    收藏
【目的】探究增施羊粪与腐殖酸对河北省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方法】于河北省临城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复合肥(T1)、复合肥+羊粪配施(T2)、复合肥+腐殖酸配施(T3)、复合肥+羊粪+腐殖酸配施(T4)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以及土壤物理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的影响。【结果】相较于CK,各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T4处理最大增幅为 154.81%;小麦产量分别显著增加58.52%、89.25%、83.96%、108.81%( P<0.05),其中,T4处理效果最好;可降低土壤pH值、可溶性盐浓度(EC)、容重,T4处理效果最好,最大降幅分别为6.72%、21.75%、7.75%;可提高土壤孔隙度,T4处理最大增幅为33.94%;可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 P<0.05),T4处理最大增幅为 142.41%;可提高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量,T4处理最好,最大增幅分别为158.10%、147.32%、117.99%、145.25%。【结论】增施羊粪和腐殖酸有利于提升盐碱地土壤肥力、增加小麦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总量,可以作为河北省临城县盐碱土改良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东北寒旱区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技术优化
田磊, 张悦忠, 孙继颖, 梁红伟, 周一民, 于长生, 艾俊国, 刘玉龙, 吴菲, 苑志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19-2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2
摘要49)      PDF(pc) (1438KB)(30)    收藏
【目的】探索适宜东北寒旱区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优化前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BO-S2∶M2)、4∶4模式(BO-S4∶M4)、4∶2模式(BO-S4∶M2)、6∶4模式(BO-S6∶M4),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AO-S2∶M2)、4∶4模式(AO-S4∶M4)6种处理,以单作大豆、单作玉米为对照,对各间作模式的生育进程、土地当量比、净效应、补偿效应、选择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间作模式下,大豆生育期与单作大豆相比延迟2~3 d;各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与单作相比作物增产13%~36%;AO-S2∶M2模式净效应达到317.04 kg/hm 2,显著高于其他模式( P<0.05);在各间作模式中,AO-S2∶M2模式的补偿效应最大,且显著高于BO-S2∶M2模式( P<0.05);与优化前相比,AO-S2∶M2模式选择效应增加了46.90%。AO-S2∶M2、AO-S4∶M4与单作玉米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分别增收38.16、9.33 元/hm 2;各间作模式与单作大豆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增幅为53.39~379.74 元/hm 2。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间作模式综合评价,AO-S2∶M2模式综合评分最高(2.11),其次是AO-S4∶M4模式(0.62)。【结论】种植技术优化后的大豆-玉米2∶2、4∶4间作模式优势突出,其中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间作优势最大,在东北寒旱区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鹰嘴豆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筛选
王丹, 马亚杰, 宋贤鹏, 单永潘, 马艳, 张银宝, 刘军, 王仙, 向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64-7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7
摘要49)      PDF(pc) (773KB)(17)    收藏
【目的】 筛选适宜于鹰嘴豆田土壤处理的安全高效除草剂。【方法】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12种除草剂进行田间土壤试验,采用绝对值调查法评价各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并分析试验剂量下各除草剂对鹰嘴豆的安全性。【结果】 各处理对鹰嘴豆田阔叶草均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药后45 d对阔叶草总草的株防效可达93.85%~100%,鲜重防效达87.80%~100%。各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略有差异,其中,330 g/L 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50%敌草胺WDG、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EC和40%砜吡草唑SC处理均可有效封闭禾本科杂草,药后45 d对禾本科总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可达95.19%~100%和99.13%~100%,且对鹰嘴豆安全;42%氟啶草酮SC、65%氨氟乐灵WDG、480 g/L 氟乐灵EC、240 g/L 乙氧氟草醚EC和250 g/L 噁草酮EC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也较好,药后45 d对禾本科总草的株防效可达96.58%~100%,且除240 g/L 乙氧氟草醚EC外,鲜重防效可达88.24%~100%,但对鹰嘴豆生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害,药害随鹰嘴豆生长可逐渐缓解;50%扑草净WP和51%丙炔氟草胺WDG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封闭禾本科杂草,但持效期均较短,且50%扑草净WP对鹰嘴豆有明显药害。【结论】 从除草效果和对鹰嘴豆的安全性考虑,330 g/L 二甲戊灵EC、50%乙草胺EC、50%敌草胺WDG、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EC和40%砜吡草唑SC是适宜于鹰嘴豆田土壤处理的除草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毛叶苕子与燕麦混播对作物产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王宣茗, 杨钦忠, 张鹏, 赵沛义, 任永峰, 韩云飞, 杜二小, 张彪, 李树生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88-9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10
摘要48)      PDF(pc) (2083KB)(28)    收藏
【目的】探究内蒙古阴山北麓农业旱作区不同比例毛叶苕子与燕麦混播对作物产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以毛叶苕子和燕麦为试验对象,设置单播毛叶苕子(DB1)、单播燕麦(DB2)、80%毛叶苕子+20%燕麦(HB1)、60%毛叶苕子+40%燕麦(HB2)、40%毛叶苕子+60%燕麦(HB3)、20%毛叶苕子+80%燕麦(HB3)6个处理,分别在生育前期、生育中期、生育后期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分析不同混播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结果】HB1、HB2、HB3处理较DB1处理毛叶苕子相对籽粒产量提高1%~11%,较DB2处理燕麦相对籽粒产量提高3%~25%。0~20 cm土层下生育中期,与DB1和DB2处理相比,HB2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9.65%和11.55%( P<0.05)、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11.47%和15.44%( P<0.05),HB1处理脲酶活性提高8.07%和19.41%( P<0.05);HB2处理微生物量碳含量、HB1处理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95.79、21.02 mg/kg。与DB2处理相比,HB2处理土壤细菌OTU指数显著增加15.79%( P<0.05)、Shannon指数增加5.41%;与DB1处理相比,HB2处理真菌OTU指数增加33.58%( P<0.05)、Shannon指数增加36.50%、Chao1指数增加6.56%。在门水平上,HB2处理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结论】60%毛叶苕子+40%燕麦混播处理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农业旱作区较适宜的混播比例,该处理下作物籽粒产量最高,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高,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丰富度与有益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氮营养诊断
郝琪, 梁红伟, 王永强, 王富贵, 陈天陆, 王振, 白岚方, 王志刚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1-1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1
摘要46)      PDF(pc) (2567KB)(11)    收藏
【目的】明确氮肥运筹对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以氮营养指数为监测指标诊断土默川平原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氮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检测2022—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两试验地中3个施氮量(0、270、360 kg/hm 2)和全生育期3次、5次施氮下玉米氮营养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统计建模的方法,研究玉米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各时期玉米冠层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并构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增加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 P<0.05);施氮量从270 kg/hm 2增加至360 kg/hm 2,年平均产量提高5.79%;施氮次数从3次增加至5次,年平均产量和年平均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15%、22.25%。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 Nc=3.36 W -0.22, R 2=0.94, P<0.05,验证精度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40%、11.50%和0.20%,模型稳定性较好。通过模型计算,施氮量270 kg/hm 2时,对应适宜施氮次数为5次,分别在4叶展期、8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以15∶25∶35∶15∶10的比例追施氮肥,玉米产量最优,为14.09 t/hm 2;玉米拔节期、9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需氮量范围分别为-3.42~15.29、-16.80~22.90、-26.86~62.32、-54.65~85.14和-48.18~111.80 kg/hm 2。【结论】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玉米拔节期到乳熟期植株氮营养状况,通过该模型还可以计算、推荐合适的施肥量,能够实现玉米生长的按需作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
袁合涛, 梁旬, 殷兆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26-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14
摘要44)      PDF(pc) (1462KB)(12)    收藏
【目的】 系统呈现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 CiteSpace6.2 R4计量分析软件,对2001年1月17日—2023年7月15日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动态、热点演变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 2001—2023年我国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增长期、高质量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发文量排名前5的学科领域为农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基础科学、科学研究管理、信息经济,体现了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业态;发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是姜长云(6篇);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发文量的主体,各发文作者及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合作比较松散;第一高频关键词是创新驱动,频次为87;#0创新驱动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个聚类;从关键词突现来看,突现强度最高的前五个关键词为乡村振兴(2.44)、智慧农业(1.92)、创新驱动(1.91)、产业化(1.86)和转型升级(1.76);#0创新驱动从2001年持续到2023年,其研究热度最高、交叉线最多。【结论】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中央一号文件、现代农业是当前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研究的热点,在乡村振兴、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化,未来趋势将会更加注重产业融合、数字农业、农业数智化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烤烟初烤阶段喷施不同物料比复合生物制剂对陕南烟叶品质的影响
郑杰, 胡鑫, 张傲杰, 王平平, 郭春生, 叶亚军, 龚廷锋, 艾绥龙, 张立新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3): 64-7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3.07
摘要44)      PDF(pc) (1137KB)(10)    收藏
【目的】分析烤烟初烤过程中喷施复合生物制剂对陕南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复合生物制剂物料比的选择及烤后烟叶质量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省商洛市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9上部叶(B2F)为试验材料,设计5%物料比(T1)、4%物料比(T2)、3%物料比(T3)3种复合生物制剂(SXC-4)处理,在初烤阶段变黄期末期(42 ℃)进行喷施,测定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分析。【结果】与CK相比,T1处理下果胶和木质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分别降低了58.00%和5.90%;T2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增加效果最好,分别增加了6.50%和51.80%;T3处理下还原性糖、总糖、莨菪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Amadori化合物含量提升最高,分别为21.00%、17.00%、51.00%、54.80%、2.70%、11.20%,且感官质量得分最高,为60.95;且T3处理果胶和木质素分别降低43.49%、4.50%,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2.90%,处理效果与T1、T2处理相比较差。【结论】烤烟初烤阶段喷施复合生物制剂可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提升透发性、降低杂气和刺激性、改善浓度和劲头,感官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喷施3%物料比的复合生物制剂可明显提升陕南烟叶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