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其友,高明杰,刘洋,等.中国马铃薯生产与市场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 李璐伊. 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247-248. [3] 闫雷,张远学,高剑华,等.利用AMMI模型分析湖北省区试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J].种子,2020,39(9):76-79. [4] 李亚杰,白江平,张俊莲,等.甘肃省马铃薯区试产量数据的AMMI模型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1):61-66. [5] GAUCH H G.Model selection and validation for yield trials with interaction[J].Biometrics,1988,44(3):705-715. [6]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 刘卫星,贺群岭,张枫叶,等.大粒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 模型分析[J].作物杂志,2020(2):60-64. [8] 王炜,王怀昕,张元琴,等.基于AMMI 模型的贵州省水稻区试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2. [9] 李元元,张征锋,孙辽,等.利用AMMI 模型评价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的适应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285-289. [10] 叶美金,卜俊周,魏建伟,等.河北省夏玉米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综合分析[J].玉米科学,2020,28(1):72-78. [11] 龚锡震,柏光晓,任洪,等.基于AMMI模型对青贮玉米区域试验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J].种子,2019,38(4):110-113. [12] 赵玉坤,宁东贤,杨秀丽,等.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效应对长胚芽鞘小麦产量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9):1397-1400. [13] 林坤,郭凤芝,葛振勇,等.鲁西南地区10个小麦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6):6-10. [14] 谭春燕,李振动,朱星陶,等.AMMI模型在贵州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7):10-13. [15] 周启龙,多吉顿珠,刘云飞,等.应用AMMI模型分析饲用燕麦干草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J].种子,2020,39(6):79-82. [16] 宋淑芳,周冀衡,张一扬,等.应用AMMI模型分析云南保山烤烟物理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12):1-6. [17] 孙计平,李雪君,吴照辉,等.应用AMMI模型分析烤烟区试品种稳定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9):263-267. [18] 秦军红,张婷婷,孟丽丽,等.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3):574-582. [19] 纳添仓. 马铃薯品种稳定性分析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2):202-207. [20] 宿飞飞,陈伊里,吕典秋,等.用AMMI模型分析马铃薯淀粉品质性状的稳定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1):18-22. [21]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等.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J].种子,2012,31(7):106-109. [22] 周宇飞,依兵,吴奇,等.基于GGE双标图的高粱品种产量及其稳定性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8,49(6):649-654. [23] 常磊,岳云,柴守玺,等.品种稳定性不同分析模型在西北小麦区域试验中应用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2):13-18. [24] 杨涛,李加纳,唐章林,等.三种评价品种稳定性方法的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1):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