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海斌. 轮作模式对马铃薯生育、土壤养分和产质量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2] 吕雪峰,吕君.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2):60-63. [3] 侯建伟,段玉,张君,等.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马铃薯间作模式的生产力与水分利用[J].土壤,2018,50(1):79-85. [4] 张重义,谢小波,王毅,等.烟草化感自毒作用与其连作障碍研究的启示[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4):88-92. [5] 焦永吉,程功,马永健,等.烟草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14(2):56-62. [6] 聂海,李琳英.我国粮食安全生产问题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112. [7] 沈学年,刘巽浩.多熟种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2-3. [8] 赵会纳,雷波,王茂盛,等.不同轮作模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7):63-66. [9] 张艳. 烤烟连作、烤烟—玉米轮作对烟叶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45-48. [10] 贺丽娜,梁银丽,熊亚梅,等.不同前茬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1):24-28. [11] 张新慧,张恩和,王永捷,等.不同前茬对当归药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药材,2010,33(11):1678-1680. [12] 王立祥,李军.农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3] 杨佳,崔福柱,郭秀卿,等.不同耕作方式及前茬作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3):362-365. [14] 刘洪庆,付丹丹,武海杰,等.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27(8):59-66. [15] 赵庆雷,信彩云,王瑜,等.不同轮作模式对花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45(6):1321-1327. [16] 王仪明,雷艳芳,魏臻武,等.不同轮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7,31(9):1803-1810. [17] 郭秀娟,杨建春,冯学金,等.不同前茬作物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品质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6(2):165-167. [18] WILSON J W.Ecological data 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by plants and plant communities[C]//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Field Data.Sydney:Interscience Publishers,1967. [19] 王信理. 在作物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模拟中如何合理运用Logistic方程[J].农业气象,1986(1):14-19. [20] 周东亮,叶丙鑫,王姣敏,等.黑色地膜双垄覆盖对马铃薯干物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8(2):47-52. [21] 何万春,何昌福,邱慧珍,等.不同氮水平对旱地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4):175-182. [22] 张婷婷. 氮素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库活性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5,29(2):75-79. [23] 宋树慧,何梦麟,任少勇,等.不同前茬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病害发生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2):123-126. [24] 元生朝. 合理的复种轮作与湖北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J].作物学报,1981(3):21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