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0, Vol. 31 ›› Issue (6): 136-136.doi: 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2

• 畜牧 • 上一篇    下一篇

蒙古羊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其产羔性能相关研究

刘永斌[1] 荣威恒[1] 王峰[1] 何小龙[2] 田春英[1] 达赖[1]   

  1. [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2]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 出版日期:2010-06-20 发布日期:2010-06-20
  • 通讯作者: 刘永斌
  •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永斌(1977~),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技术与牛、羊育种。
  •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102).

  • Online:2010-06-20 Published:2010-06-20

摘要: 以控制Belclare和Cambridg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15和GDF9基因在蒙古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2个基因对蒙古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蒙古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GDF9基因的G8突变(C→T),也没有检测到BMP15基因的B4突变(G→T),在所检测的116个蒙古羊个体中,BMP15基因在B1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具有++、+A和AA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该段DNA序列中存在3个碱基的缺失,即编码区第28,29,30位碱基缺失,使其10号氨基酸残基亮氨酸(L)缺失,变成了突变基因型(AA),形成B1突变体;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B1突变在双羔系中的发生频率高于单羔系中发生的频率,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两品系在该位点具有中度多态性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与产羔性能关系分析表明B1突变对蒙古羊产羔数无显著影响(P〉0.05)。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