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06-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奋进中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2010, 31(6):  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1
    摘要 ( 42 )   PDF (803KB) ( 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中央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以服务“三农三牧”为宗旨,围绕科研中心工作,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在研究和解决自治区农牧业重大生产技术问题、农畜新品种培育推广、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技联合协作及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坚持抓好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全院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前言
    2010, 31(6):  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2
    摘要 ( 12 )   PDF (32KB)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历经一百年的岁月沧桑,伴随着时代前行的步伐,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迎来了百年华诞!百年耕耘不辍,百年开拓创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的道路上秉承着严谨、创新的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事业传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畜牧
    内蒙古马、牛、羊上膘和掉膘的规律以及膘情等级的研究
    杭维才
    2010, 31(6):  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3
    摘要 ( 444 )   PDF (179KB) ( 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各地的马、牛、羊一年四季都实行放牧管理(一部分农区的役畜例外),这些牲畜的饲料来源主要是依靠天然草场,因此牲畜的上膘与掉膘和天时季节发生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春末夏初,天气回暖,青草萌生,牲畜就开始上膘。
    不同比例甜菜渣日粮养肥猪效果的研究
    郭庆亭,刘钟,张义庭,于凤莲,赵汉章
    2010, 31(6):  4-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4
    摘要 ( 103 )   PDF (134KB) ( 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试验是在总结群众经验和1977年、1979年甜菜渣喂猪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验证40~90kg阶段育肥猪日粮中甜菜渣经济有效的比例,为养猪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内蒙古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品种群的培育
    王睦生,刘桂莲,荣威恒,李精一,刘克苏,苏文焕,李绍林,张银柱,姚书民
    2010, 31(6):  7-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5
    摘要 ( 91 )   PDF (355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半细羊毛是现代毛纺工业的重要原料,民用毛线、工业用呢、工业用毡都需要半细羊毛。至今我国已经培育出新疆细毛羊等多个品种,细羊毛从量上已经基本满足需要,而半细毛羊还是一个空白,半细羊毛至今仍然十分不足。因此,培育出适应内蒙古自然条件的半细毛羊,以生产工业所需的半细羊毛,对支援毛纺工业和改善人民生活都有其重要意义。
    彩色卡拉库尔羊毛色分离选育技术总结
    羿翰卿
    2010, 31(6):  12-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6
    摘要 ( 100 )   PDF (335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卡拉库尔羊原产于中亚细亚,荒漠、半荒漠地区,是一个古老的羔皮绵羊品种。所产羔皮具有独特花卷类型和多种珍贵毛色,在国际裘皮市场上享有盛誉,称卡拉库尔羔皮或波斯羔皮,为国际裘皮市场二大支柱之一。目前世界上,前苏联等50余国家和地区有各色卡拉库尔羊3 000余万只。年产羔皮量2 000余万张,国际市场上每年贸易额约1 000万张,其中:前苏联350万张、
    萨福克肉羊杂交效果的试验研究
    唐道廉
    2010, 31(6):  17-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7
    摘要 ( 61 )   PDF (133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试验依据和目的萨福克肉羊品种具有早熟、体大、肌肉发育良好的特点。该试验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些特点,通过与其他品种母羊杂交,提高后代羔羊生长发育速度和产肉能力。
    内蒙古半细毛羊品种群适应性的研究——成年母羊耐饥耐渴试验
    李精一,王睦生,刘克苏,刘桂莲,荣威恒,徐桂梅,李国林,刘晓松,苏文焕,李绍林
    2010, 31(6):  19-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8
    摘要 ( 63 )   PDF (140KB) ( 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试验目的内蒙古半细毛羊培育地区,均属荒漠半荒漠,自然条件严酷,并常有"白灾"、"黑灾"发生。为了弄清用复杂杂交培育出的半细毛羊品种群能否像母系蒙古羊那样适应当地条件,并为有计划地备草、备料,合理地利用草场,科学地饲养管理,保证羊只生产性能正常,以及有效地抗灾,保畜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
    含澳血公羊与莎力斯克母羊杂交后代2岁羊毛质效果分析
    刘桂莲,凌辉宗,莎仁,单振福,王连元
    2010, 31(6):  21-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09
    摘要 ( 142 )   PDF (110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快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生产性能和改进羊毛综合品质,笔者对好鲁库种羊场引用澳血与莎力斯克羊的杂交组合试验的杂交后代2岁羊羊毛品质进行了实验室分析,以便了解杂种后代羊毛品质的改进情况而为育种工作提供依据。试验羊所处自然条件及试验所用仪器笔者已在本刊上期中叙述,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氯前列烯醇处理大群放牧乏情母牛的效果
    孟祥骏,杜生旺,阎学洙,陈永宽
    2010, 31(6):  23-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0
    摘要 ( 74 )   PDF (63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牛群概况试验牛是国营元宝山牧场的生产母牛群,品种为蒙古牛或西门达尔与蒙古牛的杂种一代,年龄3~10岁。元宝山牧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高寒地带,牧草繁茂,气候寒冷,平均气温在0℃左右,1—3月份放牧地积雪盈尺。牛群饲养管理粗放,营养状态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母牛繁殖率较低,尤其有一部分母牛,产犊后当年不再发情,
    褪黑激素及其应用
    杜生旺,孟祥骏,马红刚,杨宝龙
    2010, 31(6):  24-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1
    摘要 ( 101 )   PDF (235KB) ( 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褪黑激素(melatonin,MLT)是由松果腺细胞从血液中摄取色氨酸及其羟化酶逐步合成的一种重要激素。近年来,发现褪黑激素,亦存在于松果腺以外的组织,如视网膜、红细胞以及肠黏膜细胞。
    绵羊精液高倍稀释受胎效果的研究
    刘雅青,单振福
    2010, 31(6):  27-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2
    摘要 ( 59 )   PDF (183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澳美种公羊的作用,于1984年在赤峰市好鲁库种羊场开展了该项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在生产条件下完成了试验研究的全过程,选出了较好的稀释液,确定了绵羊精液常温处理、高倍稀释、短途运输的使用方法及输精量和输精标准。把一次输精量的有效精子数由7 000万个降低到1 000万个,仍得到了75%以上的情期受胎率,突破了绵羊精液稀释不宜超过5倍的常规,在绵羊繁殖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优秀种公羊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和依据,使种公羊的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
    塔布赛乡畜牧业生产调查报告
    马维驿
    2010, 31(6):  30-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3
    摘要 ( 67 )   PDF (156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布赛乡位于土默特左旗南端,属黄河流域土默川冲积平原地带。土地总面积0.7万hm2,其中:耕地0.4万hm2,占总面积52.5%,林地0.05万hm2,占7.2%;盐碱荒滩草地0.1万hm2,占15%。自然特点: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133 d,降雨量400 mm,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中国北方奶牛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德,王琪瑞
    2010, 31(6):  32-3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4
    摘要 ( 94 )   PDF (183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北方是我国主要奶牛业和乳品工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的奶牛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要进一步提高奶牛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奶牛业的高效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简述了北方奶牛业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我国北方奶牛业发展趋势。
    夏洛莱羊在内蒙古繁育及杂交利用的探讨
    田果良,唐道廉,田瑛,钱宏光
    2010, 31(6):  35-3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5
    摘要 ( 446 )   PDF (122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夏洛莱羊在内蒙古的繁育结果表明,母羊繁殖率、羔羊增重等主要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原产地品种标准,在牧区放牧条件下,夏洛莱羊与蒙古羊的一代杂种羔羊6月龄胴体重为19.5 kg,比蒙古羊羔羊增加3.71 kg。用夏洛莱作杂交父本生产肉羔羊效果好,可广泛用于经济杂交生优质羔羊肉。
    通过比色测定瘤胃液氨氮含量方法的改进
    冯宗慈,高民
    2010, 31(6):  37-3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6
    摘要 ( 75 )   PDF (69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本刊1990年第3期上介绍过一种测定瘤胃液氨氮含量的比色方法。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快速、简便、不用仪器。但同时该方法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即用肉眼比色,分辨力较低,误差较大,并且其中一种重要试剂(二氯异三聚氰酸)很难购到,而推荐的代用品次氯酸钙因往往含有氢氧化钙使溶液混浊,影响比色,而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不同锌源对绵羊免疫机能的影响
    邵凯,徐桂梅,荣威恒,包赛娜,张海鹰,珊丹,于朝晖,王洪荣
    2010, 31(6):  38-3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7
    摘要 ( 67 )   PDF (203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9只1.5岁羯羊,分成3组进行实验,观察氧化锌、蛋氨酸锌和单纯蛋氨酸对绵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相同和同一补锌水平条件下,补蛋氨酸锌组绵羊的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反应抗体滴度在第4和第6周明显高于补氧化锌组和不补锌的蛋氨酸组。同时,与补氧化锌组相比,补蛋氨酸锌还能明显提高绵羊血清球蛋白含量,淋巴细胞ANAE染色阳性率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
    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业综述
    李学英,扎鲁达
    2010, 31(6):  40-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8
    摘要 ( 79 )   PDF (168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虽然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大牧区,但由于受传统畜牧业及牛的品种、科技水平等的制约,牛肉生产能力一直不高。从20世纪70年代初引进国外优良肉用种牛改良蒙古牛开始,经过20余年的工作,目前的肉牛生产已基本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畜牧业的一项新兴产业。对此,分发展概况、基本特点、生产水平、科技进展4部分综述于后。
    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生产性能及建立繁育体系的研究
    涂友仁,荣威恒,刘桂莲,王睦生,凌辉宗,李精一,刘雅青,张启成,敖明,李占斌,王卫华,孙淑珍,莎仁,奥奕平,巴晓红
    2010, 31(6):  42-4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19
    摘要 ( 88 )   PDF (231KB) ( 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育种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先后培育成了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和兴安细毛羊等品种。但是这些品种仍普遍存在羊毛偏短、净毛率低、腹毛短稀、油汗偏黄、弯曲偏小、羊毛综合品质差等缺点。澳洲美利奴羊是世界上最好的细毛羊品种,国内外引用澳洲美利奴公羊与本地细毛羊品种母羊交配,其后代在毛长、弯曲、油汗颜色、净毛率和净毛量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为了克服内蒙古自治区旧型细毛羊品种之不足,1983年开展了引用澳美羊的有益基因,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生产性能的科技攻关项目。经科研、教学、推广、生产部门通力协作,使攻关区细毛羊的生产性能、羊毛综合品质达到或接近了中等澳毛水平。说明适当引入澳美羊的有益基因,对改进内蒙古原有旧型细毛羊品种,使其成为优质、高产的新型细毛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商品肉牛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
    扎鲁达,戴洪庆,李学英
    2010, 31(6):  45-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0
    摘要 ( 70 )   PDF (220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商品肉牛基地的选择与条件、主要技术及组织管理措施、项目完成情况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论述了内蒙古地区商品肉牛开发利用技术和概况。
    衡量畜牧业生产(牧区)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于中流,田春英,孙来源,常凤荣,羿静,于朝晖
    2010, 31(6):  48-4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1
    摘要 ( 54 )   PDF (148KB) ( 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衡量畜牧业(牧区)生产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是一项采用软科学的方法,试图从整体上解决衡量畜牧业(牧区)或草原畜牧业生产绩效的一整套"软件"。其研究对象为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评判时分全国、省(自治区)、旗(县)三个层次。所研制的"草原畜牧业标准化综合评判系统"采用了系统论,
    内蒙古白绒山羊优质高产新品系绒毛物理性能的研究
    刘桂莲,王睦生,高娃,孙素珍,雷春林,张培业,李志武,王卫华,特木勒,巴小红,张永斌,刘少卿,闫志文,仲家文,苏和巴特,陈明生
    2010, 31(6):  51-5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2
    摘要 ( 49 )   PDF (225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内蒙古3个盟市的4个育种基地绒样测试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优质高产新品系羊绒细长、色白、光泽和手感良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优质的纺织原料。绒毛细度、长度、密度、强伸度、净绒率、含脂率符合绒山羊品种指标的要求。绒毛细度、绒层高度和净绒率已达到了攻关指标的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与研究
    赵瑞,刘红葵,郭保民,田春英,高文渊,白雪峰
    2010, 31(6):  55-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3
    摘要 ( 42 )   PDF (268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健全及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建立起乡(镇)、苏木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全区旗、县服务中心(兽医站、改良站、草原站、经营管理站)等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牧民自办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网络。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为农牧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列化(市场化、合作化、产业化、企业化等)配套服务。
    畜牧业产业化初探
    乌兰巴特尔,栗林,贾淑萍,刘红葵
    2010, 31(6):  58-5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4
    摘要 ( 55 )   PDF (246KB) ( 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牧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较大型的加工企业、商业企业、畜牧技术部门为龙头,按照市场需求与农牧民签订产、供、销合同,建立生产基地、社会服务体系,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通过社会化服务和利益吸引,使产、供、销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城乡改革逐步深入,交汇融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长链脂肪酸钙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效果的研究
    王秀梅,包赛娜
    2010, 31(6):  61-6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5
    摘要 ( 77 )   PDF (117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年龄、体重、胎次相近,泌乳前期和中期的高、中产黑白花奶牛26头,分为4组,在其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长链脂肪酸钙,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研究长链脂肪酸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脂肪酸钙的3个试验组,试验期末的产奶量均比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于产奶前期的高产奶牛,饲喂250 g组,试验期末的头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0.7%,多产鲜奶3.0 kg,差异显著(P〈0.05)。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刍议
    乌兰巴特尔
    2010, 31(6):  63-6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6
    摘要 ( 51 )   PDF (363KB) ( 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寻与研究,试述了内蒙古实现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措施。即:首先要兴办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次要培植畜产品流通体系;三要加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四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要加强畜牧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六要有健全的畜牧业政策、法规作保障。
    保持内蒙古畜牧业稳定发展之浅见
    蒙和乌力吉
    2010, 31(6):  67-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7
    摘要 ( 67 )   PDF (160KB) ( 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畜牧业13年连续丰收,这是内蒙古畜牧战线和广大牧民的喜事。但是,畜牧业的大起大落也是值得警惕的。某些薄弱环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之不致影响大局。要在稳定增产的基础上,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九五"期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论肉牛生产中实施牲畜“种子工程”的技术措施
    吴志瑞,李学英
    2010, 31(6):  68-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8
    摘要 ( 48 )   PDF (210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实施内蒙古牲畜"种子工程"项目中,提出到20世纪末,养牛主产区——5个盟、市的饲养量达到480万头,生产牛肉19.6万t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良种本交公牛是当务之急。在技术上提出不同盟、市在原有改良牛的基础上,利用不同肉用品种的公牛,确定不同选配方案,生产个体生产量较高、肉品质较好的杂种牛;同时,根据良种公牛选育指标,选择具有一定稳定遗传性能的本交公牛。
    蛋氨酸锌对绵羊羊毛生长的影响
    邵凯,郭文华,王洪荣,荣威恒,徐桂梅,张海鹰,珊丹
    2010, 31(6):  71-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29
    摘要 ( 68 )   PDF (147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9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5岁内蒙古细毛羊羯羊,进行补饲不同锌源对羊毛生长影响的研究。试验羊分为3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无机锌组(基础日粮+氧化锌+蛋氨酸)、蛋氨酸锌组(基础日粮+蛋氨酸锌)。试验采用羊毛划线染色法确定不同时期的毛长和毛重,比较不同组羊毛的数据。结果表明,氧化锌组和蛋氨酸锌组的羊毛长度低于对照组,但2组的毛重都高于对照组,3组间羊毛毛长和毛重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内蒙古白绒山羊体重性状遗传力的估计
    赵存发,高佃平,李金泉,刘少卿,汪彬,张永斌,苗雄,岱庆格日乐
    2010, 31(6):  73-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0
    摘要 ( 101 )   PDF (159KB) ( 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半同胞相关法计算了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绒山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重的遗传力。结果:初生重、断乳重、周岁重和2岁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039、0.22、0.28和0.32。根据各性状遗传力的大小,得出结论:①在山羊初次选择时不能依据断乳重的表型值;②在绒山羊周岁选择时也不能依据周岁重表型值;③依据成年重的表型值选择成年绒山羊可以使体重取得较低的遗传进展。
    布尔山羊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试验
    达来,赵霞,田瑛,孟德俊,张令进,于清勇,闫金华
    2010, 31(6):  75-7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1
    摘要 ( 91 )   PDF (72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布尔山羊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惟一肉用山羊品种,从1995年首次引进布尔山羊以来,对当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效果非常明显,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但因布尔山羊纯种羊的数量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笔者在1999年10月15—20日期间,使用FSH和LH对布尔山羊的5只母羊进行了超排处理,通过实施胚胎移植技术,以期成倍增加布尔山羊的数量,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论内蒙古自治区肉牛产业化发展
    田春英,荣威恒
    2010, 31(6):  76-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2
    摘要 ( 55 )   PDF (257KB) ( 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寻和研究,试述内蒙古肉牛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战略及措施。即:建立网络化的市场体系;改良品种,进行科学繁育(建立良种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肉牛品种改良和育肥生产基地;采用现代化肉牛屠宰工艺,加强饲养管理、缩短饲养周期。
    胚胎移植技术在白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赵霞,达来
    2010, 31(6):  79-7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3
    摘要 ( 105 )   PDF (121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1996—1998年,经3个品种的306只白绒山羊供体羊进行超排处理共获可用胚胎3 782枚,平均回收可用胚胎(12.43±4.68)枚,受胎率达70.16%,产羔率达64.99%。试验结果为:①使用2种FSH制剂,每组供体回收可用胚胎平均数:(12.97±4.74)(宁波产FSH 120 IU)、(12.4±5.77)(宁波产FSH138 IU)、(9.32±4.68)(中国科学院FSH 1.8 mg)、(11.73±5.28)(中国科学院FSH 2.2 mg)枚,试验表明2种制剂只要剂量合适都有较好的超排效果。②移植三胚和双胚受体羊的受胎率和产羔率明显高于移植单胚的受胎率和产羔率。获得的受胎率如下:65.12%(单胚)、79.4%(双胚)、86.2%(三胚)。③供受体羊发情同步差对受体羊妊娠率有重要的影响,同步差为0 h、±12 h的受胎率显著高于同步差±24 h的受胎率。受胎率分别为:74.86%(0 h)、72.12%(±12 h)、41.4%(±24 h)。
    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内蒙古白绒山羊育种值的研究
    李玉荣,李金泉,高佃平,张立岭,周欢敏,安玉君,乌兰巴特尔,汪彬,张永斌
    2010, 31(6):  81-8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4
    摘要 ( 66 )   PDF (371KB) ( 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了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1989—1998年共10个年度3 981只个体的抓绒量和体重的单性状育种值,以及这两个性状的综合育种值。在模型中考虑的固定效应有年龄效应和性别-群体-年度效应、随机效应有个体的加性效应和个体永久性环境效应。比较育种值选择与表型值选择的结果表明:①公羔依据断乳重选择与依据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较大;②育成母羊依据表型值选择与依据综合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③育成公羊依据表型值选择与依据综合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④种公羊依据抓绒量和体重的表型值选择结果分别与依据各自性状育种值选择结果的秩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应用个体表型值选种存在准确性较差的缺点;动物模型BLUP法适合用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选种。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选择种公羊的具体方法。
    内蒙古细毛羊产业状况和发展前景探析
    荣威恒,田春英,王峰
    2010, 31(6):  86-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5
    摘要 ( 72 )   PDF (349KB) ( 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特别是细毛羊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是自治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细毛羊产业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发展优势及发展方向与对策等进行系统的阐述。
    舍饲绒山羊生产性能测定
    京泽君,尚庆华,白音,王军,赵臣,陈雷
    2010, 31(6):  90-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6
    摘要 ( 38 )   PDF (142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罕山白绒山羊的舍饲半舍饲试验表明,绒山羊舍饲后体重、繁殖、产绒量等生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保持了原有羊绒的品质,证明在本地区现有条件下实施绒山羊的舍饲半舍饲是可行的。
    加强草原建设 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
    马伟杰,吕新龙,乌兰,崔仲楠,范艳红,宝日玛
    2010, 31(6):  92-9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7
    摘要 ( 67 )   PDF (228KB) ( 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呼伦贝尔草原退化及生态恶化问题,提出了草原建设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措施。通过实施"乳肉草"发展战略,开展草原建设,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确保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繁殖规律及遗传参数的估计
    钱宏光,李蕴华,刘佳森,张立岭,巴图,马勇华
    2010, 31(6):  95-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8
    摘要 ( 115 )   PDF (146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系统分组法,对从德国引进的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体型测定值的遗传力进行估计,并对2002年和2003年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初生重h2=0.270;2003年产羔率和双羔率分别为142%和59.6%(P〉0.05),2002年双羔率为57.6%;性别比为♂∶♀=1∶1.18。
    肉羊遗传参数的估计
    李蕴华,巴图,荣威恒,汪立勤,钱宏光
    2010, 31(6):  97-9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39
    摘要 ( 56 )   PDF (115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畜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反映了畜禽品种的种质特性,同时,家畜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也是确定选种方法、预测选择效果、估计育种值、制定选择指数以及进行间接选种的重要依据。
    肉用羊的生长发育、母体行为与饲养管理的研究
    钱宏光,李蕴华,巴图,刘佳森,张立岭,马勇华
    2010, 31(6):  99-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0
    摘要 ( 54 )   PDF (489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道塞特、萨福克、德国美利奴和蒙古羊4个品种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道×萨、蒙×萨6月龄体重分别是41.88,52.83 kg,差异极显著于蒙古羊。其他组合与蒙古羊的差异不显著。美×萨周岁体重是51.41 kg,差异极显著于蒙古羊组合,道×萨、萨×美、蒙×萨周岁体重分别为45.25,51.91,51.75 kg,高于蒙古羊,其他组合与蒙古羊差异不显著。
    呼伦贝尔细毛羊导血效果与分析
    许忠霞,包利锋,李疆,王玉,张秀坤,沙志娟,初永春,娜仁,王智清,苏义,谷庆华,慕红军
    2010, 31(6):  105-10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1
    摘要 ( 56 )   PDF (155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引进澳美、德美和邦德种公羊,对呼伦贝尔细毛羊进行导血提高,主要采取区域品系繁育技术,培育细型细毛羊品系和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品系,采用胚胎移植、冷冻精液配种、鲜精常温人工授精、鲜精高倍稀释、小群本交改良、选种选配等先进繁殖技术,综合运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使呼伦贝尔细毛羊群体品质、羊毛综合品质、产毛量和产肉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呼伦贝尔羊“巴尔虎”品系的外形分析
    王玉,刘卫平,沙志娟,许忠霞,吉日嘎拉,斯琴高娃,玉杰
    2010, 31(6):  107-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2
    摘要 ( 314 )   PDF (140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呼伦贝尔羊"巴尔虎"品系为蒙古羊系绵羊,属于短脂型肉用绵羊,主要分布在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呼伦贝尔羊"巴尔虎"品系类型羊的头大小适中,体型强壮,四肢结实,大腿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公羊部分有角,母羊无角。体躯绝大多数以白色为主。为了进一步了解"巴尔虎"品系羊,在新巴尔虎右旗部分地区对羊的体尺、体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当前发展内蒙古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金海
    2010, 31(6):  109-10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3
    摘要 ( 70 )   PDF (371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按照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重塑畜牧业基础地位,创造发展新优势;如何通过发展畜牧业,改善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比例关系,使内蒙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通过这一基础产业的发展达到协调推进,这对于内蒙古来说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笔者围绕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以及如何全面提升内蒙古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提出了内蒙古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奶牛双轨饲养技术应用研究
    李良臣,贾伟星,杨晓松,张丽萍,王旭东,战洪波,董志强,郭伟
    2010, 31(6):  113-1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4
    摘要 ( 61 )   PDF (215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双轨模式化饲养技术,可延长奶牛的生产年限(健康、长寿),提高母牛的繁殖率(生殖系统疾病减少,配种率提高),增加产奶量20%~40%(每头奶牛年产奶量增加1 000 kg~2 000 kg)。
    奶牛性控IVF胚胎移植效果的初探
    苏和,达来,邵凯,杭乃诚,田瑛,杨燕燕,特日格勒,青格勒,乌达巴拉
    2010, 31(6):  116-1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5
    摘要 ( 88 )   PDF (118KB) ( 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在内蒙古大正美联奶牛工程有限公司移植的591头奶牛性控IVF胚胎的资料分析:细管常规冷冻法的冷冻胚胎移植效果高于(P〈0.05)微滴玻璃化;移植双胚和单胚、发情后第6和7天的受体母牛的移植效果不显著(P〉0.05);A级胚胎的移植效果高于B级,差异显著(P〈0.05)。
    巴美肉羊舍饲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荣威恒,王峰,刘永斌,何小龙,黄贵祥,李虎山,王春,苏布达,贾利
    2010, 31(6):  118-1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6
    摘要 ( 67 )   PDF (120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分别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五原县、临河区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统计。各羊只配戴耳号,定向观察,与大群一起饲养。1.2羊只的饲养管理采用舍饲饲养,母羊粗饲料平均喂量为1.2 kg,精饲料投喂量视母羊的生理状况而定。羔羊3~4月龄断奶,羔羊混合精料的喂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自由采食粗饲料,粗饲料主要以玉米青贮为主,自由饮水。
    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畜牧业应采取的措施
    杨雪茹,都林凤,贾雄华,贾伟,莫日根
    2010, 31(6):  119-1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7
    摘要 ( 55 )   PDF (145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肉类和禽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已是畜牧业大国,但由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著。粪便污染、水质污染、恶臭污染和药物残留潜在污染是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必须掌握生态平衡原理。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经济,从而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努力为内蒙古发展现代农牧业提供科技支撑
    赵存发
    2010, 31(6):  121-1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8
    摘要 ( 49 )   PDF (264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科技工作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要求,强调"实现未来经济目标,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内外肉羊生产发展现状
    乌达巴拉,邵凯,达来,苏和,杭乃诚
    2010, 31(6):  124-1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49
    摘要 ( 74 )   PDF (262KB) ( 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及国外肉羊生产现状、国内外肉羊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肉羊业生产趋势进行了阐述。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mRNA在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王峰,刘永斌,田春英,祁云霞,荣威恒
    2010, 31(6):  127-1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0
    摘要 ( 63 )   PDF (366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基因主要在哺乳动物卵巢中表达,对卵泡的发育和分化起重要作用。研究根据其他物种BMP15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牛卵巢中提取总RNA,扩增出BMP15 cDNA序列;将此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中,经PCR鉴定和DNA序列测定分析验证,符合BMP家族基因结构特征,然后根据此序列构建cRNA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牛卵巢BMP15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牛BMP15基因,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早期表达,在初级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中也表达,在次级卵泡晚期也有表达,同时BMP15基因在透明带周围表达,这可能是透明带周围细胞中的BMP15基因渗透到透明带中。
    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周期性变化研究
    李玉荣,范文斌,李长青,尹俊,张燕军,李金泉
    2010, 31(6):  131-13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1
    摘要 ( 58 )   PDF (510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绒山羊1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形态在1年中呈周期性变化,在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形态各不相同。从4月份开始,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向下分裂延伸,开始了毛囊的重建;8—9月毛囊完成重建,毛囊结构完整;10月毛球细胞停止分裂,毛乳头萎缩,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毛根上移,毛囊进入退行期;12月毛囊根部上升到皮脂腺附近不再变化;翌年1—3月毛囊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了解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1年内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绒山羊绒毛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蒙古羊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其产羔性能相关研究
    刘永斌,荣威恒,王峰,何小龙,田春英,达赖
    2010, 31(6):  136-13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2
    摘要 ( 49 )   PDF (284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控制Belclare和Cambridge绵羊高繁殖力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BMP15和GDF9基因在蒙古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2个基因对蒙古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蒙古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GDF9基因的G8突变(C→T),也没有检测到BMP15基因的B4突变(G→T),在所检测的116个蒙古羊个体中,BMP15基因在B1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具有++、+A和AA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表明:该段DNA序列中存在3个碱基的缺失,即编码区第28,29,30位碱基缺失,使其10号氨基酸残基亮氨酸(L)缺失,变成了突变基因型(AA),形成B1突变体;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B1突变在双羔系中的发生频率高于单羔系中发生的频率,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两品系在该位点具有中度多态性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与产羔性能关系分析表明B1突变对蒙古羊产羔数无显著影响(P〉0.05)。
    原料奶生产体系的全程质量控制及其预防措施
    马燕芬,赵军,王丽芳,卢德勋
    2010, 31(6):  139-13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3
    摘要 ( 46 )   PDF (272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料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乳制品的质量,为确保乳制品的食用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本文着重从牛奶源头出发,对影响原料奶质量的生产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硫元素对羊肉膻味的影响初探
    叶红,王兴春,寇香凝
    2010, 31(6):  142-14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4
    摘要 ( 59 )   PDF (370KB) ( 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理论研究与实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创性的论述了羊肉产生膻味的原因,以及饲草料的含硫量对减小和消除羊膻味的作用。阐述了硫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和生理作用,评价了内蒙古天然草原硫丰度分布现状,提供了家畜缺硫的解决途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究
    粟林
    2010, 31(6):  147-14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5
    摘要 ( 67 )   PDF (354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大量转移,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加快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加快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了探讨。
    奶牛饲养过程中环境污染和化学性投入品对原料奶安全的风险分析
    王丽芳,杨健,高民
    2010, 31(6):  152-15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6
    摘要 ( 57 )   PDF (255KB) ( 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污染的环境因素(水、土壤、空气)对奶牛健康和原料奶质量的影响评估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养殖区域布局不合理,养殖场靠近其他污染源及人畜混居普遍存在;养殖场粪尿无害化处理比例太小;小城镇与农村聚居点产生大量生活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导致的工业污染严重;
    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主要生产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马跃军,刘斌,李玉荣,罗保华
    2010, 31(6):  155-1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7
    摘要 ( 74 )   PDF (384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内蒙古白绒山羊场1997—2007年21 569只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的生产记录,利用SAS 9.0软件的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进行了主效应的多重比较分析,并研究了9个非遗传因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5个产绒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年龄、母亲年龄、牧场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所有性状,性别除了对绒细度没有影响外,对产绒量、产绒后体重影响显著,对绒厚、毛长影响极显著;出生胎次对产绒量、毛长及早期生长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出生类型对绒细度、产绒后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出生月份对产绒量影响显著。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杨燕燕,邵凯,达来,曹贵方,苏和,田瑛,杭乃诚,乌达巴拉,青格勒
    2010, 31(6):  161-16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8
    摘要 ( 79 )   PDF (372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实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3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对巴彦淖尔市畜种结构的分析及调整思路
    刘敏
    2010, 31(6):  166-16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59
    摘要 ( 51 )   PDF (223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对当前巴彦淖尔市畜种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天然草原生态建设及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巴彦淖尔市应深挖农区潜力,大力发展草地农业,实现现代农业。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料的有效供给,在扩张牲畜饲养量的同时,提高质量,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效益,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牧区应加大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力度,调整绵山羊的比例,压缩饲养总量,减轻草场压力,实现草畜平衡,调整畜种结构,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的目标。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路战远,栗林,刘孝忱
    2010, 31(6):  169-1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0
    摘要 ( 46 )   PDF (368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牧区建设是一个不同于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以及民族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出发,就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为全面推进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新内容
    路战远
    2010, 31(6):  173-1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1
    摘要 ( 47 )   PDF (563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兽医
    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马、羊乙型脑炎的血清学调查
    王潜渊,刘黎明
    2010, 31(6):  179-17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2
    摘要 ( 76 )   PDF (125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6年5月,笔者到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进行牲畜疫病调查,了解到一些公社兽医站近年曾多次见到马具有神经症状的病例,绵羊、山羊亦有类似病例,不知是否为乙脑病毒所引起的发病和流行。因此,采取一些马及羊的血清进行检查。
    猪布氏菌二号菌苗对山羊的免疫试验
    卢炳魁,贺景英,张宝发
    2010, 31(6):  181-18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3
    摘要 ( 80 )   PDF (148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羊对口服和气雾猪二号菌苗都可以产生免疫,怀孕期比非怀孕期免疫效果更好,免疫山羊一般有64%~89%获得保护。应用饮服免疫方法更适合广大牧区特点,方法简便,对羊群放牧、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也不引起妊娠羊流产,因此内蒙古在病羊群中广泛饮服猪布氏菌二号菌苗,1年1次,连续3~4年,就可控制山羊布氏菌病的流行。
    羊线虫驱虫时间的论证和早春大面积驱虫的效果
    孙澄,莫勒格图
    2010, 31(6):  183-18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4
    摘要 ( 55 )   PDF (229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羊线虫病是内蒙古养羊业招致重大经济损失的常见病。多年来,尽管年年驱虫,但仍年年春季死羊,死亡率约在3%~5%,生产损失很大。其原因如何,能否从线虫防制研究上求得解决,控制线虫的危害,这是该文需要研究和论述的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畜禽绦虫调查
    王硕鹏
    2010, 31(6):  185-18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5
    摘要 ( 56 )   PDF (182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2—1985年的畜禽绦虫调查是以家犬和家鸡为主,着眼点放在人畜共患和对牧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致病种方面。通过对85只家鸡、39条家犬和5只家猫的调查以及兄弟单位供给的标本已鉴定出9种,它们隶属于圆叶目中的4科8属。此外,尚有少数未能定名。连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过去的记录和兄弟单位报来的1种共有18种,它们隶属于圆叶目中的5科13属。对多头绦虫、棘球绦虫与该2种绦虫蚴发病情况作了讨论。并建议对以上2种绦虫蚴病开展研究与防治,摸清瑞氏属绦虫在内蒙古造成的病害。
    工业氟污染区能否大量发展猪禽养殖业的探讨
    刘晓松,赵贵元,董宝山,徐桂梅,李国林
    2010, 31(6):  188-1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6
    摘要 ( 46 )   PDF (143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在工业氟严重污染地区,草食家畜濒于绝迹的情况下,能否大力发展猪禽养殖业,其畜产品对于人类食用有无不良影响进行了研究。①在工业氟污染严重地区生长2年以内的猪、鸡,其肉、内脏、鸡蛋的含氟量都略高于无氟害污染地区,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证明工业氟污染地区的畜产品对于人体健康是无害的。②试验同时对猪和山羊按体重以同等剂量的氟化钠饲喂,8个月后猪的骨氟值比正常对照组增高2倍,4个月后羊的骨氟值比正常对照组增高3倍。说明猪比羊有较强的抗氟性。③在工业氟污染区所做调查证明,由于猪、鸡以粮食为主要饲料,粮食中含氟量较低,而猪、鸡生活周期短,所以生活在高氟污染区的猪、鸡其生长、发育、繁殖力都未见异常状况。该结论在人工投氟试验中也得到证实。综上所述在工业氟污染区大量发展猪、禽养殖业是可行的。
    感染口蹄疫病毒猪的组织中抗原定位与超微结构变化
    杨玉莹,靳国雄,杨成林,王潜渊,其那尔,焦团梅,其木格
    2010, 31(6):  190-1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7
    摘要 ( 40 )   PDF (249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电子显微术、免疫酶标电镜技术研究了A、O两型口蹄疫病毒感染猪的舌上皮、水泡皮、肝组织、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与病毒性抗原和成熟病毒在细胞中的分布定位。在免疫酶标电镜中,采用了冷冻厚切片包埋前染色程序。类似培养细胞感染病毒,在动物组织中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圆化、膜管系统扩张和质膜泡形式释放病毒。笔者认为含有病毒的质膜泡在口蹄疫病毒的自然传播和动物体内的系统性蔓延中具有重要意义。观察了细胞损伤的2种类型,同化肿胀细胞内液积聚和细胞间水肿细胞溶解,导致了水泡的形成。
    工业氟污染区山羊骨氟变化的研究
    赵责元,董宝山,李巧贤
    2010, 31(6):  192-19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8
    摘要 ( 54 )   PDF (187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乡)是包头市工业氟污染严重地区之一,家畜因慢性氟中毒给畜牧业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家畜慢性氟中毒分牙氟中毒症和骨氟中毒症,摸清污染区家畜骨氟含量的变化,对家畜氟中毒的诊断、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对该污染区山羊的骨氟变化作了如下研究。
    羔羊下痢病病样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鉴定
    张国芳,任向远,扎纳,张恒顺,卢岩,糜克永,丁清泉,董长坦,王蔷,张雁滨
    2010, 31(6):  195-1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69
    摘要 ( 52 )   PDF (268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羔羊已继代到22代,经过临床观察,病毒继代羔羊在感染后逐渐出现软便,肠黏膜脱落,体温上升至40.1~40.8℃的一过性低热。病理解剖观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水肿;右心室扩张,心内膜出血;小肠黏膜出现肥厚、水肿及轻重不同的充血及出血性炎症,大肠黏膜出现轻重不同的充血、出血性卡他性炎性变化,大小结肠水分吸收不全,肠内容物呈软泥样。对继代试验中每一代病毒样品作补体结合反应检查,其病毒抗原性逐渐提高,阳性程度由10倍提高到300倍。对不同继代的病毒样品用BVDV标准阳性免疫血清进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检查,出现阳性反应,免疫沉淀线部分吻合。以BVDV制备高免血清,并作补体结合反应检查,说明在羊体内BVDV的补反抗体存在一年以上。
    山羊遗传性甲状腺肿杂合子互交及其后裔回交试验
    梅文辉,张远钰
    2010, 31(6):  198-19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0
    摘要 ( 164 )   PDF (199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遗传性甲状腺肿杂合子带病公山羊(Aa,699号)与带病母山羊(Aa)11只进行互交,结果生下5只遗传性甲状腺肿纯合子(aa)病羔(疙旦羔,Goitre)(4♂,1♀),10只外表健康的山羊(7♂,3♀),然后将其后裔(女儿及孙女儿)与699号带病公山羊进行回交,结果在其后裔第3代出现了疙旦羔,从而证实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性疾病,可作为人类遗传性甲状腺肿病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理、生化表型及临床生化和分子学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羊流产衣原体佐剂灭活苗的研究
    张宝发,赵亚芳,呼和,周自新
    2010, 31(6):  201-20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1
    摘要 ( 40 )   PDF (237KB) ( 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羊流产衣原体佐剂灭活苗的配制1.1.1制苗用衣原体菌株的筛选制苗用衣原体菌株是山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来的(A、B、C、D、E、F、G、H、I)和绵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来的(Ⅰ、Ⅱ、Ⅲ)12株羊流产衣原体中经过详细比较后筛选出来的B株衣原体。
    不同驱虫技术控制蠕虫感染效果的比较研究
    赵瑞,郑润宽
    2010, 31(6):  205-20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2
    摘要 ( 43 )   PDF (108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自然感染胃肠线虫的敖汉细毛羊360只,通过比较不同驱虫技术和药物的驱虫效果,认为控制释放技术不仅是控制蠕虫亚临床感染的有效方法,而且为减轻草场污染,逐步实现草场净化,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试验证明,胃肠线虫对敌百虫已产生非常严重的抗药性,应用丙硫咪唑驱虫一般有2个月的虫卵转阴期,而一剂丙硫咪唑胶囊则有4~5个月的虫卵转阴期。
    活菌制剂——21世纪大有希望的新型动物添加剂
    刘世明,李巧贤,魏道茵
    2010, 31(6):  206-20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3
    摘要 ( 41 )   PDF (249KB) ( 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活菌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饮料和动物的饲料添加剂、植物生态、环境净化和化妆品等领域。克服了长期、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抗药性和在畜产品(肉、蛋、奶)中的残留及引起动物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等弊端,提供了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绿色食品,成为21世纪的需要。概述了活菌制剂的类型、作用和展望。
    鸡白痢菌脂多糖的免疫学研究
    闫红霞,高淑兰
    2010, 31(6):  209-20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4
    摘要 ( 77 )   PDF (188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醋酶染色法、ELISA法、被动保护试验等手段与方法,监测了ANAE阳性T淋巴细胞抗LPS抗体产生的情况及其保护性。试验说明,在LPS免疫后7 d 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于14~21 d后抗LPS抗体逐渐产生;抗LPS抗体有较好的保护性,LPS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LPS可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鸡输卵管囊肿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李肇增,金山,等
    2010, 31(6):  212-2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5
    摘要 ( 38 )   PDF (188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病鸡的输卵管囊肿液中脱落的上皮细胞感染SPF鸡胚及BHK21、Vero、L929细胞,观察3~10 d鸡胚死亡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等。结果为SPF鸡胚感染后盲传15代,1~11代基本无鸡胚死亡,12~15代鸡胚有死亡。细胞感染后第1代可见到CPE,敏感性L929〉Vero〉BHK21细胞,被感染的细胞及卵黄膜(第4代起)CF呈阳性;电镜观察到胞浆中有衣原体;Giemsa染色光镜下可见包涵体颗粒;碘染色及磺胺嘧啶敏感试验均呈阴性;病毒学及细菌学检测阴性;雏鸡感染试验阳性;病鸡肝、脾、输卵管等组织病理变化明显。
    阿维菌素缓释明胶微囊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药特性
    赵世华,刘晓松,朱宪光,侯勇跃,王凤武,凤英,王安如
    2010, 31(6):  218-2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7
    摘要 ( 51 )   PDF (239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阿维菌素明胶微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所得微囊粒径在2~70μm,其中20~50μm的占78%。药物包封率为(87.61±1.41)%,载药量为(15.77±0.23)%。体外释药试验,微囊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t12=9.2 d,比原药提高5.4倍,表明所制备的明胶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效应。
    一起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高娃,凤英,刘晓松,卢炳魁,闫红霞
    2010, 31(6):  221-2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8
    摘要 ( 54 )   PDF (161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业发展的大敌,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是当前奶牛场十分重要的工作。200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奶牛场曾发生一起奶牛乳房炎,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畜主送检2份奶样,笔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球拟酵母菌引起的乳房炎。
    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刘德明,刘世明
    2010, 31(6):  222-22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79
    摘要 ( 46 )   PDF (345KB) ( 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性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国际上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O157中毒等兽医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动物性食品安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畜牧业生产及畜牧业经济领域,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广泛关注的大问题。动物疫病在我国乃至世界长期存在,主要危害动物,影响畜牧业生产。但是,随着人畜(禽)共患动物疫病的增加,动物疫病已经越来越不仅仅限于危害动物、影响畜牧业生产,而开始上升到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大问题,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范围。
    复方伊维菌素注射液临床效力试验报告
    常建华,赵世华,刘晓松
    2010, 31(6):  226-2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0
    摘要 ( 65 )   PDF (134KB) ( 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方伊维菌素注射液(伊维菌素、氯氰碘柳胺钠),经临床试验验证,绵羊按每50 kg体重皮下注射1mL,可驱杀绵羊胃肠道线虫、吸虫、体外寄生虫(蝇蛆),总有效率高达93%以上。结果表明,2种驱虫药物配比合理,具有明显的相互增效、提高杀虫谱的作用。
    呼和浩特周边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朱宪光,闫红霞,凤英,高娃,李凤华,乌艳萍
    2010, 31(6):  228-2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1
    摘要 ( 89 )   PDF (251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按照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将选出的久配不孕即将淘汰的56头奶牛,经过问诊和直肠检查暂定为子宫内膜炎。奶牛屠宰后将子宫整体取出并采集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试验共分离出菌种81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化脓性棒状杆菌,且多为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抗生素仍是治疗子宫内膜炎比较理想的药物。
    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杨晓松,李良臣,高丽娟,贾伟星,张丽萍,于明,戴广忠
    2010, 31(6):  230-2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2
    摘要 ( 53 )   PDF (213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32头泌乳奶牛饲喂生化黄腐酸的对比试验表明,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有效预防率达100%,治愈率达80%;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3.84%(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4.94%(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79%(P〈0.05);每头奶牛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产奶量提高效益+牛奶级别提高效益+防治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减少的牛奶损失=881.45元+400元+377.86元=1659.31元,增收效益显著。
    畜牧业生产中细菌素取代抗生素的发展趋势
    张建飞,李巧贤
    2010, 31(6):  233-23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3
    摘要 ( 41 )   PDF (251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物演变认识的不断提高,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日益明确,滥用抗生素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抗生素的限制使用和对畜产品检测标准逐步提高,禁用抗生素的呼声响彻世界各地,也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在畜牧业生产中,随着细菌素的出现和研究的深入,细菌素取代抗生素逐渐成为可能,以保证畜禽健康和畜产品安全和养殖生态环境安全。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凤英,吉日嘎拉达来,刘晓松,朱宪光,赵世华,陈伟
    2010, 31(6):  235-23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4
    摘要 ( 50 )   PDF (207KB) ( 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对内蒙古包头市某奶牛场饲养的451头生产奶牛的1 728个乳区进行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252头,阳性率为55.9%;有效乳区1 728个,阳性乳区480个,乳区阳性率为27.8%。从检测为隐性乳房炎阳性的乳区乳汁中分别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菌中传染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看,头孢唑啉和沙星类药物除了沙门氏菌以外对其他菌均高度敏感,常用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狼毒中草药对链球菌有一定的敏感性,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好,对棒状杆菌和沙门氏菌没有抑菌作用;乳炎金针为中西药合剂,对6种致病菌抑菌效果都比较好。
    草原
    内蒙古针茅属(Stipa L.)饲用植物的初步研究
    赵书元
    2010, 31(6):  238-23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5
    摘要 ( 44 )   PDF (379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茅属植物世界约有百余种,广布于温带和热带,多数为旱生植物,大部是优良牧草。我国约有28种,多分布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内蒙古已知有12种,主要分布于干草原及荒漠草原或山地草场。
    提高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综合试验简报
    巴士杰,于中流,吴高升
    2010, 31(6):  244-24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6
    摘要 ( 91 )   PDF (283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高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综合试验是从内蒙古0.87亿hm2草原出发,针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达茂旗巴音塔拉牧场开展的一项在生态上谋求平衡,技术上谋求适用有效,经济上谋求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整体性研究。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发展饲草料生产的探讨
    吴高升
    2010, 31(6):  249-24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7
    摘要 ( 63 )   PDF (233KB) ( 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经济。天然草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牲畜头数的迅速增长,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了天然草场的适宜载畜能力,超载过牧的结果造成草场退化,畜草矛盾突出。其次,天然草场因受其立地条件的制约,产草量及营养物质含量具明显的季节变化,进一步导致牲畜呈现"夏活、秋肥、冬瘦、
    根茎禾草无性繁殖的研究
    李艳芹
    2010, 31(6):  253-25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8
    摘要 ( 66 )   PDF (120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牧草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建立以优良牧草为主的人工草场,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人工草地建立速度的快慢,牧草质量的优劣,以及草场利用年限的长短,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种饲草料作物的丰产措施
    吴秀坤
    2010, 31(6):  255-2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89
    摘要 ( 65 )   PDF (142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要想因地制宜地建立高产、稳产的人工饲草料基地,一要品种对头,二要措施得当。沙湾苜蓿、多叶老芒麦、英国青贮玉米、1341碗豆等4种作物是我们从1973年以来,在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地区通过多年的品比、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筛选出来的优良品种。它们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不但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草质优良,增产潜力很大。
    浅谈西乌旗草地经营现状及发展的主要途径
    尹燕琪
    2010, 31(6):  256-2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0
    摘要 ( 64 )   PDF (250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问题的提出西乌珠穆沁旗(简称西乌旗),位于锡林郭勒高原的东南部,总土地面积207.36万hm2,其中,草地面积196.87万hm2。境内,东部和南部有连绵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往西和北部有大面积开阔平缓的波状高平原;大约占总面积10.9%的嘎咳俄勒斯沙带将高平原分割;五条主要河流和很多淖尔滋润着广阔的西乌珠穆沁草原。
    内蒙古草地退化与治理对策
    巴达尔胡,赵和平
    2010, 31(6):  258-25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1
    摘要 ( 94 )   PDF (275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多种经营的一个自治区。广阔天然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对草地采取掠夺经营,导致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本文阐述了草地退化的概念、特征及内蒙古草地退化现状,分析了草地退化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草地退化的对策。
    加强对内蒙古草原的保护与建设
    刘永志
    2010, 31(6):  262-2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2
    摘要 ( 48 )   PDF (274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充分分析内蒙古草原现状和草原固有的脆弱性、不稳定性以及草原保护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的基础上,从政策、投入、科技、项目以及人才机制等角度,提出了当前内蒙古草原保护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盐化草甸改良效果的评价
    贾明
    2010, 31(6):  265-26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3
    摘要 ( 30 )   PDF (110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耕翻播种结合灌溉的方法对伊盟沿黄河流域的盐化草甸进行改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可提高草地植物的质量和生物量,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地改善草地的生态环境。
    提高盐化草甸改良效果的研究
    贾明
    2010, 31(6):  267-2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4
    摘要 ( 50 )   PDF (82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伊克昭盟北部,黄河南岸的达拉特旗和杭锦旗,分布一狭长的冲积平原,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主要分布于达拉特旗和杭锦旗沿河各乡,总面积40多万hm2,其中草甸草场20万hm2,沙地草场12万hm2。由于多年来人为不合理利用,致使大部分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盐碱化,产草量下降,草质降低,从而阻碍了该地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探讨一种保护、改良、利用盐化草甸的有效方法,在引种耐盐碱牧草试验的基础上,笔者于1987—1990年期间,在伊盟达拉特旗三顷地乡进行了提高盐化草甸改良效果的研究。
    木地肤及其栽培技术
    阿拉塔,赵书元,李敬忠
    2010, 31(6):  268-2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5
    摘要 ( 43 )   PDF (238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Schrad〕又名伏地肤,是一种抗旱、耐寒、饲用价值很高的野生小半灌木,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草原、荒漠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分布很广,生态变异幅度很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干旱地区的优等饲用植物。
    内蒙古草地营养物质含量动态的研究
    刘永志
    2010, 31(6):  271-2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6
    摘要 ( 50 )   PDF (228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内蒙古草地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绵羊营养需要间的平衡关系,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草原的建议。
    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物质动态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研究
    邢旗,双全,金玉,松梅
    2010, 31(6):  274-27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7
    摘要 ( 72 )   PDF (232KB) ( 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提高现存量、生长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2001年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2003年划区轮牧区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自由放牧区群落表现为欠补偿生长;两种放牧制度草群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内蒙古地区赖草属牧草种质资源
    温都苏
    2010, 31(6):  278-27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8
    摘要 ( 73 )   PDF (248KB) ( 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赖草属(Leymus Hochst)植物多数为优良牧草,是干旱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群,内蒙古地区赖草属牧草种质资源很丰富,均被牧民认为是头等的饲用植物。经过多年工作,作者已发现和引种繁殖了结实性能比较好的赖草种群和生态类型,促进了赖草属牧草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耐盐碱优良牧草的筛选和利用
    纳森,贾明,李艳芹,宝音贺希格
    2010, 31(6):  280-28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099
    摘要 ( 60 )   PDF (84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实施5年间,分别在呼和浩特、巴盟、伊盟和哲盟的11个旗(县、市)设17个试点,按期超额完成项目计划任务。现摘要介绍如下:1筛选耐盐碱优良牧草从国内外搜集、引种供试牧草83份。经室内和田间比较试验,对其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24种牧草又系统深入地测定了其各生育期的耐盐碱性,最后从中筛选出耐盐碱优良牧草14种。其中适于内蒙古自治区重度盐碱地的有星星草、朝鲜碱茅、察北野大麦、马蔺、家稗等。这些牧草中,星星草、朝鲜碱茅和碱谷是首次成功得从区外引进内蒙古自治区。
    搞好内蒙古草地资源第四次调查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谷锦柱
    2010, 31(6):  281-28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0
    摘要 ( 81 )   PDF (156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着重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第4次草地资源的重要性。并对这次草地资源调查的组织、技术路线和调查的基本内容作一报道。
    肋脉野豌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孙海莲,郭轶杰,等
    2010, 31(6):  282-2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1
    摘要 ( 64 )   PDF (131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肋脉野豌豆是野豌豆属分布于荒漠草原的惟一种,是非常珍贵的旱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在对其种质发掘利用中,栽培驯化培育出营养价值高、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乌拉特肋脉野豌豆。但由于其种子成熟不一致、落粒性强、硬实率高等突出野生种性的存在,导致种子产量低,影响了种源的开发和对其推广利用,为此提出一些拟改良的方法和措施。
    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 转变生产方式 提高农牧民收入
    王庆国,松梅
    2010, 31(6):  284-28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2
    摘要 ( 52 )   PDF (351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牧业、牧区、牧民、生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这些情况,今年对赤峰市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以便在今后更好地处理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制定畜牧业发展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草地早熟禾的选育研究与利用
    孙海莲,额木和,阿拉塔,哈斯其其格,贾明
    2010, 31(6):  288-2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3
    摘要 ( 39 )   PDF (162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自1985年以来,对从荷兰、美国、瑞典等国家引进的11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以及从国内采集的野生种进行了引种驯化,筛选出了瓦巴斯、凯达布鲁克茅2个适应内蒙古地区气候特点的品种,这两个品种是适宜于在内蒙古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利用国内野生种采用单株选择方法培育出了大青山草地早熟禾品种,它较原始群体抗性增强,叶量增加。目前已有较大的推广利用面积。
    紫花苜蓿RAPD反应条件优化
    孙杰,杨青川,韩国栋
    2010, 31(6):  291-29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4
    摘要 ( 73 )   PDF (271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苜一号"、"大西洋"、"渭南"3个苜蓿品种为材料,对RAPD反应条件中的MgCl2浓度、dNTP浓度、随机引物浓度、模板DNA用量、TaqDNA聚合酶用量以及扩增缓冲液浓度分别进行梯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体积为25μL,MgCl2浓度为2.7 mmol/L,dNTP浓度为150μmol/L,随机引物浓度为0.192μmol/L,TaqDNA聚合酶用量为每一反应体系2 U,扩增缓冲液浓度(以KCl浓度为指标)为50mmol/L,模板DNA用量为120ng。通过试验建立了一套稳定的RAPD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扩增效果好。
    对中国草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哈斯,马鹤林
    2010, 31(6):  294-2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5
    摘要 ( 40 )   PDF (341KB) ( 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逐年加剧后,提出了中国草业应长期坚持生态治理、草地保护作为首要工作。并对今后的草业产业化,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草甸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动态特征对放牧制度的响应
    双全,邢旗,金玉,松梅,巴格那
    2010, 31(6):  298-29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6
    摘要 ( 74 )   PDF (188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尺度上,研究了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草甸草原,划区轮牧较自由的放牧可以提高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高度、盖度、密度(P〈0.05),使草群结构优于自由放牧区。自由放牧使一年生植物和杂类草高度增加(P〈0.05),从而降低了优势种和建群种的优势地位。放牧制度对建群种、优势种的群落数量特征影响较明显,在盖度和密度方面,两种放牧制度对其他伴生种、杂类草以及一年生植物影响不显著。
    针茅草场的合理利用
    吉木色,盂和巴特尔
    2010, 31(6):  301-30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7
    摘要 ( 86 )   PDF (151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茅草场在内蒙古分布较广,在畜用饲草中占的比重很大,但是针茅成熟期锋利的基盘颖果和芒针对家畜尤其对细毛羊的毛和皮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皮、毛质量下降,价格降低。本文提出的合理利用针茅草场几种方法,可以避免针茅对牲畜的危害,达到良好的效果。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动态的研究
    邢旗,刘永志,韩志敏
    2010, 31(6):  302-30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8
    摘要 ( 60 )   PDF (298KB) ( 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典型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代表群系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本氏针茅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和年度动态规律及其与水热条件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群落粗蛋白质、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积累过程与降水量和温度密切相关,可用Logistic曲线进行模拟。
    克什克腾旗划区轮牧设计
    石长辉,邢旗
    2010, 31(6):  306-30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09
    摘要 ( 50 )   PDF (177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克什克腾旗2002年划区轮牧工程是迄今全国规模最大、起点和标准最高的划区轮牧工程,也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示范工程。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根据划区轮牧的设计原则,结合克什克腾旗实际情况,编制了克什克腾旗划区轮牧设计方案。方案以系统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季节放牧场的科学划分,实现饲草料资源最佳配置,不仅确保了草畜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平衡,而且家畜年内的数量变动也完全符合规划的要求。
    深入开展禁牧、休牧、以草定畜 促进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双赢——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三市禁牧、休牧、以草定畜督察工作报告
    马成杰,常秉文,松梅
    2010, 31(6):  309-30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0
    摘要 ( 61 )   PDF (348KB) ( 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实地督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三个地区近几年自治区下达的禁牧、休牧、以草定畜工作贯彻和执行情况,介绍该工作做法、经验、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舍饲羊饲喂加工柠条的试验
    张大柱,奇凤山,邢旗,吉雅塔
    2010, 31(6):  313-3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1
    摘要 ( 75 )   PDF (59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柠条是一种营养性良好的豆科灌木植物,是草食家畜的重要营养来源。但由于其适口性和可消化性较差,特别是带刺或粗硬的枝条,使柠条的利用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了柠条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现象。内蒙古的柠条资源丰富,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为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柠条加工舍饲养畜试验。
    退牧还草工程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黄国安,郭伊乐,敖艳红,徐国胜,叶红,金玉,敖日格勒,冯晓杰,梁东亮
    2010, 31(6):  314-3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2
    摘要 ( 57 )   PDF (263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充分反映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组织退牧还草工程调研组,于2006年4月深入兴安盟科右中旗、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4个各具代表性的项目旗县进行了抽查和调研。这次调研主要采取入户访问、工程察看、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现状、主要做法与经验、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牧民收入情况进行了调研。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利用强度方法初探
    刘爱军,韩建国
    2010, 31(6):  317-3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3
    摘要 ( 33 )   PDF (298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2005年锡林郭勒天然草原生长期放牧利用强度进行了信息提取、监测和制图。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天然草原各旬度的利用强度与植被指数旬度变动系数成反比,并与降雨和植被长势时空分布格局相一致;放牧初期旬度变动系数下降4%左右,利用强度较轻,处于轻度过牧状态;6月中旬以后,旬度变动系数下降12%~20%之间,利用强度加重,处于中度超载过牧状态;8月下旬后植物生长停止,旬度变动系数下降27%左右,利用强度最重,处于重度超载过牧状态。遥感监测结果经过地面同步采集数据验证,监测精度达到79.6%。
    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高丽娟,李良臣,贾伟星,杨晓松,斯日古楞,张军,韩润英,王旭东
    2010, 31(6):  321-3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4
    摘要 ( 60 )   PDF (187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营养品质和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华农1号、科多4号和中原单32,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2种胡枝子牧草生物量及草层结构变化研究
    松梅,冯志茹,孙启忠,赵淑芬
    2010, 31(6):  323-3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5
    摘要 ( 68 )   PDF (252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地上生物量随生育期的进程在不断增加,尖叶胡枝子最大生物量出现在开花期,达乌里胡枝子出现在结实期;在分枝期和孕蕾期叶/茎〉1,其中分枝期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叶的比重分别占地上总生物量的71.26%和70.94%,孕蕾期叶比重略低于分枝期。开花期和结实期,随着花果的出现,花果的比重迅速上升,叶比重迅速下降;地上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近于菱形,在孕蕾期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主要集中于10~30 cm和20~50 cm处;尖叶胡枝子枝条主要以中、细枝为主,约占总枝条量的66.71%~67.67%。而达乌里胡枝子以粗、中枝为主,约占枝条总量的78.39%~82.89%;枝条的垂直分布尖叶胡枝子和达乌里胡枝子粗枝主要集中在0~20 cm,中、细枝集中分布在20~40 cm。
    锡林郭勒草原休牧效果动态监测
    高娃,段新桥,金彩霞,杨胜利
    2010, 31(6):  327-3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6
    摘要 ( 51 )   PDF (307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2005年返青期牧草长势及春季休牧效果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2005年春季低温和春旱严重,牧草返青虽然推迟了10 d左右,但较前几年,总体上多年生牧草返青生长良好,特别是针茅群落密度、盖度都有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优化,稳定性增强。
    我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宝音贺希格,王忠武,阿拉塔
    2010, 31(6):  331-33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7
    摘要 ( 43 )   PDF (345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针对我国牧草育种的现状,从牧草育种的研究方法入手,探讨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牧草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途径及相关建议。
    糖类对苜蓿叶蛋白中SOD的冻干保护作用
    薛艳林,薛春放,白春生,玉柱,许庆方,单战,孙杰
    2010, 31(6):  334-3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8
    摘要 ( 67 )   PDF (214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海藻糖(0.1%、0.2%、0.3%)、蔗糖(0.1%、0.2%、0.3%)、乳糖(0.1%、0.2%、0.3%)和蔗糖+乳糖(0.1%+0.2%、0.15%+0.15%、0.2%+0.1%)对苜蓿叶蛋白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蛋白的化学成分,探讨适合的冻干保护剂。结果表明:糖类冻干保护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苜蓿叶蛋白中SOD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处理(0.1%、0.2%和0.3%)、0.1%和0.2%乳糖处理、混合糖处理SOD活性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0.3%海藻糖处理和1∶1比例的蔗糖和乳糖组合处理保护效果最好;0.3%蔗糖和0.3%乳糖处理对SOD未起到保护作用。苜蓿叶蛋白中富含蛋白质,而且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比例较为平衡,其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
    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牧草TDN与土壤供氮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金花,贾玉山,邢旗,高娃,刘爱军
    2010, 31(6):  336-33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19
    摘要 ( 50 )   PDF (219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牧草TDN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相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趋于贫瘠化;土壤养分是牧草养分的根本来源,但并不是所有土层土壤养分均对牧草养分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只有牧草根系分布较集中的10~30 cm土层内的营养才是有效的营养物质来源。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慕宗杰,蒙荣,韩国栋,锡林塔娜
    2010, 31(6):  339-33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0
    摘要 ( 78 )   PDF (260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应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标、Green指数、Cassie指标等方法,研究了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冷蒿3种优势植物在不同载畜率下的格局分布类型、格局规模以及聚集强度。结果表明,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冷蒿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其中,在对照区和中牧区,其聚集强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无芒隐子草、冷蒿、短花针茅;在轻牧区和重牧区,聚集强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冷蒿、无芒隐子草、短花针茅。随着草地的退化,无芒隐子草和冷蒿在群落中上升为主要的种群。
    沙质草地、高平原草地牧草总糖与还原糖含量变化
    殷国梅,卫智军,微微,萨格萨
    2010, 31(6):  343-34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1
    摘要 ( 51 )   PDF (181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沙质草地与高平原草地六种牧草的总糖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沙质草地与高平原草地供试牧草的总糖含量变化(除糙隐子草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不同;除羊草和寸草苔外,其余几种牧草的还原糖含量都是高平原草地高于沙质草地。
    添加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对苜蓿草渣青贮品质的影响
    薛艳林,玉柱,白春生,孙杰,单战,孙娟娟
    2010, 31(6):  346-34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2
    摘要 ( 72 )   PDF (232KB) ( 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对苜蓿草渣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2.5 g/t)和添加苹果渣(5%、10%、15%)5个处理组,调制草渣青贮饲料。结果表明:草渣直接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差,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添加苹果渣可抑制青贮过程中蛋白质水解。
    野牛草种子休眠原因分析
    孙杰,熊军波,刘永志,康俊梅,吕会刚,云锦凤,孙彦
    2010, 31(6):  348-34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3
    摘要 ( 55 )   PDF (411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坪一号"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Nutt.)Engelm〕为试验材料,通过硝酸钾、赤霉素引发试验、种子解剖、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限制野牛草试验材料发芽率低下的原因。种子引发试验参照碱蓬(Suaeda glauce Bge.)种子解除休眠的赤霉素(GA3)和硝酸钾(KNO3)浓度,分设0.5%硝酸钾和20,40,60,100 mg/kg赤霉素等处理。结果表明:野牛草种子休眠类型属机械休眠与生理休眠同时存在,且生理休眠占主导地位的综合休眠;野牛草种球外部的颖苞对种子的强烈束缚引起了机械休眠,而生理后熟是野牛草种子生理休眠的直接原因;赤霉素对休眠程度较深的去颖苞种子引发效果最好,且以60mg/kg浓度为最佳。
    不同放牧环境下绵羊牧食行为的比较研究
    殷国梅,钱宏光,卫智军,刘家森,李蕴华,巴图
    2010, 31(6):  353-35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4
    摘要 ( 62 )   PDF (234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同品种绵羊在不同放牧环境下的牧食行为差异,在典型草原区沙质草地和高平原草地两种放牧环境下,对四品种双杂交杂种绵羊的牧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环境下绵羊的采食时间和游走时间占放牧时间的80%左右,放牧环境对采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绵羊在沙质草地采食和游走时间占总放牧时间的66.54%和15.63%,在高平原草地为77.49%和7.79%。不同放牧环境下卧息、站立等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浑善达克沙地遥感监测研究
    敖艳红,裴浩,王永利,李云鹏
    2010, 31(6):  356-3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5
    摘要 ( 67 )   PDF (524KB) ( 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2年3期陆地卫星影像的解译,通过统计计算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20多年来植被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内部植被退化总趋势明显,东、西部各形成了一个植被重度受损区;由于沙地周边的湿地和灌木丛环、沙地内部湿地形成的网状结构对沙地的扩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的强度和作用时间还比较有限,而且现在的气候不像沙地形成时那样恶劣,虽然沙地内部植被发生退化,但沙地总体范围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沙地退化趋势受到一定的抑制,主要得益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禁牧封育等措施。另外,对沙地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热喷技术与饲料资源开发
    贺健,周秀英,侯桂芝,高文渊,邢忠,戴晖
    2010, 31(6):  362-3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6
    摘要 ( 41 )   PDF (284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地介绍了热喷工艺流程、设备以及对粗饲料、饼粕类饲料、禽类粪便和其他一些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热喷处理效果。
    影响放牧绵羊采食量的主要因素
    奥德,冯宗慈
    2010, 31(6):  366-36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7
    摘要 ( 53 )   PDF (317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研究试图通过对日粮营养因素、试羊生理状况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以探讨影响放牧绵羊采食量的主要因素。笔者采用多种方法,由1980年开始,延续10年,共进行了16期测定采食量的试验,所获有关数据见表1~表5。
    影响我国放牧绵羊生产性能营养因素的探讨
    王洪荣
    2010, 31(6):  370-3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8
    摘要 ( 47 )   PDF (218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动物机体和机体与环境两大系统出发,对影响我国放牧绵羊生产性能的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蛋白质、可发酵能和某些矿物质元素缺乏是我国北方放牧绵羊的限制性营养因素,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放牧绵羊生产水平的一些关键措施。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放牧绵羊增重和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
    王洪荣,卢德勋
    2010, 31(6):  373-3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29
    摘要 ( 36 )   PDF (252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放牧绵羊生产性能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是影响绵羊体重变化的主要营养因素,饲粮代谢能的影响次之;影响育成母羊羊毛生长速度的主要营养因素是其干物质采食量;而成年母羊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是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采食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是饲粮代谢能浓度,其次是牧草质量。影响牧草消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是绵羊瘤胃发酵水平,其次是牧草中的木质素含量。
    应用糊化玉米缓释尿素产品饲养试验
    奥德,高民
    2010, 31(6):  377-37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0
    摘要 ( 75 )   PDF (158KB)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选用试牛18头,分成试验和对照2组进行。试验期内,2组在管理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摄入代谢能68.30 MJ/(头·d),粗蛋白0.75 kg/(头·d);对照组摄入代谢能69.35 MJ/(头·d),粗蛋白0.41 kg/(头·d)。试验表明:在试验组的日粮中,由尿素提供的粗蛋白占到了日粮粗蛋白的36%,而试牛并未发生中毒现象。这间接说明,本产品具有缓释作用;2组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原因主要是由于饲料在瘤胃发酵过程中,可利用的能量偏低,并与可发酵氮的比例不相匹配所造成。
    反刍家畜营养物质的平衡与调控
    奥德
    2010, 31(6):  380-38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1
    摘要 ( 99 )   PDF (262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理论,对日粮中营养素平衡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加以讨论。并据此,对内蒙古放牧畜牧业中存在的若干实际问题进行了评述。
    放牧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规律及其受蠕虫感染的影响
    王洪荣,任家琨
    2010, 31(6):  382-3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2
    摘要 ( 83 )   PDF (317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敖汉细毛羊的育成母羊和成年母羊进行了3年试验。第1年试验在同一饲养水平下设对照组、常规驱虫组和缓释胶囊驱虫组;第2年和第3年又在常规饲养和改进饲养2种饲养方案下进行驱虫试验。所有试验羊在以披碱草、羊草和冰草为主的同类草场上放牧,每年进行3次驱虫处理。试验表明:放牧绵羊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季节呈动态变化。其挥发性脂肪酸总量(TVFA)在青草期内较高;在枯草期内较低。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水平较低,特别在冬春季节内瘤胃发酵处于最低水平,发酵质量不高。另外,绵羊瘤胃液pH值随季节变动幅度较小。但发现在枯草期内的瘤胃液pH值高于青草期,特别在冬春季节内较高。蠕虫感染严重的时期内,蠕虫会影响绵羊瘤胃发酵水平,使瘤胃液VFA浓度降低;但常规驱虫法与缓释胶囊驱虫法间差异不显著。改进饲养与常规饲养方案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瘤胃液肽中色氨酸的含量
    赵秀英
    2010, 31(6):  394-3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4
    摘要 ( 151 )   PDF (98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存在大量的短肽(主要是二、三肽)。这些短肽对反刍动物自身及瘤胃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近年来,随着反刍动物营养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肽营养迅速成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陈杰等,1997)。据Chen等(1987)和Wallaee等(1993)报道,在正常情况下,瘤胃肽中色氨酸含量较低,并且分析过程实行碱处理,容易受瘤胃酸性环境和其他含氨物质的影响,
    不同代谢葡萄糖与代谢蛋白质比例的日粮对生长肥育绵羊葡萄糖营养影响的研究
    孙海洲,卢德勋,张海鹰,羿静,赵秀英,冯宗慈
    2010, 31(6):  396-39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5
    摘要 ( 37 )   PDF (263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9只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生长羯羊,采用单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代谢葡萄糖与代谢蛋白质(MG/MP)比例的日粮对反刍动物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日粮MG/MP比例,影响绵羊对日粮中NDF和ADF在消化道的消化。当日粮中MG/MP比例达到1时,NDF和ADF的消化率以及血清胰岛素、血浆乙酸清除率有所提高,血浆尿素氮(PUN)下降,但各组间绵羊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含量变化差异均不显著,不过随着日粮MP水平的提高,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据此可认为,生长肥育羊日粮存在一个最佳MG/MP平衡值。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饲喂1.1倍维持能量饲养水平的日粮条件下,绵羊最佳MG/MP平衡值介于1.00~1.07之间。
    发展饲料工业 促进畜牧业转型
    赵存发
    2010, 31(6):  400-4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6
    摘要 ( 64 )   PDF (254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饲料工业是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加大饲料资源开发力度,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强化科技服务,依法加强饲料生产和经营市场管理,加强饲料质量和饲料安全监测,实现饲料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为内蒙古发展绿色畜牧业,建设畜牧业强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理论体系及其应用
    卢德勋
    2010, 31(6):  402-40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7
    摘要 ( 79 )   PDF (586KB) ( 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反刍动物在葡萄糖供应和利用方面的特点,作者提出了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理论体系,并指出这一技术的实用化必须走系统集成的路子。
    奶牛群的产乳效率及其应用
    杜瑞平,索宝,孙海洲,卢德勋
    2010, 31(6):  410-4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8
    摘要 ( 54 )   PDF (116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乳效率是近年来才应用于奶牛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对于改变我国当前低投入—低产出的落后生产模式,以及奶牛养殖结构调整、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简介了产乳效率的概念、意义、应用现状及测定流程和注意事项,旨在为该指标的优化提高提供支持。
    运用人工瘤胃筛选奶牛日粮配方
    张春华,凌树礼,赵秀英,娜仁,珊丹,任晓萍,包赛娜,程建波,卢德勋,孙海洲,高民
    2010, 31(6):  412-4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39
    摘要 ( 80 )   PDF (138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DFCOS-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精粗比为4∶6的A、B、C、D、E 5种泌乳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组的瘤胃液pH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A、B组的NH3-N浓度低于C、D、E组;A、B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D、E组。
    乳中尿素氮的测定及其在奶牛营养检测中的应用
    赵秀英,珊丹,卢德勋,孙海洲,高民,程建波
    2010, 31(6):  414-4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0
    摘要 ( 57 )   PDF (119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乳中尿素氮的测定方法,并在奶牛营养中对该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可靠地检测乳中尿素氮的方法,从而可及时发现奶牛在饲养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奶牛饲喂50%泌乳浓缩料饲养效果对比试验
    曹秀月,包森林,刘敏,汤化军,贾团结,韩秀荣
    2010, 31(6):  416-4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1
    摘要 ( 154 )   PDF (105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养殖是一个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复杂饲养过程,而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奶户们仍沿用传统的饲养方式,粗饲料之间、精粗饲料之间合理搭配、营养的平衡供给等技术尚未普及,满足不了奶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随之带来奶牛产奶量与质量都不高、营养代谢病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奶牛的生产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养殖效益。该试验旨在探讨在粗饲料品质评定基础上,探讨饲用50%奶牛泌乳浓缩料对奶牛产奶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奶牛业高效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苜蓿皂甙对绵羊氮平衡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胡明,卢德勋,牛文艺,任晓萍,娜仁,羿静,鲍庆江
    2010, 31(6):  418-4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2
    摘要 ( 79 )   PDF (188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12只2周岁体况良好,体重35 kg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水平苜蓿皂甙的日粮(0,8,16,32 g/d)。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苜蓿皂甙对绵羊氮平衡及生产性能有影响。当苜蓿皂甙添加量为8 g/d时,氮沉积及日增重最高。
    油菜秸秆饲用价值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乌兰,马伟杰,义如格勒图,崔仲楠,鲁兴华
    2010, 31(6):  421-4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3
    摘要 ( 322 )   PDF (123KB) ( 1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油菜秸秆的营养成分分析,和同其他作物秸秆营养成分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油菜秸秆具有很高的营养成分,其粗蛋白5.48%、粗脂肪2.14%、粗纤维46.17%、灰分5.02%、钙0.83%、磷0.09%、水分9.17%,同其他几种秸秆相比,其粗蛋白高于对照,而粗脂肪仅低于豆秸高于其他。因此,油菜秸秆具有较高饲用价值,同其他饲料混配,是呼伦贝尔地区具有开发潜力的粗饲料资源。
    内蒙古荒漠草原优势牧草营养价值评价
    薛树媛,金海,郭雪峰,永西修,巴雅斯胡良
    2010, 31(6):  426-4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5
    摘要 ( 66 )   PDF (291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测定内蒙古荒漠草原26种优势牧草的常规养分含量、纤维组成、两极离体消化率,分析了不同牧草对放牧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营养价值,同时应用随意采食量、静能估测模型计算了荒漠草原优势牧草的分级指数(GI值),对牧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用营养成分和消化率指标评定,紫花苜蓿和五星蒿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中间锦鸡儿、圆头藜,最次为驼绒藜;②紫花苜蓿、五星蒿,中间锦鸡儿、圆头藜、碱蓬、全叶马兰、蒺藜草、沙打旺、阿尔泰狗娃花9种牧草GI值较高,牛枝子、甘草、猪毛蒿、松叶猪毛菜、软毛虫实、小针茅居中,灰绿藜、冷蒿、中亚狼尾草、针茅、无芒隐子草、西藏锦鸡儿、驼绒藜、黑沙蒿、刺叶柄棘豆、芨芨草、差巴嘎蒿11种牧草的GI值较低。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胡红莲,卢德勋,刘大程
    2010, 31(6):  430-4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6
    摘要 ( 84 )   PDF (192KB) ( 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瘤胃酸中毒的报道多集中于诊断、防治和调控方面,国内外对其发病机理虽有研究报道,但说法不一,存在争议。文中对其存在的不同观点作了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明确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发病机理提供依据。
    抗氧化营养素对奶牛健康和牛奶风味的影响
    马燕芬,赵军
    2010, 31(6):  433-43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7
    摘要 ( 65 )   PDF (210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几个重要的健康失调问题包括胎衣不下、乳房水肿和乳房炎,其严重性和流行性与氧化应激有关。某些抗氧化营养素可作为抗氧化剂或抗氧化酶成分对氧化应激起直接作用。此外,抗氧化营养素也影响牛奶风味。文中主要对抗氧化营养素对乳房炎、胎衣不下、牛奶风味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奶牛专用脲酶抑制剂复合预混料提高奶牛产奶量效果的试验
    贾伟星,李良臣,杨晓松,高丽娟,张丽萍,于明,刘哲迁,战洪波
    2010, 31(6):  436-43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8
    摘要 ( 63 )   PDF (150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32头健康泌乳奶牛进行饲喂奶牛专用脲酶抑制剂复合预混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脲酶抑制剂复合预混料的试验组,泌乳奶牛平均日产标准乳22.81kg/头,对照组泌乳奶牛平均日产标准乳20.12 kg/头,产奶量提高13.37%(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奶量14.41%,差异显著(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43%,差异显著(P〈0.05);提高经济效益13.68%,增收效益明显。
    利用体外发酵多项指标综合评定法优选泌乳牛日粮配方
    金海,刘桂瑞,薛树媛,樊金富,李长青
    2010, 31(6):  438-43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49
    摘要 ( 87 )   PDF (210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按照饲养标准和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设计的日粮配方,是否能达到预期的优化目标,能否实现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通常需要经过生产条件下的饲养试验进行验证。对于奶牛等大型反刍动物,饲养试验不仅费时费力成本较高,而且对试验动物的选择、分组和各种影响因素控制的难度也较大,因而在日粮配方筛选阶段,难以实施大规模的饲养试验。
    内蒙古饲料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赵景娣
    2010, 31(6):  441-44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0
    摘要 ( 77 )   PDF (258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内蒙古饲料工业现状、饲料工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内蒙古发展饲料工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饲料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为: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调整优化饲料工业产业结构,努力为饲料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内蒙古饲料工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粗料日粮下添加苹果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TVFA浓度的影响
    施玲玲,孙海洲,高义彪
    2010, 31(6):  444-44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1
    摘要 ( 58 )   PDF (248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4只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2种不同精粗比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12 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乙酸和丙酸之比以2∶8日粮组较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4,8,18和24 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3 mmol/L组高于对照组,9 mmol/L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2∶8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8,18 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在培养8,12和24 h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和丙酸之比在2种日粮下均极显著降低(P〈0.01);TVFA浓度在2种日粮下均升高,培养4,8,18 h差异是显著的(P〈0.05)。
    国际动物营养学发展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卢德勋
    2010, 31(6):  449-44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2
    摘要 ( 77 )   PDF (419KB) ( 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时至今日,国际动物营养学已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最终实现由传统动物营养学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向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动物营养学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历史转变。正确认识当前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形势及其历史任务对于最终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不断推进动物营养学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
    牧草不同物候期放牧奶牛采食量与食性的研究
    樊金富,金海
    2010, 31(6):  454-45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3
    摘要 ( 63 )   PDF (224KB) ( 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饱和烷烃法对不同牧草时期放牧奶牛的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放牧奶牛在牧草幼嫩期、旺盛期、枯黄期3期的采食量结果分别为:绝对采食量为(11.54±0.66)、(13.83±0.55)、(5.75±0.32)kg/d,采食量在牧草旺盛期时达到最高。采食组成幼嫩期以苔草为主、旺盛期以隐子草为主、枯黄期以赖草为主,这与草场植物的生长和奶牛的喜好有关。
    组学技术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杜瑞平,卢德勋,钟彩霞,赵珺
    2010, 31(6):  458-45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4
    摘要 ( 104 )   PDF (355KB) ( 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从此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即组学革命时代(omics revolution)。随着组学技术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营养组学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营养学研究的新前沿。此文对这三大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及其在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饲喂过瘤胃包被亮氨酸和α-酮异己酸钙对绵羊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桑丹,孙海洲
    2010, 31(6):  462-4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5
    摘要 ( 56 )   PDF (150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绵羊不同部位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研究饲喂含有不同水平的包被亮氨酸和α-酮异己酸钙的基础日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绵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熟肉率、色泽和嫩度的测定在不同饲养水平绵羊间无显著差异;除pH值外,其他指标在同种饲养水平绵羊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
    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包赛娜,孙海洲,李胜利,石岩,张春华
    2010, 31(6):  465-46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6
    摘要 ( 72 )   PDF (136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泌乳期需要更多的能量营养,在日粮中精粗比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补充高能量的添加剂,保护性脂肪是首选,并在内蒙古、青海、贵州、山西等省(区)的研究试验中取得明显的应用效果。该文介绍了对保护性脂肪的质量评价、使用方法等要点。
    瘤胃总甲烷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构建
    李长青,金海,栗原光规
    2010, 31(6):  467-4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7
    摘要 ( 77 )   PDF (223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构建了瘤胃总甲烷菌实时荧光绝对定量PCR的标准品及标准曲线用于总甲烷菌的定量测定,并提取瘤胃微生物总DNA,以甲烷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PCR产物,与pBS-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再用氨苄西林培养基筛选阳性重组质粒,提取含目的片段质粒DNA,通过PCR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根据OD值确定浓度,将梯度稀释的质粒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并作出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标准曲线具有很高的相关性(R2=0.992),并获得了高扩增效率产物。
    日粮物理有效中性纤维对奶牛营养调控的研究
    红敏,高民
    2010, 31(6):  470-4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8
    摘要 ( 100 )   PDF (256KB) ( 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的物理性状影响奶牛的咀嚼、唾液分泌、瘤胃pH值和乳脂率。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能有效保持乳脂率和动物健康。奶牛日粮中纤维的化学与物理特性对于刺激其咀嚼活动和维持稳定的乳脂率十分重要。奶牛对日粮中有效中性洗涤纤维(eNDF)水平的反应是乳脂率变化,而PeNDF的反应是其咀嚼活动。PeNDF与纤维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指碎片大小、多指长度)有关,有刺激动物咀嚼活动和建立瘤胃内容物两相分层的能力。综述了日粮PeNDF对奶牛营养调控的研究。
    氨基酸需要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刘志友,孙海洲,赵存发
    2010, 31(6):  473-4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59
    摘要 ( 68 )   PDF (182KB) ( 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质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组成机体结构物质、体内代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更新、修补的原料。蛋白质对动物生命活动如此重要,一直以来科学家对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日粮内添加玉米油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李胜利,孙海洲,赵存发,秦瑞冬,杜建文,赵秀英,珊丹,娜仁
    2010, 31(6):  475-47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0
    摘要 ( 91 )   PDF (206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只装有瘤胃瘘管的绵羊,按3×3拉丁方设计,饲喂添加0、4%和8%玉米油的羊草、苜蓿和精料的精粗比4∶6混合日粮。晨饲后0,2,4,6,8,10和12 h采集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液pH值、NH3-N、VFA和BCP浓度。结果表明,添加4%和8%玉米油可提高瘤胃液pH值,对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可降低瘤胃液中乙酸和总VFA的浓度,对丙酸浓度没有影响,降低乙酸/丙酸比值。添加4%玉米油时降低了瘤胃液中BCP浓度,添加8%玉米油时降低了瘤胃液中丁酸的浓度。
    综合
    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为畜牧科研服务
    满德勒
    2010, 31(6):  478-47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1
    摘要 ( 80 )   PDF (157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加强档案工作、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方向和基本任务。在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的形势下,我院科技档案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在档案管理工作以改革、开拓、前进的精神,对我院科研档案工作业务建设和开展档案的服务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推进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的思考
    李凌,刘红葵
    2010, 31(6):  480-48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2
    摘要 ( 68 )   PDF (220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分析了发展我国农业信息产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发展农业信息产业的对策。认为十五大的召开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成立,对加快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化的进程,将起到重要作用。
    科技兴牧战略的实施
    窦洪举,张喜彦,乌艳萍
    2010, 31(6):  483-48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3
    摘要 ( 62 )   PDF (500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的各项工作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为畜牧科技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大会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就把科技进步确定为振兴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战略。内蒙古畜牧科技工作者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坚持科技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积极开拓进取,投身于科技兴牧的伟大事业中,为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浅谈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紧迫性
    杨秀春
    2010, 31(6):  489-48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4
    摘要 ( 80 )   PDF (157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信用缺失的现象极大地干扰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迫在眉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我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规范、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提高全民族诚实守信道德水平的需要。
    浅谈农业科普期刊如何走出低谷
    王睛
    2010, 31(6):  490-4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5
    摘要 ( 72 )   PDF (159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读者选择期刊的理性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综合性的农业科普期刊来说,要想摆脱困境就需要重新找准定位。读者是期刊的市场,期刊的社会定位必须通过特定的读者群(目标读者)来实现。定位是期刊的存在价值,也是一种期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显著标志。好的定位往往体现出办刊者的社会眼光、读者意识、市场判断和文化追求。从读者的心理需求和阅读规律来看,现代期刊的特点不是"杂"而是"专"。
    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奇云嵘
    2010, 31(6):  492-49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6
    摘要 ( 81 )   PDF (80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党中央、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的措施,农村牧区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牧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牧业连年获得丰收,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但是,从全区农牧民增收的结构与全国对照看,形势仍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主要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网络信息时代对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
    刘文
    2010, 31(6):  493-49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7
    摘要 ( 56 )   PDF (165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科技期刊在网络信息时代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发挥传统优势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转变,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1网络信息时代农业科技期刊的作用尽管网络信息十分发达,但是农业科技期刊仍是传播科技信息最重要、最可靠的知识载体,是发表高质量农业创新信息的平台。它通过收集、加工使知识与信息活化,并以规范的文字形式对知识进行保存和传播。农业科技期刊这种不断记载、传播、再
    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培养刍议
    刘红葵
    2010, 31(6):  494-4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8
    摘要 ( 57 )   PDF (266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决定着期刊的质量。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编辑的综合素质必须提高,特别是要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经营意识、记者意识、审稿意识,与时俱增,才能适应期刊的需求,更好、更快地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
    我国禽流感文献的计量分析
    闫险峰
    2010, 31(6):  497-49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69
    摘要 ( 48 )   PDF (115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就时而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05年)的有关禽流感的文献,分析了10年来禽流感的文献量的一些变化,找到了禽流感研究的主要作者、主要期刊和禽流感研究内容上的发展变化和不足之处。
    发挥农业期刊优势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以农业科普期刊《现代农业》为例
    岳鸿钧
    2010, 31(6):  499-4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0.06.170
    摘要 ( 44 )   PDF (173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手段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重要宣传手段和科技推广的重要工具,农业期刊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科技的推广发挥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