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研究
    重组布鲁菌外膜蛋白Omp19的制备方法及免疫原性研究
    辜彦霏, 殷瑛, 李玉杰, 宰晓东, 徐俊杰
    2022, 43(3):  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1
    摘要 ( 144 )   PDF (2998KB) ( 2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重组布鲁菌Omp19蛋白的制备方法,评价其在实验动物中的免疫原性,为中试工艺放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摇瓶培养对重组Omp19蛋白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对培养基类型、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时的菌体密度等条件进行筛选;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对重组Omp19蛋白进行纯化制备;利用SDS-PAGE和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SEC-HPLC)对重组Omp19蛋白的纯度进行鉴定;利用动物实验评价制备的重组Omp19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摇瓶培养试验表明,重组布鲁菌Omp19蛋白较优的表达条件为:使用LB培养基,在菌密度OD600 nm值为0.6~1.0时加入0.5 mmol/L的IPTG,于28 ℃诱导5 h;经3步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Omp19蛋白;免疫原性研究表明,经方法优化后制备的重组Omp19蛋白联合佐剂可以较好地刺激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优化了重组布鲁菌外膜蛋白Omp19的制备方法,评价了其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为重组布鲁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重组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纯化鉴定及对小鼠的安全性评价
    石青青, 孙珊珊, 李丽琴, 宋秀梅, 于海超, 程雪娇, 王建
    2022, 43(3):  8-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2
    摘要 ( 119 )   PDF (1858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重组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bG-CSF)的安全性,为后期rbG-CSF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bG-CSF重组大肠杆菌,经过发酵、纯化后获得rbG-CSF;利用SDS-PAGE法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应用BCA法测定目的蛋白浓度。急性毒性试验使用健康昆明小鼠112只,分为8组,雌雄各半,将8组小鼠分为肌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肌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设有1个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3个剂量组注射rbG-CSF的剂量分别是150、75、37.5 μg/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后每隔3 d进行1次称重,持续观察14 d,给药后14 d对各组小鼠进行剖检,取肝、脾、肾、生殖器官进行脏器系数测定和病理切片观察。慢性毒性试验使用健康昆明小鼠160只,分组与急性毒性试验相同,注射rbG-CSF的剂量分别是15、10、5 μg/只,每周注射1次,每周注射的第6天进行1次称重,持续注射12周,第12周给药后7 d对小鼠进行剖检,处理方法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rbG-CSF纯化成功,经SDS-PAGE法鉴定[目的]蛋白大小为21.5 kDa,与设计大小一致;测得[目的]蛋白浓度为302.19 μg /mL,可满足后期安全性试验所需浓度要求;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中,小鼠的体重和脏器指数经SPSS 20.0单因素方差分析,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别;剖检各器官未出现明显病变;HE染色切片观察,各剂量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变化。[结论]该试验建立的纯化鉴定rbG-CSF的方法可行,rbG-CSF在试验浓度下对小鼠并未造成器质性的伤害。
    秦川牛CAP2基因CDS区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高玉红, 户春丽, 马燕芬, 汪书哲, 马云
    2022, 43(3):  16-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3
    摘要 ( 163 )   PDF (9434KB) ( 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秦川牛CAP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秦川牛CAP2基因的CDS区,运用ProtPram、TMpred、ProtFun 2.1 Server等在线网站进行CAP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油红O染色和qPCR检测成脂标志基因PPARγ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构建牛原代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体系;利用qPCR检测分析CAP2基因在秦川牛7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背脂)和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0~10 d)中的表达。[结果]秦川牛CAP2基因CDS区长1 461 bp,编码486 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主要由无规卷曲和α-螺旋构成。CAP2基因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织。牛原代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γFABP4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上升,与第0天相比第10 天时表达量达到最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分化组脂滴积累明显增加;CAP2基因表达量也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以0 d为对照,第10天表达量最高(P<0.001)。[结论]成功克隆了秦川牛CAP2基因全长1 461 bp的编码区;CAP2基因在牛脂肪组织中以较高水平表达,且CAP2基因可能参与脂肪生成与分化过程,预测CAP2基因可能是促进成脂分化的转录因子,对维持牛脂肪细胞状态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作为秦川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牛CAP2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秀男, 曹贵方, 乌达巴拉, 田瑛, 何亭漪, 李彩新, 杨燕燕
    2022, 43(3):  25-2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4
    摘要 ( 139 )   PDF (6426KB) ( 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刺激,检测与分析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5代内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添加10-8 mol/L的雌二醇(以等量培养基替代雌二醇作为对照组)作用0、1.0、1.5、2.0、2.5、3.0、3.5、4.0、4.5、5.0 h后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添加10-8 mol/L雌二醇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作用0 h相比,pik3r3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量(P<0.05)在雌二醇作用1.5 h时达到最高峰,Akt、mapk3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量(P<0.05)在雌二醇作用2.5 h时达到最高峰。雌二醇作用3.0 h时,pik3r3、Akt、mapk3基因的mRNA表达量相比0 h都显著(P<0.05)提高。[结论]输卵管上皮细胞中pik3r3、Akt、mapk3基因的表达受到雌二醇调控。高浓度雌激素促进pik3r3、Akt、mapk3基因的高表达,这可能与生殖道的天然防御有关,并可能通过该途径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能力。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含水量和添加剂对饲用谷子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韩红燕, 赵启南, 贾淑萍, 张春华, 张永虎, 薛艳林, 孙林, 王超
    2022, 43(3):  30-3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5
    摘要 ( 146 )   PDF (682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预干处理、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对饲用谷子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灌浆期106号和107号饲用谷子为原料,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用新鲜及预干处理的谷子调制青贮;利用2种不同含水量的谷子调制的青贮中,无添加为对照组(CK),添加1%糖蜜和0.2%植物乳杆菌的混合制剂为试验组(M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30 ℃室温环境中发酵45 d。开封后测定青贮干物质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值、乳酸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预干处理极显著(P<0.01)提高2种饲用谷子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和pH值,显著(P<0.05)提高106号饲用谷子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106号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干物质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的新鲜和预干青贮ML组的pH值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组,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结论]预干处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留,但对青贮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青贮乳酸发酵,显著降低pH值,提高乳酸/乙酸值。
    猪毛蒿醇提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郭晨阳, 刘嘉琳, 钟华晨, 王丽芳
    2022, 43(3):  36-4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6
    摘要 ( 99 )   PDF (708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冷凝管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关键提取条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根据提取物得率确定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分析方差和极差R值表明,4个因素对猪毛蒿醇提物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是影响猪毛蒿乙醇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是影响提取效果的次要因素。确定猪毛蒿有效成分的醇提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5%,料液比1∶7,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3.0 h。[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了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猪毛蒿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精准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刘志友
    2022, 43(3):  42-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7
    摘要 ( 108 )   PDF (505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繁殖性能是羊产业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关系到养羊业生产成本和效率。羊的季节性繁殖特性导致其繁殖效率低,是羊产业高效养殖的主要瓶颈。在羊生产中,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综述了营养水平对发情、排卵、受孕等母羊繁殖过程和羊非繁殖季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精准营养调控母羊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益生菌在犬猫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凯莉, 罗建威, 岳珂, 陈盼, 何彦锋, 解静菲, 徐婷婷, 林露茜, 黄淑成
    2022, 43(3):  46-5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8
    摘要 ( 169 )   PDF (928KB) ( 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益生菌是一种定植于宿主肠道,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机体健康水平的活菌制剂。目前益生菌已被证实能够对动物起到多种有益的作用。随着宠物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犬猫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主人的重视,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到宠物食品以及营养补充剂中,通过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达到预防肠道疾病或提高肠道免疫力的目的。对益生菌的定义、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在犬猫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犬猫益生菌制剂的开发以及益生菌在宠物医疗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黄曲霉毒素对肉鸡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解静菲, 陈诺蔓, 李潞, 岳珂, 何彦锋, 刘凯莉, 徐婷婷, 张朝栋, 林露茜, 曹芹芹, 张喜文, 黄淑成
    2022, 43(3):  53-5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09
    摘要 ( 234 )   PDF (842KB) ( 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真菌和寄生曲真菌产生的一类高毒性次级真菌代谢物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粮食和动物饲料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对动物健康与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常见且毒性较强的一种,过量摄入AFB1具有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毒性效应。大量研究证实AFB1可对肉鸡的生长、免疫功能、器官发育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家禽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黄曲霉毒素的性质、毒性进行概述,从肠道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器官损伤和遗传毒性四个方面阐述AFB1对肉鸡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黄曲霉毒素对肉鸡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为减轻黄曲霉毒素对肉鸡养殖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促进大鼠肠道内矿物质吸收的研究进展
    金晓, 苏日古嘎, 张园园
    2022, 43(3):  59-6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0
    摘要 ( 101 )   PDF (424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具有益生元性质,在食品和营养研究中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盲肠发酵剂,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摄入后不受小肠消化酶的分解,进入盲肠被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腔内pH值,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提高矿物质在大肠中的吸收率。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在大鼠肠道内对矿物质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理,以期为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动物遗传与繁育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分析中国及新西兰奶山羊遗传进化关系
    苏少锋, 孟子琪, 王超, 赵俊利, 郝宸昉, 赵启南
    2022, 43(3):  64-7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1
    摘要 ( 1147 )   PDF (1036KB) ( 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我国地方培育奶山羊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以4个国内奶山羊品种(文登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雅安奶山羊)和3个新西兰引进奶山羊品种(阿尔卑斯奶山羊、吐根堡奶山羊、萨能奶山羊)为研究对象,采集33只个体的外周血样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利用PCR法扩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全长序列,对测序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不同奶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关系。[结果]7个品种奶山羊的mtDNA D-loop区中A、T碱基含量高于G、C碱基含量。共检测到82个多态位点,25个单一多态位点,55个简约信息位点。各品种单倍型多样度(Hd)范围为0.905~1.000,核苷酸多样度(Pi)范围为0.001 51~0.013 32;共存在26种单倍型,文登奶山羊和萨能奶山羊各有5个单倍型,阿尔卑斯奶山羊有4个单倍型,崂山奶山羊、吐根堡奶山羊、关中奶山羊、雅安奶山羊各有3个单倍型;各品种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范围为6.400 00~38.450 00,核苷酸歧异度(DXY)范围为0.005 79~0.034 76,遗传分化系数(GST)范围为0.000 00~0.186 05,遗传分化指数(FST)范围为0.231 56~0.971 52。品种间系统发育树表明,文登奶山羊和崂山奶山羊聚为一支;关中奶山羊与3种新西兰奶山羊遗传距离较近,从遗传学角度证实了关中奶山羊由国外奶山羊与地方品种经杂交选育而成;雅安奶山羊与其他品种遗传距离最远。[结论]中国奶山羊存在2个支系起源且未发现群体扩张;中国培育奶山羊品种含有较多的国外奶山羊血统;文登奶山羊与崂山奶山羊亲缘关系较近,雅安奶山羊在遗传进化中可能存在地域隔离。
    动物生产与管理
    不同品种泌乳母马不同泌乳月产奶量及乳成分的比较
    马玉辉, 珠玛别克·卡尼提别克, 奴尔兰·阿克亚孜, 李海
    2022, 43(3):  73-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2
    摘要 ( 633 )   PDF (455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伊犁马和哈萨克马泌乳母马在不同泌乳月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差异,为开发利用伊犁马和哈萨克马乳用特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和胎次相近、产驹时间接近、健康的伊犁母马和哈萨克母马各12匹,在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记录2个品种母马在泌乳30、60、90 d的产奶量;采集乳样,测定2个品种母马不同泌乳时间的乳中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结果]泌乳30 d时,哈萨克马的产奶量高于伊犁马(P>0.05),乳脂率极显著(P<0.01)高于伊犁马,乳中体细胞数显著(P<0.05)高于伊犁马,其他乳成分指标高于伊犁马(P>0.05)。泌乳6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糖率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乳中体细胞数和总固形物含量低于哈萨克马(P>0.05)。泌乳9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哈萨克马,乳糖率、总固形物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P<0.01)低于哈萨克马,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结论]泌乳初期(30 d),哈萨克马的产奶量和乳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伊犁马;泌乳中期(60、90 d),伊犁马的泌乳性能整体优于哈萨克马。在观察期内,哈萨克马的乳体细胞数大于伊犁马。
    畜牧经济与信息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苜蓿种植经济效益分析——以土默特左旗苜蓿种植园区为例
    刘峪廷, 靳慧卿, 尔墩扎玛, 刘丽平, 米福贵
    2022, 43(3):  77-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3
    摘要 ( 216 )   PDF (646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位于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苜蓿种植园区进行苜蓿种植经济效益分析,为调整该地区种植业结构、促进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种植园区苜蓿种植过程中种子、农药、机械燃油等6类投入要素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一级和二级产出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一级产出模型中,6类投入要素中的机械燃油投入和农药投入对利润具有负向影响,其余各要素均对利润具有正向影响,种子投入具有显著(P<0.05)影响。二级产出模型中,种子、化肥、水电投入与苜蓿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利润产出模型为:Y产出=4.532 503-0.265 386X种子+0.638 345X化肥-2.988 071X水电+5.506 927X机械燃油-2.662 652X人工-2.895 284X农药。产量产出模型为Y产出=18.740 580+1.415 616X种子+0.252 048X化肥+0.371 124X水电+0.497 999X机械燃油+0.060 733X人工+0.184 595X农药。种子、化肥、水电、机械燃油、农药、人工投入边际产量分别为7.981、0.472、0.549、5.301、0.475、3.176 kg/hm2。苜蓿种植各类投入要素中机械燃油投入占比最大,为44.59%,现阶段苜蓿种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苜蓿种子和机械燃油投入的边际产量远大于零,增加此两项投入可以实现苜蓿增产。[结论]该地区苜蓿生产实践中应加大种子、农药、机械燃油的投入,并适当控制其他要素投入。
    内蒙古自治区绵羊生产成本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宝·阿茹娜, 巴图赛罕, 木其儿, 杨苏日娜, 根锁
    2022, 43(3):  83-8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4
    摘要 ( 77 )   PDF (511KB) ( 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绵羊生产成本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1—2019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内蒙古自治区的绵羊生产成本相关数据,对该地区绵羊生产成本进行计量分析;采用EViews 7.0软件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精饲料和饲盐费、饲草费、医疗防疫费、配种费、死亡损失费、放牧用具费、修理维护费和间接费用等8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不同生产要素对绵羊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在5%显著性水平下,绵羊饲养管理中的精饲料和饲盐费、饲草费、医疗防疫费、配种费、死亡损失费对绵羊生产成本有显著(5%)影响。[结论]精饲料和饲盐费、饲草费、医疗防疫费、配种费、死亡损失费的增加是绵羊生产成本增加及收益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畜牧资源与环境
    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评价
    常虹, 王洋, 刘亚红, 闫晓红, 石磊, 孙海莲
    2022, 43(3):  88-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5
    摘要 ( 75 )   PDF (942KB) ( 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草地退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内蒙古牧区2000、2010、2015年的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分别为3.68、3.88、3.89,均大于1.250。2000—2015年,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内蒙古牧区各旗县的草地退化指数均小于90%。[结论]内蒙古牧区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和牧业人口均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部和北部较稀疏的分布态势。内蒙古牧区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关系表现为人口超载状态,2000—2015年人口超载程度增加。
    草业科学
    不同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陈奕霖, 赵萍, 王勃, 毕铭, 阴禹舟, 王聪聪, 夏方山
    2022, 43(3):  96-10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6
    摘要 ( 115 )   PDF (656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Na+浓度为10、30、90、27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下进行白羊草种子萌发试验,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白羊草幼苗的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变化规律,揭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不同盐碱种类、Na+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胚根长及胚芽长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Na+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则随Na+浓度的增加而延长。不同Na+浓度对白羊草种子的幼苗活力指数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其幼苗活力指数随N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盐碱种类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仅有显著(P<0.05)差异,而盐碱种类与Na+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无显著(P>0.05)差异。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会随N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要高于Na2CO3和NaHCO3胁迫时。[结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耐受Na+浓度为1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对中性盐的耐受性要高于碱性盐,且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胚芽的影响。
    中草7号扁蓿豆种子硬实的破除方法研究
    何玉霞, 王照兰, 胡卉芳, 杜建材, 赵丽丽
    2022, 43(3):  102-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7
    摘要 ( 113 )   PDF (636KB) ( 1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中草7号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 cv. Zhongcao No.7)种子硬实的有效破除方法。[方法]利用KNO3溶液、赤霉素(GA)溶液、98%的浓H2SO4、热水、液氮和机械擦破种皮方法对中草7号扁蓿豆种子进行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种子为对照(CK),用发芽第14天统计获得的正常发芽种子数和硬实种子数,计算发芽率、硬实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死苗率,对不同处理方法破除种子硬实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机械方法擦破种皮处理能使中草7号扁蓿豆种子的硬实率降低至4%,发芽率提高至96%;98%的浓H2SO4处理种子25~30 min,能使种子硬实率下降至5%,发芽率提高至95%;2种处理方式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CK,死苗率较低,两者均能有效破除中草7号扁蓿豆的种子硬实。在其他处理中,与CK相比,只有75 ℃热水处理、400 mg/L的GA溶液36~48 h处理、0.1%的KNO3溶液浸种发芽处理,对降低中草7号扁蓿豆种子硬实率有显著(P<0.05)影响,但由于降低幅度较小,不宜采用。液氮处理使死苗率大幅增加,也不宜采用。[结论]考虑到98%的浓H2SO4处理安全风险较高,建议在中草7号扁蓿豆批量种子的硬实处理中,优先采用擦破种皮的机械处理。
    动物疾病防控
    2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李秀富
    2022, 43(3):  108-1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8
    摘要 ( 133 )   PDF (453KB) ( 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2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对照(CG)组、黄芪(AM)组和枸杞(LB)组,每组50只。CG组饲喂基础日粮,AM组和LB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AM粉和1%LB粉,分别于14和35日龄测定免疫器官指数,14、21、28、35日龄测定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效价,14和28日龄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14日龄时,AM组脾脏指数(SpI)和法氏囊指数(BFI)较CG组分别提高31.17%(P<0.01)和34.86%(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4.12%(P<0.05);35日龄时,LB组胸腺指数(ThI)和BFI较CG组分别提高14.29%(P<0.05)和9.76%(P<0.05),AM组ThI、SpI、BFI较CG组分别提高18.37%(P<0.05)、35.84%(P<0.05)、15.85%(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9.92%(P<0.05)。与CG组相比,LB组NDV-Ab效价在28日龄提高34.78%(P<0.05),AM组NDV-Ab效价在14、21、28 d日龄分别提高118.18%(P<0.05)、75.00%(P<0.05)、56.52%(P<0.05)。与CG组相比,AM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在14和28日龄分别提高15.15%(P<0.05)和11.76%(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7.50%(P<0.05)和14.15%(P<0.05);LB组血清IgM含量在14日龄较CG组提高12.12%(P<0.05),血清IgG含量在28日龄提高11.32%(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AM粉或1%LB粉可提高AA肉仔鸡主要免疫器官指数、NDV-Ab效价以及血清IgG、IgM含量,以添加1% AM粉效果较好。
    宁夏地区牛支原体药物敏感性分析
    李勇, 孔阳阳, 郭亚男
    2022, 43(3):  112-1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19
    摘要 ( 105 )   PDF (519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提高牛支原体病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宁夏地区分离鉴定的74株牛支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恩诺沙星的MIC分布范围最小,MIC50与MIC90最小,其次是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试验菌株对大观霉素的耐药率最低(12%),其次为恩诺沙星(22%),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且相同(36%);肺分离株耐药性最强,关节液分离株次之,乳汁分离株最弱。[结论]恩诺沙星对牛支原体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但易产生耐药性,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肺分离株耐药性最强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牛支原体的概率大且频繁使用抗生素有关。
    羊传染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杨磊, 孟子琪, 李长青, 赵启南
    2022, 43(3):  117-1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20
    摘要 ( 167 )   PDF (689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传染性极强且流行广泛的人畜共患病。健康羊只感染ORFV后,会在唇、鼻和口腔等无毛部位依次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及溃疡,最后形成疣状结痂,产生增生性损伤。羔羊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尤其易感,发病后会导致采食困难、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会因继发性感染而死亡。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对羊传染性脓疱病进行综述,以期为兽医临床中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边界病的研究进展
    李运娜, 黄海碧, 王冠, 戴晓光, 王旭红, 苏胜杰, 贾皓
    2022, 43(3):  122-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3.021
    摘要 ( 170 )   PDF (693KB) ( 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边界病(border disease,BD)是由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引起绵羊和山羊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临床表现为母羊生殖障碍,羔羊畸形、震颤、多毛等。BDV在绵羊、牛和猪的种间传播经常发生,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边界病的防控,因此,了解不同区域的边界病流行情况有助于防止其传播并优化控制措施。结合国内外近期研究报道,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措施等方面对边界病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