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研究
    17α-甲基睾酮对稀有鮈鲫精巢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周俊亮, 王贤珍, 侯晓蕾, 杨琼, 陈越, 荣伟雅, 刘青, 王伟伟, 宋晶, 刘少贞
    2022, 43(2):  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1
    摘要 ( 179 )   PDF (590KB) ( 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稀有鮈鲫雄鱼为研究对象,探讨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稀有鮈鲫精巢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MT(25、50和100 ng/L)处理稀有鮈鲫雄鱼7、14和21 d,处理结束时,每组随机解剖10条鱼,取精巢组织,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nmts)相对表达量。[结果] 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7 d,25 ng/L MT处理组(P<0.05)、50 ng/L MT处理组(P<0.01)和100 ng/L MT处理组(P<0.05)精巢dnmt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5 ng/L MT处理组和50 ng/L MT处理组精巢dnm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50 ng/L MT处理组精巢dnmt7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14 d,100 ng/L的MT处理组dnmt3、dnmt5、dnmt6、dnmt7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50 ng/L的MT处理组dnmt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MT处理稀有鮈鲫雄鱼21 d,50 ng/L MT处理组和100 ng/L MT处理组dnm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100 ng/L MT处理组dnmt8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结论] MT可以干扰稀有鮈鲫精巢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mmts的mRNA表达。MT对DNMTs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水平对稀有鮈鲫精子的发生产生影响有待研究。
    动植物miRNA实现跨物种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孟桂智, 刘宝宝, 李雅辉, 马燕芬, 王兴平, 马云, 蔡小艳
    2022, 43(2):  7-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2
    摘要 ( 183 )   PDF (783KB) ( 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存在一类非自身的miRNA,这类miRNA主要是随着食物进入,并在动物体内发挥一定的调控功能,这一研究发现可为从植物中提取特殊物质作为添加剂或是为探究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拓宽了外源性动植物miRNA的研究方向。从动植物miRNA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跨物种后稳定性、组织特异性表达、靶基因结合方式、生物学功能以及跨物种调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动植物miRNA进行跨物种调控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对动植物miRNA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iRNA在疾病治疗和营养补充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畜禽氧化应激与炎症及多酚的干预作用
    方洲, 马学虎, 安彦昊, 孙奕烁, 窦文丽, 马燕芬
    2022, 43(2):  14-2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3
    摘要 ( 120 )   PDF (930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应激是畜禽体内活性氧产生与保护机制消除的失衡,可导致组织产生氧化损伤,最终诱发炎性疾病。氧化应激可激活多种转录因子,导致炎症途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炎症是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多酚作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被认为是有效的辅助治疗佐剂,在人和动物中发挥潜在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多酚也被认为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畜禽饲料添加剂。综述了畜禽氧化应激与炎症的关系及机制、多酚对畜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动物疾病抗氧化疗法的应用和新型抗炎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晓奇, 王凤武, 韩健健
    2022, 43(2):  23-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4
    摘要 ( 143 )   PDF (614KB) ( 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抗菌药物具有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对人和家畜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广泛、高频使用种类有限的抗菌药物治疗人、家畜以及宠物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源。寻找现有常规抗菌药物的替代品或增强剂是当前热点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抗菌特性。理论上,MSCs有可能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对MSCs影响细菌存活的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药物可能对MSCs功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MSCs抗菌作用机制、挖掘MSCs作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新方法的潜力提供参考。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王晓飞, 高源, 田丰, 李九月, 薛树媛, 陈木兰, 白晓鹭
    2022, 43(2):  28-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5
    摘要 ( 203 )   PDF (15154KB) ( 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81只3月龄、体重为(23.0±1.0)kg的杜寒杂交羔羊,随机分为对照组(70%精料+30%干秸秆)、试验Ⅰ组(70%精料+30%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和试验Ⅱ组(70%精料+30%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占日粮总蛋白浓度10%的膨化缓释尿素,NPN≥100%)。试验期为75 d,预饲期为15 d,正饲期为60 d。分析育肥羊的增重,胃肠道组织重量和表观形态。[结果]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极显著(P<0.01)提高试验组羊的采食量和日增重。试验组羊的大肠重,消化道总重和瘤胃容积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羔羊瘤胃内壁颜色优于其他组。[结论]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促进了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试验Ⅱ组的作用更明显。
    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李根, 钟荣志, 王垒, 吴美桦, 丁荣荣, 蔡更元
    2022, 43(2):  35-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6
    摘要 ( 245 )   PDF (546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饲喂频率对妊娠母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 挑选加系杜洛克经产母猪480头,配种时按照胎次(2~7胎)、背膘厚(11~22 mm)相近的原则随机将母猪分为T1组(每天饲喂1次)和T2组(每天饲喂2次),两组每天等量饲喂。T1组母猪220头,饲喂时间为8:00;T2组母猪260头,饲喂时间为8:00和15:00,每次饲喂量为总量的一半,定位栏饲养。[结果] ①饲喂频率不影响妊娠56 d、开配-妊娠56 d的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开配背膘厚)(P>0.05);T2组妊娠110 d(P=0.06)、妊娠56-110 d(P=0.09)背膘厚(妊娠110 d背膘厚-妊娠56 d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②饲喂频率对窝产总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均无显著(P>0.05)影响。③在三胎母猪中,T2组妊娠110 d(P=0.01)、妊娠56-110 d(P=0.04)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1组;五胎及以上母猪,T2组妊娠56-110 d(P=0.08)背膘厚有高于T1组的趋势。④饲喂频率不影响二胎母猪窝产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P>0.05),但二胎母猪中T2组活仔数有高于T1组的趋势(P=0.07)。[结论] 饲喂频率由每天两餐减少到每天一餐不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小型饲料搅拌机和平模颗粒机组合使用制备颗粒饲料的工艺研究
    张兴夫, 王丽思, 青格勒, 钱英红, 张静, 乔亚杰, 乔文军, 杜瑞平
    2022, 43(2):  41-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7
    摘要 ( 197 )   PDF (552KB) ( 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JB-300型精饲料搅拌机和300型平模颗粒机组合使用制备牛羊精补料颗粒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测定不同搅拌时间、装载系数对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确定搅拌混合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测定不同玉米粉碎粒度、水分含量对颗粒饲料成型率的影响。以模孔直径、玉米粉碎粒度和水分含量为测定因素,以成型率和硬度的综合加权评分值为指标,确定制备颗粒饲料的最优组合参数。[结果] 搅拌时间为10 min、20 min的变异系数均显著(P<0.05)低于搅拌5 min和15 min。装载系数为80%时,变异系数显著(P<0.05)低于装载系数为70%和60%。玉米粉碎粒度为2 mm和4 mm时,颗粒饲料成型率显著(P<0.05)高于玉米粉碎粒度为6 mm和8 mm。水分含量为10%和13%时,颗粒饲料成型率显著(P<0.05)高于水分含量为16%和19%。影响正交试验综合加权平均分值的模孔直径、玉米粉碎粒度、水分含量的极差分别为18.76、1.64和3.47。[结论] JB—300型精饲料搅拌机混合饲料最佳参数:装载系数为80%、搅拌时间为10 min;300型平模颗粒机制作精补料颗粒饲料最佳参数:模孔直径为4 mm(压缩比为6)、玉米粉碎粒度为4 mm、水分含量为13%。
    戈壁草原蒙古羊春季羔羊铜缺乏症的研究
    李长青, 王利, 金海, 薛树媛, 郭天龙, 王超, 张海鹰, 田丰
    2022, 43(2):  46-5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8
    摘要 ( 210 )   PDF (625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确定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地区春季发生的戈壁草原蒙古羊羔羊发病、死亡现象的主要原因。[方法] 选取3户羔羊发病情况最为严重的牧户采样,每户各采集5只发病羔羊的血液样本、放牧草场的饮用水样本,以及羔羊所处环境中3种主要牧草(红砂、珍珠猪毛菜和盐爪爪)样本和土壤样本,同时采集当地种羊场15只相同品种健康羔羊的样本作为对照,测定上述样本中的10种矿物质元素(钙、磷、铁、锰、铜、锌、镁、钼、硒、钴)的含量。[结果] 发病羔羊血液中铜和镁的含量显著(P<0.05)低于同品种健康羔羊,钼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同品种健康羔羊,其他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发病羔羊所处环境中饮用水的镁和钙含量较高。发病羔羊所处环境中红砂的钼、铁、锰和硒含量均高于文献报道值,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盐爪爪的钼、铁、锰、硒、镁和钴的含量高于文献报道值,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珍珠猪毛菜、红砂和盐爪爪的铜钼比分别为15.96∶1、0.23∶1和2.34∶1。发病羔羊所处环境中土壤样本的铜、铁、锰、硒、钴含量均低于文献报道值,镁、钙和磷含量均高于文献报道值,钼和锌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该地区戈壁草原蒙古羊羔羊发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放牧羊摄入铜不足、钼超标、铁和锰等矿物质元素摄入量过多,导致羔羊对铜的吸收发生障碍,最终引起继发性铜缺乏症。
    桑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罗竹星, 魏梦, 王圆, 李游山
    2022, 43(2):  51-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09
    摘要 ( 395 )   PDF (628KB) ( 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桑叶作为非常规动物饲料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在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综述桑叶的营养价值及饲用价值,总结桑叶在家禽、家畜和鱼类等动物饲粮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桑叶在动物饲料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沙柳等灌木类植物饲料化利用技术和研究现状
    薛树媛, 王菊花, 黄娟, 李九月, 金海
    2022, 43(2):  56-6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0
    摘要 ( 214 )   PDF (735KB) ( 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柳是一种具有防风、固沙、保土功能的灌木类植物,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中有着特殊饲用价值的新型粗饲料资源,具有抗逆性强、数量多、分布广、价格低廉和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介绍沙柳的生态学特征及生态和经济价值,总结沙柳的饲用价值和营养成分,对以沙柳为代表的灌木类植物的饲料化处理方法和加工技术进行归纳,分析当前灌木类植物饲料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沙柳等灌木类植物的饲料化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动物遗传与繁育
    连续重复超数排卵、冲胚对引进品种肉羊快速扩繁的效果研究
    岳永莉, 包花拉, 莫德日乐吐, 李雪玲, 王建国
    2022, 43(2):  61-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1
    摘要 ( 224 )   PDF (873KB) ( 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引进品种肉羊的连续重复超数排卵(超排)、冲胚、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集成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6—2018年,对选取的1 575只澳洲白(n=230)、白头杜泊(n=228)、黑头杜泊(n=541)、白头萨福克(n=200)、黑头萨福克(n=376)5个品种母羊,进行间隔30 d以上的连续同期发情(孕酮海绵栓)与超排(330~450 IU FSH+200~300 IU PMSG+0.1 mg PG)处理;经过腹腔内窥镜输精后进行子宫角冲胚,回收胚胎后计数并评估质量,挑取部分胚胎进行移植;对比分析品种、季节、重复超排次数等对胚胎生产指标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18 496枚胚胎,有14 971枚可用胚;胚胎移植后的受胎率为69.8%,产羔率为93.2%;只均总胚数和只均可用胚数2项指标显示,胚胎生产特性以白头萨福克、黑头萨福克、黑头杜泊较好,澳洲白次之,白头杜泊最差;不同品种母羊连续重复超排冲胚后回收的只均总胚数和只均可用胚数持续增长,直到第4或第5次;澳洲白的超排冲胚效果在春季较好,而其他品种在冬季较好。[结论] 连续重复超数排卵、冲胚技术对于扩繁引进肉羊品种群体是可行的,应根据不同品种及其表现出的季节特性科学、适时应用。
    草业科学
    57份紫花苜蓿种质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和评价
    张建文, 张龙龙, 张泉, 杨星文, 陈健, 刘富渊, 牛军鹏, 王佺珍
    2022, 43(2):  69-7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2
    摘要 ( 148 )   PDF (789KB) ( 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甘肃省酒泉地区筛选出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优质高产苜蓿品种。[方法]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播种来自不同生态区的57份紫花苜蓿材料,对现蕾初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并进行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 57份紫花苜蓿材料分为4类,即产量最低及综合排名最低的材料分为第一类;将产量及综合排名最高的分为第二类;产量较高但其他指标较差的材料分为第三类;产量和综合排名属于中间的分为第四类。[结论] 在该地区种植当年综合评价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为中苜3号、北方SLT、SR4030、WL343HQ。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3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红玉, 王勃, 张耀丹, 郑川, 范华芳, 夏方山
    2022, 43(2):  78-8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3
    摘要 ( 250 )   PDF (610KB) ( 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多变小冠花(Coronilla varia)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浓度为0、5%、10%、15%、20%和25%的PEG溶液对3种豆科牧草种子进行模拟干旱萌发,分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以探究在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 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达乌里胡枝子和扁蓿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则均呈显著(P<0.05)上升趋势,PEG浓度为25%时,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已失活。多变小冠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在PEG浓度为5%~10%时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之后随PEG浓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3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弱排序为多变小冠花>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结论] PEG模拟干旱胁迫会抑制达乌里胡枝子和扁蓿豆种子的萌发,而低浓度(≤10%时)PEG模拟干旱胁迫会促进多变小冠花种子的萌发,高浓度(≥15%时)PEG模拟干旱胁迫则相反。多变小冠花种子的抗旱萌发能力要高于扁蓿豆和达乌里胡枝子。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阴山北麓饲用燕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田永雷, 白春利, 慕宗杰, 孙林, 娜娜
    2022, 43(2):  84-8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4
    摘要 ( 119 )   PDF (601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饲用燕麦抗氧化酶活性对氮肥的生理响应及差异变化,研究适宜的施氮量。[方法] 以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三星”为材料,设置0、150、200、250、300、350 kg/hm2施氮水平,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分别追施氮肥用量的15%、35%、30%和20%,于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测定分析饲用燕麦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饲用燕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的含量逐渐降低。3个时期的饲用燕麦叶片POD活性均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孕穗期和灌浆期的饲用燕麦叶片SOD活性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孕穗期和抽穗期饲用燕麦叶片CAT活性在施氮水平为300 kg/hm2时最高,灌浆期CAT活性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结论] 内蒙古阴山北麓施氮肥对饲用燕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低氮促进、高氮抑制,适宜施氮量为250 kg/hm2
    工厂化鲜草生产中发芽基质的优化利用研究
    董庆, 李青丰, 董斌, 苏欢欢
    2022, 43(2):  90-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5
    摘要 ( 195 )   PDF (542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消杀时间,秸秆基质以及布设方法对基质发霉和小麦、玉米籽粒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优化秸秆作为鲜草生产基质材料的方法,降低大规模鲜草生产成本。[方法] 以小麦、玉米籽粒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煮沸消杀时间基质材料发霉情况,不同秸秆基质的小麦、玉米籽粒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设置不同布设方法、颗粒大小以及物料比例,分析幼苗生长高度。[结果] 作为基质材料蒿秸秆需消杀30 min,芦苇秸秆需消杀60 min,玉米、谷子、大豆、柠条秸秆需消杀120 min。小麦、玉米籽粒在玉米、谷子、大豆、芦苇秸秆基质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滤纸上无显著(P>0.05)差异。基质间布设方法的小麦、玉米幼苗高度高于其他组。在生长10 d时,粗粉与细粉基质材料处理的小麦、玉米幼苗高度无显著(P>0.05)差异。在生长3、7、10 d时,小麦在不同物料比例处理下的幼苗高度无显著(P>0.05)差异。整个观测期内,玉米在不同物料比处理下的幼苗高度均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 工厂化鲜草生产中选择玉米、谷子、大豆、芦苇秸秆作为基质材料较好,生产前基质材料需进行消杀处理,消杀时间不低于120 min;选择基质间的布设方法,秸秆颗粒长度为2 cm左右,小麦3∶1的物料比例、玉米4∶1的物料比例进行鲜草生产效果更好。
    食品科学
    芥末粗多糖对牛肉糜质构特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张英萍, 高爱武, 成立新, 马满平, 张义飞, 李蕴华, 凤英, 岳林芳
    2022, 43(2):  95-10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6
    摘要 ( 245 )   PDF (1239KB) ( 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芥末粗多糖对牛肉糜质构特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在牛肉糜基础配方中添加0.5%和2.5%的芥末粗多糖,以添加卡拉胶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d,BHA)的牛肉糜作为对照,各组牛肉糜于4 ℃储藏20 d,测定各组牛肉糜的硬度、回复性、胶着度、咀嚼度、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pH值和色度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储藏期各组牛肉糜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添加0.5%的芥末粗多糖对牛肉糜的硬度、回复性、胶着度、咀嚼度有显著(P<0.05)改善作用,可以达到与卡拉胶相同的效果,但当芥末粗多糖的添加量为2.5%时,对上述4项质构特性指标无显著(P>0.05)影响;添加0.5%的芥末粗多糖可以显著(P<0.05)降低牛肉糜的TBARS值,减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增加,抑制脂肪的氧化;添加2.5%的芥末粗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牛肉糜红度的劣变,显著(P<0.05)抑制pH值的上升,减缓总巯基含量的下降,但不能较好地抑制羰基化合物的产生。[结论] 芥末粗多糖不仅能改善牛肉糜的质构特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减氧化,保持色泽稳定,研究结果为其作为一种新型天然抗氧化剂在牛肉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畜牧资源与环境
    3种绿肥翻压对浇灌沼液后土壤质量的影响
    安晨, 丁海荣, 谭海运, 时凯, 杨智青, 金崇富, 侯福银, 陈长宽
    2022, 43(2):  105-1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7
    摘要 ( 138 )   PDF (598KB) ( 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花黑麦草、大麦和油菜3种不同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在不同浓度沼液条件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8.5 L/m2(L1)和17 L/m2(L2)两种沼液浓度条件下,田间翻压多花黑麦草、大麦以及油菜,设为多花黑麦草(L1)、大麦(L1)、油菜(L1)和多花黑麦草(L2)、大麦(L2)、油菜(L2)几个绿肥试验组,同时设置只浇灌沼液未翻压绿肥的对照组(L1)和对照组(L2),分析绿肥试验组与对照组土壤中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绿肥翻压110 d后,多花黑麦草(L2)与大麦(L2)组土壤pH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但仅上升约0.17;大麦(L1)与多花黑麦草(L2)土壤盐分显著(P<0.05)高于同沼液添加量的对照组;大麦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种沼液浓度影响下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同时油菜(L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组(L2)也有显著(P<0.05)提高;大麦组在2种沼液浓度下,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多花黑麦草(L1)和大麦(L1)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L1);大麦(L2)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结论] 3种绿肥翻压对浇灌沼液后土壤的改良作用各不相同,但大麦在2种浓度沼液替代氮肥情况下均可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低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高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肥使用。
    碳中和背景下畜牧业种养结合发展路径研究
    孙江琪, 崔宏瑜, 王君美, 崔占峰
    2022, 43(2):  111-1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8
    摘要 ( 411 )   PDF (615KB) ( 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养殖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既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的重要举措。种养结合农业生产模式为实现畜禽污染控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来源的分析,总结归纳畜禽养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一般性解决方案,为具有类似特点的农户、养殖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参考,以期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畜牧业碳中和。
    兽医药物科学
    阿莫西林在兽医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
    孔博, 尹相吉, 钱常欢, 施宇博, 庞维鹏, 温路路, 孟小宾, 栗栖凤, 李亚玲, 刘爱玲, 崔平
    2022, 43(2):  115-1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19
    摘要 ( 305 )   PDF (539KB) ( 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耐酸性强、杀菌效果好、抗菌谱广、易溶于水、剂型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为进一步明确阿莫西林在兽医临床的应用效果,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理化特性、抗菌机理、安全性以及在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阿莫西林在兽医临床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动物疾病防控
    羊口疮病毒内蒙古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王娜, 戴伶俐, 乌云塔娜, 秀春, 赵世华, 达来宝力格
    2022, 43(2):  119-1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20
    摘要 ( 273 )   PDF (1002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确定内蒙古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发生的疑似羊口疮的病原。[方法] 无菌采集疑似羊口疮病料7份,经剪碎、研磨、离心等处理后接种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goat skin fibroblasts,GSFs)培养;对分离到的病毒毒株进行电镜观察;利用B2L基因引物进行特异性PCR鉴定,对获得的B2L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份病料经GSFs培养48 h后出现明显病变,分离的病毒经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呈卵圆形,病毒粒子长220~250 nm,宽125~200 nm,符合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粒子的形态特征,并将其命名为NM-ORFV-1株、NM-ORFV-2株、NM-ORFV-3株。分离株经B2L基因PCR鉴定获得1 137 bp的扩增产物,与预期一致;系统发育树及同源性分析显示,NM-ORFV-2株与NM-ORFV-3株遗传关系密切,处于同一分支,且与ORFV KP336704(中国)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4%;NM-ORFV-1株与NM-ORFV-2株及NM-ORFV-3株处于不同分支,NM-ORFV-1株与NM-ORFV-2株的同源性为99.1%,与NM-ORFV-3株的同源性为99.0%,且与ORFV JQ904789(中国)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6%。[结论] 内蒙古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疑似羊口疮病例的病原是ORFV。
    绵羊肺炎支原体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戴伶俐, 王娜, 张帆, 宋越, 白帆, 刘威, 杨斌, 赵世华, 张月梅
    2022, 43(2):  124-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2.021
    摘要 ( 250 )   PDF (583KB) ( 6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引起的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是严重危害养羊业的重要呼吸道疫病。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隐蔽性、持续性,造成患病羊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养羊经济效益。综合近期国内外关于绵羊肺炎支原体分子致病机制的文献报道,从绵羊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致下呼吸道损伤和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开发新型防控技术奠定基础。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