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业学报 ›› 2006, Vol. ›› Issue (B12): 153-153.
宋斌[1] 李洪[2]
出版日期:
2006-12-25
发布日期:
2006-12-25
通讯作者:
宋斌
Online:
2006-12-25
Published:
2006-12-25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使玉米生产不再局限于生产传统的粮食和饲料.而是由单纯的粮食型生产逐步转变为多向的经济型生产:由低级的产量型生产转变为高层次的质量型生产;由简单的原料型生产转变为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综合型生产。这正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在玉米生产上的体现。特种玉米在玉米产业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研究与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宋斌 李洪. 我国发展特种玉米的意义及前景[J]. 北方农业学报, 2006, (B12): 153-153.
[1] | 王光杰, 黄彬香, 宋尧, 闵矿楠, 李顺澳, 高日平, 赵熙玲, 王靖, 任永峰. 半干旱风沙区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6): 89-97. |
[2] | 王帮太, 杨美丽, 郭华, 王静, 王志红, 鹿红卫, 程建梅, 秦贵文, 陈甲法. 玉米茎秆营养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5): 1-22. |
[3] | 唐兰, 吴元奇. 玉米矮秆基因及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5): 23-30. |
[4] | 靖相柱, 孙霞, 郭业民, 赵文苹, 郭榛, 桑茂盛. 光谱成像技术在玉米种子质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5): 93-102. |
[5] | 赵丽, 范铭元, 谢广明, 陆靖英, 张琪, 孙孝静, 郭虹霞, 邓妍, 王创云. 旱地不同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11-19. |
[6] | 潘丽杰, 张宝林, 李瑞鑫, 牛潘婷, 郭建鹏, 斯琴高娃, 何美玲.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28-37. |
[7] | 张丽丽, 薛兵东, 樊叶, 莫姣娇, 赵新宇, 杨海龙, 付俊, 姜英, 齐华, 王璞. 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38-47. |
[8] | 何子涵, 吴星霖, 向志宇, 白光红, 王洋, 李松壕, 杜振华, 孜比尔尼沙·赛买提, 戴小华. 玉米须生物活性成分、功效与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96-104. |
[9] | 程志鹏, 张成泽, 王富贵, 王振, 张悦忠, 闫立伟, 梁红伟, 杨志红, 高聚林, 王志刚. 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区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2): 22-32. |
[10] | 张皓, 高聚林, 于晓芳, 马达灵, 胡树平. 秸秆深翻还田对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1): 1-15. |
[11] | 殷建军, 郭庆瑞, 郭凤琴, 张小娟, 王力. 宽窄行种植对青贮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1): 16-21. |
[12] | 韩平安, 常悦, 唐宽刚, 李晓东, 王力伟, 梁亚晖, 杨静, 石海波, 吴新荣. 基于农杆菌介导法将CP4-EPSPS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B73的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1): 31-37. |
[13] | 柴文波, 李淑芬, 李洪涛, 许瀚元, 祝庆, 王军.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黄淮海玉米杂优模式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6): 17-24. |
[14] | 邱贵兰, 李燕, 李红梅, 罗曦, 马孝玲, 何立群, 胡美琳, 赵后娟, 杜林, 吴元奇, 唐海涛. 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5): 19-23. |
[15] | 戎美仁, 胡树平, 高聚林, 王富贵, 于晓芳, 孙继颖, 青格尔, 屈佳伟, 马达灵, 梁红伟, 王志刚. 播种期对粒收春玉米生长发育与阶段热量资源匹配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3): 32-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