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山纪男. 日本草莓的生理生态特性及栽培体系和技术[M].张运涛,李新贤,雷家军,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41. [2] 森下昌山. 草莓的基本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M].张运涛,李新贤,雷家军,等译.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43-51. [3] 李青云,葛会波,张广华,等.草莓休眠进程的研究——保温开始时期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2(1):36-39. [4] 魏联龄,黄桂馥.低温打破和解除草莓休眠的效应——Ⅰ草莓的休眠与利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3,8(2):41-46. [5] 辛丰. 草莓的栽培特性及其抑制和打破[J].新农村,2011(11):24. [6] 李映龙,单守明.自然休眠期低温处理时间对生长期草莓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1,32(1):39-42. [7] 葛会波,李青云,陈贵林,等.草莓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1998,25(1):89-90. [8] 张莉,谷辉辉,贾峰,等.草莓解除休眠过程中DNA甲基化变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2):117-122. [9] 顾曼如. 15N在苹果氮素营养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果树,1990(2):46-48. [10] 孙聪伟,褚凤杰,杨丽丽,等.施氮量对嘎啦幼苗15N、13C分配利用特性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431-438. [11] 顾曼如,束怀瑞,周宏伟.苹果氮素营养研究Ⅳ. 贮藏15N 的运转、分配特性[J].园艺学报,1986,13(1):25-30. [12] 彭福田,张青,姜远茂,等.不同施氮处理对草莓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差异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3):40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