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卞晓春,刘水东,徐仁超,等.移栽期和密度对春化蚕豆产量的影响[C]//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北京:中国作物学会,2017:223-224. [2] 袁星星,陈新,陈华涛,等.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蚕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5):206-208. [3] 郑卓杰. 中国食用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 李汉美,丁潮洪.栽培密度对鲜食蚕豆生育期、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4,55(5):666-667. [5] 尚启兵,徐东旭,高运青,等.冀西北蚕豆种植密度优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8):19-20. [6] 胡生会,耿广东.不同密度对稻田免耕蚕豆物候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96. [7] 张芸,李龙,郭延平,等.间作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根腐病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8):60-61. [8] 陈宗红. 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蚕豆密度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2018(3):18-19. [9] 宋度林,姚学良,怀燕,等.鲜食蚕豆慈蚕1号春化栽培播期和密度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78-79. [10] 刘继尧,杨笑景.间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蚕豆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6):26-27. [11] 张克平. 青海12号蚕豆种植不同密度试验报告[J].青海农技推广,2016(1):12-14. [12] 肖占文. 河西走廊冷凉灌区春蚕豆播期与密度试验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3(2):25-34. [13] 朱广梅. 互助县中位浅山地区青海11号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8(2):8. [14]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06-6407. [15] 秦国正. 蚕豆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04(4):57. [16]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7] 包世英. 蚕豆生产技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18] 金文林,宗绪晓.食用豆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 [19] 樊海潮,张继雨,王俊涛,等.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0,52(2):38-42. [20] 陈其梅,王正伟.高寒阴湿区全膜玉米留膜免耕春蚕豆种植密度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6):5-7. [21] 夏明忠,熊仿秋.蚕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J].耕作与栽培,1988(6):29-34. [22] 邵扬,郭延平,马玉华,等.种植模式与施磷深度对蚕豆群体冠层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3):38-42. [23] 何大智,王涛,卢平,等.种植密度对安豆8号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技,2023(1):21-25. [24] 胡新洲,杨占忠,安正云,等.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品种玉豆3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0(7):149-151. [25] 李艳花,杜成章,陈红,等.肥料和密度对蚕豆产量及生长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4):1556-1561. [26] 李华荣,石金芝,石乔龙,等.不同密度和肥料对蚕豆鲜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234-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