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24, 45(5):  0-0. 
    摘要 ( 43 )   PDF (1325KB) ( 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础研究
    鞣花酸对饲喂黄曲霉毒素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李坤, 邓文茜, 葛昆陇, 任德刚, 陈跃明, 秦顺义
    2024, 45(5):  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1
    摘要 ( 3721 )   PDF (1773KB) ( 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鞣花酸对饲喂黄曲霉毒素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体重为18~22 g的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黄曲霉毒素组和鞣花酸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饲喂基础日粮,黄曲霉毒素组小鼠饲喂添加250 μg/kg黄曲霉毒素的基础日粮,鞣花酸组小鼠饲喂添加250 μg/kg黄曲霉毒素和100 mg/kg鞣花酸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5 d;称量并记录小鼠的试验初体重和试验末体重,计算试验期间增重;试验结束后采用眼球摘除法采集小鼠血液样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氧化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含量;采集小鼠空肠组织样本,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空肠黏膜形态结构、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结果]黄曲霉毒素组小鼠试验末体重、增重均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鞣花酸组小鼠试验末体重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黄曲霉毒素组。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血清T-AOC和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降低;鞣花酸组小鼠的血清T-AOC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清T-SOD活性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极显著(P<0.01)升高;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血清MDA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鞣花酸组小鼠的MDA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黄曲霉毒素组;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血清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鞣花酸组小鼠的血清DAO活性显著(P<0.05)低于黄曲霉毒素组,血清D-乳酸含量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小鼠空肠绒毛和隐窝形态整齐,未见异常变化;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空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肠绒毛排列不整齐、不紧密、间隙变大,并且有断裂现象,肠隐窝的排列也不整齐;黄曲霉毒素组小鼠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而肠隐窝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鞣花酸组小鼠的空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有所减轻,空肠黏膜形态基本正常,肠绒毛断裂有所改善,肠隐窝排列较为整齐;鞣花酸组小鼠的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极显著(P<0.01)高于黄曲霉毒素组,肠隐窝深度与黄曲霉毒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鞣花酸能通过抑制体重下降、改善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黄曲霉毒素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
    “芪优能”对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仔猪免疫功能及病理损伤的影响
    唐春艳, 朱雯馨, 刘维, 益西曲珍, 索朗曲珍, 朗杰旺姆, 邓俊良, 邓惠丹
    2024, 45(5):  7-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2
    摘要 ( 46 )   PDF (2965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黄芪全成分提取物“芪优能”对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呈PRRSV阳性的28日龄断奶仔猪32头,随机分为组Ⅰ、组Ⅱ、组Ⅲ、组Ⅳ,每组8只。试验周期42 d,在试验第1周和第5周,组Ⅰ、组Ⅱ、组Ⅲ、组Ⅳ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0、500、1 000 g/t的“芪优能”。试验结束后第1天,前腔静脉采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各组仔猪血清中PRRSV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含量;每组剖杀3头仔猪,采集肺脏、肺门淋巴结和脾脏组织样本,制备石蜡切片,利用HE染色法、Masson三色染色法和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组Ⅰ相比,组Ⅱ、组Ⅲ、组Ⅳ仔猪血清中的PRRSV拷贝数均极显著(P<0.01)降低,组Ⅲ和组Ⅳ仔猪血清中IL-2、IFN-γ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组Ⅱ、组Ⅲ、组Ⅳ仔猪血清中IgG含量均极显著(P<0.01)升高,组Ⅲ和组Ⅳ仔猪血清中IgA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升高。病理组织学分析显示,与组Ⅰ相比,组Ⅲ、组Ⅳ仔猪的肺脏、肺门淋巴结和脾脏损伤程度明显减弱;组Ⅱ仔猪肺脏组织的CD68阳性巨噬细胞占比显著(P<0.05)升高,组Ⅲ、组Ⅳ仔猪肺脏组织的CD68阳性巨噬细胞占比均极显著(P<0.01)升高,组Ⅲ和组Ⅳ仔猪肺脏组织的CD163阳性巨噬细胞占比极显著(P<0.01)升高,组Ⅲ、组Ⅳ仔猪肺脏组织的CD163/CD68比值极显著(P<0.01)升高。[结论]在PRRSV感染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全成分提取物“芪优能”,具有降低病毒载量、增强免疫功能及减轻肺脏、脾脏、肺门淋巴结病理损伤的作用,以添加水平为1 000 g/t的效果最明显。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
    杨华, 伏春燕, 刘雪兰, 张亨
    2024, 45(5):  18-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3
    摘要 ( 5229 )   PDF (756KB) ( 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小肠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复合酶制剂组、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联合添加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 g/kg复合酶制剂、1 g/kg复合微生态制剂、0.2 g/kg复合酶制剂+1 g/kg复合微生态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饲喂试验周期为42 d。计算各组肉鸡在不同生长阶段(1~21日龄、22~42日龄、1~42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于试验第21天和第42天,分别采集各组肉鸡血液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采集各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本,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各肠段的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21日龄体重、1~21日龄ADFI和ADG、1~42日龄ADG显著(P<0.05)提高;复合酶制剂组肉鸡的22~42日龄和1~42日龄ADFI显著(P<0.05)提高,1~42日龄F/G显著(P<0.05)降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肉鸡的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F/G显著(P<0.05)降低;联合添加组肉鸡的22~42日龄和1~42日龄F/G显著(P<0.05)降低。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21日龄体重、1~21日龄ADFI和ADG、1~42日龄ADFI和ADG显著(P<0.05)高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肉鸡的1~21日龄和22~42日龄F/G显著(P<0.05)低于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1~42日龄F/G显著(P<0.05)低于复合酶制剂组。②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鸡的21日龄和42日龄血清TG含量均显著(P<0.05)降低。联合添加组肉鸡的42日龄血清TP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复合酶制剂组肉鸡的42日龄血清GLU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组。③各组肉鸡的21日龄和42日龄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均无显著(P>0.05)差异。④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鸡的十二指肠和回肠CD显著(P<0.05)降低、V/C显著(P<0.05)提高;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十二指肠VH显著(P<0.05)提高;联合添加组肉鸡的空肠VH显著(P<0.05)提高;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空肠CD显著(P<0.05)降低。复合酶制剂组和联合添加组肉鸡的十二指肠VH、V/C显著(P<0.05)高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联合添加组肉鸡的空肠VH显著(P<0.05)高于复合酶制剂组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复合酶制剂组肉鸡的空肠CD显著(P<0.05)低于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联合添加组肉鸡的回肠CD显著(P<0.05)低于复合酶制剂组。[结论]日粮中单独或联合添加复合酶制剂及复合微生态制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小肠形态发育均有积极影响。综合各项指标来看,以二者联合添加效果更好。
    饲粮中添加不同中草药对肉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杜宝龙, 邢露梅, 刘雪, 闫如霞, 李欣宇, 玉努斯·阿不都, 汪强荣, 何波
    2024, 45(5):  25-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4
    摘要 ( 4384 )   PDF (1747KB) ( 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中草药对肉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576羽1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的科宝505白羽肉鸡公雏随机分为8组(A组~H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0.48 g/kg氟苯尼考、C组饲喂基础日粮+1.5%板蓝根、D组饲喂基础日粮+1.5%大青叶、E组饲喂基础日粮+1.5%青黛、F组饲喂基础日粮+0.75%板蓝根和0.75%大青叶复合物、G组饲喂基础日粮+0.75%板蓝根和0.75%青黛复合物、H组饲喂基础日粮+0.75%大青叶和0.75%青黛复合物。试验期为42 d,根据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于39~41日龄收集各组肉鸡排泄物,测定主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于42日龄分别采集各组肉鸡血液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于42日龄采集A组、B组、F组盲肠食糜,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结果]F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除A组外的其他处理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除B组、G组外的其他处理组,能量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B组、C组、D组、E组、H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C组、D组、E组、G组、H组。各处理组之间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P>0.05)差异。F组的盲肠微生物群落Chao1指数显著(P<0.05)高于A组。A组、B组及F组盲肠食糜样本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这两个菌门在A组、B组、F组的相对丰度分别为69.49%、70.26%、81.45%和27.52%、25.04%、15.47%;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瘤胃球菌科UCG-014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巴恩斯菌属(Barnesi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门水平上,F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A组、B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B组;B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A组、F组;F组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B组。在属水平上,F组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巴恩斯菌属(Barnesi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B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瘤胃球菌属扭链群(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A组、B组;B组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A组。A组、B组、F组盲肠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饲粮中添加0.75%板蓝根和0.75%大青叶的复合物,具有改善肉鸡主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和丰度的作用。
    饲喂不同处理方式的玉米秸秆粗饲料对肉牛甲烷排放及瘤胃功能的影响
    谷兴亮, 关诗宇, 曲磊, 谷月, 吕文发, 赵玉民, 秦立红
    2024, 45(5):  35-4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5
    摘要 ( 3475 )   PDF (1369KB) ( 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饲喂不同处理方式的玉米秸秆粗饲料对肉牛甲烷排放及瘤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7月龄、平均体重(375±5)kg的健康草原红牛和延黄牛各3头,采用2×2双因素试验设计,分为2个阶段进行饲喂试验,每个阶段预饲期15 d,正饲期3 d;第1阶段草原红牛饲喂青贮玉米秸秆(QH组),延黄牛饲喂干玉米秸秆(JY组);第2阶段草原红牛饲喂干玉米秸秆(JH组),延黄牛饲喂青贮玉米秸秆(QY组)。记录试验牛的初重和末重以及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采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呼吸测热装置测定甲烷排放量;采集瘤胃液样品进行pH值以及氨态氮、瘤胃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测定,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区系,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瘤胃液代谢产物。[结果]①延黄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草原红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P<0.05)低于草原红牛,甲烷排放量与草原红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QH组和QY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P<0.01)高于JH组和JY组,甲烷排放量极显著(P<0.01)低于JH组和JY组。②草原红牛的瘤胃发酵参数指标与延边黄牛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JH组和JY组相比,QH组和QY组的瘤胃液pH值,氨态氮、乙酸、丁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比例极显著(P<0.01)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③4组肉牛的瘤胃微生物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这3个菌门的总相对丰度在73.75%~81.22%;肉牛品种、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式,以及肉牛品种与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瘤胃微生物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与JH组和JY组相比,QH组和QY组瘤胃中解琥珀酸菌属、丁酸弧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P<0.01)升高,而梭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则极显著(P<0.01)降低;肉牛品种、肉牛品种与玉米秸秆不同处理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瘤胃微生物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④从不同组别肉牛瘤胃代谢物中共筛选出二级差异代谢物525个,其中,显著性差异二级代谢物10个;二级差异代谢物喹啉酸、延胡索酸、肾上腺皮质激素、L-谷氨酸、苯乳酸、左旋肉碱、邻苯二酚显著富集在9条通路上,其中,延胡索酸在色氨酸代谢、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通路上显著富集。瘤胃属水平微生物相对丰度与瘤胃液差异代谢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延胡索酸浓度与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呈极显著(P<0.001)负相关。[结论]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可以有效降低肉牛的甲烷排放量,提高日增重,改善瘤胃发酵功能,降低瘤胃中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肉牛的低甲烷排放量与瘤胃液中延胡索酸浓度升高有关。
    日粮中添加蜜蜂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苗旭, 李婷玉, 许洪福, 郝小东, 马喜娥, 贺军, 巨玉鑫
    2024, 45(5):  47-5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6
    摘要 ( 42 )   PDF (652KB) ( 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蜜蜂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将80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试验Ⅰ组~Ⅲ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Ⅲ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400、600 mg/kg的蜜蜂肽。预饲期7 d,正饲期28 d。记录各组仔猪的试验初体重、试验末体重、采食量以及腹泻发生情况,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根据饲料成本和增重情况计算养殖经济效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Ⅲ组仔猪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P<0.05)提高,料重比和腹泻率均显著(P<0.05)降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料重比和腹泻率均显著(P<0.05)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仔猪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腹泻率均优于试验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Ⅲ组的利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26、23.986、27.224元/头,试验Ⅲ组的养殖经济效益最好。[结论]日粮中添加蜜蜂肽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综合来看,添加600 mg/kg的蜜蜂肽效果最好。
    不同种类添加剂对青贮饲料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文静, 叶君, 路战远, 王伟妮, 刘俊梅, 李兵, 代亚博, 姜晓平, 王登云, 段锐, 李娟, 张德健
    2024, 45(5):  52-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7
    摘要 ( 80 )   PDF (1315KB) ( 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饲料青贮过程中,依靠青贮原料单独发酵无法完全达到厌氧环境,不仅导致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升高、乳酸含量下降,还可能引起不良微生物发酵,进而影响青贮效果。为了减少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制作青贮饲料时经常使用添加剂。常用的青贮饲料添加剂主要分为细菌接种剂、酶制剂、发酵抑制剂、非蛋白氮四大类。不同类型的添加剂通过不同方式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进而提高营养价值和饲喂效果。综述了不同种类添加剂对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青贮饲料添加剂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
    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丹, 刘雨星, 司易博, 张鹏
    2024, 45(5):  63-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8
    摘要 ( 63 )   PDF (840KB) ( 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生产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抗生素一度作为饲料添加剂用来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报酬。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94号公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因此,研究与开发新型绿色替抗添加剂产品迫在眉睫。近年来,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替抗添加剂的热门选择。研究表明,在动物生产中,植物提取物具有提高生长和繁育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功能以及防治疾病等作用。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纳米硒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蒋鹏程, 何鹏, 刘兴伟
    2024, 45(5):  71-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09
    摘要 ( 53 )   PDF (668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机体内参与抗氧化、免疫、繁殖、肠道菌群调节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在不同来源的硒制剂中,纳米硒因其具有毒性低、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好、抗氧化性强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动物营养研究者的关注,成为饲料添加剂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纳米硒的性质和特点、吸收代谢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不同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纳米硒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甜叶菊副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徐丛彬, 郭同军, 庹勇,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2024, 45(5):  77-8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0
    摘要 ( 44 )   PDF (964KB) ( 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抗衰老和降血脂等作用,其叶片是生产甜味剂的重要原料。甜叶菊副产物是甜叶菊去叶后及叶加工后的部分,主要为甜叶菊秸秆和甜叶菊渣,其产量可观且富含糖苷类、黄酮类、绿原酸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炎症、抗高血糖、抑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禽饲粮中有良好的利用潜力。综述了甜叶菊副产物的营养组成、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甜叶菊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草业科学
    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饲用藜麦不同生长时期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研究
    王伟义, 方迪, 巩文红, 肖霞, 杨智青
    2024, 45(5):  84-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1
    摘要 ( 35 )   PDF (1590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适合在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方法]以红心藜麦、蒙藜1号、SL577C、SL2860D、SL923E 5个饲用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3个生长时期(90、105、120 d)作为观测时间,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饲用藜麦植株的农艺性状指标(株高、叶绿素含量、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茎叶比)和营养品质指标(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结果]在3个观测时间点,红心藜麦的株高、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茎叶比低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生长90、105、120 d时,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SL577C、SL2860D、蒙藜1号,三者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为SL577C、SL2860D、SL577C,三者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蒙藜1号、SL923E。生长90 d及105 d时,蒙藜1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生长120 d时,SL577C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红心藜麦。生长90 d及105 d时,5个品种藜麦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生长120 d时,红心藜麦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饲用藜麦品种。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红心藜麦的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生长105 d时,蒙藜1号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表现最佳;在生长120 d时,SL577C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表现最佳。[结论]综合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表现,红心藜麦、蒙藜1号、SL577C是适合在江苏省沿海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的饲用藜麦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分别适宜在生长90、105、120 d左右采收。
    抗坏血酸引发对NaCl胁迫下饲用小黑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白朝瑞, 夏方山, 郭嘉庆, 李韩晶, 李嘉俊, 张金成
    2024, 45(5):  91-9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2
    摘要 ( 6084 )   PDF (673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NaCl胁迫下外源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引发对饲用小黑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饲用小黑麦“冀饲3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浓度为0.5、1.0、1.5、2.0 mmol/L的AsA溶液中引发处理0(CK)、4、8、16、24 h,然后在浓度为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进行发芽试验,对种子的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Gp)、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平均发芽时间(mean germination time,MGT)及幼苗活力指数(seedlings vigor index,SVI)进行分析。[结果]外源AsA的处理浓度和引发时间对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MGT及SVI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此外,两者的组合效应对SVI的影响达到显著(P<0.05)水平,对Gp、Gi和MGT的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浓度为1.0 mmol/L的AsA引发4 h时,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以及SVI均达到最高值,MGT最低;浓度为0.5~2.0 mmol/L的AsA引发24 h时,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以及SVI均低于其他引发时间,而MGT高于其他引发时间。[结论]AsA引发对NaCl胁迫下饲用小黑麦种子活力的影响与AsA的浓度、引发时间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紧密相关。采用1.0 mmol/L的AsA溶液,在引发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对处于100 mmol/L NaCl盐胁迫环境下的饲用小黑麦种子,能最有效地提升其活力水平。
    食品科学
    亚麻籽胶与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反应条件优化及产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
    郭成成, 田志文, 梁宇, 吕婧雯, 白英, 王丽芳, 李云龙, 雷春梅, 张国雄
    2024, 45(5):  97-1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3
    摘要 ( 6628 )   PDF (4210KB) ( 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亚麻籽胶(flaxseed gum,FSG)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糖基化反应条件,并对糖基化产物进行结构与功能特性评价。[方法]以接枝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影响FSG与zein糖基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和内源荧光光谱技术分析FSG-zein糖基化产物结构,并从抗氧化能力、乳化性、起泡性方面对FSG-zein糖基化产物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优化后的FSG与zein糖基化反应最佳条件:zein溶液与FSG溶液的体积比为1∶3、反应体系pH值=2、反应温度90 ℃、反应时间90 min,在该条件下,FSG-zein糖基化产物的接枝度为77.81%。电镜扫描技术、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和内源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显示,发生糖基化反应后,FSG和zein的原有结构显著改变,证实了FSG与zein通过糖基化反应生成了FSG-zein糖基化复合物。在浓度均为1 mg/mL时,FSG-zein糖基化产物对·OH的清除率显著(P<0.05)高于FSG,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均显著(P<0.05)高于FSG和zein。FSG-zein糖基化产物的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FSG和zein,且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均显著(P<0.05)优于FSG和zein。[结论]优化了亚麻籽胶与玉米醇溶蛋白糖基化反应条件,获得的糖基化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与乳化和起泡能力。
    新西兰南岛生牛乳中硫氰酸根残留水平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彩霞, 靳小兰, 吴晓莉, 徐红, 杜雪梅, 高万东
    2024, 45(5):  111-1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4
    摘要 ( 29 )   PDF (723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和掌握新西兰生牛乳中硫氰酸根的本底含量、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生牛乳硫氰酸根残留的风险评估和限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从新西兰南岛选取50个牧场,于2022年8月—2023年5月,连续逐月采集生牛乳样品800份(6—7月为当地奶牛干奶期,未采集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计算检出率,分析检测结果分布情况;探讨不同采样月份和采样牧场对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的影响。[结果]800份生牛乳样品中,有798份检出硫氰酸根,检出率为99.75%;检出范围0~10.62 mg/kg,平均值为6.25 mg/kg,中位数为6.21 mg/kg,1.13%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在0~2.00 mg/kg,36.62%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在4.00~6.00 mg/kg,50.50%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在6.00~8.00 mg/kg,仅有0.75%的样品硫氰酸根含量大于10.00 mg/kg。2022年9—11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呈逐月上升趋势,2022年12月—2023年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总体呈逐月上升趋势;2023年1—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高于2022年8—12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2023年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平均值最高,为7.02 mg/kg;2022年9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平均值最低,为2.95 mg/kg。随机选取的2家牧场2023年1—5月采集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变化趋势与800份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同期变化趋势一致,并且2家牧场的生牛乳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新西兰南岛牧场生牛乳中普遍存在硫氰酸根残留,主要来源于本底,外源添加的可能性极低。当地生牛乳中硫氰酸根含量存在季节性变化。
    动物疾病防控
    种鸽场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张明霞, 王鹏, 黄振兴, 秦雨欣, 廖巧怡, 周国宇, 韦天超
    2024, 45(5):  117-12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5
    摘要 ( 45 )   PDF (1781KB) ( 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种鸽场鸽群沙门菌感染情况及流行菌株的耐药性特征,为该地区鸽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种鸽场疑似感染沙门菌的病(死)鸽采集肝脏组织样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 采用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鉴定; 应用PCR方法扩增沙门菌invA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利用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根据菌落生长特征、革兰染色特性和细菌形态以及血清型鉴定、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发病鸽场分离与鉴定了2株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分别命名为S1株和S2株。2株沙门菌分离株均对阿莫西林、链霉素、林可霉素和萘啶酸呈现耐药性,对红霉素、头孢噻吩和利福平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甲氧苄啶敏感。[结论]从南宁市某种鸽场病(死)鸽临床样本中分离鉴定了2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耐药性,对该地区种鸽健康养殖存在潜在威胁,提示应加强该地区种鸽场沙门菌耐药性的检测。
    牛冠状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芳
    2024, 45(5):  123-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4.05.016
    摘要 ( 47 )   PDF (726KB) ( 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呼吸道感染和成年牛冬季下痢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针对BCoV感染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非常有限,因此,研发BCo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BCoV感染的早期预警以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对BCoV主要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和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BCoV检测方法的开发应用以及提升BCoV感染防控水平提供参考。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