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志帅, 王建光, 黄海洋, 等. 国外4个苜蓿品种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J]. 草原与草业, 2019, 31(2):31-36.
|
[2] |
王瑞港, 徐伟平.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2):7-12.
|
[3] |
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4-01). http://www.moa.gov.cn/nybgb/2022/202203/202204/t20220401_6395157.htm.
|
[4] |
刘晓宏, 郝明德. 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氮素营养的作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9(2):82-84.
|
[5] |
春亮, 张怀文, 李淑英, 等. WL323在北京市顺义地区的生产表现[J]. 北京农业, 2009(18):27-30.
|
[6] |
张杰, 贾志宽, 韩清芳. 不同养分对苜蓿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16(4):121-125.
|
[7] |
邱昌朋, 王忆, 张新忠, 等. 北京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适宜草种的筛选与评价[J]. 中国果树, 2012(2):18-22.
|
[8] |
高露, 岳坤, 唐文林, 等. 枣园生草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57(1):86-96.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1.010
|
[9] |
姜黎, 郑银, 刘国军, 等. 果园间作模式下杏树与苜蓿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37(12):2489-2495.
|
[10] |
杨春, 王明利, 刘亚钊. 中国的苜蓿草贸易:历史变迁、未来趋势与对策建议[J]. 草业科学, 2011, 28(9):1711-1717.
|
[11] |
徐勃. 不同磷肥和磷形态对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叶片微观结构、氮磷吸收及产量的影响[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21.
|
[12] |
许庆民, 王云英, 辛莹, 等. Meta分析放牧对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蒸散量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0, 37(10):1952-1958.
|
[13] |
王彦龙, 俞旸, 张春平, 等. 种植紫花苜蓿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区弃耕地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 50(5):22-26.
|
[14] |
常介田, 闫凌云, 姬天巧, 等. 豫西丘陵干旱区果园生草土壤培肥效应分析[J]. 北方园艺, 2012(11):159-161.
|
[15] |
畅喜云, 彭启芳, 杨国柱. 青海省环湖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土壤质量初探[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11):102-104.
|
[16] |
DU Y G, KE X, GUO X W, et al. Soil and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under long-term continuous grazing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J].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19, 85:72-75.
doi: 10.1016/j.bse.2019.05.012
|
[17] |
秦景逸, 张云, 王秀梅, 等. 绿肥间作模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6(11):169-172.
|
[18] |
李楠.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太谷: 山西农业大学, 2014.
|
[19] |
秦景逸, 张云, 王秀梅, 等. 绿肥间作对果园产量及经济收益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44(1):43-48.
|
[20] |
孙仕仙, 杨思林, 李永梅, 等. 种植紫花苜蓿对云南酸性土壤酸碱性和土壤成分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9):5303-5305.
|
[21] |
谭玉兰, 曾庆飞, 韦兴迪, 等. 不同牧草品种与烤烟轮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19):275-279.
|
[22] |
徐艳霞, 黄新育, 蓝岚, 等.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3):157-160.
|
[23] |
刘雪强, 南丽丽, 郭全恩, 等.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 55(1):145-152.
|
[24] |
SAMMIS T W. Yield of alfalfa and cotton as influenced by irrigation1[J]. Agronomy Journal, 1981, 73(2):323-329.
doi: 10.2134/agronj1981.00021962007300020019x
|
[25] |
孙洪仁, 张英俊, 韩建国, 等.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需水规律[J]. 中国草地学报, 2006, 28(4):35-38.
|
[26] |
陈凤林, 刘文清. 几种栽培牧草需水规律的初步研究[J]. 中国草原, 1982, 4(3):38-43.
|
[27] |
杨彦炜, 杨文, 周涛. 风沙土农田培肥地力措施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2):110-112.
|
[28] |
熊诗源, 许文年, 夏栋, 等.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4):279-284.
|
[29] |
梁秀芝, 郑敏娜, 李荫藩, 等. 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及农作物下土壤酶活性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0):171-17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10170
|
[30] |
毛骁, 孙保平, 张建锋, 等. 微生物菌肥对干旱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2):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