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业学报 ›› 2019, Vol. 47 ›› Issue (5): 33-39.doi: 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7
张莹, 于晓芳, 高聚林, 王志刚, 胡树平, 孙继颖, 屈佳伟, 孙洪利, 张琦
收稿日期:
2019-07-16
出版日期:
2019-10-20
发布日期:
2019-12-11
通讯作者:
高聚林(1964—),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玉米生理生态的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
张莹(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玉米生理生态。于晓芳(1974—),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玉米生理生态的研究工作。张莹和于晓芳为同等贡献作者。
基金资助:
ZHANG Ying, YU Xiaofang, GAO Julin, WANG Zhigang, HU Shuping, SUN Jiying, QU Jiawei, SUN Hongli, ZHANG Qi
Received:
2019-07-16
Online:
2019-10-20
Published:
2019-12-11
摘要: 以氮肥吸收率、利用率不同的4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深松(40 cm)、浅旋(15 cm)2种耕作方式,300N(300 kg/hm2),150N(150 kg/hm2)2种高低施氮量,对各品种的根系形状、SPAD值、叶面积、产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松降低了各品种根系干重、根长和根表面积以及地上部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且在300N减到150N后的下降幅度表现为对双高型品种、高低型品种缓解作用大于低高型品种、双低型品种;深松提高了各品种减氮后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的增加幅度,使氮效率分别提高了16.44%,29.52%,27.36%,12.69%;使产量降低的幅度分别减小了51.27%,42.55%,33.52%,3.41%。在深松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若保持产量12 000 kg/hm2以上,应选用双高型品种最佳。关键词:春玉米;氮效率;深松;减氮;形态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张莹, 于晓芳, 高聚林, 王志刚, 胡树平, 孙继颖, 屈佳伟, 孙洪利, 张琦. 不同春玉米品种对深松减氮的响应[J]. 北方农业学报, 2019, 47(5): 33-39.
ZHANG Ying, YU Xiaofang, GAO Julin, WANG Zhigang, HU Shuping, SUN Jiying, QU Jiawei, SUN Hongli, ZHANG Qi. The response of subsoiling with reduced nitrogen in spring maize varieties[J]. Journal of Northern Agriculture, 2019, 47(5): 33-39.
[1] 张卫峰,马林,黄高强,等.中国氮肥发展、贡献和挑战[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5):3161-3171. [2] 张福锁. 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红莉,张卫峰,张福锁,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与效率变化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5):1136-1143. [4] VITOUSEK P M,CASSMAN K,CLEVELAND C,et al.Towards an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J].Biogeochemistry,2002,57/58(1):1-45. [5] 马亚东,刘慧英,张筱茜,等.不同供氮水平对苦苣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3):315-320. [6] 米国华,刘建安,张福锁.玉米杂交种的氮农学效率及其构成因素剖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S):97-104. [7] 宋日,吴春胜,牟金明,等.深松土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73-75. [8] 姬曼婷. 深松对玉米主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6. [9] 刘明,齐华,张卫建,等.深松与施氮方式对春玉米子粒灌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21(3):115-119. [10] 贾倩,齐华,吴亚男,等.耕作方法、密度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2(4):134-138. [11] 梁熠,马琨,朱海燕,等.深松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2):129-134. |
[1] | 王光杰, 黄彬香, 宋尧, 闵矿楠, 李顺澳, 高日平, 赵熙玲, 王靖, 任永峰. 半干旱风沙区玉米关键需水期叶气温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6): 89-97. |
[2] | 王帮太, 杨美丽, 郭华, 王静, 王志红, 鹿红卫, 程建梅, 秦贵文, 陈甲法. 玉米茎秆营养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5): 1-22. |
[3] | 唐兰, 吴元奇. 玉米矮秆基因及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5): 23-30. |
[4] | 靖相柱, 孙霞, 郭业民, 赵文苹, 郭榛, 桑茂盛. 光谱成像技术在玉米种子质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5): 93-102. |
[5] | 赵丽, 范铭元, 谢广明, 陆靖英, 张琪, 孙孝静, 郭虹霞, 邓妍, 王创云. 旱地不同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11-19. |
[6] | 潘丽杰, 张宝林, 李瑞鑫, 牛潘婷, 郭建鹏, 斯琴高娃, 何美玲.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28-37. |
[7] | 张丽丽, 薛兵东, 樊叶, 莫姣娇, 赵新宇, 杨海龙, 付俊, 姜英, 齐华, 王璞. 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38-47. |
[8] | 何子涵, 吴星霖, 向志宇, 白光红, 王洋, 李松壕, 杜振华, 孜比尔尼沙·赛买提, 戴小华. 玉米须生物活性成分、功效与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4): 96-104. |
[9] | 程志鹏, 张成泽, 王富贵, 王振, 张悦忠, 闫立伟, 梁红伟, 杨志红, 高聚林, 王志刚. 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区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2): 22-32. |
[10] | 张皓, 高聚林, 于晓芳, 马达灵, 胡树平. 秸秆深翻还田对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1): 1-15. |
[11] | 殷建军, 郭庆瑞, 郭凤琴, 张小娟, 王力. 宽窄行种植对青贮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1): 16-21. |
[12] | 韩平安, 常悦, 唐宽刚, 李晓东, 王力伟, 梁亚晖, 杨静, 石海波, 吴新荣. 基于农杆菌介导法将CP4-EPSPS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B73的研究[J].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1): 31-37. |
[13] | 柴文波, 李淑芬, 李洪涛, 许瀚元, 祝庆, 王军.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黄淮海玉米杂优模式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6): 17-24. |
[14] | 邱贵兰, 李燕, 李红梅, 罗曦, 马孝玲, 何立群, 胡美琳, 赵后娟, 杜林, 吴元奇, 唐海涛. 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5): 19-23. |
[15] | 戎美仁, 胡树平, 高聚林, 王富贵, 于晓芳, 孙继颖, 青格尔, 屈佳伟, 马达灵, 梁红伟, 王志刚. 播种期对粒收春玉米生长发育与阶段热量资源匹配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3): 32-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