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种质资源·作物栽培
    披碱草属牧草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锐, 唐艾嘉, 解继红, 石凤翎, 赵彦
    2019, 47(5):  1-8.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1
    摘要 ( 277 )   PDF (796KB) ( 2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披碱草种质资源研究、育种、品种鉴定提供参考资料,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26份披碱草代表性种质材料(其中包括9个登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5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4.74%;筛选出10对SRAP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0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0.91%。供试的26份披碱草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89,平均值为0.73,表明供试材料间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GS值进行聚类分析,在GS值为0.67处,将26份披碱草材料分为4类。利用ISSR引物UBC818 和SRAP引物me4+em16分别构建了26份披碱草材料的指纹图谱。
    种植密度对夏播油莎豆光合特征及光响应影响的研究初报
    张向前, 方静, 路战远, 赵小庆, 任永峰, 史功赋, 陈立宇, 程玉臣, 张德健, 刘战勇, 厉雅华
    2019, 47(5):  9-15.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2
    摘要 ( 136 )   PDF (1175KB) ( 1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明确夏播油莎豆分蘖后期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油莎豆夏播种植提供实践基础。该研究系统分析了2个种植密度下油莎豆分蘖后期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莎豆分蘖后期2种植密度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2个峰值均以12.5万株/hm2处理的较大,其值为12.16 ,9.49 [μmol/(m2·s)],分别比14.3万株/hm2处理峰值时的净光合速率高出了0.25%,13.93%;12.5万株/hm2处理的日平均气孔导度比14.3万株/hm2处理高0.94%。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日平均胞间CO2浓度表现为14.3万株/hm2>12.5万株/hm2。蒸腾速率呈倒“V”形变化,日平均蒸腾速率大小为14.3万株/hm2>12.5万株/hm2。利用非直角曲线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以12.5万株/hm2处理较大,为19.87 [μmol/(m2·s)],比14.3万株/hm2处理高4.97%。模拟的暗呼吸速率12.5万株/hm2处理较大;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均表现为14.3万株/hm2>12.5万株/hm2。综合分析2个种植密度下的光合性能变化特征得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夏播油莎豆的种植密度以12.5万株/hm2较好。
    不同栽培方式对白及分蘖及产量的影响
    杨根林, 高云, 谭凤琼, 关云琳, 高云贵, 胡佳莫, 冷应天
    2019, 47(5):  16-19.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3
    摘要 ( 136 )   PDF (602KB) ( 1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摸清白及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分蘖及产量,并为白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白及不同的栽培方式试验,统计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分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苗木保存率较高;每丛块茎数大田栽培优于大棚栽培;块茎鲜重间作栽培与大田栽培较大、大棚栽培较小;间作栽培的每丛平均芽数高于大田与间作栽培;大田栽培及大棚栽培的产量高于间作栽培。结论为间作栽培的分蘖能力优于大田栽培和大棚栽培,大田栽培与大棚栽培之间每丛芽数差异不显著;而间作栽培产量明显低于大田栽培及大棚栽培,大田栽培与大棚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栽培方法获得种苗及块茎等不同的目的产品。
    不同栽培方式对工业大麻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雪, 王世发, 王庆峰, 李庆鹏, 解林昊
    2019, 47(5):  20-23.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4
    摘要 ( 158 )   PDF (383KB) ( 1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庆麻1号和汾麻3号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研究其对工业大麻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庆麻1号A1(种2垄空1垄)栽培方式比其他栽培方式产量高,籽粒产量为1 614 kg/hm2,株高为297 cm,茎粗为19 mm,分枝数为41个;汾麻3号A2(种2垄空1垄)栽培方式比其他栽培方式产量高,籽粒产量为2 603 kg/hm2,株高为172 cm,茎粗为11 mm,分枝数为31个。2种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的不同栽培方式中,种2垄空1垄得到的籽粒产量高于全种的常规栽培方式。
    小麦新品种阜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夏云祥, 冯家春, 杨永华, 张桂芳, 康苗苗
    2019, 47(5):  24-28.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5
    摘要 ( 281 )   PDF (493KB) ( 1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2013—2016年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和适应度等指标对小麦新品种阜麦9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抗病性鉴定及品质检测结果对阜麦9号的抗病性和品质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阜麦9号在2013—2015年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 472.5 kg/hm2,较对照(皖麦52)增产6.17%,在2015—2016年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 141.7 kg/hm2,较对照增产6.62%,具有较高的丰产性;阜麦9号不同年度地点间的产量变异系数较对照小,但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其自身的产量遗传基础较好,具有较好的稳产性;阜麦9号3年试验中的平均适应度为95.7%,2年区域试验的回归系数均值为1.007,均优于对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阜麦9号对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达到中抗水平,纹枯病的抗性与对照相当,其品质类型在2014—2016年达到中强筋水平。结论为阜麦9号是一个抗病性强、品质优良、丰产稳产、广适性好的小麦新品种,适合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各小麦主产区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小麦新品种平安0602高产稳产性分析
    张立琳, 朱昌涛, 王刚, 李亚萍, 吕元丰
    2019, 47(5):  29-32.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6
    摘要 ( 401 )   PDF (460KB) ( 1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小麦新品种平安0602在不同生态区域高产稳产特性,依据2015—2017年河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产量汇总资料,采用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及坐标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安0602两年度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7.04%和4.83%,表现出高产特性;两年度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1.056 5和1.019 9,接近群体回归系数值1.000,表现出稳产特性;高稳系数值均低于对照品种;回归线均在群体平均线以上。以上参数说明小麦新品种平安0602具有高产稳产的特性,且该品种在审定区域内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土壤肥料·植物保护
    不同春玉米品种对深松减氮的响应
    张莹, 于晓芳, 高聚林, 王志刚, 胡树平, 孙继颖, 屈佳伟, 孙洪利, 张琦
    2019, 47(5):  33-39.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7
    摘要 ( 163 )   PDF (837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氮肥吸收率、利用率不同的4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深松(40 cm)、浅旋(15 cm)2种耕作方式,300N(300 kg/hm2),150N(150 kg/hm2)2种高低施氮量,对各品种的根系形状、SPAD值、叶面积、产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松降低了各品种根系干重、根长和根表面积以及地上部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且在300N减到150N后的下降幅度表现为对双高型品种、高低型品种缓解作用大于低高型品种、双低型品种;深松提高了各品种减氮后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的增加幅度,使氮效率分别提高了16.44%,29.52%,27.36%,12.69%;使产量降低的幅度分别减小了51.27%,42.55%,33.52%,3.41%。在深松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若保持产量12 000 kg/hm2以上,应选用双高型品种最佳。关键词:春玉米;氮效率;深松;减氮;形态特性;产量
    追氮时期及次数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王祥植, 张胜, 李星星, 高翔, 苑志强, 张志军, 董璞
    2019, 47(5):  40-47.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8
    摘要 ( 191 )   PDF (1099KB) ( 1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有利于提高马铃薯氮肥利用率及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最佳追氮时期,为膜下滴灌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追氮次数及时期组合,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与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时,1、2、3次追氮处理块茎氮素吸收积累量平均比CK高1.61倍,1.91倍,1.98倍,2、3次追氮处理较1次追氮处理平均提高18.53%,22.82%,以B3处理161.23 kg/hm2为最高。2、3次追氮处理的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比1次追氮处理高21.89%,20.74%,57.98%和20.66%,17.80%,49.75%;各处理的产量、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B3处理最高,分别为46.98 t/hm2,51.32%,149.14 kg/kg和76.57 kg/kg。收获时3次追氮处理60~80 cm土层的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1、2次追氮处理。覆膜滴灌条件下在基施43%氮肥的基础上,剩余氮肥的22.8%和34.2%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膨大中期分2次追施效果最佳。
    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星星, 张胜, 蒙美莲, 高翔, 苑志强, 王祥植, 吴玉峰, 董璞
    2019, 47(5):  48-53.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09
    摘要 ( 146 )   PDF (1017KB) ( 1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明微生物菌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菌剂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随F01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增加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了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及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提高了块茎粗蛋白质含量,但对块茎淀粉含量影响不大。膜下滴灌马铃薯施用适量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以菌剂施用量75.0 kg/hm2为最大,其产量达46 957.90 kg/hm2,较对照增产16.0%,单株薯重增加16.9%,纯经济收益增加4 391.8元/hm2,增收29.8%;全株氮、磷、钾积累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6.1%,31.7%,87.3%。
    深松配施控释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谢国辉, 于晓芳, 高聚林, 胡树平, 包海柱, 王富贵, 刘剑
    2019, 47(5):  54-59.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0
    摘要 ( 301 )   PDF (718KB) ( 1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筛选出适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的耕作和施肥方式,以先玉696为材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对比分析耕作方式与施肥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深松(SS)与控释肥(CN)较浅旋(RT)和化肥(HY)相比,能进一步使春玉米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得到提升。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表现为:SS-CN>RT-CN>SS-HY>RT-HY>SS-CK>RT-CK。其中,SS-CN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RT-HY、RT-CN、SS-HY提高7.05%~38.84%,叶面积指数提高2.34%~21.33%,净光合速率提高2.80%~20.58%,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1.48%~24.18%。SS-CN产量较RT-HY、RT-CN、SS-HY提高7.94%~22.43%。因此,深松配施控释肥是适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的耕作和施肥方式。
    植物酵素营养液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庞敏晖, 左强, 宋大平, 高利娟, 刘东生, 邹国元
    2019, 47(5):  60-64.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1
    摘要 ( 601 )   PDF (791KB) ( 4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酵素营养液是将红糖、植物材料(天然植物组织或经济作物残体,如叶片、花朵、果实等)与水按一定配比均匀混合后,在设定条件下发酵数月后制备而成的酵素制剂,由于其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有机养分、天然植物激素及多种活性物质等,不仅能够改良土壤,建立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起到了良好的生态综合效应。文章介绍了植物酵素营养液的制备方法、特点以及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植物酵素营养液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西芹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扈顺, 高婧, 王勇, 王永, 席先梅, 张俊, 周广俊, 李艾兰
    2019, 47(5):  65-69.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2
    摘要 ( 290 )   PDF (1554KB) ( 1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芹(Apium gravedens L.)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特色冷凉蔬菜之一。商都县作为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根腐病已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商都县西芹根腐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叶柄接种和盆栽灌根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4个菌株XY1、QC-3、QC-5和2QC-3均表现致病性,其中,菌株XY1、QC-5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QC-3、2QC-3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并完成科赫氏法则鉴定。明确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引起商都县西芹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7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盆栽防效比较
    张庆萍, 毕采利, 龚静, 赵存虎, 王辉
    2019, 47(5):  70-75.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3
    摘要 ( 241 )   PDF (873KB) ( 11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5种化学杀菌剂和2种生物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通过EC50值和病原菌的抗性水平进行抑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5种化学杀菌剂中,乙霉多菌灵与啶酰菌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139.64,155.96 μg/mL时番茄灰霉病菌对其表现敏感;在2种生物杀菌剂中,3×108 CFU/g哈茨木霉菌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为139.77 μg/mL。盆栽试验结果也验证了乙霉多菌灵与啶酰菌胺可以较好地防控番茄灰霉病的发生。
    园艺·农产品加工
    葡萄F1代杂交种的SRAP分子标记鉴定
    耿牡丹, 刘俊, 孙瑞芬, 赵镒, 石慧芹, 苏慧明, 金珂
    2019, 47(5):  76-81.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4
    摘要 ( 204 )   PDF (712KB) ( 10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葡萄在遗传上高度杂合,从分子水平上对葡萄杂交后代的真伪性进行早期、快速鉴定,旨在为加速葡萄种质创制提供辅助手段。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对葡萄杂交组合红提×红玫瑰、红提×贝达和红提×贵妃的8个F1代实生苗进行了杂种真实性鉴定。从196对SRAP-PCR引物中筛选出10对可以在红提与贝达间产生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其中有4对引物能够区别红提与红玫瑰,有4对引物能够区别红提与贵妃;各选取3对引物分别对3对杂交组合的F1代实生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个F1代实生苗均为真杂种。该研究为利用SRAP标记技术有效、快速鉴定葡萄杂种后代提供依据。
    葱兰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熊琴, 付素静, 鲁万贵
    2019, 47(5):  82-85.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5
    摘要 ( 124 )   PDF (2886KB) ( 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给园林绿化提供更多的优质种苗,以葱兰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4-D单独使用对葱兰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不明显,MS+2,4-D 0.2 mg/L处理葱兰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3.3%;复合使用6-BA后葱兰种子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诱导率明显增加,MS+2,4-D 0.4 mg/L+6-BA 0.2 mg/L处理葱兰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0%,MS+6-BA 1.0 mg/L+NAA 1.0 mg/L处理葱兰丛生芽诱导率为66.7%。结论为诱导葱兰种子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是MS+2,4-D 0.4 mg/L+6-BA 0.2 mg/L,诱导葱兰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 1.0 mg/L。
    种植密度对大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刘晓蕊, 梁艳荣, 张颖力, 曹继龙
    2019, 47(5):  86-89.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6
    摘要 ( 299 )   PDF (850KB) ( 1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选育品种H1316、内葱二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80 cm×5 cm,80 cm× 6 cm,80 cm×7 cm)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葱品种的抽薹率、株高、假茎长、假茎横径无显著差异,但内葱二号株高、假茎长、假茎横径优于H1316,分别为129.43,55.80,3.53 cm;不同密度下H1316单株重差异显著,以B3(80 cm×7 cm)密度为最佳,且内葱二号单株重优于H1316,为526.27 g;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且H1316和内葱二号在密度80 cm×5 cm时产量最高,分别为108 238.35,125 412.60 kg/hm2。内葱二号可作为内蒙古地区大葱生产首选优良品种之一,密度以80 cm×5 cm为宜。
    苦菜药用与食用价值研究进展
    扈顺, 王永, 王勇, 韩凤英, 刘慧娟, 庞杰, 慕宗杰
    2019, 47(5):  90-95.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7
    摘要 ( 442 )   PDF (959KB) ( 1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苦菜作为一类药食同源的功能型植物,因苦味而得名,野生资源非常丰富。文章从营养成分、采集、食用、人工栽培、组织培养、萌发特性、核型分析、抑菌作用、活性物质、药理成分、临床应用、开发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苦菜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研究方向,旨在为苦菜资源综合利用,品种选育与栽培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紫苏功能特性及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王德宝, 包迎春, 包万柱
    2019, 47(5):  96-99.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8
    摘要 ( 236 )   PDF (678KB) ( 16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开展紫苏食药产品加工研究,文章对紫苏功能性成分的黄酮类物质、油脂、挥发油及酚酸类物质等功能性成分以及市场上主要的紫苏产品和研究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对紫苏在开发营养丰富、功能保健产品及药品等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热风干燥对山药片品质特性的影响
    骆航, 孙兴力, 刘金凤
    2019, 47(5):  100-104.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19
    摘要 ( 114 )   PDF (841KB) ( 9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热风干燥山药片最适干燥层数,并为山药的合理加工和开发提供相关依据。试验将山药切成0.5 cm 厚,铺成不同的层数放入烘箱进行干燥试验,再由色泽、体积复水率、重量复水率与黏度4项质量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层与3层干品的质量并无显著差异,其余层数的干品则在外观上已无法达到质量指标要求。结论为从干燥作业的效率考虑,3层即厚度 1.5 cm,可以提高效率,节约能源。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技术
    西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对比分析
    慕石雷, 巩芳
    2019, 47(5):  105-111.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20
    摘要 ( 146 )   PDF (757KB) ( 1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休闲农业发展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促进西部地区休闲农业可持续性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选取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构建了一套西部地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态势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与汇总原始数据,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计算出指标权重,再采用线性加权对指标做综合评价,得出西部地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态势评价排序与等级评定。排序与综合评价结果为:第一层次(优秀):四川省0.679 1、云南省0.547 5、重庆市0.476 0、内蒙古自治区0.469 9;第二层次(良好):广西壮族自治区0.469 4、贵州省0.468 3、陕西省0.37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282 4;第三层次(合格):西藏自治区0.241 3、宁夏回族自治区0.166 9、甘肃省0.161 0、青海省0.150 3。西部地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呈区域分化明显态势,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需要政府在政策、土地、人才、资金、宣传5个方面提供保障,以推动西部休闲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向更深层次转型升级。
    基于GF-1/WFV时间序列数据的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识别
    乌云德吉, 于利峰, 承昊, 包珺玮, 许洪滔, 赵佳乐, 乌兰吐雅
    2019, 47(5):  112-118.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21
    摘要 ( 180 )   PDF (1197KB) ( 1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河套灌区农业资源条件较好,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且地块较为破碎,为精准进行该地区农业资源的调查和农情评价,采用遥感技术精准识别农作物种类。文章利用2017年4—10 月内9个时相的GF-1/WFV 数据,结合实地采集样本点转化成感兴区的方法,通过计算分析春小麦、玉米、向日葵、西葫芦和番茄5种农作物在整个生长阶段的时间序列NDVI值和变化特点,构建了基于NDVI阈值分割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对研究区春小麦、玉米、向日葵、西葫芦和番茄5种农作物进行了识别分类;在5 m分辨率的RapidEye 数据上选定了10个验证样方,目视解译样方内作物,利用解译结果对决策树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并用混淆矩阵表达。结果表明:春小麦、玉米、向日葵、西葫芦和番茄的用户精度分别为:88.86%,62.44%,87.29 %,65.78 %,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6.29%,Kappa系数为0.652 9 。结论为通过分析基于GF-1/WFV NDVI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较为准确识别中尺度上的大宗农作物,该方法适宜于农业资源调查遥感应用和研究。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水稻面积提取方法比较分析
    麦丽素, 乌兰吐雅
    2019, 47(5):  119-126.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22
    摘要 ( 235 )   PDF (1189KB) ( 1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快速获取区域水稻分布信息,奠定农作物遥感监测技术基础,推动中高纬度水稻生长区监测管理水平的提高,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欧洲航天局发射的Sentinel-2卫星数据,采用2018年9月9日的单时相遥感图像,基于支持向量机法、最大似然法、面向对象分类法,结合目视解译结果对研究区域水稻进行分类识别,分类后分别根据混淆矩阵和地面样方数据验证水稻提取精度。结果表明: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基于混淆矩阵精度评价中最大似然法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为89.35%,分别高于支持向量机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法4.60,12.45个百分点;基于地面样方数据的精度评价中,最大似然法水稻面积监测的平均精度最高,为85.91%,比支持向量机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法分别高8.90,12.61个百分点。在水稻收割期,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的水稻面积提取方法中,最大似然法好于支持向量机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法。
    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测算与空间特征分析
    赵红, 张杜鹃, 房旭东
    2019, 47(5):  127-134.  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5.23
    摘要 ( 161 )   PDF (2835KB) ( 1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基于2009年、2013年、2017年3个时间截面数据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山西省1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并利用ArcGis可视化技术分析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山西省11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得分介于0.5~1.0,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的主导因素由纯技术效率转变为规模效率;影响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逐步趋于合理化发展;对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值进行比较,发现其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确实受到了外部客观环境和随机误差的影响;2009年、2013年、2017年山西省农业生产各项效率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文章在保障山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发展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