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涌泉,金赟,李佳月,等.晋北谷子农艺和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9):22-30. [2] 李顺国,刘斐,刘猛,等.我国谷子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5):531-535. [3] 赵娟,尹艺臻,王晓璐,等.不同品种谷子愈伤组织对拿捕净胁迫的生理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5):917-928. [4] 李会霞,田岗,王玉文,等.谷子杂交种与亲本性状的遗传相关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239-246. [5] 刁现民. 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6] 李顺国,刘斐,刘猛,等.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3):459-470. [7] 张蓝天,楚单单,方云霞,等.世界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3):297-303. [8] 田伯红. 谷子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2):224-228. [9] 孙继军,韩宁,王立那.适宜阜新地区种植的谷子品种筛选[J].辽宁农业科学,2023(3):85-87. [10] 乌日力格,高欣梅,福英,等.25个谷子品种的适应性综合评价[J].作物研究,2024,38(1):55-62. [11] 刘思辰,曹晓宁,温琪汾,等.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1):2137-2148. [12] 张爱琴,郭斌,柳利龙,等.甘肃省陇东地区小米营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23):7788-7797. [13] 杜晓宇,李顺成,韩玉林,等.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综合评判[J].中国种业,2021(1):64-68. [14] 张晶,赵守光,王秋燕,等.优质甜玉米品种青苞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25-26. [15] 蒋聪,刘慰华,杨旭昆,等.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在云南粳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20,33(5):907-912. [16] 陆平.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2-49. [17] 邓聚龙. 灰色预测与决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103-108. [18] 许如意,袁廷庆,罗丰,等.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设施栽培豇豆品种[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2):213-216. [19] 张艾英,刁现民,郭二虎,等.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96-4511. [20] 马强强,汪星宇,崔阔澍,等.不同饲用麦类品种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J].草学,2023(4):16-26. [21] 薛亚鹏,王蓉,柴小娇,等.谷子四大名米品种群农艺及品质性状评价与亲缘关系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25(4):544-561. [22] 吕建珍,马建萍,独俊娥,等.春播谷子品种(系)生态适应性鉴定及主成分分析[J].作物杂志,2015(6):44-47. [23] 要燕杰,高翔,吴丹,等.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的多元分析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1):38-47. [24] 吕建珍,任莹,王宏勇,等.264份谷子主要育成品种(系)表型多样性综合评价[J].作物杂志,2022(4):22-31. [25] 丁银灯,聂石辉,王仙,等.谷子主要育成品种在新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2):232-242. [26] 陈慧,王冀川.基于灰色关联度及DTOPSIS法的南疆冬小麦品种的综合评判[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0):102-108. [27] 魏萌涵,解慧芳,邢璐,等.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作物杂志,2018(4):42-47. [28] 贾小平,袁玺垒,陆平,等.中国71个谷子种质资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J].种子,2017,36(9):63-66. [29] 解云,郭世华.谷子品种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J].分子植物育种,2021,19(6):2064-2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