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06-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科学
    蛋重和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研究
    冯静,臧蕾,刘会杰,王燕,马雪英
    2018, 39(6):  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1
    摘要 ( 121 )   PDF (283KB) ( 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拉萨白鸡种蛋蛋重和蛋形指数(纵径/横径)对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Ⅰ组(≤4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Ⅱ组(45.1-50.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Ⅲ组(50.1-55.0 g)蛋形指数为(1.27±0.05),Ⅳ组(55.1-60.0 g)蛋形指数为(1.28±0.05),Ⅴ组(〉60.0 g)蛋形指数为(1.31±0.05)。结果表明,种蛋的蛋重越大,其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越大,即Ⅴ组(〉60.0 g)种蛋的蛋重均值、纵径均值、横径均值、蛋形指数均值、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雏鸡初生重均最大,分别为(61.03±0.82)g、(58.13±1.68)mm、(44.59±0.79)mm、(1.31±0.05)、98.15%、85.19%、86.79%和(42.48±1.98)g;Ⅱ组(45.1-50.0 g)的健雏率最高,为96.09%;Ⅰ组(≤45.0 g)的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最大,为(69.91±2.71)%;蛋重与纵径、横径、蛋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蛋重和蛋形指数对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影响较大,应选择较大种蛋(〉45.0 g),蛋形指数的范围则较宽,在≥1.27时即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孵化效果。
    巢脾多糖片处方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析
    时菲菲,陈倩,殷玲
    2018, 39(6):  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2
    摘要 ( 111 )   PDF (364KB) ( 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巢脾多糖片的处方工艺,采用硫酸—苯酚法处理多种辅料,筛选出对含量测定无影响的无水磷酸氢钙、交联聚维酮、PVPK30分别作为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以上述辅料用量及压片压力为考查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采用综合评分法得出最佳处方工艺:巢脾多糖22%,无水磷酸氢钙52%,交联聚维酮10%,15%PVPK30-90%乙醇15%,硬脂酸镁1%,压片压力4.2 N。在最佳处方工艺条件下制备3批样品,其脆碎度、崩解时限、重量差异均合格,平均含量达到97%以上,10 min累积溶出度达90%以上。表明该处方条件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灰鹤消化管的形态学研究
    包花尔
    2018, 39(6):  13-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3
    摘要 ( 148 )   PDF (410KB) ( 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丰富灰鹤的形态学资料,对灰鹤的消化管进行了解剖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灰鹤具有发达的舌,能防止食物从口中滑出;食管内壁具有发达的纵向皱襞,是一个易于扩张的肌性管道;无明显嗉囊;腺胃内壁黏膜上均匀分布小而多的圆形乳突;肌胃发达,内壁具有黄色的类角质层;小肠发达,为消化道最长的一段;盲肠发达,具有杂食鸟类消化系统特点。
    仪器法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李磊,刘畅,李升和,宁康健,姜锦鹏
    2018, 39(6):  15-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4
    摘要 ( 106 )   PDF (475KB) ( 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仪器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方法]结合ALP的检测原理,参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有关内容,评估检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并明确各分量的大小,从而确定合成不确定度与拓展不确定度。[结果]ALP的合成不确定度为5.89%,取95%置信水平时,拓展不确定度为11.78%(k=2)。[结论]通过对ALP检测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各环节的不确定度分量,可更系统全面地反映检测结果,并根据相关不确定度分量的大小有针对性地降低其量值,持续改进检测质量。
    遗传与繁育
    3种稀释液对乐至黑山羊精液品质的影响
    吴爽,黎明,眭丹,李作明,周玉香
    2018, 39(6):  19-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5
    摘要 ( 128 )   PDF (490KB) ( 1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评价不同种类稀释液对乐至黑山羊精液品质的影响。配制柠檬酸-Tris(1号)、磷酸盐(2号)和OviXcell(3号)3种稀释液,采集8只乐至黑山羊新鲜精液,采用上述稀释液进行冷冻保存;测定并比较添加不同稀释液冷冻保存的山羊精液在采集后、平衡后以及解冻后的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精子顶体完整率。结果表明:在3种稀释液中,添加OviXcell稀释液(3号)的精液其解冻后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均最高,精子畸形率最低。提示OviXcell稀释液更适用于乐至黑山羊精液的体外冷冻保存。
    萨×哈杂交母羊GHRH基因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袁晓峰,俞银江,赵博,邵焱焱,曾献存
    2018, 39(6):  22-2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6
    摘要 ( 144 )   PDF (626KB) ( 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GHRH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对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杂交成年母羊GHRH基因rs400079090和rs419322328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s400079090位点检测到3个基因型,rs419322328位点TT基因型缺失;rs419322328位点GG基因型个体胸宽显著大于GT基因型个体(P〈0.05),体斜长极显著小于GT基因型个体(P〈0.01)。说明GHRH基因2个SNP位点多态性对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杂交成年母羊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绵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滩寒杂羊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侯鹏霞,朱学荣,何永珍,王建东
    2018, 39(6):  24-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7
    摘要 ( 137 )   PDF (561KB) ( 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对滩寒杂羊生产性能、健康状况以及养殖效益的影响,选择健康断奶滩寒杂种羊48只,随机分为3组,根据当地饲草资源配制精粗比分别为65∶35、60∶40、55∶45的全混合颗粒日粮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3个精粗比日粮育肥的断奶滩寒杂羊均处于健康状态,采用60∶40精粗比日粮育肥其生长性能较好,养殖效益最高,育肥期在60 d左右效益最佳。
    复合营养素对扎布耶盐山羊育肥效果和肉品质的影响
    宋天增,马金英,孙锋博,巴贵
    2018, 39(6):  27-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8
    摘要 ( 131 )   PDF (621KB) ( 1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复合营养素对育肥扎布耶盐山羊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0只体重相近的2岁龄扎布耶盐山羊羯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在试验期间,每组每日均按照农牧民放牧习惯自由放牧,晚上补饲精料颗粒料,添加量为280 g/d,燕麦青干草为自由采食;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添加复合营养素Ⅰ、复合营养素Ⅱ和复合营养素Ⅲ各20 g/只;分别在试验第56天的早晨测定所有实验羊活重,计算其在育肥期间的增重率;从各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随机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产肉性能指标以及背最长肌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育肥扎布耶盐山羊的补饲日粮中添加复合营养素可使其生长速度加快,3个复合营养素添加组的活体增重和增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屠宰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个复合营养素添加组的背最长肌水分含量降低(P〉0.05),但脂肪含量增加(P〈0.01),剪切力下降(P〉0.05),表明肌肉的口感明显提升;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VA、VB_1、VB_(1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胆固醇含量降低(P〉0.05),表明其营养价值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今后在饲草料相对缺乏的藏北牧区开展扎布耶盐山羊的短期育肥提供了技术支撑。
    重庆地区15种饲料用桑树不同生长期粗蛋白含量的动态分析
    周婵,吕金凤,曾秀,王永亮,王介平,王海燕,谷山林,王小燕
    2018, 39(6):  32-3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09
    摘要 ( 136 )   PDF (772KB) ( 1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重庆地区15种饲料用桑树在不同生长周期粗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2年生15种饲料用桑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发芽期、旺盛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不同生长期的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芽期,桑树叶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充桑(22.41%),含量最低的品种为延边桑27~#(14.45%);在旺盛生长期,桑树叶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葵桑(20.82%),含量最低的品种是延边桑27~#(13.81%);在缓慢生长期,保持有较高粗蛋白含量的品种是充桑(19.95%)和云南10号(19.09%),而粗蛋白含量较低的是嘉陵16号(13.44%);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大部分品种的粗蛋白含量随时间推移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葵桑、双头荷叶白以及嘉陵16号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而云南10号、大中华、新一之濑、充桑以及丰台等品种在缓慢生长期的粗蛋白含量较旺盛生长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结果为了解饲用桑树叶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实现桑树叶科学、合理的饲料化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不同生态饲料配方饲喂新品系黑山羊育肥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黄志荣,梁源春,黄世洋
    2018, 39(6):  36-3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0
    摘要 ( 164 )   PDF (677KB) ( 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不同的生态饲料配方在舍饲圈养条件下进行黑山羊育肥试验,以研究不同配方对黑山羊育肥的效果,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日增重与对照组(CK)比较,只有E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最高的为C组(246.32 g/只),最小的为对照组(186.24 g/只),C组比对照组多增重60.08 g/只,提高了32.20%;A组、B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也分别提高了20.01%、10.13%、12.09%、2.15%;总采食量最大的为E组(2 951.65 kg),最小的为A组(1 339.50 kg);平均日采食量最大的为E组[3.28 kg/(d·只)],最小的为A组[1.49 kg/(d·只)];在育肥经济效益上,C组经济效果最佳,比对照组提高了72.67%。因此,C组的配方是较为符合山羊现代生态养殖的饲养配方,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非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席丽,秦新喜,韩进诚,李志强,张辽,张进良
    2018, 39(6):  40-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1
    摘要 ( 112 )   PDF (745KB) ( 1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禽业正在努力寻求减少对抗生素促生长剂和抗菌剂依赖的方法,以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残留等问题。这就促使一些天然物质,如益生菌、益生元、共生菌、有机酸、饲料酶和植物源性提取物等的开发为家禽饲料添加剂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就上述抗生素替代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家禽养殖时的有益作用、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家禽生产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饲用益生素的研究进展
    廖灵通,李垚,孟玉玲,鲁东东,朱鹏飞,王蕾,李丕武
    2018, 39(6):  45-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2
    摘要 ( 168 )   PDF (771KB) ( 1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益生素是一类无毒、安全、环保的微生态制剂或活菌制剂,在现代畜牧养殖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不仅能促进动物生长发育、防治疾病、提高生产性能,而且使用过程中还不会产生化学残留,有利于养殖环境的改善。综述了动物养殖行业目前正在使用的益生素的剂型特点、制备工艺以及应用效果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绵羊粗饲料GI值测定
    刘敏,杨东,张娟,李东茂,王君,江华
    2018, 39(6):  51-5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3
    摘要 ( 149 )   PDF (777KB) ( 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绵羊常用粗饲料营养价值和粗饲料质量等级进行科学评价,采用我国反刍动物营养学家卢德勋提出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值)评定指数,对该地区的粗饲料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饲草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绵羊粗饲料GI值分级结果为:禾本科牧草中,披碱草3级、燕麦3级、赖草4级、无芒隐子草4级、狗尾草4级、高丹草4级、黑麦草4级、湖南稷子5级、甜高粱5级、戈壁针茅4级、稗草5级、冰草5级、画眉草5级、羊草5级、大麦5级、谷草5级;秸秆饲料中,葵花秸秆5级、葵花盘2级、高粱秆5级、玉米秸秆5级、麦秸5级、玉米芯5级;青贮饲料中,玉米全株青贮5级、葵花秸玉米秸混合青贮5级、番茄渣麦秸混合青贮4级。
    宁南山区不同引进饲草青贮品质评价
    何志军,于海洋,陈志龙,侯鹏霞,马吉锋,杨宇为,梁小军
    2018, 39(6):  55-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4
    摘要 ( 95 )   PDF (892KB) ( 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宁南山区冬季牧草缺乏、优质饲草种类单一的现状,对宁南山区引进的2个玉米品种(金刚50、屯玉168)、5个禾草品种(大力士甜高粱、固原草高粱、籽粒苋、丹燕444、冬牧70苜蓿)进行了青贮试验,并对其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旨在为该地区饲草的进一步利用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7个饲草品种均可以单独青贮成功,但籽粒苋和冬牧70苜蓿单贮效果不理想,可适当混贮以提高其品质。
    草业科学
    内蒙古河套地区中轻度盐碱地麦后复种饲草大麦应用研究
    徐广祥,史有国,陈宇,刘琳,刘哲懿,陈秋菊,张剑敏
    2018, 39(6):  59-5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5
    摘要 ( 143 )   PDF (798KB) ( 1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多年来筛选的适宜内蒙古河套地区种植的4个大麦品种(08PJ-25、蒙啤麦3号、蒙啤麦4号、蒙啤麦5号)为参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综合分析各品种同一时期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从而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大麦品种,评价大麦在河套地区中轻度盐碱地的饲草应用效果,提高大麦在盐碱地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在参试的4个品种中,蒙啤麦3号在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等方面表现更好,作为饲草,其鲜草产量为24 364.28 kg/hm~2,干草产量为6 710.84 kg/hm~2,粗蛋白含量为10.00%,适宜在河套地区中轻度盐碱地种植。
    紫花苜蓿与扁穗雀麦、鸭茅混播效果研究
    韩永芬,覃涛英,付薇,苏生,陈伟,马培杰
    2018, 39(6):  62-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6
    摘要 ( 137 )   PDF (814KB) ( 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贵州省乌蒙山区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北林202紫花苜蓿与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分别进行混播试验,从生育期、产量、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等方面对混播群体与3种牧草单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北林202紫花苜蓿与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这2种不同禾本科牧草混播后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混播群体较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单播牧草鲜草产量分别提高7.57%、8.00%,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01%、15.34%。综上所述,北林202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既能提高牧草产量,又可提升牧草饲用价值,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资源与环境
    规模化驴场空气中细菌数量与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陈秋雨,隋志远,潘凯利,高鹏翔,刘琪,刘文强
    2018, 39(6):  67-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7
    摘要 ( 111 )   PDF (850KB) ( 1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规模化驴场空气环境中细菌数量与种类,指导驴场防御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方向。[方法]从不同开放模式的驴舍用自然沉降法收集其内部空气中细菌样本及场区周边不同距离的空气细菌样本,使用平皿法对采集的细菌进行培养、计数、鉴别。[结果]驴场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范围8.39×10~3~3.43×10~4CFU/m~3,保育驴舍(封闭式驴舍)的细菌总数高于分娩驴舍(半开放式驴舍)及种公驴舍(开放式驴舍),其中种公驴舍细菌总数最低。驴场对周边空气环境的污染范围为200 m。主要优势菌落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结论]规模化驴场空气环境中的细菌种类繁多,驴舍内细菌数量与其开放方式有关,且细菌数量随距驴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一次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张连霞,徐桂梅,夏莹,李莉,李亚芬
    2018, 39(6):  70-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8
    摘要 ( 129 )   PDF (916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监测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2017年春季发生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结果发现,该次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冷锋和蒙古气旋,高空急流及地面较强气压梯度有利于大风、沙尘暴的加强,散度场以及假相当位温分布特征分别为强沙尘天气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地形特征、前期气候条件和具有沙尘源的下垫面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卫星遥感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的实时监测对沙尘暴具有指示意义;大风和沙尘暴对农业及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也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
    经济与信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绒山羊产业发展
    吴玉江,德吉,普布,平措,阿旺扎西,曲久
    2018, 39(6):  73-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19
    摘要 ( 173 )   PDF (929KB) ( 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为参考,以加快藏西北绒山羊特色产业发展进程为目标,客观分析了藏西北绒山羊产业概况,深刻剖析藏西北绒山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并提出了实现藏西北绒山羊特色生态产业提升与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期为藏西北绒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助推农牧区振兴提供参考。
    药物科学
    糖苷生物碱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石娜,何玉华
    2018, 39(6):  78-7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0
    摘要 ( 191 )   PDF (938KB) ( 2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糖苷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抗癌、抗真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作为疫苗的免疫佐剂、降低胆固醇、消炎、活血镇痛等作用。主要对糖苷生物碱的分类、理化性质、药理学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糖苷生物碱上市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教学研究
    西北地区地方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思考
    陈生熬,高军,邢金明,宋勇,王帅,姚娜
    2018, 39(6):  81-8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1
    摘要 ( 121 )   PDF (981KB) ( 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西北地区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及人才需求现状。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和21世纪高等教育水产类人才培养模式等,结合区域人才培养,综合定位了西北地区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培养方向,并提出培养国际化人才势必成为该地区专业类学生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3+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改革实施——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
    何玉华,马丽娟,张辉
    2018, 39(6):  86-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2
    摘要 ( 104 )   PDF (1034KB) ( 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校将顶岗实习视为准就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如何把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准确地应用到各个岗位上去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所学与所用无法有效对接,学不致用,使学生产生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的不良情绪。针对该种现象,从"3+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的背景、目的意义、教学组织、实施方案、就业方向和岗位、考核内容与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实习阶段的内容及应该掌握的实践技能及其重要性。
    新形势下《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探索
    刘涛,曲哲会,董建国,焦凤超,王瑞,赵瑜,连慧香,易本驰
    2018, 39(6):  89-8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3
    摘要 ( 178 )   PDF (1034KB) ( 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行业发展现状,从兽医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动物医学人才。
    《发酵工程》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陈伟国,邓铭,李鸿鑫,谢青梅
    2018, 39(6):  93-9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4
    摘要 ( 151 )   PDF (1059KB) ( 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酵工程》实验是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发酵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该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赵红琼,夏利宁,姚刚,王金泉,张晓红,米克热木·沙衣布扎提
    2018, 39(6):  96-9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5
    摘要 ( 101 )   PDF (1053KB) ( 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风、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教风中存在的职业倦怠、治学态度不严谨、育人意识淡薄等问题,以及学生在学风中存在的汉语普通话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提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教风、学风建设中要弘扬高尚师德,形成严谨教风,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以教风促学风,培养出具备良好人文素养、高尚职业道德和娴熟兽医临床技能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畜牧生产
    黑山羊在四川省昭觉地区的适应性观察
    何春,刘晓波,何子拉,陈刚,陈艳
    2018, 39(6):  99-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6
    摘要 ( 172 )   PDF (983KB) ( 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四川省昭觉地区本地山羊近亲繁殖和品种退化严重的问题,特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美姑县分别引进建昌黑山羊母本和美姑黑山羊父本进行杂交并观察其适应性,对引进的黑山羊及F_1代羊生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F_1代母羊平均日增重122.87 g,F_1代公羊平均日增重143.62 g,与原产地羔羊日增重相当;引进的12~24月龄黑山羊与原产地黑山羊体尺差异不大,体重均比原产地黑山羊高;引进的24月龄以上黑山羊母羊体重比原产地黑山羊高出了23.14%。说明引进品种能够很好地适应昭觉地区的环境,且引进黑山羊杂交生产的F_1代黑山羊能在该地正常生长。
    疾病防治
    犊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与防控措施
    柳美玲,胡士林,李汝春
    2018, 39(6):  102-10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7
    摘要 ( 407 )   PDF (1035KB) ( 1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犊牛腹泻是严重危害犊牛成长的常见病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犊牛死亡和发育不良,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上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主要针对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的发病机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湖南省常德地区宠物犬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刘世勇,郭芳,梁霞,李淑红,洪东胜
    2018, 39(6):  105-10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8
    摘要 ( 132 )   PDF (1071KB) ( 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湖南省常德地区宠物犬皮肤病流行病学规律,采用回顾性查阅常德地区动物医院的病历、临床诊断及跟踪调查、显微镜检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该地区宠物犬皮肤病总发病率、皮肤病种类以及皮肤病的发生与宠物犬的种类、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常德地区犬皮肤病的发病率为15.9%,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贵宾犬,占总皮肤病患犬病例的41.1%;发病年龄以1~3岁的幼犬发病率最高;耳部为易发部位;以混合感染为主;夏季为多发季节。
    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庄向婷,白军,张振仓
    2018, 39(6):  108-10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6.029
    摘要 ( 108 )   PDF (1072KB) ( 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速有效的病原体检测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控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于PCR扩增技术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与传统的分子诊断技术相比,对病原体的检测更加快速、特异、敏感、准确,逐步向着分子检测的自动化、高通量和现地使用方向发展。日渐成熟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对于动物疫病检测与鉴别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可进行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奠定基础。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