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8-11-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著者文摘
    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耿笑林,张翼,刘鹏,张浩浩,翟路峰,李向东,黄玉欣,田克恭
    2018, 39(11):  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1
    摘要 ( 105 )   PDF (409KB) ( 1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副猪嗜血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TSB、BH1、LB培养基进行比较,选择TSB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对副猪嗜血杆菌在10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结果表明,血清4型JS株的活菌数达到2.5×10^10CFU/mL,血清5型ZJ株的活菌数达到2.5×10^10CFU/mL,且通过批次补料与流加相结合的工艺使关键成本血清的使用量降低了1/2。在1000L发酵规模上进行连续3批的发酵试验.经验证该工艺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抗原的规模化生产。对3批发酵抗原利用替代动物豚鼠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抗原均合格。研究结果为国内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血清4型和5型二价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分析及其提取方法的优化
    萨初拉,苏少锋,吴青海,其布日,高娃,王蕴华,刘红葵,呼和
    2018, 39(11):  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2
    摘要 ( 109 )   PDF (410KB) ( 2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酸菌质粒提取研究具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已有多个有效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被报道,其中多数以乳酸球菌为研究对象,而植物乳杆菌质粒提取有效方法报道较少。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并优化已报道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得到了高效且适于平台期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的提取方法。通过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数和高拷贝质粒,为后续构建植物乳杆菌表达系统所需供体质粒和受体菌株提供了重要依据。
    猪肺炎支原体HN0613株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及效力评价
    刘鹏,李鹏昊,张翼,朱巧燕,李向东,黄玉欣,田克恭
    2018, 39(11):  10-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3
    摘要 ( 177 )   PDF (512KB) ( 1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HN0613株高密度发酵工艺技术。以培养滴度(CCU)作为考查指标,确定Mhp HN0613株的最佳活力代次以及复苏培养时间;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基础培养基配方;以通气量、搅拌转速和接种百分比作为单因素考查指标,优化15L发酵工艺参变量,并确定700L高密度发酵放大工艺;按照确定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技术,制备MhpHN0613株灭活疫苗,评价其对兔和仔猪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Mhp HN0613株F11代较其他代次CCU水平高,可达1×10^9CCU/mL,为最佳活力代次;其在复苏72h后,pH值降为7.0左右,CCU水平达到最高,为1×10^9CCU/mL,为最佳复苏培养时间;培养体系中,2%的初始葡萄糖添加量、8%接种百分比、初始培养基pH值7.6、15%猪血清添加量为最适培养条件;通气量100L/h、搅拌转速300r/min和8%接种百分比条件最有利于Mhp HN0613株15L发酵培养;首次建立了平衡kLa联动pH值回调的工艺技术路线,并将优化后发酵罐搅拌叶轮结构改为推进式叶轮,降低了叶轮对菌体的剪切作用力,CCU较优化前提高了10倍,且培养周期较优化前缩短了2-3d;700L高密度发酵放大工艺中,Mhp HN0613株培养滴度不低于5×10^9CCU/mL.最高可达1×10^10CCU/mL;免疫兔血清抗体效价均不低于1:40,最高可达1:160;免疫组实验仔猪肺炎减少率均高于80%,临床观察精神及食欲未见异常。该研究为Mhp疫苗规模化发酵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富含蛋氨酸醇溶蛋白在产朊假丝酵母中的表达研究
    其布日,萨初拉,苏少锋,高娃,王蕴华,刘红葵,吴青海,呼和
    2018, 39(11):  16-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4
    摘要 ( 115 )   PDF (759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表达富含蛋氨酸醇溶蛋白的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玉米δ—10kD-醇溶蛋白基因(zein),酵母的GAP启动子(GAP—P)、终止子(GAP—t)拼接合成表达框,以18S rDNA片段为整合介导区.用放线菌酮(CYH)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结合pBR322质粒构建了同源整合表达载体.把zein基因同源重组整合到产朊假丝酵母染色体上,构建表达zein基因的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株。蛋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菌株的蛋氨酸表达量比起始菌株提高了17.14%。该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的构建为下一步提高其蛋氨酸产量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不同家养雉鸡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比较分析
    吴琼,宁浩然,宋超,袁红艳,邢秀梅
    2018, 39(11):  24-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5
    摘要 ( 97 )   PDF (551KB) ( 1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国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4项血液活性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和8项血浆有机物(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清补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七彩雉鸡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最高,蒙古雉鸡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清补体含量最高,孔雀蓝雉鸡谷草转氨酶和总蛋白含量最高,日本绿雉谷丙转氨酶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从生化挣陛方面研究雏鸡的种质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联合使用发酵饲料和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替代饲用抗生素对蛋鸡的影响与研究
    崔卫涛,代娟,吴贝,况世昌,刘爽,李雄,柯志中,李钢平,李筱雯
    2018, 39(11):  27-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6
    摘要 ( 123 )   PDF (576KB) ( 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联合使用发酵饲料和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替代饲用抗生素对蛋鸡的影响,选取304日龄的海兰灰蛋鸡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kg/t氨苄西林,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3%发酵饲料+3kg/t发酵中草药制剂。结果表明,试验组在粪便成形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第46天、第175天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175天,试验组死淘率及破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5.00%、18.05%,蛋黄颜色差异显著(P〈0.01),鸡蛋的禽流感H9抗体水平和新城疫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饲料和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在蛋鸡养殖中可以达到抗生素使用的效果。
    铁元素与维生素的互作关系对蛋鸡血清蛋白代谢的影响
    张丽红,章培军,郭敏芳,高晔
    2018, 39(11):  31-3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7
    摘要 ( 96 )   PDF (635KB) ( 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日粮中铁和VA对商品代海兰褐蛋鸡血清蛋白代谢的影响。选用26周龄健康育成母鸡43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3×2(铁×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日粮中铁的添加量分别为0、30、60mg/kg,VA的添加量为4000、8000IU/kg。从27周龄开始进行正试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分别于30周龄和34周龄时测定蛋鸡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日粮铁和VA交互作用对30周龄和34周龄蛋鸡的血清总蛋白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VA的添加水平对30周龄蛋鸡血清总蛋白浓度影响显著(P〈0.05),并且高水平VA添加组(8000IU/kg)显著高于低水平VA添加组(4000IU/kg)。日粮铁和VA交互作用对30周龄和34周龄蛋鸡的血清尿素氮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日粮VA的添加水平对30周龄蛋鸡的血清尿素氮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高水平VA添加组(8000IU/kg)显著低于低水平VA添加组(4000IU/kg)。综上提示,日粮中添加VA能够改善蛋鸡的蛋白代谢过程。
    典型山地草甸草原主要牧草生长发育情况分析
    买买提·阿布来提,陈亮,葛怡成,沙拉木,王珂,冯丽晔,哈布拉哈提,木拉提,瓦哈提,普宗朝
    2018, 39(11):  35-3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8
    摘要 ( 83 )   PDF (671KB) ( 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典型山地草甸草原4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高度变化趋势表现为“慢-快-慢”的植物基本生长规律;老芒麦、千叶蓍、老鹳草的生长速率在返青期到分蘖期时较快,而黄芪的生长速率则在返青后就较快,分蘖期后4种牧草的生长速率开始变慢;盖度和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和7月。
    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牧草品质的影响
    娜日苏,梁庆伟,杨秀芳,项锴锋,郭志忠,胡日查,张晴晴
    2018, 39(11):  38-4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09
    摘要 ( 111 )   PDF (702KB) ( 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刈割对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和合理的留茬高度,以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利用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2个因素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中,刈割时间设3个水平,留茬高度设4个水平。结果表明,8月15日刈割的群落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8月1日刈割(P〈0.05);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群落和羊草cP含量逐渐下降,群落ADF和NDF含量逐渐增加,且8月1日刈割与9月1日刈割间差异显著(P〈0.05),但与8月15日刈割无显著差异(P〉0.05);羊草ADF和NDF含量呈增加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群落地下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羊草根茎生物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留茬高度2cm处理的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8cm处理(P〈0.05).与留茬高度5cm间无显著差异(P〉0.05),留茬高度2cm、5cm和8cm处理间的群落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科尔沁草原区羊草草甸草原适宜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以留茬高度2-5cm为宜。
    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孟凯,闫士元,米福贵
    2018, 39(11):  44-4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0
    摘要 ( 134 )   PDF (748KB) ( 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平均株高、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而对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影响显著(P〈0.05)。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刈割1次处理下的茎叶比、越冬率最高,分别为0.98、95%;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较高,分别为59cm、1.30cm/d、3.76;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全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211kg/hm^2;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0.5%、140;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平均值较小,分别为35.9%、40.6%。综合考量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种植当年刈割1次最佳。
    沼液还田模式下大麦主要性状与饲用品质指标间相关性研究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金崇富,时凯,侯福银,封功能,黄倩倩
    2018, 39(11):  49-5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1
    摘要 ( 107 )   PDF (756KB) ( 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种养结合模式,就地消纳养殖沼液,明确其对大麦饲用价值构成的影响,在江苏沿海地区进行了沼液还田模式下苏啤8号大麦主要性状和饲用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苏啤8号大麦株高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株高、茎叶比和干物质含量对生物量的影响达到88.0%;水分含量、总淀粉含量、千粒重和小区籽实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影响达到了95.9%;苏啤8号大麦植株的饲用品质指标分析中,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对粗蛋白含量的线性相关程度密切,影响达到了70.0%。研究提示,沼液还田模式下苏啤8号大麦饲用潜力巨大,生产中可利用株高、产量等表观指标估测饲用价值,从而指导生产管理。
    青海省同仁县草原毛虫生物防控与治理对策
    陈青红,侯秀敏
    2018, 39(11):  55-5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2
    摘要 ( 84 )   PDF (780KB) ( 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青海省同仁县草原毛虫为害现状及定位监测情况进行介绍.对4种生物药剂防控草原毛虫示范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草原毛虫治理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有效防控草原毛虫提供科学依据。
    猪精液常温保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孙超,李琦,李井春,魏国生
    2018, 39(11):  58-6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3
    摘要 ( 127 )   PDF (790KB) ( 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核心是对猪精液的保存。稳定的精液保存技术可以促进优秀基因的传播,拓宽精液使用的地域,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提高猪品种的改良效果以及控制某些病原体的传播。主要以影响猪精液保存的不同因素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其在猪业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猪精液保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奶山羊产奶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研究进展
    孙军昌
    2018, 39(11):  61-6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4
    摘要 ( 141 )   PDF (823KB) ( 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山羊作为乳用品种的山羊,因其具有奶质优良、产奶性能稳定、乳汁营养丰富等特点,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经过多年的选种选育,我国现已拥有了多个地方奶山羊品种。随着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对于奶山羊产奶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对奶山羊产奶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奶山羊优秀基因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张小宇,杜晨光,文强,郭永清,任宏,赵宇飞,王勇
    2018, 39(11):  66-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5
    摘要 ( 166 )   PDF (851KB) ( 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6年来实践教学模式的总结及经验的积累,客观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马术行业发展模式以及国内马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中总结出适应高职院校马术技能型人才的“全程定岗、两轮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动物科学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实践
    张建云,韩国才,王忠,张炳坤,王书敏,田见晖
    2018, 39(11):  69-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6
    摘要 ( 140 )   PDF (851KB) ( 1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科学专业认知实习是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树立专业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设计课程、精心编排内容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出了聘请企业指导教师现场讲解、深入现代化企业感知前沿科技、聘请专家和劳模融入情怀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加强基地建设等方法,使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对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专业、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坚定学农爱农为农的信念有较好的积极作用,实现了“既认知动物科技、又感知专业情怀”的“双认知”,同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地方高校动物疾病学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探索与构建
    王京仁,成钢,刘世勇,李淑红
    2018, 39(11):  72-7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7
    摘要 ( 100 )   PDF (880KB) ( 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动物疾病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课程特点和地方特色,整合动物疾病学教学内容,探索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的意义和方法,构建符合课程要求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达到了优化和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校企合作动物营养研究室的建设与管理——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为例
    何玉华
    2018, 39(11):  74-7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8
    摘要 ( 137 )   PDF (882KB) ( 1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根据高校转型发展以及长白山区域畜牧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拓承担科研、支撑教学、服务社会的新格局,建成动物营养研究室。该研究室对其包含的各实验室进行合理布局,对实验仪器进行精准划分,确定发展的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制定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并与其他实验室及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面向社会挖掘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搭建了产学研一体的全面新平台。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对专业课成绩的影响
    苏战强,沙黑拉·巴合提,张毅,佟盼盼
    2018, 39(11):  78-8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19
    摘要 ( 106 )   PDF (908KB) ( 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调查MHK成绩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动物医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以2015级97名参加过MHK考试的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他们的MHK成绩和兽医产科学成绩,用GraphPadPrism6进行制图和统计。最终97名学生中MHK考试获得四级甲等的学生占20%,四级乙等占25%,三级甲等占32%,三级乙等占20%,不入级的学生占3%;获得四级甲等的学生兽医产科学平均分为83.47,四级乙等为79.08,三级甲等为74.48,三级乙等为70.94,不入级的学生为56.66。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学生兽医产科学成绩存在显著差异,MHK等级越高,兽医产科学平均分越高,两者具有相关性。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越好,专业课成绩也越高,因此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的学习。
    关于动物医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探析
    戴小华,彭斌,吴星霖,向志宇
    2018, 39(11):  82-8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0
    摘要 ( 112 )   PDF (886KB) ( 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动物医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少数民族班级的培养方案、民汉帮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质量等具体改革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影响蚯蚓处理粪污因素的研究进展
    马晓勇,姜国均,岳世林
    2018, 39(11):  85-8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1
    摘要 ( 97 )   PDF (965KB) ( 1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为研究者深入研究蚯蚓处理粪污技术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与蚯蚓处理粪污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出影响蚯蚓处理粪污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蚯蚓品种选择、环境因素、粪便腐熟程度和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等。其中,爱胜蚓属的太平2号蚯蚓为国内外专家研究使用最多、实际应用中最广泛的蚯蚓品种;使用蚯蚓处理粪便时,温度保持在15-25℃,pH值应该控制在中性范围内;最适宜蚯蚓生长繁殖的畜禽粪便为牛粪,处理其他动物粪便时加入牛粪形成粪便组合进行处理,牛粪所占比例一定最多。关于湿度和粪便腐熟程度对蚯蚓处理粪便效果的影响、辅料的选择,以及对于除环境因素外的其他3项因素(蚯蚓品种选择、粪便腐熟程度、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在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鄂尔多斯细羊毛生产经营分析及发展对策
    王玮,满都拉,敖敦,浪腾,乌龙都特,额尔德尼布拉格,孟根曹
    2018, 39(11):  89-9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2
    摘要 ( 89 )   PDF (973KB) ( 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细羊毛主要产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羊毛综合品质堪比澳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细羊毛生产经营之路,细羊毛价格连年攀升,当地农牧民实现稳步增收。为了进一步推进该地区细羊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该地区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改良,做好羊毛直销的组织工作,全面推行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推行羊毛公正检验制度方面的生产经营模式。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才让卓玛
    2018, 39(11):  92-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3
    摘要 ( 138 )   PDF (965KB) ( 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2007年起青海省海北州继续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畜牧业生产措施,使全州畜牧业生产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北州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该地区继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推动藏羊、牦牛、饲草产业化进程;突出抓好藏羊、牦牛、饲草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名优特”新品牌;深化大数据在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重点做好“草、畜、种”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工作:抓好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
    内蒙古肉牛运输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慧,王娜,朱春侠,王德宝,郭天龙,翟琇
    2018, 39(11):  96-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4
    摘要 ( 167 )   PDF (970KB) ( 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近年来规模化肉牛养殖的兴起,内蒙古作为我国和世界重要的高品质牛肉输出基地,其肉牛产量持续增加,但由于运输环节福利理念的欠缺以及操作不规范,肉牛在运输后出现了瘀伤、血斑、DFD肉、胴体重量减轻、运输应激等问题,导致部分牛肉色泽不佳、风味劣化、肉品等级降低,严重影响着牛肉的营养和安全性、肉牛产业以及农牧民的经济效益。因此,肉牛运输过程中的动物福利日益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综述了内蒙古肉牛运输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改善肉牛运输中动物福利的措施,以期为改善肉牛运输福利提高牛肉品质提供借鉴。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防控
    侯绍璞,侯宏艳,张丹俊
    2018, 39(11):  100-10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5
    摘要 ( 77 )   PDF (1027KB) ( 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为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检测、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通过查阅与鸡滑液囊支原体(MS)感染的检测、诊断和防控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血清学检测方法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常作为MS感染的初步诊断方法,但其存在常出现非特异性交叉反应而影响诊断准确性的问题;分离培养MS病原的难度大、耗时长,不能快速做出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快速、灵敏,有明显的优势,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最终确诊需要多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采用ELISA与PCR法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来判断鸡场MS的感染情况。通过采取净化种鸡群、加强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管理、接种疫苗等措施可有效防控MS感染。
    非洲猪瘟与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防控
    王凤武,李晓奇,耿万恒,云伏雨,赵振华,闫红霞,赵世华
    2018, 39(11):  103-10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6
    摘要 ( 204 )   PDF (1006KB) ( 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省沈阳市被确诊,该病的确诊以及原先存在的典型猪瘟必然会对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造成冲击和影响。对非洲猪瘟和典型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防控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和典型猪瘟的有效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扎布耶盐山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何冰梅,马弘财,德吉
    2018, 39(11):  107-10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7
    摘要 ( 101 )   PDF (1026KB) ( 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调查西藏仲巴县帕江乡羊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采集仲巴县帕江乡羊场的扎布耶盐山羊脓汁、乳汁、血样及部分病变组织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羊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6.24%(19/117),对诺氟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13种抗生素均高度敏感,说明在藏西北养羊生产过程使用抗生素较少,更没有滥用药物治疗。该调查研究为仲巴县帕江乡羊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诊治提供了诊断方法和治疗用药方案。
    江西省萍乡市某羊场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伍钢,郑文亚,肖亮,ABDUL-RAHIM,BAKAR,MATAKA,ASMA,KOMBO,HAJI,彭侃霖,刘犇
    2018, 39(11):  110-1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11.028
    摘要 ( 102 )   PDF (994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西省萍乡市某山羊场妊娠母羊散发流产,为了分析该羊场流产的发生是否与布鲁菌感染有关,同时掌握该羊场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随机抽样采血共分离得到100份山羊血清,首先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步鉴定,然后通过试管凝集试验重新检测阳性血清。结果表明,该羊场布鲁菌病阳性率为20%。由此可以得出,该羊场的布鲁菌病防控工作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应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山羊布鲁菌病的检测纳入日常疾病监测工作中,最终达到净化该病的目的。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