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研究
    马早期流产相关功能基因挖掘的研究
    吴海青, 刘威, 马跃军, 苏少锋, 萨初拉, 付绍印, 高文渊, 李玉荣
    2021, 42(1):  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1
    摘要 ( 412 )   PDF (5591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与马早期流产相关的功能基因。在同一舍饲马群体中筛选配种后45 d能够检查到胚胎,但2~4个月后发生流产的母马10匹(流产组),以及能正常分娩的母马10匹(分娩组)。采集马匹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全基因组平均测序深度为10×,基因组覆盖度97%以上,每个样本大约测得4×106个SNP。对流产组和分娩组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Fst分析获得1 381个SNP位点,π分析获得1 614个SNP位点,联合分析得到203个SNP位点;过滤掉突变基因间区域、非编码区域、内含子和同义SNV后得到82个SNP位点,定位于69个基因上;通过GO term、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及文献查阅,筛选出其中的12个基因为马早期流产和胚胎着床的重要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通过参与激素调节、胚胎侵入、维生素合成代谢等影响胚胎着床。研究结果为揭示引起马匹早期流产的原因提供了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参考。
    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中病毒抗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雪峰, 康斌, 赵炳武, 武玉梅, 戴伶俐, 董鹏, 张建春, 张春阳, 斯琴高娃
    2021, 42(1):  8-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2
    摘要 ( 145 )   PDF (823KB) ( 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GenBank公布的猪圆环病毒2型Cap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中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试验,并验证灭活剂用量和灭活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只对猪圆环病毒2型基因有特异性扩增,其他3种对照病毒基因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灵敏度达到102.0 TCID50/mL,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方法的重复性好,对同一样品进行10次检测,变异系数为2.28%;不同灭活剂用量和灭活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较小,不会因各厂家使用的灭活剂用量和灭活时间不同,影响疫苗对比实验的公平性。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中病毒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样品中病毒抗原含量的定量,其结果可以反映不同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样品中抗原含量差异,为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病毒抗原含量评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驴骨胶原肽制备方法的初步建立及分子量检测
    付改玲, 刘厚霞, 王娟, 刘永清, 李小波, 夏敏
    2021, 42(1):  14-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3
    摘要 ( 170 )   PDF (639KB) ( 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驴骨胶原肽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分子量进行检测。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照品,建立多肽含量和OD650 nm值的标准曲线方程;模拟人工胃液、肠液环境,以驴骨胶原肽一级、二级酶解产物多肽含量为评价指标,在筛选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最佳酶解时间和加酶量的基础上,采用二级生物酶解技术制备驴骨胶原肽;应用SDS-PAGE法对制备的驴骨胶原肽的分子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多肽含量和OD650 nm值标准曲线方程为:y=0.163 9x-0.149 6,R2=0.998 9;应用胃蛋白酶进行一级酶解驴骨胶原肽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值在2.5~3.0,加酶量2.0%、酶解时间2.0 h;应用胰蛋白酶进行二级酶解驴骨胶原肽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值在7.5~8.0,加酶量2.0%、酶解时间2.5 h;经SDS-PAGE法检测,根据上述最适反应条件制备的驴骨胶原肽的分子量在10 kDa左右。研究结果为开发适合人体吸收分子量的驴骨胶原肽原料以及后续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不同酶谱的复合酶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
    姜丹, 王丽娟, 丁毅, 黄竹, 唐日益, 解桂香, 徐淼, 张淑枝
    2021, 42(1):  24-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5
    摘要 ( 141 )   PDF (534KB) ( 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不同酶谱的复合酶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选取480只28日龄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Ⅰ、Ⅱ、Ⅲ,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Ⅰ、Ⅱ、Ⅲ在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中添加不同酶谱的复合酶,添加量均为200 g/t配合料。试验日龄为28~42日龄,试验周期为15 d,分别统计料肉比、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Ⅱ、Ⅲ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1.01%、2.20%和0.83%,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Ⅱ与试验组Ⅰ、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Ⅱ、Ⅲ的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08%~11.41%、12.00%~12.93%,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Ⅱ、Ⅲ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17.87%、26.43%、21.67%,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试验组Ⅱ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Ⅲ与试验组Ⅰ、Ⅱ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Ⅱ、Ⅲ肠道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3.99%、26.10%和24.06%,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试验组Ⅱ、Ⅲ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不同酶谱的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数量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不同酶谱的复合酶在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指标方面幅度有所不同,为生产实践复配高效的复合酶提供依据。
    不同颗粒日粮对滩羊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马宁, 许迟, 叶均安, 徐宁宁, 赵元, 寇启芳, 吴仙花, 李博宁, 赵, 莉, 何立荣
    2021, 42(1):  29-3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6
    摘要 ( 199 )   PDF (593KB) ( 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不同颗粒日粮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70±10)日龄的滩羊羯羔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5)、试验Ⅰ组(n=15)、试验Ⅱ组(n=15)、试验Ⅲ组(n=15)。对照组饲喂自配全混合日粮(40%自配精饲料+60%自配粗饲料),试验Ⅰ组饲喂50%自配全混合日粮(20%自配精饲料+30%自配粗饲料)+50%育肥羊全混合颗粒饲料,试验Ⅱ组饲喂育肥羊全混合颗粒饲料,试验Ⅲ组饲喂45%颗粒化精补料+55%草颗粒饲料。饲喂试验预试期16 d,正试期87 d。测定各组育肥羊的试验初重和试验末重,计算试验期间的平均日增重。记录各组育肥羊的采食情况,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饲喂试验结束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低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最低,分别比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降低了60.63%、35.69%、9.41%。试验Ⅱ组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其他3组,其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与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P<0.05)。各组育肥羊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提示,饲喂全混合颗粒日粮能够改善滩羊育肥羊生长性能,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对育肥羊健康无明显影响。
    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品质影响研究
    刘辉, 李金鑫, 鹿瑶, 徐海燕, 谷巍
    2021, 42(1):  34-3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7
    摘要 ( 145 )   PDF (683KB) ( 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设置CK组(空白对照组)、LB组(布氏乳杆菌组)、ENZ组(纤维素酶组)及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共同处理组)的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试验。发酵45 d后取样进行青贮发酵品质感官综合评价,测定pH值、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活菌数、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LB组、ENZ组、LB+ENZ组感官综合评分比对照组提高20.31%、14.06%和25.00%;LB组和LB+ENZ组酵母菌分别降至2.23×103、7.10×102 CFU/g FM,明显低于CK组和ENZ组;LB组和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添加显著(P<0.05)提高了青贮饲料中乙酸的含量,抑制丙酸的产生,显著(P<0.05)降低乳酸/乙酸值和氨态氮(NH3-N)含量;ENZ组和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的添加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降解比较显著(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NDF)的降解无显著差异(P>0.05),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LB+ENZ组、LB组、ENZ组青贮玉米秸秆有氧稳定性时间较CK组分别提高了312.36%、250.56%、87.64%,且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LB和ENZ联合添加,可提高青贮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牧站1号王草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黑猪生产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
    朱芝燕, 黄世洋, 邓国端
    2021, 42(1):  40-4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8
    摘要 ( 214 )   PDF (613KB) ( 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5种比例的牧站1号王草益生菌发酵饲料对黑猪生产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二元杂黑猪180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3次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20%、30%、40%、50%牧站1号王草益生菌发酵饲料。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计算并比较各组试验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屠宰率及养殖毛利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Ⅲ组试验猪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试验猪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最高为Ⅱ组(865.24 g/头),高于对照组23.24%,其次是Ⅰ组(839.33 g/头),高于对照组19.55%,最低为Ⅴ组(552.51 g/头),低于对照组21.31%;平均日采食量最大为Ⅴ组(3.35 kg/头),最小的为对照组(2.30 kg/头),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方面,Ⅰ组、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Ⅳ组、Ⅴ组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随着牧站1号王草益生菌发酵饲料添加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最高为对照组,最低为Ⅴ组;毛利润最高的为Ⅱ组(21 259.0元),最低的为Ⅴ组(10 325.7元)。育肥黑猪日粮中添加 20%牧站1号王草益生菌发酵饲料生产性能及经济指标影响效果最佳。
    饲料中色氨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宋洁, 王丽芳, 姚一萍, 史培, 张三粉, 钟华晨, 郭晨阳
    2021, 42(1):  45-5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09
    摘要 ( 192 )   PDF (786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色氨酸属于芳香族氨基酸,对于动物维持采食、生长、免疫等生理功能及机体蛋白质合成必不可少。由于在配合饲料中大量使用合成的蛋氨酸和赖氨酸, 色氨酸成为饲料中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的准确测定对饲料蛋白质营养平衡至关重要。评述了近年来饲料中色氨酸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紫外或荧光分光光度计法、近红外法、氨基酸分析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毛细管电泳等方法,以期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饲料酸化剂替代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徐淼, 刘明宇, 黄竹, 姜丹, 解桂香, 刘忠刚, 王丽娟, 唐日益, 丁毅, 曹岩峰
    2021, 42(1):  51-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0
    摘要 ( 133 )   PDF (670KB) ( 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饲料酸化剂是一种无残留、无抗药性,并能参与动物机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环保类添加剂,在替代抗生素的应用方面有较大优势。综述了饲料酸化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作用优势,以期为丰富饲料替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动物生产与管理
    兴安多羔羊产羔性能及养殖效益分析
    何小龙, 刘学文, 达赖, 陈木兰, 付绍印, 祁云霞, 王标, 刘永斌
    2021, 42(1):  56-5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1
    摘要 ( 136 )   PDF (504KB) ( 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兴安多羔羊是正在培育的适合内蒙古东北部规模化舍饲养殖的肉羊新品种,典型特征是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养殖效益好。为对兴安多羔羊繁殖性能和养殖效益进行量化分析,该研究对2018-2019年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兴安多羔羊产羔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初产母羊多羔率为80.48%,经产母羊多羔率为88.51%,平均每只基础母羊每窝产羔数为2.18只、年产羔数为4.02只;兴安多羔羊平均初生重、断奶重和5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98 kg、14.32 kg和229.78 g,LEY指数为3.26只,成年母羊养殖净利润为2 367元/(只·年)。以上结果说明兴安多羔羊具有很好的品种优势,适合在内蒙古东北大规模推广。
    2019年呼伦贝尔地区奶牛产奶量及质量指标不同月份变化分析
    郭晨阳, 王丽芳, 宋洁
    2021, 42(1):  60-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2
    摘要 ( 117 )   PDF (478KB) ( 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月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试验共采集2019年1-12月14 354批次样本进行分析,以探索不同月份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在不同月份有变化,4-5月达到最高值,11月到次年2月最低,建议在该阶段做好奶牛冷应激防护;体细胞数在1-3月比较高,建议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注意乳房炎防控;乳成分和菌落总数基本不受月份变化影响。
    发酵床技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忠玲, 岳淑宁, 付博, 韩姗姗, 张红艳
    2021, 42(1):  63-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3
    摘要 ( 166 )   PDF (895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发酵床养牛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养牛模式,核心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处理达到粪尿免清理,有效解决了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发酵床技术原理、发酵床中微生物、发酵床管理、发酵床的应用效果、奶牛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以期为集约化奶牛养殖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畜牧资源与环境
    微电流对畜禽养殖污水中常见细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向双云, 胡勇强, 周珍辉
    2021, 42(1):  69-7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4
    摘要 ( 255 )   PDF (593KB) ( 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微电流对水体中细菌的杀灭效果,为养殖业污水消毒寻找新方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开展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影响因素测定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对微电流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温度和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并以人工湖水和养殖场污水为消毒对象进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微电流消毒作用4 min时,对4种菌悬液的杀灭对数值均>5.0。温度和pH值对微电流消毒效果无影响。利用微电流对人工湖水和养殖场污水进行消毒,作用4 min时杀菌率达到99.99%,水中细菌基本已被杀灭;作用5 min时,水中细菌菌落总数下降至0 CFU/mL,能达到完全杀灭细菌的效果。结论微电流对畜禽养殖污水中常见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在畜禽养殖业消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环境因子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进展
    常虹, 晔薷罕, 王慧敏, 郝丽芬, 谢宇, 王洋, 乌尼尔, 孙海莲
    2021, 42(1):  74-7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5
    摘要 ( 112 )   PDF (496KB) ( 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一类低等无脊椎动物,在农林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土壤线虫群落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因子(如土壤湿度、温度、理化性质、植被、食物条件)以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如演替阶段、干扰等)都对土壤线虫的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境因子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具体的环境因子如何影响土壤线虫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
    内蒙古沙生灌木资源饲料化利用的生态和经济效应
    王超, 金海, 李长青, 李九月, 田丰, 王利, 张海鹰, 乌日勒格, 薛树媛
    2021, 42(1):  78-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6
    摘要 ( 162 )   PDF (731KB) ( 10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内蒙古地区土地和草原的沙化、退化情况,以及灌木林资源的存有量和国内外灌木资源饲料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内蒙古发展灌木饲料的生态与经济效应,以期为灌木资源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畜牧经济与信息
    基于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的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研究
    哈洁, 李治国, 韩国栋
    2021, 42(1):  83-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7
    摘要 ( 120 )   PDF (2388KB) ( 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两种草地类型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牧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模型模拟分析和文献查阅研究,深入剖析牧户家庭的草场参数、家畜参数、饲料参数、气象参数和经济参数等,利用模型模拟计算出草地生长速率、草畜能量平衡状况和经济效益收支现状,以期为指导当地的家庭牧场可持续经营提出可靠依据。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生长周期较短,夏季典型草原牧草生长速率大于荒漠草原,冬季两种类型草地牧草的抗寒能力较差,牧草大部分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基本枯死,家畜利用新鲜牧草得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夏秋牧草生长季节。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过牧的主体,草地面积越小的牧户,其家畜载畜率越高。草料费支出与家畜载畜率也呈正相关关系,草料费支出越多,载畜率越高。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都呈现出夏季仅有短时间的草地供给能量大于家畜自身能量需求,可以满足家畜良好的生长状态;冬季寒冷且漫长,能量摄入量较低,典型草原地区在1月产羔期能量缺值高达10.5 MJ/(羊单位·d),荒漠草原地区能量缺值高达9.5 MJ/(羊单位·d)。适当调整家畜载畜率有利于四子王旗地区家庭牧场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草业科学
    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通辽地区气候适宜性试验研究
    高亚敏, 于静, 萨日娜, 孙琳丽, 韩永增, 宝乌日其其格
    2021, 42(1):  91-9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8
    摘要 ( 164 )   PDF (700KB) ( 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该研究对引种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舍伯吐镇进行气候适宜性试验,对各苜蓿品种的生产表现、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旱地、公农1号、金皇后、敖汉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通辽地区推广。
    兽医药物科学
    红豆草抗寄生虫活性研究进展
    耿万恒, 李军燕, 罗晓平, 丁海君, 阿木古楞, 李子健, 其达拉图, 刘秀丽
    2021, 42(1):  98-10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19
    摘要 ( 244 )   PDF (622KB) ( 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豆草属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口性好、固氮能力强,营养丰富且富含缩合单宁。红豆草特有的抗寄生虫活性不仅对动植物寄生虫病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方面也具有明显作用,是现代化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牧草,应用前景广阔。针对红豆草的抗寄生虫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红豆草的研究提供指导。
    动物疾病防控
    2例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观察
    张佳韧, 倪士明, 王瑛琪
    2021, 42(1):  103-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20
    摘要 ( 108 )   PDF (1273KB) ( 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细胞学检查在犬皮肤肥大细胞瘤诊断中的诊断意义,采取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例犬皮肤肥大细胞瘤临床病例进行诊断。结果显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符。由此可以得出,在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的诊断中,细胞学检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肿瘤的性质及分化程度分级提供参考,为该病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教学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兽医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张欣, 张国中, 沈建忠, 汪明
    2021, 42(1):  108-1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21
    摘要 ( 132 )   PDF (700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我国高等院校兽医教育的发展现状,准确掌握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单位基础数据,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对我国兽医教育单位进行调研,获得了基本情况、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并依此构建了我国兽医高等院校兽医本科教育单位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对我国兽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基于“实景+虚拟仿真”创新教学资源平台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娜, 王步钰, 安晓萍, 王园, 齐景伟
    2021, 42(1):  114-1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22
    摘要 ( 119 )   PDF (1624KB) ( 9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以“实景+虚拟仿真”创新教学资源平台为依托,探索动物科学专业“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将现代化的生产场景搬到课堂,营造逼真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专业认证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高利波, 尹革芬, 吴志雷, 程美玲, 阮谦
    2021, 42(1):  120-1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23
    摘要 ( 113 )   PDF (701KB) ( 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手段之一。结合2018年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认证的契机,从培养目标的定位、评价机制及毕业生预期发展等方面对该校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在培养目标的修订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以养牛学课程为例探索动物生产学的教学改革
    李艳玲, 曹永春, 鲁琳
    2021, 42(1):  125-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1.01.024
    摘要 ( 164 )   PDF (41514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生产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畜禽饲养的新技术、新方法,适应行业需求,具备服务企业的基本技能。然而,农业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以上目标,且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畜牧专业人才,课程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以养牛学课程为例,从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的加强以及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阐述动物生产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