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科技创新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栏——新理论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专题
    荷斯坦奶牛与和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PU/IVF)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周璇, 苏日娜, 李秀男, 白苏友拉图, 乌达巴拉, 杨燕燕, 乌日罕, 何亭漪, 乌吉斯古楞, 王标, 何牧仁
    2023, 44(3):  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1
    摘要 ( 76 )   HTML( 44 )   PDF (631KB) ( 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vum pick-up and in vitro fertilization,OPU/IVF)体系,建立高效的牛体外胚胎生产系统。[方法]以从屠宰场采集的健康牛新鲜卵巢为试验材料,进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相关条件的摸索,重点考查体外胚胎培养液中添加瘦素(leptin)对囊胚率的影响。选取13~15月龄健康荷斯坦奶牛及和牛各10头作为供体,进行活体采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胚胎生产,记录可用卵数及可用囊胚数,统计卵裂率、囊胚率;2个品种牛的体外冷冻胚胎解冻后,以荷斯坦奶牛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45 d统计妊娠率。[结果]添加30 U/mL的leptin可以显著(P<0.05)提高屠宰场来源牛体外胚胎的囊胚率。随机选择供体牛活体采卵,平均每头荷斯坦奶牛获得可用卵7.5枚,平均每头和牛获得可用卵8.1枚;荷斯坦奶牛及和牛的卵裂率分别为84.00%、82.7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培养条件下,平均每头荷斯坦奶牛获得可用囊胚4.3枚,平均每头和牛获得可用囊胚3.7枚;荷斯坦奶牛的囊胚率(57.33%)显著(P<0.05)高于和牛(45.68%)。体外胚胎解冻后移植,荷斯坦奶牛胚胎组的妊娠率为54.17%,和牛胚胎组的妊娠率为55.79%,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OPU/IVF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优质母牛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牛体外胚胎生产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基础研究
    氯化钠对黑水虻生长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覃成婕, 胡斌, 叶正淮, 朱剑锋, 李雪玲, 田铃, 黄志君, 胡文锋
    2023, 44(3):  7-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2
    摘要 ( 67 )   HTML( 18 )   PDF (2658KB) ( 1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氯化钠对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生长性能及幼虫肠道、饲养基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无添加氯化钠饲料饲喂的黑水虻为对照组,饲喂添加0.7%、2.0%氯化钠饲料的黑水虻为试验组。试验周期为6日龄幼虫至成虫产卵。对饲喂不同含量氯化钠饲料的黑水虻的生长性能指标、生长周期指标进行统计,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黑水虻幼虫肠道及饲养基质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①饲喂添加0.7%氯化钠饲料的黑水虻,体长、体重(除9日龄外)、饲料转化率、饲料利用率、料重比、幼虫鲜质量及总增鲜质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羽化时间以及产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②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2.0%氯化钠饲料的黑水虻,9~18日龄幼虫的体长、体重均显著(P<0.05)降低;饲料减重率、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降低,饲料转化率显著(P<0.05)提高,饲料利用率、料重比无显著(P>0.05)变化;脂肪含量显著(P<0.05)提高,幼虫的鲜质量、总增鲜质量及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P>0.05)变化;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显著(P<0.05)降低,并且羽化时间和产卵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2 d(P<0.05)。③饲喂添加0.7%氯化钠饲料的黑水虻,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其幼虫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由92.33%降低至82.53%,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由6.55%上升至14.88%;饲养基质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由23.42%上升至28.07%,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由41.57%下降至37.92%。在属水平上,黑水虻幼虫肠道中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相对丰度从79.90%下降至76.92%,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相对丰度从8.27%下降至5.34%,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从4.98%上升至6.62%;饲养基质中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相对丰度从2.73%上升至12.1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aceae_Pseudomonas)相对丰度从3.59%下降至1.46%。④饲喂添加2.0%氯化钠饲料的黑水虻,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黑水虻幼虫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从92.33%下降至59.13%,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从6.55%上升至34.69%;饲养基质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变化较大,从41.57%下降至11.11%。在属水平上,黑水虻幼虫肠道中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相对丰度从79.90%下降至29.36%,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相对丰度从8.27%升高至27.23%;饲养基质中,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相对丰度变化较大,从0.01%升高至6.90%。[结论]饲喂添加0.7%氯化钠的饲料,不影响黑水虻的生长性能。饲喂添加2.0%氯化钠的饲料,对黑水虻幼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对黑水虻肠道及饲养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调节作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及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的影响
    王力伟, 刘永斌, 赵杰, 王标, 特日格勒, 何小龙, 付绍印, 姜丽丽, 唐雅茹, 何江峰
    2023, 44(3):  18-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3
    摘要 ( 1154 )   HTML( 23 )   PDF (2245KB) ( 2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及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相近[(17.5±1.2) kg]且健康的3月龄小尾寒羊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20)和酵母培养物添加组(YSD组,n=20);CON组饲喂基础饲粮,YSD组基础饲粮中添加1%酵母培养物。饲喂试验10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饲期90 d;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10只试验羊屠宰,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脂肪含量(GR值)、背最长肌pH值,计算屠宰率;取背最长肌、背阔肌、股二头肌、肋间肌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技术,对肌内19种氨基酸和3种功能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屠宰性能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无显著(P>0.05)变化;YSD组GR值显著(P<0.01)降低,肌肉pH值显著(P<0.05)提高。肌内氨基酸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背最长肌苏氨酸(Thr)、赖氨酸(Lys)、羟脯氨酸(Hyp)、甘氨酸(Gly)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显著(P<0.01)提高,天冬酰胺(Asn)、丝氨酸(Ser)、谷氨酰胺(Gln)含量以及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显著(P<0.05)提高;YSD组背阔肌组氨酸(His)、谷氨酰胺(Gln)含量显著(P<0.01)提高,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赖氨酸(Lys)含量显著(P<0.05)提高,丝氨酸(Ser)含量显著(P<0.05)降低;YSD组股二头肌组氨酸(His)含量显著(P<0.01)提高,缬氨酸(Val)、瓜氨酸(Cit)、酪氨酸(Tyr)含量显著(P<0.05)提高;YSD组背阔肌和股二头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风味氨基酸总含量(FAA)均显著(P<0.05)提高;YSD组小尾寒羊肋间肌谷氨酸(Glu)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风味氨基酸总含量(FAA)、呈味氨基酸总含量(DAA)显著(P<0.05)提高,8种必需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P>0.05)变化。肌内功能成分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背最长肌和背阔肌的左旋肉碱含量显著(P<0.01)提高,肋间肌的左旋肉碱含量显著(P<0.05)提高,背最长肌的肌苷酸含量显著(P<0.01)提高。[结论]饲粮添加1%酵母培养物具有降低小尾寒羊胴体脂肪含量、提高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含量的作用。

    复合菌不同添加量对热研4号王草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罗欢, 罗皎兰, 梁琼, 易显凤, 黄世洋
    2023, 44(3):  27-3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4
    摘要 ( 1219 )   HTML( 17 )   PDF (678KB) ( 1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复合菌不同添加量对热研4号王草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调节水分至约60%的热研4号王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设置1个对照组(CK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热研4号王草重量为90 kg;CK组不添加任何菌种,试验组添加由5种青贮发酵用菌种(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组成的不同配比的复合菌,试验Ⅰ组添加量为10 g+15 g+10 g+10 g+5 g,试验Ⅱ组添加量为10 g+15 g+15 g+15 g+10 g,试验Ⅲ组添加量为10 g+15 g+20 g+20 g+15 g,试验Ⅳ组添加量为10 g+15 g+25 g+25 g+20 g,每组重复3次;青贮发酵30 d,开袋后对各组青贮发酵产物进行质量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和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试验Ⅰ组、Ⅲ组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较好,为优良等级。各组干物质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Ⅰ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试验Ⅱ组、Ⅲ组;试验Ⅰ组、Ⅱ组的淀粉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以及试验Ⅲ组、Ⅳ组;试验Ⅲ组的粗灰分含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CK组及其他试验组;4个试验组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其中,试验Ⅰ组含量最高;各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Ⅲ组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CK组;4个试验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CK组;试验Ⅰ组、Ⅱ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低于试验Ⅳ组,试验Ⅲ组、Ⅳ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试验Ⅱ组的木质素含量显著(P<0.05)低于CK组;4个试验组中,试验Ⅰ组的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最高,试验Ⅱ组、Ⅲ组、Ⅳ组的30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P<0.05)低于CK组;各组钙、磷、镁、钾、硫元素及氯离子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各组乳酸、乙酸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Ⅰ组乳酸含量最高,试验Ⅳ组乙酸含量最高;试验Ⅰ组、Ⅱ组、Ⅲ组的丁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CK组;试验Ⅲ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P<0.05)低于CK组。[结论]在调节水分至约60%的情况下,90 kg热研4号王草中添加乳酸菌10 g、酵母菌15 g、枯草芽孢杆菌10 g、地衣芽孢杆菌10 g、植物乳杆菌5 g,可以提高青贮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

    植物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义拉勒特, 刘威, 云涛, 李胜利, 张春华, 杨鼎, 萨初拉, 金鹿, 张崇志, 胡晓晓, 孙海洲
    2023, 44(3):  33-4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5
    摘要 ( 44 )   HTML( 20 )   PDF (1165KB) ( 2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抗氧化特性,在畜禽饲料中添加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毒副作用小、残留量低等优点,在成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方面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介绍了植物精油的理化特性,综述了植物精油微胶囊化工艺和制备方法及植物精油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禽用植物精油微胶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植物精油在畜禽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马铃薯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李树生, 梁东超, 刘洋, 薛树媛
    2023, 44(3):  42-4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6
    摘要 ( 70 )   HTML( 15 )   PDF (634KB) ( 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生产国,马铃薯生产导致大量的副产物产生。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畜禽饲料原料需求与日俱增。马铃薯副产物中粗纤维、粗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其作为反刍动物非常规粗饲料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目前马铃薯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技术研发滞后,导致其饲用价值和利用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马铃薯副产物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饲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马铃薯秸秆、马铃薯渣、马铃薯淀粉渣及淀粉、马铃薯蛋白的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副产物饲料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邢涛, 王敏, 于姝燕, 覃孟, 仇子昂
    2023, 44(3):  47-5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7
    摘要 ( 60 )   HTML( 14 )   PDF (1171KB) ( 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从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分类、提取技术、生物活性及其在医药和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动物遗传与繁育
    影响肌纤维发育的不同外源性物质研究进展
    孔德庆, 秦箐, 张崇妍, 刘治辰, 徐晓龙, 兰茗熙, 王一川, 张景文, 赵丹, 王志新, 李金泉, 刘志红
    2023, 44(3):  55-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8
    摘要 ( 45 )   HTML( 13 )   PDF (751KB) ( 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骨骼肌是畜禽机体主要组成部分,骨骼肌中肌纤维的发育过程漫长且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畜禽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相对复杂,且这些基因本身也受其他因子调控。相关的调控因子在畜禽体内可能不足,需要通过添加外源性物质来促进肌纤维发育。通过整合近5年国内外肌纤维发育研究文献,结合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特点,介绍了影响畜禽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外源性物质,重点阐述了这些外源性物质对肌纤维发育的调控作用,并对今后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调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哺乳动物精子获能信号通路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毛飞, 程敏, 陈晓良, 段然, 孙洋, 李国俊, 王彩云
    2023, 44(3):  63-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09
    摘要 ( 39 )   HTML( 11 )   PDF (651KB) ( 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前,获能是关键环节之一。精子获能伴随着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改变,包括离子含量的改变、质膜重组、胆固醇外排和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等,此外,去能因子能使精子顺利完成受精。通过这些变化可以检测精子的获能状态,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sAC-cAMP-PKA通路检测、质膜流动性变化检测、胆固醇再次分布检测、酪氨酸磷酸化检测和顶体反应检测等。对哺乳动物精子获能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调节因子、离子通道以及精子获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精子体外培养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提供参考。

    畜牧经济与信息
    面向我国畜牧业法律法规的知识图谱构建
    张容祯, 孟小艳, 刘潇潇, 汪洋
    2023, 44(3):  69-7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0
    摘要 ( 36 )   HTML( 21 )   PDF (945KB) ( 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提出一种对畜牧业法律法规知识组织的方法,使相关知识实现更加有序的组织。[方法]选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北大法宝、北大法意、威科先行和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中的法律法规资源作为畜牧业法律法规的数据来源,对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筛选、获取,提取对应的制定机关、时效性、效力位阶、法规类别、公布日期、施行日期和年份信息,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对本体进行构建,定义实体和关系;基于规则的方法对获得的法律法规文本抽取实体和关系,并将抽取的实体和关系暂储到MySQL数据库中;利用Python中的SQLAlchemy库和py2neo库分别操作MySQL数据库和Neo4j图数据库,将MySQL中的数据转为实体关系三元组,存储到Neo4j图数据库中完成畜牧业法律法规知识图谱的存储。[结果]共收集到287个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是否含有章进行区分,其中,含有章的有211个,共1 470章,10 457条,不含章的76个,共2 145条;定义了“法律法规”“发布部门”“时效性”“效力级别”“法规类别”“章”“条”等共10种类型的实体,定义了“畜牧业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类别关系”“畜牧业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关系”“畜牧业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发布部门关系”“畜牧业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效力级别关系”等共10种类型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含有实体数量14 936个、关系数量16 339个的畜牧业法律法规知识图谱。[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畜牧业法律法规知识的组织,可使知识的组织更加有序,关联更加紧密。

    畜牧资源与环境
    内蒙古中部地区路侧草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何一民, 红雨, 王阳, 华耀
    2023, 44(3):  75-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1
    摘要 ( 38 )   HTML( 16 )   PDF (893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克氏针茅-羊草典型草原区路侧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为典型草原土壤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内选取G511国道两侧5个实验样地,采用4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地积累指数),对研究区土壤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研究区内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均超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土壤背景值,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单因子指数和地积累指数为Cd>Hg>Cu>Zn>Cr>As>Ni>Pb,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Cd>Hg>As>Cu>Ni>Pb>Cr>Zn。[结论]研究区Cd元素有较高的生态风险。

    草业科学
    外源氮引发对白羊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李尹琳, 毕铭, 夏方山, 王聪聪, 曾佳
    2023, 44(3):  83-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2
    摘要 ( 1185 )   HTML( 11 )   PDF (640KB) ( 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外源氮引发对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白羊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70、140、280、560、1 120 mmol/L)的NH4NO3溶液引发0(CK)、3、6、9、12 h后,分析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揭示白羊草种子萌发对外源氮引发的响应。[结果]氮浓度、引发时间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均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在NH4NO3溶液浓度为0~140 mmol/L时呈上升趋势,在NH4NO3浓度为280~1 120 mmol/L时呈下降趋势,而平均发芽时间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结论]白羊草种子萌发能力在低浓度(≤140 mmol/L)NH4NO3溶液引发时升高,在高浓度(≥280 mmol/L)NH4NO3溶液引发时降低。浓度为140 mmol/L引发6 h是生产实践中应用NH4NO3溶液对白羊草种子进行氮引发的最佳处理。

    不同除草剂对黄芪田杂草防除效果及黄芪生物量、药材产量的影响研究
    李雪, 尹大保, 刘致尧, 王健, 王俊杰
    2023, 44(3):  89-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3
    摘要 ( 162 )   HTML( 12 )   PDF (920KB) ( 1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除草剂对黄芪地上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及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年生蒙古黄芪移栽苗选用5种苗后除草剂按照推荐使用浓度进行施药处理,5种农药分别为药草除1号(YCC)、灭草松(MCS)、烯草酮(XCT)、盖草能(GCN)、拿捕净(NBJ),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每种施药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2021年6月初采用样方法统计各处理小区内杂草株数、鲜质量、干质量,于7月10日、8月10日、9月10日定期统计各处理小区蒙古黄芪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并测定当年11月采收季黄芪药材鲜重、干重。采用变异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种除草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草防除效果,其中,药草除1号处理组(YCC)杂草防效最好,株防效为77.81%,鲜质量防效为64.48%,干质量防效为80.81%。7、8、9月各除草剂处理组之间黄芪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以及鲜干比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11月,药草除1号处理组(YCC)的黄芪药材产量鲜重和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蒙古黄芪移栽田使用药草除1号进行杂草防除的效果较好,且对药材地上生物量、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硒引发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不同部位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阴禹舟, 王勃, 夏方山, 王聪聪, 陈奕霖, 赵萍
    2023, 44(3):  96-10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4
    摘要 ( 1165 )   HTML( 7 )   PDF (2349KB) ( 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紫花苜蓿不同部位抗氧化性能对外源硒引发时间的响应,为采用种子引发技术开展富硒苜蓿草产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用浓度为0.5 mmol/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紫花苜蓿种子引发0、3、6、9、12 h后,分析不同引发时间处理下幼苗整株、子叶及胚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紫花苜蓿幼苗整株、子叶及胚根的SOD、CAT、APX、GR活性均随引发时间的增加呈升高趋势,MDA含量均随引发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株、子叶及胚根的SOD、CAT活性均在引发0 h时显著(P<0.05)低于其他引发时间,在引发12 h时显著(P<0.05)高于其他引发时间。子叶的APX活性在引发0、3 h时显著(P<0.05)低于其他引发时间,在引发12 h时显著(P<0.05)高于其他引发时间;胚根和整株的APX活性在引发0 h时显著(P<0.05)低于其他引发时间,在引发12 h时显著(P<0.05)高于其他引发时间。子叶、胚根和整株的GR活性均在引发0 h时显著(P<0.05)低于其他引发时间,在引发12 h时最高,其中,整株GR活性在引发12 h时显著(P<0.05)高于其他引发时间。子叶的MDA含量在引发12 h时最低,显著(P<0.05)低于引发0、3 h处理;整株的MDA含量在引发3 h时升至最高,在引发6 h时下降,在引发12 h时降至最低,显著(P<0.05)低于引发0、3、6 h处理;胚根的MDA含量在引发3 h时升至最高,在引发6 h时下降,在引发12 h时降至最低,显著(P<0.05)低于其他引发时间。在相同引发时间处理下,紫花苜蓿幼苗胚根的SOD、CAT、APX、GR活性以及MDA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子叶和整株,各指标的大小顺序均为胚根>整株>子叶。[结论]硒引发对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其部位和引发时间有关。紫花苜蓿幼苗整株、子叶及胚根的抗氧化酶活性随着硒引发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硒引发对紫花苜蓿幼苗子叶的影响最小,对幼苗胚根的影响最大。硒引发浓度为0.5 mmol/L、引发时间为12 h时效果最佳。

    食品科学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酸乳清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
    郑伟, 康连和, 刘鹏斌, 特日格勒, 李子健, 李星云, 王莉梅, 张园园, 刘秀丽, 史培, 乔健敏
    2023, 44(3):  103-10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5
    摘要 ( 53 )   HTML( 7 )   PDF (717KB) ( 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传统奶酪加工副产物酸乳清中酵母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从采集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2份酸乳清样本中分离纯化酵母菌,利用ITS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种属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2份酸乳清样本中共分离到18株酵母菌,归属为4个种,分别为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2)、发酵毕赤酵母菌(Pichia fermentans)(n=2)、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n=2)、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n=12),其中,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为优势菌种。[结论]该研究揭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传统奶酪加工副产物酸乳清中酵母菌的生物多样性,为酸乳清的综合利用及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动物疾病防控
    广州市某马术俱乐部马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刘鏊, 马丁允, 陀海欣, 李静, 王超男, 孙铭飞, 林栩慧, 齐萌
    2023, 44(3):  109-1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6
    摘要 ( 69 )   HTML( 9 )   PDF (2865KB) ( 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离鉴定广州市某马术俱乐部赛马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检测其毒力基因,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某马术俱乐部20份成年赛马粪便样本,通过细菌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细菌16S rDNA序列PCR法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大肠杆菌系统发育群鉴定;采用PCR法检测10种毒力基因和11种耐药基因,应用K-B纸片法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经形态学观察和PCR检测,鉴定出13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65.00%(13/20);系统进化分群分别属于A群(23.07%,3/13)、B1群(61.54%,8/13)和D群(15.38%,2/13);共检出5种毒力基因,分别为fimC(61.54%,8/13)、fyuA(7.69%,1/13)、irp2(7.69%,1/13)、stx1(15.38%,2/13)和stx2(7.69%,1/13);共检出9种耐药基因,分别为parC(100%,13/13)、gyrA(100%,13/13)、gyrB(92.31%,12/13)、sul2(76.92%,10/13)、cmlA(30.77%,4/13)、aadA(23.07%,3/13)、tetB)(15.38%,2/13)、blaTEM(7.69%,1/13)和blaCTX(7.69%,1/13);13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38.46%,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30.77%,对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异噁唑和亚胺培南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广州市某马术俱乐部赛马源大肠杆菌种群具有多样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性,提示临床上应加强马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新疆某养殖场腹泻仔猪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
    胡延波, 车丽妍, 王超男, 于娜, 李静, 李平, 井波, 齐萌
    2023, 44(3):  116-1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7
    摘要 ( 46 )   HTML( 8 )   PDF (1520KB) ( 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定新疆某养殖场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细菌学培养和PCR法对该场4份仔猪腹泻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经细菌学培养,有3株细菌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上呈淡黄色菌落,菌落四周平滑、有光泽、中心呈黑色;革兰染色后呈两端钝圆短杆状革兰阴性菌;3株分离菌的SSU rDNA序列与我国广东省狞猫源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SSU rDNA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序列分析,鉴定3株细菌为奇异变形杆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对12种抗菌药物中的诺氟沙星、麦迪霉素、红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分离株2和分离株3对头孢西丁敏感,分离株1对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呈中介;3株菌均携带ureCpmfAzapAmrpAatfAatfCucaA 7种毒力基因。[结论]分离到的3株猪源奇异变形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提示该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之一,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新疆阿克苏地区蜱和羊感染无浆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刘凯强, 俞进, 段真真, 金敏, 李佳, 巴音查汗·盖力克
    2023, 44(3):  122-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3.018
    摘要 ( 50 )   HTML( 5 )   PDF (765KB) ( 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蜱与羊感染无浆体的情况。[方法]共采集192只蜱和477份羊抗凝血样品;以线粒体16S rDNA和ITS-2为靶基因,采用PCR法对经过形态学鉴定的蜱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分别采用普通PCR法及巢式PCR法检测绵羊无浆体(Ananlasma ovisA. ovis)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nlasma phagocytophilumA. phagocytophilum)在蜱和羊抗凝血样品中的携带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种类、性别蜱虫和不同区域、不同饲养模式下羊感染上述2种无浆体的情况。[结果]采集到的192只蜱虫包括雄蜱79只、雌蜱113只,共有2属3种,分别为扇头蜱属的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R. turanicus)以及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mH. asiaticm)和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mH. anatolicm),所占比例分别为52.60%、45.83%、1.56%。蜱样品中,感染2种无浆体的总体阳性率为7.29%,未检测到A. ovisA. phagocytophilum混合感染;R. turanicusH. asiaticmH. anatolicm感染无浆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1%、5.68%、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雄蜱和雌蜱感染无浆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33%、7.9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羊抗凝血样品中,感染2种无浆体的总体阳性率为51.15%,与蜱样品的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5,P<0.05);A. ovisA. phagocytophilum混合感染率为16.56%;舍饲羊和散养羊感染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28.16%和83.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1,P<0.05);库车市和沙雅县羊无浆体阳性率最低,为5.00%,温宿县阳性率最高,为64.8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2,P<0.05)。[结论]阿克苏地区蜱和羊普遍感染无浆体,应该加强对无浆体病的防治工作。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