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科技创新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栏——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一)
    加强“大数据+”科技服务,助推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
    斯钦孟和, 李胜利, 孙海洲, 张春华, 张乐, 张彦宁, 白雨
    2023, 44(4):  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1
    摘要 ( 84 )   HTML( 35 )   PDF (1296KB) ( 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剖析“大数据+”科技服务模式在助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效。[方法]根据研究团队承担的“科技兴蒙”项目实施情况,使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内容与运营情况,探讨绒山羊生产技术服务团队发挥的作用,构建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提出延伸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依照“一平台、四系统、一中心”的架构建立了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初步构建了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绒山羊产业数字化发展管理体系。以“科技兴蒙”项目为依托,项目牵头单位组织带领该地区民营企业和绒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形成“1+4+10+N”的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涵盖养殖技术指导与培训、兽医兽药、品种选育推广、人工授精、饲草保障、分部位抓绒及分级包装、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根据大数据平台和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内在机制,构建了6项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提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数字化牧场建设、促进科技支撑多元化等对策建议。[结论]通过“科技兴蒙”项目的实施,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科技服务模式基本形成。下一步应不断完善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绒山羊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大数据平台及技术服务站点建设向基层延伸,促进绒山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和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从而持续推进绒山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基础研究
    非洲猪瘟病毒pI215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金兵, 王铁军, 王莫离, 石建州, 姚伦广
    2023, 44(4):  10-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2
    摘要 ( 1222 )   HTML( 42 )   PDF (1495KB) ( 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I215L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从ASFV数据库(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Database,ASFVdb)下载29个不同ASFV毒株的pI215L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不同毒株pI215L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预测pI215L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线性表位及三维空间位置。[结果]不同ASFV毒株的pI215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pI215L蛋白性质不稳定,亲水性较高,二级结构主要含有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卷曲4种形式,含有1个E2泛素化结合酶结构域;共有16处肽段是潜在的线性表位;使用SWISS-MODEL对pI215L蛋白的三级结构完成同源建模,在PDB数据库中与6NYO.1(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 R2和ubiquitin)的同源性达46.06%;再使用PyMOL软件对pI215L蛋白进行构象表位预测,准确定位预测的表位三维空间位置在模型中的分布。[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析pI215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制ASFV疫苗和抗ASFV药物提供了参考。

    Caspase-9蛋白在亚慢性砷染毒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秦海霞, 韩菲, 戴研平, 刘改萍
    2023, 44(4):  17-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3
    摘要 ( 77 )   HTML( 35 )   PDF (2550KB) ( 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亚慢性砷染毒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亚砷酸钠的染毒剂量分别为2.4、12、60 mg/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试验持续14周。染毒试验结束后,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的浓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精子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的表达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P<0.05)升高。透射电镜下,对照组精子顶体结构完整,厚度及染色均匀;低剂量染毒组可见精子胞膜肿胀,核染色质较均匀;中剂量染毒组精子顶体与核分离,胞膜肿胀;高剂量染毒组精子尾部中断,轴丝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法分析表明,Caspase-9蛋白主要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质,表达信号呈棕褐色;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内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升高。[结论]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亚砷酸钠致雄性大鼠慢性生殖毒性的机制之一。

    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周鑫漪, 范桢, 岳家田, 刘馨博, 赵红琼
    2023, 44(4):  22-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4
    摘要 ( 88 )   HTML( 12 )   PDF (922KB) ( 1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开发具有调控人或动物消化道运动机能障碍的有机酸类产品提供参考。[方法]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监测2倍浓度递增柠檬酸(0.02~0.64 mmol/L)或醋酸(0.13~2.00 mmol/L)及其一次性有效浓度对小鼠离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张力及峰值的影响。[结果]柠檬酸和醋酸均剂量依赖性地减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张力(P<0.01),其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32 mmol/L和1.00 mmol/L。有效抑制浓度的柠檬酸和醋酸均不影响25 mmol/L KCl引起的小肠收缩峰值(P>0.05),但柠檬酸处理后显著(P<0.05)缓解M-受体激动剂氯贝胆碱引起的肠收缩幅度减小。[结论]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可能并不影响平滑肌细胞膜的去极化过程,但柠檬酸可能通过部分影响M-受体的作用而对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及向肝癌转变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卞康坤, 包玉龙, 王利
    2023, 44(4):  29-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5
    摘要 ( 75 )   HTML( 31 )   PDF (1923KB) ( 3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炎症和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在NAFLD的发展进程及向肝癌的转变过程中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调控肝细胞的进一步损伤及恶性转变。Hippo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激活等过程控制NAFLD进程;肝脏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肝脏抗炎能力并抑制肝脏中炎症因子的活性,从而缓解肝细胞损伤;TGF-β信号通路通过进一步促进慢性炎症状态下的肝细胞凋亡、HSC激活等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AMPK信号通路在糖类及脂肪代谢调节、能量调控及向肝癌的转化过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F-κB主要在促炎基因表达中起作用,抑制该通路可以减轻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进程。综述NAFLD发展进程及向肝癌转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的调控机理研究进展,以期尽可能在NAFLD的早期阶段阻止其进一步病变及向肝癌的转变,为临床NAFLD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藜麦秸秆微贮替代全株青贮玉米对西杂育肥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张俊丽, 摆世林, 侯鹏霞, 梁小军
    2023, 44(4):  41-4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6
    摘要 ( 1194 )   HTML( 29 )   PDF (849KB) ( 2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日粮中藜麦秸秆微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西杂育肥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况良好、初始体重450 kg左右的西杂肉牛36头,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9头,每头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TMR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在基础日粮中粗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藜麦秸秆微贮替代10%、30%、50%的全株玉米青贮。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记录各组肉牛在试验期间的体重及采食情况,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料重比;采集饲料样品及粪样,测定主要营养物质含量,计算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液样本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提高,平均料重比显著(P<0.05)降低。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肉牛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肉牛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IgG和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中用藜麦秸秆微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西杂育肥牛,可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建议替代比例以10%为宜。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其对畜禽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秋瑾, 尹珺伊, 张军, 王岩, 白长胜, 田秋丰, 王欢, 薛沾枚, 苗艳
    2023, 44(4):  47-5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7
    摘要 ( 92 )   HTML( 37 )   PDF (938KB) ( 3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霉菌毒素是谷物中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存在于被污染的畜禽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饲料样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伏马毒素(fumonisin,FUM)。霉菌毒素可损害畜禽的免疫系统及生殖功能,接触到霉菌毒素的组织如肾脏、肝脏、肠道,会发生病理变化,影响畜禽健康。介绍了畜禽饲料及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及污染现状,综述了霉菌毒素对畜禽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畜禽生产中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动物遗传与繁育
    畜禽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杨航, 柳序
    2023, 44(4):  55-6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8
    摘要 ( 87 )   HTML( 27 )   PDF (736KB) ( 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市场对优质畜禽肉的需求量逐年提升,畜禽肉质性状已成为食品科学和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肉质性状受多种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影响,深入了解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对改善畜禽肉质和培育优良畜禽品种具有指导意义。对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肌苷酸(inosinic acid,IMP)含量、嫩度、pH值、肉色等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禽选育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畜牧资源与环境
    畜禽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减排路径——以河南省为例
    孔祥飞,张东生
    2023, 44(4):  61-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09
    摘要 ( 98 )   HTML( 13 )   PDF (893KB) ( 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路径,为加快该省畜禽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省及各地区(17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2011—2020年的牛、马、驴、骡、猪、羊、家禽的出栏头数或只数、畜禽业产值数据,以各类畜禽的肠胃、排泄物产生的CH4与N2O为温室气体来源,采用畜禽业碳排放因子法与强度计算公式,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区畜禽业碳排放总当量及强度的时空特征。[结果]就碳排放总当量而言,河南省畜禽业及其各结构碳排放当量2011—202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就碳排放总当量的同比增速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绝对当量经历了3个具有不同波动特征的阶段:小幅度增加阶段、大幅度下降阶段、波动变化阶段;依据畜禽业碳排放绝对当量特征,可将河南省各地区划分为“高-波动”“中-波动”“中-下降”“低-波动”“低-下降”5种类型。就碳排放强度绝对当量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强度2011—202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畜禽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就碳排放强度同比增速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强度经历了波动下降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2个阶段:波动性下降阶段、波动性上升阶段;依据畜禽业碳排放强度特征,可将河南省各地区划分为“高-收敛型增长”“高-波动”“高-扩张型下降”“中-波动”“中-扩张型下降”“中-收敛型下降”“低-波动”“低-收敛型下降”8种类型。[结论]河南省畜禽业碳减排在数量与质量两个层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畜禽业碳减排成果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畜禽业碳排放总当量与强度具有地区异质性特征。建议河南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畜禽业现代化发展: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大畜禽业碳减排科学技术投入与应用力度;优化畜禽管理方式;多政策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量化;推进畜禽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青海省高寒荒漠5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王定晖, 王新, 王云英, 裴薇薇, 杜岩功
    2023, 44(4):  70-7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0
    摘要 ( 47 )   HTML( 14 )   PDF (1388KB) ( 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高寒荒漠5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揭示其调控因素。[方法]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高寒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面上调查方法,采集221个剖面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青海省高寒荒漠5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较强异质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栗钙土、盐土、棕钙土、灰棕漠土和风沙土,且栗钙土、盐土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种土壤类型。高寒荒漠土壤pH值异质性较弱,从高到低顺序分别为风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和盐土。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土壤全氮含量和降水量影响,而pH值主要受年均气温调控。[结论]青海省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异质性较强,主要来源于根系碳源输入。

    智慧畜牧业
    基于A-Unet的牛体尺测量方法研究
    石炜, 张显宇, 杨晶安, 赵岩
    2023, 44(4):  76-8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1
    摘要 ( 156 )   HTML( 28 )   PDF (3236KB) ( 2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U-Net改进的A-Unet图像分割与牛体尺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牛体体高、体长、体斜长的自动化测量。[方法]首先,在牧场通过摄像头采集牛的侧视图片;其次,利用A-Unet算法进行图像分割,提取牛体边缘轮廓曲线,在牛体轮廓曲线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网格法寻找牛体尺测量点;最后,根据摄像头已标定的参数和提取到的测量点进行计算,得出牛体尺数据。[结果]通过对深度学习算法图像分割性能的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原始的U-Net算法,建立的A-Unet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利用该算法对牧场21头牛进行体尺指标测定,并与人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经验证,该方法检测体高、体长、体斜长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6%、4.05%、4.27%。[结论]基于A-Unet的牛体尺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的牛体尺人工测量方式,具有适用性好、稳定性强和检测准确率高等优点,测量误差能够满足牧户对牛体尺测量需求。

    草业科学
    不同施氮量对饲用燕麦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影响
    王静, 田永雷, 慕宗杰, 王永荣, 白春利
    2023, 44(4):  85-9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2
    摘要 ( 71 )   HTML( 15 )   PDF (1066KB) ( 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氮肥施用水平对饲用燕麦品质的影响,确定饲用燕麦的最适施氮量范围。[方法]选用燕麦草为供试材料,设置0(N0)、175(N175)、200(N200)、225(N225)、250(N250)、275(N275)、300(N300) kg/hm2共7个氮肥施用梯度,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分别追施氮肥用量的15%、35%、30%、20%。采用大田小区下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测定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及饲用燕麦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结果]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并出现积累的现象;与不施氮肥组相比,不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土层的土壤碱解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饲用燕麦的品质并不会随着可利用的氮素养分含量的增加而一直提高,存在峰值;施氮水平N225时,饲用燕麦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55%、16.13%,增幅分别为38.15%、53.62%。饲用燕麦的分蘖数在施氮水平N175时达到最大值(分蘖中位数=8);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施氮水平N225、N175时,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结论]在施氮水平N225~N275的范围内,饲用燕麦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达到协同最适值。

    外源油菜素内酯引发对老化燕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李尹琳, 王勃, 夏方山, 张杰敏, 张金成, 李嘉俊
    2023, 44(4):  94-1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3
    摘要 ( 75 )   HTML( 12 )   PDF (696KB) ( 1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人工老化后的燕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经不同浓度(0、0.01、0.10、0.50、1.00、10.00 μmol/L)的BR溶液引发0(CK)、1、6、12、18、24 h,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外源BR浓度、引发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活力指数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BR浓度为0.01 μmol/L引发24 h时,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在BR浓度为10.00 μmol/L时,1~24 h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低于其他浓度,而平均发芽时间显著(P<0.05)高于其他浓度。[结论]低浓度外源BR引发能够提高老化燕麦种子活力水平,而高浓度则降低其活力水平。该试验条件下,浓度为0.01 μmol/L的油菜素内酯引发24 h是缓解燕麦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

    食品科学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检测评价
    张利妹,郭军,叶乐,刘雨佳,刘晓齐,郭灵芝
    2023, 44(4):  101-10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4
    摘要 ( 83 )   HTML( 10 )   PDF (1045KB) ( 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是2020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蒙古绵羊优良品种。本文较为系统地检测评价了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水平。[方法]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草原采集23只草原短尾羊的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小肠、瘤胃、网胃和皱胃样品共170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Se含量,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X±SD,μg/100 g)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47.26±19.18)、肺脏(6.30±2.94)、小肠(6.16±2.26)、心脏(5.63±3.82)、肝脏(4.49±2.52)、网胃(2.96±2.03)、瘤胃(2.84±1.40)和皱胃(2.44±1.81)。肾脏Se含量是其他内脏Se含量的7.5~19.4倍。实质性器官Se含量均值与胃肠道Se含量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内脏Se含量呈年龄相关性,30月龄和18月龄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整体高于6月龄和42月龄。肾脏、肺脏、小肠、心脏、瘤胃和皱胃Se含量在4个年龄组间具有显著(P<0.05)差异,其中,肾脏Se含量年龄差异最大,30、18、42月龄肾脏Se含量比6月龄高2.1~2.5倍。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普遍高于肌肉Se含量。[结论]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对Se的生物富集效果显著,肾脏为富Se食品,其他内脏也属于富Se或含Se食品。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东北缺Se地区,建议重视草原短尾羊科学补Se或富Se喂养,可使羊肉和内脏更加营养健康。

    阿胶质量安全分析研究进展
    孔浩, 田汝芳, 曹桂云, 孟兆青
    2023, 44(4):  109-1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5
    摘要 ( 39 )   HTML( 8 )   PDF (1069KB) ( 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产品,其滋补和养生功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以及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方法不健全,导致市场上的阿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关键问题实际为产业链问题,涉及养殖、生产、贮存、运输等各个领域。从阿胶的原料控制以及产品生产、流通等方面综述了阿胶质量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阿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驼乳对不同类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高天, 杜冬华, 哈斯苏荣
    2023, 44(4):  116-1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6
    摘要 ( 63 )   HTML( 14 )   PDF (712KB) ( 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损伤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致病因素较多,如药物、饮酒、糖尿病、环境应激等。动物发生肝损伤,其生产性能下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不同类型肝损伤的共同发病机制。驼乳(camel milk, CM)及其乳清蛋白(camel whey protein, CWP)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而抑制OS的发生,因此,具有潜在的抗肝损伤功效。围绕CM和CWP的抗OS和抗炎症作用,综述了CM及CWP对化学性、酒精性、糖尿病性肝损伤以及热应激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线索,为推广CM的保健作用提供参考。

    动物疾病防控
    新疆部分地区屠宰场羊源细粒棘球蚴分子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薛文, 王凌云, 王云峰, 张振杰, 赵爱云, 王甜, 齐萌
    2023, 44(4):  122-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4.017
    摘要 ( 1209 )   HTML( 13 )   PDF (1854KB) ( 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规模化屠宰场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情况及其分子遗传特征。[方法]收集屠宰场羊肝脏组织内经肉眼观察鉴定为细粒棘球蚴的包囊样本96份,全部提取基因组DNA后,基于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位点和nad1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数据鉴定其基因型,构建遗传进化树解析其分子遗传特征。[结果]在cox1基因位点上,有81份样本呈PCR扩增阳性(84.37%,81/96),经序列分析鉴定,所有阳性样本均为细粒棘球蚴G1基因型(n=81),存在15个单倍型(Hap_1~15);在nad1基因位点上,有67份样本呈PCR扩增阳性69.79%(67/96),经序列分析鉴定出2种基因型,分别为细粒棘球蚴G1基因型(n=66)和G3基因型(n=1),存在19个单倍型(Hap_1~19)。种系发育分析显示,获得的细粒棘球蚴G1基因型和G3基因型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多种宿主源的G1基因型和G3基因型序列均处于同一个进化支。[结论]新疆部分地区羊源细粒棘球蚴呈现遗传多样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羊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