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著者文摘
    崂山奶山羊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辛守帅,张宝旬,刘开东,李培培,杨培培,王建华,刘宗正
    2019, 40(1):  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1
    摘要 ( 99 )   PDF (372KB) ( 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崂山奶山羊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潜能,采用P3代BMSCs和P30代TERT-BMSCs进行体外成脂和成神经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当细胞传至P30代时,TERT-BMSCs生长旺盛;在成脂诱导后,P3代BMSCs和P30代TERT-BMSCs均能观察到细胞中透明脂滴的形成,油红O染料染色后可见脂滴被染成红色;在成神经诱导后,P3代BMSCs和P30代TERT-BMSCs均能形成树突样或三角形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观察到细胞中尼氏体的存在。综上提示,永生化的崂山奶山羊BMSCs在多次传代后仍具有较强的多向诱导分化能力,这为永生化MSCs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SPF金黄地鼠核心种群的微生物质量控制
    范方玲,夏爽,张华琼,黄麟,夏放
    2019, 40(1):  6-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2
    摘要 ( 87 )   PDF (372KB) ( 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PF金黄地鼠微生物质量控制对保持动物种群的质量稳定性十分重要。介绍了SPF金黄地鼠核心种群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体会,以期为提高隔离器饲养条件下SPF金黄地鼠的种群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崂山奶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程明,刘开东,张宝旬,孙友德,李培培,杨培培,王建华,刘宗正
    2019, 40(1):  11-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3
    摘要 ( 107 )   PDF (473KB) ( 1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崂山奶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永生化细胞系,将已构建的pcDNA3.1-EGFP-TERT转入崂山奶山羊BMSCs中,利用含G418的培养基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TERT-BMSCs;通过多次传代,测定其生长曲线;选取高代次TERT-BMSCs的分裂中期相的细胞,检测其染色体及核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转入TERT基因的崂山奶山羊BMSCs能够稳定表达该基因,其生长曲线呈“S”形;在多次传代后,P40代细胞的核型正常率仍能达到88.24%。综上提示,转染得到的TERT-BMSCs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其细胞生长稳定,符合永生化细胞特征,为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修复及基因工程种子细胞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增强猪免疫功能的临床应用研究
    罗梦圆,刘倩,张娅,宋漫玲,韦秀颖,施君,韦英益,胡庭俊
    2019, 40(1):  15-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4
    摘要 ( 211 )   PDF (496KB) ( 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讨海藻多糖可溶性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猪的规模化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35~50日龄临床自然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PCV2)仔猪15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头,分别设供试药物组(在饲料中添加海藻多糖可溶性粉200mg/kg,连用7d)、药物对照组(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200mg/kg,连用7d)和阳性对照组(不处理)。于用药前1d、用药后第7天和第14天每组随机选择10头试验猪测定血清中猪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结果表明,在临床自然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仔猪日粮里添加200mg/kg海藻多糖可溶性粉能升高猪血清中IL-2、IL-6、TNF-α、IFN-γ和IgG水平;试验期间,在仔猪日粮中添加200mg/kg海藻多糖可溶性粉连用7d无不良反应出现。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海藻多糖可溶性粉能够提高猪的免疫功能,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肉牛屠宰线不同工序中沙门菌和大肠杆菌污染调查及分离鉴定
    薛艳蓉,靳光,梁茂文,赵瑞生,王呈,田歌,刘波
    2019, 40(1):  19-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5
    摘要 ( 134 )   PDF (581KB) ( 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肉牛屠宰线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选取山西省2家屠宰厂(A、B),分别在屠宰线7道不同工序和屠宰刀具上进行采样,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利用生化鉴定法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A厂所有工序均未发现沙门菌和大肠杆菌污染情况;B厂所有工序均未检测出沙门菌,但在宰前皮毛和粪便中检测到8株疑似大肠杆菌,经生化鉴定法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全部确定为大肠杆菌。综上表明,选取的2个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屠宰线相关工序消毒、减菌措施到位,但应注重宰前动物的规范化管理,以减少宰前污染。
    季节对杜泊羊体内胚胎生产与移植效果的影响
    奥旭东,陈大勇,石新宇,何杰辉,马云慧,李建慧,王建国
    2019, 40(1):  24-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6
    摘要 ( 133 )   PDF (607KB) ( 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季节对杜泊羊体内胚胎生产效率及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于2016年选取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种羊场经产纯种杜泊母羊作为供体,采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及腹腔镜人工输精等方法对供体羊进行处理后,利用手术冲胚的方法获得纯种杜泊羊胚胎,同时对受体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和胚胎移植。经统计分析,2016年全年该公司共有放栓供体4241只,超排处理4180只,配种供体4131只,冲胚供体3987只,供体可用率为94.01%;冲出胚胎总数为23516枚,可用胚胎18002枚,胚胎可利用率为76.55%,平均每只供体能获得可用胚胎4.52枚。供体在10月、11月、12月冲胚所获得的平均冲胚数和平均可用胚数明显高于4月、5月、6月(P<0.05),其中10月的平均冲胚数和平均可用胚数最高(P<0.01),分别为7.04枚和5.62枚。将获得的部分胚胎用于胚胎移植,移植单胚怀孕受体数为4446只,妊娠率为53.67%;移植双胚怀孕受体数805只,妊娠率65.02%。此外,受体在1月、3月、6月、12月受胎率较其他月份高(P<0.05)。该研究可为杜泊种羊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和肉羊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蒙古羊不同尾椎数相关选择信号的挖掘研究
    达赖,付绍印,刘斌,何小龙,王标,陈欣,方勤圆,张兴夫,姜卓,张文广,刘永斌
    2019, 40(1):  28-3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7
    摘要 ( 296 )   PDF (738KB) ( 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比不同尾椎数的蒙古绵羊群体在基因组上的遗传分化水平,对全基因组选择信号、蒙古羊尾长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可能的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试图解析尾椎形成的分子机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使用两组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多样性比率(piratio)检测尾椎选择信号,将Fst值和piratio较大的染色体区段作为受选择候选区域。结果表明,共找到76个选择区域,这些区域分别落在了尾脂肪沉积和骨骼发育的QTL上,进一步对这些候选区域所包含的63个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及通路的注释分析,富集到骨骼再生相关的Wnt和FGF信号通路,同时发现LRP6等功能候选基因。该研究确定了与尾椎数相关的受选择区域,推测不同尾椎数蒙古绵羊群体的形成可能由非基因编码区域的一个或者多个突变造成。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四环素类药物含量研究进展
    董高领,牛志强,刘利晓
    2019, 40(1):  33-3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8
    摘要 ( 135 )   PDF (684KB) ( 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饲料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不同流动相、提取溶剂、净化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林昌华,刘妍璨,李晓玉,蒋家霞,覃国喜,卓清,罗智华,李碧清,陈忠伟,秦毅斌,卢冰霞,段群棚,张宁,郭旋,胡庭俊,何颖
    2019, 40(1):  36-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09
    摘要 ( 181 )   PDF (690KB) ( 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探讨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其在动物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体重相近的28~3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的健康断奶仔猪250头,随机分为5组(A、B、C、D、E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其中,A、B、C组依次为苦玄参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00、1.750和0.875g/kg苦玄参提取物;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对照药物七补散4.0g/kg;E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饲期7d,正试期30d。于试验正式开始的第0天、第15天和第30天7:00分别对各组的每一头试验猪进行空腹称重,并每天记录每个组试验猪的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结果]添加苦玄参提取物后,A、B、C组仔猪的体重、ADG及ADFI,与E组相比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增加,而料重比降低;其中苦玄参提取物中剂量组仔猪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提升最明显,料重比也极显著低于D组与E组(P<0.01)。[结论]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1.750g/kg的添加剂量添加在饲料中效果最佳。
    不同锰源与锰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组织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
    王殿永
    2019, 40(1):  41-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0
    摘要 ( 109 )   PDF (738KB) ( 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锰源与锰水平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与组织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锰含量为37.66mg/kg)中添加0、45、90、130、180mg/kg(5个锰添加水平)的复合氨基酸锰和硫酸锰(2种锰源),构成10个日粮处理组,将540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开展肉仔鸡饲养试验(共42d)。于35日龄时测定其生产性能指标,计算料肉比;于42日龄时测定其胫骨、肝脏、肾脏组织中铜、铁、锌浓度以及胫骨灰分、钙及磷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日粮中,锰添加量在45~130mg/kg时,无论是添加复合氨基酸锰组还是添加硫酸锰组35日龄肉仔鸡体重和采食量较未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经分析,锰水平对其平均体重及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锰源的35日龄肉仔鸡体重、采食量、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 >0.05)。42日龄肉仔鸡胫骨、肝脏、肾脏组织中铜、锌、铁含量及胫骨灰分、钙磷含量未受锰源和锰水平及两者互作的显著影响(P >0.05)。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锰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锰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 >0.05);锰源和锰水平及两者互作对肉仔鸡组织矿物元素沉积无显著影响(P >0.05)。
    棕榈粕渣发酵饲料养殖肉牛应用效果研究
    于长青,李冰,皮尔·穆罕默德·阿卜杜勒,武刚,贾鸿震,张晓雪,郝琴,魏文慧,李梅林
    2019, 40(1):  46-4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1
    摘要 ( 361 )   PDF (781KB) ( 1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棕榈粕渣发酵饲料对肉牛养殖效果的影响,为棕榈粕渣发酵饲料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4头夏洛莱牛与当地黄牛的杂交育成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Ⅰ、Ⅱ、Ⅲ组与对照组4个组。在育肥期(14~16月龄),对照组试验牛饲喂精料补充料和基础粗饲料(100%玉米秸秆),试验组Ⅰ、Ⅱ、Ⅲ组试验牛饲喂与对照组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分别用10%、20%、30%棕榈粕渣发酵饲料替代玉米秸秆的粗饲料,拴系饲养,进行饲养试验。经过分析肉牛的生长性能、健康状况、经济效益,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在育肥期,以棕榈粕渣发酵饲料替代部分(10%、20%、30%)玉米秸秆作为肉牛粗饲料能达到同样的育肥效果;育肥过程中对照组及试验组杂交牛存活率均为100%,健康状况良好;各组盈利排序为试验组Ⅲ >试验组Ⅱ >试验组Ⅰ >对照组。[结论]含有棕榈粕渣发酵饲料的肉牛粗饲料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益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连江,刘建博,薛会明,张辉,孙淑霞
    2019, 40(1):  50-5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2
    摘要 ( 140 )   PDF (746KB) ( 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益生素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已经在畜禽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益生素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增强动物免疫功能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益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复合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王丽娟,韩业东,胡国清,孙颖雪,曹岩峰
    2019, 40(1):  53-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3
    摘要 ( 250 )   PDF (746KB) ( 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在日粮中使用复合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为仔猪的科学饲养提供依据。试验选用72头初始平均体重为8.78kg的仔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一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另一组为试验组(基础日粮+0.1%复合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16.6%(P<0.05);采食量显著提高8.4%(P<0.05);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7.1%(P<0.05);腹泻率降低了3.11个百分点。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仔猪饲粮中使用复合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可显著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
    秸秆的不同加工调制方法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概况
    高昌鹏,王雪,孙劲松,杨娜,周玉香
    2019, 40(1):  56-5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4
    摘要 ( 127 )   PDF (775KB) ( 1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秸秆日粮条件下,通过对秸秆采用不同的加工调制方法,可以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转化率和营养价值,从而提高反刍动物采食量和营养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及反刍动物日增重、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改善胴体质量和肉品质,增加乳成分产量,降低精料消耗,提升经济效益。对秸秆的不同加工调制方法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现代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张帆,韩淑敏,李琦,孙思怡,李井春,魏国生,李雁冰
    2019, 40(1):  60-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5
    摘要 ( 109 )   PDF (798KB) ( 1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种类,阐述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现代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出了加大饲料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及优化生产工艺的建议,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饲料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分析与控制
    牛志强,董高领
    2019, 40(1):  63-6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6
    摘要 ( 119 )   PDF (789KB) ( 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饲料检测实验室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督和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饲料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方法,以期为提高监管效能和饲料产品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对万载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廖晓鹏,郭勇,郭冬生
    2019, 40(1):  66-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7
    摘要 ( 104 )   PDF (839KB) ( 1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27只35日龄的断奶万载兔为材料,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分别用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代替20%的基础日粮,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0d。结果表明,试验A组、试验B组只均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下降6%和11%,且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从经济效益分析,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只均获利分别比对照组高82.38%和74.62%。试验结果对万载兔的饲喂牧草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玉818青贮玉米接茬花溪芜菁甘蓝种植模式研究
    牟琼,娄芬,吴佳海,熊俊,李娟,裴成江
    2019, 40(1):  69-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8
    摘要 ( 87 )   PDF (883KB) ( 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贵州省大方县农民收入,进行了金玉818青贮玉米接茬花溪芜菁甘蓝的种植模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在大方县的种植效果较好,其纯收入可达到27517.50元/hm2。
    宠物寄养模式的创建
    宋益锋,闵基龙,苏哲,于浩,徐艺娜,安琪,张旭,赵伊
    2019, 40(1):  71-7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19
    摘要 ( 208 )   PDF (912KB) ( 1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一种专业化、可视化宠物寄养模式的创建,探索与动物医院、宠物超市互惠共赢的合作途径,共同探讨确立“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宠物寄养机构的运营策略,以期为宠物寄养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借鉴的研究思路。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温性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张敬超,金磊
    2019, 40(1):  75-7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0
    摘要 ( 100 )   PDF (1027KB) ( 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内蒙古东北部鄂温克族自治旗1990—2017年气象数据与温性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1990—2017年4—10月平均气温以0.47℃/10年的速度上升;4—10月降水量以28.3mm/10年的速度下降;各层土壤含水量与日照时数、温度、相对湿度相关性很小;与降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0~10、10~20、20~30、30~40、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蒸散量达到极显著负相关(P<0.01),4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与蒸散量达到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选取蒸散量与降水量(4—10月)为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原鸡行为特征研究进展
    房祥玲,郭盘江
    2019, 40(1):  80-8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1
    摘要 ( 171 )   PDF (927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鸡(Gallusgallus)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原鸡属(Gallus),是家鸡的祖先,现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介绍了原鸡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从采食行为、休息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应激行为等方面综述了原鸡的行为谱特征,以期为原鸡的人工饲养和种群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云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发展的举措
    罗富成,毕玉芬,黄必志,薛世明,李元,杨雪梅,单贵莲,姜华
    2019, 40(1):  85-8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2
    摘要 ( 106 )   PDF (961KB) ( 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云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整合资源、优化师资,促进草学学科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及学科建设成效。提出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是草学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领导重视、团队合力、高校与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办学,是草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整合资源、优化团队、把握机遇是加速草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新创业视域下动物营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李凌岩,李茹冰,尹国安,李井春,张爱忠
    2019, 40(1):  88-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3
    摘要 ( 127 )   PDF (983KB) ( 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分析了创新创业视域下动物营养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路径。
    素质养成教育在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刘雪兰,孙伟,孙裴
    2019, 40(1):  91-9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4
    摘要 ( 132 )   PDF (982KB) ( 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稳固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对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专业素质养成教育重视专业素质的循序渐进发展,培养学生日渐形成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思维活动能力,为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所需。此外,加强教师引领作用和探索更多的实践教育途径,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和逐步扎实提升专业技能,充分发挥素质养成教育在动物医学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例犬食道阻塞的诊治及体会
    赵莎莎,丁丽军
    2019, 40(1):  94-9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5
    摘要 ( 568 )   PDF (1037KB) ( 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食道异物阻塞是宠物临床医疗中常见的疾病,早期往往伴随吞咽困难,采食后很快即返流等症状,但随着病程延长病犬往往食欲废绝。临床可通过X线检查而确诊,一旦确诊要及时进行治疗。以1例犬食道异物阻塞为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护理过程进行了介绍,旨在对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
    4种常见家畜子宫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韩乌兰图雅,唐斯嘎,娜仁花,吴海青,刘永斌
    2019, 40(1):  97-1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6
    摘要 ( 122 )   PDF (1027KB) ( 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对治疗和预防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积水、子宫脱出4种常见的家畜子宫疾病的方法进行介绍。治疗方法主要有采用中西药全身用药和针对子宫进行冲洗、灌注以及手术复位,以达到缓解或治愈子宫疾病的目的。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为母畜提供优质、营养均衡的日粮以及宽敞的运动场,保持圈舍卫生,在助产时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可有效预防子宫疾病的发生。
    绵羊肺炎支原体安徽株p113基因PCR检测与序列分析
    侯宏艳,张丹俊,赵瑞宏,周学利
    2019, 40(1):  101-10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7
    摘要 ( 142 )   PDF (1043KB) ( 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应用基于p113基因特异性的PCR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vipneumoniae,Mo)安徽流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已报道的Mop113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前期分离的Mo安徽流行株AH-01、AH-02、AH-03和AH-04进行p113基因扩增,并对菌株的p113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PCR方法,4株Mo临床分离株均可扩增到大小约为28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安徽流行株AH01、AH02、AH03和AH04的p113基因序列两两之间的相似性均在95%以上,与MoATCC29419和Mo贵州流行株GZ-QX1的p113基因序列相似性在88.6%~89.3%。提示基于p113基因的PCR方法可以用于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开展由Mo引起的绵羊和山羊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科学防控提供了新方法。
    扎布耶盐山羊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马弘财,何冰梅,德吉
    2019, 40(1):  104-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8
    摘要 ( 202 )   PDF (1043KB) ( 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帕江乡扎布耶盐山羊的发病情况,采集发病羊的粪便、血液、肝脏、脾脏、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蓄积的浆液性纤维性渗出物等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经病原菌分离鉴定,该地区扎布耶盐山羊羔羊感染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检出率为97.14%(34/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唑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他啶、氟苯尼考、头孢拉啶6种药物高度敏感。该调查研究为仲巴县帕江乡扎布耶盐山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诊断方法和用药方案。
    2017年上海、河北地区奶牛乳房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冯小慧,杜琳,王丽芳,张三粉,宋洁,胡泽光
    2019, 40(1):  108-1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01.029
    摘要 ( 115 )   PDF (1084KB) ( 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摸清上海和河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其耐药情况,对采集自上海和河北两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进行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选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采集自上海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8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8%;采集自河北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4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4%;且上海和河北地区2017年下半年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上半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单一耐药菌株占21.88%,多重耐药菌株占53.13%,全部敏感的菌株占12.50%。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上海、河北地区奶牛发生的乳房炎是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上应及时监控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变迁,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