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研究
    HPLC法和LC-MS/MS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比较
    刘利晓
    2019, 40(10):  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1
    摘要 ( 92 )   PDF (1061KB) ( 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HPLC光化学衍生化法、HPLC三氟乙酸衍生化法、LC-MS/MS法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和比较,为AFB1实验室检测工作中适宜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HPLC光化学衍生化法和HPLC三氟乙酸衍生化法均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R≥0.999 97),AFB1的回收率为88.4%~104.6%,精密度均小于5%;LC-MS/MS法相关系数R≥0.999 00,AFB1的回收率为85.3%~96.8%,精密度小于3%。提示对于饲料中AFB1的检测,HPLC光化学衍生化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但检测成本较高;HPLC三氟乙酸衍生化法检测成本低,但样品基质干扰大,操作较繁琐;LC-MS/MS法定性准确,但定量准确度稍差,检验成本最高。
    湿地土壤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研究
    乔健敏, 郑重, 岳林芳, 成立新, 李子健, 凤英, 李蕴华, 王志铭, 宝华, 于朝晖
    2019, 40(10):  9-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2
    摘要 ( 78 )   PDF (628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得到更高效地分解堆肥中纤维素成分的细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从土壤样品中初步分离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对其进行革兰染色和16S rDNA序列分析;通过纤维素刚果红水解圈测定、滤纸条降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对已分离保存的菌株做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初步分离得到土壤中纤维素降解菌41株,进一步筛选到具有刚果红水解圈菌株6株,6株菌中可以更好地降解滤纸条的有3株,分别为XQ-8、XQ-10和XQ-11,经16S rDNA鉴定该3株菌中有2株为吉氏纤维素菌(Cellulomonas gilvus),1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且该3株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28.95±1.48)、(54.70±1.56)、(58.85±3.75)U/mL。该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细菌,可以作为有效降解纤维素的潜力菌株进行粪污堆肥发酵剂的研制。
    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黄竹, 姜丹, 王丽娟, 唐日益, 曹岩峰, 解桂香, 李桂娟, 丁毅
    2019, 40(10):  14-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3
    摘要 ( 141 )   PDF (549KB) ( 1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和豆粕为发酵底物,利用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进行发酵。选取336日龄的海兰褐蛋鸡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0只,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Ⅰ、Ⅱ、Ⅲ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5%、8%的发酵饲料,对照组基础日粮中不添加发酵饲料。饲喂试验周期为4周,期间测定各组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其中:饲喂发酵饲料第2周,试验Ⅱ组的产蛋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增加;饲喂发酵饲料第3周,试验Ⅱ组的产蛋数和总蛋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P<0.05)提高;饲喂发酵饲料4周后,试验Ⅱ组的产蛋数、总蛋重、产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P<0.05)提高,并且料蛋比显著(P<0.05)下降;试验Ⅱ组的蛋壳强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和Ⅲ组的哈氏单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提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兰褐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其中,5%添加水平的效果最佳。
    不同腐熟剂接种下肉牛粪污腐熟进程的比较研究
    李子健, 郑重, 乔健敏, 成立新, 岳林芳, 凤英, 李蕴华, 王志铭, 宝华, 于朝晖
    2019, 40(10):  19-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4
    摘要 ( 103 )   PDF (761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肉牛粪污好氧堆肥发酵,对接种不同腐熟剂与空白处理堆肥过程进行物理化性质分析比较,研究不同腐熟剂接种对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堆肥物料中添加腐熟剂可加快堆肥升温速度,提高水分散失率、有机质降解速率,加快粪污腐熟进程,缩短堆肥周期;自主研发腐熟剂和市售腐熟剂堆肥效果相似,项目组自主研发腐熟剂具有加速肉牛粪污腐熟进程的功效。
    经济与信息
    内蒙古牧区生态现状与产业发展思考
    翟琇, 孙海莲, 邱晓, 石磊, 常虹, 闫晓红, 展春芳
    2019, 40(10):  24-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5
    摘要 ( 130 )   PDF (2879KB) ( 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草原牧区范围广阔,包括33个牧业旗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生态牧区、实现牧区现代化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牧区生态本底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从生态因素制约、种养结合等角度,提出牧区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内蒙古牧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内蒙古草原牧区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 ——以典型牧区正蓝旗为例
    塔娜, 图雅
    2019, 40(10):  31-3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6
    摘要 ( 124 )   PDF (928KB) ( 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肉牛养殖现状及饲料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谭博, 柴明杰, 陈秀梅, 许向莉, 陈立华, 隋晓东
    2019, 40(10):  37-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7
    摘要 ( 144 )   PDF (513KB) ( 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甘肃省肉牛养殖现状以及饲料使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主要养殖的肉牛品种、育肥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常用饲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牛和杂交牛为主,占比分别为53.74%和46.26%,并且44.49%的受访者认为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较好;肉牛养殖模式以农牧户个体为单位的分散式养殖为主,占比37.00%,且肉牛育肥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甘肃省肉牛养殖的粗饲料使用以秸秆为主,占71.81%,有45.37%的受访者表示不使用或不了解氨化秸秆。在以上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肉牛良种化水平、规范肉牛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程序、加大饲用秸秆的开发和利用等建议。
    奶业振兴目标下河北省饲草供求现状分析
    张玲, 冯介禹, 胡乐桦
    2019, 40(10):  41-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8
    摘要 ( 92 )   PDF (723KB) ( 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战略目标,河北省也出台了《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方面的改革,加大力度扶持培育本地奶业龙头企业,将河北省君乐宝等奶业品牌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以奶业振兴政策导向为背景,对河北省奶牛业的饲草供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推动奶业振兴的有效路径。
    国内苜蓿草供需现状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与对策
    陶莎, 王玉庭, 张峭
    2019, 40(10):  46-5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09
    摘要 ( 136 )   PDF (710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苜蓿草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我国牧草产业起步较晚,种植面积虽然居于世界第二位,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优质商品草供给不足。从国内苜蓿商品草供给、市场需求和贸易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苜蓿草产业的市场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测算了优质苜蓿草的需求量和产需缺口,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苜蓿和奶业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机制与途径探索
    苏适, 于德涵, 黎莉, 迟彩霞
    2019, 40(10):  51-5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0
    摘要 ( 97 )   PDF (538KB) ( 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方高校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区域竞争力、精神动力、技术平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制约、依赖和促进的关系。以绥化学院为例,探讨绥化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社会服务方式等途径,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研究与推广,同时,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草业科学
    不同品种饲草高粱的综合表现及营养价值评价
    柳发财, 孙志强
    2019, 40(10):  55-5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1
    摘要 ( 241 )   PDF (455KB) ( 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引进的高粱属饲草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类型饲草高粱品种比较试验,对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早牧、晚熟高丹草、大卡、大龙、能饲1号、能饲2号6个不同品种饲草高粱的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营养成分进行了饲草营养指标计算,对6个不同品种饲草高粱的品质进行客观的评价,旨在为饲草高粱高效利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由高到低顺序为大卡>大龙>能饲2号>能饲1号>晚熟高丹草>早牧,大卡、大龙、能饲1号、能饲2号的鲜草产量均达到4 000 kg以上。对CP、ADF、NDF和ADL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6个饲草高粱的品质顺序为大卡>大龙>晚熟高丹草>早牧>能饲2号>能饲1号。
    河套灌区小麦后复种燕麦草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效应研究
    郝林凤, 张文敬, 刘琳, 巴雅尔图, 刘金平, 达兰其其格
    2019, 40(10):  59-6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2
    摘要 ( 125 )   PDF (670KB) ( 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小麦后复种燕麦草(Avena sativa L.)的品种适应性、生长特性、产量与营养价值,引进适合秋季种植的8个燕麦草品种(青引1号、青引2号、青燕1号、加燕2号、林纳、青海甜燕、胜利者、天鹅),通过对各燕麦草品种的农艺性状特征、分蘖数、平均旗叶宽、平均旗叶长、茎直径、株高、茎叶比、生物产量与主要营养价值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果:相同品种生育期46 d霜冻前的CP含量高于生育期76 d,NDF、ADF、可溶性糖含量与鲜、干草产量均低于76 d;霜冻后30 d的生长速度与高度结果表明适合小麦后种植的秋性耐冷品种为青引2号、加燕2号和林纳;茎叶比与CP含量呈负相关,与NDF、ADF、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单位面积生物产量(除天鹅)与CP、NDF、ADF、可溶性糖总产量呈正相关。从8个燕麦草品种中选出分蘖数适中、植株高、叶片长而宽、茎叶比低、干草总产量高和总营养价值高的品种为青引2号、加燕2号与林纳。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Ghrelin与食欲代谢调控及健康的研究进展
    王后福, 盖叶顶, 矣国, 王淑玲, 李鹏飞, 杨仁辉, 冷静
    2019, 40(10):  65-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3
    摘要 ( 87 )   PDF (607KB) ( 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hrelin(胃饥饿素或促生长激素释放肽)作为一种多功能肽激素,除了在调节食欲及能量代谢中起主要作用外,还参与机体其他代谢调控途径,并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摄食食欲及健康是动物进行良好生长发育的基础,Ghrelin与食欲代谢调控及健康的相关研究对动物生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影响Ghrelin合成和分泌的因素、Ghrelin调控机体食欲代谢机制和对机体健康的作用,旨在为动物Ghrelin摄食食欲和健康调控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食品科学
    牛肉黄脂现象研究进展
    田如刚, 王潇, 李慧, 赵濛, 赵艳芳, 炜霞, 敖永平, 王乐乐
    2019, 40(10):  70-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4
    摘要 ( 159 )   PDF (790KB) ( 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最近几年,牛肉的价格在国内外的市场上持续上升,在中国牛肉市场缺口也在不断地增大。脂肪颜色是影响牛肉价格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着色原因主要是体内类胡萝卜素在脂肪组织中的沉积所致,引起该种现象有非遗传和遗传因素。对牛肉脂肪颜色的遗传及非遗传机理进行了论述。首先收集了国内外因为牛肉脂肪着色对其价格和评级的影响方面的资料,分析了肉牛黄色脂肪的形成原因,讨论了影响脂肪颜色的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然后对机体内β-胡萝卜素的代谢和调控β-胡萝卜素代谢的2个基因——BCO2和BCMO1做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对脂肪研究的现状做了总结,希望能够对牛肉脂肪颜色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资源与环境
    基于MODIS-NDVI的通辽市植被遥感动态监测
    李思慧
    2019, 40(10):  77-8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5
    摘要 ( 83 )   PDF (3641KB) ( 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003—2017年MODIS-NDVI遥感资料,对内蒙古通辽市21世纪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双千万亩”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及植被生长季变长等因素的影响,通辽市植被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指数(NDVI)年平均值从2003年的0.296 1上升至2017年的0.322 7;同时植被覆盖结构改善明显,低植被覆盖向中植被覆盖转变。2003—2017年,扎鲁特旗植被指数较为平稳,保持较高水平。从植被指数变化来看,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一带及科尔沁左翼后旗中东部地区改善较为明显。
    贵州省生物天然气发展现状及农作物秸秆资源潜力
    刘甜
    2019, 40(10):  81-8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6
    摘要 ( 62 )   PDF (393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贵州省现阶段生物天然气工程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研究了贵州省发展生物天然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统计了各市州农作物秸秆资源可收集量,计算出了生物天然气的生产潜力,以期为生物天然气的制备和利用提供参考。
    药物科学
    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毓, 陈巍, 李锋涛
    2019, 40(10):  84-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7
    摘要 ( 232 )   PDF (463KB) ( 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牡丹籽油是以牡丹籽为原料,经过不同提取工艺制成金黄色的油。目前研究发现,牡丹籽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不皂化物以及微量元素。此外,牡丹籽油还具有抗氧化、保肝、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功效。通过系统查阅牡丹籽油的相关文献,对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畜牧生产
    饲养方式影响母猪母性行为的研究进展
    林姿伸, 王丽娜
    2019, 40(10):  87-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8
    摘要 ( 170 )   PDF (563KB) ( 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的母性行为主要包括做窝行为、哺乳行为、护仔和抚育行为。在畜牧生产中,母性行为的好坏会影响母猪对仔猪的哺育和母仔之间的交流,对母猪的生理、心理健康和仔猪的生长发育都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随着现代集约化养猪的兴起,养猪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现代集约化饲养对于母猪表达其母性行为,以及仔猪学习如何正常表达行为产生了诸多限制因素。综述了现代集约化饲养和开放式饲养模式对母猪母性行为的影响,以及给养猪生产带来的影响。
    应用超声背膘测定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李瑞香, 韩力康, 王新军, 孟卫红, 王硕
    2019, 40(10):  91-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19
    摘要 ( 171 )   PDF (528KB) ( 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背膘厚是提高猪群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可评估动物胴体成分,特别是胴体脂肪。动物能量储存主要以脂肪组织形式存在,而体重损失主要是因脂肪代谢所引起。在现代化养猪过程中,母猪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膘情是衡量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膘情与母猪体内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母猪的营养储备情况;母猪膘情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而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猪场养殖效益。随着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猪场开始通过母猪的背膘测定精准调整母猪体况,以背膘测定为依据,结合母猪所处不同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喂标准和营养标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改良动物遗传性状,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综述了超声背膘测定技术及其关键点、母猪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及超声测定技术与选育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疾病防治
    动物检疫样品采集及检疫方法的应用
    王娜, 戴伶俐, 周蕾, 宋越, 张帆, 柴春霞, 刘威, 杨斌, 张月梅, 赵世华
    2019, 40(10):  95-9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20
    摘要 ( 115 )   PDF (516KB) ( 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检疫不仅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规范的动物检疫可以降低或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对动物检疫样品的采集原则及检疫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教学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孙彦婷, 包文奇, 邢召, 井汇源, 王金合, 曹素芳, 康宇
    2019, 40(10):  98-10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21
    摘要 ( 69 )   PDF (605KB) ( 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兽医微生物实验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探讨传统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引入具有高效率、安全性和交互性等优点的虚拟仿真技术。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辅助常规实验教学,“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时间和空间,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降低高危病原的实验风险,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动物医学教育改革及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李郁, 孙裴, 徐前明, 刘雪兰, 魏建忠
    2019, 40(10):  102-10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22
    摘要 ( 65 )   PDF (502KB) ( 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资资源,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在动物性食品安全、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防线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在阐述兽医公共卫生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打破对兽医专业认识的局限性,强化理解兽医公共卫生的意义,提升兽医公共卫生学的课程价值,并为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指导。
    本科院校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阶段性评价 ——以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为例
    李改英, 付彤, 吕刚, 李新建, 廉红霞, 孙宇, 高腾云
    2019, 40(10):  105-10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23
    摘要 ( 71 )   PDF (558KB) ( 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动物生产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构建“3+1”实践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结果显示: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就业适应期缩短;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促进了科研的选题和成果转化;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企业用人反馈机制;实习基地软硬件建设得到改善;形成了动物生产学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农业科学类院校还需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工作,包括更新实验设备、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前沿科学技术引入以及现代化养殖场远程教学等。
    动物医学专业“3+1”培养模式下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
    利凯, 薛瑞辰, 王鹏, 徐明举, 马利芹
    2019, 40(10):  109-1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0.024
    摘要 ( 133 )   PDF (590KB) ( 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专业认证标准建议稿的出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医学专业“3+1”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其中的“1”即生产实习则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为保障相应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必须确立“3+1”培养模式下动物医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培养体系和生产实习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建立适应“3+1”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及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顺应了社会变革需要和教育部相关要求,极大地增强了毕业生就业能力。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