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9-12-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研究
    半仿生法降解桦褐孔菌菌核多糖的研究
    沈子琦, 信传鑫, 田瑞, 苏玲, 王琦
    2019, 40(12):  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1
    摘要 ( 78 )   PDF (636KB) ( 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热水提取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进行半仿生降解,旨在确定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胃液及肠液中的降解方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DNS法测定降解过程中桦褐孔菌菌核的糖含量及还原糖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降解产物的分子量。[结果]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半仿生降解过程中糖含量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而还原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降解后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HPLC中的保留时间与未降解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降解前后的多糖分子量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胃液及肠液中的降解并非从糖链末端、支链的糖苷键逐个断裂,而是通过将多糖的糖链断裂成短链的方式进行降解。
    沼泽红假单胞菌与地衣芽胞杆菌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韩瑞鑫, 王培嘉, 刘玉承, 牛国亮, 黄力, 葛旭升, 曹养宪
    2019, 40(12):  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2
    摘要 ( 135 )   PDF (555KB) ( 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地衣芽胞杆菌可调节动物消化系统的微生态环境,为宿主提供优质的营养物质及多种利于消化功能的生物活性酶。以泌乳末期荷斯坦奶牛为实验动物,探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地衣芽胞杆菌对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和发病情况等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奶牛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和地衣芽胞杆菌可以显著提升奶牛生产性能,日采食量下降8.05%,日产奶量显著提高5.42%(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14.70%,同时,奶牛消化水平和健康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社群丰容对圈养小熊猫区域分配的影响
    钟灵, 尹彦强, 刘丙万, 殷毓中, 廖辉, 杨怡, 田小芳, 田秀华
    2019, 40(12):  10-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3
    摘要 ( 111 )   PDF (524KB) ( 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社群丰容对重庆动物园圈养小熊猫行为区域分配的影响,2014年1月—2015年2月,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比观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社群丰容前后圈养小熊猫区域分配。结果表明:社群丰容增加了小熊猫对栖架、树上的利用,减少了内室和裸露地面和近游客区域的利用。树上利用的最大占比值在夏季,丰容增加了11.1%;栖架的利用最大占比值在春季,丰容增加了2.8%;冬季对内室的利用占比值最高,丰容后,其利用占比减少了8.4%,从而相应增加了小熊猫户外停留时间;丰容后,小熊猫对裸露地面的最大利用占比值减少了3.7%,近游客区域最大占比值减少了5.6%。小熊猫对六大区域的最高利用占比,丰容前后没有变化,最高为树上,最少为裸露地面。
    我国地方鸡种TAP2基因SNP筛查及遗传结构分析
    王莎莎, 刘宗正, 张宝珣, 刘虎传, 郝小静, 李培培, 黄晓, 原小雅, 常国斌
    2019, 40(12):  15-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4
    摘要 ( 158 )   PDF (546KB) ( 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基因(TAP)位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域,而由TAP1 和TAP2 组成的二聚体能够将抗原肽从细胞质转运入内质网腔,因此,其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呈递作用。[目的]检测26个鸡种TAP2基因全长的序列信息,分析TA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一步研究TAP2不同SNPs位点对其蛋白结构的影响及其在不同鸡种中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采用目标捕获序列测序方法,检测26个鸡种的260个体的TAP2基因全长,利用DNAMAN软件对26个鸡品种的测序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筛选不同鸡种TAP2基因存在的SNP位置以及类型,并通过软件预测分析SNP对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构建系统进化树,探究不同鸡种同源性。[结果]TAP2基因总共有效测序长度为3 037 bp,在不同鸡种中一共发生了20个位点的突变,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9个SNP发生在外显子上,其余则存在于内含子,同时分析了对编码氨基酸产生影响的4个SNP(rs316795220、rs738706078、rs739725385、rs732937653)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论]鸡TAP2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这些丰富多态的基因的存在为进一步利用丰富的资源提供了原始材料。该研究为TAP2基因转运抗体功能关联研究候选SNPs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李子健, 刘秀丽, 裴乐, 李锋, 阿木古楞, 乔健敏, 侯勇跃
    2019, 40(12):  20-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5
    摘要 ( 111 )   PDF (797KB) ( 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有利于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介于50~10 000 Da,具有生理功能的肽类化合物。多肽易消化吸收,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提高免疫力、调节激素,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还具有生理调节和生物代谢的功能,其极具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食品领域、饲料生产领域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未来生物活性肽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它的高效制备和应用方面,尤其是其发酵制备也将成为研究热点。从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历程、生理功能,以及生物活性肽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生物活性肽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干燥鸡胸肉宠物食品护色研究
    李鹏, 郭圆圆, 李瑞瑶, 田俊婕
    2019, 40(12):  25-3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6
    摘要 ( 168 )   PDF (1088KB) ( 7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干燥鸡胸肉宠物食品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减少因颜色变化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柠檬酸和焦亚硫酸钠3种抗氧化剂对干燥鸡胸肉干贮藏过程中颜色变化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HT的护色效果最好,焦亚硫酸钠的护色效果次之,柠檬酸的护色效果最差。复配试验结果表明,0.02% BHT、0.10%柠檬酸、0.05%焦亚硫酸钠的组合配方护色效果最好,可有效改善干燥鸡胸肉宠物食品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颜色变化问题。
    草业科学
    豫南金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王鹤桦, 刘金海, 任柯昱
    2019, 40(12):  32-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7
    摘要 ( 107 )   PDF (390KB) ( 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筛选适宜豫南种植的高产、优质金花菜品种,对息州金花菜、楚雄南苜蓿、淮扬金花菜3个金花菜品种进行了引种品比试验。通过生育期观测、农艺性状测定及营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品种比较。结果表明,淮扬金花菜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2.44 t/hm2、8.94 t/hm2、17.29%,与其他两个品种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淮扬金花菜高产、质优,建议在豫南推广种植。
    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特征对放牧强度季节调控的响应
    刘佳, 卫智军, 吕世杰, 张爽, 李泽, 卻国萍
    2019, 40(12):  35-4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8
    摘要 ( 127 )   PDF (811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探究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特征对放牧利用方式的响应规律时,不仅可以明确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亦可以探讨作为荒漠草原群落重要组成部分的主要植物种群变化特征和规律,二者结合有利于掌握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形式。试验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放牧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个区组,即3次重复),选取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现存量为研究指标,运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主要植物种群、群落在放牧处理间、放牧季节间的关联序。结果表明,春季休牧+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的SA1处理区可以作为草地可持续利用的首选,其次是全年适度放牧的SA5处理区。采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度评价草地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
    2种老芒麦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田永雷, 丁海君, 赵和平, 贾明, 房永雨, 慕宗杰, 白春利
    2019, 40(12):  43-4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09
    摘要 ( 82 )   PDF (473KB) ( 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适合在内蒙古生长的多年生牧草优良栽培品种严重匮乏,是制约内蒙古草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瓶颈。针对该问题,采用“本土植物选育”方法,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白音花镇大桦背采集野生老芒麦种子,经过人工引种栽培驯化成为适宜在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的饲用和生态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系老芒麦。研究以野生老芒麦为对照,对新品系老芒麦种子的种子形态、吸水能力、发芽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老芒麦的芒长、吸水量显著(P<0.05)高于新品系老芒麦;新品系老芒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野生老芒麦;2个品种颖果长无显著差异。经过驯化后的新品系老芒麦芒长变短,发芽能力变强,更适合进行田间种植生产。
    遗传与繁育
    皖南黑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分析
    张文, 王骏俊, 何小雷, 胡嘉彦, 王世娇
    2019, 40(12):  47-5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0
    摘要 ( 205 )   PDF (583KB) ( 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皖南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系华北型黑猪向南过渡在皖南山区长期饲养选育而形成的肉脂兼用型猪种,目前主要分布在宣城市的宁国、绩溪等地。近些年,受外来品种大量引进、疫病威胁和部分保种企业经营困难影响,皖南黑猪种群数量逐年缩减,优良基因面临流失危险。就皖南黑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进行概述,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皖南黑猪保种和开发利用的对策,以供参考。
    HSL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月帅, 张丽, 易爽, 张文涛, 陈少杰, 曹忻
    2019, 40(12):  51-5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1
    摘要 ( 116 )   PDF (405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HSL)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其编码基因HSL的表达也与脂肪的沉积密切相关。从分子结构、表达调控及多态性等方面对HSL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提供参考。
    通过测定生殖道黏液导电性确定小尾寒羊配种时机的观察研究
    金丽娜
    2019, 40(12):  54-5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2
    摘要 ( 131 )   PDF (542KB) ( 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使用羊排卵测定仪准确掌握不同繁殖期小尾寒羊的排卵期,旨在有效提高母羊的受孕率。选择1.5~3.5周岁和4~6周岁小尾寒羊空怀期繁殖母羊各30只,利用羊排卵测定仪测定发情期内母羊生殖道黏液电阻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发现1.5~3.5周岁母羊组发情持续时间较短,电阻值下降和上升均较快;而4~6周岁母羊组发情持续时间较长,电阻值下降较快但其上升曲线较为曲折。比较处于不同阴道黏液电阻值范围的母羊人工授精后的受孕率发现,4~6周岁的羊群组比1.5~3.5周岁的羊群组可受孕范围宽,但1.5~3.5周岁的羊群组在可受孕电阻值范围内受孕率明显高于4~6周岁的羊群组。该研究结果提示,不同年龄小尾寒羊母羊阴道黏液电阻值变化幅度不同,发情周期内电阻值下降到最低点后再上升时期为小尾寒羊的排卵期,适宜配种,该时期为母羊配种受孕率高。
    资源与环境
    微生态制剂对猪舍氨气去除效果评价及对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吴贝, 姜涛, 李钢平, 况世昌, 李筱雯
    2019, 40(12):  58-6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3
    摘要 ( 150 )   PDF (416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猪舍氨气的去除效果及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选取1栋猪舍(NO.1)开展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另选用1栋猪舍(NO.2)的育肥猪作为试验组,猪只基础日粮中添加5‰的益唯康和2.5%的瑞尔康,同时,采用喷洒和泼洒的方式,利用瑞尔加喷洒液对猪只体表和猪舍内各区域进行除臭,试验周期60 d;对照组猪舍(NO.3)中的育肥猪饲喂基础日粮,猪粪及猪舍内区域不用除臭剂进行处理,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天试验组猪舍的氨气浓度降至5.6 mg/kg,去除率达到70.05%;试验期间试验组猪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3.79%,日耗料量增加了4.45%,存活率高于对照组2个百分点,但料肉比降低了15.83%。综上提示,饲喂和喷洒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去除猪舍氨气,并能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青钱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毓, 陈巍, 李锋涛, 马岚
    2019, 40(12):  61-6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4
    摘要 ( 503 )   PDF (472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双子叶珍稀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地区,其根、枝、叶均可入药。目前研究发现,青钱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酚酸类、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以及一些无机元素等。此外,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青钱柳具有降血糖和降血压、减肥、抗肿瘤、抗衰老、抗过敏、清热解暑、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药理作用。对青钱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经济与信息
    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龙仁乡牧户草畜供求及经济状况分析
    陈功, 沈振西, 钟志明
    2019, 40(12):  64-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5
    摘要 ( 107 )   PDF (663KB) ( 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龙仁乡选择101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草地资源以及牧户的家畜养殖、草畜供求和家庭收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草地载畜量、草畜配置以及牧户的饲草收贮、家畜饲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从提高人工饲草产量和质量、优先发展季节畜牧业、引导新型种草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学研究
    草食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郭勇庆, 邓铭, 孙宝丽, 李耀坤, 柳广斌, 刘德武
    2019, 40(12):  69-7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6
    摘要 ( 106 )   PDF (647KB) ( 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草食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团队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考核制度等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得教、学、考有机结合,明显提高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科教育合理“增负”背景下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王讯
    2019, 40(12):  73-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7
    摘要 ( 110 )   PDF (582KB) ( 5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科教育合理“增负”是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有必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针对动物生理学课程,提出通过改革理论和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加大课程训练强度,丰富课程训练形式,以及加强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督等措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适度增加课程难度、深度,以期提高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杨斯琴, 东彦新, 魏艳辉
    2019, 40(12):  77-7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8
    摘要 ( 107 )   PDF (445KB) ( 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生理学实验是一门独立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学习拥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是重要目标。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适时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简述动物生理学实验传统教学现状、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相应的考核机制,因材施教,分类教学,以期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澳大利亚高校教学方法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动物实验技能提高的启示
    张连江, 尹柏双, 郑雪, 卢广林, 孙淑霞
    2019, 40(12):  80-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19
    摘要 ( 75 )   PDF (451KB) ( 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本科生动物实验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结合澳大利亚高校教学方法,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相关专业实验动物技术课程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调整与改进,在教学理念方面强调“以学生本”,理论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以项目法结合教师科研以提高学生动物实验技能为目的,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旨在提高该校本科生动物实验技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蔺文成, 李鸿鑫, 张新珩, 马静云, 谢青梅
    2019, 40(12):  83-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20
    摘要 ( 79 )   PDF (569KB) ( 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牧微生物学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知识点繁杂、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牛生产实习课程的实习方法完善与实践
    赵增元, 傅祥伟, 张建云, 刘佳, 李树静, 莫放
    2019, 40(12):  87-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21
    摘要 ( 101 )   PDF (553KB) ( 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实习基地建成以来对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改进,以创新和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参与牛生产全过程为导向对牛生产实习课程方法和内容进行完善和实践;用开放教学理念和方法把该课程分成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实习和兴趣实习等4个实习模块,按实习模块化实施开放式的实习方法明显提升了学生实习兴趣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了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畜牧生产
    苜蓿草和酶制剂对母猪行为学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瑞香, 韩力康, 王新军, 孟卫红, 王硕
    2019, 40(12):  91-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22
    摘要 ( 85 )   PDF (496KB) ( 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饲喂苜蓿草和酶制剂对母猪行为学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探索减少母猪异常行为发生以及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饲喂技术。选取配种时间、胎次、体况相近的经产二元母猪45头,随机分为试验Ⅰ组(n=15)、试验Ⅱ组(n=15)和对照组(n=15)。试验Ⅰ组母猪于投喂精饲料后立即饲喂苜蓿草浆,饲喂量为2 kg/(头·d);试验Ⅱ组母猪的基础日粮中添加0.5 kg/(头·d)的苜蓿草粉;2个试验组母猪的基础日粮中均添加1 kg/t的酶制剂(优利酶);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正式试验周期为4个月。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母猪的刻板行为和便秘发生情况,并测定其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内的各个观测月份,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的刻板行为和便秘发生次数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Ⅰ组母猪的刻板行为和便秘发生次数均低于试验Ⅱ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窝均产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发情间隔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P<0.05)缩短;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母猪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提示,母猪日粮中添加2 kg/(头·d)的苜蓿草浆或0.5 kg/(头·d)苜蓿草粉,同时添加1 kg/t的酶制剂,能够显著减低母猪刻板行为和便秘的发生次数,并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疾病防治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石凯元, 李淑红, 杨樊, 米雅灵, 彭华
    2019, 40(12):  95-9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23
    摘要 ( 170 )   PDF (440KB) ( 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引起湘西北地区某肉牛养殖场犊牛腹泻发生的致病菌种类并分析其耐药性,采用常规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米诺环素、头孢曲松4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强力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星、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奥复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22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研究结果为养殖场科学诊断和治疗犊牛腹泻提供了有效依据。
    鸡传染性鼻炎疫苗研究进展
    吕红超, 王慧, 程小果, 马景霞
    2019, 40(12):  98-10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24
    摘要 ( 92 )   PDF (505KB) ( 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禽杆菌感染鸡群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国内养殖环境的改变,该病的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目前疫苗防疫是防控IC的主要手段。现有的IC灭活疫苗在防疫IC上有使用方便的优势,但也存在应激大、效果差等不足。对IC目前的常用疫苗、未来疫苗的发展,以及IC防疫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钟华晨, 王丽芳, 冯小慧, 张三粉, 宋洁
    2019, 40(12):  102-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25
    摘要 ( 103 )   PDF (748KB) ( 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在奶牛养殖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入侵奶牛乳腺组织而引发的局部炎症,其不仅会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而且还会影响牛奶的品质。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兽药残留和由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低等问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显得极为重要。从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3株非典型羊源布鲁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沈利平, 王正廷, 刘志国
    2019, 40(12):  108-11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9.12.026
    摘要 ( 90 )   PDF (24467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基因分型方法对非典型布鲁菌鉴定的实用性,为非典型菌株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VITEK 2.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利用AMOS-PCR进行种型鉴定,应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MLVA)确定菌株的基因型。[结果]常规鉴定结果显示试验菌株为疑似布鲁菌;VITEK 2.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显示3株试验菌株均为布鲁菌;AMOS-PCR扩增表明试验菌株均为羊种菌,MLVA聚类分析表明试验菌株与羊种2型布鲁菌紧密地聚为一类,属东地中海基因型,并在Panel 2B中发现了新的基因型(4-4-3-7-5),命名为CN2B-45。[结论]MLVA基因分型方法对非典型布鲁菌具有极高的分辨力,是非典型布鲁菌分型鉴别的最佳策略。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