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大豆水解蛋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刘卫东, 程璞, 王章存, 黄丽鸽, 王清月, 程鸿星, 张梦迪, 张小丽, 翟晶晶
    2020, 41(3):  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1
    摘要 ( 219 )   PDF (572KB) ( 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准确掌握大豆水解蛋白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和添加时期,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8头(14日龄,刚断奶,公、母各半),将仔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3个组,其中,Ⅰ组作为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大豆水解蛋白;Ⅱ、Ⅲ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3.0%和4.0%的大豆水解蛋白。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3周,Ⅱ、Ⅲ组仔猪每周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1周,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前2周,Ⅱ、Ⅲ组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前3周,Ⅱ、Ⅲ组每周的腹泻率都较对照组显著(P<0.05)降低;整个试验期内,Ⅱ、Ⅲ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利用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大豆水解蛋白能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适宜添加量为3.0%,适宜添加阶段为15~42日龄。
    家畜消化道菌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苏少锋, 吴青海, 其布日, 高娃, 赵俊利, 刘红葵, 王蕴华, 呼和
    2020, 41(3):  6-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2
    摘要 ( 185 )   PDF (619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化道菌群多样性对于维持家畜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家畜消化道中定植菌群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所有动物的消化道是厌氧环境,所以在体外的好氧环境中,有些菌种不易培养,而这些菌种信息的缺失,会导致消化道优势菌群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借助一些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些方法主要是测序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测序法包括指纹图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这些方法均基于分子生物学水平,可避免菌体培养步骤,直接分析消化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综述了上述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它们在动物消化道菌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研究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时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选择和联合使用提供参考。
    玉米秸秆与饲料桑混合发酵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鲁志平, 郭莉, 李建臻, 杨定勇, 王振华, 黄雅杰, 阳爱国, 莫茜, 程琬云, 徐刚
    2020, 41(3):  11-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3
    摘要 ( 230 )   PDF (568KB) ( 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将粉碎的饲料桑按15%比例与玉米秸秆共同发酵后制成混合发酵饲料,分析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评价饲喂混合发酵饲料对羔羊采食量、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3月龄断奶肉羊100只,随机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试验羊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混合发酵饲料(含15%饲料桑)、15%发酵玉米秸秆、15%饲料桑、15%玉米秸秆。试验期45 d。结果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DM、Ash、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CP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饲料桑相比,C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相比,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Ⅲ组、Ⅳ组及对照组相比,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的只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粗饲料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的DM、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NDF、ADF、Ca、P表观消化率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由15%饲料桑与玉米秸秆制成的混合发酵饲料,营养价值较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有所提高;与饲喂基础日粮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羊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动物遗传与繁育
    FAD3基因编辑小鼠内脏重量、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以及盲肠菌群分布
    韩红燕, 顾青, 王超
    2020, 41(3):  16-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4
    摘要 ( 214 )   PDF (753KB) ( 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析外源基因的转入对动物生长特性、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该研究以FAD3基因编辑小鼠为试验组,以BDF1小鼠为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45日龄处死,检测两组小鼠体重、各器官重量、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利用PCR-DGGE方法在16S rDNA的V3领域检测小鼠盲肠菌群分布。结果显示,FAD3组小鼠肝脏重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其他各内脏器官重量和体重两组均无显著(P>0.05)差异。FAD3组小鼠肌肉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P>0.05)差异,而n-3 PUFAs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两组小鼠盲肠菌群分布个体差异大,未观测到明显的组间差异,Anaerotaenia torta为共同的优势菌,而Flavonifractor plautii可能为FAD3组小鼠特有菌。该试验结果提示,外源基因FAD3的引入对小鼠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较小,可提升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Wnt10b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绒毛周期性生长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穆卿, 王瑞雪, 王荣, 周健, 刘俊阳, 刘佳森, 赵艳红
    2020, 41(3):  22-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5
    摘要 ( 169 )   PDF (701KB) ( 10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绒山羊的绒毛生长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Wnt10b基因作为Wnt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动物体脂肪的生成、骨骼的生成和某些疾病(如肿瘤)的产生、毛囊的生成,以及毛发基板的生长与保持活性状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Wnt10b的来源、结构、生理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对毛囊周期性生长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Wnt10b促进绒毛周期性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草业科学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土壤线虫群落研究
    常虹, 晔薷罕, 刘亚红, 邱晓, 郝丽芬, 乌尼尔, 木兰, 孙海莲
    2020, 41(3):  28-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6
    摘要 ( 166 )   PDF (787KB) ( 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群落分布特征及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该研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4个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线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共捕获18属7 200条/100 g干土线虫。拟丽突属、丽突属2个属分别占个体总数的22.78%、41.90%,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表明:线虫群落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为轻度放牧草地大于其余放牧强度草地;群落多样性指数为对照样地>轻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为重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轻度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生态指数分析表明:成熟度指数为轻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中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可见轻度放牧草地和对照样地土壤较稳定,而重度放牧草地土壤受外界活动扰动程度最大;通道指数为中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轻度放牧草地>对照样地。此外,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生物量、盖度、平均高度、枯落物干重、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环境因子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指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阐明了放牧条件下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关键生态变量。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有益于荒漠草原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放牧强度提供参考。
    不同牧草品种用作绿肥对盐碱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张志强, 王晓宇, 王黎梅, 倪芳芳, 赵丹阳, 刘锦研, 伊风艳, 李治国
    2020, 41(3):  35-4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7
    摘要 ( 227 )   PDF (751KB) ( 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9个不同牧草品种在盐碱地进行单播及2个混播处理,测定孕穗期(孕蕾期)和压青后不同牧草品种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解氮)、速效钾以及pH值的影响,进而评价遴选适合在盐碱地栽培种植的牧草品种作为备选绿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品种均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甜燕2号+草原224饲用豌豆、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76倍、4.00倍、3.44倍和3.14倍;不同绿肥对土壤N、P、K的提高程度不同,以Nacre箭筈豌豆、草原224饲用豌豆、当地黑豌豆和当地白豌豆表现较好,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在绿肥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等都表现较好。不同牧草在压青后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影响,但Savane毛苕子、新疆毛苕子和当地白豌豆压青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比较适合作为在盐碱地种植的绿肥作物。
    根茎类禾草的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巩青, 展春芳, 伊风艳, 闫晓红, 孙海莲, 仝伟, 温素英
    2020, 41(3):  42-4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8
    摘要 ( 161 )   PDF (728KB) ( 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茎类禾草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在温带草原和草甸中常以建群种或优势种存在,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抗性,在生产和植被修复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其利用价值。总结了根茎类禾草生理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与探讨,以期为根茎类禾草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食品科学
    不同屠宰方式对宰后蒙古羊羊肉AMPK活性、糖酵解及羊肉品质的影响
    王德宝, 郭天龙, 王莉梅, 张园园, 李星云, 纳钦, 康连和, 杨燕燕, 翟琇, 梁俊芳
    2020, 41(3):  47-5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09
    摘要 ( 307 )   PDF (525KB) ( 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蒙古羊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传统掏心式屠宰、电击晕方式屠宰及抹脖子屠宰对宰后肌肉AMPK活性、糖酵解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抹脖子屠宰的肌肉中肌酸激酶、AMPK、乳酸脱氢酶活性均高于掏心式和电击晕方式屠宰组;掏心式屠宰后的蒙古羊羊肉滴水损失、熟肉率及嫩度高于其他2个组。研究结果说明,掏心式与电击晕方式屠宰有利于降低肉羊屠宰过程的应激反应,而掏心式屠宰更有助于提高羊肉食用品质。
    内蒙古发酵酸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乔健敏, 李子健, 成立新, 凤英, 侯勇跃, 李蕴华, 岳林芳, 王莉梅, 张园园, 李星云, 纳钦, 康连和, 李慧, 王乐, 王晓冬
    2020, 41(3):  51-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0
    摘要 ( 270 )   PDF (617KB) ( 2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采集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2份发酵酸乳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纯化培养技术、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期解析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积累食品微生物资源。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15株乳酸菌,被鉴定为3个属9个种,3个属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9个种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叶蝉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hordniae,3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株)、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1株)、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3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mesenteroides,1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dextranicum,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株)。综上表明,该研究采集的酸乳样品中乳酸菌资源丰富,是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优良发酵剂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的潜在微生物资源。
    呼和浩特地区牛乳中5种维生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付云双, 赵贞, 李翠枝, 万鹏, 温国艳, 吕志勇
    2020, 41(3):  56-5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1
    摘要 ( 137 )   PDF (447KB) ( 6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牛乳中多种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主要测定了牛乳中VA、VB2、泛酸、VC以及VE 5种维生素的含量,其中,VA、VB2、泛酸以及VE的检出率均为100%,VC检出率为87.5%,同时研究了不同季节对牛乳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B2和泛酸含量较稳定,受季节影响小;VA和VE含量均不同程度受到季节的影响;VC含量波动较大,受自身性质和季节变化双重影响。通过研究呼和浩特地区牛乳中多种维生素含量,对乳制品企业强化维生素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资料。
    畜牧经济与信息
    贸易争端背景下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变动分析
    王永刚, 王文博, 王妍霏, 王鑫瑞
    2020, 41(3):  60-6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2
    摘要 ( 167 )   PDF (584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年5月美国将中国2 000亿美元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暂停数月的中美贸易摩擦再度重启,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迎来新的变化。总结了世界猪肉生产、贸易的地区格局,分析了主要进出口国的猪肉生产、贸易特征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的影响。主要结果和结论为:世界猪肉市场的相对垄断格局及高波动性在较长时期不会改变;美国与加拿大、巴西等其他主产国的猪肉生产、出口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相对分散的世界猪肉进口格局存在较多变数;中国大量进口猪肉的基本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系统耦合研究——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丁继, 于萨日娜
    2020, 41(3):  65-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3
    摘要 ( 99 )   PDF (671KB) ( 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牧系统相悖制约着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协调发展。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样本,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围绕农牧业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农牧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方法,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耦合度不高,2012年以前耦合度没有达到0.1,从2012年开始农牧系统耦合度逐年提高,到2016年耦合度达到最大值;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来看,科尔沁左翼后旗在2012年以前处于农牧系统极度不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自2012年开始逐渐趋于协调,到2016年达到良好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提出了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人才和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维西县肉羊养殖现状调查与分析
    钱一相, 王娟, 王金荣, 吴晶, 信爱国, 墨秋晓, 杨馨, 孙强
    2020, 41(3):  71-7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4
    摘要 ( 160 )   PDF (612KB) ( 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肉羊养殖作为云南省藏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为了解维西县肉羊产业的现状,采用入户走访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辖的10个乡(镇)47个村委会128个农户进行调查发现,维西县肉羊养殖还存在缺乏有效的肉羊遗传改良规划、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效率及效益不高等问题,提出今后要结合实际加大地方特色品种的收集和保护、加大良种肉羊的引进及推广力度、加大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建议。
    兽医药物科学
    液质联用法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
    李雅宁, 苏亚, 郭林云
    2020, 41(3):  76-7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5
    摘要 ( 232 )   PDF (568KB) ( 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物的方法。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扫描检测,内标法定量。禽蛋试样采用碱化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正己烷萃取,LC/MS-MS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限(LODs)为0.1 μg/kg,定量限(LOQs)为0.2 μg/kg。在0.2~200 μg/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并且3个添加浓度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可靠,可作为禽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的检测方法。
    基于体外细胞模型的太子参安全性与抗氧化活性系统评价
    张炎达, 潘慧青, 袁吕江, 刘汉儒, 赵齐
    2020, 41(3):  80-8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6
    摘要 ( 138 )   PDF (2273KB) ( 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科学认识和系统评价太子参提取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安全性与抗氧化活性,根据PICOS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循证统计分析,共纳入11篇文献18项研究,总样本量为482。Meta分析显示:太子参试验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SMD=0.22,95% CI(-0.22,0.66),P=0.219>0.05];太子参提取物可显著提高体外试验细胞存活率[SMD=0.96,95% CI(0.15,1.77),P<0.05]和极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SMD=-2.38,95% CI(-3.21,-1.54),P<0.01],并且极显著提升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SMD=1.65,95% CI(0.97,2.32),P<0.01]和极显著降低胞内丙二醛(MDA)含量[SMD=-1.99,95% CI(-2.68,-1.29),P<0.01];对抑制体外红细胞溶血的系统描述结果为阳性,敏感分析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弱。基于现有文献显示:太子参提取物在细胞水平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氧化活性。
    三黄连散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临床应用研究
    禹方晓, 曹迷霞, 梁万文, 王春会, 王爽, 韦英益, 胡庭俊
    2020, 41(3):  86-9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7
    摘要 ( 450 )   PDF (767KB) ( 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开展三黄连散对人工感染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预防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以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3.2 g的三黄连散为推荐剂量,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设立三黄连散试验组、中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个组,每组300尾罗非鱼,连续用药7 d后,每组随机取30尾,测定增重率、器官指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用药后第8天,采用同居感染的方法感染鱼群,于感染后第14天计算保护率。结果表明,给药7 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黄连散试验组罗非鱼的增重率明显提高,器官指数和多项肝脏抗氧化指标均明显升高,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总体无明显异常,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保护率为43.67%。综上提示,三黄连散能够提高罗非鱼机体抵抗力,降低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的死亡率。
    动物疾病防控
    山东聊城地区规模化养猪场中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朱丽秀, 赵建伟, 刘文强, 田思雨, 孙志宇, 张新宇
    2020, 41(3):  92-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8
    摘要 ( 182 )   PDF (516KB) ( 9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山东聊城附近规模化养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猪瘟(CSF)、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和猪伪狂犬病(PR)等重要疫病感染情况及其免疫抗体保护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聊城附近的6个规模化养猪场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PCV-2、PRRSV、CSFV、PRV-gB、PRV-gE的总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64%、87.76%、74.17%、87.10%、77.04%。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PCV-2、PRRSV、CSFV、PRV-gB的抗体阳性率与往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猪场已经开始重视疫苗防疫。但PRV-gE阳性率达到70%以上,PRV野毒感染仍存在较大隐患,需要引起重视。
    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临床诊断、血清学调查以及控制措施
    王礼伟, 周刚, 王萍, 李鹏
    2020, 41(3):  96-10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19
    摘要 ( 355 )   PDF (4352KB) ( 96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防控方案。方法对某发病猪群(采用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免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水平。结果根据调查、解剖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初步确诊该发病猪群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通过采取紧急免疫伪狂犬病HB2000毒株疫苗、调整免疫程序和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育肥猪死亡率从2.56%降低至0.60%;除了4周龄及12周龄猪群外,其余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水平全部下降;种公猪、8周龄、10周龄、14周龄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并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力,通过紧急免疫与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的HB2000毒株疫苗,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绵羊脱毛症的诊断和治疗
    张帆, 杨斌, 钱琳娜, 陈伟, 宋越, 王娜, 戴伶俐, 罗晓平, 刘威, 高娃, 达来宝力格, 柴春霞, 周蕾, 宋爱军, 卢岩, 赵世华, 张月梅
    2020, 41(3):  102-10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20
    摘要 ( 596 )   PDF (511KB) ( 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绵羊脱毛症通常具有一种或多种病因。通过对某羊场羊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症状初步诊断,发现有22只羊疑似发生脱毛症,再随机选择患有脱毛症的羊只共计10只,对血清中19种元素进行测定,被检血清中Zn、I含量均低于参考值,3只羊血清中Cu含量略低于参考值。根据初步诊断、寄生虫检测、血清常量及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确定该养殖场羊只脱毛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为Zn、I、Cu缺乏,补充相应元素治疗2周后,22只脱毛症病羊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青海省大通县世居牦牛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杜梅卓, 张才旦卓玛, 赵志刚, 顾冬花, 李国平, 伊平昌
    2020, 41(3):  106-1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21
    摘要 ( 351 )   PDF (904KB) ( 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调查青海省大通县部分地区世居牦牛犊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在大通县宝库乡和良教乡采集了200份3~5月龄世居牦牛犊粪样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所有样品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处理,采用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进行检测,阳性样品再用套式PCR扩增18S rDNA,并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以供虫种鉴定。结果表明:免疫荧光试验(IFT)方法镜检出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5%(3/200);阳性样品经套式PCR扩增18S rDNA后,有2份隐孢子虫样品呈阳性,扩增产物长度为500 bp,测序后将序列命名为QHDTC201901和QHDTC20190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种类鉴定发现2种隐孢子虫,分别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和牛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ovis),总感染率为1.0%(2/200)。综上提示,大通县部分地区牦牛犊存在隐孢子虫感染,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和牛隐孢子虫。该调查研究为该地区牛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临床基本数据。
    教学研究
    马睾丸石蜡切片制作前期处理条件的优化
    纳日嘎, 王希生, 神英超, 才文道力玛, 任宏, 伊敏娜, 陶力, 阿娜尔, 温德日玛, 刘桂芹, 陶娜拉, 格日乐其木格, 芒来
    2020, 41(3):  111-1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22
    摘要 ( 150 )   PDF (734KB) ( 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石蜡切片制作前期处理——固定和脱水条件。方法对比Bouin固定液与4%多聚甲醛两种不同固定液在4 ℃和室温不同时长下的固定效果;对比6 h和18 h时长的脱水效果。结果4%多聚甲醛4 ℃固定24 h后进行18 h脱水或Bouin 4 ℃或者常温固定24 h后进行6 h脱水均能达到有效支持后期石蜡切片制作的目的。结论Bouin固定液常温固定24 h后进行6 h脱水处理可作为野外采取马睾丸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最佳的前期处理方案。
    基于PBL教学法的诺贝尔奖奖史解读在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孔凡志, 王新, 孙先宇
    2020, 41(3):  116-1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23
    摘要 ( 140 )   PDF (585KB) ( 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正常动物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连接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将基于PBL教学法的诺贝尔奖奖史解读应用于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解读与课程相关的诺贝尔奖成果和给学生布置解读任务,学生分析、讨论和制定解读方案,学生以课件形式解读诺贝尔奖成果,教师总结与点评等四部分研究内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动物生理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研究——以动物生理学课程为例
    刘玉梅, 张自强, 吕琼霞, 陈晓光, 邓雯
    2020, 41(3):  120-1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24
    摘要 ( 142 )   PDF (739KB) ( 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生理学作为农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内容庞杂、抽象,知识更新快。根据动物生理学课程特点,依托超星泛雅教学平台,从课程内容设计、学生参与度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提高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马属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探讨
    王建文, 孟军, 姚新奎
    2020, 41(3):  125-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0.03.025
    摘要 ( 103 )   PDF (19061KB) ( 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属动物生产学是传统主要养马区农业科学类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基于该课程的开设现状,分析其在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题,阐释了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教学的必要性。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针对马产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结合学院其他相关课程实践经验,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构建了适宜于马属动物生产学课程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马产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