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4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栽培·分子生物学
    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张海斌, 蒙美莲, 陈有君, 叶君, 邵盈, 张婷婷, 刘坤雨
    2020, 48(2):  1-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1
    摘要 ( 405 )   PDF (1160KB) ( 7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根据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实际,探索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减少马铃薯连作障碍、遴选适宜的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绿肥作物春翻—绿肥作物夏翻—马铃薯、绿肥作物春翻—绿肥作物春翻—马铃薯、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燕麦—向日葵—马铃薯,代码分别为LCLXM、LCLCM、XXM、YXM,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块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均表现为LCLXM>LCLCM>YXM>XXM;马铃薯库活性则表现为LCLXM>LCLCM=YXM>XXM;LCLXM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较YXM和XXM处理增加了10.54%和15.46%,LCLCM处理较XXM处理增加了12.20%,YXM处理的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和产量均居中。【结论】综合考虑干物质积累、库活性和产量等各方面性状认为,适合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的轮作模式为绿肥作物春翻—绿肥作物夏翻—马铃薯、绿肥作物春翻—绿肥作物春翻—马铃薯和燕麦—向日葵—马铃薯3种轮作模式。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肥力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雷娟玮, 于晓芳, 高聚林, 马达灵, 王志刚, 孙继颖, 胡树平, 许鹏
    2020, 48(2):  8-1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2
    摘要 ( 318 )   PDF (3781KB) ( 1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改善内蒙古西部地区玉米增密增产与倒伏相矛盾的问题。【方法】以不同耕作方式提升土壤肥力为手段,设置种植密度梯度,分析不同土壤肥力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土壤肥力提升,玉米倒伏率降低。茎粗、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折断强度增加;且增加种植密度后,土壤肥力降低倒伏率的效果越加明显,先玉696和西蒙6号在低密度下,低、中、高肥力倒伏率平均较农户浅旋耕作方式(CK)分别降低0.33、1.41、2.50和0.51、1.78、2.67个百分点。增密后,分别较农户浅旋耕作方式(CK)降低0.59、1.95、3.71和0.68、2.30、3.90个百分点。提升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提高。在先玉696和西蒙6号达到最高籽粒产量时,低肥力水平平均较农户浅旋耕作方式(CK)增加0.21 t/hm2和0.26 t/hm2,中肥力增加0.73 t/hm2和0.86 t/hm2,高肥力增加1.41 t/hm2和1.68 t/hm2。【结论】通过提升土壤肥力,增加玉米茎粗、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折断强度,从而降低了倒伏率,同时增加了产量。
    越冬模式及前茬对二年生甜菜种子质量的影响
    张辉, 白晨, 张惠忠, 李晓东, 付增娟, 赵尚敏, 鄂圆圆, 郑文哲, 张自强, 王良, 张必周, 高慧
    2020, 48(2):  16-2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3
    摘要 ( 225 )   PDF (1124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获得二年生甜菜更优的采种模式。【方法】在江苏省沛县繁种基地通过比较露地越冬和窖贮越冬模式,以及露地越冬模式下前茬分别为小麦、玉米和二年生甜菜,前茬为小麦喷除草剂与不喷除草剂对二年生甜菜采种的影响。【结果】露地越冬模式下试验材料抽薹率较窖贮越冬明显提高,窖贮越冬和露地越冬试验材料的抽薹率分别为80.8%、95.2%,千粒重分别为15.27、17.87 g,发芽率分别为85.33%、93.67%,种子产量分别为1 664.80、2 072.70 kg/hm2,露地越冬模式较窖贮越冬模式下种子收获产量高出24.50%,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在露地越冬模式、不同前茬处理下,小麦、玉米、二年生甜菜前茬处理甜菜的千粒重分别为17.87、15.27、14.13 g,发芽率分别为93.67%、88.33%、83.33%,种子产量分别为2 072.70、2 422.50、1 750.65 kg/hm2,其中玉米前茬处理甜菜种子产量最高,较最低的二年生甜菜前茬处理种子产量高出38.38%;前茬喷施除草剂处理较不喷施除草剂处理对甜菜制种有抑制作用。【结论】在选择制种基地时应充分调查前茬状况,优先选择前茬不含除草剂且对地力损耗较小的地块,在越冬模式上选择露地越冬,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制种效果也较好。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H99的研究
    韩平安, 吴新荣, 孙瑞芬, 石海波, 薛春雷, 常悦, 唐宽刚, 梁亚晖, 任芹勇, 李晓东
    2020, 48(2):  21-2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4
    摘要 ( 313 )   PDF (8649KB) ( 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转基因手段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品种以解决草害问题。【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玉米自交系H99的幼胚进行遗传转化研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胚的大小、农杆菌的菌液浓度和共培养时间处理,比较分析转基因幼胚GUS的瞬时表达率。【结果】幼胚大小1.5~2.0 mm、农杆菌的侵染浓度OD600为0.4、侵染5 min、共培养3 d,GUS的瞬时表达率最高。PCR检测证明成功获得7株阳性转基因苗,且抗性鉴定实验证明转基因苗具有草铵膦抗性。【结论】为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优化和培育抗除草剂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氮肥减施、增施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对辣椒生长性状、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杨志刚, 胡栓红, 常海文, 张俊, 王勇, 左明湖, 张明, 王海水
    2020, 48(2):  27-3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5
    摘要 ( 247 )   PDF (1247KB) ( 1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增施有机肥、增施微生物菌肥对辣椒的影响,为解决辣椒化学氮肥施用量大的问题、实现节本增效提供有效技术措施。【方法】以辣椒“北星六号”为试验材料,共设9个处理,其中,以农民常规施N肥量268.8 kg/hm2为对照,设定减施N 30%、减施N 45% 2个N肥减施水平,并在2个减施N肥试验水平上分别设定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有机肥替代尿素增施微生物菌肥、纯施尿素4个处理。【结果】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施N肥30%对辣椒营养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小,其中减施N肥30%+有机肥替代尿素+增施微生物菌肥的处理T8产量最高,为40 056.0 kg/hm2;但减施N肥45%辣椒营养生长开始受限,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减施N肥量的增加,辣椒果实中的亚硝酸盐和VC含量呈降低变化趋势。减施N肥30%水平下,增施微生物菌肥、有机肥替代尿素、有机肥替代尿素增施微生物菌肥处理辣椒营养生长指标显著提高。在不同减施N肥水平下,增施微生物菌肥、有机肥替代尿素、有机肥替代尿素增施微生物菌肥处理辣椒VC含量均较纯施用尿素处理显著提高。【结论】减施N肥30%基础上采用有机肥替代尿素同时增施微生物菌肥是较优的化肥减施方案。
    煤基复混肥在模拟农田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性
    白宏伟, 索全义, 刘巍, 蔺方春
    2020, 48(2):  34-4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6
    摘要 ( 202 )   PDF (1697KB) ( 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煤基物质与化肥不同配比制备的煤基复混肥室内土柱淋溶试验来模拟其在农田土壤条件下的养分释放效应,为确定煤基复混肥在农业生产中是否对养分具有延缓释放效果及其是否对作物生长发育存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磨碎过筛的煤基物质(煤泥∶煤矸石∶风化煤=1∶2∶1)和化肥(磷酸二铵、氯化钾)制备氮磷钾总养分量分别为20%(MJF1)、25%(MJF2)和30%(MJF3)的煤基复混肥料,以普通复混肥(HF)为对照(CK),在等养分施肥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土柱淋溶得出不同时间段淋溶液养分的累积淋出率,模拟该肥料在施入农田后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过程。【结果】淋溶11 d时,与HF处理相比,MJF1、MJF2、MJF3处理的养分累积淋出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铵态氮分别降低了8.78、10.51、8.01个百分点,硝态氮分别降低了7.78、10.16、12.57个百分点,磷素分别降低了24.80、20.59、22.57个百分点,钾素分别降低了30.01、24.14、18.83个百分点;改变加入煤基物质的比例对煤基复混肥中铵态氮、磷素和钾素的养分累积淋出率动态变化规律影响不明显,但对硝态氮的养分累积淋出率动态变化规律有影响。【结论】煤基复混肥施入土壤后对氮磷钾养分的释放均有显著的延缓效果,有利于减少养分流失、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煤基复混肥的制备过程中,改变煤基物质的添加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缓释效果。
    缓释控肥对芋头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安, 常庆涛, 孙婧婧, 吴薇
    2020, 48(2):  43-5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7
    摘要 ( 390 )   PDF (2434KB) ( 1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缓释控肥施用在芋头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靖江香沙芋为试验材料,设置45%速效复合肥(F1)和47%缓释控肥(F2)2种肥料,315 kg/hm2(Y1),360 kg/hm2(Y2),405 kg/hm2(Y3),450 kg/hm2(Y4)共4种肥料用量,研究对芋头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2种肥料6月13日、7月13日平均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8月13日、9月13日则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F1各处理6月13日主要农艺性状均高于F2对应各处理,在7月13日则低于F2。总体上2种肥料用量对芋头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均无显著影响。45%速效复合肥和47%缓释控肥子孙芋产量变幅分别为13 735.20~14 245.80 kg/hm2和13 927.35~14 843.70 kg/hm2,其用量和子孙芋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228、0.35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7%缓释控肥各处理经济效益均高于45%速效复合肥对应各处理。【结论】缓释控肥与速效复合肥相比具有肥效持续时间久、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建议其用量不低于315 kg/hm2
    模拟农田条件下不同煤基物质配比对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赵才毅, 索全义, 刘巍, 刘誉, 蔺方春, 于晓雯
    2020, 48(2):  51-5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8
    摘要 ( 273 )   PDF (1360KB) ( 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施用煤基物质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使煤基废弃材料得到合理利用,使盐碱土更适宜作物生长。【方法】采用模拟田间无植物培养试验,开展了煤泥、煤矸石和风化煤3种煤基物质不同配比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值、碱化度、可溶性盐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对照相比,煤泥、煤矸石和风化煤3种煤基物质的不同配比均会降低盐碱土的容重、碱化度、pH值、可溶性盐含量、水溶性阴离子和阳离子含量。与对照相比,煤基处理的pH值最高降低了0.28个单位,碱化度最高降低13.93%。煤基物质的施用还可改变盐碱土中可溶性盐的组成,水溶性SO42-、Na+和Cl-比例升高、CO32-和HCO3-比例降低。3种煤基物质混合物随着煤泥配比比例的提高和煤矸石及风化煤配比比例的降低,水溶性K+、CO32-和HCO3-含量有降低趋势,煤泥配比最大的处理(M1处理)降低最明显。随着煤泥配比比例的降低,煤矸石和风化煤配比比例的升高,土壤碱化度、容重和孔隙度有降低趋势。【结论】煤基物质不同配比的施用均对盐碱土不良理化性状有改良效果。
    有机肥对农田土壤特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石晓华, 崔石新, 郝凯, 孔硕, 贾沙沙, 今芝, 康文钦, 樊明寿
    2020, 48(2):  58-6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09
    摘要 ( 194 )   PDF (1142KB) ( 1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减施化肥和增施有机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因对有机肥特性认识不全面,目前仍存在有机肥施用不合理的现象。综述了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供应特性、农田土壤生物学性状、养分利用效率以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并对有机肥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为降低因减少化肥施用和增施有机肥带来的作物减产和环境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现状及节水潜力分析——以内蒙古杭锦后旗为例
    陈广锋, 刘宇杰, 闫东, 白勇兴, 李贝, 刘晓燕, 白云龙, 吴勇, 高祥照, 杜森
    2020, 48(2):  65-6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0
    摘要 ( 615 )   PDF (1162KB) ( 36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揭示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现状及节水潜力,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利用杭锦后旗310户农户调研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灌溉情况。【结果】该地区小麦、玉米和向日葵灌水次数多且灌溉定额高,作物平均灌溉水生产力仅1.43 kg/m3。采用节水种植技术结合科学秋浇,三大作物每年可节水2.00亿~3.15亿m3。【结论】河套灌区农户灌溉行为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较大节水空间,可从引黄畦灌与高效节水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优化灌溉。
    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胡萝卜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韩凤英, 王勇, 于传宗, 高婧, 杨叔青, 贾瑞芳, 扈顺, 朱春侠
    2020, 48(2):  70-7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1
    摘要 ( 185 )   PDF (2537KB) ( 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明内蒙古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胡萝卜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为胡萝卜根腐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分离到5个菌株,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显示菌株均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用胡萝卜肉质根回接病原菌验证,均表现出致病性。【结论】明确了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两个地区胡萝卜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内蒙古地区3种作物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调查
    霍宏丽, 席先梅, 白全江, 张笑宇, 李楠, 王相恩
    2020, 48(2):  76-8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2
    摘要 ( 271 )   PDF (1539KB) ( 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土壤线虫种类。【方法】对内蒙古赤峰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和鄂尔多斯市马铃薯、甜菜、玉米3种作物根围5~20 cm土壤进行采样,使用改良贝尔曼漏斗法进行线虫分离,对分离到的线虫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分析其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结果】在内蒙古不同地区的10个地块中发现包括盆咽属(Panagrolaimus)、小杆属(Oscheius)、真滑刃属(Aphelenchus)、茎属(Ditylenchus)、类圆属(Strongyloides)、Auanema和拟丽突属(Acrobeloides)的线虫。【结论】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土壤线虫种类进行调查发现,不同调查地区不同作物土壤线虫数量、种类都不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监测内蒙古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相关病害预防提供参考。
    北方地区养殖水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郭二果, 李长青, 田彦峰, 韩见弘, 闫海霞, 韩冬青, 张晓娟, 敦惠霞
    2020, 48(2):  82-8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3
    摘要 ( 208 )   PDF (1148KB) ( 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北方地区养殖水还田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呼和浩特市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为例,研究养殖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养殖水6年后,土壤pH值发生明显变化,表层、中层、深层土壤pH值均高于未施用地相应层次pH值。而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土壤孔隙度变化不大。土壤重金属类元素含量总体未发生明显变化,Cu、Zn、As、Ni、Cr、Cd、Hg、Pb等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质量仍处于清洁安全状态。Cu、Ni、Cd含量在表层土壤稍有增加。施用养殖水后,土壤中硝酸盐、全钾、速效钾含量有所升高,特别是表层土壤升高趋势更明显,表层土壤硝酸盐含量是未施用地的10倍,而氨氮含量较未施用地有所降低。【结论】施用养殖水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营养元素含量均发生一定变化,土壤环境质量仍处于清洁安全状态。
    园艺·草业
    热浸处理对桃品种“绿化9号”贮藏品质的影响
    张雪丹, 王丹, 邹曼, 张静, 刘涛
    2020, 48(2):  89-9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4
    摘要 ( 248 )   PDF (1353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热浸处理对晚熟桃冷藏后常温货架期的品质保持效果。【方法】以晚熟桃“绿化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经55 ℃热浸处理2 min的桃果实在0 ℃冷藏30 d后在20 ℃常温货架期的腐烂率、呼吸速率、色泽、硬度等生理和品质变化。【结果】热浸处理桃果实在常温保鲜6 d时的腐烂率为(26.67±3.33)%、呼吸速率为(54.81± 3.44)mg CO2/(kg·h)、果面色泽亮度L值为55.86±1.81、红色a值为21.43±1.51、黄色b值为18.78±0.74、硬度为(16.81±0.51)N、固形物含量为(11.10±0.13)%、可滴定酸含量为(0.235±0.005)%。【结论】热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桃果实腐烂率,提高呼吸高峰值,保持果实色泽和硬度,促进固形物含量的升高,抑制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即热浸处理可以有效保持桃果实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
    外施赤霉素对重瓣大花萱草开花、内源激素和酶活性的影响
    陈芬, 罗桂杰, 谭军
    2020, 48(2):  96-10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5
    摘要 ( 285 )   PDF (1156KB) ( 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赤霉素(GA3)对重瓣大花萱草开花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重瓣大花萱草蕾丝方巾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叶面喷施试验,观察开花情况,比较不同处理对内源激素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重瓣大花萱草蕾丝方巾开始抽葶时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均能使花期提前、花量增加,尤其是喷施1 000 mg/kg赤霉素(GA3)处理,花期、花量显著优于对照和其他各处理,起始花期比对照提早11 d,花量是对照的127.5%;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均可提高花芽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促进花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论】采用赤霉素(GA3)叶面喷施可促进重瓣大花萱草蕾丝方巾开花、延长花期,增加花芽内源激素IAA、GA3含量,激发SOD、POD活性,实现花期调控。
    乌桕种子高效萌发及幼苗促生体系的建立
    蔡卫佳, 刘博, 王昊, 阮倩倩, 谭军
    2020, 48(2):  102-10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6
    摘要 ( 356 )   PDF (1134KB) ( 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提高乌桕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长势水平,为乌桕种苗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分析了不同溶液浸种、浸种时间以及基质类型对乌桕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用0.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4 h,播于沙壤土∶泥炭土=3∶7的基质中,乌桕种子萌发率最高;用10%食用碱浸泡24 h,播于泥炭土∶腐殖土∶珍珠岩=3∶5∶2的基质中,乌桕苗高最高。处理溶液对乌桕种子萌发率影响极显著(P<0.01),基质类型对种子萌发率影响显著(P<0.05),而浸种时间对萌发率无明显影响(P>0.05);基质类型对幼苗生长影响显著(P<0.05),而不同溶液处理及浸种时间对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改变浸种溶液、浸种时间和基质类型能明显提高乌桕发芽率和生长势。
    不同食(药)用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情况对比分析
    李亚娇, 孙国琴, 春霞, 于传宗, 冯婷婷, 宋天磊, 郭九峰, 王海燕, 庞杰
    2020, 48(2):  107-11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7
    摘要 ( 171 )   PDF (3746KB) ( 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不同食(药)用菌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情况,为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提供材料,从而有目的地选育有突出优良性状的新菌株。【方法】以5种食(药)用菌菌丝体为试验材料,利用酶解法制备5种食(药)用菌原生质体。【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原生质体释放量:桑黄zsh>草原白蘑BM1716>杏鲍菇xb>草原黑蘑hm8124-1>蟹味菇xwg;再生率:蟹味菇xwg>杏鲍菇xb>草原黑蘑hm8124-1>草原白蘑BM1716>桑黄zsh。进一步观察草原黑蘑hm8124-1的原生质体再生单个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其菌丝更加洁白、粗壮、浓密;跟踪观察6个草原白蘑BM1716原生质体再生单个菌落生长情况则出现明显差异,菌落的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不同,出现角变现象。【结论】不同食(药)用菌品种之间原生质体的释放量与再生率存在很大差异,需在后续试验中优化再生培养基。6个草原白蘑BM1716原生质体再生单个菌落生长差异非常明显,并且出现了角变现象,很有可能在原生质体分离与再生过程中发生了体细胞变异。
    内蒙古阴山北麓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的群落特征和分类
    木兰, 孙海莲, 晔薷罕, 伊风艳, 单玉梅, 温超, 张迁迁, 张国龙, 徐步云, 邱晓, 刘亚红, 赵福洲, 张璞进
    2020, 48(2):  112-11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8
    摘要 ( 257 )   PDF (1487KB) ( 1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短花针茅草原的利用现状,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短花针茅草原的群落数量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平均物种数为11种/m2,高度为10 cm,总盖度为27%,生物量干重为(100±4) 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0,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47,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短花针茅草原共调查到植物91种,分属24个科58个属,其中含种最多的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存在度大于80%的种有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细叶葱(Allium tenuissimum)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强旱生和典型旱生植物共有54种,占总物种数的59%;以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居多,各占49%和26%;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和亚洲中部成分为主,各占42%和21%。根据物种的优势度和生活型特征将短花针茅群落划分出10个群丛组和15个群丛,其中,以短花针茅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10个群丛类型,以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5个群丛类型,后者是短花针茅群落的退化类型。【结论】以退化指示种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为建群种或亚优势种的短花针茅群落在阴山北麓分布广泛,反映出短花针茅草原现阶段退化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要加强保护和给予合理的管理措施。
    水产·农业经济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内蒙古居延海大鳍鼓鳔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杨丽文, 杨艳平, 罗旭光
    2020, 48(2):  120-12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19
    摘要 ( 209 )   PDF (1223KB) ( 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居延海大鳍鼓鳔鳅(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 macroptera)群体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方法】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为主,对分布于内蒙古居延海的52个大鳍鼓鳔鳅野生群体的主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它们的序列特征,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结果】经PCR扩增得到大鳍鼓鳔鳅野生群体的Cytb 基因序列,全长1 097 bp,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16个多态位点,仅占分析总位点数的1.5%。种内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716,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2 7。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52个样品中的D37、D43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形成1个分支,其余50个标本的Cytb基因为主流进化分支,单独形成另1个分支,表明不同样品Cytb基因正在逐步进化。【结论】对内蒙古居延海52个大鳍鼓鳔鳅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有利于丰富内蒙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广义资本深化的中介作用
    李师师, 杨洋, 夏钦, 吴云霞
    2020, 48(2):  126-13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2.20
    摘要 ( 168 )   PDF (1164KB) ( 9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背景下影响我国农业产出持续增长的原因。【方法】从广义资本深化视角出发,阐述了劳动力转移、广义资本深化对农业产出增长影响的理论逻辑,提出4个理论假设,使用2004—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广义资本深化的中介效应是否显著。【结果】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深化在劳动力转移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中部地区不起作用;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深化受到物质资本深化的调节发挥了有调节的中介作用,而中部地区仅存在调节效应。【结论】广义资本深化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显著,在中部地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