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4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
    基因枪介导抗草甘膦基因对玉米自交系A188的遗传转化
    韩平安, 吴新荣, 孙瑞芬, 常悦, 石海波, 唐宽刚, 梁亚晖, 李晓东
    2020, 48(6):  1-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1
    摘要 ( 482 )   PDF (2254KB) ( 1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有效利用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种质材料,进一步完善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方法】 采用基因枪对玉米自交系A188幼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实施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胚的大小、除草剂浓度,比较分析愈伤组织诱导率。【结果】 玉米幼胚大小为1.5~2.0 mm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93.3%);双丙氨膦浓度为3 mg/L时是除草剂最佳筛选浓度;PCR检测证明得到5株转基因苗,同时转基因苗抗性鉴定试验表现出较强草甘膦抗性。【结论】 建立基因枪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为培育抗除草剂玉米种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光系统活性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
    李树青, 任鹏达, 李连国, 孙聪, 郭金丽
    2020, 48(6):  6-1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2
    摘要 ( 340 )   PDF (874KB) ( 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光系统活性及其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揭示干旱胁迫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方法】 以蒙原欧李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控水方式进行干旱胁迫,通过研究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和超微弱发光的变化,探索光系统活性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结果】 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欧李叶片的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PSⅡ潜在活性(Fv/F0)、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天线热耗散能量(D)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均高于对照;超微弱发光强度(UWL)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相关性分析显示,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强度(UWL)与欧李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天线转化效率(Fv′/Fm′)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天线热耗散能量(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的光系统活性较对照下降,超微弱发光强度随之下降;超微弱发光强度随着光系统活性的下降而下降,说明超微弱发光的产生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超微弱发光强度变化与光系统活性的强弱有关。
    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种质资源
    大兴安岭岭东温凉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及籽粒含水率对粒收质量的影响
    赵瑞霞, 石海波, 梁红伟, 李惠智, 李强, 邹菲, 张静, 张来厚, 魏淑丽, 侯旭光
    2020, 48(6):  13-2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3
    摘要 ( 493 )   PDF (1629KB) ( 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大兴安岭岭东温凉区适宜玉 米机械粒收品种,推动玉米机械化粒收技术在岭东温凉区的推广应用。【方法】 2017- 2019年在岭东温凉区开展了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3年70个品次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站秆期、产量、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等进行测定。【结果】 3年收获期籽粒含水率≤25.0%的品种仅占14.3%,适宜机械粒收品种匮乏;以籽粒含水率和产量双向平均法作图,结合机械粒收性状指标,筛选出产量.高、籽粒含水率低、符合机械粒收性状的品种有德美亚1号、J6518、利合228、仁合319;该地区9月正值玉米成熟、籽粒脱水的重要时期,降雨分布、降雨量、降雨天数、大气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玉米籽粒脱水的主要因素;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收获时70个品次籽粒含水率3年平均为29.0%,区间22.2%~35.8%,籽粒含水率总体偏高;籽粒含水率在23.0%~25.0%时籽粒破碎率最低(≤2.0%)。【结论】 岭东温凉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活动积温的选择应控制在2 300 C以内;籽粒含水率是影响粒收质量的关键。
    深松对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雷
    2020, 48(6):  22-2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4
    摘要 ( 413 )   PDF (622KB) ( 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深松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调节作用,为春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以伟科702、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种植密度为45 000、60 000、75 000、90 000 株/hm2 ,并设深松和不深松两个处理,以不深松处理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深松对不同种植密度春玉米植株冠层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在4个种植密度水平下,采用深松处理均提高了春玉米冠层LAI、ChlT、Pn、Tr等光合性能指标水平,有效增加了有效穂数、穗粒数、千粒重指标,深松较不深松处理增加幅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大。伟科702、先玉335在75 000株/hm2时深松处理产量达到最大值,较不深松处理产量最大值分别增产9.08%、7.82%。【结论】 伟科702、先玉335在75 000株/hm2种植密度时采用深松处理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深松效果最好,最大程度发挥品种的增产潜能。
    荷兰马铃薯品种在西辽河流域的适应性评价
    宋昌海, 姜超, 王璐, 王炜, 窦杰凤, 焦玉光, 于卓
    2020, 48(6):  30-3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5
    摘要 ( 393 )   PDF (612KB) ( 1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出适宜在西辽河流域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方法】 以主栽品种克新1号为对照,采用对比法对高产、优质、薯型好、抗性强的7个荷兰马铃薯新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以丰产性、商品性、品质性状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观测,其他的品种特性作为参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7个马铃薯品种在西辽河流域生长发育表现良好,各品种商品薯率为76.19%~90.32%。Panamera产量最高,为32 468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1);Lucinda产量次之,为31 007 kg/hm2,亦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1)。各品种淀粉含量变幅为12.44%~15.14%,其中,Lucinda淀粉含量最高,为15.14%,Memphis次之,为14.22%,这两个品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1)。【结论】 Panamera和Lucinda这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西辽河流域推广。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
    不同改良措施对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性质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白勇兴, 慕宗杰, 赵举, 赵强, 刘晓燕, 栗艳芳, 卢旭东, 景宇鹏, 李跃进
    2020, 48(6):  37-4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6
    摘要 ( 200 )   PDF (974KB) ( 10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 以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5种改良措施对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含量变化及向日葵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不同改良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盐碱化指标,增加土壤孔隙度,其中磷石膏+明沙+有机肥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较常规施肥处理(对照)土壤容重降低10.27%,孔隙度增大13.00%;土壤pH值、碱化度分别下降了7.17%、12.49%,土壤脱盐率为42.96%。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单施有机肥、磷石膏+明沙+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06%~11.29%、27.43%~28.24%;除明沙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向日葵株高和茎粗均显著高于对照,且磷石膏+明沙+有机肥处理向日葵产量最高,为3 142.69 kg/hm2,较对照增产35.76%。【结论】 磷石膏+明沙+有机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为磷石膏+有机肥,而明沙处理对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善效果最差,该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改良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结球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红波, 乔志刚, 王永铭, 任永红, 胡丽英, 刘林贵, 冯艳茹, 庞琢
    2020, 48(6):  45-4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7
    摘要 ( 393 )   PDF (554KB) ( 1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肥在结球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筛选出效果显著的菌肥产品,从而为微生物菌肥在生产中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球白菜品种娃娃白为材料,研究5种微生物菌肥对其产量、净菜率、VC含量的影响。【结果】 施用微生物菌肥后结球白菜平均净菜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对照)处理,其中处理4(施用菌中菌菌肥)及处理6(施用菌体碳复合微生物肥料)分别比对照增产17.32%和16.34%;各处理结球白菜的净菜率均得到提高,在施用微生物菌肥后商品菜的净菜率比对照提高5.86~7.39个百分点;处理2(施用冀微多抗菌肥)、处理3(施用冀微生根菌肥)和处理4(施用菌中菌菌肥)的商品菜VC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32%、10.24%和8.29%。【结论】 5种微生物菌肥中增产效果显著的为菌中菌菌肥及菌体碳复合微生物肥料,而不同微生物菌肥较常规施肥都会提高结球白菜的净菜率和商品菜VC含量。
    增施硼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强, 苏二虎, 陈广平, 赵晓宇, 贾利敏, 冯小慧, 王雪娇
    2020, 48(6):  50-5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8
    摘要 ( 528 )   PDF (779KB) ( 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大豆增施硼肥的最佳生育时期,为该地区大豆水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蒙科豆9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在开花期(BR1)、结荚期(BR3)、鼓粒期(BR5)、开花期+鼓粒期(BR1R3)4种生育时期增施硼肥,与传统耕作(CK)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等指标相比,并进行投入产出核算,计算经济效益。【结果】 不同处理增施硼肥对大豆生育日数、主茎节数影响不显著(P>0.05),BR1R3处理株高显著高于CK(P<0.05),BR1、BR3、BR1R3处理有效分枝数均显著高于CK(P<0.05)。各处理间大豆干物质积累量与SPAD值表现为BR1R3>BR1>BR3>BR5>CK,BR1R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SPAD值增加最显著(P<0.05),较CK增加12.5%和7.2%。各处理间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大豆不同生育期增施硼肥对产量的影响规律为:BR1R3> BR1>BR3>BR5>CK,BR1R3、BR1、BR3处理的产量与CK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497、329、234 kg/hm2,BR1R3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较CK增加最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收入情况BR1R3、BR1、BR3较CK增效分别为15.5%、12.1%、7.0%,增收1 386.0、1 078.5、622.5元/hm2。【结论】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地区大豆种植增施硼肥的最佳时期是开花期和结荚期,两个时期同时增施增产效果最显著,增收增效效果最佳,鼓粒期增施硼肥效果不显著。
    纳米膜有机废弃物堆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张向前, 路战远, 程玉臣, 张德健, 马瑞强, 慕宗杰, 焦晓辉, 郭世乾
    2020, 48(6):  56-6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09
    摘要 ( 423 )   PDF (797KB) ( 1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机废弃物堆沤技术是保证有机肥质量的关键,而纳米膜堆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有机废弃物堆沤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文章介绍了纳米膜有机废弃物堆沤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环节的参数及指标。将该技术与其他有机废弃物堆沤技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纳米膜有机废弃物堆沤技术具有环保无臭、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发酵周期短等优点,同时还可依托其高温发酵联动技术杀死病原菌、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不受季节限制,随时可以进行有机废弃物的发酵堆沤,适用于大中小型养殖场,是第三代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体系。
    荒漠草原药用植物生境土壤养分与土壤粒径分析
    陈红霞, 包翔, 刘果厚, 兰庆
    2020, 48(6):  62-6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0
    摘要 ( 279 )   PDF (1146KB) ( 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荒漠草原地区药用植物适生土壤环境及生长发育过程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荒漠草原地区苦豆子、牛心朴子、香青兰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速效养分、pH值、土壤粒径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结果】 3种药用植物苦豆子、牛心朴子、香青兰生长土壤pH值为9.11~10.35,碱解氮含量分别为5.13、2.37 .7.10 mg/kg,速效磷含量分别为3.05、6.74、3.13 mg/kg,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14.52、117.48、181.69 mg/kg;砂粒含量分别为83.41% .87.29%、84.77%。各药用植物生长土壤粒径曲线均为双峰型,牛心朴子生长土壤在1 000μm处具有最高值。0~10cm土层牛心朴子生长土壤均匀度较好,10~20、20~30cm土层香青兰生长土壤均匀度较好。【结论】 苦豆子、牛心朴子、香青兰适宜生长于碱性土壤环境,土壤质地为砂土,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其他速效养分含量低于适宜水平。牛心朴子生长土壤颗粒粗大,土壤颗粒有粗粒化的趋势,存在沙化的威胁。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残膜对棉花苗期氮平衡指数与耗水量的影响
    朱珠, 姚宝林, 李男, 王世昌, 文豪
    2020, 48(6):  68-7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1
    摘要 ( 151 )   PDF (2251KB) ( 7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疆南疆地区残膜棉田利用微咸水灌溉的适宜电导率阈值,明确在残膜土壤棉花苗期微咸水代替淡水灌溉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试验采用土壤残膜量、灌溉水控制下限、土壤容重和灌溉水电导率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开展盆栽试验,分析试验因子对棉花苗期叶绿素含量、氮平衡指数与耗水量的影响。【结果】 灌溉水电导率是影响棉花苗期叶绿素含量和氮平衡指数的主要因素。随着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叶绿素含量由41.67 μg/cm2降低至33.18 μg/cm2,氮平衡指数由60.52减少至39.20。灌水后第1天,随着残膜量的增加,土壤耗水量由6.68%增加至8.13%;随着灌溉水控制下限的增加,土壤耗水量由7.13 %增加至8.10%;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土壤耗水量由7.59%降低至7.39%;随着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土壤耗水量先增加后降低,由7.12%增加至7.69%再降低至7.54%。【结论】 在南疆地区残膜棉田增加灌溉水电导率和土壤残膜量会降低棉花苗期叶绿素含量、氮平衡指数,增加土壤无效耗水。在残膜土壤中,残膜量240 kg/hm2、灌溉水电导率2 500 μS/cm为适宜灌溉水电导率阈值。叶绿素含量和氮平衡指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优因子组合为残膜量240 kg/hm2、灌溉水控制下限至60%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1.3 g/cm3、灌溉水电导率2 500 μS/cm。
    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呼和浩特地区苹果和梨果实轮纹病抗性评价
    孙平平, 石雅君, 张磊, 李小燕, 马强, 李正男
    2020, 48(6):  76-8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2
    摘要 ( 593 )   PDF (763KB) ( 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苹果、梨果实对轮纹病的抗性,为寒、旱地区拮抗轮纹病种质资源研究和抗病品种繁育提供基础。【方法】 以秋香和富士为对照,对苹果、梨果实接种轮纹病菌后,测定果实的感病率、病斑直径、病斑扩展速率等指标,评价了苹果(金红、沈农2号、绿红宝、鸡心果、火焰海棠)以及苹果梨和早酥梨7种呼和浩特地区苹果和梨果实对轮纹病的抗病性,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了轮纹病侵染感病和抗病品种的显微结构。【结果】 苹果梨、火焰海棠为轮纹病的高感品种,绿红宝、金红、鸡心果和早酥梨为中感品种,富士和秋香为中抗品种,沈农2号为抗病品种。显微结构观察结果验证火焰海棠为感病品种,沈农2号为抗病品种。【结论】 呼和浩特地区的火焰海棠和苹果梨为轮纹病的高感品种,沈农2号为高抗品种。
    水稻藤仓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分析
    张智慧, 金倩, 王夏雯, 王飞飞, 王信海
    2020, 48(6):  81-8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3
    摘要 ( 316 )   PDF (643KB) ( 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水稻藤仓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明确其抗药性机理。【方法】 分别检测氰烯菌酯对采自江苏省宿迁地区的86株水稻恶苗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从中选取2株抗性菌株和2株敏感菌株,进行室内毒力、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测定,并对其myosin5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68%藤仓镰孢菌对氰烯菌酯MIC>5 μg/mL。供试菌株Sq6、Sq12为抗药性菌株;Sq15、Sq20为敏感菌株,其菌丝生长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Sq12和Sq20的产孢量显著高于Sq6和Sq15(P<0.05)。通过对myosin5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氰烯菌酯抗药性菌株(Sq6、Sq12)在326位密码子由精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结论】 宿迁地区水稻藤仓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频率为68%,在使用氰烯菌酯进行种子处理时,需考虑用药的频次和用量,减少或者延缓田间抗药性的产生。
    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张婷婷, 王丽芳, 张德健, 敦惠霞
    2020, 48(6):  87-9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4
    摘要 ( 528 )   PDF (698KB) ( 1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会显著影响农田土壤的质量。为提高土壤质量,需明确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及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免耕、秸秆覆盖、施用肥料、集约化管理、农药及重金属胁迫等土壤管理措施和土壤理化性质、生长季节、植被覆盖等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认为,免耕、秸秆覆盖、施用肥料、集约化管理、植被覆盖等均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有积极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季节不同对其影响也不同,夏季微生物生长代谢较冬季旺盛;农药的过量施用及重金属胁迫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对农田土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园艺·草业
    不同发芽床对赤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花梅, 尹大保, 那亚, 春霞, 王俊杰
    2020, 48(6):  93-9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5
    摘要 ( 307 )   PDF (778KB) ( 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发芽床对不同颜色赤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纸上、纸间、沙上、沙间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赤瓟种子萌发,探讨不同颜色赤瓟种子在不同发芽床上的萌发规律。【结果】 黑色赤瓟种子在纸间发芽床上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灰色赤瓟种子,依次为纸间>沙上>纸上>沙间;两个不同颜色赤瓟种子萌发后期,灰色种子沙上发芽床的胚根生长比黑色种子快,而沙间发芽床的赤瓟种子没有萌发;通过育苗培养,黑色种子的叶长和叶宽均大于灰色种子。【结论】 两个不同颜色的赤瓟种子在纸间发芽床和沙上发芽床的发芽较好,黑色种子的苗期长势较灰色种子更为突出。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野生金莲花种子发芽率及生长性状的影响
    张娟, 刘佳星, 王建民, 张雅楠, 苏慧明, 张向军
    2020, 48(6):  98-10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6
    摘要 ( 228 )   PDF (594KB) ( 9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赤霉素(GA3)对野生金莲花种子发芽的最适浓度及GA3处理野生金莲花的植株生长情况。【方法】 试验采用GA3处理金莲花种子,共设4个处理,即分别配制成浓度为400、500、600 mg/L的GA3溶液,蒸馏水为对照(CK)。待其发芽后对植株进行发芽率、物候期和生长性状调查。【结果】 蒸馏水(CK)处理下的金莲花种子发芽率极低,为1%;600 mg/L赤霉素处理下金莲花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55%。蒸馏水浸泡种子12 h时,金莲花种子吸水率达80.6%,到达平台期;在引种的第1年,金莲花的株高、冠幅、主茎数、侧枝数、花直径、花被数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结论】 蒸馏水浸泡的种子发芽率极低,必须经过赤霉素处理,野生金莲花种子才能达到一定的发芽率;4个处理中,赤霉素浓度最高的处理发芽率最高,但其对植株后续长势的影响并非呈现正相关;影响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因素并非其透水性;引种后的金莲花群体变异性较高,建议长期培育以提高其稳定性,从而使其成为能规模化种植的品种。
    结缕草属植物抗旱性评价
    方敏彦, 章明, 周猛
    2020, 48(6):  103-10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7
    摘要 ( 198 )   PDF (1108KB) ( 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前期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对5种不同生境结缕草属植物进行抗旱性评价。【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法,通过枯黄率、叶片含水量、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指标变化情况判断植物的抗旱性。【结果】 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种结缕草枯黄率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a/b逐渐降低,15%PEG-6000处理的结缕草生理指标受到严重影响。由隶属函数值可知,5种不同结缕草的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7>8H>M11>M14>M1。【结论】 不同生境下的5种结缕草属植物能够筛选出抗旱品种,可进一步应用于自然状态下干旱地区的推广种植。
    农业气象·农业信息技术
    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尹春艳, 赵举, 戚迎龙, 李彬, 张宇, 刘虎, 刘晓宇
    2020, 48(6):  108-11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8
    摘要 ( 161 )   PDF (868KB) ( 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从而准确估算未来当地干旱变化趋势,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节水。【方法】 采用距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1973—2018年6个气象要素(日平均最高温度、日平均最低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日照时数、降水量)对干燥度指数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干燥度指数变化。【结果】 兴安盟岭南地区年干燥度指数为 1.80~7.02,多年平均值为3.50;干燥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为7.02,次大值出现在2001年,为5.69;最小值出现在1998年,为1.80,次小值出现在1991年,为1.97。通过距平分析,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增加0.1(P<0.01),气候呈变干趋势;在各气候因子对干燥度指数的逐步回归分析中,日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降水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依次为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最低温度,应用回归方程估测干燥度指数可靠程度总贡献达到了86.31%。【结论】 兴安盟岭南地区1973—2018年有整体变干的趋势,干燥度指数对平均风速最敏感;平均风速减少是引起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分析
    闫梦川, 魏东岚, 吴云霞
    2020, 48(6):  114-11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19
    摘要 ( 930 )   PDF (475KB) ( 1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东北三省(以下简称东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方法】 采用决策树法,基于MOD13Q1数据,结合农作物物候数据和东三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对东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5年东三省玉米和大豆的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增长,斑块密度持续下降,斑块聚合度在整体上呈增加趋势。2000—2010年东三省水稻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增长,斑块密度持续减少;2010—2015年水稻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2000—2015年水稻斑块聚合度处于稳定状态。【结论】 从种植结构来看,2000年大豆是东三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05—2015年玉米是东三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从种植格局来看,东三省玉米和大豆的种植一直比较集中,水稻种植在2010—2015年出现轻微的破碎化现象,但整体上相对集中。
    多源遥感数据特征优选的大兴安岭沿麓不同农作物提取
    于利峰, 乌兰吐雅, 李继辉, 于伟卓, 敦惠霞
    2020, 48(6):  119-12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20
    摘要 ( 170 )   PDF (32315KB) ( 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提取,旨在为多云多雨条件下、跨气候带区域和高寒旱作农业区大尺度农作物提取应用提供解决方案。【方法】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采用以Sentinel-1和 Sentinel-2为主的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提取。利用Boxcar滤波后Sentinel-1多极化数据构建时序数据集;获取Sentinel-2 TOA生长季数据,合成为最小云量影像并计算多种遥感指数特征;将地形因素和地表覆盖作为分类辅助数据,结合地面样本数据应用到随机森林分类器中,获取10 m精度的作物分布图,通过评估分类精度和分类贡献水平,将特征优选后的数据集用以提取研究区农作物分布,并分析农作物的分布特征。【结果】 通过将雷达数据和光学数据进行组合(VVB+VHB+M+I+T+L)得到87.41%的农作物分类精度,比单独的组合(VVB+VHB、M+I+T+L)提取结果分别提高了7.58%和7.88%;使用500树的分类精度最高,当决策树的数量超过或不足500时,分类精度都有所下降,过多的决策树并没有提高分类器的性能;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特征波段重要性排名前24位组成的数据集提取的农作物总体精度为87.76%,Kappa系数为0.86。【结论】 该研究结果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农作物分布图,可实现常规业务化监测,能够为农作物遥感调查提供有效手段。
    内蒙古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任婷婷, 辛庆强, 吕猷, 赵俊利
    2020, 48(6):  129-13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6.21
    摘要 ( 124 )   PDF (948KB) ( 8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内蒙古农业知识服务智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在内蒙古智慧农业研究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技术示范。【方法】 整个平台围绕农业各产业的指标本体构建。梳理各相关产业的指标本体体系以及指标量化数据,并对不同量化指标的多维度文本进行解读。【结果】 平台以异构多维、多源大数据融通管理为基础支撑,围绕大数据报告智能化生成业务,通过建立内蒙古农业大数据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形成指标本体,基于本体实现了各种维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结论】 农业知识服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农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信息化,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还可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养、技术技能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