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种质资源·作物遗传育种
    基于SSR标记的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赵尚敏, 李晓东, 付增娟, 鄂圆圆, 张辉, 王良, 张自强, 郑文哲, 张必周, 白晨, 张惠忠
    2021, 49(1):  1-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1
    摘要 ( 392 )   PDF (1051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拓展甜菜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途径,组配优良杂交组合,进一步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方法】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0份甜菜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采用CTAB法提取甜菜基因组DNA,用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12对SSR引物对提取的70份甜菜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使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0份甜菜资源材料中扩增出5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观察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33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6~0.60,平均为0.22;期望杂合度(He)为0.15~0.97,平均为 0.69,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0~0.96,平均为0.65。根据SSR标记数据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在K=6时,将70份甜菜种质分为6个亚群,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对应。【结论】 该研究进一步反映了70份甜菜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背景及内在的遗传结构,为今后育种工作中甜菜资源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青贮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估的比较分析
    丁宁, 张玉强, 张慎举
    2021, 49(1):  10-1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2
    摘要 ( 311 )   PDF (565KB) ( 1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综合评估青贮玉米新品种的优劣,为青贮玉米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2014年国家黄淮海地区青贮玉米区域试验12个参试种的13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用最大差异率法和区分度法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参试种都能做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估,其中,大京九26青贮玉米品种生物干重18 742.5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2.5%,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两种综合评估法排序均居第1位,表现为生育期适中、抗倒伏、抗小斑病、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12个参试种生物干重方差分析结果排序依次为V9>V1>V10>V7>V3>V5>V12>V4>V2>V8>V11>V6,各参试种生物干重排名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排序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1、0.902 1,表明两种综合分析方法都能真实地反映青贮玉米品种的优劣;DTOPSIS法Ci最大差异率达84.6%、区分度0.733 3,优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论】 DTOPSIS法较易区分参试种的优劣,是一种综合评估青贮玉米品种的较好方法。
    新疆塔额垦区优质抗病甜菜新品种适应性评价
    罗静静, 王贺亚, 王康, 王付成, 王霞, 崔瑜, 白如霄, 杨哲
    2021, 49(1):  17-2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3
    摘要 ( 621 )   PDF (524KB) ( 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适宜新疆塔额垦区种植的优质抗病甜菜新品种。【方法】 在甜菜4年连作病圃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进行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处理3次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Beta796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9个甜菜品种KWS7748、KWS9968、KWS9899、KWS9962、KWS0066、KWS3410、KWS3354、Beta468、KWS5599进行品种适应性及抗病性、根产量、产糖量等性状的综合分析。【结果】 品种KWS7748、Beta468的抗病性、根产量、产糖量等性状表现突出,均优于对照品种Beta796。品种KWS7748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Beta796高43.15%和43.50%,品种Beta468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Beta796高25.83%和34.47%。【结论】 品种KWS7748、Beta468较适宜塔额垦区种植,可以在该地区示范推广。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灌溉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春玉米花期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小忠, 孙继颖, 高聚林, 刘剑, 王志刚, 胡树平, 包海柱, 于晓芳, 田甜
    2021, 49(1):  23-3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4
    摘要 ( 324 )   PDF (4739KB) ( 7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土默特川平原灌区春玉米植株群体冠层高效协调的灌溉量和种植密度互作模式。【方法】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灌溉梯度及种植密度两个试验因素,灌溉量设置正常灌溉(75%田间持水量,S1)及中度水分胁迫(45%田间持水量,S2)两个水分梯度,种植密度设置7.5万株/hm2(M1)和10.5万株/hm2(M2)两个密度处理,并于水分胁迫处理后,取样测定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及春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分析灌溉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花期植株光合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灌溉(S1)相比,中度水分胁迫(S2)显著降低春玉米的籽粒产量、全生育期耗水量(ET)、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溉水生产效率(IWPE)、干物质积累量(P<0.05);与正常灌溉结合7.5 万株/hm2处理(S1M1)相比,正常灌溉结合10.5 万株/hm2处理(S1M2)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降低2.859、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0.033、光合性能指数(PI)降低0.882、净光合速率(Pn)降低2.130 μmol/(m2·s)、蒸腾速率(Tr)降低1.153 μmol/(m2·s)、气孔导度(Gs)降低0.054 μmol/(m2·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增加的趋势,与S1M1处理相比,S1M2处理的WUEL增加0.492 μmol/mmol;籽粒产量与Fv/FmPn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88%和92%,在品种筛选时优先考虑Fv/FmPn。春玉米花期中度水分胁迫及高密度种植可显著降低植株光合性能和籽粒产量(P<0.05)。【结论】 土默特川平原灌区春玉米在正常灌溉结合10.5 万株/hm2种植密度处理(S1M2)下植株群体间协调性能良好,籽粒产量达11 507.79 kg/hm2
    种植密度与株行距配置对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影响
    孙祥春, 苗三明, 王雪娇, 张艳, 樊秀荣, 孙秀云, 王艳军, 高海燕, 赵晓宇, 李强
    2021, 49(1):  34-3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5
    摘要 ( 239 )   PDF (546KB) ( 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最佳种植密度与株行距配置,为该地区食用向日葵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种植密度21 000、24 000、27 000、30 000、33 000 株/hm2;大行距1.00、1.10、1.20 m,小行距固定为0.40 m,按照种植密度和行距确定各处理株距在0.38~0.68 m,比较分析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种植密度与株行距的最佳配置方案。【结果】 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最佳种植密度与株行距配置为种植密度27 000 株/hm2,株行距配置为大行距1.20 m、小行距0.40 m、株距0.46 m时, 产量最高,为4 729.3 kg/hm2,与各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经济效益最高,为34 996.8 元/hm2;其次为种植密度27 000 株/hm2,株行距配置为大行距1.10 m、小行距0.40 m、株距0.49 m时,产量为4 671.5 kg/hm2,经济效益为31 858.6 元/hm2。【结论】 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确定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7 000 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为大行距1.20 m、小行距0.40 m、株距0.46 m。
    大兴安岭南麓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廉博, 王雪娇, 苏二虎, 赵晓宇, 李金龙, 陈广平, 贾利敏, 李强
    2021, 49(1):  40-4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6
    摘要 ( 337 )   PDF (1278KB) ( 1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大豆最佳栽培模式,为该地区大豆密植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蒙豆1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9年设置大豆大垄高台垄上三行(110 cm大垄,RBH),垄上三行窄沟密植(65 cm垄上三行,RNC),垄三栽培(65 cm垄上双行,CK)3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分析大豆农艺性状、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要素指标,并进行投入产出核算,计算增效增收情况。【结果】 各处理间大豆营养生长天数、生殖生长天数、生育期与主茎节数差异不显著(P>0.05),株高、底荚高度均表现为RNC>RBH>CK,有效分枝数表现为CK显著高于RNC、RBH处理(P<0.05)。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表现为RBH>RNC>CK;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RBH处理SPAD值显著高于RNC、CK处理(P<0.05),RBH处理3年较CK分别增加了9.3%、7.0%、8.6 %。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表现为RNC>RBH>CK,RNC处理叶面积指数增加效果最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表现为RBH>RNC>CK。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表现为RBH>CK>RNC。百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表现为RBH>RNC>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2019年RBH处理大豆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增加最显著,较RNC、CK处理分别增加665.2、403.0 kg/hm2。不同栽培模式收入情况表现为RBH>RNC>CK,RBH、RNC处理较CK平均增幅分别为18.00%、2.67%,平均增收1 392.0、190.4 元/hm2。【结论】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大豆增产增效最佳栽培模式为大垄高台垄上三行(110 cm大垄,RBH)栽培模式。
    不同外源激素对甜荞开花结实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金晓蕾, 罗中旺, 谢锐, 辛万和, 房永雨
    2021, 49(1):  47-52.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7
    摘要 ( 303 )   PDF (1713KB) ( 6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揭示不同外源激素对提高甜荞结实粒数及光合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品种北早生和赤甜荞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100、150、200 mg/L)的多效唑(PP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甜荞幼苗期不同时间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粉育性、柱头可授性、光合参数、甜荞开花数及结实粒数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清水)相比,PP333处理浓度为100 mg/L时增加结实粒数最多,2个品种平均较对照增加20.3%;6-BA处理浓度为150 mg/L时增加结实粒数最多,2个品种平均较对照增加47.9%。喷施PP333和6-BA在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盛花期胞间CO2浓度均较对照增加;喷施PP333蒸腾速率较对照增加、气孔导度较对照降低,喷施6-BA与喷施PP333效果相反。【结论】 在甜荞第2片真叶期进行100 mg/L PP333或150 mg/L 6-BA处理可以提高花粉可育率、柱头可授性和单株结实数,提高光合性能。
    土壤肥料·农业生态环境
    不同氮钾配比对马铃薯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狄彩霞, 李秀萍, 栗艳芳, 李宝贺, 莎娜, 李彬, 赵举
    2021, 49(1):  53-5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8
    摘要 ( 346 )   PDF (696KB) ( 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半干旱地区高垄滴灌条件下不同氮钾配比对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根系相关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增产的氮钾组合。【方法】 以武川旱作试验站为试验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氮钾配比9个处理下马铃薯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形态指标、商品薯率和产量。【结果】 N12K15处理下马铃薯根系活力和根系总吸收面积最高,与其他处理(根系活力除N12K18处理外)相比差异显著(P<0.05)。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尖数以根系直径0~0.5 mm最高,占根系总长度的35.7%~47.3%、占根系表面积的57.7%~71.4%、占总根尖数的89.7%~94.6%。马铃薯根系体积随根系直径增加而增加,以根系直径>4.5 mm的根系体积占比最高,达51.6%~56.0%。根冠比以N12K15处理最高,为0.67。N12K15处理商品薯数、商品薯总重、商品薯率、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N6K15处理和N6K18处理较N6K12处理有效提高商品薯数达6.5%~29.9%,商品薯总重增加10.7%~32.2%,产量提高14.2%~30.1%。【结论】 在武川旱作试验站高垄滴灌条件下,N12K15处理对马铃薯根系生长及产量增加作用较为显著。
    追施尿素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徐庆全, 崔凤娟
    2021, 49(1):  60-6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09
    摘要 ( 551 )   PDF (748KB) ( 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追施尿素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通早2号和通杂13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3个梯度水平:0(N0)、112.5 kg/hm2(N1)、225.0 kg/hm2(N2),分析追施不同用量尿素下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干物质占比、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及产量。【结果】 高粱追施尿素比不追施尿素的生育期均延长。施尿素量为225.0 kg/hm2时,通早2号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19 141.78 kg/hm2,穗部干物质占比为成熟期最大(56.96%);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最高(85.32%);籽粒产量达5 101.48 kg/hm2。施尿素量为112.5 kg/hm2时,通杂139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23 369.33 kg/hm2,穗部干物质占比为成熟期最大(55.61%);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最高(89.87%);籽粒产量达7 788.21 kg/hm2。【结论】 通早2号追施尿素量为225.0 kg/hm2、通杂139追施尿素量为112.5 kg/hm2时,可有效增加高粱干物质积累量、提升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提高产量。
    弱光照下喷施有机碳肥对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
    孙蕾, 索全义, 赵海宏, 陈淑慧, 康文钦
    2021, 49(1):  65-7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0
    摘要 ( 362 )   PDF (774KB) ( 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弱光照下喷施不同有机碳肥对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为有机碳肥在不良条件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拔节期进行遮光控制(自然光照的60%),叶面喷施蔗糖(SUC)、腐植酸(HA)、氨基酸(AA),喷施清水(W)为对照,喷施后的2、5、10 d进行光合指标和光合产物的测定。【结果】 弱光照下,喷施SUC、HA和AA 10 d后小麦SPAD值分别较对照提高4.03%、3.63%、3.51%;喷施SUC、HA和AA 2 d后净光合速率(Pn)分别较对照提高32.04%、20.61%、23.91%,5 d后分别较对照提高34.30%、9.76%、4.75%,喷施SUC 10 d后Pn为对照的2.5倍,且差异显著(P<0.05);喷施SUC 5 d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分别较对照提高13.81%、30.07%、14.03%。喷施SUC、HA和AA 10 d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3.20%、18.90%和31.96%,蔗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1.04%、43.56%和22.70%。【结论】 叶面喷施有机碳肥可以弥补小麦光照不足导致的碳代谢受阻,从而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光合产物含量。
    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特性及其对水稻旱作产量的影响
    刘会, 刘宏金, 王金玲, 武岩, 刘波, 孙德华, 郭晓宇, 春兰, 刘俊鹏
    2021, 49(1):  71-7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1
    摘要 ( 475 )   PDF (632KB) ( 1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水稻旱作栽培模式下不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实用效果。【方法】 以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T1、T2、T3、T4、T5、T6)和1种普通地膜(CK)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填埋试验和水稻旱作覆膜栽培试验,监测各处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并分析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水稻旱作产量的影响。【结果】 田间填埋试验中,填埋90 d后,T5处理全部进入碎裂期,T1和T2处理大部分进入碎裂期,且均已无强度和弹性;T6处理进入大裂期,降解速度最慢,且仍少有弹性。填埋180 d后,T1、T3、T4和T5处理进入无膜期,T2和T6处理仍处于碎裂期,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均已无强度和弹性。填埋365 d后,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全部降解。CK自填埋开始至填埋365 d后均未出现降解现象,且强度和弹性无变化。水稻旱作覆膜栽培试验中,与其他处理相比,T6处理于覆膜后100 d(8月6日)进入开裂期,进入开裂期时间最晚;覆膜后141 d(9月17日)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全部进入碎裂期。与CK相比,T1、T5、T6处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8.68%、17.38%和17.06%,差异显著(P<0.05),以T1处理水稻旱作产量最高,为8 806.99 kg/hm2。【结论】 结合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及其对水稻旱作产量影响的综合评价认为,对水稻旱作体系而言,在该试验条件下,T1和T5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较快,且在提高水稻旱作产量、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张婷婷, 王丽芳, 张德健, 路战远, 程玉臣, 李福, 刘战勇, 敦惠霞
    2021, 49(1):  77-8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2
    摘要 ( 253 )   PDF (1325KB) ( 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内蒙古旱作农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合该地区的秸秆还田量,为内蒙古地区秸秆还田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共设5个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0、30%、50%、70%、90%),使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并进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 当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为50%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富度较高且物种均匀度较好。真菌和细菌的峰值出现在不同的覆盖度上,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70%也存在较大正面影响。【结论】 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且群落稳定,特别是当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为50%时,能够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保持在较稳定水平。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为70%时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较大正面影响。
    滹沱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李晓, 郑庆荣, 胡砚秋, 高艳珍, 罗淑政
    2021, 49(1):  88-9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3
    摘要 ( 371 )   PDF (1623KB) ( 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滹沱河上游地区2000—2018年的土地变化及景观格局,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运用Fragstats 4.2软件对滹沱河上游地区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 2000—2018年,滹沱河上游地区的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面积转移中,耕地和草地转出面积较大,主要作为建设用地。2000—2018年,滹沱河上游地区的景观呈现出多样化、破碎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粮食产量以及年均气温为滹沱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 2000—2018年,滹沱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草地、耕地、林地面积波动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较小;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生态建设是促进滹沱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园艺·草业
    不同激素处理对复色紫薇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王昊, 谭军, 刘威, 刘博
    2021, 49(1):  98-10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4
    摘要 ( 406 )   PDF (896KB) ( 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复色紫薇扦插的最优激素处理方法,旨在促进复色紫薇生产效率的提高。【方法】 以复色紫薇嫩枝作为插穗,分析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处理时间、处理部位下复色紫薇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并检测最优处理和清水浸泡的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变化。【结果】 激素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复色紫薇生根情况,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对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处理时间仅对生根率影响显著(P<0.05),处理部位影响均不显著(P>0.05)。四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处理时间>处理部位。最优处理为400 mg/L的IBA处理枝条下1/3部分5 min。对最优处理和清水浸泡的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进行检测发现,激素处理能够增加生根关键期的IA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ABA含量和ZR含量,促进根原基的分化和不定根的伸长。【结论】 复色紫薇扦插在400 mg/L的IBA处理枝条下1/3部分5 min效果较优,能够获得较高的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
    基于响应面法的蟹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优化
    冯婷婷, 宋天磊, 春霞, 刘超雄, 李亚娇, 慕宗杰, 孙国琴, 于传宗, 王海燕, 郭九峰
    2021, 49(1):  104-11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5
    摘要 ( 241 )   PDF (1067KB) ( 1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蟹味菇体细胞诱变、融合、基因编辑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影响蟹味菇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的主要因素——菌龄、渗透压稳定剂种类、溶壁酶浓度和酶解时间进行筛选与优化。【结果】 单因素试验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菌龄7 d,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甘露醇,溶壁酶浓度为2%,酶解5 h;最佳再生条件为菌龄6 d,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甘露醇,溶壁酶浓度为2%,酶解3 h。响应面法表明,0.6 mol/L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时,最佳制备与最佳再生条件为菌龄7 d,溶壁酶浓度为2%,酶解4 h,与模型预测值有良好的拟合性。【结论】 基于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制备条件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
    长期增温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3种主要植物光合日动态特性的影响
    雷雪峰, 王妍, 李杨, 梁燕, 白龙
    2021, 49(1):  111-11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6
    摘要 ( 207 )   PDF (1301KB) ( 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长期增温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3种主要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冷蒿(Artemisia frigid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光合日动态特性的影响,探究荒漠草原植物对增温的响应。【方法】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样地设增温和不增温(对照)2种处理,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处理,并利用便携式光合仪对样地内的短花针茅、冷蒿、木地肤进行光合特性日动态测定。【结果】 长期增温处理使短花针茅和木地肤光合特性日动态曲线趋势产生了较小的变化,冷蒿受增温影响相对较大;光合特性日动态平均值对增温的响应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短花针茅响应程度最大,木地肤、冷蒿响应程度较小;增温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短花针茅、冷蒿、木地肤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但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结论】 长期增温处理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3种主要植物短花针茅、冷蒿、木地肤光合特性影响较小;不同植物对增温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增温对短花针茅光合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冷蒿光合特性日动态曲线对增温的响应相对较为明显。
    农业信息技术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外数据库盐碱地领域文献研究分析
    敦惠霞, 陈晓玲
    2021, 49(1):  119-12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7
    摘要 ( 216 )   PDF (1184KB) ( 1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揭示盐碱地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方法】 以2007—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盐碱地领域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统计分析了近10年盐碱地领域文献的发文量、国家、机构、载文期刊的情况;并用科学知识图谱VOSviewer软件对文献的国家合作、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关键词聚类和新兴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宏观层面上划分盐碱地领域的研究方向。【结果】 盐碱地领域的论文逐年快速增长,《INORGANIC CHEMISTRY》期刊载文量最多,形成了以HILL MICHAEL S、LI WENJUN和WESTERHAUSEN MATTHIAS为核心作者的合作网;科研成果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且形成了以美国、中国、德国为核心的研究团体;近10年的热点关键词为晶体结构、复合物、水、钙、碱土等,近5年的新兴主题词为生物质、反应性、动力学、热解、性能等。【结论】 近10年盐碱地领域的研究态势处于成长期。
    基于遥感地理特征曲线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尺度提取
    乌兰吐雅, 于利峰, 包珺玮, 许洪滔, 乌云德吉, 任婷婷, 赵佳乐, 敦惠霞, 于伟卓
    2021, 49(1):  127-13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8
    摘要 ( 189 )   PDF (1386KB) ( 1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利用遥感地理特征曲线数据快速提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方法。【方法】 以2018年46期(MOD09Q1)数据为数据源,计算NDVI,利用NRF滤波方法重建时间序列数据集,并与5月NDVI 最低值、DEM数据、坡度数据、5月LSWI最高值数据集成特征曲线数据集;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对5种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提取,并利用地面样方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 建立了小麦、油菜、玉米、大豆、水稻的标准特征曲线,并针对不同区域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农作物信息提取模型;地面样方数据验证相对精度达到77%以上。【结论】 综合考虑遥感地理特征曲线,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大尺度快速提取主要农作物面积是可行的。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