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科学
    正交设计优化黄芪多糖提取工艺
    李海欧,陈琪,林英华,雷雯朴,孙耀,段鹏飞,陈治宇,盛华,金蓉,赛那
    2018, 39(1):  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1
    摘要 ( 167 )   PDF (194KB) ( 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优化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为试验因素,各因素分别设计3个水平,采用L_9(3~4)正交设计,以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芪多糖的水回流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1.0 h,浸泡时间1.0 h,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芪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6.4%,多糖含量占粗多糖的58.2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
    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艾伟昌,方忠意,李金磊,董鹏,狄元冉,高延玲,吴志明,王璐,刘振阳
    2018, 39(1):  4-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2
    摘要 ( 163 )   PDF (280KB) ( 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从规模化鸡场抽取样品120批,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菌株100株,分离率为83.3%。分离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磺胺异噁唑、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耐药率均在80%以上,表明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不同产地鬼箭羽药材质量的灰色计量学研究
    多本加
    2018, 39(1):  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3
    摘要 ( 149 )   PDF (290KB) ( 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灰色关联度和灰色系统聚类分析用于不同产地鬼箭羽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鬼箭羽主要有效成分儿茶素、去氢双儿茶素A、香橙素、柚皮素为指标,对9个不同地区鬼箭羽质量进行灰色计量学分析。[结果]该研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结论]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等相比,灰色计量学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
    6个饲料桑树品种在广西地区品比试验研究
    吴娇颖,黄世洋,黎庶凯,聂良文,潘启寿,曾燕蓉,陆瑞好
    2018, 39(1):  11-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4
    摘要 ( 282 )   PDF (235KB) ( 2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主要研究桑特优2号作为对照组,桂桑优62号、桂桑6号、粤桑11号、桂桑优12号和粤桑51号共6个桑树品种进行品种种植遴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鲜枝叶产量最高者为粤桑51号[(6.52±0.42)t/667 m^2],最低者为桑特优2号[(3.89±0.28)t/667 m^2];生长性能方面较优质品种为粤桑51号、桂桑优12号和桂桑优62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桂桑优62号(18.46%),其次是桂桑6号(17.56%);品质较优的品种有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和桂桑6号。综合鲜枝叶产量、生长性能和营养与品质评价指标,较优良品种为桂桑优62号和桂桑优12号,其次是粤桑51号和粤桑11号,这些品种可作为饲料桑树品种大面积种植推广,有利于开发成为新的高蛋白饲料资源,助力广西草食畜牧业发展。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玉米淀粉乳在饲用金霉素生产中的应用
    谢飞,任冬梅
    2018, 39(1):  15-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5
    摘要 ( 134 )   PDF (1593KB) ( 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金霉素生产中的主要原料——玉米淀粉全部用玉米淀粉乳代替,通过对3株生产用菌(金色链霉菌)开展平行试验,对比替代前后金霉素发酵过程中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包括消后糖含量、溶磷含量、p H值、消后氨基氮、菌丝生长情况、菌浓及效价。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淀粉乳作为主要原料的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基中消后糖含量、溶磷含量及p H值与传统工艺相比无明显差异,消后氨基氮含量及菌浓升高,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且效价高于传统工艺。研究结果为降低饲用金霉素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的产芽胞条件优化
    郑婧萱,张舒月,何以宁,薛晓华,郭晓军
    2018, 39(1):  19-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6
    摘要 ( 128 )   PDF (235KB) ( 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N-1a产芽胞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菌株的菌体生物量和芽胞形成率作为考察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菌株N-1a的发酵用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结果]优化后的N-1a最佳产芽胞培养基组成配比为:玉米粉2.0%,黄豆饼粉1.0%,MnSO4·H2O 0.10%,MgSO4·5H2O 0.01%;最佳产芽胞条件为:p H值为7.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4%,装液量75 m L/250 m L培养基;在该条件下,N-1a的菌体生物量为6.08×10^8cfu/m L,芽胞形成率为81.25%。[结论]菌株N-1a的摇瓶产芽胞条件为其中试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葵花盘不同晾晒时间对其与籽用南瓜壳混合青贮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陈艳君,马惠茹,刘力
    2018, 39(1):  23-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7
    摘要 ( 301 )   PDF (204KB) ( 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葵花盘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将不同晾晒时间的葵花盘与新鲜籽用南瓜壳进行混合青贮发酵,并对其发酵品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科学指导当地的饲料生产,合理利用当地葵花盘制作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将葵花盘晾晒时间设为0 d和4 d 2个处理,葵花盘与籽用南瓜壳按1∶1比例混合,在试验结束后进行感官评定,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葵花盘不同的晾晒时间对葵花盘与籽用南瓜壳混合发酵饲料的感官评定影响显著,对营养价值影响不显著,而对发酵品质的影响极显著;与晾晒0 d相比,晾晒4 d的葵花盘与籽用南瓜壳混合发酵饲料感官评定与发酵品质均较差。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高显颖,乌兰,义如格勒图,迟晓雪,其力格尔,张木兰,李玉泉
    2018, 39(1):  26-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8
    摘要 ( 153 )   PDF (309KB) ( 1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饲料,一旦饲料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而饲料行业是推动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引擎,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畜牧业发展的水平,关系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阐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饲料行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饲料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草业科学
    不同放牧率下冷蒿生物量对蒸散的影响
    殷国梅,边继武,张园园,刘思博,薛艳林,李敬忠,张克威,张英,布仁朝古拉,孙林,贾建宇,张建中
    2018, 39(1):  29-2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09
    摘要 ( 149 )   PDF (298KB) ( 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不同放牧率下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冷蒿的个体蒸散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K区和LG区的个体日蒸散量相对较高,HG区较低;冷蒿个体日蒸散量随地上生物量变化表现为相对滞后,随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刈割对天然草地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晴晴,梁庆伟,娜日苏,杨秀芳
    2018, 39(1):  33-3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0
    摘要 ( 191 )   PDF (729KB) ( 1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刈割是管理天然草地的重要方式,探讨刈割对天然草地的影响,进而采取合理的刈割技术,对于实现天然草地生态安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刈割对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和牧草品质、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同时,根据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地揭示刈割对天然草地的影响,从而为在生产实践中适当利用刈割提高天然草地生态、社会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种微生物药剂防治草原蝗虫的应用研究
    曹国兵
    2018, 39(1):  43-4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1
    摘要 ( 137 )   PDF (319KB) ( 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不同剂型金龟子绿僵菌对青海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开展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试验。绿僵菌油悬浮剂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各设置3个试验小区,分别为A1、A2、A3区和B1、B2、B3区,A1和B1区为平地,A2和B2区为上坡地,A3和B3区为下坡地,同时设CK对照区;于施药前及施药后第5、10、15、30天对各试验区进行草原蝗虫虫口密度调查,计算施药后第5、10、15、30天的虫口减退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试验区的草原蝗虫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施药前各试验处理区的虫口密度与CK对照区差异均不显著(P〉0.05),绿僵菌2种剂型施药后第5、10、15、30天,各处理区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CK对照区(P〈0.05);施药后第10天,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15天,A1、A2、A3区的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B1、B2、B3区(P〈0.05);施药后第30天,6个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均高于65%,绿僵菌油悬浮剂在下坡地施药效果最佳,虫口减退率达到71.86%。总体来看,绿僵菌油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绿僵菌可湿性粉剂,且施药于下坡地时防治效果更佳。金龟子绿僵菌2种剂型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扩散能力,施药当年控制草原蝗虫持续效果较显著。
    青海省同德县燕麦混播箭筈豌豆增产效应研究
    侯留飞,李建辉
    2018, 39(1):  46-4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2
    摘要 ( 162 )   PDF (144KB) ( 1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燕麦混播箭筈豌豆的增产效应,在青海省同德县进行了燕麦混播箭筈豌豆的增产试验。结果表明,燕麦混播箭筈豌豆的鲜草产量最高可达2 707.71 kg/667 m^2,说明燕麦混播箭筈豌豆技术模式可以在同德县推广利用。
    食品科学
    牛奶中铅的污染及控制措施
    宋洁,王丽芳,张三粉,冯小慧,杜琳,姚一萍,史培
    2018, 39(1):  48-4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3
    摘要 ( 126 )   PDF (231KB) ( 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水和土壤中铅的含量大幅增加,加大了食品中铅污染的隐患。奶牛摄入、饮用高铅含量的饲料和水都会将其代谢到乳中,因此,消费者对牛奶中铅污染的危害应给予高度关注。对牛奶中铅的存在形式、来源、危害、限量、检测方法、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增加消费者对牛奶中铅污染的科学认识。
    资源与环境
    内蒙古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气候概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价
    李超,王志春,安娜,魏学,胡桂杰,李宝生
    2018, 39(1):  51-5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4
    摘要 ( 102 )   PDF (1237KB) ( 1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内蒙古赤峰市2017年4—9月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要素,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了赤峰市作物生长季气候概况、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平均气温为18.1℃,比常年偏高1.0℃;降水量为387.0 mm,比常年偏多8%;日照时数为1 637 h,比常年偏多48 h;(2)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龙卷风、大风、冰雹等,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3)赤峰市2017年生长季内光热条件充足,水分条件南部适宜、北部稍差,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水资源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
    张桂英
    2018, 39(1):  56-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5
    摘要 ( 115 )   PDF (297KB) ( 1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1961—2010年气候、水资源等相关资料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代际的变化,科尔沁沙地气候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变化趋势,使得生态环境表现出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尤其自1995年以来在气候急剧变暖背景下,降水量连续减少,加剧了人类破坏水资源环境的强度,过境水量减少,河流、水库干枯现象严重,保护水资源环境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与信息
    当前西藏肉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应对策
    刘孟君,任越,达娃顿珠,次旺仁增,扎西央宗,尼珍
    2018, 39(1):  60-6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6
    摘要 ( 151 )   PDF (597KB) ( 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养羊业在西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发展农牧区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近十年来,西藏绵羊资源数量均保持在1.00×10^7只左右,占西藏牲畜总数的1/2,数量位居其他家畜之首。西藏农牧区饲养羊现阶段仍然以全年放牧方式为主,肉羊单产水平低、规模化养殖比例低,而且目前西藏农牧区养羊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藏系绵羊品种退化;二是放牧草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从西藏肉羊存栏量、出栏量、肉产量、从业人员情况、肉类购买量及耕地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西藏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并在该基础上总结了西藏肉羊产业发展的潜力,最后就如何提高肉羊规模化养殖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吉鹏华
    2018, 39(1):  69-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7
    摘要 ( 120 )   PDF (211KB) ( 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进入信息时代。近年来,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畜牧生产
    “敏盖”白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探究
    王泽平,殷国梅,刘和平,王生云,赵存发,王东兵,王永荣,潘永圣
    2018, 39(1):  72-7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8
    摘要 ( 174 )   PDF (350KB) ( 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敏盖"白绒山羊以优质高效畜种为产业化依托,以养殖园区建设为载体,紧扣布局、品种、生产管理、销售4个环节,形成了养殖园区建设+饲草料基地+科学养殖技术+品牌化发展的"敏盖"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村牧区增绿和农牧民增收。
    羊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的生产应用
    张志宏
    2018, 39(1):  76-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19
    摘要 ( 585 )   PDF (237KB) ( 1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羊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是在生产中同时应用的配套技术。针对生产中应用羊同期发情技术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介绍孕激素栓+孕马血清促性腺素(PMSG)+氯前列烯醇(PG)羊同期发情方法,并按照技术应用操作顺序,详细介绍了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的具体技术细节,并对影响羊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根据羊体况及场管理条件应用同期发情技术的建议。
    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品种资源调查报告
    张志宏,郭杰,李旭光,张久华,辛春宝,娄晓东,于芳萱,钱英红
    2018, 39(1):  79-7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0
    摘要 ( 165 )   PDF (280KB) ( 2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主产区是位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测量等方式,调查了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数量、生产性能及品牌、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品种资源内容。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成为通辽市肉牛业的主导品种,形成了以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为支撑的产业化格局。
    教学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许金根,程郁昕,靳二辉,宁康健,李升和
    2018, 39(1):  82-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1
    摘要 ( 91 )   PDF (374KB) ( 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统计学》是农科类和涉农类高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论文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参与科学研究、从事生产实践等奠定基础。针对课程特点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上机操作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高职《水生生物》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海燕,吴宏伟,李月英,李成伟,陈淼,张平
    2018, 39(1):  86-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2
    摘要 ( 139 )   PDF (230KB) ( 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生生物》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生产应用中十分重要。应水产养殖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紧密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生产一线教学模式的需要,以浮游植物——蓝藻门为例探索了信息化教学改革路径。经过调查实践表明,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习效率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深入掌握,教学效果显著。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环境科学学科研究生课程的探索
    朱琦
    2018, 39(1):  89-8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3
    摘要 ( 125 )   PDF (276KB) ( 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环境科学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为着眼点,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环境科学学科的实践方法。通过将环境科学学科创新研究方向划分为三大模块,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使得研究生课程教学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职农业院校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闫伟,刘海霞,张力,周春宝,赵旭庭,韩大勇
    2018, 39(1):  92-9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4
    摘要 ( 99 )   PDF (260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畜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根据养殖企业人才需求及本科和专科学生的特点,实践开展了匹配专科畜牧兽医和本科动物科学专业(4+0)共享的家畜育种学课程,从重新组织编排教学内容到合理组织教学策略,即突出有用性、适用性和新颖性;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训课程;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出发点,熟练掌握一线实践技能为落脚点,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科核心课程动物科学综合实习——牛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提升
    莫放,赵增元,傅祥伟,张微,田见晖,张建云
    2018, 39(1):  95-9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5
    摘要 ( 171 )   PDF (349KB) ( 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自从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以来,不断改革、探讨和完善牛生产实习的基地设备和课程内容形式,并建立了模块化教学模式,把生产实习分为生产环节、技术环节、科研参与环节、兴趣拓展环节,从而提升了学生参与度,不断克服学生和教师因素对生产实习效果的影响,完善了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和考核方式。
    《家禽生产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
    金四华,陈兴勇,耿照玉
    2018, 39(1):  99-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6
    摘要 ( 118 )   PDF (364KB) ( 1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禽生产学》实验是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家禽生产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家禽生产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时缩减与教学内容剧增、实验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可行性方案和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培养适应现代家禽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学生参与中药化学实验准备对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影响
    周国梁,魏敏,周丽丽,秦梅颂,窦金凤
    2018, 39(1):  103-10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7
    摘要 ( 88 )   PDF (216KB) ( 1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学生参与中药化学实验准备对课程教学效果影响。[方法]通过学生参与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准备,建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细化表,对3个年级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比较。[结果]开展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教学效果要好于未参与学生。[结论]学生参与中药化学实验准备对教学课程效果有明显提升。
    疾病防治
    奶牛产后不食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刘裕玲
    2018, 39(1):  106-10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8
    摘要 ( 84 )   PDF (233KB) ( 1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不同种类奶牛产后不食的症状表现、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详细阐述了对于该病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鲁豫冀交界地区重要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刘楠楠,刘顺香,李紫微,于轩,刘文强
    2018, 39(1):  108-10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8.01.029
    摘要 ( 112 )   PDF (385KB) ( 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展鲁豫冀交界地区重要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控制和减少该地区重要猪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3月—2017年10月从鲁豫冀交界地区采集了1 196份样本,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抗体及抗原。结果表明,猪瘟抗体阳性率为82.94%(496/598),抗原阳性率为2.56%(6/23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阳性率为81.94%(490/598),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料中抗原阳性率为20.73%(51/246);猪伪狂犬病的g B抗体阳性率为72.78%(484/665),g E抗体阳性率为14.59%(97/665);PEDV抗体阳性率为47.50%(95/200),其中免疫群体的阳性率为63.30%,未免疫群体的阳性率为35.00%。该调查结果表明,在以上地区重要猪病的免疫情况不容乐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相关疾病的免疫工作。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