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9年 第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9-10-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科学
    RNA干扰文库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武昱孜,张旭,张映
    2009, 30(10):  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1
    摘要 ( 62 )   PDF (204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NA干扰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抵御转基因或外来病毒侵犯的防御机制,存在于许多不同种属的生物体中,在生物体细胞之间进行传递,具有抵抗病毒入侵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的作用。RNA干扰文库是以RNA干扰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简单、高效、大规模、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工具,应用于大规模基因功能的筛选,在基因功能研究、发现新的药物靶基因和疾病相关基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主要生产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马跃军,刘斌,李玉荣,罗保华
    2009, 30(10):  3-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2
    摘要 ( 108 )   PDF (402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内蒙古白绒山羊场1997--2007年21569只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的生产记录,利用SAS9.0软件的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进行了主效应的多重比较分析,并研究了9个非遗传因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5个产绒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年龄、母亲年龄、牧场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所有性状,性别除了对绒细度没有影响外,对产绒量、产绒后体重影响显著,对绒厚、毛长影响极显著;出生胎次对产绒量、毛长及早期生长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出生类型对绒细度、产绒后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出生月份对产绒量影响显著。
    鄂尔多斯地区白绒山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徐晓敏,韩敏,姜丹,刘晓松,袁长青,高有权,牧仁
    2009, 30(10):  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3
    摘要 ( 82 )   PDF (189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地区30只成年绒山羊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RBC为(14.80±0.77)×10^12/L,WBC为(10.81±0.99)×10^9/L,Hb为(81.73±1.43)g/L,淋巴细胞为(56.13±2.16)%,嗜碱性细胞为(0.64±0.47)%,嗜酸性细胞为(4.50+1.35)%,单核细胞为(3.61±1.28)%,TP为(54.28±4.79)g/L,ALB为(34.57±6.23)g/L,血清球蛋白(G)为(19.70±7.09)g/L,A/G为2.13±1.20,BUN为(2.64±0.86)mmol/L,GOT为(53.94±17.28)IU/L,GPT为(19.79±7.47)IU/L,AKP为(54.26±16.90)金式单位/100m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促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蕾,杨连玉
    2009, 30(10):  10-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4
    摘要 ( 72 )   PDF (295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是生长激素促生长作用的主要介导因子。通过对IGF—I的阐述,揭示了其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木质素降解相关酶类测定标准方法研究
    田林双
    2009, 30(10):  13-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5
    摘要 ( 105 )   PDF (283KB) ( 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比较研究和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的标准方法.详细介绍了各标准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分析应用。
    布鲁氏菌内蒙古分离株omp3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陆静,关平原,乌日罕,特木尔巴根,马立峰,菊花
    2009, 30(10):  15-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6
    摘要 ( 93 )   PDF (259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三株布鲁氏菌内蒙古分离株的omp31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参照GenBank中布鲁氏菌的omp3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布鲁氏菌omp31基因,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将测定序列拼接后与GenBank中获得的参考毒株omp3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三株布鲁氏菌分离株的omp31基因开放阅读框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0%;与Brucella ceti B14/94、Brucella neotomae 5K33、Brucella suis 1330三个参考毒株omp3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100.0%;与Brucella cartisRM6/66、Brucella melitensis 183、Brucella melitensis 16M三个参考毒株omp3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9%;与Brucella melitensisRevl参考毒株omp3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与Brucella ovis ATCC25840参考毒株omp3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低.为98.8%、
    两株白腐真菌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
    魏志文,张梅梅,赵艳霞,孙卫国,缪康杰,郑维发
    2009, 30(10):  18-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7
    摘要 ( 86 )   PDF (273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采用白腐真菌混合发酵法制备高蛋白玉米秸秆饲料,优选2株白腐真菌的原种培养基,利用2株白腐真菌混合发酵玉米秸秆粉,采用凯氏定氯法测定粗蛋白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原种培养基最适宜两株白腐真菌的生长,经过混菌发酵后,产物的粗蛋白含量达到21.87%。
    IBRV内蒙古分离株NM06g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白春艳,郭日东,关平原,乌日罕,特木尔巴根,马立峰,菊花
    2009, 30(10):  20-2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8
    摘要 ( 73 )   PDF (273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考GenBank发表的牛疱疹病毒I型全基因序列设计gE基因PCR扩增引物,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NM06提取的DNA为模板,运用PCR的方法扩增gE基因,扩增产物经克隆、序列测定和拼接,结果表明:测定序列全长为2086bp,包含gE基因1793bp,其中有1728bp组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76个氨基酸。将NM06株gE基因序列与GenBank发表的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比,与4株BHV-1病毒的同源性在99.3%~99.9%;与2株BHV-1.1型分离株同源性高达99.5%、99.6%;与BHV—1.2型分离株同源性为93.4%。从进化树中也可以看出:NM06株与BHV-1.1型分离株属于同一个进化分支,而BHV-1.2BH83株属于另一个进化分支,可以推测IBRV NM06分离株属于BHV—1.1型。NM06株与牛疱疹病毒5型N569病毒的同源性为82.9%,与鹿疱疹病毒2型Norway4病毒的同源性为72.6%.
    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
    二氢吡啶对畜禽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峰,王昆,王学清,马书林,吴占军
    2009, 30(10):  23-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09
    摘要 ( 63 )   PDF (202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氢吡啶是一种非营养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作用。对二氢吡啶抑制脂类化合物的过氧化过程及其抑制生物膜的氧化,从而保护生物膜、稳定生物细胞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二氢吡啶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对畜禽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热应激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广西三黄鸡肉种鸡育成期的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鞠科,肖从兴
    2009, 30(10):  25-2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0
    摘要 ( 58 )   PDF (267KB) ( 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广西三黄鸡育成期的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1152只体重差异不显著的7周龄健康三黄鸡后备种母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鸡。日粮能量设6个水平,分别为10.5,10.9,11.3,11.7,12.1,12.5MJ/kg,试验期84d。试验结果为:限食情况下,随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试验鸡平均日增重有增加趋势,特别是育成后期,高能组增重明显(P〈0.05),饲料转化率也能得到改善。各处理组血糖、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均无显著性差异。日粮能量为11.7MJ/kg组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低能组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中能组血液中胆碱酯酶含量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广西三黄鸡肉种鸡育成期饲喂高能量水平日粮.可促进其生产发育,但过高的能量水平会降低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综合考虑,建议广西三黄鸡肉种鸡育成期日粮能量水平为11.3~11.7MJ/kg。
    粗饲料对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孙攀峰,肖杰,王荷香
    2009, 30(10):  27-2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1
    摘要 ( 52 )   PDF (292KB) ( 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点分析了乳中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关键,即饲料中脂肪在瘤胃的氢化、脂肪酸在乳腺的合成,并对不同粗饲料中脂肪酸组成及特点进行了重点讨论;同时对不同粗饲料条件下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了综述。
    浅述碳酸氢钠在畜禽生产上的作用
    崔竹
    2009, 30(10):  30-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2
    摘要 ( 78 )   PDF (197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碳酸氢钠的生理功能、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瘤胃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晓霞,王鑫,杨连玉
    2009, 30(10):  31-3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3
    摘要 ( 73 )   PDF (305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各样的瘤胃体外培养方法也随之产生。综述了几种主要瘤胃体外培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两步法、产气法、体外连续培养法等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仔鱼脂类营养的研究进展
    何登菊,姚俊杰
    2009, 30(10):  34-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4
    摘要 ( 72 )   PDF (416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饵料中脂类的利用对仔鱼成功养殖的重要性,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仔鱼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及代谢等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综述,以期加深对仔鱼中脂类营养的认识。
    代乳粉对犊牛生长性能及消化器官发育影响的研究
    敖艳青,杨鹏飞
    2009, 30(10):  37-3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5
    摘要 ( 92 )   PDF (259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和组织切片观察,研究代乳粉对犊牛生长性能与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共分3个试验。试验选取体况相近的新生犊牛20头,按照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试验组10头、对照组10头。试验组犊牛自出生第6天起开始训练采食代乳粉,6~20d为过渡期,自21日龄起全部饲喂代乳粉;对照组全部饲喂鲜牛乳,试验期共60d。结果显示,犊牛采食代乳粉后,自出生到60d断奶,每头犊牛可节约鲜奶315kg;体增重、日增重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自试验第40天开始,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显著高于(P〈0.05)或有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腹泻发病率较对照组降低13.16%;犊牛采食代乳粉可促进小肠、食管及各胃室增重和发育。
    益生素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潘海霞,郇树乾
    2009, 30(10):  40-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6
    摘要 ( 87 )   PDF (308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益生素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对益生素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并对益生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肉牛日粮中添加棕榈粕饲养效果的研究
    曹平,刘伟,李颖丽
    2009, 30(10):  42-4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7
    摘要 ( 1165 )   PDF (183KB) ( 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选用24头荷斯坦牛与日本和牛杂种品种肉牛为试验动物,分成4组,即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用34.8%、44.4%、66.9%棕榈粕同时替代部分的豆粕、玉米、麸皮等传统日粮成分,分别获得日增重1.40,1.18,1.42kg/d,由此可知,试验组能够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Ⅲ组育肥牛精料中添加66.9%棕榈粕时,饲料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微生态代乳粉对犊牛生长性能影响
    冯永淼
    2009, 30(10):  44-4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8
    摘要 ( 57 )   PDF (182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膨化玉米和大豆为主要能量和蛋白原料,添加酵母粉、超强双歧因子等微生态制剂,配合形成微生态代乳粉.以鲜牛乳饲喂犊牛为对照,研究微生态代乳粉对犊牛生长性能与腹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代乳粉可完全满足犊牛生长需要,在生产性能方面等同或优于鲜牛乳饲喂效果,同时可降低犊牛腹泻率。
    教学园地
    小动物内科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郭剑英,曹华斌,李英
    2009, 30(10):  45-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19
    摘要 ( 67 )   PDF (315KB) ( 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小动物内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意,并对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综述。认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可将多个实验内容综合在一个实验项目中,实现了单个实验的合理结合,也符合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实际情况。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小动物内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引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综合素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并可扩充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查阅相关的资料,理清教学思路,也有利于教师实验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李广录,张小梅,徐廷生,丁轲
    2009, 30(10):  47-4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0
    摘要 ( 79 )   PDF (204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而目前实验人才队伍的滞后严重制约了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现阶段实验室人才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实验室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Excel2003在饲料配合的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
    姜发明
    2009, 30(10):  49-4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1
    摘要 ( 60 )   PDF (154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索了应用电脑的常用程序Excel 2003为畜禽拟定低成本饲料配方的方法和步骤,其内容对生产实际和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
    不同专业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侧重点的探讨
    钱文熙
    2009, 30(10):  51-5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2
    摘要 ( 56 )   PDF (255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多年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经验,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了不同专业授课侧重点.希望对同行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时有所参考。
    动物医院见习组织与实施初探
    李英,唐兆新,吴玄光,潘家强
    2009, 30(10):  53-5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3
    摘要 ( 55 )   PDF (198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医院见习是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认识各种宠物常见病、多发病,巩固和熟练临床基本技能,了解动物医院工作的基本程序和一般医疗常识。针对动物医院见习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岗前教育和培训、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和学习交流与总结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组织与实施方案。
    《动物繁殖学》实践教学的改进探讨
    曾维斌,王艳萍
    2009, 30(10):  55-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4
    摘要 ( 58 )   PDF (189KB) ( 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繁殖学》是畜牧学一级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科,其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分析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农业高专动物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玲,黄立,陈敏,李建柱
    2009, 30(10):  56-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5
    摘要 ( 75 )   PDF (557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结合解剖学课程特点,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对农业高专动物解剖学教学在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和教材讲义编写、完善教学方法和保证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实践教学和培养综合技能、加强师资建设和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从教材建设、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试方式、师资建设等多个教学环节抓起,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总结,目前已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动物解剖学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农业高专的鲜明特色。
    基于生产过程的《养蜂技术》课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的确立
    姜明明,冯永谦,张云良,高夫超,王绍华
    2009, 30(10):  61-6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6
    摘要 ( 60 )   PDF (191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实地调研黑龙江省养蜂技术员的工作情况和对全国同行中的实践专家进行访谈。分析确定了养蜂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运用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判对岗位知识进行了重要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养蜂工作的重点和《养蜂技术》课程的建设重点。
    强化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赵宏霞
    2009, 30(10):  62-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7
    摘要 ( 53 )   PDF (351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备课、实验条件的准备和做预备实验关系到实验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实验教学的讲解与示教、过程与指导、整理与保洁、实验报告的写作与批改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对实验教学有诊断和导向作用,从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尝试.
    疫病防治
    猪囊尾蚴病的综合防治
    李怀宝,陈敏,徐前明
    2009, 30(10):  64-6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8
    摘要 ( 74 )   PDF (237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囊尾蚴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意义,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
    王龙芳
    2009, 30(10):  65-6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29
    摘要 ( 70 )   PDF (218KB)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生猪的生产危害极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期做好该病的诊断及预防工作。
    犬瘟热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好,张宇,钱爱东
    2009, 30(10):  67-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0
    摘要 ( 144 )   PDF (295KB) ( 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概述了犬瘟热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对犬瘟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动物回归试验、包涵体检查、病毒电镜形态检查、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查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相继建立起CDV核酸杂交诊断法、RT—PCR诊断法和real—time PCR诊断法。这些方法比传统诊断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犬瘟热的发病早期,机体尚未产生免疫应答时RT—PCR诊断法便能够作出早期诊断。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
    尼玛,马青梅,刘文清
    2009, 30(10):  69-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1
    摘要 ( 95 )   PDF (93KB) ( 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论述,提出对患有该病的仔猪要进行隔离治疗;加强饲养管理,补饲高能量饲料;在猪舍内要严格消毒处理,保持仔猪舍内清洁、干燥、通风,同时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
    李弥牢,梁振宇,梁升耀
    2009, 30(10):  70-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2
    摘要 ( 73 )   PDF (93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一种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特征的肠道传染病、阐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提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免疫接种,同时要加强易感猪的饲养管理.
    仔犬细小病毒病的母源抗体水平监测
    孙宁
    2009, 30(10):  71-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3
    摘要 ( 63 )   PDF (174KB) ( 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以30只健康仔犬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0,20,30,40,45,50日龄时采血,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技术对犬细小病毒的母源抗体进行检测,探寻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订合理的首免日龄,同时也为犬细小病毒免疫效果的整体评价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仔犬日龄的增长,血清母源抗体水平逐渐降低,血凝抗体平均滴度至50日龄时已不能再检出。试验数据显示:HI≥80这一区域主要集中在30~45日龄,故犬只应该在30~45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
    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检验
    杨猛
    2009, 30(10):  72-7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4
    摘要 ( 77 )   PDF (189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得到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迅速检验方法,该试验对患附红细胞体仔猪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仔猪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红细胞破裂增加;患附红细胞体病仔猪的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大量破坏以及肝、脾和淋巴结等组织细胞的大量变性、坏死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鸡蛔虫病及其综合防治
    蒙晓雷,杨晓伟,曹蕊
    2009, 30(10):  74-7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5
    摘要 ( 134 )   PDF (200KB) ( 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蛔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是鸡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雏鸡患病表现生长受阻、顽固性拉稀,成鸡严重感染则表现下痢、产蛋量下降和贫血等:根据其病原特征、临床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结合目前相关防治手段对鸡蛔虫病作一概述,
    鸡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蒙晓雷,杨晓伟,曹蕊
    2009, 30(10):  75-7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6
    摘要 ( 92 )   PDF (220KB) ( 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大肠杆菌病是以败血病、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全眼球炎、肉芽肿等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通过对该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特征、类症鉴别的阐述,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禽隐孢子虫病及其公共安全
    杨晓伟,蒙晓雷,何志霞
    2009, 30(10):  77-7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7
    摘要 ( 138 )   PDF (195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隐孢子虫病是由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的宿主为火鸡、鸡、孔雀等,是引起火鸡、鸡、鹌鹑因患呼吸系统和肠道疾病而死亡的重要病原。从目前研究报道来看,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均可引起人畜共患,因此其更被关注。基于上述情况,对感染禽隐孢子虫的种类、临床症状和诊治等作一概述.
    郑州市犬蠕形螨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董海聚,李军伟,李岩,张军杰,李小佳,宁长申
    2009, 30(10):  78-7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8
    摘要 ( 81 )   PDF (191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初步了解郑州市犬蠕形螨虫病的流行情况,于2008年7月-2009年1月期间对郑州市多家宠物医院病例进行统计,并对疑似蠕形螨虫病患犬进行了皮肤刮片和显微镜检查,确诊118例,对该病的发病时间、患病部位以及患犬的品种、性别和年龄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犬蠕形螨虫病于7~10月发病率较高;患病部位多集中在腹部、颈部,其次是四肢、耳部、头部和趾部等;杂种犬和京巴犬较多发,其次是金毛犬、松狮犬、博关犬和拉布拉多犬等;1-2岁的犬多发:公犬较母犬的发病率稍高。
    鸡球虫病与综合防治
    杨晓伟,蒙晓雷,何志霞
    2009, 30(10):  80-8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39
    摘要 ( 93 )   PDF (293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为此,就感染鸡球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综合防治等作一概述.
    人畜共患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韦鹏建,于国伟
    2009, 30(10):  82-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0
    摘要 ( 78 )   PDF (299KB) ( 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既往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临床症状与甲型肝炎极为相似。目前发现5个基因型,而且呈明显的地域性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中关洲的发展中国家,有流行性和散发性两种形式.其中以流行性为主。该病毒主要以经粪-口途径传播,与人畜关系密切,可引起人和牲畜严重的疾病。对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途径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希望能对戊型肝炎的流行、预防研究提供参考。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
    沈彩云,俞立元,沈玲花
    2009, 30(10):  85-8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1
    摘要 ( 72 )   PDF (92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排出红褐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病死鸡以小肠后段黏膜坏死、臌气等症状为主,内有黑褐色肠容物。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摄入致病菌。当饲养管理不当、肠道机能降低、病原体及其肠毒素对肠黏膜造成损伤时可诱发该病。该病一般在潮湿温暖的4—9月易发生。受污染的尘埃、污物、垫料、饲喂的变质动物蛋白质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鸡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徐军
    2009, 30(10):  86-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2
    摘要 ( 90 )   PDF (203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白痢病是由鸡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发生极为普遍和危害极为严重的鸡传染病,各种品种的鸡均易感.以2~3周龄内的雏鸡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呈流行性,严重危害雏鸡成活率。成年鸡发病主要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如造成母鸡产蛋率下降和公鸡性功能减退等。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宁夏贺兰县某种鸡场200只6月龄后备种公鸡进行鸡白痢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0只种公鸡中鸡白痢阳性有11只,则该鸡场鸡白痢的发病率为5.5%。
    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的生存安全
    马玉臣,马俊飞,李长海,江明春
    2009, 30(10):  88-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3
    摘要 ( 64 )   PDF (203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兽医公共卫生学包括人畜共患病、动物性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比较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研究。而兽医公共卫生在保护人类的生存安全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资源与环境
    微牛物降解多环芳烃研究
    田林双
    2009, 30(10):  90-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4
    摘要 ( 60 )   PDF (307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环芳烃(PAHs)具有致诱变性且在环境中呈不断累积的趋势,微生物降解是PAHs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介绍了PAHs的微生物降解方式以及国内外对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在PAHs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PAHs降解微生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牡丹江周边雉类种群数量调查
    李殿伟,金志民,杨春文,刘铸,乔征磊
    2009, 30(10):  92-9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5
    摘要 ( 75 )   PDF (197KB) ( 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掌握牡丹江周边地区雉类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2007年7月-2009年11月对牡丹江周边的雉类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雉类4种,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为优势种,占全部雉类总数量的46.2%。平均密度为1.8只/km^2,鹌鹑(Coturnix coturnix)为稀少,仅占9.231%。调查发现雉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夏季在草原和草甸低矮灌木为主的环境中雉类数量较大,秋冬季生境主要与食物条件有关。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抚仙湖周边两栖动物栖息环境现状调查
    李红梅,聂金芬
    2009, 30(10):  94-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6
    摘要 ( 88 )   PDF (194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抚仙湖周围的主要入湖河流、人工湿地、湖滨带等两栖动物栖息的环境进行了调查.以揭示两栖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抚仙湖周边两栖动物分布狭窄,无尾类相对丰富。其中人工湿地数量多,种类丰富;入湖河流中路歧河、尖山河等地数量多。两栖动物季节栖息范围的变化与栖息地的水质、植被、地形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滚压式污泥脱水机脱水性能的研究
    刘薇,李平元,刘春英
    2009, 30(10):  96-9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7
    摘要 ( 87 )   PDF (241KB) ( 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浓缩混合污泥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絮凝剂的种类、用量、污泥的性质等对滚压式污泥脱水机脱水效果的影响,为改善滚压式脱水机的脱水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牛羊屠宰厂废弃物组成检测和发酵试验
    赵启文,李松龄,石庆斌,杨涛
    2009, 30(10):  98-9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8
    摘要 ( 76 )   PDF (301KB) ( 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西宁地区牛羊屠宰厂废弃物为研究对象,以减少环境污染、综合利用为目标,分析检测了西宁地区牛羊屠宰厂废弃物的组成.并进行了自然发酵和添加酵素茵发酵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西宁地区牛羊屠宰厂废弃物中含N 0.83%、P20,0.23%、K2O 0.67%、有机质52.18%、有机物总量69.59%、水分52.66%、粗灰分30.41%。结果表明:西宁地区牛羊屠宰厂废弃物中营养元素多、有机质含量高,添加酵素菌可以缩短发酵时间,减少养分损失。
    经济与管理
    中国绒山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姜怀志,郭丹,陈洋,张世伟
    2009, 30(10):  100-10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49
    摘要 ( 135 )   PDF (341KB) ( 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绒山羊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有丰富的绒山羊品种资源,绒山羊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极为迅速。通过对国内外绒山羊业品种特性的比较及我国绒山羊业生产特点的评价,阐明了我国绒山羊业的发展现状、产业优势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绒山羊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对策。
    与时俱进 服务“三农”——浅谈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图书的编辑出版
    乌恩
    2009, 30(10):  104-10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0
    摘要 ( 49 )   PDF (191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三农”图书内容、形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价格昂贵及营销渠道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应重视和加强“三农”实用技术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并在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基础上做好选题策划,图书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通俗性和实用性,图书的形式要朴实、简明等建议。
    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陈璞
    2009, 30(10):  105-10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1
    摘要 ( 62 )   PDF (203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及特点,指出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我国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模式探讨
    龙江,杨玉良
    2009, 30(10):  107-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2
    摘要 ( 49 )   PDF (307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水产养殖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来看,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是必要的。国家和保险机构对水产养殖者捷供保险赔偿,将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对其政策性保险模式进行了探讨。
    包头市小城镇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兵
    2009, 30(10):  109-10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3
    摘要 ( 42 )   PDF (101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我国奶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一些小城镇凸显优势,奶牛数量及鲜奶产量迅猛增长。但小城镇发展奶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它既不符合内蒙古包头市当前大力提倡发展奶业的需要.又不能很好地增加农民收入,更谈不上奶业发展走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对内蒙古包头市周围奶牛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临安市发展“羊-草—稻”轮作新模式的实践思考
    查振国,张志尧,张志伟,王伟明
    2009, 30(10):  110-1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4
    摘要 ( 59 )   PDF (184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羊-草-稻”轮作新模式的实践推广,使种苹养羊成为农民的自主意识,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添了活力。
    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
    夏显力,王劲荣
    2009, 30(10):  111-1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5
    摘要 ( 96 )   PDF (332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农业与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为国家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畜产品、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和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畜牧业实施以质增效战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必须处理的几个问题,并从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推进畜牧业以质增效的思路与对策。
    食品科学
    内蒙古肉制品质量现状与发展前景
    陈育红
    2009, 30(10):  114-1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6
    摘要 ( 85 )   PDF (192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肉制品的质量现状,分析了目前制约内蒙古肉制品行业发展的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内蒙古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对策和提高肉制品质量的对策,并对内蒙古肉制品质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畜牧生产
    韭菜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朱纯银,魏钊
    2009, 30(10):  115-1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7
    摘要 ( 126 )   PDF (95KB) ( 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韭菜味辛、性温,温中行气,散血解毒,是猪病食疗佳品。现就韭菜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作一介绍。
    食品科学
    人工抗原的鉴定
    张丽芳,李伟岭,薛飞群
    2009, 30(10):  116-11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8
    摘要 ( 62 )   PDF (292KB) ( 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人工抗原的鉴定方法,即: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电泳法、质谱法。并分析了各鉴定方法的优缺点,认为质谱法是鉴定人工抗原的最佳方法。
    遗传与繁育
    牛活体采卵技术及其在胚胎体外生产中的应用
    张营霞
    2009, 30(10):  118-1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59
    摘要 ( 590 )   PDF (195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第1头体外生产胚胎(IVP)牛诞生和非手术活体采卵(0PU)技术在牛上应用以来,为了改进IVP和OPU技术,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提高牛IVP和OPU技术的效率。时至今日,OPU和IVP技术均已成为成熟的技术。阐述了过去十几年中OPU和IVP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历史、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青海省河南县欧拉羊品种资源调查及研究报告
    余忠祥
    2009, 30(10):  120-12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0
    摘要 ( 75 )   PDF (411KB) ( 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欧拉羊是青藏高原的牧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多年的选育,在海拔3800~4500m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培育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该品种羊具有体大肢高、背腰宽平、后躯较丰满、早期发育快、产肉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类型藏羊等特点。欧拉羊在高寒牧区终年放牧、无棚圈、无补饲条件下,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青藏高原肉羊生产的宝贵品种资源。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着重对该品种的品种资源及生产性能进行了阐述。
    皖南花猪体尺变化与屠宰性能测定
    王阳,殷宗俊,张陈华,舒宝屏,罗联辉,盛晟,周杰
    2009, 30(10):  124-12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1
    摘要 ( 67 )   PDF (160KB) ( 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0,30,45,90,180日龄的皖南花猪公母各5头,测定了其体尺与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花猪平均日增重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提高,其中母猪断奶后增重较公猪有明显提高:30日龄公猪体高指标和眼肌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9;30日龄母猪胸围和胴体斜长指标与眼肌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和0.897.
    我国地方马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
    姚全福,赵一萍,芒来,乌尼尔夫
    2009, 30(10):  126-1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2
    摘要 ( 77 )   PDF (485KB) ( 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马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地方马品种占全国马总数的90%以上,且遗传多样性也很丰富.从中国地方马种质资源的类型及多样性研究现状(包括体型外貌、染色体、血液蛋白、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等)等方面综述了马的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进辰,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畜牧生产
    低温环境下不同采食量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夏文涛,陈兴勇,姜润深,耿照玉
    2009, 30(10):  130-13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3
    摘要 ( 55 )   PDF (177KB)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研究了低温环境下采食量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的黄羽肉种鸡432只,随机分成4个饲料水平组,每组9个重复(12只/重复):基础目粮组(C);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增加2g(C+2组)、4g(C+4组)和6g(C+6组)日粮,统计产蛋初期不同饲料水平下黄羽肉种鸡产蛋率和蛋重。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各试验组与基础日粮组间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内产蛋率差异亦不显著(P〈0.05);而C+6组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C)(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低温环境下,适当增加饲喂量有助于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提高。
    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牛群体屠宰性能测定
    马乐天,李爱兰,杨奇,滑留帅,陈宏
    2009, 30(10):  132-13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4
    摘要 ( 61 )   PDF (305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研究其育肥和屠宰性能,该试验进行了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试验和屠宰性能测定。
    临床兽医
    鸡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
    邵贤敏
    2009, 30(10):  135-13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5
    摘要 ( 250 )   PDF (92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氧化碳中毒也叫煤气中毒,当空气中含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1%~0.2%,即使吸入少量,人、畜、禽即可中毒。介绍了鸡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防治措施。
    一例犬瘟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朱正和
    2009, 30(10):  136-13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6
    摘要 ( 75 )   PDF (183KB) ( 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势凶猛、蔓延迅速、大批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病不但给养犬业的发展带来损失,而且对从事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影响也较大,同时也加大了疾病的防治难度。就犬瘟热的诊断、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
    引种导致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任静柏,郜博
    2009, 30(10):  137-13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7
    摘要 ( 57 )   PDF (203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例新引种猪混合感染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的病例,该病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经采血化验确诊后,采取紧急接种、隔离等措施,治疗效果显著。
    一例混合型鸡痘的诊治
    刘德权,陈爱林,程广凤,曹正山
    2009, 30(10):  139-13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8
    摘要 ( 57 )   PDF (231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混合型鸡痘的特征、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验,详细分析了混合型鸡痘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以期对养鸡场鸡痘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羊痘综合症的诊治
    王举勇,胡祖余,魏德富
    2009, 30(10):  140-1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69
    摘要 ( 63 )   PDF (225KB)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羊痘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综合症的诊断,提出综合防治措施,认为加强对病羊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药物科学
    蒲公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
    邹娟,平家奇,刘利本,张雪梅
    2009, 30(10):  141-14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0
    摘要 ( 78 )   PDF (192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MTT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确定无细胞毒性剂量范围,并在该剂量范围内采用Griess试剂比色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为蒲公英提取物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1mg/mL剂量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其在0.25~1mg/mL浓度范围内对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带来的科学革命
    汪军玲,王松太
    2009, 30(10):  143-14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1
    摘要 ( 53 )   PDF (281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就GFP的发现以及发展历程、结构和发光机制与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小花棘豆解毒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亢和平,韩敏,白善义,王宇,高研研
    2009, 30(10):  145-14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2
    摘要 ( 60 )   PDF (168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观察解毒剂1号和解毒剂2号的毒性反应,预测2种药品的安全剂量范围,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信息。该试验主要分为预试验和正式试验两部分。通过预试验得出解毒剂1号的安全剂量为3000mg/(kg·bw),解毒剂2号的安全剂量为200mg/(kg·bw)。经正式试验,在以上2种剂量下解毒剂1号组和解毒剂2号组的小鼠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和死亡,证明以上2种剂量为安全剂量。
    中药药物血清抗肿瘤研究进展
    李霞,付文艳,杨英
    2009, 30(10):  147-14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3
    摘要 ( 61 )   PDF (401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对肿瘤细胞分化、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协同细胞毒化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中药药物血清抗肿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夏芳,罗满林,郭林,刘健,赵志权
    2009, 30(10):  150-15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4
    摘要 ( 90 )   PDF (301KB) ( 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佐剂在改进免疫应答、提高免疫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佐剂可以改变正常的免疫机能,吸引大量的巨噬细胞以吞噬抗原:改变抗原的构型,使抗原物质降解并加强其免疫原性;延长抗原在组织内的储存时间,使抗原缓慢降解和缓释,并发挥免疫细胞间协同作用。就几种常用的疫苗佐剂及DNA疫苗佐剂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苦豆子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付文艳,李霞,王雪飞,杨英
    2009, 30(10):  153-15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5
    摘要 ( 137 )   PDF (427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苦豆子是我国荒漠草原及石灰性土壤或沙丘上、农田中一种有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各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生物碱。研究表明。苦豆子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现就苦豆子中常见几种生物碱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加味“五苓散”治疗家畜肠黄的体会
    赵春全,苟立新
    2009, 30(10):  156-1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6
    摘要 ( 62 )   PDF (97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对热毒积于胃肠中的重剧腹痛常见病——肠黄,以渗湿利水、清热解毒、梳理气机、消食和胃为治则,运用加味“五苓散”治愈600余例病例,效果明显。从家畜肠黄的症状、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奶牛专栏
    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特点
    周宁,张宏侠,张勇,王佳,刘婧,徐启华,何小刚
    2009, 30(10):  157-15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7
    摘要 ( 64 )   PDF (186KB) ( 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房炎是当今世界各国奶牛业中造成损失最多的一种疾病之一。对我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特点及病原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寻找有效措施来控制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产业带来的损失和对人体的危害。
    奶牛乳房炎的诊治
    李素英
    2009, 30(10):  158-15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8
    摘要 ( 67 )   PDF (91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房炙是对奶牛产业发展中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提高乳品质量,对铜川市王益区某奶牛养殖小区进行了奶牛乳房灸的发病规律和治疗情况的调查,并且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乳房炎的进一步发生.
    奶牛乳房炎的中西医药物综合防治
    郭生泉,王仲智,张勇,徐启华,刘恭峰,冀清,南争峰
    2009, 30(10):  159-15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79
    摘要 ( 61 )   PDF (198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介绍了采用中西药物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乳房炎的发生
    提高奶牛子宫脱出治愈率的关键
    才秀加,冷墙吉
    2009, 30(10):  160-16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0
    摘要 ( 99 )   PDF (189KB) ( 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子宫脱出是母牛产前和产后营养不良或某种疾病致使子宫部分或全部翻出于阴门外的病理过程。由于子宫感染发炎,导致母牛屡配不孕或流产,严重者还会造成母牛死亡。从保定、整复固定等方面对奶牛子宫脱出进行了阐述,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奶牛DHI测定及其推广应用分析
    杨建文,王建军,焦静波
    2009, 30(10):  161-16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1
    摘要 ( 95 )   PDF (290KB) ( 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测定内容和应用情况的介绍,阐述了DHI测定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米耀荣,郭生泉,张勇,徐启华,马启才,刘建鹏,窦鹏勋
    2009, 30(10):  163-16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2
    摘要 ( 56 )   PDF (213KB) ( 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减少奶牛乳房炎给奶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对近年来奶牛乳房炎的危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预防、治疗措施,旨在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
    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马启才
    2009, 30(10):  165-16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3
    摘要 ( 53 )   PDF (203KB) ( 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对某奶牛场乳样进行检测,并对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第2季度检测出的71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到3种主要病原茵共计58份。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占分离菌株的70.69%;链球菌14株,占分离菌株的24.14%;大肠杆菌3株,占分离菌株的5.17%。②58份阳性乳样中,病原菌单独感染的有2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9.6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感染16株,链球菌单独感染的7株:混合感染的3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0.34%。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高.对四环素、红霉素、痢特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链球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耐药;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3种主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表现为完全耐药,耐药率达到100%。
    奶牛子宫脓肿的诊治
    冷措吉,才秀加
    2009, 30(10):  167-1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4
    摘要 ( 81 )   PDF (94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子宫脓肿易与子宫蓄脓、子宫肿瘤等混淆,在诊断上应加以区别。对临床诊疗中诊治的11例患子宫脓肿的奶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供同仁参考。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玛墓右
    2009, 30(10):  168-16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5
    摘要 ( 61 )   PDF (194KB) ( 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随机对某奶牛场的400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④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55.00%,乳区阳性率为49.81%;②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第2季度最高,达71%,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以左前乳区的发病率最高(53.41%),但4个乳区的差异不显著;(4)被检奶牛中,头4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降低,4胎以上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2胎和5胎以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胎次差异显著(P〈0.05);(5)泌乳期各月隐性乳房炎的阳性检出率以产后1~2月内差异极显著(P〈0.01).以后随泌乳月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6)日泌乳量在20kg以下奶牛的患病率为68.00%,显著高于日产奶量20kg以上奶牛(42.00%,P〈0.05)的患病率。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刘建贵,郭生泉,张勇,葛建强,徐启华
    2009, 30(10):  170-1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6
    摘要 ( 66 )   PDF (207KB)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奶牛乳房炎是困扰奶牛养殖业发展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对奶牛隐性乳房炙近年来的发病情况、致病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且提出预防措施,旨在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乳房炎对奶牛的危害,提高泌乳量,减小对人体的危害。
    草业科学
    苜蓿刈割后的田间管理措施
    黄湘君,陈仁军
    2009, 30(10):  171-1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7
    摘要 ( 76 )   PDF (95KB)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强苜蓿刈割后的田间管理是争取苜蓿下茬再高产的关键,也是增加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对苜蓿刈割后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了概述。
    紫花苜蓿无菌苗培养前的种子消毒技术研究
    栾博宇,王洪君,于洪柱,徐安凯
    2009, 30(10):  172-17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8
    摘要 ( 135 )   PDF (298KB) ( 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过不同消毒处理的苜蓿种子的消毒效果表明:种子在消毒前,经无菌水浸泡24h(预处理)比不浸泡的消毒效果好,但是浸泡后,用酒精消毒时间不宜过长;2%次氯酸钠、10%次氯酸钙、0.1%升汞3种消毒剂中.0.1升汞消毒效果最好,种子带菌率为0,用75%的乙醇预处理可大幅度降低种子的带菌率:3种消毒剂中0.1%升汞处理的苜蓿种子发芽率较高。
    秋播时期对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赵萍,赵功强,马莉
    2009, 30(10):  174-17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89
    摘要 ( 81 )   PDF (180KB)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半干旱地区不同苜蓿品种正常生长、安全越冬,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试验重点探讨了秋播时期对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的3个苜蓿品种的越冬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月5日播种的各苜蓿品种越冬率在70%以上.8月13日播种的越冬率在50%以上,8月20日播种的越冬率在10.9%~38.7%之间;中苜1号最晚在8月中旬结束播种.金皇后8月上旬结束播种,宁苜1号7月底以前播种均能安全越冬。翌年产量结果表明,8月5日播种的各品种产量均高于8月13日和8月20日;同一播期内,中苜1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0.49t/hm^2,宁苜1号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间、品种间、播期×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适宜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殷国梅,卢晓平,夏红岩,赵艳红,郭强,牧仁
    2009, 30(10):  176-1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0
    摘要 ( 135 )   PDF (236KB)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研究了18个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加拿大苜蓿、美国杂花苜蓿、加拿大中间苜蓿、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其中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表现最优,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速生高产优质牧草--大叶速生槐
    梁巍
    2009, 30(10):  178-17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1
    摘要 ( 74 )   PDF (199KB) ( 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叶速生槐为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是饲料业、草地畜牧业、防沙治沙和经济林建设的优秀多功能速生树种。综述了大叶速生槐的植物学及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及采收利用、种苗繁殖与栽培技术。大叶速生槐经杂交选育及栽培试验证明,其具有极强的生理抗性和极高的牧草产量,是未来畜牧饲料基地和草地畜牧业的优质、速生、高产饲料植物。
    野生优良旱生牧草引种培育研究及其利用
    殷伊春,温素英,郇东慧
    2009, 30(10):  180-18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2
    摘要 ( 69 )   PDF (413KB) ( 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野生材料的调查研究、搜集、引种与鉴定,成功育成了大青山草地早熟禾、乌拉特毛穗赖草、蒙古冰草、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等8个牧草野生栽培品种。利用培育的抗旱牧草品种、抗逆性坪用植物品种,在草地建设、饲草料开发、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旱生牧草种质资源发掘、鉴定、评价、保存与综合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绶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牛玉璐,曹永胜
    2009, 30(10):  183-18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3
    摘要 ( 87 )   PDF (187KB) ( 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野生花卉植物绶草的肉质根、幼叶、花序轴为外植体,建立组织培养快繁体系。试验结果显示:绶草组织培养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为花序轴,诱导率达到83%;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1.0mg/L+NAA0.1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6-BA2.0mg/L+NAA0.2mg/L+椰汁100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2.0%蔗糖+0.5%琼脂+IBA0.5mg/L+NAA0.5mg/L+活性炭0.5g/L。
    实用技术
    母猪分娩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李敢
    2009, 30(10):  184-18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4
    摘要 ( 49 )   PDF (182KB) ( 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母猪分娩期圈舍冲洗消毒、临产猪的管理、分娩管理、仔猪管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肉鸡饲养安全用药原则
    撒勇,王霞
    2009, 30(10):  185-18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5
    摘要 ( 72 )   PDF (174KB)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肉鸡在饲养过程中,可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结构合理安排用药,以掌握安全用药原则,从而有助于提高肉鸡饲养效益和治疗效果。现就肉鸡饲养安全用药原则进行概述。
    黄粉虫饲养繁殖的关键技术
    江玉霞,张巨顺,林永杉
    2009, 30(10):  186-1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6
    摘要 ( 66 )   PDF (177KB) ( 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粉虫饲养繁殖技术,重点是抓好设备的制作、饲料的配制、饲养环境控制等工作。介绍了黄粉虫生物学特性及及营养价值.以及饲养繁殖技术要点。
    小议山楂生长与结果习性
    张亚军
    2009, 30(10):  187-18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7
    摘要 ( 57 )   PDF (176KB) ( 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楂属于蔷薇科山楂属.为了更好地指导山楂高产、优质、高效发展,进行了山楂的生长习性、树体状况、开花结果习性、果实发育特性的观察与研究。
    夏季肉羊舍饲技术要点
    马军,谢小强
    2009, 30(10):  188-1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8
    摘要 ( 71 )   PDF (89KB) ( 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做好夏季肉羊饲养管理,能使羊只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及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对夏季肉羊舍饲养殖技术进行了概述。
    生态养猪技术要点
    张正斌,李科学
    2009, 30(10):  189-18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099
    摘要 ( 51 )   PDF (96KB) ( 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养猪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养猪的技术要求、注意事项以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概述。
    实验技术
    微波消解-冷原子吸收法测定虾粉中的汞
    林芳,王巍
    2009, 30(10):  190-19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100
    摘要 ( 70 )   PDF (193KB) ( 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冷原子吸收法分析测定虾粉样品中的总汞。探讨了微波条件的选择、微波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以及使用微波与测汞仪时的注意事项。建立了用微波消解-冷原子吸收法测定虾粉中总汞的方法,样品回收率为98.3%-101%IRSD%为1.2%~2.1%。
    野生动物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A然保护区黑颈鹤繁殖习性的观察
    宝力德,色拥军
    2009, 30(10):  192-19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09.10.101
    摘要 ( 68 )   PDF (114KB) ( 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7年4月-2009年10月,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颈鹤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鹤每年4月迁徙至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繁殖,常活动于沼泽、湖泊、湿地一带,每年迁徙至保护区的黑颈鹤约30-40只.至10月中旬离去。通常一雄一雌制,迁徙时集中后成群离去。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留期约为180d左右。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