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科学
    红腹锦鸡胚胎期羽毛芽发育的研究
    张容宇,郝玉,尹俊
    2016, 37(2):  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1
    摘要 ( 170 )   PDF (882KB) ( 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红腹锦鸡胚胎期羽毛毛囊的组织结构及毛囊形态发生的变化过程,为研究红腹锦鸡羽毛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对5、7、8、9、10、11、13、16、18日胚龄的红腹锦鸡胚胎发育情况进行实体观察;采集上述胚龄的红腹锦鸡背部皮肤,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毛囊形态结构并拍照记录。红腹锦鸡胚胎于9日胚龄时羽毛芽开始发育,可以观察到色素在毛囊内的沉积,16日胚龄时毛囊发育基本完成,体表覆盖羽毛。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红腹锦鸡羽毛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组织学基础。
    牛咽部组织结构的显微观察
    时培文,白万富,周欢敏
    2016, 37(2):  5-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2
    摘要 ( 252 )   PDF (522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3.5岁龄公牛咽部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以研究牛咽部不同部位显微结构。[方法]使用石蜡切片及HE和PAS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牛咽部不同部位组织形态及细胞类型。[结论]牛鼻咽部黏膜层属于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结构,其间有大量的杯状细胞,没有角质层;喉咽部和口咽部属于复层扁平上皮结构,其间没有杯状细胞,有角质层。
    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体外吸附效果
    陈光明,谢玲玲,王莹,刘建军,刘桂兰,刘爱玲
    2016, 37(2):  7-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3
    摘要 ( 86 )   PDF (219KB) ( 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比较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体外吸附效果。分别在pH值3.0和pH值6.5的条件下,采用ELISA方法评价蒙脱石对AFB1和ZEN的体外吸附效果。结果表明,pH值3.0条件下,蒙脱石对AFB_1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88.00%、440.00μg/g,对ZEN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7.50%、37.50μg/g;pH值6.5条件下,蒙脱石对AFB_1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84.00%、420.00μg/g,对ZEN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6.60%、33.00μg/g。综上提示,蒙脱石对AFB_1的吸附效果较好,对ZEN的吸附效果较差。
    发酵乳酸杆菌对肉鸡血清抗氧化性能及肠道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
    郭元晟,靳鹏
    2016, 37(2):  10-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4
    摘要 ( 78 )   PDF (274KB) ( 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发酵乳酸杆菌F-6对肉鸡血清抗氧化性能及肠道VFA含量的影响。选择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24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4组,各组肉仔鸡的初始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肉仔鸡基础日粮一致,3个试验组在饮水中添加发酵乳酸杆菌F-6,添加剂量分别为2.0×10~5、2.0×10~6、1.0×10~7CFU/m L,对照组肉仔鸡不饲喂发酵乳酸杆菌。于21日龄及42日龄时,分别测定各组肉鸡血清中的MDA和SOD含量,以及肠道中VFA含量。结果表明:21日龄时,试验3组肉鸡血清中的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试验2组和3组肉鸡血清中的SOD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日龄和42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盲肠及回肠中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试验1组外,其他各试验组肉鸡的回肠及盲肠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提示,发酵乳酸杆菌F-6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血清抗氧化性能及肠道部分VFA含量,其具有开发为新型饲料益生菌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畜禽粪便中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分析
    石奥,刘岩,李鹏
    2016, 37(2):  14-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5
    摘要 ( 324 )   PDF (319KB) ( 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优化了畜禽粪便中有机碳和有机质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北京地区16家规模化畜禽场的粪便样品。结果表明,各类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有机碳含量最高值为35.15%(猪粪),最低值为15.14%(牛粪),有机质含量最高值为70.76%(鸡粪),最低值为32.58%(牛粪);畜禽粪便中有机碳和有机质的校正方程为w(有机碳)=0.5129w(有机质)-2.3377,R~2=0.9255。
    内蒙古地区部分奶牛场牛副流感血清学调查
    张欣欣,王业华,乌力吉那仁,满都拉图,龙堂,关平原
    2016, 37(2):  17-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6
    摘要 ( 75 )   PDF (162KB) ( 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场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的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个奶牛场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奶牛场中普遍存在BPIV3的感染情况,6个奶牛场均为阳性,阳性率最高达100%(15/15),阳性率最低为90.90%(20/22),平均阳性率为95.20%(119/125)。
    中蒙绒山羊主要生产性能比较分析
    勿都巴拉,刘斌,高娃,马跃军,吴海青,吕永才,李玉荣,赵存发
    2016, 37(2):  19-1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7
    摘要 ( 70 )   PDF (300KB) ( 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分析内蒙古二郎山绒山羊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主要生产性能的差异,每个品种选取60只绒山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利用SAS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郎山绒山羊平均体斜长、胸围及产绒量极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1),在平均绒细度和体重上,二郎山绒山羊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5);2个品种绒山羊体高、体斜长、胸围与体重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最大的是胸围;2个品种绒细度与产绒量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二郎山绒山羊绒长度与产绒量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另外,2个品种绒山羊的体高、体斜长与绒长度之间存在负相关;蒙古国棕色绒山羊的胸围与绒长度之间也存在负相关。综合性能上,二郎山绒山羊品种优势比蒙古国棕色绒山羊明显。
    内蒙古通辽市某奶牛场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龚团莲
    2016, 37(2):  23-2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8
    摘要 ( 82 )   PDF (217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调查引起内蒙古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优势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对采集自该地区某奶牛场的3份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进行优势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评价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3份乳样中共分离到14株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链霉素及磺胺嘧啶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麦迪霉素对分离菌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高寒地区中国荷斯坦犊牛早期断奶方案对犊牛生长发育、腹泻与培育成本的影响
    李宏亮,韩吉雨,刘琪,李俊良,兰儒冰,宋建宏,郝建,于磊,宋丽华
    2016, 37(2):  26-2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09
    摘要 ( 77 )   PDF (215KB) ( 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高寒地区中国荷斯坦犊牛早期断奶方案的推广价值。[方法]选取1周内新生、体重相近的犊牛16头,采用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6头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头。试验组为早期断奶方案,对照组为常规断奶流程,试验期为90 d。[结果]试验组在60日龄与90日龄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0日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犊牛30日龄内腹泻发病率为100%,重复发病率为75%;试验组30日龄内腹泻发病率为50%,重复发病率为50%。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节约成本32.52%。[结论]高寒地区中国荷斯坦犊牛可实行早期断奶方案,且能够提高企业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牛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的全基因合成及其原核表达
    杨鼎,吴江鸿,祁云霞,赵世华
    2016, 37(2):  29-2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0
    摘要 ( 110 )   PDF (596KB) ( 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肌酸激酶是重要的能量代谢酶,尤其是在机体发生炎症时,会在局部存在特异性升高,具有潜在的疾病标志物作用。根据牛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的氨基酸序列及大肠杆菌(BL21)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合成54条互相重叠的引物,通过组装PCR分别合成CK-BB的6个片段CK-BB1、CK-BB2、CK-BB3、CK-BB4、CK-BB5和CK-BB6;再以基因头ck-1和基因尾ck-54为引物,以CK-BB1、CKBB2、CK-BB3、CK-BB4、CK-BB5和CK-BB6混合物为模板进行第2轮扩增;将得到的产物连接到p ET28b载体上,挑取重组子测序。通过PCR扩增对人工合成的基因进行校正,得到完全正确的CK-BB基因,为重组牛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的规模化制备奠定了基础。
    经济与管理
    2013—2015年西藏仲巴县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巴贵,白玛罗布,强巴索朗,巴桑参绝,宗吉,边普,益西多吉
    2016, 37(2):  34-3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1
    摘要 ( 63 )   PDF (232KB) ( 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西藏仲巴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和该县13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收集资料,对仲巴县2013—2015年牲畜养殖及其产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得出:2013—2015年仲巴县草场载畜量逐步减少,能繁母畜比例有所增加,农牧民牧业收入稳步增长。
    加强内蒙古阿荣旗农业信息化建设刍议
    王宇,王刚,双龙
    2016, 37(2):  36-3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2
    摘要 ( 57 )   PDF (169KB) ( 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分析了目前内蒙古阿荣旗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青海省藏药产业现状分析
    李容榕
    2016, 37(2):  38-3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3
    摘要 ( 92 )   PDF (177KB) ( 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藏族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藏药的使用也较为普遍,近年来,藏药产业已经成为青海省特色产业之一,同时也是青藏省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阐述了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藏药企业产业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
    畜牧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程帮照
    2016, 37(2):  40-4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4
    摘要 ( 71 )   PDF (254KB) ( 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概念以及面临的机遇,评价了其存在的社会效益,并对"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展望。
    生猪屠宰场的质量安全及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李满兵
    2016, 37(2):  42-4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5
    摘要 ( 59 )   PDF (162KB) ( 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工作实际,就生猪屠宰场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如何建立质量安全及产品追溯体系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张杂谷”作为饲草料的转化利用分析
    范光宇,刘晓婕,赵治海,孙全文,王晓明,王峰,史高雷,杨建勇,邱风仓,冯小磊,苏旭
    2016, 37(2):  43-4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6
    摘要 ( 99 )   PDF (331KB) ( 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杂谷"是具有高产、节水、耐贫瘠、秸秆便于转化饲草料优势的谷子杂交品种,其干秸秆粗蛋白含量约6.22%~7.35%,蜡熟期秸秆粗蛋白含量更高,约11.99%~13.34%,远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其营养价值接近苜蓿,产量显著优于苜蓿;谷子具有丰富且均衡的营养,其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除了赖氨酸稍低以外,其他7种氨基酸含量与鸡蛋相当。大量的饲喂试验表明,其可部分替代进口及国产牧草、秸秆作为羊、牛、兔等动物的饲草、饲料。在由于降水量过低不能种植其他饲草的地方种植杂交谷子,将"张杂谷"转化为饲草料,增加优质饲草量,可为新时期的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新的贡献。
    黄花蒿提取物生产工艺条件及其对乳中共轭亚油酸(CLA)生成的调控作用
    王丽芳,姚一萍
    2016, 37(2):  47-4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7
    摘要 ( 99 )   PDF (243KB) ( 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含有多种营养活性物质,主要包括萜类、倍半萜类、芳香族类、脂肪酸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化合物。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能够增加其乳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综述了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主要营养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条件、营养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及黄花蒿提取物在动物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旨在为生产CLA乳提供参考。
    饲草料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对羊的危害
    刘喜生,任有蛇,岳文斌
    2016, 37(2):  50-5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8
    摘要 ( 175 )   PDF (311KB) ( 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界,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后,其可能转化为具有更大活性和毒性的物质,引起畜禽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起到致病作用,甚至引起死亡。主要对饲草料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苷类物质、棉酚等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作一介绍。
    草业科学
    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内容和展望
    张园园,伊风艳,王晓娟,赛希雅拉
    2016, 37(2):  53-5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19
    摘要 ( 84 )   PDF (326KB) ( 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是研究荒漠植被演替、更新与恢复的重要基础,主要对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方面进行介绍,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对荒漠草原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参考。
    教学研究
    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分析——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李鑫龙
    2016, 37(2):  57-5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0
    摘要 ( 65 )   PDF (147KB) ( 1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各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遇到的招生难、学习难、就业难等问题,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学习体制、校企合作等角度,探索建立畜牧兽医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阐明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成效,以期为推动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家禽生产学》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黄炎坤,范佳英,韩占兵,刘健,王鑫磊,杨朋坤
    2016, 37(2):  59-5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1
    摘要 ( 87 )   PDF (249KB) ( 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应用型本科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了《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方面需要把握的课程特点、与传统本科教学相比进行教学内容调整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家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该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增减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探索,以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农牧专业《动物生理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
    陈晓光,吕琼霞,刘玉梅,邓雯
    2016, 37(2):  61-6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2
    摘要 ( 59 )   PDF (259KB) ( 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农牧类专业开展《动物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助于农牧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双语课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根据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地域性特点,应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针对农牧类专业的特点,对《动物生理学》课程教案的准备、双语授课的实施方法等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
    大中专院校《营养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研究
    董志彪
    2016, 37(2):  64-6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3
    摘要 ( 86 )   PDF (164KB) ( 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中专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健康教育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教育实验,利用《营养学》课程教学的独特优势,达到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及健康习惯的目的。
    病例教学法在《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陈宏伟,高军,陈瑛,王永
    2016, 37(2):  65-6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4
    摘要 ( 66 )   PDF (166KB) ( 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教学法不断应用于兽医专业的各门课程。根据《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课程特点,将该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应用实践,总结了该教学方法的病例选择、应用及注意事项,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动物医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
    冉旭华,倪宏波,计红,王春仁,闻晓波
    2016, 37(2):  67-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5
    摘要 ( 81 )   PDF (249KB)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动物医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为平台,以培养勇于创新、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动物医学本科生为目标,以促进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出发点,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分析了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提出了解决办法,建立了动物医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畜牧业对兽医人才的需求。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石建州,王小立,王坦,庞发虎
    2016, 37(2):  69-6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6
    摘要 ( 54 )   PDF (273KB) ( 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学实验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分析了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以提高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为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许金根,车传燕,李升和,程郁昕,王立克,蔡治华
    2016, 37(2):  72-7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7
    摘要 ( 68 )   PDF (354KB) ( 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育种学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提升师资水平,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教学科研相结合等措施,来切实提高《动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由“教”变“导”——饲料添加剂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李方方,朱宇旌,张勇
    2016, 37(2):  76-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8
    摘要 ( 89 )   PDF (255KB) ( 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饲料添加剂学是饲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涵盖的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内容分支细密且相互关系复杂。以分析畜牧专业特点和人才特色为基础,在饲料添加剂学的教学实践中,将重在"引导"作为基点,从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3个方面,对饲料添加剂学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认真探索,以增强动物营养专业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农业院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何倩毓,张莹,李馨,刘胜军
    2016, 37(2):  78-7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29
    摘要 ( 44 )   PDF (260KB)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三多""四难"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和实践教学以及统计软件的配合使用等多种方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型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
    何倩毓,张莹,李馨
    2016, 37(2):  81-8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0
    摘要 ( 54 )   PDF (248KB) ( 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国家在转型经济发展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形式。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完善该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韩俊艳,杨雪莲,齐淑艳,王剑峰,马德顺,姜燕,杨萌
    2016, 37(2):  83-8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1
    摘要 ( 75 )   PDF (253KB) ( 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专业以原有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构建了由"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和课外科研训练"4个基本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践行“中国梦”教育路径探析
    吴国军,单忠纪,武瑞,李启涛,曲艳鹏
    2016, 37(2):  86-8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2
    摘要 ( 91 )   PDF (253KB) ( 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探索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教育路径,以全面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增强大学生对践行中国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基础,发挥教育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宣传育人的功能,重点阐述了在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宣传导向4个方面开展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教育路径,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教育路径提供参考。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饲料生产学》课程中的应用
    许云贺,张莉力,史东辉,田玉民,苏玉虹
    2016, 37(2):  88-8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3
    摘要 ( 60 )   PDF (242KB) ( 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到饲料生产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表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在专升本动物科学专业继续使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饲料和养殖行业的发展不断引入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观点,将其融入到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优点,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
    张永斌,郭学军
    2016, 37(2):  91-9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4
    摘要 ( 77 )   PDF (241KB) ( 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动物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实验对象和工具,也是转化医学的必要环节。随着科技创新发展,高校使用的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品种、品系越来越多,出现的生物安全事件也日趋频繁,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分析了高校实验动物潜在生物安全危害,探讨了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应对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建议。
    食品科学
    卵磷脂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李贞
    2016, 37(2):  94-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5
    摘要 ( 72 )   PDF (164KB) ( 1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卵磷脂的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调节代谢、增强体能、强化脑部功能、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综述了卵磷脂的生物功能及其应用的领域,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卵磷脂。
    特种养殖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防腐剂的主要种类及研究现状
    杨启慧,杨海,李平平,杨大平,朱绍明,朱水芬
    2016, 37(2):  96-9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6
    摘要 ( 52 )   PDF (235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蚕人工饲料是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应用的,易发生腐败变质,从而影响家蚕的食性和健康,因而饲料中须添加防腐剂。综述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防腐剂的主要种类及其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新型饲料防腐剂今后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遗传与繁育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古DNA上的研究进展
    李晓凯,乔贤,丽春,范一星,苏蕊
    2016, 37(2):  98-9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7
    摘要 ( 88 )   PDF (314KB) ( 1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古DNA研究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的历史背景下,在研究动植物的起源、驯化、进化以及系统发育重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就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古DNA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古DNA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疾病防治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探析
    刘伟,程波,李云章
    2016, 37(2):  102-10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8
    摘要 ( 79 )   PDF (421KB) ( 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奶牛胎衣不下病因方面的文献报道及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场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引起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病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该病的综合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防疫检疫中常用的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
    阎晓红
    2016, 37(2):  106-10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39
    摘要 ( 223 )   PDF (152KB) ( 1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物采血是动物防控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采血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疫的结果。介绍了几种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常用的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羊口蹄疫免疫方法及效果研究
    王焕霞,马鹏革,艾青春
    2016, 37(2):  108-10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40
    摘要 ( 113 )   PDF (211KB) ( 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陕西省绥德县15乡镇15户养羊户饲养的未免疫4~7月龄羊150只,分别进行口蹄疫灭活疫苗一次免疫(150只)、加强免疫(其中30只),并开展抗体检测,结果发现一次免疫抗体合格率为55.33%,加强免疫合格率为93.33%。试验表明,加强免疫后羊免疫抗体合格率可以得到保证,并根据免疫试验进行分析,为今后羊口蹄疫科学免疫提出合理的建议。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梁照一,董海广,张豪豪,王超,郭晓智
    2016, 37(2):  110-11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41
    摘要 ( 104 )   PDF (156KB) ( 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根据发热黄疸型牛病的病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97例病牛进行诊治。[结果]显效8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7.94%。[结论]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病理表现是多方面的,在临床诊断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鉴别发热黄疸型牛病,从而保证临床诊治效果显著。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李瑞香,王翠萍
    2016, 37(2):  111-11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16.02.042
    摘要 ( 77 )   PDF (168KB) ( 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各饲养阶段的猪只发生腹泻,以哺乳仔猪病死率较高。该病危害严重,常给养猪企业及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总结了近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情况,对其流行特点、发病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