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基础研究
    9株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P113基因克隆及蛋白序列分析
    戴伶俐, 王娜, 白帆, 张帆, 宋越, 张月梅, 达来宝力格, 李晓艳, 王根云, 赵世华
    2022, 43(6):  1-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1
    摘要 ( 148 )   HTML( 40 )   PDF (1311KB) ( 4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P113基因,比对、分析不同菌株P113蛋白序列,为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P11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设计绵羊肺炎支原体P113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9株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的P113基因片段;对获得的9株绵羊肺炎支原体P113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将DNA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对不同菌株的P113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分离株P113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大小不同。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末端序列重复区域长度存在差异,以KKAEGA(S)QNQG为主要重复序列单元。不同菌株重复序列单元数量不同,NM01-MO株和CK-MO株的重复序列单元数量最多,为16个;LK-MO株重复序列单元数量最少,为3个;多数菌株之间重复序列单元数量差异较大。[结论]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P113氨基酸序列的C末端重复序列单元数量不同,这些不同数量的重复序列影响P113蛋白结构,进而可能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奶牛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窦文丽, 宝华, 曹佩佩, 孙奕烁, 刘吉国, 杨文飞, 马云, 马燕芬
    2022, 43(6):  6-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2
    摘要 ( 93 )   HTML( 36 )   PDF (764KB) ( 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奶牛养殖过程中乳腺炎、酮病和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一种能量感受器可以反映细胞能量状态。AMPK在葡萄糖、脂质和蛋白质代谢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自噬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AMPK被认为是多种疾病潜在的干预或治疗靶点,在奶牛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也较为广泛。综述了AMPK在奶牛乳腺炎、酮病、脂肪肝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这些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肠道菌群与免疫性能的影响
    宋利文, 赵濛, 杨凯鑫, 高民, 胡红莲
    2022, 43(6):  14-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3
    摘要 ( 132 )   HTML( 32 )   PDF (806KB) ( 3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生长、肠道菌群、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相近的30日龄健康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与试验组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组饮水中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饮水与复合乳酸菌制剂调配比例为50∶1),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90 d。计算2组犊牛试验期间平均日增重、腹泻率;分别于试验1、30、60、90 d测定粪便中细菌总数以及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并测定血液生化、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结果]试验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P>0.05)差异,腹泻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犊牛粪样中的乳酸菌数量达到1.41×107 CFU/g,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在试验30、90 d时,试验组犊牛血清中的葡萄糖(GLU)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60、90 d时,试验组犊牛血清中的总蛋白(TP)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2组犊牛的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P>0.05)差异。在试验90 d时,试验组犊牛的血清IgG、IgA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饮水中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可以改善荷斯坦犊牛肠道菌群结构并降低腹泻率。

    不同发酵水分及菌酶协同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许蒙蒙, 罗怡, 王顺洋, 张悦, 李梦云, 霍文颖, 牛丽珠, 车龙
    2022, 43(6):  22-2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4
    摘要 ( 108 )   HTML( 22 )   PDF (1552KB) ( 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水分及菌酶协同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不同水分处理组,料水比分别为1∶0.4、1∶0.5、1∶0.6、1∶0.7、1∶0.8,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使用复合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粪肠球菌=1∶1∶1)发酵豆粕,通过测定分析发酵豆粕表观特征、营养指标及活菌含量,确定最适料水比。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不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处理组,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800 IU/g,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进一步测定发酵豆粕表观特征、营养指标、活菌含量及蛋白质亚基分布,确定最佳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结果]①不同料水比条件下,各处理组发酵豆粕粗蛋白水平无显著(P=0.074)差异,料水比为1∶0.6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较发酵前提高了9.39%;随着初始发酵水分的提高,发酵豆粕pH值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含量及3种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升高,1∶0.6组发酵后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1∶0.4组和1∶0.5组;复合菌的存活量在料水比为1∶0.8时最高,总量达到1.43×109 CFU/g。结合上述试验结果并考虑工业化生产条件,选择料水比为1∶0.6作为最适发酵水分开展后续试验。②在料水比为1∶0.6条件下,不同蛋白酶添加水平对各组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小分子蛋白水平线性提升,在蛋白酶添加量为800 IU/g的处理组中,<30 kDa范围内的蛋白质水平高达65.56%,较未添加组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提高2.61倍;发酵豆粕中3种菌的存活量随着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00 IU/g处理组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高于200、400、800 IU/g处理组,酵母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高于400、800 IU/g处理组。[结论]选择料水比为1∶0.6并在底物中添加100 IU/g的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可有效改善豆粕的品质。

    菌酶协同对里岔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刘宗正, 邹明, 檀学进, 曹瑞, 肖娜, 宋修瑜, 刘迎春
    2022, 43(6):  30-35.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5
    摘要 ( 68 )   HTML( 20 )   PDF (742KB) ( 2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对里岔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0头28日龄体重为(6.72±0.12)kg的健康里岔黑猪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益生菌组(1‰的益生菌)、酶制剂组(1‰的酶制剂)、菌酶协同组(1‰的益生菌+1‰的酶制剂)。试验期为35 d,预饲期为7 d,正饲期为28 d。计算各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指数,测定血清IgM及IgG含量,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提高;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提高,料重比显著(P<0.05)降低;益生菌组和菌酶协同组腹泻指数极显著(P<0.01)降低。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血清IgG、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门水平上,益生菌组、菌酶协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可以提高里岔黑猪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指数,具有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野山杏总黄酮对三黄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郭元印, 束佳敏, 侯煜飞, 丁昱, 王健男, 宋存涛, 阿衣古丽, 戴小华
    2022, 43(6):  36-4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6
    摘要 ( 110 )   HTML( 26 )   PDF (539KB) ( 2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对三黄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96羽1日龄雌性三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4羽。于14日龄开始,野山杏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肉鸡分别灌服50、100、200 mg/(kg·BW·d)的野山杏总黄酮,对照组肉鸡灌服生理盐水,试验期42 d。28、35、42日龄时每组分别选取8羽肉鸡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并比较相同日龄下各组肉鸡的屠宰性能指标。[结果]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提高28、35、42日龄肉鸡宰前体重,中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极显著(P<0.01)提高35日龄肉鸡宰前体重。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提高35日龄和42日龄肉鸡屠宰率。中、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极显著(P<0.01)提高28日龄肉鸡半净膛率。低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极显著(P<0.01)提高28日龄肉鸡全净膛率,显著(P<0.05)提高35日龄肉鸡全净膛率;中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极显著(P<0.01)提高35日龄肉鸡全净膛率;低、中、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极显著(P<0.01)提高42日龄肉鸡全净膛率。低、中、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降低35、42日龄肉鸡皮下脂肪厚度。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P<0.05)降低28日龄肉鸡肌间脂肪宽度,极显著(P<0.01)降低35日龄肉鸡肌间脂肪宽度;低、中、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极显著(P<0.01)降低42日龄肉鸡肌间脂肪宽度。低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P<0.05)降低28、42日龄肉鸡腹脂率,中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P<0.05)降低28、35、42日龄肉鸡腹脂率,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极显著(P<0.01)降低42日龄肉鸡腹脂率。高剂量野山杏总黄酮可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提高35、42日龄肉鸡胸肌率,可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提高28、35、42日龄肉鸡腿肌率。[结论]灌服不同剂量的野山杏总黄酮能够明显改善三黄肉鸡的屠宰性能。

    不同剂型苯甲酸在体外和体内的控释效果研究
    赵晓南, 胡友军, 程皇座, 刘坚, 陆信芳, 李海芸
    2022, 43(6):  42-4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7
    摘要 ( 72 )   HTML( 19 )   PDF (579KB) ( 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剂型苯甲酸的体外和体内控释效果。[方法]试验分为体外溶出试验和体内控释试验。①体外溶出试验:配制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在200目转篮中置入普通型苯甲酸和控释型苯甲酸,在溶出度仪中于1、2 h(人工胃液)和1、2、3、4 h(人工肠液)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苯甲酸含量,计算溶出度和留存率。②体内控释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健康清远麻肉鸡36只,预饲后分为3组,每组12只;晨饲后立即投喂纯面粉丸剂(对照组)、含0.1%普通型苯甲酸的面粉丸剂和含0.1%控释型苯甲酸的面粉丸剂,并于投喂后0、1、2、4 h每组分别取3只鸡屠宰,取各区段胃肠道内容物,采用HPLC技术检测苯甲酸含量。[结果]①体外溶出试验:在人工胃液中1 h,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是普通型苯甲酸的3.45倍;在人工胃液中2 h,普通型苯甲酸未被检测出,而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为56.18%;在人工肠液中4 h,控释型苯甲酸的留存率为40.10%,而普通型苯甲酸在1 h时未被检测出。②体内控释试验:采食后1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腺胃+肌胃中的苯甲酸浓度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5.46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采食后2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中的苯甲酸浓度分别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1.61、2.43、1.95倍,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采食后4 h,控释型苯甲酸组在回肠内容物中的苯甲酸浓度是普通型苯甲酸组的6.68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溶出和体内控释试验均表明,将苯甲酸进行包被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控释型苯甲酸具有较高的过胃率,进入肠道后段在整个肠道缓慢释放,实现长效抑菌功效。

    黄芪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韩战强,马亚姣,霍磊,李鹏伟,刘长春,孟燕飞
    2022, 43(6):  48-5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8
    摘要 ( 216 )   HTML( 39 )   PDF (603KB) ( 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芪含有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调节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等作用,应用于畜禽生产中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提高生长性能和产品质量。对黄芪的生物学活性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用黄芪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辣椒及其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不同种属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子豪, 吕海璇, 刘帅, 赵昱阳, 马海云, 王春清, 何玉华
    2022, 43(6):  53-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09
    摘要 ( 134 )   HTML( 35 )   PDF (523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辣椒作为调料品及蔬菜,在人类日常饮食和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辣椒及其提取物在畜禽生产方面具有增强抗病力、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热应激等作用。介绍了辣椒作为饲料添加剂的3种应用方式(辣椒粉、辣椒素、辣椒油树脂),以及在禽类、猪、反刍动物、兔类、鼠类、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为辣椒及其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李梦吉, 沙萍, 曹佩佩, 冀思同, 马燕芬
    2022, 43(6):  57-6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0
    摘要 ( 119 )   HTML( 22 )   PDF (820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菌酶协同发酵技术提升菜籽粕类饲料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降低饲料中植酸和硫苷含量,增加菜籽粕类饲料替换常规蛋白原料豆粕的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殖业中大豆粕等蛋白饲料原料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分析发酵菜籽粕处理常用方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解法的优缺点,介绍制备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类饲料所需的菌种和酶制剂种类,综述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的功效,阐述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在畜禽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动物遗传与繁育
    苏尼特羊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分析
    辛满喜, 特日格勒, 王国庆, 纳钦, 何小龙
    2022, 43(6):  64-6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1
    摘要 ( 244 )   HTML( 21 )   PDF (405KB) ( 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方特色肉羊品种苏尼特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关联程度。[方法]随机选取5~6月龄发育及健康状况良好的苏尼特羊公羊247只、母羊260只,对羊只的体重(Y)、尾长(X1)、尾宽(X2)、体高(X3)、体长(X4)、胸围(X5)进行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整理后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结果]影响苏尼特羊公羊和母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为尾宽、体高、体长和胸围,且与体重均呈极显著(P<0.01)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公羊的最优线性方程为:Y=0.57X5+0.325X4+0.241X2-35.795,R2=0.834;母羊的最优线性方程为:Y=0.577X5+0.246X4+0.205X2-31.94,R2=0.799。[结论]回归方程中胸围、体长、尾宽与体重相关性均较高,皆可作为苏尼特羊的体重预测模型。

    黄淮山羊产羔数与胎次的关联性分析
    姚逸安, 孙仁修, 姜俊芳, 管峰
    2022, 43(6):  68-7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2
    摘要 ( 82 )   HTML( 22 )   PDF (476KB) ( 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黄淮山羊产羔数与胎次的关联性。[方法]对71只黄淮山羊母羊1~5胎次的产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平均胎产羔数≤2和最高胎产羔数≤2的母羊归类为低产群体(n=37),将平均胎产羔数>2的母羊归类为高产群体(n=34),比较分析不同胎次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淮山羊平均胎产羔数2.56只,高产母羊群平均胎产羔数3.66只,低产母羊群平均胎产羔数1.66只。总体来看,母羊总群体和高产母羊群平均胎产羔数随着胎次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羔数峰值均处于第3胎与第4胎之间。母羊总群体和高产母羊群产羔数与胎次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753X-0.096X2+1.394和Y2=1.497X-0.196X2+1.400。[结论]黄淮山羊高产母羊群在第1~2胎便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能,母羊总群体、高产母羊群的产羔数随着胎次增加呈现倒“U”形,低产母羊群产羔数受胎次影响较小。

    兴羔肉羊生长发育规律及遗传评估研究
    周璇, 李淑娟, 许娇霞, 特日格勒, 纳钦, 刘学文, 何小龙
    2022, 43(6):  72-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3
    摘要 ( 126 )   HTML( 21 )   PDF (604KB) ( 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兴羔肉羊的生长发育特征及遗传特性。[方法]对2018—2019年出生的1 054只兴羔肉羊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集部分羊只6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体高、体长及胸围数据。详细记录每只羔羊的出生类型及系谱档案,利用WOMBAT软件对其初生重、断奶重进行遗传评估。[结果]兴羔肉羊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980和0.885,表型相关为0.321,遗传相关为0.396;6月龄时,公羊体重占成年体重的44.21%、母羊体重占成年体重的60.33%,公羊和母羊的体尺数据都达到成年体尺数据的80%以上。[结论]兴羔肉羊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具有高遗传力,且符合肉用品种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遗传特性。

    草业科学
    内蒙古典型草地不同时期土壤及植被养分评价
    曹彦, 李宝贺, 徐振朋, 刘凯, 李秀萍, 栗艳芳, 赵逸雯, 狄彩霞
    2022, 43(6):  77-8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4
    摘要 ( 255 )   HTML( 89 )   PDF (1061KB) ( 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地不同时期土壤及植被营养状况的差异及变化特点,为内蒙古典型草地的合理利用、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草原选取8个监测点,包括G1(鄂温克草原,温性草甸草原,呼伦贝尔市)、G2(乌拉特草原,荒漠草原,巴彦淖尔市)、G3(天然草滩,乌兰察布市)、G4(辉腾锡勒草原,五花草甸草原,乌兰察布市)、G5(科尔沁草原,温性草甸草原,通辽市)、G6(人工牧草种植地,赤峰市)、G7(乌拉特草原,荒漠草原,包头市)、G8(格根塔拉草原,荒漠草原,乌兰察布市);于2020年牧草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分别从不同监测点样方中取0~20 cm土层土样及植物样品地上部分,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常规养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监测点不同时期土壤及植被营养水平的综合得分并排序。[结果]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土壤全氮含量均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旺盛期、枯萎期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最低。3个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最低。返青期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的植被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旺盛期G8监测点(格根塔拉草原)的植被氮、钾含量最高,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的植被磷含量最高。枯萎期G3监测点(乌兰察布市境内天然草滩)的植被氮、磷含量最高,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的植被钾含量最高。3个时期植被粗纤维含量均是G5监测点(科尔沁草原)最高,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低。土壤营养状况评分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3个时期评分均较高,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3个时期评分均最低;植被营养状况评分为:G2监测点(巴彦淖尔市境内乌拉特草原)及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其余监测点均是旺盛期>返青期>枯萎期。[结论]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及植被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来看,草甸草原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土壤中养分综合评分较高,荒漠草原3个时期评分较低;不同草原类型的植被养分综合评分在旺盛期较高,枯萎期较低。

    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的影响
    李晓波, 夏方山, 朱梦馨, 赵奥然, 王勃, 李尹琳, 曾佳
    2022, 43(6):  88-9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5
    摘要 ( 74 )   HTML( 27 )   PDF (613KB) ( 2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收获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5个居群(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和太谷)白羊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藏性差异。[结果]贮藏年限、居群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以及贮藏1和2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贮藏3年时显著(P<0.05)下降,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无显著(P>0.05)变化;其他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贮藏1、2、3年。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在收获当年的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高于其他居群,平均发芽时间低于其他居群,发芽率较高。贮藏年限对白羊草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平均发芽时间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延长,且居群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但贮藏年限与居群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均在收获当年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水平最高。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在贮藏3年内保持较高水平,耐贮藏性最好;而其他居群均不适合长期贮藏。

    不同盐胁迫对斜茎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姜昕禹, 候伟峰, 温丽, 李凤娇, 莽春霞, 赵力兴, 毕盛楠, 张旗
    2022, 43(6):  95-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6
    摘要 ( 78 )   HTML( 21 )   PDF (531KB) ( 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晰斜茎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胁迫的适应性。[方法]分别采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对斜茎黄芪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每种溶液均设置0(CK)、10、20、30、40 mmol/L 5个浓度梯度,每种溶液每个处理浓度设置3次重复。计算不同盐溶液处理下斜茎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测定幼苗株高、根长。[结果]随着盐溶液浓度逐渐升高,斜茎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CK组相比,NaCl、Na2SO4、Na2CO3处理组在盐溶液浓度为40 mmol/L时,斜茎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P<0.05)降低,幼苗株高及根长显著(P<0.05)降低。Na2SO4处理组在盐溶液浓度为10 mmol/L时,幼苗根部较CK组长5.5%,低浓度Na2SO4溶液促进了幼苗根部生长;Na2CO3溶液处理对斜茎黄芪种子造成严重的盐害,各浓度处理组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显著(P<0.05)低于CK组,且各处理浓度之间差异较大。[结论]斜茎黄芪种子对3种盐胁迫的耐受程度为Na2SO4>NaCl>Na2CO3。低浓度Na2SO4溶液对斜茎黄芪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Na2CO3溶液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我国苜蓿青贮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申玉贤, 王伟, 杨立霞
    2022, 43(6):  100-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7
    摘要 ( 78 )   HTML( 16 )   PDF (23678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发展概况。[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苜蓿青贮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 5.8.R3绘制苜蓿青贮研究文献知识图谱,对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结果]在设定的检索条件下,1994年出现第一篇苜蓿青贮研究论文;1994—2021年苜蓿青贮文献年度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黑龙江畜牧兽医》发文量最多(31篇),《草业学报》总被引频次(763次)和篇均被引频次(31.79次)最高;玉柱发文量最多(34篇),中国农业大学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57篇),以玉柱为中心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但跨机构及团队之间合作不够紧密;苜蓿青贮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103次),围绕发酵品质、青贮品质、混合青贮、添加剂、乳酸菌等关键词开展研究。[结论]我国苜蓿青贮研究成果丰富,需加强跨机构、跨地区、跨团队的合作研究;发酵品质和苜蓿青贮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研究、苜蓿青贮微生物制剂的研发等方面仍然是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向。

    瑞香狼毒危害等级划分指标研究
    刘思博, 殷国梅, 阿拉坦其其格, 其格其, 陆鹏飞, 额日敦其木格, 乌日娜, 孟卫军, 嘎丽娃, 王红玲
    2022, 43(6):  108-113.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8
    摘要 ( 115 )   HTML( 15 )   PDF (628KB) ( 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划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危害等级的量化指标,为区域防治毒害草提供参考。[方法]在瑞香狼毒种群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的代表性区域布设大样地,调查不同危害等级下草原生态系统中瑞香狼毒的种群特征。每个大样地间隔10 km以上,样地面积为100 m×100 m。大样地内随机设置4个中样方,每个中样方间隔10 m以上,样方面积10 m×10 m,每次在中样方中随机布设2 m×2 m小样方进行调查,5次重复。样方调查内容包括植被群落和瑞香狼毒种群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瑞香狼毒个体的丛幅和分枝数,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确定瑞香狼毒在不同危害区域的种群特征及与植被群落特征的关系。[结果]瑞香狼毒种群的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生物量以及个体的分枝数均随危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瑞香狼毒种群平均盖度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13.75%、32.85%、49.50%,存在显著(P<0.05)差异;种群平均高度在重度、中度危害区分别为21.59、21.24 cm,无显著(P>0.05)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轻度危害区(19.29 cm);种群平均密度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1.95、3.42、7.16株/m2,存在显著(P<0.05)差异;种群平均地上生物量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34.79、70.73、98.39 g/m2,存在显著(P<0.05)差异;个体平均分枝数在重度、中度危害区分别为34.59、32.25条/株,无显著(P>0.05)差异,但均显著(P<0.05)高于轻度危害区(13.73条/株);个体平均丛幅在轻度、中度、重度危害区分别为354.96、698.95、607.10 cm2/株,存在显著(P<0.05)差异。[结论]在定量评价退化草地中瑞香狼毒的危害程度时,盖度和密度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指标。

    兽医药物科学
    盐酸赛拉嗪对家兔麻醉效果的研究
    顾伟芳, 吴慧敏, 张非凡, 热依汗古丽·吐尔逊, 李国庆, 赵红琼
    2022, 43(6):  114-11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19
    摘要 ( 853 )   HTML( 38 )   PDF (713KB) ( 3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盐酸赛拉嗪对家兔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耳缘静脉注射(IV)保定组、臀部肌肉注射(IM)保定组、IV未保定组、IM未保定组,每组3只;按照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家兔3 mg/(kg·BW)盐酸赛拉嗪,给药后保定处理方式为仰卧保定四肢及头部,未保定的家兔自然俯卧;第1次给药后30 min,再以相同给药途径给予家兔2 mg/(kg·BW)盐酸赛拉嗪;于给药前10 min以及第2次给药后5、30、60 min监测家兔基本生命体征及麻醉反应指标。[结果]给予盐酸赛拉嗪后不同时间,4组家兔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与给药前相比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给药后60 min IM保定组脉搏次数最低,显著(P<0.05)低于IV未保定组。4组家兔给药后30 min直肠温度与给药前相比均显著(P<0.05)降低;除IV未保定组外,给药后60 min各组家兔直肠温度与给药前相比极显著(P<0.01)降低;给药后60 min IM保定组的直肠温度最低,极显著(P<0.01)低于IV未保定组。IM保定组家兔给药后不同时间均未出现翻正反射、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射;IV未保定组在给药后60 min,3只家兔均出现翻正反射、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射。IM保定组家兔的麻醉期最长,显著(P<0.05)长于IV保定组,极显著(P<0.01)长于IV未保定组和IM未保定组。[结论]用盐酸赛拉嗪麻醉家兔时应使用IM给药途径,推荐首次给药剂量为3 mg/(kg·BW),之后30 min再补充2 mg/(kg·BW),给药后应即刻保定确实。

    动物疾病防控
    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囊等孢球虫的套式PCR检测及感染情况分析
    彭霞, 赵乾明, 王凌云, 信璐瑶, 赵爱云, 余复昌, 齐萌
    2022, 43(6):  124-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2.06.021
    摘要 ( 120 )   HTML( 18 )   PDF (1310KB) ( 1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囊等孢球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基于猪囊等孢球虫SSU rDNA基因位点设计引物,采用套式PCR法对采集自新疆7个规模化猪场的801份猪新鲜粪便DNA样本进行检测;对不同养殖场、不同年龄段猪的猪囊等孢球虫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对获得的SSU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种系发育进化树。[结果]调查猪场中猪囊等孢球虫感染率为5.74%(46/801),以沙雅县养殖场感染率最高,为14.00%(14/100),不同养殖场猪囊等孢球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χ2=27.081,df=6,P<0.01)。未断奶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母猪的猪囊等孢球虫感染率分别为14.79%(25/169)、5.78%(13/225)、2.31%(4/173)和1.71%(4/234),不同年龄段猪的猪囊等孢球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χ2=36.366,df=3,P<0.01)。序列比对和种系发育分析显示,获得的46条猪源囊等孢球虫SSU rDNA序列与安徽省凤阳县猪源猪囊等孢球虫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KX808495)SSU rDNA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处于同一个亚群。[结论]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囊等孢球虫感染较常见,应加强检测和防治工作。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