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科技创新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栏——新理论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专题
    淅川乌骨鸡出壳前后胸肌的全转录组表达谱分析
    石建州, 于金冉, 王彦伟, 王铁军, 李娜, 刘阳坤, 姚伦广
    2023, 44(5):  1-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1
    摘要 ( 1200 )   HTML( 45 )   PDF (2074KB) ( 4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淅川乌骨鸡出壳前后胸肌生长过程中全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采集入孵14 d的淅川乌骨鸡鸡胚胸肌样本(记为X-14 d)和刚出壳1 d的雏鸡胸肌样本(记为X-1 d),围绕编码RNA(messenger RNA,mRNA)、非编码RNA(lncRNA、circRNA和miRNA)进行真核生物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淅川乌骨鸡胸肌生长过程中大量基因转录组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出孵1 d的雏鸡与入孵14 d的鸡胚相比(X-14 d vs X-1 d),共发现3 858个差异表达mRNA,包括1 054个上调基因和2 804个下调基因;371个差异表达lncRNA,包括222个上调基因和149个下调基因;316个差异表达circRNA,包括148个上调基因和168个下调基因;377个差异表达miRNA,包括159个上调基因和218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RNA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如生物过程调控、刺激反应、定位、正负调节生物过程、生长过程、免疫系统过程等。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黏附连接、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碳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紧密连接、间隙连接、代谢途径、焦点黏附、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黑素原生成、Notch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被富集。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淅川乌骨鸡的生长性状、肉质性状、脂质性状、黑色素生成性状、免疫系统等多个生物性状相关。[结论]mRNA、lncRNA、circRNA、miRNA作为淅川乌骨鸡基因转录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淅川乌骨鸡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淅川乌骨鸡胸肌生长发育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基础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表达的影响
    白绥明, 辛雅明, 齐盟, 胡亮, 杨银凤
    2023, 44(5):  8-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2
    摘要 ( 62 )   HTML( 17 )   PDF (983KB) ( 1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中绵羊β-防御素-1(sheep β-defesin-1,SB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筛选对ORECs无明显毒性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刺激浓度范围与刺激时间范围。用筛选出的无明显毒性作用的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刺激ORECs 8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筛选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刺激浓度,以该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刺激ORECs不同时间,采用qPCR技术和ELISA检测方法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刺激时间。[结果]①对ORECs无明显毒性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浓度范围为107~1011 CFU/mL,刺激时间范围为2~24 h。②利用qPCR技术和ELISA检测方法筛选出最佳刺激浓度为1011 CFU/mL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③以该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刺激ORECs不同时间,采用qPCR技术和ELISA检测方法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刺激时间为24 h。[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可以诱导ORECs SBD-1的表达。

    睾酮对新生期大鼠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Adamts16表达的影响
    李倩倩, 王东阳, 白萨日娜, 刘建琦, 包图雅, 郭晓珍
    2023, 44(5):  15-21.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3
    摘要 ( 66 )   HTML( 19 )   PDF (2065KB) ( 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睾酮对新生期大鼠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中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6(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6,Adamts16)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damts16基因与大鼠隐睾的关系。[方法]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睾酮(10-6、10-7、10-8、10-9 mol/L)培养大鼠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6、12、24 h后Adamts16 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确定睾酮诱导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Adamts16基因mRNA表达的最佳剂量和最佳时间。应用HE染色法观察出生2、4、8 d野生型和Adamts16基因敲除型大鼠的睾丸位置。[结果]用10-6 mol/L睾酮诱导大鼠支持细胞6 h 时Adamts16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用10-7 mol/L睾酮诱导大鼠精原细胞24 h时Adamts16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与野生型大鼠相比,Adamts16基因敲除大鼠睾丸下降速度减缓。[结论]睾酮可促进新生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Adamts16基因的mRNA表达;Adamts16基因缺失会引起大鼠隐睾症。

    动物冷应激相关蛋白和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王燕琴, 孟宁生, 韩娜, 智宇
    2023, 44(5):  22-2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4
    摘要 ( 56 )   HTML( 18 )   PDF (871KB) ( 1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恒定的体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恒温动物需要内源性产热源。寒冷条件下动物体温降低的直接后果是细胞内整体水平上蛋白质的合成被抑制,但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 binding protein,CIRP)、RNA结合基序蛋白3(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RBM3)、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以及少数细胞因子的表达却增加,从而确保细胞在寒冷环境中的内稳态和生存。对冷应激条件下动物体内被激发的蛋白及相关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冷应激蛋白分子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呼吸系统疾病与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王静然, 李鹏飞, 刘苗, 陶艳琳, 刘亚男, 朱淑芬
    2023, 44(5):  30-3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5
    摘要 ( 59 )   HTML( 22 )   PDF (871KB) ( 2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呼吸道微生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开始对微生物组学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呼吸道微生物群与肺内环境稳定和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的研究着力寻找微生态失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潜在机制。痰作为呼吸道微生态研究的首选样本,包含了丰富的微生态信息,并且极易获得。总结了呼吸道菌群的检测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呼吸道微生态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杂交构树适宜收割高度与青贮加工工艺参数研究
    宫斌, 李帅宏, 范彩云, 武欣燕, 王典, 兰儒冰, 陆兴伟, 卓钊, 王菊花, 程建波
    2023, 44(5):  39-4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6
    摘要 ( 60 )   HTML( 14 )   PDF (929KB) ( 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确定杂交构树的适宜收割高度以及利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加工构树青贮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生长高度构树的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确定适宜的收割高度;选用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布氏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以适宜生长高度的构树为原料制作构树青贮;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菌种组合、糖蜜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青贮时间等加工参数,以现场感官指标、化学成分指标、有氧稳定性指标以及营养成分指标作为判定青贮质量的依据,确定最优的构树青贮加工工艺参数组合。[结果]构树收割高度为1.2 m时,其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最高;经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的构树青贮最佳工艺参数:菌种组合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布氏乳杆菌比例为4∶1∶1,糖蜜添加量为3%,纤维素酶添加量为9×103 U/kg、青贮时间60 d。[结论]研究确定了杂交构树的适宜收割高度及青贮加工工艺参数,为构树饲料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牧草叶面乳酸菌分离鉴定及青贮用优良乳酸菌的筛选
    冷静, 彭睿, 赖先军, 颜朗
    2023, 44(5):  48-5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7
    摘要 ( 1171 )   HTML( 24 )   PDF (2549KB) ( 2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适合牧草青贮饲料发酵用的优良乳酸菌菌株,改善牧草青贮发酵品质。[方法]从皇竹草、牛筋草、白茅等8种禾本科牧草叶片表面分离乳酸菌,在传统微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以及16S rDNA序列多样性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疑似乳酸菌菌株进行多重鉴定。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产酸及耐盐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在pH值为3.0、3.5、4.0条件下和NaCl浓度为0.02、0.04、0.06、0.08、0.10 mg/mL条件下的耐受情况;评价其对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能力。[结果]从牧草叶片表面初步分离到疑似乳酸菌菌株30株;经表型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有10株乳酸菌被鉴定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属(Levilactobacillus),其中,短乳杆菌(L. brevis)3株、戊糖片球菌(P. pentosaceus)2株、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2株、魏斯氏乳酸菌(W. cibaria)1株、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1株和棒状乳杆菌(L. coryniformis)1株。不同菌株在生长速率和产酸性能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其耐盐、耐酸性能和抑菌性能也具有菌株特异性。综合比较10株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植物乳杆菌Lab7具有较强的耐盐、耐酸性能,短乳杆菌Lab1和棒状乳杆菌Lab10在生长速率、产酸能力以及耐盐、耐酸性能和抑菌性能方面表现较好。[结论]牧草来源且经本体自然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b7、短乳杆菌Lab1和棒状乳杆菌Lab10可作为后续青贮饲料用乳酸菌菌剂的备选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动物遗传与繁育
    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及繁殖障碍母牛的阴道黏液电阻值变化
    和占星, 张继才, 黄梅芬, 赵婷婷, 史建伟, 马真明, 王吉, 黄佑发, 郑声梅, 王安奎
    2023, 44(5):  57-6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8
    摘要 ( 65 )   HTML( 22 )   PDF (640KB) ( 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和繁殖障碍肉用母牛的阴道黏液电阻值(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vaginal mucus,ERVM),获得相关基础数据,为辅助判定母牛发情、妊娠和诊断繁殖障碍疾病提供参考,同时客观评价发情排卵测定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21个肉牛养殖场(户)选择297头肉用繁殖母牛,根据繁殖记录和直肠检查结果,确定母牛所处的繁殖生理阶段(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或是否存在繁殖障碍。按记录结果将297头母牛分为4组:休情期组76头、发情期组48头、妊娠期组106头和繁殖障碍组67头。妊娠期组106头根据妊娠天数分为4组:妊娠≤60 d 44头、妊娠61~120 d 24头、妊娠121~180 d 31头、妊娠>180 d 7头;根据繁殖生理进程,在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组母牛中分别选取黄体期42头、卵泡期13头和妊娠期24头;繁殖障碍组67头根据繁殖障碍类型分为3组:卵巢囊肿8头、持久黄体57头、异性孪生不孕2头。采用全自动动物发情排卵测定仪测定ERVM值,对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及繁殖障碍母牛的ERVM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繁殖生理阶段的母牛以发情期的ERVM值最低,分别比休情期和妊娠期低17.91%(P<0.01)和28.38%(P<0.01),休情期的ERVM值比妊娠期低12.76%(P<0.01);不同妊娠时间的ERVM值以妊娠≤60 d最高,其次为妊娠61~120 d,二者均极显著(P<0.01)高于妊娠>180 d,妊娠121~180 d的ERVM值显著(P<0.05)高于妊娠>180 d;卵泡期母牛的ERVM值比黄体期和妊娠期分别低35.85%和37.05%,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黄体期的ERVM值与妊娠期相近(P>0.05)。对于繁殖障碍的母牛,以异性孪生不孕母牛的ERVM值最高,比卵巢囊肿母牛高36.12%(P<0.01);持久黄体母牛的ERVM值比卵巢囊肿母牛高22.42%(P>0.05)。[结论]获得了肉用母牛正常繁殖生理期及繁殖障碍母牛的ERVM值变化规律。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和繁殖障碍母牛群体的ERVM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个体间差异较大,而且在不同繁殖生理状况下母牛的ERVM值存在部分重叠,只有当ERVM值小于180 Ω时基本可确定母牛处于发情期。利用ERVM值判定母牛妊娠期、休情期及繁殖障碍需结合直肠检查等诊断手段,并查实配种记录。

    加拿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兴文, 于耀然, 刘浩, 余泽田, 董晓霞, 彭华
    2023, 44(5):  63-7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09
    摘要 ( 74 )   HTML( 15 )   PDF (935KB) ( 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拿大是较早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国家之一,拥有较高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通过对加拿大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基因库建设、保护主体、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发现其较高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的畜禽品种登记制度、动物遗传资源信息系统以及先进的畜禽资源保存技术和完善的法律体系。通过对比我国相关做法和制度,提出建立品种登记相关制度、优化畜禽资源保存技术等5条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腺垂体细胞促性腺激素分泌及其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李泽廷, 苏少锋, 乔健敏, 马跃军, 孙培培, 赵俊利, 吴海青
    2023, 44(5):  71-76.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0
    摘要 ( 61 )   HTML( 17 )   PDF (698KB) ( 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控制动物性激素分泌的主要内分泌系统。围绕该系统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家畜繁殖性能及治疗繁殖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丘脑调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分泌,该激素又进一步调控腺垂体,促进其分泌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建立腺垂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可为揭示腺垂体激素分泌机理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介绍了腺垂体在脑室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腺垂体细胞的类型和主要分泌的激素,综述了腺垂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外源物质对体外培养腺垂体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及机制,优化与完善腺垂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筛选Gn分泌调节药物提供参考。

    草业科学
    巨菌草分子研究及生态修复应用的进展
    史志丹, 郭呈宇, 房永雨, 伊风艳, 刘思博, 皇甫海燕, 孙红霞, 丁海君
    2023, 44(5):  77-8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1
    摘要 ( 61 )   HTML( 16 )   PDF (982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巨菌草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诸多优点,已作为优质牧草和生态治理材料被广泛栽培应用,特别是在生态脆弱区和重金属污染区修复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巨菌草引进我国时间较晚,关于巨菌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巨菌草的遗传分子标记、转录组学、抗逆等分子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挖掘巨菌草的饲用价值和生态修复价值提供参考。

    食品科学
    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酸马奶不同发酵时期乳清蛋白SDS-PAGE分析
    红梅, 包艳青, 芒来, 布仁其其格
    2023, 44(5):  83-92.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2
    摘要 ( 1185 )   HTML( 13 )   PDF (1199KB) ( 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内蒙古地区传统酸马奶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以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采集的马奶为原料制备传统发酵酸马奶,发酵温度为(22±2)℃,人工捣拌频率5次/d,每次300下;每隔12 h采集1次发酵0~96 h的酸马奶样品;离心提取酸马奶乳清蛋白样品,利用条件优化后的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酸马奶乳清蛋白在发酵过程中变化情况。[结果]优化后的SDS-PAGE电泳分析条件为:分离胶浓度12%,浓缩胶浓度5%,分离胶电泳电压180 V、电泳时间300 min,上样浓度0.5 μg/μL,上样体积16 μL,改良考马斯亮蓝法染色、脱色各12 h。在发酵0~12 h内,酸马奶乳清蛋白含量增加,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5.12 μg/μL),之后随发酵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发酵96 h时降低至3.92 μg/μL。SDS-PAGE电泳图谱分析显示,在分子量10~70 kDa区间内共获得乳清蛋白有效条带13个。在发酵过程中,β-乳球蛋白、溶酶菌C和α-乳白蛋白3种蛋白质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发酵72 h时三者含量之和最高,占乳清蛋白总含量的85.73%,并且在发酵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是传统发酵酸马奶发酵96 h内乳清蛋白的主要组分,其中,β-乳球蛋白含量最高,平均占乳清蛋白总含量的38.92%。分子量在20~40 kDa的酪蛋白含量在发酵24 h之后开始下降,至60 h时条带消失。分子量为10.33 kDa的蛋白质在发酵12 h内被消耗,60 h时再次出现且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84 h时达到峰值,占乳清蛋白总含量的9.84%。分子量为49.80 kDa的蛋白质在发酵72 h之后开始出现,含量在96 h时达到乳清蛋白总含量的4.11%。与其他乳清蛋白组分相比,β-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较小。[结论]内蒙古地区传统发酵酸马奶在发酵96 h内,分子量为10~70 kDa的乳清蛋白含量表现出有规律的消长,主要被消化分解的蛋白质是酪蛋白。不同发酵阶段酸马奶乳清蛋白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原有主要组分β-乳球蛋白、溶酶菌C和α-乳白蛋白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自发酵中期开始,酸马奶乳清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肽(10.33 kDa)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由此可见,传统发酵酸马奶中不仅保留马奶中乳清蛋白原有的营养价值,而且通过发酵还增添了易吸收的小分子量蛋白质。

    GC-MS法测定不同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刘兵
    2023, 44(5):  93-99.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3
    摘要 ( 68 )   HTML( 10 )   PDF (795KB) ( 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从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各选取1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按照四个季节分别采集健康奶牛生鲜乳样,每个地区采集12份,3个地区共36份。使用GC-MS法进行脂肪酸的提取和甲酯化,利用CP-WAX 52 CB毛细管色谱柱和质谱联用分析仪进行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分析。通过与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的保留时间比对和NIST05谱库检索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分析,脂肪酸含量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结果]从河南省采集的生鲜牛乳中共检出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5种,癸酸甲酯、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5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57.03%;检测到不饱和脂肪酸13种,多数含量较低,只有油酸/反油酸甲酯含量较高,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32.26%。从河北省以及山西省采集的生鲜牛乳中均检出30种脂肪酸,但其组成略有不同;2个省份生鲜牛乳的脂肪酸含量检测结果与河南省生鲜牛乳的检测结果相似,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比例均在60%左右。河北省生鲜牛乳中的油酸/反油酸含量为39.80%,在3个地区中最高。3个地区的生鲜牛乳中均未检测到反亚油酸甲酯、γ-亚麻酸甲酯、顺-15-碳烯酸甲酯、芥酸甲酯、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结论]3个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含量都比较丰富,以饱和脂肪酸为主,所有脂肪酸中以油酸/反油酸含量最高,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乳粉中铅、铬、汞、砷含量测定的实验室间比对分析
    段建华, 王秀君, 赵静, 李翠枝, 吕志勇
    2023, 44(5):  100-107.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4
    摘要 ( 56 )   HTML( 16 )   PDF (691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开展乳粉中铅、铬、汞、砷含量检测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考查集团化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方法]以自主研制的乳粉基质铅、铬、汞、砷质量控制样品为试验材料,经过均匀性、稳定性验证,采用稳健(Robust)统计技术的算法A,评价乳粉中铅、铬、汞、砷含量的实验室检测能力。[结果]质量控制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均满足实验室间比对计划要求;乳粉中铅、铬、汞、砷含量检测的满意率分别为98.4%、98.4%、96.7%、95.2%,无不满意结果,参试实验室整体检测能力良好。[结论]通过对乳粉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过程进行技术比对分析,为提升集团化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了良好基础。

    畜牧资源与环境
    牛粪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及青贮玉米中铜、锌含量的影响
    王振
    2023, 44(5):  108-114.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5
    摘要 ( 143 )   HTML( 6 )   PDF (1506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充分挖掘牛粪肥料化利用的潜力,避免过量施用牛粪给土壤-农作物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重金属危害。[方法]根据牛粪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配施比例,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K)、单施牛粪有机肥组(CD)、单施化肥组(CF)、牛粪有机肥和化肥1∶1配施组(DF1)、牛粪有机肥和化肥2∶1配施组(DF2),以土壤和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并计算不同配施处理下土壤重金属铜(Cu)、锌(Zn)的各形态质量分数,分析Cu、Zn有效态分配率与土壤pH值、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性;比较青贮玉米不同部位的Cu、Zn含量。[结果]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中Cu、Zn的总质量分数及不同形态的质量分数影响显著(P<0.05),施用牛粪有机肥可以促进残渣态Cu向可交换态转化,CD和DF1处理的可交换态Cu分配率从CK处理的15.86%分别提高至28.12%、28.13%,与CK处理相比DF2处理的可交换态Cu分配率提高幅度最大,提高至42.02%;而CD和DF1处理的残渣态Zn分配率从CK处理的53.40%分别降低至39.27%、38.40%,与CK处理相比DF2处理的残渣态Zn分配率变化幅度最大,降低至24.33%。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后,土壤pH值、有机碳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中有效态Cu、Zn的分配率正相关,其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同时土壤Zn的有效态分配率与土壤pH值的变化趋势显著(P<0.05)相关,但Cu的有效态分配率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施用牛粪有机肥提高了玉米植株内的Cu、Zn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45.50%~115.38%、44.99%~93.29%。[结论]牛粪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Cu、Zn活化,提高了青贮玉米对其的富集能力,因此,施用牛粪有机肥时应严格遵循测土配方算出的实际需求量,以降低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和青贮玉米的饲用风险。

    动物疾病防控
    新疆南疆某规模化绵羊养殖场腹泻羔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分子鉴定
    张博文, 司俊飞, 张振杰, 郭嘉栋, 陈荣, 赫永强, 余复昌, 齐萌
    2023, 44(5):  115-120.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6
    摘要 ( 59 )   HTML( 18 )   PDF (1389KB) ( 1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某规模化绵羊养殖场腹泻羔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布特点。[方法]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规模化绵羊养殖场4个品种1月龄以内腹泻羔羊新鲜粪便样本60份,使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初步鉴定;全部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后,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位点和微小隐孢子虫gp60基因位点,对其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鉴定隐孢子虫种属和基因亚型,构建遗传进化树解析其分子遗传特征。[结果]经显微镜观察,发现38份样本呈隐孢子虫卵囊阳性,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基于SSU rRNA基因位点,采用PCR方法检测出52份样本呈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86.67%(52/60),经序列比对分析,均为微小隐孢子虫;基于微小隐孢子虫gp60基因位点,PCR扩增后成功获得49条序列,经比对分析均为ⅡdA19G1基因亚型。[结论]该养殖场腹泻羔羊普遍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其基因亚型均为ⅡdA19G1。调查结果为新疆南疆绵羊隐孢子虫种属鉴定与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鸭源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NDM耐药基因检测及中药体外抑菌试验
    石玉节,柴贝贝,张彦昕
    2023, 44(5):  121-128.  doi:10.12160/j.issn.1672-5190.2023.05.017
    摘要 ( 66 )   HTML( 6 )   PDF (1022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确定引起广东省某鸭场鸭群发病的细菌性病原,调查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NDM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筛选出针对分离菌株具有较好体外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方法]采集发病鸭只的肝脏、脾脏等病料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测序比对方法确定分离菌株的种属,利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10种NDM耐药基因在分离菌株中的分布情况,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14种单味中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从发病鸭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奇异变形杆菌(SK1株)和1株摩氏摩根菌(SK2株)。SK1株和SK2株均对新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敏感,对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耐药。SK1株10种NDM耐药基因均未检出,SK2株携带blaNDM-1基因,其他9种NDM耐药基因未检出。博落回对SK1株的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06 mg/mL;连翘对SK2株的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06 mg/mL。[结论]引起该鸭场鸭群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氏摩根菌,可使用新霉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中药博落回、连翘对患病鸭只进行治疗。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主编:金海
ISSN 1672-5190
CN 15-1228/S
CODEN XYSKAX
邮发代号:16-101

《畜牧与饲料科学》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