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
    不同年代玉米主栽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变化及其杂种优势
    王利青, 于晓芳, 高聚林, 马达灵, 胡树平, 郭怀怀, 刘爱业
    2021, 49(3):  1-1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1
    摘要 ( 393 )   PDF (5414KB) ( 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我国1970s—2000s玉米主栽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和营养品质指标及其杂种优势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指标相互关系及各项指标杂种优势利用情况,为选育粒重和品质兼优的玉米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不同年代主栽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年代玉米主栽品种的籽粒活跃灌浆期、平均灌浆速率和营养品质及各项指标相互关系,同时计算各项指标的杂种优势。【结果】 随着年代的推进,玉米主栽品种的百粒重显著提高(P<0.05),2000s单交种与1970s、1980s、1990s单交种相比分别提高了6.99%、6.86%和14.99%,杂种优势明显提高,籽粒容重显著增加(P<0.05)。2000s单交种活跃灌浆期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显著高于1970s、1980s、1990s单交种(P<0.05),平均灌浆速率的杂种优势伴随年代推进逐渐增加。通径分析表明,籽粒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对百粒重起正的直接效应,粗蛋白、可溶性糖和赖氨酸含量对百粒重起负的直接效应。年代推进过程中,籽粒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以1990s单交种最高,与1970s、1980s、2000s相比分别增加8.76%、10.41%和9.94%,差异显著(P<0.05)。【结论】 随着年代的推进,玉米单交种的百粒重和籽粒容重大幅度提高,活跃灌浆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明显增加,籽粒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粗脂肪含量变化以1990s显著高于1970s、1980s、2000s;百粒重、活跃灌浆期、平均灌浆速率和粗脂肪含量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油菜不同引进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王珊珊, 赵丽丽, 李慧琪, 郝建玺, 范冰, 闫景赟
    2021, 49(3):  16-2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2
    摘要 ( 332 )   PDF (524KB) ( 3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良油菜品种。【方法】 以呼伦贝尔地区主栽品种青杂5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油菜品种(烁沣油067、烁沣油66、烁沣油963、陇油10号、冠油杂705、冠油杂815、利油杂710、利油杂819)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逆性和籽粒品质进行测定,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适应性。【结果】 8个引进的油菜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生长发育均表现良好,抗倒性、耐旱性、抗寒性、抗霜霉病、抗病毒病方面均较强。冠油杂705生育期为102 d,植株长势整齐,抗逆性强,芥酸和硫苷含量低;产量最高,为4 049.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1.6%;含油量为45.8%,较对照品种高2.3%。【结论】 冠油杂705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作为主要油菜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推广。
    水旱条件对不同燕麦品种光合特性和同化物积累的影响
    于治广, 闫洁, 米俊珍, 赵宝平, 吕品, 张茹, 武俊英, 刘景辉
    2021, 49(3):  22-28.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3
    摘要 ( 268 )   PDF (801KB) ( 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水旱条件对不同燕麦品种光合特性与同化物积累的影响。【方法】 以旱地品种(燕科2号、品5号)和水地品种(内燕5号、坝莜9号)为试验材料,设灌水和旱作种植条件,测定燕麦光合指标和同化物积累指标,分析不同水旱条件下不同燕麦品种光合特性和同化物积累的变化。【结果】 在旱作条件下,4个燕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较灌水条件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水地品种坝莜9号叶面积指数旱作条件较灌水条件下降10.07%、净光合速率旱作条件较灌水条件下降34.99%;旱地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光合势指标整体高于水地品种,旱地品种抽穗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水地品种高15.04%。在灌水条件下,燕麦水地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指标均高于旱地品种,水地品种成熟期茎叶可溶性糖含量整体较旱地品种低27.57%。【结论】 水旱条件对不同燕麦品种的光合特性和物质转运的影响差异显著,旱地品种在旱作条件下叶片光合生产和同化物能力更强,而灌水条件下水地品种茎叶转运同化物能力强于旱地品种。
    氮磷钾肥对食用向日葵籽实灌浆及油分积累的影响
    安昊, 段玉, 张君, 梁俊梅, 张婷婷
    2021, 49(3):  29-3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4
    摘要 ( 496 )   PDF (796KB) ( 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氮磷钾肥对食用向日葵籽实灌浆和油分积累的影响。【方法】 试验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设FP(农民习惯施肥)、NE(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N(不施氮肥)、NE-P(不施磷肥)和NE-K(不施钾肥)5个处理,于食用向日葵开花后定期取样,测定籽实干物质积累量、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结果】 食用向日葵籽实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变化规律,开花后19~20 d达到最大值,之后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NE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缺素处理,缺N、P、K肥处理的拐点干物质积累量是NE处理拐点干物质积累量的89%、90%和91%。籽实粗脂肪含量变化也呈“S”形曲线变化规律,NE处理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缺N、P、K肥处理拐点粗脂肪积累量是NE处理的99%、94%和93%。籽实棕榈酸含量和硬脂酸含量的变化呈乘幂曲线关系,棕榈酸含量在开花后37 d趋于稳定,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8%;硬脂酸含量在开花后29 d趋于稳定,占总脂肪酸含量的0.3%~0.5%。籽实油酸含量开始灌浆时较低,开花后22 d有一个高峰期,收获时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17%;亚油酸含量从灌浆初期的50%左右一直增加,收获时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5%~80%。【结论】 食用向日葵籽实干物质积累量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S”形曲线变化规律,开花后19~20 d和28~30 d分别是籽实干物质和粗脂肪积累最大时期。籽实中的脂肪酸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施肥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不大。
    土壤肥料·农业生态环境
    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向日葵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闫洪, 仲生柱, 温晓亮, 王瑞珍, 李彬瑞, 李二珍, 刘娟, 李彬, 段玉, 张婷婷
    2021, 49(3):  36-4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5
    摘要 ( 261 )   PDF (518KB) ( 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指标、向日葵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施改良剂(S1)、900 kg/hm2有机改良剂(S2)、4 500 kg/hm2脱硫石膏(S3)、900 kg/hm2有机改良剂+4 500 kg/hm2脱硫石膏(S4)4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改良剂下土壤盐碱化指标和向日葵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 施用改良剂较不施改良剂降低了土壤全盐含量和pH值,S4处理显著低于S1处理(P<0.05),分别降低了1.15 g/kg和0.32。施用改良剂增加了向日葵株高、茎粗、花盘直径,S4处理显著高于S1处理(P<0.05)。S4处理向日葵产量、单盘籽粒重、百粒重显著高于S1处理(P<0.05),分别增加了13.92%、21.15 g、1.48 g;S2处理与S3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900 kg/hm2有机改良剂+4 500 kg/hm2脱硫石膏在降低土壤全盐含量、pH值及促进向日葵生长、提高产量方面效果明显,是适宜河套灌区盐碱地应用的改良剂。
    控释氮肥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英, 武俊英, 刘景辉, 冯学颖
    2021, 49(3):  41-4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6
    摘要 ( 253 )   PDF (895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控释氮肥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施肥(T0)、普通尿素(TN)、控释氮肥[T1(N 120 kg/hm2)、T2(N 108 kg/hm2)、T3(N 96 kg/hm2)、T4(N 84 kg/hm2)、T5(N 72 kg/hm2)]处理下糜子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和产量。【结果】 与TN处理相比,T1处理提高了糜子生育后期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随着控释氮肥减量,糜子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均呈降低趋势。糜子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茎粗显著正相关。施肥可显著提高糜子产量,两年较T0处理增产30.31%~42.92%;随着控释氮肥减量,糜子产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控释氮肥120 kg/hm2处理一次性基施利于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提高,可作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糜子种植可行的控释氮肥施用量。
    有机物添加对河套灌区碱化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温馨, 红梅, 张月鲜, 裴志福, 赵卉鑫, 陈晨
    2021, 49(3):  48-56.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7
    摘要 ( 304 )   PDF (1408KB) ( 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提高河套灌区碱化土壤有机碳含量、耕作层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方法】 以河套灌区轻度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9—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生物炭添加、牛粪添加、羊粪添加、玉米秸秆添加和常规施肥(对照)5个处理,以春季秸秆全量还田为基准,即有机碳量为2 400 kg/hm2添加,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密度进行分析。【结果】 生物炭处理与对照相比,0~30 cm土层的pH值下降4.4%、碱化度下降0.4%、有机碳密度提高30.9%;30~60 cm土层的pH值下降2.3%。牛粪处理与对照相比,0~3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提高45.2%、全氮含量提高38.0%、>2 mm和0.25~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158.05%和81.51%、有机碳密度提高52.4%;30~6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提高35.6%、速效磷含量提高41.7%。羊粪处理与对照相比,0~3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提高30.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357.45%;30~60 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提高39.1%。秸秆处理与对照相比,0~30 cm土层>2 mm和0.25~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增加77.62%和83.01%。【结论】 不同有机物对河套灌区轻度碱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盐碱性改良效果较好;牛粪和羊粪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养分的补充效果较好,而牛粪实际施用成本及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和有机碳库的补充综合效果最好,利于土地保水保肥和持续生产,值得在河套灌区进行推广。
    无花果叶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朱海云, 张保华
    2021, 49(3):  57-6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8
    摘要 ( 227 )   PDF (1017KB) ( 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以无花果叶为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无花果叶为试验材料,400、500、600 ℃灼烧6 h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制备浓度为2、6、10、20 g/L的无花果叶生物炭浸提液,分析不同浓度无花果叶生物炭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高温碳化处理无花果叶生物炭可以提高其孔隙率,但随着温度升高其产率降低,同时pH值和灰分增加,碳化温度为400 ℃时产率最高为36.21%。随着制备温度和使用浓度的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降低,600 ℃制备的生物炭浓度为20 g/L时发芽率仅为55%;对小麦芽和根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根冠比随着生物炭浓度增大而减小。3种生物炭对小麦幼苗SOD活性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生物炭浓度的增大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0 ℃制备的生物炭浓度为10 g/L时,SOD活性最高达到260 U/mg;500 ℃和600 ℃制备的生物炭对小麦幼苗P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从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当500 ℃制备的生物炭在浓度为2 g/L时,POD活性最高达到207.6 U/mg。【结论】 无花果叶生物炭的碳化温度及使用浓度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均有影响,碳化温度高的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显著,浓度为2~10 g/L时对小麦的生长有促进作用,20 g/L时具有抑制作用。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关系的影响
    冯彪, 青格尔,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张鑫, 薛红飞, 刘瑞枝, 刘爱业
    2021, 49(3):  64-7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09
    摘要 ( 288 )   PDF (2314KB) ( 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土默川平原灌区短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为该区域耕作方式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设计,设置免耕(NT)、深翻(DP)、深松(SS)、条深旋(SC)和农户浅旋(CK)5种耕作方式,分析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差异性;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方法,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 DP和SS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且年际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但物种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以Actinobactera、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Acidobacteria等菌门组成,其中DP处理土壤优势细菌门中以Actinobactera、Chloroflexi、Acidobacteria等菌门最丰富;SS处理优势细菌属主要以RB41BacillusSphingomonasRubrobacter等菌属最丰富。DP和S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和细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量氮含量,使得Chloroflexi 、Firmicutes、Planctomycetes等菌门和RB41NordellaBacillusSphingomona等菌属增加,促进物质循环;CK处理土壤细菌群落对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表现不敏感;NT处理使得Actinobactera菌门和GaiellaMND1菌属增加; SC处理使得Gemmatimonadetes菌门和Sphingomonas菌属增加。【结论】 深松和深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提高土壤质量,其中,深松处理提高效果最为显著,深翻处理次之。
    植物保护·园艺
    水稻稻瘟病生防细菌5-8的鉴定及其生防机制研究
    李珅瑀, 贾祥子, 郭君陶, 张清霞, 陈夕军
    2021, 49(3):  74-8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0
    摘要 ( 186 )   PDF (1040KB) ( 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得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并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苗期防病试验,从保存的10种拮抗细菌中筛选出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菌株5-8。通过对峙培养测定其抑菌谱。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细菌分类地位,并通过PCR扩增、MALDI-TOF MS 检测鉴定菌株5-8产生的抗菌物质种类。【结果】 菌株5-8对水稻稻瘟病的防病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0%以上;该细菌抑菌谱广,对油菜菌核病菌、桃褐腐病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菌株 5-8 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PCR可扩增到丰原素、伊枯草菌素,并结合MALDI-TOF MS的结果初步判定菌株5-8可产生伊枯草菌素。【结论】 菌株 5-8 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主要通过产生脂肽类抗生素伊枯草菌素防治水稻稻瘟病。
    呼和浩特市不同草莓品种本地化育苗试验分析
    薛国萍, 姜伟, 王红彬, 白红梅, 杜金伟, 李慧, 周涛, 严向华
    2021, 49(3):  82-8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1
    摘要 ( 343 )   PDF (680KB) ( 3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市本地化育苗的草莓品种。【方法】 2018—2019年,采用调查统计与取样测定的方式,对引进的14个草莓品种进行本地化育苗,并对种苗的繁育情况及定植后品种的抗病性、物候期、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不同品种繁殖系数不同,白雪公主、妙香7号繁殖系数最高,分别达1∶47、1∶48;其次是宝交、粉红公主、京藏香、通州公主、桃熏繁殖系数1∶30~1∶40;随珠、红颜、甘露、章姬繁殖系数1∶20~1∶30;京桃香、圣诞红繁殖系数小于1∶20。穴盘苗没有感染炭疽病,部分品种感染白粉病,通州公主、章姬最易感染;红颜、京藏香、佐贺清香、京桃香轻微感染。圣诞红、随珠极早熟,妙香7号、佐贺清香、白雪公主相对晚熟,其他品种为早熟。京桃香、圣诞红、随珠在整个结果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1.00%以上,风味品质稳定,不因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州公主等其他品种随着温度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珠产量最高,为61 612.80 kg/hm2,单株产量513.44 g;其次是妙香7号,为41 303.55 kg/hm2,单株产量344.20 g;宝交的产量最低,为22 952.25 kg/hm2。【结论】 随珠、妙香7号、甘露既适宜在呼和浩特市进行种苗繁育,又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白雪公主、粉红公主、宝交、桃熏适宜在呼和浩特市进行种苗繁育;圣诞红、京桃香、 京藏香、红颜适宜在呼和浩特市种植。
    沂水食用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胡彬杰, 白瑞琴, 尹晶晶, 王红彬, 胡月军
    2021, 49(3):  90-9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2
    摘要 ( 170 )   PDF (5286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沂水食用百合组培快繁体系。【方法】 以沂水食用百合N6的鳞茎作为试验材料,选择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食用百合外植体不同部位进行芽诱导,分析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IBA)配比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并筛选最适移栽基质。【结果】 选择沂水食用百合鳞茎内层中部的鳞片为外植体时,诱导率最高,为55.56%;污染率较低,为40.00%。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0 mg/L NAA+1.0 mg/L 6-BA+MS,诱导率为96.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0.1 mg/L NAA+0.5 mg/L 6-BA+MS,增殖系数为3.67,其不定芽成簇生长,苗健壮,植株长势最佳;最佳生根培养基为0.5 mg/L NAA+0.3 mg/L IBA+MS,生根率为93.33%,根健壮粗长。最佳移栽基质为国产草炭土+水苔,其成活率为90%,平均株高为7.75 cm。【结论】 获得沂水食用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0 mg/L NAA+1.0 mg/L 6-BA+MS,最佳增殖培养基为0.1 mg/L NAA+0.5 mg/L 6-BA+MS,最佳生根培养基为0.5 mg/L NAA+0.3 mg/L IBA+MS,最佳移栽基质为国产草炭土+水苔。
    菊芋块茎贮藏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张宇, 门果桃, 马郁瑾, 兰开龙, 尹春艳, 康文钦, 王喆
    2021, 49(3):  96-10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3
    摘要 ( 338 )   PDF (692KB) ( 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菊芋块茎贮藏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为生产和科研利用激素调控菊芋块茎贮藏休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土默川菊芋块茎收获晾干后置于浅窖覆沙土贮藏0、30、60、90、120 d,利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贮藏时间块茎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含量。【结果】 在自然休眠过程中,与贮藏0 d相比,菊芋块茎3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整体ABA含量最高,其次为GA3,IAA含量最低;随着休眠时间的延长,ABA呈上升-下降-快速下降趋势,GA3和IAA含量变化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GA3/ABA和IAA/ABA变化趋势均呈先降后升趋势,在块茎休眠解除至萌发过程中显著上升(P<0.01)。【结论】 自然休眠前期菊芋块茎ABA含量较高,当块茎休眠解除萌发时,GA3和IA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生长促进类激素含量高可促进芽的萌发;沙藏可保持菊芋块茎完整饱满,但后期气温升高需及时转移至其他低温环境继续贮藏。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刘威, 李小艳, 刘博, 谭军
    2021, 49(3):  102-10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4
    摘要 ( 139 )   PDF (939KB) ( 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薄壳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文章对薄壳山核桃引种、育种现状,波尼(Pawnee)、马汉(Mahan)、卡多(Caddo)、威奇塔(Wichita)、肖肖尼(Shoshoni)、金华6个主要栽培品种的特性进行了介绍,并对薄壳山核桃嫁接、组织培养、扦插3种无性系繁殖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析,同时对薄壳山核桃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薄壳山核桃苗木生产及研究提供依据。
    农业经济·农业信息技术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赵季平, 张静霞, 吴云霞
    2021, 49(3):  110-11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5
    摘要 ( 1036 )   PDF (629KB) ( 1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前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情况与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为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对美国农业贸易额、我国农业贸易总额与我国对美国主要农产品进口交易量与交易额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出口情况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业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我国对美国主要农产品交易量大豆由2017年进口3 285.56万t降到2019年的1 694.36万t,小麦由2017年进口154.91万t降到2018年的36.14万t;我国对美国进口交易额由2017年的317.41亿美元降到2019年的205.23亿美元,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市场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促使我国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加速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发展。【结论】 我国通过改善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出口结构,降低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发展欧盟及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
    直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黄海清, 黄扬帆, 边迅
    2021, 49(3):  116-12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6
    摘要 ( 146 )   PDF (1227KB) ( 15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全面了解和分析直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Bibliographia Systematica Orthopterorum Saltatoriorum中收录的1750—2000年直翅目昆虫分类学文献条目和Orthoptera Species File网站收录的2001—2019年直翅目昆虫分类学文献条目为数据来源,利用EndNote软件建立直翅目昆虫分类学文献数据库,基于R语言从年度文献量分布、作者发文量和来源期刊载文量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直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萌芽期(1750—1778年)、发展起步期(1779—1829年)、缓慢发展期(1830—1947年)和快速发展期(1948—2019年)。核心作者群共有281人,其中高产核心作者10人,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昆虫学家郑哲民(ZHENG Zhemin)。从来源期刊分布来看,已形成了由Zootaxa,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Entomologique de France,Articulata,Entomological News等14种期刊组成的核心期刊群,其中Zootaxa载文量最多。【结论】 1750—2019年,直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文章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期刊群。
    基于ESTARFM模型的农作物类型识别方法应用
    包珺玮, 于利峰, 乌兰吐雅, 许洪滔, 于伟卓, 敦惠霞
    2021, 49(3):  128-13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3.17
    摘要 ( 181 )   PDF (6136KB) ( 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时空融合技术生成高时空分辨率影像,为农作物类型识别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 以河套灌区部分区域(40°10′N~41°25′N、106°23′E~108°47′E)为研究区,基于MODIS和Landsat融合影像,利用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预测Landsat影像并建立NDVI时间序列影像数据集。结合地面样方数据将真实影像与预测影像数据集导入随机森林分类器,并对比分析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类型。【结果】 ESTARFM模型融合影像具有较清晰的空间表达能力,预测影像与真实影像波段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其R值均能达到0.6以上。利用NDVI时间序列预测影像数据集农作物类型识别总体精度为93.03%,比真实影像精度高12.07%,Kappa系数为0.89。【结论】 ESTARFM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作物特定窗口期影像缺失困难,并能为农作物类型识别研究提供一种较好的应用方法。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