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景春,汪腊宝,殷晗,等.夏大豆生育期对光周期和主要气象要素的响应:以濉科国审豆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9):101-105. [2] 韩秉进,潘相文,金剑,等.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大豆科学,2008,27(1):67-73. [3] 郁晓敏,袁凤杰,傅旭军,等.浙江大豆核心亲本可溶性糖含量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5,30(7):19-22. [4] 石楠,郭恬,卢俊玮.大豆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20(9):88-90. [5] 闫良,陈展鹏,蒋艳艳,等.不同大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比较试验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1):18-21. [6] 孟军,丁琳琳.发展高端大豆产品应对国际大豆危机[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59-362. [7] 赵振宁,赵宝勰,杜世坤,等.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J].甘肃农业科技,2015(11):20-22. [8] 高玉芳,赵宝勰,杜世坤,等.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区试白银点总结[J].甘肃农业科技,2020(8):31-35. [9] 邸锐,赵青松,刘兵强,等.国审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冀豆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学,2021,40(2):285-288. [10] 于维,颜秀娟,闫晓艳,等.北方春大豆中熟区域品种适应性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23):91-92. [11] 曾雄生. 直播稻的历史研究[J].中国农史,2005,24(2):3-16. [12] 王晓磊,康泽然,魏云山,等.20份小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98-104. [13] 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基于主成分、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的大豆耐盐性综合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20,52(4):16-22. [14] 李发桥,戴晓萧,王伦伟,等.广西主要水稻品种耐低肥能力评价与分类[J].广东农业科学,2019,46(3):1-10. [15] 韩艳红,于沐,石彦召,等.基于隶属函数法对13个花生品种品质的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7-11. [16] 曹禹,阿勒合斯·加尔得木拉提,玛力帕提·努尔太,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谷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3):1-7. [17] 吕重阳,张晓燕,黄璐,等.不同绿豆品种的芽用特性评价及其专用品种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4):152-163. [18] 韦清源,陈渊,陈文杰,等.广西第十二周期夏大豆区试报告[J].广西农学报,2019,34(4):13-17. [19] 窦士树,马海涛,朱红彩,等.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2):2535-2538. [20] 李笑梅,邢竺静,赵廉诚,等.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法的制备豆浆用大豆的品质指标综合评价[J].食品科学,2020,41(15):64-71. [21] 姜楠. 沈阳市优质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园艺与种苗,2021,41(8):76-77. [22] 王宏勇,郭数进,李贵全.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3):76-80. [23] 李桂萍,张根生,巴青松,等.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9):1447-1453. [24] 赵越,魏自民,马凤鸣.不同水平铵态氮对甜菜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糖料,2003,25(1):22-25. [25] 姚俊英,于宏敏,阙粼婧,等.大豆气候品质评价技术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1):134-138. [26] 张立强,张景勇,孙宇,等.施用钼肥对大豆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Meta分析[J].大豆科学,2022,41(3):288-299. [27] 徐钰,杨岩,江丽华,等.土壤改良措施对盐碱地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0,52(11):8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