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5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种质资源 · 生理生化
    99份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呈宇, 伊风艳, 房永雨, 史志丹, 刘芳, 赵和平, 丁海君
    2023, 51(4):  1-10.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1
    摘要 ( 1602 )   HTML( 36 )   PDF (1197KB) ( 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定不同类型大麦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为育种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对9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幼苗习性、叶片姿势、株型、棱型、芒型、芒性、皮/裸性、籽粒颜色8个质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运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株高、生育期、分蘖数、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8个质量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10个数量性状变异幅度为9.08%~43.16%,其中,主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99份大麦的多个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聚类分析将种质资源群体分为4类:第Ⅰ类15份材料,特点为高秆、主穗长、生育期长;第Ⅱ类56份材料,特点为矮秆、单株穗数多、分蘖数多、主穗长;第Ⅲ类26份材料,特点为主穗粒重高、主穗粒数多、千粒重低;第Ⅳ类2份材料,特点为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高、千粒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2.39%。【结论】9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可分为4个类群,可依据类群特点供育种选择。

    旱地不同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分析
    赵丽, 范铭元, 谢广明, 陆靖英, 张琪, 孙孝静, 郭虹霞, 邓妍, 王创云
    2023, 51(4):  11-1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2
    摘要 ( 1081 )   HTML( 27 )   PDF (1132KB) ( 2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筛选适宜山西省种植的旱地春玉米品种。【方法】2020—2021年,在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和榆次区东阳镇两个试验基地,分别选择长势良好且产量较高的4个春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春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进行比较,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寿阳县朝阳镇试验基地,大丰30和迪卡159农艺性状优良,光合特性强,叶片和穗部干物质积累量高、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小,平均产量较太育9号(CK)分别增加3.59%和1.70%。在榆次区东阳镇试验基地,在生育前期大丰30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晋单86,生育后期两者差异不明显;与金博士806(CK)相比,大丰30和晋单86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13 %和3.69%。春玉米产量与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结论】大丰30、迪卡159和晋单86适宜在山西省旱地春玉米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青海东部马铃薯-土壤系统中营养元素特征研究
    代璐, 张亚峰, 贺连珍, 董永雯, 秦永强
    2023, 51(4):  20-2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3
    摘要 ( 75 )   HTML( 23 )   PDF (880KB) ( 2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马铃薯-土壤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筛选高原地区马铃薯特色产品,优化马铃薯品质。【方法】对青海省东部地区马铃薯及其根系土中Se、Cu、Zn、Fe、Mg、Sr、Mn、I和Cr等营养元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利用特征参数、富集系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马铃薯及其土壤环境中的营养元素水平和吸收规律进行评价。【结果】青海省东部土壤Se含量平均值为421.3 μg/kg、Cu为27 mg/kg、Zn为78 mg/kg、Fe为45 900 mg/kg、Mg为28.41 g/kg、Mn为651 mg/kg、I为2.6 mg/kg、Sr为280 mg/kg、Cr为81 mg/kg。Se、Sr、Mg、Cr显著富集,判定研究区属富硒-高锶-高镁-适铬型土壤;产出的马铃薯中Se含量平均值为10.6 μg/kg、Cu为1.3 mg/kg、Zn为2.8 mg/kg、Fe为7.65 mg/kg、Mg为0.24 g/kg、Mn为1.1 mg/kg、I为0.03 mg/kg、Sr为1.0 mg/kg、Cr为0.05 mg/kg。马铃薯富硒率为18.8%。根据马铃薯对各营养元素的富集系数强弱可判定其存在喜Cu和Zn、厌Cr和Fe的特性。根据“土壤-马铃薯”系统中元素间的相关性评价推断,马铃薯在元素吸收机理中可能存在Mg-Mn-Zn和Se-I的协同序列。【结论】青海东部具有天然特色资源优势,属富硒-高锶-高镁-适铬型土壤,可根据马铃薯的吸收机理建立富硒高镁的特色马铃薯产品。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研究进展
    潘丽杰, 张宝林, 李瑞鑫, 牛潘婷, 郭建鹏, 斯琴高娃, 何美玲
    2023, 51(4):  28-3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4
    摘要 ( 83 )   HTML( 24 )   PDF (1110KB) ( 2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用于表征作物生长状态、氮素营养和健康程度,是作物长势评价和生产潜力评估的有效指标。文章归纳总结了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的研究方法、垂直分布特征、垂直分布规律成因,以期为探索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垂直分布研究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土壤肥料 · 节水灌溉
    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张丽丽, 薛兵东, 樊叶, 莫姣娇, 赵新宇, 杨海龙, 付俊, 姜英, 齐华, 王璞
    2023, 51(4):  38-4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5
    摘要 ( 1715 )   HTML( 24 )   PDF (1080KB) ( 2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生石灰与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9—2021年在辽宁省凤城市进行田间试验,设不施调节剂(CK)、生石灰(CaO)、有机肥(Organic)、有机肥+生石灰(Organic+CaO)4个处理,分析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2019—2021年,CaO、Organic+CaO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Organic处理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连续施用第3年出现产量降低趋势。CaO处理增产幅度在2.12%~19.74%;Organic+CaO处理施用前两年增产率分别为15.74%和7.89%,但在施用第3年未表现出增产效应。年份、调节剂以及两者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CaO、Organic+CaO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CaO处理穗数显著高于CK(P<0.05),与Organic+CaO与CaO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Organic+CaO与CaO处理穗粒数与单位面积粒数显著高于Organic处理与CK(P<0.05)。Organic+CaO处理千粒重显著高于Organic处理与CK(P<0.05),与CaO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产量与穗粒数(R2=0.614)、单位面积粒数(R2=0.746)呈显著正相关(P<0.05)。连续施用调节剂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位比,且对穗位高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的影响;叶面积指数(LAI)生育前期增长较快、生育后期缓慢降低,其中Organic+CaO处理和Organic处理表现明显;提高了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且Organic+CaO处理效果优于Organic处理和CaO处理。【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连续施用CaO和Organic+CaO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但从产量角度出发,在辽东南地区施用Organic+CaO作为调节剂时,应避免连续施用2年以上。

    施肥方式对谷子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于大伟, 李丽君, 李海东, 闫立伟, 黄硕, 赵铁锋, 李欣, 洪钟, 李小平, 郭永鹏
    2023, 51(4):  48-5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6
    摘要 ( 65 )   HTML( 29 )   PDF (738KB) ( 2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适宜内蒙古赤峰市谷子生产的最优施肥方式及用量。【方法】在赤峰市喀喇沁旗,以谷子品种金苗K1为试验材料,设置氮钾追肥(A)、增施钾肥(B)、部分菌肥替代常规肥(C)、肥后移(D)4种施肥方式共14个处理,对谷子产量和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穗粗、穗长、单穗重、穗粒重6个产量性状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最优施肥方式及用量。【结果】不同处理下谷子产量为3 745.7~8 236.8 kg/hm2,变异系数为20.49%。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提取出的前2个主成分覆盖了谷子产量和产量性状83.074%的信息。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氮钾追肥有利于谷子产量的提高和产量性状的改善,播种时随种施入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开花期分别冲施氮钾肥225.0 kg/hm2(A5)、112.5 kg/hm2(A2)是该施肥方式下较好的2个处理;增施钾肥有利于促进谷子增产,但产量性状表现较差,播种时随种施入三元复合肥375 kg/hm2的同时增施硫酸钾225.0 kg/hm2(B3)是该施肥方式下的最佳处理;部分菌肥替代常规肥在提高谷子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好,但籽粒产量水平较低,施用三元复合肥450 kg/hm2、菌肥300 kg/hm2(C1)是该施肥方式下的最佳处理;肥后移中谷子的产量和产量性状均表现较差。【结论】氮钾追肥中随种施入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开花期分别冲施氮钾肥225.0 kg/hm2(A5)、112.5 kg/hm2(A2)处理适宜在内蒙古赤峰市谷子生产上推广应用;部分菌肥替代常规肥中施用三元复合肥450 kg/hm2、菌肥300 kg/hm2(C1)处理适宜应用于内蒙古赤峰市以收获生物产量为主要目标的谷子生产。

    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刘小月, 任永峰, 赵志媛, 张娜, 苗新岳, 张舒, 韩云飞, 张鹏, 赵沛义
    2023, 51(4):  56-63.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7
    摘要 ( 54 )   HTML( 16 )   PDF (1266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滴灌处理下藜麦田间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性与产量变化规律。【方法】在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设置藜麦田间滴灌试验,分为苗期+分枝期滴灌(W1)、苗期+显穗期滴灌(W2)、苗期+灌浆期滴灌(W3)、苗期+分枝期+显穗期滴灌(W4)、苗期+分枝期+灌浆期滴灌(W5)、苗期+显穗期+灌浆期滴灌(W6)6种处理,对比分析各处理对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及藜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藜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不同滴灌处理土壤含水量在40~7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大。各滴灌处理藜麦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时期推移呈上升趋势,其中W5 处理藜麦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灌溉处理。W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2 225.56 kg/hm2和6.49 kg/(mm·hm2)。【结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苗期(450 m3/hm2)+分枝期(450 m3/hm2)+灌浆期(450 m3/hm2)滴灌藜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可作为该地区藜麦节水高产高效的滴灌制度。

    植物保护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白松林, 霍宏丽, 张冬梅, 路奇, 尤俊文, 纪永祥, 苗春乐, 张朋飞, 淡鹏飞, 席先梅
    2023, 51(4):  64-7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8
    摘要 ( 61 )   HTML( 14 )   PDF (958KB) ( 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常用杀线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具有高触杀活性的药剂。【方法】选取5种化学药剂利用直接触杀法分别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成虫和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对5种化学药剂、3种微生态制剂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稀释100倍、72 h后,10%噻唑膦颗粒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成虫和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2.201、2.182 mg/L;其次是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LC50分别为2.999、2.952 mg/L。5种化学药剂中,20%噻唑膦水乳剂防治效果最佳,为89.49%;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增产率最高,为14.57%。3种微生态制剂中,芽孢杆菌TB918液体菌剂防治效果最佳,为48.20%;增产率最高,为5.51%。【结论】5种化学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化学药剂中,20%噻唑膦水乳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田间防效最佳;微生态制剂中,芽孢杆菌TB918液体菌剂的田间防效最佳。

    不同寄主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魏佩瑶, 冯小军, 谢飞舟, 陈志杰, 王天舒, 赵世磊, 洪波
    2023, 51(4):  72-79.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9
    摘要 ( 52 )   HTML( 22 )   PDF (916KB) ( 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不同寄主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取食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23种代表性作物,以及玉米田常见的牛筋草(Eleusin indic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等8种杂草后的生长发育及幼虫化蛹情况。选取其中适合度较高的7种植物作为供试寄主,比较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以小麦、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和番茄等16种植物为食的3龄幼虫能够完成幼虫阶段的生长发育并成功化蛹。甘薯、番茄、牛筋草、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冬枣(Ziziphus jujube)和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除玉米外取食生长适合度较高的寄主植物。其中,取食猕猴桃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历期最长,为19.30 d;取食向日葵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历期最短,为12.65 d。取食玉米叶片的幼虫,蛹重为170.53 mg,显著高于其他6种寄主植物(P<0.05),且蛹期最短(9.25 d)、羽化率最高(83.33%);取食甘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各项指标与取食玉米叶片的幼虫最接近,蛹重为146.15 mg、蛹期为11.55 d、羽化率为58.33%。取食玉米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单雌产卵量为1 030粒,显著高于其他6种寄主植物(P<0.05);取食甘薯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单雌产卵量次之,为892粒。【结论】草地贪夜蛾偏好选择玉米进行取食和产卵,但在甘薯、番茄、牛筋草、向日葵、冬枣和猕猴桃上可以实现种群繁衍,当其种群密度大时存在迁移扩散至其他作物的风险。

    藜麦真菌与卵菌病害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李向颖, 红雨, 崔英霞, 萨日娜
    2023, 51(4):  80-87.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0
    摘要 ( 64 )   HTML( 16 )   PDF (936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因突出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在种植过程中,病害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及品质,其中真菌病害和卵菌病害更是制约藜麦产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对藜麦真菌和卵菌病害的发病原因、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藜麦生产中真菌和卵菌病害的防治提供指导依据。

    园艺 · 农产品加工
    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春油菜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姜丽霞, 任军荣, 张智, 缪平贵, 王京宏, 杨建利
    2023, 51(4):  88-95.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1
    摘要 ( 45 )   HTML( 13 )   PDF (747KB) ( 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春油菜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为春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参加2021年陕西省春油菜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能力上的优劣。【结果】利用熵值赋权避免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考虑了油菜的多个性状,避免了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各性状指标在赋予相同权重的情况下,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排序结果基本相同,但DTOPSIS法的Ci值最大差异为81.23%,灰色关联度法的Gi值差异仅为41.71%。与仅依据产量高低排名的趋势线相比,灰色关联度法的Gi值排名与DTOPSIS法的Ci值排名趋势线更吻合。相关性分析表明,DTOPSIS法的Ci值排名与灰色关联度法的Gi值排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仅按产量表现的排名相关性不显著。【结论】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均能全面客观地对春油菜新品种进行评价,但利用DTOPSIS法评价时品种间的差异表现更充分,比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效果更好。

    玉米须生物活性成分、功效与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何子涵, 吴星霖, 向志宇, 白光红, 王洋, 李松壕, 杜振华, 孜比尔尼沙·赛买提, 戴小华
    2023, 51(4):  96-10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2
    摘要 ( 75 )   HTML( 32 )   PDF (1047KB) ( 3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米须是禾本科植物玉米雌花的干燥花丝和柱头,含有黄酮、多糖、皂苷、甾醇、有机酸等多种功能性成分。玉米须作为我国的传统草药,多用于治疗水肿、膀胱炎、痛风、肾结石、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文章对玉米须的生物活性成分、功效和有效成分提取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玉米须生物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水产 · 农业信息技术
    黄河中上游拟硬刺高原鳅年龄鉴定与生长模型筛选
    张书玉, 王继隆, 李培伦, 刘嘉成, 刘彦斌, 王太, 刘凯, 赵鹏, 张健
    2023, 51(4):  105-11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3
    摘要 ( 58 )   HTML( 15 )   PDF (858KB) ( 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定拟硬刺高原鳅年龄,探究其生长变化,为高原鳅属鱼类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黄河中上游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拟硬刺高原鳅样本采自黄河中上游青海省和甘肃省不同渔业站点,选用耳石材料鉴定其年龄,并分别采用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 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幂指数生长方程(Power exponential GF)4个模型模拟拟硬刺高原鳅的全长生长,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计算并对比各模型的AIC值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适合拟硬刺高原鳅的生长模型。【结果】拟硬刺高原鳅的样本共分为4个年龄组,即2~5龄,其中3龄组数量最多,占54.88%;全长为6.19~13.76 cm;体重为1.58~19.12 g。4个拟硬刺高原鳅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 GF生长模型的AIC值最小(-86.66),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Gompertz GF(-86.52)和VBGF生长模型(-86.31);幂指数生长模型的AIC值最大(-82.51),拟合效果最差。拟硬刺高原鳅生长模型的 Logistic GF 方程为$ L_{t}=\frac{14.585}{\left[1+\mathrm{e}^{0.568\left(t_{i}-1.948\right)}\right]}$。【结论】Logistic GF 生长方程为黄河中上游拟硬刺高原鳅的最适生长模型。

    基于GF-6影像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研究
    包珺玮, 乌兰吐雅, 车有维, 刘朝晖, 刘朝霞
    2023, 51(4):  112-121.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4
    摘要 ( 65 )   HTML( 23 )   PDF (2003KB) ( 2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挖掘国产卫星影像数据信息,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类型,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模型,结合样本数据对影像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纹理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通过评估分类精度获得基于GF-6影像的最优特征组合,并将优选后的特征用于面向对象分类研究(以平滑度0.5、紧致度0.3为参数,10为步长,设置40~140共11种不同分割尺度),以得到研究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结果】特征优选的方法得到GVI、EVI、Nir、GI、GNDVI和Green特征,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分类中的数据冗余,提升分类效率;研究区农田设置的11种分割尺度中,最优分割尺度为100,分割结果保留了地块的完整性并体现了不同农作物类型的异质性;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达96.2%,Kappa系数为0.944,相较基于像元的分类精度提升5.3个百分点。【结论】以国产GF-6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特征优选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分类精度,可作为开展农作物种植结构监测的有效手段。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研究进展分析
    金青婷, 黄红星, 江顺
    2023, 51(4):  122-134.  doi: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15
    摘要 ( 59 )   HTML( 34 )   PDF (2268KB) ( 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掌握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的研究进展。【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文献为数据源,采用统计分析和文献计量法,从文献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研究学者和研究热点的角度,分析2000—2022年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领域的研究情况。【结果】检索得到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相关英文文献2 214篇,2014年以后发文量持续增加,2014—2022年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85.0%;检索得到中文文献2 390篇,2000—2012年发文量稳步增长,2013年后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占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研究总发文量的41.3%;在合作交流上,中国与美国及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的研究合作都较为密切。英文文献发文量最高的发文机构为中国科学院(90篇),中文文献发文量最高的发文机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7篇)。HUANG Wenjiang(黄文江)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显著的研究成果(45篇)。国外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为识别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获取;国内研究热点先后经历了由人工识别到专家系统,再到模型优化的转变。【结论】目前国内外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研究势头依然强劲,研究重点各有侧重;国外在模型优化、数据获取方法上有较为成熟的研究体系,但仍能挖掘出很大发展空间;国内智能化识别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未来深度学习新算法的应用可能成为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