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述民, 马凯, 杜希华, 等.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2(3):296-301.
|
[2] |
吴杨, 贾斌英. 文冠果的繁育技术[J]. 辽宁林业科技, 2007(6):55-58.
|
[3] |
纪楠楠, 晁龙军, 王蒙蒙, 等. 文冠果工厂化育苗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建立[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18(8):2671-2677.
|
[4] |
柳金凤, 吴建华, 闵丽霞. 文冠果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2):15706-15708.
|
[5] |
焦骄, 刘婧, 付玉杰, 等. 3种红豆杉茎段腋芽启动组培繁育技术研究[J]. 植物研究, 2021, 41(5):721-72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1.05.010
|
[6] |
张桂琴, 徐祥龄, 赵志学, 等. 文冠果嫩茎组织诱导植株移栽初获成功[J]. 林业科技通讯, 1980(7):4-5.
|
[7] |
王永明, 赵静茹, 陈颖. 文冠果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1):42.
|
[8] |
柳金凤, 吴建华, 闵丽霞. 文冠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2):52-54.
|
[9] |
王非, 孙赟璐, 李在善, 等. 取材时期对文冠果优树芽启动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40(4):11-13.
|
[10] |
任皎, 芦静, 李岩, 等. 文冠果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 2011, 40(6):13-16.
|
[11] |
兰士波, 崔云英, 李秀兰. 文冠果优异种质选择及茎段离体培养技术[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4(3):16-18.
|
[12] |
萨人. 文冠果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 43(3):32-33.
|
[13] |
金纯伊, 金华, 卢影影, 等. 文冠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及超微结构[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1(5):563-568.
|
[14] |
黄卫丽, 刘平生, 赵颖. 文冠果组培中抑制嫩茎褐化措施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 45(4):53-55.
|
[15] |
位明君, 许悦, 肖卓琳, 等. 须芒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J/OL]. 分子植物育种, 2022:1-10.(2022-06-21). .
|
[16] |
张娜, 张芸香, 郭晋平, 等. 文冠果腋芽诱导关键影响因素与培养体系优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4(1):53-58.
|
[17] |
任如意, 王书臻, 司徒琳莉, 等. 噻重氮苯基脲对文冠果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6):127-129.
|
[18] |
王玉珍, 李霞, 张弛. 文冠果组培快速繁殖方法:CN101032226[P]. 2007-09-12.
|
[19] |
陆鑫, 孟彩婷, 韩淑华, 等. 不同培养基对桑树茎段外植体摄取6-BA和增殖生长的影响[J]. 蚕业科学, 2021, 47(4):301-309.
|
[20] |
王楚彪, 李华强, 樊林华, 等. 大量元素对桉树组培生根的影响[J]. 桉树科技, 2021, 38(1):45-50.
|
[21] |
钟连香, 林东, 魏秋兰, 等. 非洲辣木组培快繁再生技术体系的建立[J]. 广西林业科学, 2022, 51(1):23-28.
|
[22] |
宋群雁, 王丽艳, 矫洪双, 等. 文冠果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7):121-124.
|
[23] |
德永军, 吕涛, 王一, 等. 文冠果茎段形成层不定芽诱导组织培养技术初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5(2):39-42.
|
[24] |
许丁帆, 刘艳军, 张彤, 等. 垂丝海棠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种子, 2022, 41(2):144-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