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承金,陈火云,宋威武.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C]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9:209-216. [2] 李彦军,耿伟,史超,等.马铃薯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菜,2019,39(8):61-63. [3] SPOONER D M.Species delimitations in plants:lessons learned from potato taxonomy by a practicing taxonomist[J].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2016,54(3):191-203. [4] 姚兰,李德明,罗磊,等.西北旱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7,31(5):263-267. [5] 金黎平,石瑛,李广存,等.马铃薯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的基因发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J].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4):85-87. [6] 田祚茂,赵迎春,程群.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与利用[J].中国马铃薯,2001,15(4):248-250. [7] 赵光磊,张雅奎,吴凌娟,等.引进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5):21-24. [8] 李志平,郭景山.2018年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C]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9:61-65. [9] 高慧,王鹏伟,刘杰,等.19份马铃薯品种的SSR分析[J].种子,2020,39(1):26-32. [10] 宋昌海,张利民,田文峰,等.内蒙古赤峰市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适应性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6):22-27. [11] 巴图.1987—2016年巴林右旗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乡村科技,2017(27):77-78. [12] 叶巍,鲁文娟,丁建国,等.国外引进马铃薯新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6(4):75-78. [13] 于卓,宋昌海,于肖夏,等.超低氢氰酸含量新品种——蒙农9号高丹草的选育[J].中国草地学报,2015,37(6):14-21. [14] 于卓,张明飞,于肖夏,等.马铃薯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及细胞遗传学特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6):2298-2306. [15] 张永成,田丰.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4-162. [16] 张明飞,于卓,于肖夏,等.7个马铃薯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及其细胞学和SSR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8,38(4):644-653. [17] 朱海霞,石瑛,张庆娜,等.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5,19(5):14-17. [18] 马宏飞,卢生有,韩秋菊,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五种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29(8):92-94. [19] 孙慧生.马铃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14. [20] 宋昌海.马铃薯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特性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21] 王立春,盛万民,李凤云,等.国外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引进与筛选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8(2):371-375. [22] 金光辉.中国马铃薯主要育成品种的种质资源分析[J].作物品种资源,1999(4):12-13. [23] 杨春,齐海英.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农学学报,2020,10(1):13-21. [24] 刘长臣,刘喜才,张丽娟,等.马铃薯国外引种的探讨和建议[J].中国马铃薯,2010,24(2):73-76. [25] 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5-8. [26] 董淑英.国外引进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C]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9:231-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