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刘雅娜, 陈文晋, 范雅芳, 魏红, 赵瑛琳, 薛慧玲, 张璟, 孔庆全, 贺小勇, 张子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26-3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3
摘要2733)      PDF(pc) (1396KB)(31)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薯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绿色、可持续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以马铃薯品种V7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蒸馏水(CK)、 Bacillus sp. 188菌剂(T1)、 Pseudomonas sp. BP16菌剂(T2)和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T3)浸种30 min,测定马铃薯种植后不同生长时期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单株养分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 马铃薯种植后110 d,与CK相比,T2、T3处理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7.14%、9.16%( P<0.05),块茎淀粉含量显著提高11.84%、16.38%( P<0.05);T3处理马铃薯根、茎、叶、块茎干物质量显著增加26.87%、16.92%、11.77%、13.59%( P<0.05),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显著提高28.86%、32.78%、30.81%( P<0.05)。种植后70 d,T3处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4.29 mg/(g·FW)],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显著提高15.29%( P<0.05)。马铃薯种植后50 d,T3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42.32 mg/kg),速效磷含量较CK显著提高26.17%,( P<0.05),T1、T3处理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95%、21.65%( P<0.05);种植后70 d,T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47.03%( P<0.05)。【结论】 Streptomyces rochei D74菌剂浸种可提高成熟期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以及块茎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生育前期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栽培较适宜施入的微生物菌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内蒙古玉米宜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
石海波, 梁红伟, 张静, 杨景渊, 韩平安, 刘志雄, 冯勇, 苏二虎, 张来厚, 赵瑞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1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1
摘要2665)      PDF(pc) (1269KB)(79)    收藏
【目的】 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为内蒙古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评价、选择和适时收获提供依据,为品种选育指明方向。【方法】 以极早熟到晚熟6个熟期组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6个生态区同步进行机械粒收性状研究,于生理成熟期,生理成熟后10、20、30 d,测定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籽粒含水率和植株倒伏倒折率,并选择适宜各生态区条件、机械粒收性状优良的品种鉴选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结果】 玉米籽粒破碎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与出苗至收获、吐丝至收获、成熟至收获的时间和积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且相关性依次增强。玉米籽粒脱水速率与基础含水率、日均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籽粒脱水速率( y)与基础含水率( x 1)、日均温( x 2)回归方程为 y=-0.523 318+0.022 732 x 1+0.025 422 x 2, R 2=0.419 2, P<0.01。玉米总产量损失率、落穗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落粒率与收获期植株倒伏倒折率相关性不显著( P>0.05),玉米植株倒伏倒折率与株高、穗位高、穗位株高比、茎粗、茎粗株高比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P>0.05)。确立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的主次指标,涵盖3个层次,55个指标。【结论】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兼顾了各大生态区共性和区域个性,指标量化、易操作,其中籽粒破损率指标点明了玉米机械粒收过程中的不可见损失,对产量损失的评估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 陈广平, 苏二虎, 王雪娇, 刘坤雨, 高圆丽, 鄂丽丽, 唐存喜, 宏迪, 李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37-4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4
摘要2153)      PDF(pc) (1348KB)(19)    收藏
【目的】 探明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为该地区大豆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试验于2022—2023年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展,以蒙豆4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K)、增施有机肥(OF)、增施微生物菌肥(MF)3种施肥处理,分析大豆生长性状、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要素指标,并核算经济效益,计算增收增效。【结果】 OM处理大豆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均显著高于CK( P<0.05),OM、MF处理大豆底荚高度显著低于CK( P<0.05)。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SPAD值变化规律均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处理间表现为OM>MF>CK,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叶片SPAD值在大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均表现为OM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两年间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株数均表现为OM、MF处理显著高于CK( P<0.05),且OM处理与M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0.05)。大豆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与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P<0.05),与底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5)。两年间,OM处理大豆产量较CK分别增产625.70、599.60 kg/hm 2,效益分别增加21.20%、19.30%;MF处理较CK分别增产375.80、237.10 kg/hm 2,效益分别增加10.40%、3.80%。【结论】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豆增产增效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刘书华, 张黎杰,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52 (2): 15-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4.02.02
摘要2125)      PDF(pc) (1118KB)(22)    收藏
【目的】 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 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系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在间作模式下的综合耐荫能力。【结果】 12个农艺性状耐荫系数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74.7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合耐荫性评价值( D)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大豆品种(系)根据荫蔽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中,强耐荫品种(系)6个、中度耐荫品种(系)9个、弱耐荫品种(系)9个。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回归方程: D=-1.158+0.062 X 2+0.249 X 5+0.201 X 7+1.002 X 10+0.665 X 11R 2=0.972 2),检验其拟合精度在89.14%以上,筛选出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耐荫鉴定指标。【结论】 参试的2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能力划分为强耐荫、中度耐荫、弱耐荫3类;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可选择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性状进行大豆耐荫能力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玉米茎秆营养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王帮太, 杨美丽, 郭华, 王静, 王志红, 鹿红卫, 程建梅, 秦贵文, 陈甲法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1-2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1
摘要1809)   HTML4)    PDF(pc) (9949KB)(20)    收藏

【目的】从分子水平对玉米茎秆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遗传解析,为玉米茎秆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81份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2016年、2017年在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园区进行随机区组种植,于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调查茎秆营养品质性状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消化率(IVDMD)。利用Maize SNP50 基因芯片获得高质量的461 053个SNP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两年共检测出不同生育时期茎秆营养品质性状392个显著相关的SNP(P<1.08×10-7),表型变异解释率为9.69%~17.34%,发现2次以上独立关联到的SNP有97个,共获得77个与茎秆营养品质性状关联的候选基因;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分析,两年共检测出257个显著相关的SNP(P<2.17×10-6),表型变异解释率为9.82%~20.20%,发现2次以上独立关联到的SNP有17个,共获得82个候选基因,与GLM模型候选基因重合的有10个。GLM和MLM两种模型共鉴定出159个候选关联基因,有43个候选基因被2次以上重复检测到;其中,Zm00001d021261 在多个位点发现31次与不同年份ADF、NDF和IVDMD相关联,该基因编码产物为ATP结合蛋白和叶绿体传感器激酶,在成熟期叶片中表达量最高;Zm00001d021255在两个位点发现10次与茎秆营养品质性状相关联,该基因编码产物为富半胱氨酸受体样蛋白激酶25,只在发育节间和雌穗中表达,可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结论】采用GLM和MLM两种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关联到玉米茎秆营养品质相关性状显著性位点,通过重复性显著位点筛选出HC-SNP,进而挖掘出关联基因富集区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张丽丽, 薛兵东, 樊叶, 莫姣娇, 赵新宇, 杨海龙, 付俊, 姜英, 齐华, 王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38-4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5
摘要1728)   HTML3)    PDF(pc) (1080KB)(26)    收藏

【目的】探究辽东南地区酸性土壤连续施用调节剂生石灰与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9—2021年在辽宁省凤城市进行田间试验,设不施调节剂(CK)、生石灰(CaO)、有机肥(Organic)、有机肥+生石灰(Organic+CaO)4个处理,分析连续施用调节剂对玉米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2019—2021年,CaO、Organic+CaO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Organic处理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连续施用第3年出现产量降低趋势。CaO处理增产幅度在2.12%~19.74%;Organic+CaO处理施用前两年增产率分别为15.74%和7.89%,但在施用第3年未表现出增产效应。年份、调节剂以及两者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CaO、Organic+CaO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CK(P<0.05),CaO处理穗数显著高于CK(P<0.05),与Organic+CaO与CaO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Organic+CaO与CaO处理穗粒数与单位面积粒数显著高于Organic处理与CK(P<0.05)。Organic+CaO处理千粒重显著高于Organic处理与CK(P<0.05),与CaO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产量与穗粒数(R2=0.614)、单位面积粒数(R2=0.746)呈显著正相关(P<0.05)。连续施用调节剂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位比,且对穗位高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的影响;叶面积指数(LAI)生育前期增长较快、生育后期缓慢降低,其中Organic+CaO处理和Organic处理表现明显;提高了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且Organic+CaO处理效果优于Organic处理和CaO处理。【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连续施用CaO和Organic+CaO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但从产量角度出发,在辽东南地区施用Organic+CaO作为调节剂时,应避免连续施用2年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99份大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郭呈宇, 伊风艳, 房永雨, 史志丹, 刘芳, 赵和平, 丁海君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1-1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1
摘要1623)   HTML6)    PDF(pc) (1197KB)(39)    收藏

【目的】鉴定不同类型大麦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为育种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对9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幼苗习性、叶片姿势、株型、棱型、芒型、芒性、皮/裸性、籽粒颜色8个质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运用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株高、生育期、分蘖数、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8个质量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10个数量性状变异幅度为9.08%~43.16%,其中,主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高、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99份大麦的多个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聚类分析将种质资源群体分为4类:第Ⅰ类15份材料,特点为高秆、主穗长、生育期长;第Ⅱ类56份材料,特点为矮秆、单株穗数多、分蘖数多、主穗长;第Ⅲ类26份材料,特点为主穗粒重高、主穗粒数多、千粒重低;第Ⅳ类2份材料,特点为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高、千粒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2.39%。【结论】9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可分为4个类群,可依据类群特点供育种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农杆菌介导法将 CP4 -EPSPS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B73的研究
韩平安, 常悦, 唐宽刚, 李晓东, 王力伟, 梁亚晖, 杨静, 石海波, 吴新荣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31-3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04
摘要1363)      PDF(pc) (1131KB)(17)    收藏
【目的】建立玉米遗传转化体系培育抗除草剂玉米材料,解决玉米杂草危害问题。【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在玉米自交系B73幼胚中转入抗除草剂基因( CP4 -EPSPS),通过PCR、qRT-PCR鉴定转基因植株;利用ddPCR技术筛选低拷贝转基因植株,并对低拷贝植株进行草铵膦抗性鉴定。【结果】在所获得的181株抗性植株中12株为阳性,转基因植株的外源抗除草剂基因( CP4 -EPSPS)在转录水平上均能正常表达;转基因植株中筛选到低拷贝植株5株;抗性鉴定证明转基因植株均具有草铵膦抗性。收获T 1代转基因低拷贝植株种子5份。【结论】建立了以B73为受体,基于农杆菌法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何贤芳, 董旭, 赵莉, 都斌斌, 卢茂昂, 邓骋, 汪建来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1
摘要1146)   HTML29)    PDF(pc) (947KB)(44)    收藏

【目的】探明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65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籽粒中DON、3A-DON(3-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15-acetyldeoxynivalenol)含量,分析不同DON含量下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TW)的差异。【结果】65份小麦品种籽粒的FDK为0.20%~7.80%、DON含量为0.11~4.26 mg/kg、容重为703.00~791.70 g/L。FDK与DON、3A-DON、15A-DON和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49、0.529和0.52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54。籽粒中DON、3A-DON、15A-DON与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11、0.899;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504、-0.481。从不同品种来源看,籽粒中DON积累量表现为江苏(1.51 mg/kg)<安徽(2.06 mg/kg)<河南(2.75 mg/kg)<山东(2.98 mg/kg);3A-DON含量表现为江苏(0.047 mg/kg)<安徽(0.075 mg/kg)<山东(0.111 mg/kg)<河南(0.113 mg/kg);15A-DON表现为江苏(0.059 mg/kg)<安徽(0.090 mg/kg)<山东(0.132 mg/kg)<河南(0.141 mg/kg);DON-Total表现为江苏(1.61 mg/kg)<安徽(2.23 mg/kg)<河南(3.00 mg/kg)<山东(3.23 mg/kg)。小麦籽粒中DON≤2 mg/kg的品种数及占比表现为安徽(18个,64.29%)>江苏(13个,61.90%)>山东(2个,22.22%)>河南(1个,14.29%);容重均值表现为江苏(758.57 g/L)>安徽(751.90 g/L)>河南(739.71 g/L)>山东(735.27 g/L)。从不同品种特性看,筛选出8个DON≤2 mg/kg且容重≥770.00 g/L的小麦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7个,分别为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春性品种1个,为国红6号。【结论】65份小麦品种籽粒FDK、DON含量和容重差异较大;随着FDK的增大,籽粒中3A-DON、15A-DON及DON-Total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平均容重下降。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国红6号抗赤霉病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适宜阴山北麓种植的大豆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孙影, 王凤梧, 戴桂香, 郑成忠, 梅雪, 张子臻, 王千军, 徐振朋, 黄文娟, 叶录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29-3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4
摘要1128)      PDF(pc) (798KB)(31)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阴山北麓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大豆品种。【方法】对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个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产量和品质性状,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聚类分析表明,20个品种可分为3类,第1类(蒙豆50、登科5号、蒙豆49、登科1号、蒙豆58、蒙豆912、蒙豆57、蒙豆42、蒙豆1137、蒙豆43和蒙豆160)综合表现出产量高、脂肪含量高的特点,即高产优质;第2类(蒙豆53、蒙豆54、蒙豆343、蒙豆46、蒙豆48、蒙豆15、内豆4号)产量低,品质适中;第3类(东农690)产量较高,脂肪含量低。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因子和籽粒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45.298%和41.496%;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总粒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的贡献较大。【结论】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名和聚类分析结果,结合品种生育期和抗性等综合因素,筛选出蒙豆50、蒙豆43、蒙豆1137、登科5号、蒙豆42、蒙豆58、蒙豆49和登科1号这8个综合性能较好的大豆品种,适宜在阴山北麓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区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程志鹏, 张成泽, 王富贵, 王振, 张悦忠, 闫立伟, 梁红伟, 杨志红, 高聚林, 王志刚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2): 22-3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2.03
摘要1117)      PDF(pc) (1614KB)(22)    收藏
【目的】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动态及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旱作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垄作(CP)、秸秆离田免耕(NT)、秸秆覆盖免耕(RNT)、秸秆覆盖条耕(RST)4个处理,于2021—2022年玉米各生育时期监测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测定各生育时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与CP相比,NT、RNT、RST降低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平均温度及0~5 cm土壤活动积温,其中,NT、RNT 0~5 cm土壤活动积温2年平均分别显著降低69.81、127.52 ℃( P<0.05),而RST仅降低18.94 ℃,差异不显著( P>0.05);RNT、RST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 P<0.05),较CP、NT平均分别提高107.75、74.14 mm和71.50、37.89 mm。玉米出苗率RST较NT、CP、RNT平均分别提高1.58%、9.28%和9.11%;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2年均表现为RST>NT>CP>RNT,其中,RST较CP、NT、RNT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1.68%、4.47%和12.69%,产量分别提高6.06%、4.22%和7.21%,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7.63%、5.61%和6.52%。【结论】秸秆覆盖条耕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是实现内蒙古旱作区玉米增产增效的耕作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苗前补灌对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谷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吴遥, 高日平, 蔡琳琳, 黄哲帆, 陈翛, 门靖宇, 赵沛义, 潘志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51-6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5
摘要1109)   HTML2)    PDF(pc) (1447KB)(9)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方法】以8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苗前补灌与水分亏缺2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谷子品种生长特征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苗前补灌可显著影响谷子品种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与水分亏缺处理相比,金苗K1的出苗率提高最高(6.56%),其次为张杂谷13号(提高4.44%);金苗K1和张杂谷13号的株高表现较好,分别为30.5、30.3 cm,提高了15.21%、6.27%,均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P<0.05);张杂谷13号的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表现较好,分别为5.45 mm、0.598 g,提高了12.60%、5.65%,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次为金苗K1,分别提高了16.56%、4.98%。水分亏缺处理下,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叶面积指数受干旱影响较小,分别为0.94、0.83;张杂谷13号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最高,为51.18。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气孔导度在2个处理下均表现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苗前补灌处理较水分亏缺处理分别提高了4.45%和4.36%;冀谷168和金苗K1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张杂谷13号在水分亏缺处理下表现最好,为33.18 μmol/(m2·s),较苗前补灌仅降低了1.99%;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蒸腾速率均表现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苗前补灌处理较水分亏缺处理分别提高了4.39%和3.79%。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水分利用效率在2个处理下均表现较好,水分亏缺导致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1%、7%。【结论】张杂谷13号、金苗K1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谷子抗旱保苗优势品种推广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旱地不同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分析
赵丽, 范铭元, 谢广明, 陆靖英, 张琪, 孙孝静, 郭虹霞, 邓妍, 王创云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4): 11-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4.02
摘要1102)   HTML3)    PDF(pc) (1132KB)(50)    收藏

【目的】筛选适宜山西省种植的旱地春玉米品种。【方法】2020—2021年,在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和榆次区东阳镇两个试验基地,分别选择长势良好且产量较高的4个春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春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进行比较,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寿阳县朝阳镇试验基地,大丰30和迪卡159农艺性状优良,光合特性强,叶片和穗部干物质积累量高、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小,平均产量较太育9号(CK)分别增加3.59%和1.70%。在榆次区东阳镇试验基地,在生育前期大丰30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晋单86,生育后期两者差异不明显;与金博士806(CK)相比,大丰30和晋单86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13 %和3.69%。春玉米产量与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结论】大丰30、迪卡159和晋单86适宜在山西省旱地春玉米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秸秆深翻还田对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张皓, 高聚林, 于晓芳, 马达灵, 胡树平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1-1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01
摘要1067)      PDF(pc) (1490KB)(54)    收藏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深翻还田下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明确耕作方式对不同程度盐碱化农田改良和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2021—2022年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土地上设置农户浅旋不还田(CK)和秸秆深翻还田(DPR)两种耕作方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迪卡159和九圣禾257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DPR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升高,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 P<0.05),土壤全盐量、pH值分别降低5.48%~48.98%和1.25%~13.71%;DPR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 P<0.05),轻度盐碱化土壤玉米根系指标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62.13%、62.99%、26.46%和69.67%;玉米产量较CK提高14.08%~33.61%,中度盐碱化土壤的增幅最大。【结论】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全盐量、pH值。随着全盐量的降低,玉米根长、根体积显著增加,从而增加根表面积,提高了玉米植株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最终使产量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内蒙古设施番茄、辣椒主要病毒病种类分析
王燕春, 奥妮, 陈琪, 徐佳, 杨春喜, 宋培玲, 高娃, 王秀芝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61-7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07
摘要1010)      PDF(pc) (991KB)(22)    收藏
【目的】对内蒙古主要设施蔬菜生产区的番茄、辣椒进行病毒病检测,明确当前优势病毒种类、分布和侵染情况,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病的危害、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21—2022年,在内蒙古主要设施蔬菜生产区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采集番茄、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利用RT-PCR技术对其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共采集感病样品327份,检出病毒15种,其中,赤峰市12种、呼和浩特市8种、包头市7种;番茄上共检出病毒12种,辣椒上共检出病毒8种。检出率较高的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蚕豆萎蔫病毒2号(BBWV2)、番茄斑萎病毒(TSWV)。CMV总检出率为66.35%,且在番茄、辣椒以及不同采集区的检出率均大于60%;PMMoV、BBWV2总检出率分别为14.22%、11.37%,主要侵染辣椒,在辣椒上的检出率分别为45.61%、36.84%;TSWV仅在番茄样品中检出,总检出率为11.37%,且在赤峰市番茄上的检出率最高(23.71%)。PMMoV、BBWV2、南方番茄病毒(STV)、辣椒脉黄化病毒(PeVYV)、烟草扭脉病毒(TVDV)、马铃薯Y病毒(PVY)、辣椒隐潜病毒2号(PCV2)、甜椒内源RNA病毒(BPEV)在内蒙古番茄、辣椒上属首次报道。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辣椒复合侵染率高达49.12 %,以CMV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病毒的复合类型为主,占复合侵染总比率的66.20%。【结论】CMV为当前内蒙古设施蔬菜番茄、辣椒的优势病毒,常与其他病毒构成复合侵染。CMV、PMMoV、BBWV2均为内蒙古辣椒上的优势病毒;TSWV在赤峰市番茄上发生严重,且扩展速度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玉米矮秆基因及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唐兰, 吴元奇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5): 23-3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5.02
摘要940)   HTML3)    PDF(pc) (853KB)(43)    收藏

株高是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与产量密切相关,影响着植物光合利用率、抗倒伏性、收获指数等。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改变玉米的节间长度和数目,从而调节玉米高度达到矮化的效果。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控制玉米株高的QTL/基因定位和克隆的研究进展以及激素(GA3、IAA、BR)调控下矮化突变体的形成,以期为玉米育种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安徽省稻茬小麦产量差异解析
赵莉, 何贤芳, 邓骋, 汪建来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1-1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1
摘要850)      PDF(pc) (1105KB)(127)    收藏
【目的】定量化解析安徽省稻茬小麦产量层次差异,明确稻茬小麦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空间。【方法】2017—2020年,在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稻茬小麦区分别设置超高产(SH)、高产高效(HH)、农户(FP)和基础地力(ISP)4种种植模式以及一级产量差(FP-ISP)、二级产量差(HH-FP)、三级产量差(SH-HH)3个差异级别,调查小麦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实收测产。【结果】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稻茬小麦一级产量差(FP-ISP)最大,平均为3 009.6 kg/hm 2;二级产量差(HH-FP)和三级产量差(SH-HH)分别为768.5和758.0 kg/hm 2。不同稻茬小麦区产量差异不同,一级产量差从北到南逐渐变小,二级产量差从北到南略增,三级产量差北部略高于南部。年度间各级产量差差异较大。缩小一级产量差的有效途径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经济系数、拔节期叶面积指数的提升;缩小二级产量差的有效途径为穗粒数、生物产量、开花期干物质的提升;缩小三级产量差的有效途径为有效穗数、经济系数的提升。库数量、库体积、越冬期与拔节期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茬小麦产量极显著正相关( P<0.01)。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积温利用效率随着产量的提高而增加。【结论】增加籽粒库数量、扩大库容、提高籽粒库质量是缩小安徽省稻茬小麦产量差和提升产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裸燕麦新品种(品系)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与适应性综合评价
郑成忠, 徐振朋, 张子臻, 王千军, 梅雪, 孙影, 王凤梧, 叶录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2): 12-2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2.02
摘要840)      PDF(pc) (981KB)(31)    收藏
【目的】筛选适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栽培的裸燕麦品种(品系),为该地区的燕麦引种、品种选育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全国新选育出的12个裸燕麦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燕麦品种(品系)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参试的12个裸燕麦品种(品系)均能在当地正常成熟。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品系)有:201229-1-2、张莜8号、坝莜18号,坝莜18号在株高(136.10 cm)、主穗长(22.03 cm)、穗粒重(2.94 g)、分蘖数(3.58个)、千粒重(30.14 g)上表现较好;201229-1-2在分蘖数(4.20个)、小穗数(35.73个)、穗粒重(2.06 g)上表现较好;张莜8号在千粒重(30.14 g)上表现较好。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品系)有坝莜18号、201229-1-2、白燕16号,分别为3 250.05、3 330.00、3 157.80 kg/hm 2。品质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品系)有张莜9号(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6.57%)、晋燕18号(β-葡聚糖含量最高,为5.00%)、魏都莜5号(淀粉含量最高,为61.98%)、201229-1-2(粗脂肪含量和籽粒容重最高,分别为5.51%、709.00 g/L)。主成分分析评价表明,坝莜18号、白燕16号、张莜8号、201229-1-2号综合得分较高,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均相对较为突出。【结论】综合性状较好的裸燕麦品种(品系)有坝莜18号、白燕16号、张莜8号、201229-1-2,适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推广种植,尤以坝莜18号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黄淮海玉米杂优模式分析
柴文波, 李淑芬, 李洪涛, 许瀚元, 祝庆, 王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7-2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3
摘要796)   HTML4)    PDF(pc) (2118KB)(27)    收藏

【目的】分析玉米优异育种材料L239和L7221的杂优模式,揭示优异品种的基因来源,为黄淮海地区的玉米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L239和L7221在42份玉米自交系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确定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杂优模式。【结果】对4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分析发现,56条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2~9,多态性信息量为0.43~0.86。L239与CA375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50;L7221与LX9801和农大178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0.43和0.56。对42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可知,L7221主要属于塘四平头群,L239主要与改良Reid群的种质资源关系比较近。【结论】L7221与塘四平头群多个自交系亲缘关系较近,L239与改良Reid群多个自交系亲缘关系较近;L239和L7221测配的杂优模式为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CRISPR/Cas9技术创建甜菜 BvCENH3基因突变体的研究
韩平安, 唐宽刚, 常悦, 孙瑞芬, 王良, 张自强, 付增娟, 赵尚敏, 吴新荣, 李晓东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2): 1-1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2.01
摘要753)      PDF(pc) (1023KB)(45)    收藏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甜菜 BvCENH3基因进行编辑,建立甜菜高效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方法】以 BvCENH3为编辑目标,设计双靶标构建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甜菜叶柄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转基因植株突变情况,通过微滴数字PCR技术筛选低拷贝编辑植株。【结果】获得82株甜菜转基因植株,其中40株被成功编辑,编辑效率为48.78%,靶标1效率优于靶标2。突变类型有单碱基替换(T→G、A→C)、碱基缺失(TC、TCTC缺失)等5种。筛选出23株低拷贝编辑植株, BvCENH3插入拷贝数为1.1~1.9。【结论】成功对甜菜 BvCENH3进行定点编辑,获得40株 BvCENH3基因突变体。初步创建了甜菜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为甜菜单倍育种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微生物菌肥和鸡粪混施对苹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
缪平, 李发康, 崔国栋, 王桢予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41-4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6
摘要669)   HTML4)    PDF(pc) (1051KB)(26)    收藏

【目的】探究微生物菌肥与鸡粪混施对苹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改良苹果田盐碱化土壤的效果,为甘肃省苹果田盐碱土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加肥料(空白,T0)、单施微生物菌肥(对照,T1)、鸡粪50 g/(kg土)+微生物菌肥(T2)、鸡粪75 g/(kg土)+微生物菌肥(T3)、鸡粪100 g/(kg土)+微生物菌肥(T4)5个处理,研究30、60、90、120 d时不同处理对苹果幼苗生长、根系活力以及土壤pH值、总盐含量、容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混合施加微生物菌肥和鸡粪,苹果幼苗叶片的叶面积均无显著变化(P>0.05)。120 d时,T4处理苹果幼苗叶片SPAD值最大,较T0和T1处理分别增加了15.75%和12.88%;土壤总盐含量、pH值、容重最小,较T0处理分别降低了15.51%、6.53%、23.82%,较T1处理分别降低了14.20%、3.49%、20.34%。120 d时,T3处理苹果幼苗根系活力最大,较T0和T1处理分别增加了12.15%和4.41%;苹果田盐碱土ALP活性、S-UE活性、NAG活性最大,较T0处理分别增加了65.52%、29.96%、116.38%,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7.07%、14.95%、34.23%。【结论】鸡粪75 g/(kg土)+微生物菌肥、鸡粪100 g/(kg土)+微生物菌肥处理对苹果幼苗生长和盐碱化土壤的改善效果较好,且处理时间越长对苹果幼苗生长和土壤的改良效果越明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黄花菜锈病病原菌及不同黄花菜品种的抗锈性鉴定
张黎杰, 周玲玲, 刘书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73-8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1
摘要556)   HTML7)    PDF(pc) (2000KB)(20)    收藏

【目的】鉴定黄花菜锈病病原菌特征及不同黄花菜品种的抗锈性。【方法】从湖南、甘肃、陕西、江苏分别采集黄花菜锈病样本32份,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黄花菜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再从中选取锈病样本1份(yx-30),观察和测量冬孢子堆和冬孢子。采用人工接种黄花菜柄锈菌的方法,鉴定50份黄花菜种质资源对yx-26菌株的抗锈性。【结果】黄花菜锈病样本的夏孢子堆多生于叶片背面,形成橘红色或黄褐色疱斑,直径0.28~1.96 mm;夏孢子近圆形或椭圆形,黄色、单胞,大小为(16.0~21.5)μm×(17.2~32.4)μm,壁厚1~3 μm。黄花菜锈病样本的冬孢子堆为深褐色,呈絮状;冬孢子椭圆形、棒状,黄色,双细胞,中间有缢缩,形似葫芦,大小为(68.0~81.0)μm×(19.4~22.2)μm,孢囊柄长11~16 μm。50份黄花菜种质资源对yx-26菌株的抗性表现为11个品种高抗、21个品种中抗、8个品种感病、10个品种高感。【结论】黄花菜锈病样本的夏孢子堆形态特征基本相似,夏孢子形态大小略有差别;冬孢子堆为深褐色,呈絮状,冬孢子黄色、双细胞、形似葫芦。50份黄花菜种质资源中抗锈品种占3/5,可为各地区黄花菜抗锈性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不同番茄品种感官品质评价
赵燕, 邱鹏程, 吴凌波, 王乐, 刘景雷, 陶萨茹拉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87-9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3
摘要459)   HTML6)    PDF(pc) (693KB)(20)    收藏

【目的】筛选适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种植的鲜食番茄品种,并为番茄果实感官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综合评定、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市2022年引进的19个鲜食番茄品种(10个樱桃番茄品种和9个大番茄品种)进行5个感官品质指标的评价,同时对番茄口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验证评价指标和权重的合理性。【结果】10个樱桃番茄品种感官品质评价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凤珠、金贝贝、釜山88、猕猴桃番茄、蜜株3号、千禧、航黄樱1号、航彩樱1号、航粉樱6号、紫彩霞番茄,9个大番茄品种感官品质评价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航粉高糖、香妃9号、阿加莎505、普罗旺斯、蜜鲁蜜粉、秀太郎、优柿三号、田蜜199、安特莱斯;口感好的原因为“酸甜适中”,口感差的原因为“皮厚”。【结论】樱桃番茄品种凤珠、金贝贝、釜山88、猕猴桃番茄,大番茄品种航粉高糖、香妃9号、阿加莎505、普罗旺斯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建议推广;感官品质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相对合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及其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王伶瑞, 红雨, 李慧玲, 李景环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24-3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4
摘要412)   HTML9)    PDF(pc) (1475KB)(26)    收藏

【目的】明确内蒙古沙壤质暗栗钙土上种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和老芒麦(父本)×加拿大披碱草(母本)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环境因子与其互作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父本)×加拿大披碱草(母本)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这3种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并对细菌组成与土壤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芒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最高,而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impson指数最高。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共同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老芒麦和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单独优势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共同优势属为节细菌属(Arthrobacter),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单独优势属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f-JG30-KF-CM45。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的pH值最低,老芒麦根际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与Pseudomonas、norank-f-norank-o-Subgroup-7、Subgroup-10,速效氮与Mycobacterium,速效磷与norank-f-norank-o-SBR1031、norank-f-norank-o-Subgroup-7、Subgroup-10、norank-f-A4b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norank-f-norank-o-Gaiellales、Gaiella和norank-f-Gemmatimonadacea,速效磷与norank-f-norank-o-Gaiellales、Gaiella和norank-f-Ilumatobacteraceae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一代与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更相似,与老芒麦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会受到土壤化学指标和种植植物种类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辣椒种质资源对疫霉病的抗病性评价及杀菌剂敏感性分析
孙平平, 李正男, 刘欣, 张磊, 王永, 付崇毅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67-72.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0
摘要303)   HTML8)    PDF(pc) (797KB)(32)    收藏

【目的】评价辣椒种质资源对疫霉病的抗性水平,分析常见化学药剂对辣椒疫霉病的室内毒力,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灌根接种法接种,并对28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辣椒疫霉菌抗病性评价,然后以Phytophthora capsici S90为供试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其对市场上1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抗疫霉病能力差异显著,病情指数在0~100,其中,C164、C186、C167、C189、北星1号和北星6号的病情指数为0,表现为高抗,占资源总数的21.43%;中抗和高度感病的材料分别为1份和21份,分别占资源总数的3.57%和75.00%。16种杀菌剂中,32%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悬浮剂对P. capsici S90的抑制活性最高,其EC50值为6.935 0 mg/L;异菌脲、多菌灵、腈菌唑、乙蒜素和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为21.504 7~93.587 8 mg/L;其余杀菌剂的EC50值均大于100 mg/L,其中,氟菌·肟菌酯和氯溴异氰尿酸对P. capsici S90无抑制效果。【结论】供试辣椒种质资源中共有6份辣椒疫霉病的高抗品种;供试16份杀菌剂中,32%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悬浮剂对P. capsici S90的抑制活性最高,异菌脲、多菌灵、腈菌唑、乙蒜素和吡唑醚菌酯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可用于辣椒疫霉病的防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煤泥特性及其对砂性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刘誉, 索全义, 刘巍, 赵才毅, 余晓雯, 蔺方春, 张鹏, 钟磊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38-4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05
摘要291)      PDF(pc) (778KB)(18)    收藏
【目的】了解煤泥特性及其对砂性土物理性质的影响,挖掘煤泥在农业上的利用途径。【方法】在分析煤泥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煤泥施用量0(CK)、15 t/hm 2(L-1)、45 t/hm 2(L-2)、75 t/hm 2(L-3)和135 t/hm 2(L-4)的无植物模拟培养试验,分析施用煤泥后,砂性土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煤泥镉、汞、铅、铬、砷5类重金属含量低,仅占标准规定值的0.32%~11.55%;黏粒和粉粒高达73.43%;富含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SiO 2、Al 2O 3(相对含量共71.17%),含植物必需大量元素K 2O和P 2O 5(相对含量共2.02%),含植物必需中量元素CaO、SO 3、MgO(相对含量共18.00%),含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Fe 2O 3、MnO、ZnO、CuO、NiO(相对含量共6.73%),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总有机碳含量较高,为240.5 g/kg,轻组、重组有机碳比约为1∶4。施用煤泥可优化砂性土的粒级组成,增加砂性土黏粒( d<2 μm)和粉粒(2~50 μm)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01~4.95个百分点和0.21~0.71个百分点;提高了砂性土毛管孔隙比例,增加幅度为2.29%~16.46%;降低了砂性土的非毛管孔隙比,降低幅度为1.12%~45.42%;增加了砂性土的有效水含量,提高幅度为1.04%~18.89%。与CK相比,L-3和L-4处理均显著增加砂性土内黏粒、粉粒含量和显著降低砂性土容重( P<0.05)。L-3处理土壤毛管孔隙比例最高,为24.90%;土壤非毛管孔隙比例最低,为6.31%;土壤有效水占失水比例最高,为75.27%。【结论】煤泥重金属含量低,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的安全指标特性,具有较高的保水性能,富含多种元素,可提供充足的有机碳;对砂性土的物理性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试验范围内施用煤泥量为75 t/hm 2时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不同施肥处理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彪, 赵沛义, 任永峰, 张鹏, 高宏艳, 韩云飞, 杜二小, 罗素菊, 王宣茗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34-4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5
摘要250)   HTML10)    PDF(pc) (1060KB)(41)    收藏

【目的】通过对谷子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寻找最优施肥处理,为推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小杂粮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地位于准格尔旗沙圪堵镇,选用金苗K1为试验品种,设置施用磷钾化肥(PK,空白)、氮磷钾化肥(NPK,对照)、羊粪替代总施氮量20%(N+SM)、生物有机肥替代总施氮量20%(N+BM)、缓释复合肥替代总施氮量20%(N+HM)5个施肥处理,采用膜侧播种方式,分析谷子叶面积和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产量的差异。【结果】N+BM处理金苗K1叶面积在拔节期后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规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N+BM处理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7.5 μmol/(m2·s);各处理蒸腾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12:00—14:00;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V”字形变化趋势,N+BM处理胞间CO2浓度最低,为39.2 mmol/(m2·s);各处理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同,最低值均出现在12:00—14:00,在12:00时N+BM处理气孔导度比NPK处理低33.3%。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孔导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BM处理籽粒产量达到了5 122 kg/hm2,较NPK处理提高16.2%。【结论】生物有机肥替代总施氮量20%可以提高谷子后期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能力,增加产量,是鄂尔多斯市适宜的施肥方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籽用美洲南瓜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李石恒, 王萍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96-10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4
摘要224)   HTML4)    PDF(pc) (1209KB)(26)    收藏

【目的】缩短籽用美洲南瓜再生周期,获得抗病性较强的组培苗。【方法】以不同籽用美洲南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MS培养基(30.0 g/L蔗糖和6.5 g/L琼脂)上萌发3 d,分析籽用美洲南瓜萌发率、污染率、芽长;以弘昌211为研究对象,通过离体快速繁殖的方法,研究子叶外植体不同部位及大小、不同激素配比、不同炼苗方式对籽用美洲南瓜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不同籽用美洲南瓜品种种子萌发测定中,弘昌211萌发率较高,芽长>3 cm的种子数较多,污染率最低。以弘昌211为组培材料,取近下胚轴的1/2子叶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好;初代培养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TDZ(噻苯隆)时,株高最高(3.423 cm),株幅最大(4.565 cm);生根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NAA时,根长最长(5.72 cm),根重最重(0.602 g),平均根数最多(5.62条),生根率最高(100%);待植株长有5片真叶时,采取人工气候室半打开培养瓶1 d、全打开1 d后移栽成活率为97.75%;移栽60 d后,组培苗白粉病、病毒病病情指数与普通苗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组培苗再生周期为45 d左右。【结论】籽用美洲南瓜品种弘昌211组培苗再生周期较短,且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最适初代培养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TDZ,最适生根激素配比为2.0 mg/L 6-BA+0.5 mg/L NAA;5片真叶时,采取人工气候室半打开培养瓶1 d、全打开1 d后移栽效果最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油菜水浸提液自毒作用的研究
石丹妮, 冯煜琳, 常静, 李睿光, 高玉莲, 李海平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72-7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08
摘要222)      PDF(pc) (843KB)(14)    收藏
【目的】探讨油菜水浸提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室内提取油菜水浸提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3个浓度(0.025、0.050、0.100 g/mL)分析其对油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主要营养物质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油菜水浸提液0.050 g/mL和0.100 g/mL可显著降低油菜种子发芽率( P<0.05);0.025 g/mL浓度时油菜茎长表现为促进作用,0.050、0.100 g/mL浓度时油菜茎长表现为抑制作用;3个浓度均对油菜幼苗根长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油菜水浸提液浓度升高,油菜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低促高抑”。与对照相比,0.100 g/mL浓度可显著降低油菜蛋白质含量( P<0.05);0.050 g/mL浓度时油菜的脯氨酸含量较对照高115.39%;经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处理后油菜的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 P<0.05);在水浸提液浓度为0.025 g/mL时油菜幼苗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P<0.05);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处理后的油菜丙二醛含量变化不同。【结论】油菜具有较强的自毒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的田间防效分析
赵远征, 彭静文, 侯伟峰, 牟英男, 路景诗, 白锦江, 徐利敏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82-8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2
摘要215)   HTML5)    PDF(pc) (524KB)(20)    收藏

【目的】明确不同化学药剂和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产量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600、750、900 mL/hm2)、北农13号种衣剂(33.00、41.25、55.05 mL/hm2)、40%甲基硫菌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0、400.5、600.0 mL/hm2)、坤益健微生物菌剂(1 125 g/hm2)、益普微生物菌剂(3 375 g/hm2)为供试药剂,以不施药剂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间马铃薯苗期出苗率、收获期枯萎病防治效果及马铃薯增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处理的出苗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出苗率均在94.00%以上,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并未抑制马铃薯的出苗。化学药剂30%甲霜·噁霉灵水剂 900 mL/hm2喷淋、北农13号种衣剂55.05 mL/hm2拌种对马铃薯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6.70%和64.60%;坤益健微生物菌剂和益普微生物菌剂拌种的防效分别为59.66%和58.00%。30%甲霜·噁霉灵水剂900 mL/hm2处理和坤益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量分别为289.03、202.9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50%、15.28%,而40%甲基硫菌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0 mL/hm2处理增产效果最低,增产量为60.03 kg/hm2,增产率仅为3.70%。【结论】供试药剂对马铃薯安全;30%甲霜·噁霉灵水剂900 mL/hm2喷淋、北农13号种衣剂55.05 mL/hm2拌种和坤益健微生物菌剂1 125 g/hm2拌种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马铃薯增产率较高,可作为防控马铃薯枯萎病的药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谷子营养功能研究进展
王钰文, 袁进成, 钟鑫, 姚旭航, 范光宇, 刘颖慧, 赵治海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13-11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15
摘要210)   HTML0)    PDF(pc) (599KB)(10)    收藏

谷子营养均衡、营养价值高,既是粮食作物又是优质饲料。文章对国内外谷子主要营养物质、微量营养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谷子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潜在的健康特性,展望了其营养和经济价值,旨在为谷子营养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西北五省(区)农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楠, 欧阳金琼, 王新娥, 卢梦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19-12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16
摘要207)   HTML1)    PDF(pc) (840KB)(7)    收藏

【目的】测算西北五省(区)农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0年西北五省(区)农业与物流业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西北五省(区)近十年来农业与物流业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勉强协调逐步过渡至初级协调。从地区来看,陕西最早处于协调状态,由中级协调发展到了良好协调;新疆由勉强协调逐步发展到中级协调;宁夏在研究期间处于轻度失调;甘肃由勉强协调发展到初级协调;青海在研究期间处于中度失调。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流通水平、资源水平、政策支持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736 0、0.851 0、0.652 5、0.748 5,是影响农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论】西北五省(区)农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区)发展水平仍不高且差异较大;各省(区)农业与物流业的协调程度处于不同水平,且处在不稳定阶段;流通水平与西北五省(区)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有着最为显著的关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八角属植物研究文献分析
李霞, 赵苗苗, 王仕宝, 黄东萍, 何洁, 崔艳丽, 何志鹏, 李崇勇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26-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8
摘要206)   HTML5)    PDF(pc) (1122KB)(23)    收藏

【目的】通过搜索及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八角属植物相关文献,探究八角属植物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9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八角属植物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共筛选有效文献815篇,并利用VOSviewer 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年度分布、研究层次分布(含学科分类及基金项目资助)、被引频次、发文期刊、文献作者分布、发表文献数量Top 18的机构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7个方面的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1996年和2006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八角属植物文献发表达到小高峰,分别为18篇和30篇;之后出现波动性增加,2009年达到第3个高峰,为57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峰,为65篇;2017—2021年平均发文量为42篇。学科分类以中药学(313篇)、一般化学工业(135篇)和轻工业手工业(130篇)的发文量居多。有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共274篇,占总文献数量的33.62%。曾被引用的文献共440篇,占总文献量的53.99%。发文期刊中,以《中国调味品》《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的发文量居多,分别为45、16和14篇;文献作者中,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林祁和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缪剑华发文量居多,均为14篇;发文机构中,以广西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发文量居多,分别为36、13和12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表明,八角属植物研究文献主要以八角茴香为中心向外拓展,其中包括挥发油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结论】目前,八角属植物的研究热点大多集中于基础研究,如八角茴香、挥发油以及抗菌和镇痛类药物的研究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邱贵兰, 李燕, 李红梅, 罗曦, 马孝玲, 何立群, 胡美琳, 赵后娟, 杜林, 吴元奇, 唐海涛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9-2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3
摘要191)   HTML12)    PDF(pc) (552KB)(43)    收藏

引进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由于玉米种质对日长和光周期的响应存在差异,阻碍了温带、热带、亚热带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近年来,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不断得到研究并被克隆出来,但对其光周期调控网络、分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综述了玉米光周期敏感性遗传特征、光周期相关基因定位,并以拟南芥和水稻为参考,对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玉米光周期途径调控网络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盐和干旱胁迫对沙葱种子萌发的影响
魏鹏超, 曹镇宇, 杨忠仁, 张凤兰, 韩旭, 周岩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0-1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2
摘要182)   HTML5)    PDF(pc) (887KB)(36)    收藏

【目的】探究盐和干旱胁迫对沙葱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沙葱人工栽培和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沙葱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 Na2SO4混合的中性盐溶液和PEG-6000溶液分别模拟盐和干旱胁迫,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通过相对发芽率与各处理浓度建立的函数方程确定其种子的耐受性。【结果】随着盐和干旱胁迫的增强,沙葱种子的萌发指标均逐渐下降,初始萌发时间延迟。当盐浓度为75 mmol/L和150 mmol/L时,种子萌发时间分别延迟至第3天和第5天,其发芽率分别下降到23.33%和12.66%;当PEG-6000浓度为15%和20%时,种子萌发时间分别延迟至第3天和第4天,其发芽率分别下降到38.66%和25.33%。沙葱种子耐盐和耐旱半致死渗透势分别为-0.20 MPa和-3.80 MPa,耐盐和耐旱极限渗透势分别为-0.60 MPa和-7.38 MPa。【结论】轻度干旱环境并未明显抑制沙葱种子的萌发,其耐旱极限渗透势为-7.38 MPa;低渗盐溶液显著抑制沙葱种子的萌发,其耐盐极限渗透势为-0.60 MPa。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内蒙古中部冷凉地区结球甘蓝氮肥总量控制试验
张莉, 周军, 乔旭, 冯旭旺, 刘红波, 张帆, 庞琢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48-5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7
摘要180)   HTML5)    PDF(pc) (554KB)(26)    收藏

【目的】研究内蒙古中部冷凉地区结球甘蓝高效栽培的最佳施氮量。【方法】在内蒙古武川县进行结球甘蓝氮肥总量控制试验,选择中甘628为试验品种,设无氮区(T1)、70%优化氮区(T2)、优化氮区(T3)、130 %优化氮区(T4)和160 %优化氮区(T5)5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下结球甘蓝产量、商品净菜率、商品性状及经济效益。【结果】T4处理商品净菜产量最高(96 878.8 kg/hm2),T3处理次之(96 313.1 kg/hm2),分别比T1处理增产27.78%和27.03%。T3处理商品净菜率最高,为78.24%;T2处理次之,为77.32%。植株开展度随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T5处理植株开展度最高(42.78 cm),比T1处理高18.24%;T4处理商品株单球质量最高(2.10 kg),T3处理次之(1.99 kg),分别比T1处理高33.76%和26.75%。T3处理纯收入增加值最高(21 644.6 元/hm2),投产比为1.0∶7.4;T4处理次之(21 455.0 元/hm2),投产比为1.0∶5.6。T3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最高(45.54 kg/kg),T4处理次之(36.00 kg/kg)。【结论】以推进氮肥减量增效为目标,内蒙古中部冷凉地区结球甘蓝氮肥施用量以450 kg/hm2为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实验室酸性废液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赵巴音那木拉, 朝博, 戴旭光, 包庆格乐, 乌恩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54-5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8
摘要168)   HTML8)    PDF(pc) (705KB)(22)    收藏

盐碱土是一类因其理化性质和肥力问题而生产力极低或暂无生产力,但具有改良利用价值的后备耕地或草地资源。实验室废液是实验室在测试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强酸性但含有较多营养元素的废弃液体。文章阐述了盐碱土的改良利用现状和实验室废液的来源与特点,并介绍了实验室废液无害化处理方法和实验室酸性废液在盐碱土改良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及具体案例,最后展望了实验室废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一种基于Image J软件的植物叶片表型参数测量方法
杨文源, 俞玉, 张世媛, 张娟, 玛伊努尔·图尔荪, 杨涛, 徐丽萍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28-134.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17
摘要167)   HTML2)    PDF(pc) (942KB)(15)    收藏

【目的】探究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的植物叶片表型参数获取方法。【方法】以香瓜茄(Solanum muricatum)为例,采用扫描仪获取离体叶片数字图像,用Image J软件对其表型参数进行测量,并把结果与使用Digimizer软件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此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图像质量(图像格式与分辨率)对软件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软件对香瓜茄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宽测量结果的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0.471%、1.103%、0.391%和1.662%,相关系数均大于0.97。图像质量会对Image J软件的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对灰度格式或低分辨率图像的影响要小于彩色格式或高分辨率图像,但两种因素叠加会加剧这种影响。【结论】经改进后的扫描仪结合Image J软件测量植物叶片表型参数的方法,具有低成本、半自动、快速、精确、批量等优点,可以为植物叶片表型参数的测量提供一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贵州省黎平县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吴胜兰, 吴文婕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05-11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5
摘要163)   HTML5)    PDF(pc) (790KB)(13)    收藏

【目的】剖析贵州省黎平县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产生矛盾的原因,为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2—2020年贵州省黎平县经济社会统计数据,构建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价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结果】黎平县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0.90和0.10~0.13,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村经济发展超前生态环境保护;黎平县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2个系统发展以2015年为界,分别经历了阶段性失调、协调耦合发展2个阶段。2个系统的耦合度在0.196~0.584,两者的耦合状态越来越好;耦合协调度介于0.096 04~0.752 64,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较高,相互作用程度较强。【结论】黎平县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逐渐由极度失调向中度协调转变,目前处于耦合磨合期,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今后应协调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不同燕麦品种抗蚜性鉴定及其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王亚萍, 徐林波, 王兰, 林克剑, 崔进, 张权益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72-7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10
摘要160)   HTML0)    PDF(pc) (1568KB)(16)    收藏

【目的】筛选抗蚜等级高、生产性能强、综合表现优异的燕麦品种,为内蒙古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农牧交错区试验基地,以17个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蚜量比值法进行田间抗蚜性鉴定,并确定各品种的抗蚜等级,以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指标比较品种间生产性能的差异,以农艺性状、产量和蚜量比值为指标开展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燕麦品种的抗蚜性共分为6个等级,白燕7号、蒙燕3号、青海444、青引2号表现为高抗;青海甜燕麦和青燕1号表现为中抗;蒙饲燕2号、领袖、贝勒、太阳神和黄燕麦表现为低抗;坝燕1号、坝燕7号表现为低感;坝燕5号表现为中感;爱沃126、燕王和福瑞至表现为高感。白燕7号、太阳神株高可达1.18 m以上,显著高于坝燕7号、领袖、燕王、青引2号、爱沃126、福瑞至(P<0.05);贝勒鲜草产量最高(4.34 kg/m2),且显著高于除坝燕5号、爱沃126外的其他品种(P<0.05);太阳神干草产量最高(1.69 kg/m2),显著高于坝燕7号和青引2号(P<0.05);17个燕麦品种的鲜干比无显著差异(P>0.05),爱沃126鲜干比最高(2.98),青海444鲜干比最低(1.8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燕麦品种蚜量比值、株高和产量表现存在差异;第Ⅰ类燕麦品种(青海甜燕麦、蒙燕3号、青海444、白燕7号、领袖、青燕1号、黄燕麦、太阳神、坝燕1号、坝燕5号、坝燕7号、蒙饲燕2号)综合表现强。【结论】青海甜燕麦、蒙燕3号、青海444、白燕7号、领袖、青燕1号、黄燕麦、太阳神、坝燕1号、坝燕5号、坝燕7号、蒙饲燕2号抗蚜性强、生产性能较好、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种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风沙流吹袭对油莎豆和大豆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王立龙, 段育龙, 任伟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60-66.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9
摘要159)   HTML3)    PDF(pc) (853KB)(23)    收藏

【目的】了解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和大豆(Glycine max)幼苗对风沙流吹袭的生理响应。【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利用野外便携式沙风洞模拟风沙流吹袭,设置0(CK)、7、10、15 m/s 4个风沙流吹袭强度,分析风沙流吹袭对油莎豆和大豆幼苗膜质过氧化、保护酶系统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在风沙流吹袭的胁迫下,油莎豆和大豆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发生了膜质过氧化损伤。油莎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5 m/s风沙流强度下分别为62.6、62.5、27.1 U/g,相较7 m/s风沙流强度显著增加(P<0.05);大豆幼苗3种保护酶的活性在15 m/s风沙流强度下与对照(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油莎豆幼苗的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风沙流吹袭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大豆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与对照(CK)相比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风沙流胁迫有效地激活了油莎豆幼苗的保护酶系统,起到了缓解膜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大豆幼苗的保护酶对风沙流胁迫的响应非常有限,未发挥保护作用。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共同在油莎豆幼苗中发挥了渗透调节作用;大豆幼苗中发挥渗透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脯氨酸。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二球悬铃木 COL5 同源基因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王洋, 谢宇, 孙海莲, 石磊, 邱晓, 刘亚红, 常乐, 高凤云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0-1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02
摘要158)   HTML13)    PDF(pc) (1450KB)(25)    收藏

【目的】探究二球悬铃木COL5 同源基因在表达水平上与休眠调控的相关性。【方法】选定CO-Like基因家族中的COL5作为研究对象,以二球悬铃木成年植株为材料,设计基因特异引物,对COL5同源基因进行全长扩增;通过一年生二球悬铃木幼苗群体的休眠环境因子调控试验,分析该基因在单一短日照(24 ℃,8 h/16 h)、单一低温(8 ℃,12 h/12 h)和低温短日照(8 ℃,8 h/16 h)条件下的响应表达模式。【结果】PaCOL5-1全长为1 444 bp,包括1 134 bp CDS区,推测编码377个氨基酸;PaCOL5-2全长为1 371 bp,包括1 131 bp CDS区,推测编码376个氨基酸;PaCOL5-3全长为1 186 bp,包括1 125 bp CDS区,推测编码374个氨基酸。单一低温会抑制PaCOL5-1的表达,PaCOL5-1PaCOL5-3均对低温短日照条件有所响应,在处理7 d后会出现1个峰值;PaCOL5-2对低温短日照条件的响应不明显。【结论】PaCOL5-1PaCOL5-2 PaCOL5-3基因对单一环境因子的响应表达程度不同,PaCOL5-1PaCOL5-3基因可能与休眠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文献研究
赵卜玉, 靳佳珠, 朱坤, 马楠, 欧阳金琼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19-125.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7
摘要152)   HTML5)    PDF(pc) (877KB)(20)    收藏

【目的】掌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现状、研究脉络及研究热点,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以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论文和CSSCI期刊的论文为主要数据源,统计分析2000年1月—2022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并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文献的作者合著、合作单位、关键词和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的发文量呈倒“V”字形发展趋势,可分为2000—2005年、2006—2013年、2014—2022年三个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的科研单位之间合作较少,暂未形成复杂且深度的合作关系。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与发展、合作社融资与治理结构、合作社绩效评价与绩效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热点逐渐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影响因素和绩效评价转变为乡村振兴。【结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的研究虽已进入成熟阶段,但仍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耕作方式和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美, 且天真, 路战远, 那顺勿日图, 李娟, 张向前, 程玉臣, 张德健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1-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1
摘要148)   HTML13)    PDF(pc) (897KB)(40)    收藏

【目的】探究耕作方式、灌水量及其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取耕作方式和灌水量两个因素,耕作方式设置旋耕秸秆还田常规播种(XG)、秸秆还田免耕播种(MG)、传统翻耕播种(CT)、深松秸秆还田播种(SS)4种方式,灌水量设置900、1 350、1 800、2 250、2 700 m3/hm2 5个水平,测定小麦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及籽粒产量等指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G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率最高,平均出苗率为96.55%。除CT外,XG、MG、SS耕作方式下小麦成熟期株高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高,最高值分别为93.52、95.67、94.0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均有影响,不同灌水量处理小麦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P<0.05)。不同耕作方式下5个灌水量水平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有差异,MG耕作方式下小麦产量高于其他耕作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灌水量2 700 m3/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8 152.63 kg/hm2,其次是灌水量2 250 m3/hm2处理,产量为6 493.55 kg/hm2。【结论】赤峰市的小麦种植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结合灌水量1 350~2 250 m3/hm2,可达到节水和有效提高产量的目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苹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吴振廷, 刘雪锋, 梁海荣, 王春颖, 牛潇潇, 杨沫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80-8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11
摘要147)   HTML4)    PDF(pc) (902KB)(26)    收藏

苹果中农药残留不仅会造成食用安全问题,也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准确、快速地检测农药残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苹果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传统检测方法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法和几种新检测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在苹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相结合来解决苹果中农药残留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苹果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我国籽实和饲草谷子土壤钾素丰缺指标及推荐施钾量
朱凯迪, 孙洪仁, 张吉萍, 冮丽华, 吕玉才, 王国军, 魏登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6): 31-39.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6.05
摘要147)   HTML1)    PDF(pc) (881KB)(12)    收藏

【目的】明确我国籽实、饲草谷子土壤钾素丰缺指标,为谷子测土施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谷子土壤钾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我国谷子土壤速效钾第1~4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57、140~257、76~140和<76 mg/kg;土壤全钾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4、15~24、9~15、5~9、3~5、2~3和<2 g/kg。当钾肥当季利用率为50%时,籽实目标产量3.00~7.50 t/hm2第1~7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22~54、43~108、65~162、86~216、108~270和130~324 kg/hm2;干草目标产量6.0~15.0 t/hm2第1~7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22~54、43~108、65~162、86~216、108~270和130~324 kg/hm2;青贮目标产量15~45 t/hm2第1~7级土壤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18~54、36~108、54~162、72~216、90~270和108~324 kg/hm2。【结论】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饲草谷子土壤钾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谷子测土施钾奠定了科学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腐殖酸添加对土壤中重金属释放特征的影响
陈晨, 红梅, 施和平, 兰天, 谢世程, 周瑞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12-21.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02
摘要144)      PDF(pc) (1368KB)(60)    收藏
【目的】探究内蒙古西部尾矿周边土壤重金属释放规律。【方法】采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某尾矿周边土壤,通过淋溶试验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As和Pb的淋溶释放特征,设置0(CK)、1%、2%和3% 4个腐殖酸添加处理,使用土柱淋溶装置开展重金属淋出动力学试验,并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的Elovich方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腐殖酸添加可使4种重金属在土壤中有机结合态含量比CK增加0.78%~86.83%。淋溶时间达72 h时,4种重金属淋溶量均大量释放,之后随着淋溶液时间的增加重金属释放量缓慢增加。4种重金属累积释放量依次为Cu>As>Zn>Pb。当土壤中腐殖酸添加量为3%时,重金属Cu和As显著( P<0.05)低于CK 16.85% 和5.41%。修正的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重金属Cu、As和Pb的释放过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可较好地模拟重金属Zn的释放过程。【结论】腐殖酸添加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淋出量和在迁移转化时带来污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农业碳排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浩, 虞昊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3): 91-103.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3.12
摘要143)      PDF(pc) (1276KB)(25)    收藏
【目的】测算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探究其时序演变特征,分析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为实现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与能源的相关数据,结合IPCC经典碳排放测算方法,围绕农地利用、农资投入、畜禽养殖3个方面构建碳排放测算体系,并运用LMDI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由27 790.0万t增至29 409.6万t,农业碳排放强度由1.329 t/万元降至0.618 t/万元;从地区上看,中部和东部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规模、农业能源结构对农业碳排放量的贡献值分别为-24 284.3万、-12 048.6万、-10 240.5万t,而农业能源效率、农业经济水平的贡献值分别为37 865.7万、10 327.3万t。【结论】我国农业碳排放量整体上呈现“上升—波动上升—波动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强度下降速度均较大,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规模、农业能源结构对实现农业碳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农业能源效率、农业经济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碳排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双碳”目标下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张标, 黄天辰
北方农业学报    2023, 51 (1): 118-127.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3.01.14
摘要139)      PDF(pc) (970KB)(17)    收藏
【目的】探究“双碳”和粮食安全双重目标约束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支撑和政策参考。【方法】以我国粮食主产区安徽省为例,基于2011—2020年16个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和Tobit模型,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评估,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安徽省农业绿色生产综合效率为0.593,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纯技术效率为0.808,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规模效率为0.731,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规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在农业绿色生产的资源利用和规模投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冗余,导致其效率未达到生产最优;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而城镇人口比重和受灾情况则显著降低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结论】安徽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基于遥感信息的植被变化对岱海湖面积的影响
刘凯, 孙丽, 张志成, 张鹏, 刘金善, 张存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50 (5): 112-118.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2.05.16
摘要139)   HTML5)    PDF(pc) (882KB)(17)    收藏

【目的】通过探索植被覆盖变化对岱海湖面积的影响,明确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及范围与湿地变化的相互关系,为科学制定湖泊保护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区域为岱海湖主要支流形成的流域,在获取1990—2020年7期该区域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重心迁移分析、土地类型转移矩阵、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内植被变化对岱海湖面积的影响。【结果】1990—2020年岱海湖面积呈下降趋势,1990年为110.833 0 km2,2020年为48.122 5 km2,减小62.710 5 km2,2005年以前湖面重心快速向东北方向转移,2005年以后逐步向北偏西方向迁移;岱海湖面积变化与旱地、草本覆盖、水浇地、林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0、-0.93、-0.86;与草原和稀疏植被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0;岱海湖周边1 km内旱地、草本覆盖、水浇地、草原的面积与岱海湖面积变化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0.96、0.92。【结论】岱海湖周边1 km内的农田开垦对原始草原植被的破坏是岱海湖面积缩减的主要生产活动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月刊 1973年创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北方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路战远
ISSN 2096-1197
CN 15-1375/S
CODEN BNXEAR
邮发代号:16-70
微信公众号
超星学习通APP